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生物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047149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5.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生物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生物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生物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生物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生物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生物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生物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生物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生物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生物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生物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生物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生物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生物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生物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生物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生物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生物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生物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生物1.docx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生物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生物1.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生物1.docx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生物1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生物-1

(总分:

99.99,做题时间:

90分钟)

一、第一部分生物教育教学基础知识

(总题数:

0,分数:

0.00)

二、填空题

(总题数:

2,分数:

5.00)

1.教师的教学工作包括备课、上课、1、课外辅导和2等五个基本环节。

填空项1:

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填空项1:

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解析:

2.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指1、2和3三个维度的功能性基本要求。

(分数:

3.00)

填空项1:

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知识与技能)

填空项1:

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过程与方法)

填空项1:

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解析:

三、简答题

(总题数:

2,分数:

15.00)

3.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哪些?

(分数:

7.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参考答案]

(1)生动的教学语言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条件。

语言是信息传递与转换的主要形式,形象、简练、生动、亲切的语言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使教与学达到统一。

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幽默的语言或通俗易懂的比喻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轻松愉快的心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收到更好的效果。

(2)运用直观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教学较其他学科最大的优势是它有着丰富多样的实物标本和挂图,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直观手段有目的、有准备地实施直观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利用学生周围的生物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学是一门密切联系实际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启发学生利用周围的生物现象去获得生物学知识,或用相关的生物学知识去解释周围的生物现象,使学生认识到所学的知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这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之一。

(4)加强实践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践教学就是让学生接触实物、标本、参加实验、联系实际生活等进行的教学。

很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或多或少接触了一些生物学方面的知识,但通常都只注意到了事物的表面现象而没有理解事物的本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非常重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解析:

4.简述高中生物课程的设计思路。

(分数:

8.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参考答案]

(1)生物课程的宗旨是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这一认识是构建高中生物学课程的指导思想;

(2)充分考虑社会的需求;(3)为学生的学业选择和考虑职业方向提供帮助;(4)反映时代的特点和生物科学的进步;(5)初、高中整体设计,主要表现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和内容主题等三个方面。

解析:

四、第二部分生物专业知识

(总题数:

0,分数:

0.00)

五、单项选择题

(总题数:

20,分数:

30.00)

5.下列物质中,在核糖体上合成的是()

①肾上腺素②突触后膜上的受体③淀粉④唾液淀粉酶⑤纤维素⑥胰高血糖素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①④⑥

(分数:

1.50)

 A.

 B.

 C. √

 D.

解析:

在核糖体上合成的物质是蛋白质或多肽。

题目中肾上腺素是胺类激素;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和唾液淀粉酶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胰高血糖素的化学本质是多肽;淀粉和纤维素都属于多糖。

故②④⑥符合题意,正确答案选C项。

6.图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穿)膜运输的两种方式。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不能通过方式a运输

∙B.与方式a有关的栽体蛋白覆盖于细胞膜表面

∙C.方式b的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

∙D.抑制细胞呼吸对方式a和b的转运速率均有影响

(分数:

1.50)

 A.

 B.

 C. √

 D.

解析:

据图分析,曲线a表示被转运分子的转运速率与浓度呈正比,符合自由散的特点;曲线b表示在被转运分子的浓度较低时,随着浓度提高,转运速率增加,浓度较高时出现饱和现象,符合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特点(受载体数量限制)。

脂溶性小分子物质通过自由扩散(即方式a)进行运输,因此A错误;方式a(自由扩散)与细胞膜表面的载体蛋白无关,因此B错误;方式b(自由扩散或主动运输)的最大的转运速率与载体的种类和数量有关,因此C正确;抑制细胞呼吸导致能量供应不足,影响主动运输,但对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无影响,因此D错误。

7.一种聚联乙炔细胞膜识别器已问世,它是通过物理力把类似于细胞膜上具有分子识别功能的物质镶嵌到聚联乙炔囊泡中,组装成纳米尺寸的生物传感器。

它在接触到细菌、病毒时可以发生颜色变化,可用于检测细菌、病毒。

这类被镶嵌进去的物质很可能含有()

∙A.磷脂和蛋白质

∙B.多糖和蛋白质

∙C.胆固醇和多糖

∙D.胆固醇和蛋白质

(分数:

1.50)

 A.

 B. √

 C.

 D.

解析:

由题意知,聚联乙炔细胞膜识别器具备的应该是细胞膜的识别功能,而在细胞膜上起识别功能的物质是糖蛋白。

8.某研究组获得了水稻的叶黄素缺失突变体,并将其叶片进行了红光照射光吸收测定和色素层析条带分析(从上至下)。

与正常叶片相比,实验结果是()

∙A.光吸收差异显著,色素带缺第2条

∙B.光吸收差异不显著,色素带缺第2条

∙C.光吸收差异显著,色素带缺第3条

∙D.光吸收差异不显著,色素带缺第3条

(分数:

1.50)

 A.

 B. √

 C.

 D.

解析:

本题考查叶绿体色素的分离和功能。

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对红光的吸收基本无影响,因此对叶黄素缺失突变体而言,用红光照射进行光吸收测定时,红光的吸收效率基本不受影响,光吸收差异不显著。

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片中的色素时,色素条带自上而下分别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位于第2条带,因突变体中叶黄素缺失,故色素带中缺第2条。

9.对“DNA的粗提取和鉴定”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利用DNA能溶于酒精溶液,而蛋白质不溶于酒精溶液,可将DNA与蛋白质分离

∙B.利用高温能使蛋白质变性,却对DNA没有影响的特性,可将DNA与蛋白质分离

∙C.在溶有DNA的2mol/L氯化钠溶液中缓缓加入蒸馏水,轻轻搅拌后过滤,取滤液进行以后的实验

∙D.在DNA滤液中加入嫩肉粉,通过木瓜蛋白酶的作用,可将DNA与蛋白质分离

(分数:

1.50)

 A.

 B.

 C.

 D. √

解析:

利用DNA不溶于酒精溶液,蛋白质溶于酒精溶液的特点,可将DNA与蛋白质分离,A项错误;利用高温能使蛋白质和DNA变性,蛋白质在60~80℃变性,DNA在80℃以上才变性,故高温对DNA有影响,B项错误;在溶有DNA的2mol/L氯化钠溶液中缓缓加入蒸馏水,轻轻搅拌后过滤,得到DNA黏稠物,用DNA黏稠物进行以后的实验,而不用滤液,C项错误;在DNA滤液中加入嫩肉粉,通过木瓜蛋白酶的专一性作用,可将DNA与蛋白质分离,D项正确。

10.夏季,在晴天、阴天、多云、高温干旱四种天气条件下,猕猴桃的净光合作用强度(实际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之差)变化曲线不同,下列能表示晴天的曲线图是()

(分数:

1.50)

 A.

 B. √

 C.

 D.

解析:

夏季中午,由于光照过强,温度过高,植物体会出现气孔关闭而使光合作用所需的二氧化碳供应不足,此时光合作用的强度下降,而呼吸作用的强度却由于温度较高而很强,这就促使了净光合作用速度的下降。

随着过于强烈光照的逐步解除,光合作用强度又开始增加,在下午3点左右达到另一个小高峰。

因此,夏季晴天净光合作用速度的变化应该表现图B所示的曲线。

11.用3H标记的胸苷和3H标记的尿苷(它们分别是合成DNA和RNA的原料)分别处理活的洋葱根尖,一段时间后检测大分子放射性,最可能的结果是()

∙A.前者部分细胞能检测到放射性,后者所有细胞都能检测到放射性

∙B.前者所有细胞都能检测到放射性,后者只有局部区域细胞能检测到放射性

∙C.两者所有细胞都能检测到放射性

∙D.两者所有细胞都不能检测到放射性

(分数:

1.50)

 A. √

 B.

 C.

 D.

解析:

洋葱根尖分生区的细胞分裂旺盛,用3H标记的胸苷在DNA复制过程中被利用,而DNA复制只发生于细胞分裂间期,因此在洋葱根尖分生区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中都能检测到3H;洋葱根尖所有的活细胞都能进行基因的表达,其中包括DNA的转录即合成RNA的过程,因尿苷是RNA合成的原料,因此用3H标记的尿苷处理活的洋葱根尖后,所有细胞中都能检测到放射性。

正确答案为A项。

12.植物体细胞杂交与动物细胞工程中所用技术与原理不相符的是()

∙A.纤维素酶、果胶酶处理和胰蛋白酶处理——酶的专一性

∙B.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细胞的全能性

∙C.原生质体融合和动物细胞融合——生物膜的流动性

∙D.紫草细胞培养和杂交瘤细胞的培养——细胞增殖

(分数:

1.50)

 A.

 B. √

 C.

 D.

解析:

动物细胞培养的原理是细胞增殖。

13.关于酶的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酶提供了反应过程所必需的活化能

∙B.酶活性的变化与酶所处环境的改变无关

∙C.酶结构的改变可导致其活性部分或全部丧失

∙D.酶分子在催化反应完成后立即被降解成氨基酸

(分数:

1.50)

 A.

 B.

 C. √

 D.

解析:

酶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而不是提供了活化能,A错误;酶活性与其所处环境(温度、pH等)的改变有关,B错误;酶分子在催化反应前后结构不变,D错误。

酶结构的改变会影响其活性或使酶的活性丧失,C正确。

14.喷瓜有雄株、雌株和两性植株,G基因决定雄株,g基因决定两性植株,g-基因决定雌株。

G对g、g-是显性,g对g-是显性,如:

Gg是雄株,gg-是两性植株,g-g-是雌株。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Gg和Gg-能杂交并产生雄株

∙B.一株两性植株的喷瓜最多可产生三种配子

∙C.两性植株自交不可能产生雌株

∙D.两性植株群体内随机传粉,产生的后代中,纯合子比例高于杂合子

(分数:

1.50)

 A.

 B.

 C.

 D. √

解析:

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及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由题意可知,Gg、Gg-均为雄性,不能杂交,A项错误;两性植株喷瓜的基因型为gg或gg-,因此一株两性植株的喷瓜最多可产生g和g-两种配子,B项错误;两性植株gg-自交可产生g-g-雌株,C项错误;两性植株的基因型有2种:

一种是纯合子gg,另一种是杂合子gg-,因此若两性植株群体内随机传粉,后代中纯合子的比例将高于杂合子,D项正确。

15.下列关于微生物生长曲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相同培养条件下接种对数期的菌种,调整期将缩短

∙B.进入对数期的微生物代谢旺盛,形态和生理特性比较稳定

∙C.进入稳定期后不再产生新细胞,活细胞数目维持相对恒定

∙D.进入衰亡期后部分细胞解体,可释放出抗生素等代谢产物

(分数:

1.50)

 A.

 B.

 C. √

 D.

解析:

进入稳定期后,微生物仍会产生新细胞,此时产生的新细胞数等于死亡的细胞数,活细胞数目保持稳定,因此C项错误。

对数期微生物代谢旺盛,个体形态和生理特性稳定,用对数期的微生物作菌种,将缩短调整期。

衰亡期微生物死亡率大大增加,死亡数大大超过新生数,群体中活菌数目急剧下降,出现负增长,细胞出现多种形态的畸变,部分细胞解体,释放出抗生素等次生代谢产物。

16.将某植物细胞各部分结构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后,取其中三种细胞器,测定它们有机物的含量,如下表所示。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蛋白质(%)

脂质(%)

核酸(%)

细胞器A

67

20

微量

细胞器B

59

40

0

细胞器C

61

0

39

∙A.如果细胞器A是线粒体,其中能完成的生理过程是:

C6H12O6+6O2→6CO2+6H2O+能量

∙B.细胞器B只含有蛋白质和脂质,说明其具有膜结构,肯定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和分泌有关

∙C.细胞器C中进行的生理过程产生水,产生的水中的氢来自于羧基和氨基

∙D.蓝藻细胞与此细胞共同的细胞器可能有A和C

(分数:

1.50)

 A.

 B.

 C. √

 D.

解析:

细胞器A含蛋白质、脂质和少量的核酸,为线粒体或叶绿体,如果A是线粒体,它只能完成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而不能完成整个有氧呼吸过程,A项错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不一定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和分泌有关,例如液泡等,B项错误;细胞器C为核糖体,其中进行的氨基酸的脱水缩合作用产生水,由羧基提供—OH、由氨基提供—H合成;C项正确;蓝藻是原核细胞,植物细胞是真核细胞,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D项错误。

17.我国西南横断山区被公认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不同海拔区域蝶类物种多样性的研究结果见下表。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垂直带

V

海拔(m)

<1000

1000~2000

2000~2500

2500~3000

3000~3500

>3500

植被类型

热带季雨林

常绿阔叶林

常绿落叶混交林

针阔混交林

针叶林

高寒灌丛草甸

蝶类种数

349

452

201

136

125

100

∙A.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群落演替的结果

∙B.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反映了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

∙C.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植被类型无关

∙D.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气候特征有关

(分数:

1.50)

 A.

 B.

 C.

 D. √

解析:

A项,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不是群落演替,而是群落的一种更替现象。

演替是同一群落随时间变化的过程,这里强调的是不同海拔高度植被不同,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项,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不能反映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因为这不是一个群落的内部空间上的配置,而是多个群落的更替。

C项,植物可以为蝶类提供食物和栖息环境,因此植被的分布肯定影响到蝶类的分布,故蝶类的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密切相关。

D项,各种气候条件会影响蝶类的生长和分布,因此蝶类的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的气候特征密切相关。

18.环孢素(CSA)是从土壤霉菌中分离出来的含有11个氨基酸的环形多肽,该物质能选择性地抑制辅助性T淋巴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2和其他淋巴因子,因而是一种强效免疫抑制剂。

下列有关CsA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物质的天然合成过程受拟核DNA上的基因控制

∙B.如果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128,则它的分子量接近1228

∙C.可以开发出来作为移植器官后抗排斥反应用药

∙D.只有在受到抗原刺激后霉菌才合成该淋巴因子

(分数:

1.50)

 A.

 B.

 C. √

 D.

解析:

各种霉菌属于真核生物,有成形的细胞核,其蛋白质的合成主要由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11个氨基酸构成的环形多肽,其形成过程中会脱去11个水分子,故它的分子量应该接近1210;淋巴因子不是由霉菌合成的,而是由T淋巴细胞合成的。

19.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吞噬外来细菌,必须有抗体参与

∙B.B细胞和T细胞所含基因不同,功能也不同

∙C.“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的患者,细胞免疫有缺陷

∙D.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的杂交瘤细胞都能合成单克隆抗体

(分数:

1.50)

 A.

 B.

 C. √

 D.

解析:

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中不需抗体的刺激;B细胞和T细胞所含基因是相同的,功能不同只是因为基因的选择性表达;T细胞要在胸腺中发育成熟,所以C正确。

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的细胞不一定是杂交瘤细胞,可能是B细胞与B细胞,骨髓瘤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所以不一定能合成单克隆抗体。

20.下图①~⑤依次表示蛙坐骨神经受到刺激后的电位变化过程。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①表示甲、乙两个电极处的膜外电位的大小与极性不同

∙B.图②表示甲电极处的膜处于去极化过程,乙电极处的膜处于极化状态

∙C.图④表示甲电极处的膜处于复极化过程,乙电极处的膜处于反极化状态

∙D.图⑤表示甲、乙两个电极处的膜均处于极化状态

(分数:

1.50)

 A.

 B.

 C.

 D. √

解析:

图①电流表指针不偏转,说明甲、乙两个电极处的膜外电位的大小与极性相同,A错误;由于②电流方向为甲→乙,所以图②中乙为受刺激部位,而甲为静息部位,甲电极处的膜处于极化状态,乙电极处的膜处于去极化状态,B错误;与图②类似,图④电流方向为乙→甲,说明乙部位已经恢复为静息电位,而甲部位处于去极化过程,甲电极处的膜处于去极化状态,乙电极处的膜处于极化状态,C错误;图⑤电流表不偏转,说明甲乙两个部位均恢复为静息电位,即甲、乙两个电极处的膜均处于极化状态,D正确。

21.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具有很强的摄碘能力。

临床上常用小剂量的放射性同位素131I治疗某些甲状腺疾病,但大剂量的131I对人体会产生有害影响。

积聚在细胞内的131I可能直接()

∙A.插入DNA分子引起插入点后的碱基序列改变

∙B.替换DNA分子中的某一碱基引起基因突变

∙C.造成染色体断裂、缺失或易位等染色体结构变异

∙D.诱发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基因突变并遗传给下一代

(分数:

1.50)

 A.

 B.

 C. √

 D.

解析:

考察生物变异。

131I作为放射性物质,可以诱导生物变异,但它不是碱基的类似物,不能插入或替换DNA的碱基,引起基因突变。

放射性物质能产生射线,可以诱导基因突变,但发生在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的基因突变不能遗传给下一代。

22.某兴趣小组在室温下进行了酵母菌无氧呼吸的探究实验(如图)。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滴管中冒出的气泡是反应产生CO2的结果

∙B.试管中加水的主要目的是制造无氧环境

∙C.若试管中的水换成冷水,气泡释放速率下降

∙D.被分解的葡萄糖中的能量一部分转移至ATP,其余的全部存留在酒精中

(分数:

1.50)

 A.

 B.

 C.

 D. √

解析:

分析图示的实验装置,可知气泡是从培养酵母菌的小管中产生的,很可能是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消耗的氧气量相等,不会有气泡产生);试管中加水的主要目的是制造一个无氧环境,此外还便于观察气体的放出;换成冷水后,温度降低,相关酶的活性降低,导致酵母菌呼吸速率减慢,气泡释放速率下降;葡萄糖氧化分解释放出来的能量有三个去向:

一是以热能形式散失掉,二是转移到ATP中,三是存留在酒精中。

综上所述,只有D选项错误。

23.番茄果实成熟过程中,乙烯释放量、果实色素积累及细胞壁松弛酶活性变化规律如下图。

从该图可得出乙烯能促进()

①细胞壁松弛酶活性升高②果实色素积累③番茄果实发育④番茄果实成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分数:

1.50)

 A.

 B. √

 C.

 D.

解析:

分析图可知,乙烯增加后,细胞壁松弛酶活性增强,果实色素积累,可推出乙烯对后二者起促进作用,而果实只是颜色由橙色变为红色,说明乙烯只是促进了果实成熟。

24.人体在短暂禁食(如一天左右)和安静条件下,体内三种物质含量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图中血糖和血游离脂肪酸含量变化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禁食初期,血糖含量基本保持不变

∙B.对血糖含量变化起调节作用的激素有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等激素

∙C.AB段血糖主要来自人体内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

∙D.随着禁食时间延长,血游离脂肪酸含量逐渐增加

(分数:

1.50)

 A.

 B.

 C. √

 D.

解析:

禁食初期,由于肝糖原含量充足,分解后补充血糖,使血糖含量基本保持不变,随着禁食时间延长,血糖含量进一步下降,此时随着肝糖原含量的降低,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进入血液,导致血游离脂肪酸含量增加,甘油等非糖物质转化补充血糖。

在AB段是由于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使血糖维持平衡。

相关激素对血糖含量变化起调节作用的是:

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而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升高血糖浓度。

六、多项选择题

(总题数:

5,分数:

10.00)

25.某家系中有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如下图),其中一种是伴性遗传病。

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

 B.Ⅱ-3的致病基因均来自于Ⅰ-2

 C.Ⅱ-2有一种基因型,Ⅲ-8基因型有四种可能 √

 D.若Ⅲ-4与Ⅲ-5结婚,生育一患两种病孩子的概率是5/12 √

解析:

首先判断甲、乙病的遗传方式。

先看甲病,图中Ⅱ-4和Ⅱ-5均患甲病,而他们的女儿Ⅲ-7表现正常,根据“双亲有病,女儿正常”的口诀,可直接判断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假设致病基因为A、正常基因为a);再看乙病,图中Ⅱ-4和Ⅱ-5均不得乙病,但其两个儿子Ⅲ-5和Ⅲ-6得乙病,根据“无中生有为隐性”,可判定乙病为隐性遗传病,而题干中提到“其中一种是伴性遗传病”,因此可判断乙为伴X隐性遗传病(假设致病基因为b、正常基因为B)。

故A项正确。

Ⅱ-3为患甲、乙两种病的男性,据其双亲表现型分析,其甲病显性致病基因来自Ⅰ-2,而乙病隐性致病基因应该来自Ⅰ-1,故B项错误。

Ⅱ-2不患甲病,故相关基因型为aa,她也不患乙病,但她的女儿Ⅲ-2患乙病,故Ⅱ-2与乙病相关的基因型为XBXb,所以Ⅱ-2的基因型只有一种,为aaXBXb。

Ⅲ-8患甲病,其双亲也均患甲病,但她有一个姐姐(或妹妹)表现正常(相关基因型为aa),所以她在甲病方面的基因型为AA或Aa;乙病方面,Ⅲ-8不得乙病,但其两个哥哥(或弟弟)均患乙病,故其母亲为乙病基因携带者,所以她在乙病方面的基因型为XBXB或XBXb。

据以上分析,Ⅲ-8的基因型应有四种可能,故C项正确。

据系谱图分析可得,Ⅲ-4的基因型为AaXBXb,Ⅲ-5的基因型为(1/3)AAXbY或(2/3)AaXbY,若Ⅲ-4与Ⅲ-5结婚,采取“先分后合”的解题思路,他们的子女患甲病的概率为5/6,患乙病的概率为1/2,所以生一患两病孩子的概率为5/12,故D项正确。

26.下列关于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癌变是正常细胞发生基因突变的结果 √

 B.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的衰老对于生物体是有害的

 C.细胞分化将造成不同细胞间蛋白质种类的差异 √

 D.细胞凋亡对生物的个体发育、机体稳态的维持等有着重要作用 √

解析:

癌变是细胞中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造成的,A正确;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衰老有利于细胞更新,并非有害,B错误;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基因表达为不同种类的蛋白质,从而形成功能不同的细胞,C正确;细胞凋亡对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意义,D正确。

27.某地区共同生活着具有捕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