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及答案完整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048966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及答案完整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语文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及答案完整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语文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及答案完整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语文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及答案完整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语文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及答案完整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语文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及答案完整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语文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及答案完整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语文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及答案完整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语文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及答案完整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语文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及答案完整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语文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及答案完整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语文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及答案完整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语文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及答案完整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语文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及答案完整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语文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及答案完整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语文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及答案完整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语文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及答案完整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语文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及答案完整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及答案完整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语文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及答案完整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及答案完整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及答案完整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腰间围着皮带。

皮带上系着两个长方形的皮匣子,在左右肋骨的部位,那是预备装子弹的。

后面的左侧又系着刺刀的壳子。

这样装束起来,俨然是个军人了。

我们平时操小队教练、中队教练,又操散兵线,左右两旁的伙伴离得特别开,或者直立预备放,或者跪倒预备放,或者卧倒预备放。

当卧倒预备放的时候,胸、腹、四肢密贴着草和泥土,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快感。

待教师喊出“举枪——放!

”的口令的时候,右手的食指在发弹机上这么一扳,更是极度兴奋的举动。

有时候我们练习冲锋,斜执着上了刺刀的枪,一拥而前。

不但如此,还要冲上五六丈高的土堆;

土堆的斜坡很是陡峭,我们不顾,只是脚不点地地往上冲。

嘴里还要呐喊:

“啊!

——啊!

”宛然有千军万马的气势。

谁第一个冲到土堆的顶上,就高举手里的枪,与教师手里的指挥刀一齐挥动,犹如占领了一座要塞。

1.“我们”当时的装束是怎样的?

请你在短文中找出来。

2.短文第四自然段描写了“我们”( 

)的场景。

A.整理装束B.练习打枪C.练习冲锋D.练习队列

3.结合画线句子,你体会到了“我”当时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新闻,回答问题。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的体能现状让老师和家长们大跌眼镜:

仰卧起坐只能做3个,200米跑着跑着就晕倒了……为了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很多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每天校园体育活动1小时,认真落实“三课、两操、两活动”。

请你写几句宣传语,呼吁同学们都来参加体育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内阅读。

海底世界(节选)

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

不是的。

海底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

有的像蜜蜂一样(),有的像小鸟一样(),有的像小狗一样(),有的还好像人在打鼾……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的时候还会发出警报。

1.文中的括号里一次填入的拟声词正确的一项是()

A.啾啾嗡嗡汪汪B.嗡嗡啾啾汪汪

C.汪汪啾啾嗡嗡D.嗡嗡汪汪啾啾

2.这段话主要是写的是()

A.海底的植物B.海底的动物C.海底的声音

3.写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方法。

(1)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声音呢?

(________)

(2)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4.选文中画“”的句子运用________的修辞方法,写出了海底动物_____________的特点。

四、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北大荒的秋天

九月,从第一片树叶落地开始,北大荒的秋天也就来了。

  

天空一碧如洗,只有在傍晚,西边的天上才会有几缕流云。

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象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一群小鱼顶着水游过来,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

原野热闹非凡。

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哗啦啦的笑声;

挺拔的高粱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象是在乐呵呵地演唱。

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生活在这里的人,喜欢用“大豆摇铃千里金”来赞美遍地金黄的九月。

这里的田野、山岭、江河,连同那茫茫的草甸子,都会在这个季节里用双手捧出沉甸甸的宝物来。

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

1.“燃烧”的“燃”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部,再查(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____),再查音节(____)。

2.北大荒秋天的天空的特点是(______)。

(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用了(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_)比作(_____),写出了河水(_____)的特点。

4.第四自然段一共有(____)句话,是围绕“___________”这句话来写的。

这个自然段是(______)结构。

5.选文描写了北大荒秋天的(_____)(_____)和(____)的美丽景色,用“大豆摇铃千里金”来赞美北大荒的丰收景象。

五、课外阅读。

我的油布伞

飘飘洒洒的雨丝,织成了一幅遮天盖地的珠帘。

放学了,从学校里涌出许多花花绿绿的伞。

看见伞,我便想起了我的母亲,想起了令我难忘的一件往事。

小时候,我们村里没有学校,要跑到八里路以外的镇上去上学。

来回走读最怕遇上雨天。

半路上冷不丁地下起大雨,便被浇成“落汤鸡”。

那时候,我多么盼望有一把伞呀!

有一回,放学的路上,我又淋了雨,回到家就病倒了,浑身烧得滚烫滚烫的。

娘摸着我的额头,眼圈儿便红了。

那时候我小 不懂事 不能体谅娘的难处 便说 娘 要是有把伞就好了 咱买一把吧 娘好久没作声 最后才说 买 咱买一把 ‖

那时,我们家依靠娘织些土布来贴补生活,还要给我交学费。

她哪儿有钱给我买伞呢?

可是,我知道娘的脾气,对孩子,她从来都是说一句是一句的。

从那以后,她每天晚上总是一吃完晚饭就上了织布机,咣当咣当,满屋子都是织布的声音。

我每天伴着织布声入梦。

一觉醒来,织布机还在响。

一天,我轻轻地走到娘跟前,颤抖地喊了声:

“娘。

”娘用熬红了的眼睛看着我,笑了笑。

我的泪水夺眶而出,说:

“娘,你别再熬夜了,俺不要伞了!

”娘笑笑,说:

“傻孩子,伞,咱还是要买的。

娘多熬几夜就有了。

终于有一天,娘割了布。

她从集市上卖布回来,喜滋滋地对我说:

“拿去吧,你要的伞!

啊,伞!

我惊叫着,从娘手里接过来。

这是一把八角黄油布伞。

我撑开,合上,再撑开,再合上;

又举起来,拧动伞柄,让它在空中旋转。

偶然一回头,望着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

从此,这把黄油布伞就一直伴随着我。

我带着这把伞,母亲仿佛就在我的身边。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滚烫—(_____) 偶然—(_____)

2.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第3自然段中有一段话没有标点符号,请给加上。

4.短文分成四部分,已用“‖”标明,请写出第二、三部分的大意。

第二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

5.“我”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为什么心里一酸,眼里涌出泪水?

请把你的理解简单地写在下面。

六、课外阅读。

上课

上课了,董老师扶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本,笑眯眯地走进教室。

她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缓慢而清晰的声调开始讲课。

一个假期没有见到老师了,同学们都用亲切的目光注视着她,好像在说:

“董老师,我们多么惦念您啊!

”不知为什么我的眼前浮现出电视剧中一位受人尊敬的老师的形象,她是那么慈祥,像辛勤的园丁培养着小树苗。

我们的董老师,多像一位循循善诱的引路人,带领我们去探索知识的海洋,去打开科学宝库的大门。

同学们完全被董老师的讲课吸引住了,随着她脸上的表情,时而凝神深思,时而神采飞扬,时而频频点头,时而低首微笑……

1.根据意思填词语。

(1)形容善于有步骤地引导别人学习。

(_____________)

(2)形容兴奋得意,精神焕发的样子。

2.“笑眯眯”是对老师()的描写。

A.动作B.语言C.神态D.心里

3.文章的最后一句话是()

A.比喻句B.拟人句C.排比句

4.用“______”画出文中一个比喻句,它是把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

我还能再写一句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用几句话描述一下你的老师上课时的样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课外阅读。

_______

阳春三月,沉睡了一冬的银梨树被蒙蒙细雨淋醒。

它脱下破旧的外衣,又开始了新的生活。

它贪婪地吮吸着春天那清新、甜润的露珠,慢慢地长出逗人喜爱的嫩枝绿叶。

五月,正是它披上绿叶白花衣裳的季节。

婆娑的绿叶衬托着朵朵洁白的梨花,在明媚的阳光的照耀下,像一片银色的海洋!

中秋时节,银梨树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果实。

它们的外形扁圆扁圆的,与苹果的形状相似。

它们总爱“三只一群”“五只一伙”地生长。

开始,果子的颜色呈淡绿色,后来颜色变深变黄了。

来到这里的人们一看它们就会想到山区人民的生活一定比蜜甜。

走进果园,微风阵阵,你还可以闻到一股股清香。

当好客的主人把又大又甜的银梨送给你品尝时,你就会知道银梨皮薄、肉脆、水多、味甜,可口极了。

银梨确实可与北京鸭梨媲美。

银梨,你不但把美的花和甜的果实奉献给人们,还为家乡人民开辟了一条致富之路。

我爱家乡的银梨。

1.给短文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填在文前的横线上。

2.短文是按时间顺序来描写银梨的,表明时间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短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用“()”画出来。

这句话把_______比作_______。

4.从短文中找出一个拟人句,用“~~~`”画出来。

5.作者爱家乡的银梨是因为用“__________”画出来。

八、阅读课文片段,完成习题。

水泥道像铺(pū pù

)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每一张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zhānniá

n)在水泥道上。

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lí

n lí

ng)乱。

然而,这更增(zēn zēng)添了水泥道的美。

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我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

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

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要是不怕上课迟到,我会走得很慢很慢的。

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当我背着书包上学的时候,我第一次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_______地走着 ______地数着 _______地跳着

2.选择括号内正确的读音,打“√”。

3.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并填空

水泥道像________。

梧桐树的落叶像________。

棕红色的小雨靴像________。

4.根据对语句的理解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

这多像两只棕红色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①这里把人走路的样子比作两只蹦跳着、歌唱着的小鸟。

②这句话表现了行走在这样的水泥道上的快乐心情。

③句中的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

()

④写水泥道的语句写出了静态的画面,而这句话写出了动态的画面。

九、课内阅读我能行。

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

先生听了,连连点头。

接着,先生在孙中山的书上又圈了一段,他念一句,叫孙中山念一句。

孙中山会读了,就回到座位上练习背诵。

孙中山读了几遍,就背下来了。

可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

孙中山想:

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

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

“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

请您给我讲讲吧!

1.孙中山背会了先生圈的内容后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孙中山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对孙中山先生大胆向先生提问这件事有什么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课外阅读。

沙漠中也有鱼和虾

沙漠中有鲜鱼活虾,这并非“天方夜谭”。

澳洲西部是片大沙漠,干旱少雨,水坑中即使有水,含酸量也极高,很少有生物能够生存。

但是,就在这片沙漠里,却奇迹般生活着一种“蝾螈(ró

nɡyuá

n)鱼”。

原来,当水坑干涸(hé

)时,“蝾螈鱼”全部钻进地下较湿的地方,待水坑里有水后,再出来活动,为了适应环境,它能用皮肤呼吸,并磨炼出了长期忍饥挨饿的超凡本领。

沙漠中不仅有鱼,还有虾。

美国科学家在美国的一个大沙漠中发现了一种淡水虾,它的虾卵能在沙漠干燥的缝隙(xì

)中存活20~50年。

每逢沙漠降下特大暴雨(这种机会往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遇上一次)时,受雨水湿润的虾卵便迅速被孵(fū)化成小虾。

此后,这些小虾还会四处寻找水塘、水洼作为栖身地,并快速生长。

更令人惊奇的是,一些水生生物脱离了原来水生的环境,将家安置在沙漠中。

在澳洲有一种穴居的螃蟹,竟选择了干旱的大沙漠作为自己的栖身地,它的耐旱本领,连以耐旱著称的沙漠飞蝗也望尘莫及。

为何它们要离开湖海——对它们来说那才是优越的生活环境呀,而迁居沙漠自讨苦吃?

科学家分析,也许是由于沧桑之变,河湖干枯了,为了生存下去,螃蟹只好在险恶的环境中施展应变本领,于是慢慢适应了干旱的沙漠气候,成为“生活的强者”。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超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望尘莫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画出第3自然段中的一个过渡句。

3.试着在横线上填上不同的词语,使文章的题目更能概括出文章的中心。

(1)沙漠中______有鱼和虾!

(2)沙漠中______有鱼和虾!

4.为什么说澳洲的一种穴居的螃蟹是“生活的强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阅读理解

桌椅的对话

一天早晨,小明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走进教室。

还没走到位置上,就听见椅子呜呜地哭了。

桌子赶忙问椅子:

“你怎么哭了?

”椅子伤心地说:

“小明坐在我的身上,摇来摇去,把我的腿都要摇断了,骨头也要散(sǎn)架了,我好痛。

听椅子这么一说,桌子也说:

“我比你更可怜(liá

n),小明在我的脸上乱写乱画,还用小刀划来划去,弄得我全身都是伤。

他太不爱护我们了。

小明听后脸红了,不好意思地对桌椅说:

“。

1.照样子写词语。

高高兴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摇来摇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椅子对桌子说了什么?

请你用“”画出来。

3.小明听完桌椅的对话后,他会对桌子、椅子说什么?

请你写下来。

他对桌子、椅子说:

“__________________。

4.学了这篇短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课外阅读。

我们身边有很多很多有益的小动物,比如说蜻蜓啊,小燕子啊,还有青蛙等。

我们先去看看蜻蜓吧!

你们瞧,一只蜻蜓正停在枝头上呢!

蜻蜓的头上有一双大大的眼睛,真像一盏探照灯。

它还有一对透明的翅膀。

它的身材又细又长,真苗条。

它不但会捉害虫,还是一名气象预报员,当它低飞时就说明天气有变化。

再去看看小燕子吧!

你们看,天空上有一只小燕子正忙着捉飞虫呢!

燕子的身上披着一件黑色的燕尾服。

尾巴像一把小剪刀。

它呀,也是一位气象预报员。

当它低飞时天气也会有变化。

呱呱呱,呱呱呱,听谁来了?

哦,原来是小青蛙。

它鼓着一对大眼睛,披着碧绿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雪白的肚皮,可爱极了。

它一年呀能捉成千上万只害虫。

它可是保护庄稼的好帮手。

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很多有益的小动物呢!

我们可要好好保护那些可爱的小生命啊!

1.短文介绍了哪几种有益的动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说的天气预报员是(_____)和(_____)。

3.你还想保护哪些小动物呢?

十三、阅读理解

鹬蚌相争

鹬在天空中飞着,不住地朝下看,想找点儿食物吃。

忽然,它看见一只河蚌张开壳儿,正在沙滩上晒太阳。

“多好的一顿美餐哪!

”鹬的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它立刻飞下来,啄那只河蚌的肉。

河蚌急忙把两片壳儿合上,紧紧地夹住了鹬的嘴巴,不肯放松。

鹬说:

“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渴死你,看你松开不松开!

河蚌说:

“今天不放开你,明天不放开你,就会饿死你,看你还啄不啄我!

鹬和河蚌吵个不停,谁也不肯让步。

这时候走来一个打鱼的人,毫不费力地就把它们两个一起捉走了。

1.找出鹬与河蚌相争时两个最关键的动词:

_______、______。

2.用“﹏﹏”画出鹬与河蚌互不相让时说的话。

3.“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是一个完整的成语。

请在文中找出写“渔翁得利”的句子,画上“____”。

4.试着分析一下故事结尾三个角色不同的心理。

_____________

十四、课内阅读。

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

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

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

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

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

当綴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响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

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首雄伟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成力。

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下雨的时候,他喜欢玩打击乐器。

小雨滴戴敲打打,一场热闹的音乐会便开始了。

滴滴答答…叮叮略……所有的树林,树林里的每片树叶;

所有的房子,房子的屋顶和窗户,都发出不同的声音当小雨滴江聚起来,他们便一起唱着歌:

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地流向大海,大海哗啦啦地涌澎湃。

从一首轻快的山中小曲,唱到波润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对应的词语。

(1)形容小声说话。

(___________)

(2)形容声势浩大,不可阻挡。

2.文中的”音乐家”指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

3.文中有许多表示声音的词,请找出并写下来。

4.选文中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

全文主要运用的修醉手法是_____。

十五、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此地无银三百两

古时候有个人,名叫张三。

他好不容易攒了三百两银子,心里很高兴。

但是,他又很苦恼,总担心别人把银子偷去,不知藏到哪里才保险。

想了好久,张三决定把三百两银子藏在一只小箱子里,箱外加上两把大锁,但是,又觉得这个办法也不妥当,万一小偷将银子和箱子一起偷走怎么办呢?

他越想越不放心,感到屋子里简直找不到藏银子的安全地方。

后来,张三想出一个好主意。

他趁着黑夜在房后墙脚下挖一个坑,悄悄地把银子埋在坑里。

但是,他仍然不放心,害怕别人怀疑这个地方埋了银子。

他左思右想,终于想出一个自以为巧妙的办法。

他在一张纸上写下“此地无银三百两”七个大字,然后把纸贴在埋银子那个地方的墙上。

他觉得这下总算安全了,就放心地去睡觉了。

张三的一举一动,都被隔壁邻居王二看得清清楚楚。

到了半夜,张三睡熟以后,王二就去屋后悄悄地把三百两银子挖出来,偷走了。

王二怕张三怀疑自己偷了银子,于是灵机一动,也在埋银子那个地方的墙上,贴了一张纸,上面写道:

“隔壁王二不曾偷”七个醒目的大字。

1.用自己的话简要地概括这个故事。

2.你认为张三和王二是怎样的人?

3.结合短文,判断哪个是“此地无银三百两”的行为,是的打“√”,不是的打“×

①妈妈将积攒的五万元钱存进银行,并给自己办的银行卡设了密码。

(____)

②下课时,贝贝没有经过朵朵同意就看了朵朵新买的《寓言故事》。

放学后,贝贝告诉朵朵,自己并没有看她的《寓言故事》。

③冬冬把自己给环保组织捐款的小秘密告诉了好朋友文文,并请文文为自己保守这个秘密。

答案

一、

1.红红的黑黑的绿绿的

2.有一只蚂蚁太渴了,就像钻地机一样钻到西瓜里“啊呜,啊呜”地吃了起来。

3.发现搬回家推西瓜用树枝撬西瓜聪明蚂蚁。

4.有些蚂蚁爬到西瓜上把西瓜一小块儿一小块儿地咬下来,然后由力气大的蚂蚁搬回去。

最后他们把所有的西瓜块儿都搬回去了。

5.√√×

二、

1.画:

2.C

3.“我”有自尊自信的民族情感。

4.例:

同学们,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身体健壮,我们才能好好学习,将来为建设祖国做贡献。

所以,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动起来,好好锻炼身体吧。

三、

1.B

3.设问拟人

4.排比、比喻声音丰富而奇妙

四、

1.火12Rrá

n

2.美

3.比喻小河一条蓝绸子清澈

4.3原野热闹非凡。

总分

5.天空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