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艺术与希腊精神一.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046024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8.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希腊艺术与希腊精神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希腊艺术与希腊精神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希腊艺术与希腊精神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希腊艺术与希腊精神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希腊艺术与希腊精神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希腊艺术与希腊精神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希腊艺术与希腊精神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希腊艺术与希腊精神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希腊艺术与希腊精神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希腊艺术与希腊精神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希腊艺术与希腊精神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希腊艺术与希腊精神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希腊艺术与希腊精神一.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希腊艺术与希腊精神一.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希腊艺术与希腊精神一.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希腊艺术与希腊精神一.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希腊艺术与希腊精神一.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希腊艺术与希腊精神一.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希腊艺术与希腊精神一.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希腊艺术与希腊精神一.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希腊艺术与希腊精神一.docx

《希腊艺术与希腊精神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希腊艺术与希腊精神一.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希腊艺术与希腊精神一.docx

希腊艺术与希腊精神一

希腊艺术与希腊精神

(一)

克里特—迈锡尼的遗产(公元前20世纪~前13世纪)

  爱琴世界

  翻开地图,寻找我们所叙述的故事的发生地——希腊,我们所看到的是一片星罗棋布的岛屿和半岛。

这片岛屿位于地中海东部的爱琴海,在地理位置上处在欧洲的巴尔干半岛南部和亚洲的小亚细亚地区(今土耳其的亚洲部分)之间,包括克里特岛、基克拉泽斯群岛、希腊本土的伯罗奔尼撒和小亚细亚西岸地区,著名的古代城市——荷马史诗《伊利亚特》故事的发生地特洛伊城——就坐落在小亚细亚西岸的北部。

这一地区于公元前三千年左右逐渐进入青铜时代,形成了依次以基克拉泽斯群岛、克里特岛和希腊本土的迈锡尼为中心的爱琴文明。

爱琴文明辐射整个爱琴海地区,构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文化世界。

但是,这一文化世界并非独立绝缘地发展的。

正如其地理位置位于欧、亚、非三大洲辐辏的中心,其文化和居民亦兼具三大洲的特色,尤其是与同时期的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在文化和人种上的交流往返异常频繁,并与后两者形成鼎足为三的局势。

至此,西方文明最初的太阳,在爱琴海蔚蓝色的海域上面冉冉升起。

  蓝色文明的黑色起源

  种种迹象表明,在希腊这片土地上创造最早爱琴文明的民族,并不是日后的希腊人。

这些民族是从亚洲的近东地区迁徙而来的,其族源不易确定,但显然不是印欧人种,亦非闪米特人(白色人种的两大分支)。

从色萨利平原到伊朗,从安纳托利亚高原到塞浦路斯,他们形成了一个文化甚至语言的共同体。

他们在这片相对广阔的土地上建立了大量的城市和城堡。

他们中普遍盛行崇拜大地母神的仪式。

在塞斯克罗地区出土了许多旧石器时代的陶制丰饶女神塑像之外,在阿莫尔戈斯、叙罗斯和基克拉泽斯群岛上则相继发现了大量公元前24世纪末期的同类雕像。

从风格上说,前者具有写实主义的风貌,相当夸张女神的性特征;而后者则呈现出极为简洁的几何形体特征,女神们抱腹肃立,略貌取神,似已露出一个整饬谨严、平和安详、摆脱了原始民族之迷狂恐惧的智性世界的端倪。

这一智性世界一直要到公元前20世纪,在爱琴文明的集大成者克里特文明那里,才真正光昭天下。

  米诺斯人的艺术

  克里特岛位于地中海东部的中央,地处欧、亚、非三大洲交汇的要冲,自古以来航海贸易十分发达。

克里特人在岛屿各处修建了很多城市。

公元前20世纪初叶,克里特到形成了统一的王权,其王国的中心正在克诺索斯城。

自从20世纪初期以来,随着英国考古学家伊文思的发掘,克诺索斯城的惊人秘密终于在历经了3500年的湮没之后,第一次大白于天下,甫一问世即震惊了世界。

伊文思在克诺索斯发掘出了一个巨大宫殿的遗址。

该宫殿高低错落地沿着一个长方形庭院的四周展开,结构异常复杂,状如一个迷宫。

伊文思正是根据这个迷宫般的宫殿,联想到希腊神话中有关克里特岛上的米诺斯国王和迷宫中的怪物米诺牛的传说,把这个克里特王国及其人民称作“米诺斯王国”和“米诺斯人”,把克诺索斯宫殿当做神话中迷宫的原形。

建筑的高低错落需要有大量的阶梯和通光口来透气通光,凡这些地方的墙壁上往往装饰有引人入胜的壁画。

壁画题材非常丰富。

有的描绘了动物(海豚、鱼、猴子和公牛),有的描绘了植物(花卉草木),有的表现了青年人在公牛背上的特技表演,更有一些壁画描绘了盛装妇女的形象。

这些被后人称为“巴黎女郎”的妇女可能是一些女祭司。

但她们浓妆艳抹、发卷飘扬、袒胸露怀、衣着鲜丽,其时髦程度实在不亚于19世纪的巴黎女郎。

更为精彩的一些画面还保留在锡拉岛和其他一些地方的宫殿壁画中。

纵观这些壁画,米诺斯艺术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不仅是这些绘画优雅的装饰性,不仅是画家们对生活细节的精细观察和感受,甚至也不仅是二者在一定程度上的巧妙结合,而是这些画作透过形象、笔触和色彩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来的某种欢快轻松、祥和宁静的生活情趣,某种高度文明的气质,成为克里特和米诺斯人的艺术最引人注目的特色。

  克里特雕塑作品也反映出相同的文明气质。

藏于赫拉克列翁博物馆的一件小型雕塑《举蛇的女神》,是克里特小型雕塑的一件杰作,它可谓上述“巴黎女郎”壁画的一个更加生动的圆雕展示。

女神体态丰满窈窕,身着露胸卡腰曳地长裙,双手张开,各持一条扭曲游动的小蛇。

与壁画《“巴黎女郎”》相比,雕塑展示的可能是那些女祭司们侍奉的女神本身。

但是,那种不分圣俗的华美丰赡的美感意识却一脉相承。

女神崇拜是克里特宗教的核心内容,女神和女祭司们袒露的双乳表示其丰产的主题。

这一主题本是广泛流行于近东和爱琴世界各民族间之母神崇拜的一种再现,表明其文化和民族间的一致和连续性,本毋庸惊奇。

然而,克里特女神崇拜的独特性在于,它通过其华美丰赡的女神和祭司形象的塑造告诉我们,克里特人是怎样把带有原始宗教色彩的母神崇拜提升到了美感意识的高度;同时,还以具体而微的世俗关切,揭示了一个十分人性化的精神世界的存在。

  克里特的母神崇拜

  克里特人奉行的是一种母权制的宗教。

它的主神不是男神而是女神。

她是大地母亲,同时也是海洋、天空和冥世的主宰者。

起初,克里特人似乎不敬男神,动物、蛇、鸟、树木、岩石都是这一母神的象征或是她的圣物。

后来,人们逐渐把一个男神同母神联系起来,把他说成是母神的儿子和情人。

母神和男神的神圣结合,导致大地和生命的丰产。

有时,母神被当作月亮(显然是因为月之圆缺与妇女月经之关系),而男神被当作太阳;有时它分别以母牛和公牛为象征。

总之,对这些自然物(日、月)和动物(公、母牛)的崇拜的关键在于它们的阴阳、牝牡功能,而不是它们的自身。

  一些希腊神话仍然保留着克里特古老信仰与崇拜的遗迹。

有迹象表明,奥林匹斯神王宙斯的宗教形象之一,即是来源克里特母神的男性配偶——她的儿子兼情人。

  根据希腊神话,宙斯的父亲、神王克罗诺斯(Cronus)害怕被自己的儿子推翻,就把大地母亲瑞亚(Rhea)生下的每一个子女都吞入腹中。

当瑞亚最后生下宙斯时,瑞亚用一块石头冒充宙斯,让克罗诺斯吞下,却把宙斯放在克里特岛的狄克忒山洞加以抚养;另一说是,瑞亚直接在狄克忒山洞生下,并由女仙阿玛尔忒用羊奶进行哺育。

宙斯出生于克里特的狄克忒山洞也好,出生于地母之腹再在狄克忒山洞抚养也好,它们的意义是相同的,无疑是说明宙斯神的克里特出身,他是克里特母神的儿子,瑞亚则不过是克里特母神的一种转型而已。

在另一则神话中,宙斯爱上少女欧罗巴,就化作一条白牛,让欧罗巴骑上玩耍,却不料被宙斯带至克里特岛,在那里为宙斯生下儿子米诺斯(Minos),米诺斯后来成为克里特的国王。

有意思的是,克里特国王的尊称正是Minos。

Minos本是神名,用神名来称呼国王,说明国王具有神的性质,而在神话中,国王米诺斯是宙斯的儿子,宙斯既然源自克里特母神的男性配偶神,后来又可以以牡牛为象征,那么透过这一神话,克里特国王被视为男神的儿子或其化身的性质,也就昭然若揭了。

由于克里特国王代表男神,我们随即容易解释克里特宗教一个特别的地方:

在克里特,崇拜母神的仪式经常不是由男祭司而是由女祭司来执行的。

显而易见,在此,女祭司代表母神,正如国王代表男神。

女祭司与母神的造像一样皆穿当时的妇女服装,裸露双乳,表示其丰产的主题。

但是,另有一部分仪式,比如,与植物精灵有关的仪式,据克诺索斯王宫的壁画来看,是由国王作为男祭司举行的,由此我们可以推想,如果涉及祭祀母神和男神共同的仪式时,有可能需要男女祭司的合作。

伴随在祭仪之后,便是全民性的隆重的庆典与游艺的举行。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总结出克里特宗教的三个主要特点:

  一、它崇拜一个主持丰饶的母神;以及作为一个母神配偶的男神,把他们的神圣结合看成是农业、畜牧乃至人类自身增殖之源。

  二、牡牛是男性神灵的象征,说明男神是牧神,他可能具有死而复生的能力,而国王则是牡牛和男神的代表;当然也是男神的祭司;他们分别举行相关的宗教仪式。

也有可能,在祭祀或举行同时与母神和男神有关的宗教仪式时,需要男女祭司(分别代表男神和母神)的通力合作。

  三、在举行祭祀宗教仪式之后,便是全民性的庆典、游艺及狂欢。

  我们发现,克里特宗教具有的这三个特点正是同一时期广泛传播于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小亚细亚的古代近东地区农事宗教的共同特点,它们包括苏美尔—巴比伦宗教中的英安娜—杜木兹或伊斯塔尔—塔木兹崇拜、腓尼基宗教中的阿多尼斯—阿斯塔尔特崇拜、埃及的奥西里斯—伊西丝崇拜,还有稍后时候在弗里吉亚流行的库柏勒—阿蒂斯崇拜。

在这种意义上,我们可以看到,在公元前1400年希腊的阿该亚人覆灭克里特文明之前,整个爱琴世界和近东地区普遍存在着一种同质的宗教思想形态,其基本特点即是上述克里特宗教的三个特点:

一、世界的繁衍取决于母神与男神的合作;二、人间的国王与女祭司是以上二神的化身或代表,通行他们在仪式上的合作可以促进宇宙生命的复活与万象更新;三、仪式之后的全民性庆典和狂欢。

这是古希腊宗教思想形态的前希腊基础。

 

 阿卡亚人与迈锡尼文明

  对于日后的希腊文明来说,印欧人种于公元前20世纪开始的对希腊的入侵,应该是一件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历史事件,尽管对早已在这块土地上繁殖生息的爱琴文明诸民族而言,这不啻是一场灾难。

被称为“阿卡亚人”(源自《荷马史诗》的这支印欧人种是从巴尔干半岛迁徙而来的,他们在语言、文化、宗教和人种各方面,都与此前的民族迥然不同,他们才是日后希腊人的真正祖先。

他们多次破坏了当地的文明(公元前14世纪,克里特文明最终毁于阿卡亚人之手)。

但定居希腊大陆之后,他们在文化上逐渐受到土著民族,尤其是克里特人的深厚影响。

公元前17世纪以来,阿卡亚人在迈锡尼、梯伦、派罗斯、雅典和色萨利等地相继建立了许多宏伟壮观的宫殿。

这些宫殿多数建立在高地上,周围有坚固的防御工事围护,形成了后世希腊卫城的雏形,与克里特宫殿的不设防形成了某种对比,反映了阿卡亚人的尚武特性。

其中最为著名的宫殿当属迈锡尼卫城和梯伦的宫殿。

这些宫殿都用巨石垒成,希腊人后来把它们称做库克洛佩斯宫殿。

原因在于,希腊人不相信他们眼前的这些巨石宫殿为人力所造就,故传说是由神话中的独眼巨人库克洛佩斯堆砌而成。

迈锡尼宫殿有一座举世闻名的“狮门”:

是在巨石垒就的石门上安置一块庞大的三角楣石板,石板上刻满浮雕;中央的祭坛耸立着一根石柱,石柱两旁分别踞立着两头狮子。

景象十分雄伟壮观,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爱琴世界纪念性雕塑的惟一范例。

迈锡尼建筑的另一特性,是在状如克里特建筑的不规则结构中,规划出一个占据中心位置的正殿。

正殿的天棚还配备了带两根柱子的柱廊,令人想起日后古风时期“安泰式”柱廊的形式。

正殿的中心位置和柱廊的形式,暗示了迈锡尼建筑与古代希腊建筑间的亲缘和过渡关系。

  迈锡尼人还为他们的国王或军事首领修建了豪华奢侈的陵墓。

在《荷马史诗》中,荷马称迈锡尼为“铺满黄金的地方”。

果然,考古学家在陵墓中发掘出了大量的金银制品。

其中一件黄金面具被称为《阿伽门农的面具》。

考古学家相信,这里埋葬的国王,正是发动了特洛伊战争的阿卡亚人国王阿伽门农(事实并非如此)。

一件从斯巴达地区瓦菲欧出土的金杯,反映了迈锡尼人极为精湛的工艺铸造水准。

杯上的一面浮雕显示,一男青年正在用一条绳子绑住刚捕获的野牛之腿;而杯子另一面的浮雕,则刻画了一头正在奋蹄逃逸的野牛,这头野牛奔逸的姿态塑造得如此成功,以致于它所挟带的气势,竟把一棵小树震撼得摇晃起来。

迈锡尼人对于运动感和气势的热衷,还可以从一把出土于迈锡尼的金银镶嵌匕首图案上看到。

这把匕首用金银丝镶嵌出一幅人狮相搏的图案。

图案通过猎人姿势的起伏搭配(二人持矛,一人张弓,一人扑地)和狮群间彼此表情的呼应(一狮猛扑猎人,一狮回首,一狮不暇旁顾只顾奔命)的生动刻画,创造了一种如行云流水般舒卷自如的运动节奏,堪称绝妙。

  总之,迈锡尼艺术中既有借鉴或承袭于克里特艺术的一面(举凡宫殿的不规则分布、绘画中的高度美感意识等等),又有其别开生面的地方,集中体现为区别于克里特艺术之阴柔优雅的那种阳刚尚武之美。

这一特点,也许可归结为这两个民族之不同的宗教意识,即克里特人的女神崇拜和迈锡尼的阿卡亚人盛行的男神崇拜(主神为宙斯——亦即后世希腊神话中的主神),尽管同时仍流行女神崇拜。

  

迈锡尼宗教的新形式

  由于与克里特人相比,阿卡亚人在文化上落后许多,迈锡尼文明大体享用克里特文明的成果,其宗教形态基本相似。

但是,因为侵入者是一支印欧人的部落,他们在宗教上也带来一些克里特文化没有的新东西,特别表现在有关神祗的观念上,据现代人发现,在用已破译的线型文字B书写于泥版上的迈锡尼文书中,已经有宙斯、赫拉、波塞东、雅典娜、阿尔忒弥斯和赫尔墨斯等奥林匹斯主要神祗的名字,由于文书未曾提及任何有关他们的神话及他们间的相互关系,我们对之也无法任意揣测。

而且他们中的大多神祗,从语源以及后世的资料来看,都是外域引进但经过希腊化之神。

然而,毫无疑问,这一点并不适用于主神。

宙斯是纯粹希腊神祗。

他的名字可以追溯到雅利安人共同的原始印欧语时代,这种语言是梵文、希腊语和拉丁语的始祖,其中希腊语的Zeus与梵文的Dyous、拉丁文中的Jovis,还有日尔曼语中的Ziu,意义完全一样,即“明亮的天空”,同时他们各为以上民族的天神。

在日后出现的《荷马史诗》中,曾经使用过呼唤格“Zeus-peter”,它与梵文中的“Dyaus-pitar”,拉丁文的“Jupiter”(Zeus在拉丁—罗马神话中的对应神),不仅音同,它们彼此的意义也若合符契,即“天父”。

易言之,宙斯源自雅利安人未曾分化时最初的天神(也被称作“天父”)。

由于原始雅利安人为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他们对于普降雨水的天空的依赖,要远胜于对生长谷物的大地的依赖,故而逐渐形成以天为神、视天为父的共同宗教信仰。

当这一信仰经过南侵的阿卡亚人带至希腊大陆时,即给以克里特信仰为基础、更重视生长万物的大地、视大地为母亲的希腊宗教注入新的内容,那就是:

天神观念的引进以及天神对当地神祗地位的绝对优越性。

这一观念的完全建立还有待时日,但是,从现在起,可以说它已经决定了希腊宗教乃至希腊思想发展的方向。

  黑暗时代(公元前12世纪~前8世纪)

  大约公元前12世纪左右,有一支称作“多立安人”的印欧蛮族,由于受到色雷斯人的压力,为寻求牧场和土地,向巴尔干半岛内侧和伯罗奔尼撒迁徙而来。

多立安人是一支鲜有文化的原始民族,加上他们已经配备铁制武器,一路上烧杀抢掠,攻城陷堡,所向披靡,迈锡尼文明的主要据点纷纷沦陷,希腊大部分地区的文化丧失殆尽,历史倒退到比数个世纪前更加简单的形式中去。

从这一时期一直到公元前8世纪,是希腊历史上的“黑暗时代”。

希腊民族的形成

  从多立安人入主希腊大陆带来希腊的“黑暗时代”之初,希腊这块土地上的各民族即开始了大融合的过程。

这些民族包括迈锡尼文明的主体民族阿卡亚人,原先的被称做佩拉斯吉人和莱黑格斯人的土著民族,再加上入侵民族多立安人。

融合的结果,是产生古典时期的希腊各部族。

他们分别是居住在阿提卡半岛(雅典所在地)的爱奥尼亚人,居住在伯罗奔尼撒半岛(斯巴达所在地)的多立安人,和居住在色萨利和贝奥蒂地区的伊奥利亚人。

这些部族各有自己的方言,伴随着自己本部族的英雄和神灵崇拜。

在方言和部族崇拜基础上产生了有口皆碑的英雄和神话传说。

最后,不同来源的英雄和神话传说相互杂糅、附丽、汇整,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英雄和神话传说体系,成为全希腊人共同信奉的对象。

到了公元前9世纪和前8世纪,这些神话和传说体系中的大部分经盲诗人荷马和另一位诗人赫西俄德之手,用当时刚发明不久的希腊拼音文字记录成文,是为《荷马史诗》(即《伊利亚特》与《奥德赛》)和《神谱》。

值得注意的是,记录希腊神话传说体系的《荷马史诗》所用的语言,本身即体现了部族和神话传说融合的过程:

它是融会了爱奥尼亚和伊奥利亚方言成分的一种人工语言,全希腊的任何地方都不讲述这一语言。

  神话传说体系和人工语言的形成,以其超越于局部的体系性特征,深刻地说明了希腊民族的形成。

这一点,可谓“黑暗时代”希腊文化最重要的成就。

  几何风格

  在美术领域,若与克里特—迈锡尼美术所取得的成就相比,“黑暗时代”的美术在总体上无疑沦落到十分简陋粗俗的境地。

一直要到公元前8世纪中叶,希腊才出现了一种独特的美术风格,即所谓的“几何风格”。

  “几何风格”是人们对种种绘制于大型陶瓶之上的几何形纹样的概括,尤以出土于雅典第皮隆的第皮隆陶瓶上的纹饰最为著名和典型。

这些陶瓶(或陶缸)体量巨大,高及人身,矗立于墓葬前,起着纪念雕塑般的作用。

瓶身上依次层层图绘几何形装饰图案,或一些图案化的植物和动物形体。

即使是人物形象,也都按照几何形状(如以三角形或扇形组成身体,用手臂构成矩形等)加以抽象组合。

这种美术风格与克里特—迈锡尼美术中高度发达的自然主义截然不同,但却以其抽象性和概括性,以其数学的合规律性特征,而与同一时期形成的神话传说的体系性和人工语言的普遍性遥相呼应,为古典时期融普遍性与个别性为一体的美术风格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诸神与神性

  奥林匹斯诸神

  根据破译的线型文字B可知,早在迈锡尼文化时期(公元前14~前12世纪),希腊神话中的主要神祗如宙斯、赫拉、阿波罗、阿尔忒弥斯、赫尔墨斯等神名已经出现于世。

“黑暗时代”尽管没有文字,但是行走于村庄和城市之间的游吟诗人们,却把各地的崇拜和传说遍播希腊全境,形成一种为全希腊信奉的神系,即以宙斯为中心的奥林匹斯诸神。

  宙斯本是印欧民族共有的天神,当他随印欧民族来到多山的希腊大陆时,即选定奥林匹斯山为他驻足的神所。

奥林匹斯是希腊境内的最高峰。

它险峻巍峨,山顶时常浓云密布,雷电大作。

宙斯正是施雨降雷的天神,是神人之父;雷电象征着他父性的威严与权势,而施雨则暗示着他丰饶神的性格。

与爱琴文明的丰饶神更强调大地母神的孕育能力不同,宙斯作为丰饶神则体现出希腊人更强调父性的生育功能:

宙斯普降雨水正象征着赋予大地以生育的种子。

在希腊文明中,生育的主动权掌握在男神手中,女神成为男神的配偶,她是男性种子的容器或供其成长的土地。

  天后赫拉正是这种新型的女神。

赫拉并不是一个印欧神,从词源意义上说,赫拉这个名字只是像“夫人”似的头衔,不是她的真名。

在神话中,她是宙斯的姐姐。

“姐姐”这一身份,可能说明赫拉的来历比宙斯古老。

她极可能是大陆希腊,特别是迈锡尼和阿尔戈斯本地佩拉斯吉人的伟大丰产母神。

由于她影响巨大,希腊人既不能把她排除掉,又不能视而不见,就设法使之成为天神宙斯的配偶。

既然希腊人的主神是天父宙斯,赫拉从母神地位成为宙斯的配偶,其实质是以主角沦为配角。

赫拉虽贵为天后,其实不过浪得虚名而已,连自己的真名也没有留下。

  波塞冬在奥林匹斯神系中是海神和地震之神。

其名字的原意为“地神之夫”,所以他应属于原初的地神行列。

随着奥林匹斯神系的形成,波塞冬与宙斯和哈得斯三分天下,宙斯为天神,波塞冬为海神,哈得斯为冥王。

  阿波罗是宙斯和一个女神的儿子,他作为射神、音乐之神和预言之神备受人们崇敬。

以后,阿波罗又被联系到太阳,成为太阳神。

他是光明、崇高的象征,又是男性美与青春的原型。

他原先也不是希腊人的神。

阿波罗的形象集中体现了彼此矛盾的两个方面。

他是弓神,这弓既可以指杀戮人兽的弓箭,又可以指娱人心意的竖琴,因为他既是射神,又是音乐之神。

他是灾祸的给予者,比如说他能够施降瘟疫;同时他又是“灾祸的破坏者”(他的一个称号),即他是医神。

他是光明之神,同时他的神谕却总是摸棱两可、暧昧不清。

  阿尔忒弥斯是阿波罗的孪生妹妹,她是猎神,也是贞洁、宁静的守护者。

  雅典娜是宙斯和智慧女神墨梯斯的女儿。

据说,宙斯害怕墨梯斯会生下一个比他更强的儿女,因此在墨梯斯怀孕时,将其一口吞下。

后来宙斯感到头疼难忍,让人把自己的脑袋劈开,这时从宙斯脑袋中跳出一个全身披挂同时大声呐喊的女神,这就是雅典娜。

由于她是最有威力的宙斯和最有智慧的墨梯斯所生,所以她兼得双方的优点,成为武力与智慧的化身。

她还是雅典城的保护神。

  爱神阿芙洛狄特则是纯属源出东方之神。

相传,她是海水泡沫所生,在塞浦路斯岛出水登陆,因此塞浦路斯是阿芙洛狄特崇拜的胜地,她其实是腓尼基人崇拜的丰产与爱情女神阿丝塔尔特的一种转化形式。

  这些神尽管出身各异,但有一点却是高度希腊化的,即:

每个神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并且各司其职。

在希腊神话中,神对人意味着什么?

  纵观希腊神话中有关神的种种形象,可以发现,在早期希腊人的信仰体系中,神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诸神的形貌举止以人为原型、高度拟人和专业化。

  诸神在很多方面与人完全一样,他们像人一样有着肉身,疼痛时会像人一样嚎叫;他们像人一样彼此争吵不休,需要吃喝和睡眠;有七情六欲,要结婚成家,甚至与人间妇女结合生儿育女。

奥林匹斯神系像人一样组成一个大家庭或社会,其中每个神高度个体化并各司其职。

如宙斯是雷电与风雨之神,波塞冬掌管海洋,阿波罗主掌音乐与射箭,赫尔墨斯是信使,而赫斐斯托斯则是铁匠。

神间生活以人世生活为原型,无疑证明人世生活是惟一的生活,有自己独立的意义。

希腊人并不关心死亡,因为死亡超出现世生活,而他们的神灵都是不死的。

“不死”即现世生活的永恒延长,恰好说明希腊诸神并不超越现世生活。

  其次,诸神的不死也规定了人与神的本质差别。

  尽管人神泰半相似,但是神人之间的距离只有在一个方面是不可逾越的,那就是血统。

神是不死的,而不必朽,神与人所生子女,尽管比人强大,却仍无法与神相比。

他们因为有人的血统,因而与人一样必死。

神人悬隔决定了神与人将遵循不同的法则。

  再次,神本身没有伦理品质;但是,神规定人生活的条件,限制人的欲望满足,即要求人有一定的伦理品质。

  我们可以认为,荷马的诸神是一些种族主义者,他们因为自己的血统而与人类绝对不平等。

在荷马笔下,诸神鲜有伦理品质,主神宙斯非常暴虐,稍不顺心,便对神人刑罚有加(有一次,甚至把儿子赫斐斯托斯从奥林匹斯神堂扔向大海,致使后者终生残疾)。

众神彼此各存私心,偏爱自己与凡人生的孩子或与己有功者。

神与神之间也不免种种污秽恶行,如阿芙洛狄特与战神阿瑞斯的通奸,赫拉以媚行哄骗宙斯入睡以帮助特洛伊人等等。

但是,诸神的肆意妄为,并不意味着人类也可以仿效。

恰恰相反,在早期希腊人那里,只因为神是不死的特异种族,他们才有权为所欲为;人是必死的,他们的行为时刻受到神的限制。

人必须遵循神所制定的制度、惯例与规则行事,破坏这一切就意味着渎神。

在荷马时代,“正义”(所谓“宙斯的正义”)的含义首先是指“既定的秩序”,这种秩序由神制定,因而不容僭越或破坏。

特洛伊战争的起因是帕里斯在做客时诱拐了斯巴达王的妻子海伦。

这一做法违背了宙斯的为客之道(宙斯被称为“陌生人和主客之道的保护者”),因而也就违背了正义,招致特洛伊城的毁灭。

这种“正义”的基本原则,为谨守自己的权界,勿令逾越。

神可以没有伦理品质,人却不得不具有伦理品质,即遵从宙斯规定的既定秩序,谨守自己的界限,懂得节制,畏惧神灵,不得把自己与神相比。

  最后,神是非理性心理状态的原因,但是,人必须依照理智行事。

  在《荷马史诗》中,神经常被用来解释一个人突然的心理迷乱。

这种情况最典型地体现在阿伽门农的申辩中。

阿伽门农因为夺取阿喀琉斯的战利品,导致后者退出战场和希腊人的失败。

后来,阿伽门农为之感到后悔,却仍然说:

“不过那件事的原因并不是我,而是宙斯和命运以及那在黑暗中行动的复仇神:

是他们把阿忒放在我的思想中,以致我竟糊涂地夺走了阿喀琉斯的战利品。

”阿忒是宙斯的长女,能在短时间内迷乱人或神的理智,把事情办糟。

阿伽门农用阿忒神来解释自己行为的动力,并不是为了逃避责任-他为赔偿阿喀琉斯的损失而付出了巨大的财物,而是旨在强调:

理智和责任乃是人的本质;如果神在那一瞬间不干预人,人是不会干出这种荒唐事的,而一旦神已经干预人犯错,人必须把干预当做赋予人的命运而承担起来。

因为人只与理智和责任相连,不可理解的非理性的事既属神的范围,则接受不可理解的事就是一种理智的态度并且是敬神的表示。

  综上所述,诸神的特点可以归结为两个基本方面:

  一是神的拟人性,意味着人神相同的现在生活是惟一值得过的生活;因此产生希腊人高度关注现实的社会倾向。

  二是神的超人性,主要表现为神的永生,神的非伦理与非理性的性质,以及神的律令的伦理和理性性质。

看起来奇怪的是,正是神的非伦理与非理性的性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