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生物25.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888567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4.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生物2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生物2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生物2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生物2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生物2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生物25.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生物25.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生物25.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生物25.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生物25.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生物25.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生物25.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生物25.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生物25.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生物25.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生物25.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生物25.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生物25.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生物25.docx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生物2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生物25.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生物25.docx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生物25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生物-25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

20,分数:

20.00)

1.从生命活动的角度理解,人体的结构层次为()。

A.原子、分子、细胞器、细胞B.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C.元素、无机物、有机物、细胞D.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A.

 B. √

 C.

 D.

解析:

考察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从小到大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元素、原子、分子、化合物都不是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人体是属于个体层次,由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组成。

2.下列关于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理:

低温抑制染色体着丝点分裂,使子染色体不能分别移向两极

B.解离:

盐酸酒精混合液和卡诺氏液都可以使洋葱根尖解离

C.染色:

改良苯酚品红溶液和醋酸洋红溶液都可以使染色体着色

D.观察:

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大多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

 A.

 B.

 C. √

 D.

解析:

A项低温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但是着丝点照常会分裂,使姐妹染色单体分裂形成子染色体。

B项解离液是由15%的盐酸和95%的酒精等体积混合而成,其作用是使细胞分散开来,改变细胞膜通透性;卡诺氏液的作用是固定细胞形态。

C项实验中用改良苯酚品红溶液或者醋酸洋红溶液使染色体着色。

D项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大多数细胞处于间期,看不到染色体,因为间期时间较长;而且只有少数细胞染色体会加倍,因为突变具有低频率性。

3.以下育种方法未使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是()。

A.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

B.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获得多倍体植株

C.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棉植株

D.细胞工程培育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

 A.

 B. √

 C.

 D.

解析:

多倍体植株是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经过秋水仙素处理,经染色体加倍形成的,没有使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4.最适合固定化细胞的方法是()。

A.包埋法B.化学结合法

C.物理吸附法D.交联法

 A. √

 B.

 C.

 D.

解析:

因为细胞个大,难以被吸附或结合,所以多采用包埋法固定。

5.农场中种植着粮食作物、果树,饲养着家禽、家畜等。

运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原理,可以有效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

下列措施不属于此项原理的是()。

A.圈养家畜,散养家禽

B.施放过量的性引诱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

C.延长家禽的光照时间,提高产蛋率

D.人工控制作物光周期,达到早熟、高产的目的

 A. √

 B.

 C.

 D.

解析:

生态系统的信息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

物理信息是通过物理因素、物理过程来传递的,如光、声、温度、磁力等;传递化学信息的是一些化学物质,如性外激素等;行为信息是通过动物的特殊行为、动作等“肢体语言”来传递和表达的。

圈养家畜、散养家禽没有信息传递。

6.胰岛素的A,B两条肽链是由一个基因编码的。

下列有关胰岛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胰岛素基因的两条DNA单链分别编码A,B两条肽链

B.沸水浴加热之后,构成胰岛素的肽链充分伸展并断裂

C.胰岛素的功能取决于氨基酸的序列,与空间结构无关

D.核糖体合成的多肽链需经蛋白酶的作用形成胰岛素

 A.

 B.

 C.

 D. √

解析:

多肽链在核糖体合成后,需要在内质网加工,要通过蛋白酶处理,切掉部分肽段,然后进入高尔基体加工。

7.某研究小组探究避光条件下生长素浓度对燕麦胚芽鞘生长的影响。

胚芽鞘去顶静置一段时间后,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去顶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弯曲度(α)。

左下图为实验示意图。

右下图曲线中能正确表示实验结果的是()。

A.aB.bC.cD.d

 A.

 B. √

 C.

 D.

解析:

因为生长素在低浓度时促进生长,高浓度时抑制生长,所以胚芽鞘去顶静置一段时间后,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去顶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记录的弯曲度应如图b所示。

在低浓度时都弯曲,但在高浓度时弯曲的角度不可能超过90°(如a),也不可能超过一定浓度而弯曲度不变(如c),d与高浓度时抑制生长不相吻合。

所以B正确。

8.下图曲线a,b表示两类生物种群密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曲线a代表的种群个体一般体型较大,营养级较高

B.依据曲线b,人工养蜂时种群密度中等最好

C.对大型动物迁地保护,迁移的种群密度不宜过大

D.种群密度为d时,曲线b代表的种群个体间竞争最剧烈

 A.

 B.

 C.

 D. √

解析:

本题通过数学曲线图的形式反映了种群密度和存活率之间的关系。

依据曲线b,种群密度中等时存活率最大,故B正确。

曲线a表示的大型动物,由图可知,种群密度越大存活率越低,故而对大型动物迁地保护,迁移的种群密度不宜过大,所以A、C正确。

D项中种群密度越大,种群个体间竞争越剧烈,故而d点不是竞争最剧烈的点。

9.假设某植物种群非常大,可以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基因不产生突变。

抗病基因R对感病基因r为完全显性。

现种群中感病植株rr占1/9,抗病植株RR和Rr各占4/9,抗病植株可以正常开花和结实,而感病植株在开花前全部死亡。

则子一代中感病植株占()。

A.1/9B.1/16C.4/81D.1/8

 A.

 B. √

 C.

 D.

解析:

本题考察学生对遗传平衡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根据题干信息:

感病植株在开花前全部死亡,可知亲代参与交配的全为抗病植株,且RR和Rr各占1/2,由此计算得出R的基因频率为3/4,r的基因频率为1/4,直接应用遗传平衡定律计算得子一代中感病植株(rr)占:

(1/4)2=1/16,B选项正确。

10.下列关于高等动物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寒冷环境中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将引起骨骼肌不自主战栗

B.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底部,可以引起上肢的运动

C.垂体通过下丘脑分泌的相关激素调控甲状腺、性腺等内分泌腺的活动

D.神经元受刺激产生的兴奋,沿轴突传递给下一个细胞只能是单向的

 A.

 B.

 C.

 D. √

解析:

A中寒冷环境中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会导致代谢旺盛而抵御寒冷,不是导致骨骼肌不自主战栗的原因,且骨骼肌不自主战栗是神经调节的结果:

B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底部,不能引起上肢的运动:

C中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的分泌调节过程都受到下丘脑垂体调节体系的控制;D中神经元受刺激产生的兴奋,沿轴突不能传递给下一个细胞,只能通过突触单向传递给下一个细胞。

11.高中生物学实验中,在接种时不进行严格无菌操作对实验结果影响最大的一项是()。

A.将少许干酵母加入到新鲜的葡萄汁中

B.将毛霉菌液接种在切成小块的鲜豆腐上

C.将转基因植物叶片接种到无菌培养基上

D.将土壤浸出液涂布在无菌的选择培养基上

 A.

 B.

 C. √

 D.

解析:

考察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和实验分析能力。

将转基因植物叶片接种到无菌培养基上,是实行植物组织培养,必需严格的无菌操作,否则会失败。

12.按下表设计进行实验,分组后,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8~10小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实验材料

取样

处理

分组

培养液

供氧情况

适宜浓度

酵母菌液

50mL

破碎细胞

(细胞不完整)

25mL

75mL

无氧

25mL

75mL

有氧

50mL

未处理

25mL

75mL

无氧

25mL

75mL

有氧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组不产生CO2而乙组产生B.甲组的酒精产量与丙组相同

C.丁组能量转换率与丙组相同D.丁组的氧气消耗量大于乙组

 A.

 B.

 C.

 D. √

解析:

酵母菌在有氧的条件下能将葡萄糖分解成CO2和水,无氧的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成CO2和酒精。

依题意,甲组、丙组进行无氧呼吸,乙组、丁组进行有氧呼吸。

甲组、乙组两组都产生CO2,由于甲组细胞不完整,甲组的酒精产量较丙组少,丁组能量转换率较丙组高,丁组的氧气消耗量大于乙组。

故D正确。

13.下列选项中,两类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均可呈周期性变化的是()。

A.蛙的红细胞与淋巴细胞

B.小鼠骨髓瘤细胞与杂交瘤细胞

C.人的胚胎干细胞与成熟红细胞

D.牛的精细胞与精原细胞

 A.

 B. √

 C.

 D.

解析:

染色体数目呈周期性变化的一定是处于分裂的细胞,题中蛙的红细胞、淋巴细胞、成熟的红细胞、牛的精细胞均不再分裂了,小鼠骨髓瘤细胞、杂交瘤细胞以及精原细胞都具有细胞周期,能进行分裂,所以B正确。

14.华南虎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可采用试管动物技术进行人工繁殖,该技术包括的环节有()。

①转基因②核移植③体外受精

④体细胞克隆⑤胚胎移植

A.①③B.①④C.②⑤D.③⑤

 A.

 B.

 C.

 D. √

解析:

试管动物技术的核心环节就是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胚胎移植。

15.下列不属于植物体内蛋白质功能的是()。

A.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B.催化细胞内化学反应的酶

C.供给细胞代谢的主要能源物质

D.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载体

 A.

 B.

 C. √

 D.

解析:

蛋白质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具有催化、调节、运输、免疫等功能。

糖类是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

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细胞中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属于蛋白质,细胞膜上的载体是一种蛋白质(糖蛋白)。

16.哺乳动物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A.血浆渗透压降低

B.抗利尿激素增加

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

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

 A.

 B. √

 C.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水盐平衡的有关知识。

哺乳动物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强、抗利尿激素增加,进而导致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增强。

17.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上的牧民以养羊为主业。

近年来的过度放牧致使草原退化,也使分布在这里的野生黄羊种群密度大幅度下降,面临濒危。

针对这一事实,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A.过度放牧降低了草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B.家羊是草原生态系统的外来入侵物种

C.野生黄羊与家羊之间是竞争关系

D.草原生态保护与牧业发展之间产生了矛盾

 A.

 B. √

 C.

 D.

解析:

过度放牧可以使草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减少,从而降低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发展牧业时要尽可能多的养殖羊群,但处理不当就可能超牧,从而破坏草原植被。

家羊可能与草原上原有野生物种是不同物种,但某生物要构成外来入侵物种,往往有在移入新环境后繁殖能力强、几乎无天敌、与其他物种竞争中占有明显优势等特点,而家羊并不具备。

18.果蝇的体色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BB、Bh为灰身,bb为黑身。

若人为地组成一个群体,其中80%为BB的个体,20%为bb的个体,群体随机交配,其子代中Bb的比例是()。

A.25%B.32%

C.50%D.64%

 A.

 B. √

 C.

 D.

解析:

计算可知,B的基因频率为0.8,b的基因频率为0.2,这样,Bb的基因型频率为2×0.8×0.2=0.32。

19.将一玉米幼苗固定在支架上,支架固定在温度、湿度适宜且底部有一透光孔的暗室内,从图所示状态开始,光源随暗室同步缓慢匀速旋转,几天后停止于起始位置,此时,幼苗的生成情况是()。

A.根水平生长,茎向上弯曲B.根水平生长,茎向下弯曲

C.根向下弯曲,茎向上弯曲D.根向下弯曲,茎向下弯曲

 A.

 B. √

 C.

 D.

解析:

结合文字和图形可知,玉米幼苗固定在支架上,而光源随暗室同步缓慢匀速旋转,表面上是一个均匀光照而实际光源随暗室同步缓慢匀速旋转则是一个单侧光,表面上植物的茎在上、下方要受重力影响有差别而实际上因缓慢匀速旋转各方向受重力影响相同,所以植物的茎只受单侧光的影响而不受重力影响,生长素向背光侧横向运输多于向光侧,此时两侧的生长素的浓度都是促进生长的,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更有利于植物细胞的纵向伸长,故茎向光(下方)弯曲生长。

同理植物的根不受重力的影响而自然水平生长。

20.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主要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下完成的。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效应器由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腺体组成

B.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

C.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单方向的

D.条件反射的建立与脊髓等低级中枢无关

 A.

 B.

 C.

 D. √

解析:

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而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主要在脊髓等部位。

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

5,分数:

10.00)

21.下列两种激素之间存在明显拮抗作用的组合是()。

 A.甲状腺激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B.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 √

 C.胰岛素和肾上腺素 √

 D.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

解析: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主要由肾上腺髓质所分泌,两者对心和血管的作用,有共性,不存在明显的拮抗作用:

降钙素具有降血钙和降血磷的作用,甲状旁腺激索可以促进远端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抑制近端肾小管对磷的重吸收,故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存在明显拈抗作用;胰岛素能降低血糖,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则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

22.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的趋势,对此所作的分析正确的是()。

 A.栖息地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是重要原因 √

 B.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

 C.这种变化是由于新物种产生量小于现有物种灭绝量 √

 D.过度的人为干扰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 √

解析:

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导致生物的生存空间减小,是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趋势的重要原因,A正确;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会减小各个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的机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小,B错误;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的趋势这种变化是由于新物种产生量少于现有物种灭绝量,C正确;过度的人为干扰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D正确。

23.养鸡场鸡舍中清晨和傍晚用稳定的灯光延长光照时间以提高产蛋率。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延长光照刺激可直接通过体液调节提高产蛋率

 B.鸡的产蛋率与体内的雌激素水平密切相关 √

 C.鸡的产蛋行为受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 √

 D.鸡的产蛋行为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 √

解析:

本题考查了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鸡的产蛋行为受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与体内雌性激素有关,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影响,正确选项为BCD。

24.向5只试管分别加入2mL0.5mol/L的过氧化氢溶液,进行如下实验见表。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试管编号

1

2

3

4

5

加入物质

1mL唾液

锈铁钉

生土豆块

冰冻土豆块

生土豆块和稀盐酸

实验结果

几乎无气泡

少量气泡

大量气泡

少量气泡

少量气泡

A.能说明酶具有专一性的是1号试管和3号试管的实验

B.能说明酶具有高效性的是2号试管和3号试管的实验

C.4号试管和5号试管的实验说明在这两种条件下酶均失活

D.4号试管和5号试管实验说明酶的催化效率受温度、溶液酸碱度的影响

 A.只试管分别加入2mL0.5mol/L的过氧化 √

 B.能说明酶具有高效性的是2号试管和3号试管的实验 √

 C.4号试管和5号试管的实验说明在这两种条件下酶均失活

 D.4号试管和5号试管实验说明酶的催化效率受温度、溶液酸碱度的影响 √

解析:

土豆中含有过氧化氢酶,作为催化剂可以加速过氧化氢的分解,唾液中几乎不含过氧化氢酶,所以1中几乎无气泡,3中有大量气泡,可以说明酶具有专一性,A正确;锈铁钉上的Fe3+也能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2号产生少量气泡与3号试管相比能说明酶具有高效性,B正确;4号和5号试管中均有少量气泡产生,并不能说明这两种条件下酶失去了活性,只能说明酶的催化效率受温度、溶液酸碱度的影响,C错误,D正确。

25.将相同的四组马铃薯条分别浸入四种溶液,一小时后测定薯条质量变化的百分率,结果如表。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溶液

质量变化率(%)

+8

-6

-4

0

A.Ⅰ的浓度最低B.Ⅱ的浓度较Ⅲ低

C.Ⅳ的浓度最高D.Ⅳ可能是蒸馏水

 A.同的四组马铃

 B.Ⅱ的浓度较Ⅲ低 √

 C.Ⅳ的浓度最高 √

 D.Ⅳ可能是蒸馏水 √

解析:

根据细胞渗透吸收的原理,Ⅰ溶液中马铃薯吸水质量增加,说明马铃薯细胞液浓度高于Ⅰ溶液浓度,Ⅱ溶液中马铃薯失水质量降低程度最多,说明马铃薯细胞液浓度比Ⅱ溶液低,而Ⅳ溶液的浓度应该等于马铃薯细胞液的浓度,细胞质量没有变化,故只有A正确,B、C、D均错误。

三、简答题(总题数:

4,分数:

24.00)

26.结合生物学科,谈谈如何进行教学内容的重构。

(分数:

6.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引入最新文献资料,使教学内容具有先进性,解决教科书滞后于生物科技发展的矛盾。

(2)加入教师的知识积累及生物学科的实验和成果,表达教师及本学科对某一科技、社会问题的独特认识和见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3)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取舍教材内容,做到因材施教。

(4)使教学内容的呈现顺序与教师选用的教学方法相适应。

(5)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去重新组织教材,使其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解析:

27.请至少提供5项生物学研究性活动的选题范围。

(分数:

6.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选择有一定科技含量的课题;

(2)选择有当地特色的课题;(3)选择解释大自然中现象的课题;(4)选择与生活相关的课题;(5)选择探索未知的课题;(6)其它。

解析:

28.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分数:

6.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高中生物新课程注重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高中生物新课程注重转变教学与学习方式。

(3)高中生物新课程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解析:

某同学进行实验,甲图为实验开始状态,乙图为实验结束状态。

请在乙图所示实验结果的基础上继续实验,探究蔗糖的水解产物能否通过半透膜。

增添的实验材料:

蔗糖酶溶液、斐林试剂、试管、滴管、水浴锅等。

(分数:

6.00)

(1).设计出继续实验的简要步骤:

①______;

②______。

(分数:

3.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①向a、b两管分别加入等量蔗糖酶溶液,水浴加热(或隔水加热)U型管至适宜温度,观察a、b两管内液面的变化②吸取a、b两管内适量液体,分别加入A、B两试管中,并加入斐林试剂,(60~65℃)水浴加热,观察A、B试管内有无砖红色沉淀生成。

解析:

(2).预测实验现象并作出结论。

(分数:

3.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如果a、b两管液面高度差缩小且A、B试管内均有砖红色沉淀,则蔗糖的水解产物能通过半透膜;如果a、b两管液面高度差增大且A试管内无砖红色沉淀、B试管内有砖红色沉淀,则蔗糖的水解产物不能通过半透膜。

解析:

本实验的设计思路主要有两个:

①证明蔗糖被水解,蔗糖的水解产物是葡萄糖,用斐林试剂即可;②观察a、b两管液面高度差的变化,如果差值增大,则说明能透过,否则不能。

四、综合分析题(总题数:

2,分数:

24.00)

荔枝是著名的岭南佳果。

其果皮中存在多酚氧比酶,多酚氧比酶能够氧化果皮中的一些无色物质,形成褐色物质。

这是引起采后荔枝果皮褐变的原因之一。

褐变的发生严重影响了荔枝的保鲜效果。

果皮褐变面积百分率常作为荔枝保鲜效果的指标,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褐变的前提下,利用上述现象,以荔枝果皮褐变面积百分率为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指标,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旨在探究温度对荔枝果皮内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分数:

12.00)

(1).请补充下列实验设计中空缺的内容:

①设计温度梯度:

5℃、10℃、15℃、20℃、25℃、30℃

②确定测量指标:

荔枝果皮褐变面积百分率;

③选择同一品种、______和成熟度一致且无机械损伤的新鲜荔枝果实,将其分成______组,每组数量______,装入保鲜袋并作好标签后,分别放入相应温度的恒温箱中:

④经过5天后,取出荔枝果实,测定并记录褐变面积。

填空项1:

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大小,6,相等;)

解析:

(2).请据下图分析实验结果:

______。

填空项1:

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分析:

在5~30℃范围内,荔枝果皮褐变面积百分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表明果皮内多酚氧化酶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

解析:

(3).请结合上述实验结果,指出对荔枝具有较好保鲜效果所需的温度范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0~15℃。

解析:

(4).削皮后的苹果和马铃薯容易发生褐变,请据此分析要选择无机械损伤的荔枝果实为实验材料的原因是______。

填空项1:

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机械损伤的荔枝易发生褐变,从而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解析:

(5).在完全无氧条件下,多酚氧化酶将无法催化上述的褐变反应过程。

如果在此条件下。

荔枝果皮不会发生褐变,可否在此条件下贮藏荔枝?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不可以。

因为在完全无氧条件下,果实的有氧呼吸停止,但无氧呼吸明显加强,造成酒精的大量积累,从而对细胞造成毒害,引起果实腐烂。

解析:

(6).除上述温度、氧和机械损伤以外,还有哪些因素影响果蔬保鲜效果,请提出两种相应的保鲜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①控制水分如采用薄膜包装或表面喷涂果蜡等;

②防止微生物感染如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