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酶的研究与应用 单元测试.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048522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89.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 酶的研究与应用 单元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人教版 酶的研究与应用 单元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人教版 酶的研究与应用 单元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人教版 酶的研究与应用 单元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人教版 酶的研究与应用 单元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人教版 酶的研究与应用 单元测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人教版 酶的研究与应用 单元测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人教版 酶的研究与应用 单元测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人教版 酶的研究与应用 单元测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人教版 酶的研究与应用 单元测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人教版 酶的研究与应用 单元测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人教版 酶的研究与应用 单元测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人教版 酶的研究与应用 单元测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人教版 酶的研究与应用 单元测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人教版 酶的研究与应用 单元测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人教版 酶的研究与应用 单元测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人教版 酶的研究与应用 单元测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人教版 酶的研究与应用 单元测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 酶的研究与应用 单元测试.docx

《人教版 酶的研究与应用 单元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 酶的研究与应用 单元测试.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 酶的研究与应用 单元测试.docx

人教版酶的研究与应用单元测试

酶的研究与应用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固定化酶具有易与反应物产物分离,可反复利用,有利于产物的纯化等优点,因此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酶在固定化过程中其活性会受固定的时间和温度影响,如下图所示。

据此分析错误的是

A.固定化酶更适合采用化学结合法和包埋法

B.固定时间段相对活性较低的原因可能是酶未完全足量地被固定

C.固定温度为50℃时,相对活性低的原因可能是高温使酶变性失活

D.酶的最佳固定条件为固定时间3h左右,温度45℃左右

【答案】A

【解析】一般来说,固定化酶更适合采用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而固定化细胞多采用包埋法,A项错误;若固定时间短,酶未完全足量地被固定,则可导致酶的相对活性较低,B项正确;高温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而导致酶变性失活,C项正确;曲线图显示:

固定时间3h左右和固定温度45℃左右时,酶的相对活性最大,所以此条件为酶的最佳固定条件,D项正确。

2.已知正常的β珠蛋白基因(以βA表示)经MstⅡ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后可得到长度为1.15kb和0.2kb的两个片段(其中0.2kb的片段通常无法检测到),异常的β珠蛋白基因(以βS表示)由于突变恰好在MstⅡ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点上,因而失去了该酶切位点,经MstⅡ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处理后只能形成一个1.35kb的DNA片段,如图1;现用MstⅡ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对编号为1、2、3的三份样品进行处理,并进行DNA电泳(电泳时分子量越小扩散越快),结果如图2,则1、2、3号样品所对应个体的基因型分别是(以βA、βS表示相关的基因)()

A.βSβS、βAβS、βAβAB.βAβA、βAβS、βSβS

C.βAβS、βSβS、βAβAD.βAβS、βAβA、βSβS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电泳法的原理,DNA分子的片段越小,其在电泳场中的移动速度越快。

由图2电泳结果可知,1号样品只有1.35kbDNA片段,即由两段1.35kb的DNA片段组成,其基因型为βSβS,2号样品既有1.35kbDNA片段也有1.15kb片段,所以基因型为βAβS,3号样品只有1.15kb的DNA片段组成,其基因型为βAβA。

考点:

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3.果胶酶能使果胶水解,使榨取果汁变得更容易,提高水果的出汁率。

某同学为探究温度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在不同温度下,将等量的果胶酶加入到等量的苹果泥中,在反应同样时间后,再将反应液过滤同样时间,用量筒测出滤出苹果汁的体积。

下列能正确反映实验结果的曲线是

【答案】B

【解析】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升高,催化果胶分解形成的果汁就越多,超过某一温度后,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降低,催化催化果胶分解形成的果汁就越少,B正确。

【考点定位】酶活性的影响因素。

【名师点睛】作用条件较温和

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高温、过酸或过碱都会导致蛋白质变性失活。

在一定温度(pH)范围内,随温度(pH)的升高,酶的催化作用增强,超过这一范围,酶的催化作用逐渐减弱。

过酸、过碱、高温都会使酶变性失活,而低温只是抑制酶的活性,酶分子结构未被破坏,温度升高后可恢复活性。

4.如图是围绕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进行的研究结果。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本研究的自变量有温度和洗衣粉是否加酶B.本研究的因变量可能是污渍残留量

C.两类洗衣粉的最佳使用温度都为t1D.温度超过t2后加酶洗衣粉中的酶可能失活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结合题意分析曲线可知,本研究的自变量有温度和洗衣粉是否加酶,A正确;随温度升高,曲线下降,说明本研究的因变量可能是污渍残留量,B正确;.加酶洗衣粉曲线在t1时最低,说明加酶洗衣粉的最佳使用温度为t1,但普通洗衣粉的最佳使用温度为t2,C错误;温度超过t2后加酶洗衣粉中的酶可能因高温破坏了酶的结构而失活,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酶洗衣粉洗涤效果的相关实验,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能设计实验解决一些简单生物学问题的能力,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解释并得出合理结论的能力。

5.下列对果胶酶的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果胶酶是一种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度

B.在果汁中加入果胶酶后可使果汁变得澄清

C.果胶酶能将乳糖醛酸分解成半乳糖醛酸

D.果胶酶能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及胞间层

【答案】C

【解析】果胶酶是一种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度,在果汁中加入果胶酶后可使果汁变得澄清,果胶酶能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及胞间层,果胶酶不能将乳糖醛酸分解成半乳糖醛酸,因为酶具有专一性。

所以C选项错误。

6.在以下酶的固定方法的模式图中,适合固定酵母细胞的是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表示吸附法,B包埋法,CD表示结合法。

固定酵母细胞多采用包埋法,细胞分子个大,难以被吸附或结合,故选B。

考点:

本题考查酶的研究与应用,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

7.下列有关用海藻酸铺作为载体固定酵母细胞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溶化海藻酸钠应采用酒精灯小火或间断加热

B.海藻酸钠的浓度过低,形成的凝胶珠内包埋的细胞过少

C.在酵母细

胞的活化或配制CaCl2溶液时,可使用自来水

D.利用固定化酵母细胞进行发酵,糖类的作用不只是作为反应底物

【答案】ABD

【解析】

试题分析:

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时,应采用酒精灯小火或间断加热,促进溶解,若加热太快,海藻酸钠会发生焦糊,A项正确;如果海藻酸钠浓度过低,形成的凝胶珠颜色过浅,所包埋的酵母细胞数目较少,B项正确;在酵母细

胞的活化或配制CaCl2溶液时,为避免杂菌污染,应使用蒸馏水,C项错误;利用固定化酵母细胞进行发酵,糖类的作用不只是反应底物,同时也为酵母细胞提供碳源和能量,D项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酵母细胞的固定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8..下列关于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固定化酶的应用中,要控制好pH、温度和溶解氧

B.固定化细胞技术在多步连续催化反应方面优势明显

C.利用固定化酶降解水体中有机磷农药,需提供适宜的营养条件

D.利用固定化酵母细胞进行发酵,糖类的作用只是作为反应底物

【答案】B

【解析】

A、固定化酶的应用中,酶不需要营养物质,要控制pH、温度,但与溶解氧无关,A错误;

B、固定化细胞技术固定的是一系列酶,所以在多步连续催化反应方面优势明显,B正确;

C、利用固定化酶降解水体中的有机磷农药,是酶促反应,没有生物参与,所以不需提供营养条件,C错误;

D、利用固定化酵母细胞进行发酵时,糖类除了作为反应底物外,还为酵母菌提供碳源,D错误.

【考点定位】消化酶

【名师点睛】固定化酶、固定化细胞的比较:

固定化酶

固定化细胞

酶的种类

一种

一系列酶

制作方法

吸附法、交联法、包埋法

吸附法、包埋法

是否需要营养物质

缺点

不利于催化一系列的酶促反应

反应物不宜与酶接近,尤其是大分子物质,反应效率下降

优点

①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②可以反复利用

成本低,操

本题考查固定化酶技术和细胞固定化技术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9.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探究果胶酶最适用量的实验中可先将果泥加热煮沸后冷却备用,目的是排除果泥中原有的酶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B.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中,将酶溶液加入底物后,迅速将温度调至设定的温度,并持续反应一段时间

C.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某种细菌的原理是,当样品稀释度足够高时,固体平板上的一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故可通过平板上的菌落数推测样品中的活菌数

D.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不同蛋白质分子的迁移率完全取决于分子的大小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探究果胶酶最适用量的实验中可先将果泥加热煮沸后冷却备用,目的是排除果泥中原有的酶对实验结果的干扰,A正确;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中,应将酶溶液和底物分别放置达到相同温度后再混合,并持续反应一段时间,B错误;

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某种细菌的原理是,当样品稀释度足够高时,固体平板上的一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故可通过平板上的菌落数推测样品中的活菌数,C正确;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不同蛋白质分子的迁移率完全取决于分子的大小,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实验操作原理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

二、综合题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苹果的鲜食风味与其果肉细胞中的酚类物质种类与数量息息相关,果肉细胞中还有一些促使这些酚类物质氧化的酚氧化酶,若组织细胞受损或衰老,结构解体时,酚氧化酶有机会与酚类物质接触而使物质氧化成棕褐色。

材料2:

茶叶细胞中也存在众多种类的酚类物质与酚氧化酶。

茶叶制作工艺中,有手工或机械揉搓、热锅高温炒制、晒干、炒干等方法。

(1)据材料1,我们可以推测,正常水果不会变成褐色,是由于细胞内具有的缘故。

(2)家庭中为了延缓切开的苹果变为褐色的时间,可以将苹果,这是因为。

(3)细胞含有酚氧化酶,人们利用酚氧化酶活性可加工制作各种茶。

请试回答红茶制取过程中必须有

关键过程(提示:

红茶颜色为褐色)。

这一过程的目的是。

(4)试回答绿茶制取过程中必须有关键过程(提示:

绿茶颜色为绿色)。

这一过程的目的是使酚氧化酶。

【答案】

(1)生物膜系统

(2)低温冷藏低温抑制酶的活性

(3)将细胞糅破破坏生物膜系统,使酚氧化酶与酚类底物接触

(4)热锅炒制变性失活

【解析】

(1)细胞受损或衰老、结构解体时,酚氧化酶有机会与酚类物质接触而使物质氧化成棕褐色,而正常细胞中酚氧化酶没有机会与酚类物质接触,说明两者分布在细胞的不同部位。

在细胞中由于生物膜的存在而形成不同区域,酚氧化酶和酚类物质都不能透过生物膜相接触,但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则可以透过,说明了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2)苹果切开后,酚氧化酶有机会与酚类物质接触而使物质氧化成棕褐色,我们可以降低酶的活性延缓反应的进行,通常方法是把切开的苹果置于0~4℃冰箱中,这是因为适宜的低温会抑制酶的活性。

(3)红茶颜色为褐色是因为酚类物质与酚氧化酶接触而使物质氧化成棕褐色的缘故,因此在红茶制取过程中要将细胞揉破,目的是破坏细胞的生物膜系统,使酚类物质与酚氧化酶充分接触。

(4)绿茶颜色为绿色由于在制茶过程中通过热锅炒制的方法使酶在高温下失活,从而阻止酚类物质氧化成棕褐色的缘故。

【考点定位】生物膜的功能和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11.【生物——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15分)

我省某地近些年来,为防止水土流失,在退耕还林的过程中,大力推行以种植柑橘为主的生态农业,显著提高了当地农民的收入,但也出现了水果销量有限与产量不断增加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

当地企业拟开展以果肉生产果汁和橘皮提炼精油的生产为主的深加工,实现增产与增收的统一。

请据所学知识,解答有关问题:

⑴当地企业拟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橘皮精油,有人提出了反对意见。

其理由是: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橘皮精油存在________问题。

你认为应使用________方法提取。

在提取橘皮精油的过程中,应先使用石灰水浸泡10h以上,使橘皮浸透。

这样做的原因是:

____时不会滑脱,出油率高,并且________的黏稠度不会太高,过滤时不会堵塞筛眼。

⑵在果汁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果胶酶处理。

其目的是:

________

⑶在进行柑橘育种的过程中,会用到花药离体培养技术,应选择花粉发育至________期的花药培养,确定时期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_,但某些植物的花粉细胞核不易着色,需采用________。

【答案】⑴原料焦糊和有效成分水解压榨压榨压榨液

⑵分解果肉细胞壁中的果胶,提高果汁产量和澄清度(合理即可)

⑶单核醋酸洋红法焙花青-铬矾法

【解析】

试题分析:

(1)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橘皮精油时存在有效成分发生水解的问题,因此宜采用压榨法提取;用石灰水浸泡10h以上,可以防止压榨时滑脱,提高出油率,降低压榨液的粘稠度,过滤时不会堵塞筛眼。

(2)果汁生产过程中,果汁会有浑浊现象,其主要成分为果胶,所以添加果胶酶可以提高果汁产量和澄清度。

(3)花药离体培养时,应选择发育到单核期的花药进行培养;一般采用醋酸洋红法进行染色可以确定时期,有些植物的花粉细胞核不易着色,可以采用焙花青-铬矾法进行染色。

考点:

本题考查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酶制剂应用、花药离体培养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2.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请问答下列生物技术方面的问题:

(1)天然植物色素对人体健康没有危害,作为添加剂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实验室提取植物色素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法;植物芳香油主要通过__________法获得。

(2)纤维素可用来生产乙醇燃料,有些微生物能合成__________分解纤维素,从土壤中分离此类微生物时需向培养基中加入纤维素粉作为_________,这种培养基属于_________。

(3)在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过程中,溶化好的海藻酸钠溶液要冷却至室温,才能加入已活化的酵母菌,目的是__________。

如果在CaCl2溶液中形成的凝胶珠颜色过浅,说明__________。

(4)微生物培养过程中,获得纯培养物的关键是__________,其中对培养皿进行灭菌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

【答案】

(1)萃取蒸馏

(2)纤维素酶唯一碳源选择培养基

(3)防止高温杀死酵母菌固定的酵母菌细胞数目较少(或海藻酸钠的浓度偏低)

(4)防止外来杂菌的污染(无菌技术)干热灭菌法

【解析】

试题分析:

(1)天然植物色素对人体健康没有危害,作为添加剂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实验室提取植物色素常用的方法是萃取法;植物芳香油主要通过蒸馏法获得。

(2)纤维素可用来生产乙醇燃料,有些微生物能合成纤维素酶分解纤维素,从土壤中分离此类微生物时需向培养基中加入纤维素粉作为唯一碳源,这种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

(3)在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过程中,溶化好的海藻酸钠溶液要冷却至室温,才能加入已活化的酵母菌,目的是防止高温杀死酵母菌。

如果在CaCl2溶液中形成的凝胶珠颜色过浅,说明固定的酵母菌细胞数目较少(或海藻酸钠的浓度偏低)。

(4)微生物培养过程中,获得纯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污染(无菌技术),其中对培养皿进行灭菌常用的方法是干热灭菌法。

考点:

本题考查微生物培养、固定化酶、色素提取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

13.根据相关知识,回答胡萝卜素提取和酶应用方面的问题:

(1)从胡萝卜中提取胡萝卜素时,通常在萃取前要将胡萝卜粉碎和,以提高萃取效率;水蒸气蒸馏法(填“适合”或“不适合”)胡萝卜素的提取,原因是:

鉴定萃取物中是否含有胡萝卜素时,通常可采用法,并以样品作为对照。

(2)若要提高衣物上血渍的去除效果,可在洗衣粉中加入酶,因为该酶能将血红蛋白水解成可溶性的或;若要提高衣物上油渍的去除效果,洗衣粉中可添加酶;使用加酶洗衣粉时,水温过低或过高时洗涤效果不好的原因分别是。

【答案】

(1)干燥不适合水蒸气蒸馏法适用于蒸馏挥发性物质,而胡萝卜素为非挥发性物质,不能随水蒸气蒸馏出(3分)纸层析(2分)标准的胡萝卜素(2分)

(2)碱性蛋白(或蛋白)氨基酸小分子肽脂肪水温过低时酶活性较低,水温过高会使酶变性失活(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提取胡萝卜素的实验流程:

胡萝卜→粉碎→干燥→萃取→过滤→浓缩→胡萝卜素。

水蒸气蒸馏法适用于分离挥发性物质,而胡萝卜素为非挥发性物质,不能随水蒸气蒸馏出。

鉴定胡萝卜素常采用纸层析法,对照组采用标准的胡萝卜素样品作为对照。

(2)血渍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在蛋白酶的作用下分解成多肽或氨基酸。

油渍的主要成分是脂肪,加入脂肪酶去除效果要好。

酶的活性易受温度影响,高温易使其失活,低温使其活性过低,所以为了提高洗涤效果,最好采用适当温度。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胡萝卜素的提取和酶的应用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14.请回答有关果酒制作及固定化细胞的问题:

⑴葡萄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用___________检验,若在酸性条件下液体呈现__________色,则证明有酒精产生。

⑵为提高果汁的出汁率及使果汁变得澄清,在果汁生产中常用到____________。

⑶利用果汁可以酿制果酒,现为提高果酒的品质及节约生产成本,某厂家已尝试使用固定化细胞技术。

在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时,常采用下图中的方法_____(填出序号及名称)。

采用该方法的原因是_________。

⑷制作固定化酵母细胞时,要将已冷却至____________的溶化好的海藻酸钠溶液与已____________的酵母细胞充分搅拌,经充分混合均匀的酵母细胞溶液可在饱和的__________溶液中形成凝胶珠。

如果得到的凝胶珠颜色过浅、呈白色,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得到的凝胶珠不是圆形或椭圆形,则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重铬酸钾灰绿

(2)果胶酶(3)③包埋法体积大的细胞难以被吸附或结合,但它不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

(4)室温活化CaCl2海藻酸钠溶液浓度偏低海藻酸钾浓度偏高

【解析】

试题分析:

(1)常用检测酒精的方法是酒精在酸性条件下和重铬酸钾溶液呈灰绿色。

(2)为提高果汁的出汁率及使果汁变得澄清,在果汁生产中常用到果胶酶。

(3)根据图解,①是化学结合法,②是物理吸附法,③是包埋法。

一般来说,酵母细胞的固定多采用包埋法,而酶更适合采用化学结合和物理吸附法固定,这是因为细胞体积大,而酶分子小,体积大的的细胞难以被吸附或结合,而体积小的酶则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

(4)制作固定化酵母细胞时,要将已冷却至室温的溶化好的海藻酸钠溶液与已活化的酵母细胞充分搅拌,经充分混合均匀的酵母细胞溶液可在饱和的CaCl2溶液中形成凝胶珠。

在包埋过程中,如果所用海藻酸钠溶液浓度偏低,则在饱和CaCl2溶液中形成的凝胶珠颜色会过浅、呈白色;如果海藻酸钠溶液浓度偏高,则得到的凝胶珠可能不是圆形或椭圆形的。

考点:

本题考查果酒生产及固定化细胞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15.(12分)固定化酶是从20世纪6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

东北农业大学科研人员利用双重固定法,即采用戊二醛作交联剂(使酶相互连接),海藻酸钠作为包埋剂来固定小麦酯酶,研究固定化酶的性质,并对其最佳固定条件进行了探究。

下图显示的是部分研究结果(注:

酶活力为固定化酶催化化学反应的总效率),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测定酶活力时可以用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中反应物的或产物的来表示。

(2)从对温度变化适应性和应用范围的角度分析,甲图所示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图曲线表明浓度为________的海藻酸钠包埋效果最好,当海藻酸钠浓度较低时,酶活力较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固定化酶的活力随使用次数的增多而下降,由丙图可知,固定化酯酶一般可重复使用________次,酶活力明显下降。

(5)固定小麦酯酶不仅采用海藻酸钠直接包埋,同时用戊二醛作交联剂,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⑴减少量增加量⑵固定化酶比游离酶对温度变化适应性更强且应用范围较广⑶3%海藻酸钠浓度较低时包埋不紧密,酶分子容易漏出,数量不足⑷3⑸酶分子很小,很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

【解析】

试题分析:

⑴酶活力通常用底物的消耗量或产物的生成量表示。

(2)通过分析甲图可知,固定化酶与游离酶相比,对温度变化的适应性更强且应用范围较广.

(3)乙图曲线表明浓度为3%的海藻酸钠包埋效果最好,此时酶活力最高.当海藻酸钠浓度较低时包埋不紧密,酶分子容易漏出,数量不足,因此酶活力较低.

(4)由丙图可知,固定化酶的活力随使用次数的增多而下降,且在使用3次以后,酶活力显著下降.

(5)由于小麦酯酶分子很小,很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因此固定小麦酯酶不采用海藻酸钠直接包埋,而是采用双重固定法.

考点:

本题考查固定化技术,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6.果汁是日常生活中的常用饮料,为提高果汁的出汁率及使果汁变得澄清,在果汁生产中常用到果胶酶。

请根据有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下面是A同学探究温度对果胶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步骤:

用搅拌器制苹果泥,适量且等量的注入到编号为1、2、3、4、5、6的6支试管中;

分别向这6支试管依次注入适量且等量的果胶酶溶液,并混合均匀;

将6支试管分别放入25℃、30℃、35℃、40℃、45℃、50℃的恒温水浴保温10min;

过滤,比较获得果汁的体积。

上述实验中步骤有一处明显不严谨,请改进;

②有同学认为该实验缺乏对照,应补充一组果泥和蒸馏水相混合的实验,你认为有没有必要?

并说明理由。

(2)B同学探究的是35℃和45℃下果胶酶的最适用量,他在实验过程中除了温度以外还应

该控制等因素保持不变(列举两个)。

下表是该同学的实验结果,请根据他的实验结果画出曲线,并得出结论。

0

0.2%

0.4%

0.6%

0.8%

1.0%

35℃

27%

40%

52%

65%

65%

65%

45℃

27%

35%

42%

42%

42%

42%

结论:

【答案】

(1)①应先将果泥和果胶酶分别置于不同温度下,再将二者混合均匀;

②不需要,A同学的实验中已设置了相互对照

(2)PH\果泥量\反应时间等(合理均可)

(3)横、纵坐标分别标出自变量和因变量、标出刻度及曲线上的标点1分、画出2条曲线、标明曲线名称1分,共2分)

结论:

35℃下,最适酶浓度是0.6%,45℃下,最适酶浓度是0.4%;(1分)

在相同的酶浓度下,35℃时果胶酶活性较45℃时高。

(1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实验时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故应先将果泥和果胶酶分别置于不同温度下,再将二者混合均匀;还要遵循对照性原则——为消除或减少实验误差,在实验设计中通常要设置对照组,使实验具有说服力和严谨性。

该实验中A同学的实验已设置了相互对照,不需要再补充一组果泥和蒸馏水相混合的实验。

(2)pH、果泥量、反应时间等都对果胶酶的催化效率有影响。

考点:

本题考查影响果胶酶催化的因素、实验设计,意在考查考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17.根据材料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Ⅰ.某大学科研人员利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