浅谈学校集体劳动对孩子的德育意义.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044719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学校集体劳动对孩子的德育意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学校集体劳动对孩子的德育意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学校集体劳动对孩子的德育意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学校集体劳动对孩子的德育意义.doc

《浅谈学校集体劳动对孩子的德育意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学校集体劳动对孩子的德育意义.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谈学校集体劳动对孩子的德育意义.doc

从学校集体劳动的德育意义说开去

马克思曾说:

“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

”劳动是人们改变物质对象,使之适合自身需要的有目的的活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

中华民族是热爱劳动的民族,正是劳动创造了我们上下五千年的灿烂历史文化,创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劳动使人高尚,是我们生存于世界的最为神圣的活动,是每一个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或行为习惯。

学校集体劳动在培养孩子的德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扮演着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

一、忽视劳动教育的后遗症

没有经历过劳动磨炼的孩子,往往不懂得劳动成果来之不易,他们不知道我们的幸福生活,是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创造出来的。

他们不爱惜劳动成果,不知道这些劳动成果凝聚着劳动人民的血汗。

目前,有不少孩子花钱大手大脚,不爱护东西,浪费现象相当严重。

下面是几个忽视劳动教育的例子,发人深省。

 

 近几年来,我国青少年的劳动“答卷”一直令人担忧。

各种传媒不断报道有关当代青少年劳动意识淡薄,劳动能力差的现象。

如近些年上海某著名大学录取的新生中,有60%以上的人不会自己挂帐子,许多大学生在入学前没有亲手洗过一件衣服。

 

  某县妇联对该县一所重点中学初一年级的学生作过一次调查测试,结果表明,从没有洗过一件衬衫的占79%,不能煮好一锅白米饭的占84%,不会和不敢使用电饭锅、液化汽炉的占67%。

 

 据北京市家教会对某小学一个班的调查,该班44名学生中,家长每天给整理书包的占39%,家长给洗手绢的占66%,家长给洗脚的占52.3%;家长给穿衣服的占59%。

 

  看了三份大、中、小学生的劳动“答卷”,使我们不得不忧虑,劳动这种人类生存的最基本素质,中华民族最为优良的品质正遭到某些因素的削弱与侵蚀。

结果,许多青少年即使跨入成年人的行列,依然连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也比较欠缺。

更可悲的是,忽视劳动教育,致使孩子与劳动人民的感情上发生扭曲,不尊重劳动人民,甚至形成看不起体力劳动者的坏思想。

某小学校的一个孩子课间不慎将眼镜掉入便坑中,急得没办法。

一位工友用手从便坑中帮她掏出来,还给了她。

没想到她转身就走了,连个谢字也没有。

同学问她,你怎么不好好谢谢人家?

她居然说:

“谢什么,她就是干这个的。

” 

分析今天在丰盈的物质生活氛围中成长的一代,许多不良的道德、心理品质,大抵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从缺少劳动教育中找到根源。

因此,加强青少年的劳动教育,不是一家一户的问题,它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决不可掉以轻心。

 

从种种调查报告和现实分析研究中可以看到,青少年的劳动观念正日趋淡薄,对青少年的教育已陷入一些误区。

学校不仅培养孩子的文化知识,还承担着培养孩子德育的责任,而学校劳动的主要形式是集体劳动,所以要求提高对学校集体劳动德育意义的认识。

 二、学校集体劳动对孩子的德育意义 

  学校集体劳动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思想和道德品质。

实践证明,人的许多优秀品质是在劳动中形成的。

只有在劳动实践中,才能培养孩子爱人民、珍惜劳动成果,养成勤俭、艰苦朴素的好作风。

劳动能锻炼孩子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社会适应力,促进身心健康。

劳动能培养孩子勤快、主动的工作态度,有利于形成对集体、对国家的义务感和责任心。

劳动能培养孩子自立、自理、自强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进取精神。

 

 学校集体劳动,能培养孩子的分工合作能力。

在学校,老师们一般是布置集体劳动,这就要求孩子们学会团结,明白自己在劳动中的任务,并且妥善处理好和同学的劳动合作关系。

在劳动过程中,学生懂得责任意识,并且体会合作带来的效率以及成就感。

这对孩子们以后的工作生活有很大的帮助,因为工作是要求团结合作,各司其责,不能单打独斗,否则效率低下,这同样有利于孩子们的群体相处能力。

开展集体互助劳动,增加集体观念和互助意识。

有些班主任很注重在一些比赛或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而忽视了对同学为班级提供义务劳动的集体观念教育。

于是出现了班级值日工作没有人做,桌凳损坏没有人管等不良风气,影响了班集体建设。

现在的学校已经没有劳动课了,在高中除了打扫班级卫生的值日工作和偶尔几次大扫除外,学校几乎没有再要求学生参加什么劳动。

尽管如此,还有少数同学逃避值日,大扫除不是溜回去了,就是站在那里看,可见他们劳动观念是多么的淡薄。

记得有一次我在检查卫生时,有一个学习成绩相当不错的女同学不肯扫地,当其他同学说她时,她竟然大声喊道:

“我是来考大学的,不是来扫地的。

”虽然后来我批评了她,她也认了错。

但这种现象不能不叫人深思:

应试教育能培养出合格的社会劳动者吗?

因此,学校必须大力开展集体互助劳动,使每个同学为集体贡献自己的义务劳动,形成我帮助大家,大家帮助我的良好班风。

在为集体劳动中增强集体荣誉感,挥发集体主义精神。

同时还可使同学们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学校集体劳动,能培养孩子管理与服从的意识。

集体劳动就必须要有领导者,教师通过安排劳动委员、劳动小组长,能充分锻炼孩子的管理能力,学生从集体劳动中学会如何去管理自己的队员,在劳动过程中合理分配其他成员,并且对其劳动成果进行评价。

“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让被管理者成为管理者。

”集体劳动正是通过劳动,在劳动过程中发现和培养孩子这一能力,例如班上有名学生,属于好动喜欢当领导的孩子,喜欢劳动,而且做事认真,上课不是很专心,所以学习成绩一般,但是老师发现他具有这一特质,充分利用这一点,让他成为劳动委员,负责管理和检查每次劳动,孩子的特长得到了锻炼,从劳动中获得了他想要的成就感,当听到老师的赞许与鼓励之后,学习也就更认真,纪律也就更好了。

所以学校集体劳动能充分调动孩子的管理积极性,被管理的孩子也能懂得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服从命令听指挥的好处。

学校集体劳动,能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中国的教育一直强调培养有担当的人,有担当就必须要有责任心,有责任心才能在生活和工作中做永久的赢家。

在学校集体劳动中,学生们各司其职,安排打扫卫生区的就应该专心把卫生区的卫生做好,安排打扫教室的就应该把教室的桌椅地面以及门窗打扫干净,各项工作都是细化给每个人,责任到人,那一块没做好都能找到责任人,所以这就要求学生有高度的责任心。

做的不好的,经过卫生评比,进行扣分处理,这就合理地采用倒逼机制培养孩子们的责任意识,很好地教育了那些做事马虎责任心不强的学生。

学校集体劳动,能培养孩子热爱生活的良好态度。

勤劳是中华名族的良好传统,热爱劳动,是一种良好的生活态度。

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一文中明确地指出了“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它揭示了生产劳动不仅是人类存在的动力,而且指明了劳动生产对于成人的根本作用。

一个人在成长的关键时期。

如果劳动或社会实践相对缺失,那么其社会性总体偏弱。

学校集体劳动作为社会实践的一种形式,在人的教育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学校集体劳动是对生活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形式,对生存的超越练就人的勤劳、节俭、忠厚的道德品质,使人具备了做人的基本品质,这也是成人的基础。

学校集体劳动培养学生适应学校生活的生存环境,他才能以现实的生存状态为参照去构想更加美好的生活愿景,这对学生以后走上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对学校集体劳动现状的几点建议

目前,劳动教育和劳动意识的培养,是学校教育的空白点。

学校集体劳动在学生德育培养的作用并没有得到重视与开发。

学校集体劳动的形式与类型上也只是集中在打扫教室和学校卫生区,在评价上也只是集中在少先队员的扣分上,比较单一,对集体劳动的普遍看法也只是停留在应付学校检查而已。

针对这种现状,为改变这种现象,现提出几点建议:

一,转变思想意识,抓好宣传和思想教育工作。

学校教师要梳理培养学生集体劳动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

教师、家长首先扭转轻视学校集体劳动、忽视集体劳动教育的意义,集体劳动心理健康的思想,学校领导要在“教师会”、“家长会”、“家长学校”中大力宣传学校集体劳动教育的意义,劳动心理健康,以及讲清学校集体劳动现状,共同改变现状。

二,重视教师个体素质培训。

“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

”目前对一部分教师来说,开展集体劳动就是为了完成学校工作安排,还有一部分低年级的教师甚至所有集体劳动全部不开展,自己亲自动手完成。

为的是不在集体劳动中出现意外,班级评比中不会被扣分。

还有存在教师安排集体劳动时出现随意的现象,不按学生实际情况随意安排任务,造成集体劳动中效果不佳。

因此,教师就需先行一步,认真对待集体劳动,分析每次劳动的特点,细心安排人员,并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妥善选好带头负责人,亲临现场指导劳动。

三,丰富学校集体劳动类型。

现阶段,学校集体劳动类型主要是打扫校园卫生,包括教室卫生,包干区卫生等。

其实,多让学生参加多种多样的集体劳动,能促使学生开拓思维,增加对生活的体验,从而帮助心理健康成长,具有一举多得的好处。

在类型上,可以增加社区活动,爱心公益活动,走进劳动基地等形式。

参加社区活动,从集体劳动的角度来看待生活,看待生活中的人和事,体会自己再集体劳动中的角色的重要性,从而获得成就感,增加对生活的热爱。

参加公益活动,用自己的爱心去服务别人,用自己的劳动体会爱的意义,增加对生命的领悟。

学校集体劳动可以形式多样,让学生在学习之余,在集体劳动中感受生活,感受爱。

四,重视对学校集体劳动成绩的评价。

考核评价学校集体劳动的成果,能帮助达到提高学生劳动意识,养成团队合作意识,发扬勤于动手的优良传统。

仅仅是通过学校扣分评比是不够的,教师应根据每次集体劳动中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建立详细的评价体系,例如评比出班级集体劳动小明星等。

有奖必有惩,建立奖励机制的同时也要对表现不好的学生进行批评与处罚;让好的成为榜样,发挥榜样的作用,不好的成为反面教材,发挥警戒作用。

劳动教育作为德育乃至整个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应该受到全社会的重视。

而学校集体劳动,对培养孩子们的德育有着重要意义,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其作用,并合理发挥其功效。

从小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个意义上讲,让他们热爱劳动、建立热爱劳动人民的良好思想感情,是保证他们成才必备的条件。

未来社会竞争激烈,培养孩子们的生存能力,迎接明天的挑战,已成为大家的共识。

一些发达国家对孩子们的劳动教育都采取了种种行之有效的办法:

美国、德国的一些法律中都规定了6岁到18岁的孩子应该做的家务和社会劳动。

德国有6%的中小学生打过工。

日本一些中学组织学生到生活条件差的岛屿、农村、山寨去接受劳动磨炼。

所以,国内更应看到我们在学校集体劳动中的不足之处,不断改正和完善,充分发挥集体劳动教育的德育作用。

身为家长和老师,都有义务、有责任关心孩子们的学校集体劳动教育,使他们从小懂得劳动光荣、好逸恶劳可耻,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劳动观念和态度,引导他们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公益劳动,给他们多一些磨炼,才能把他们培养成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栋梁之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