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复习第10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1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及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学案鲁教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051661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5.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复习第10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1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及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学案鲁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复习第10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1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及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学案鲁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复习第10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1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及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学案鲁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复习第10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1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及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学案鲁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复习第10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1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及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学案鲁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复习第10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1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及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学案鲁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复习第10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1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及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学案鲁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复习第10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1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及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学案鲁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复习第10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1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及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学案鲁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复习第10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1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及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学案鲁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复习第10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1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及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学案鲁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复习第10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1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及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学案鲁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复习第10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1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及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学案鲁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复习第10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1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及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学案鲁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复习第10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1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及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学案鲁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复习第10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1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及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学案鲁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复习第10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1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及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学案鲁教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复习第10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1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及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学案鲁教版.docx

《高考地理复习第10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1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及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学案鲁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复习第10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1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及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学案鲁教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地理复习第10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1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及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学案鲁教版.docx

高考地理复习第10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1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及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学案鲁教版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及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本节复习脉络:

考点一|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及环境问题

(对应学生用书第169页)

[识记—基础梳理]

1.地理环境决定论

(1)产生背景:

人类社会发展早期,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很大,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很大。

(2)核心思想

(3)局限性:

夸大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2.人类中心论

(1)产生背景: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利用和改造地理环境的能力不断提高。

(2)核心思想:

单纯地把地理环境看作人类活动的场所和任意开发利用的对象,一味地从自身需求出发,盲目追求征服自然,忽略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3)评价:

忽略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结果是人地关系对立,地理环境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甚至威胁人类未来的生存与发展。

3.人地伙伴论

(1)产生背景:

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日益严峻。

(2)核心思想

(3)实践意义:

谋求人地关系的和谐统一,推动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相互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

[理解—要点突破]

环境问题的成因与表现

1.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影响因素

具体表现

自然原因

地形条件

封闭低洼的地形,使污染物不容易向外扩散,容易产生大气污染和酸雨

逆温天气

空气的垂直运动受阻,使污染物停留在地面附近,加剧了大气污染

水域条件

相对封闭的水域,流速缓慢,使水体更新速度减慢,降低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容易引起水体污染

人为原因

人口压力

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对全球形成较大的人口压力,对物质资料的需求和消耗增多,引发资源和环境问题

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利用超过了资源本身的再生速度,长期采用损害环境的生产方法,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采取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盲目追求当前经济增长,全球范围内引发严重的环境问题

2.主要环境问题的表现与成因

(1)环境污染

表现

主要原因

典型案例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

任意排放工业“三废”和大量使用有害人体健康的农药

我国“三河”(淮河、海河、辽河)、“三湖”(太湖、巢湖、滇池)的水污染

固体垃圾污染

生产和生活中的大量有害垃圾

大城市郊外的垃圾场

噪声污染

建筑、娱乐、交通

城市噪声污染

放射

性污染

放射性物质泄漏

切尔诺贝利核泄漏、科索沃贫铀炸弹的危害

海洋污染

各类污染物排入海洋

渤海湾大赤潮、日本九州岛水俣湾的汞污染、美国墨西哥湾沿岸海上石油泄漏

(2)生态破坏

表现

主要原因

典型案例

森林的环境调节功能下降

滥伐森林,森林面积锐减

巴西热带雨林遭破坏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滥伐、滥垦、滥牧,自然植被遭破坏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古巴比伦王国的消失

土地盐碱化 

不合理的灌溉等

黄淮海平原的次生盐碱化

大气增温、臭氧层破坏

过量排放二氧化碳、氟氯烃

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气候恶化、沙漠扩大、南极臭氧层空洞

生物多样性减少

生物的生存环境遭破坏,过度捕猎

生物多样性被破坏

(3)资源短缺

表现

主要原因

典型案例

水资源短缺

水污染、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及降水少

华北平原的春旱、南方缺水

土地资源短缺

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等

耕地减少、草场退化等

能源短缺

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资源分布不均

“西气东输”的东部地区天然气短缺

3.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的区别和联系

环境问题

区别

联系

环境污染

是指由于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环境污染往往引起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往往引起资源短缺;资源短缺也会引起生态破坏

生态破坏

是指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

资源短缺

是指资源数量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

[运用—考向对练]

◎考向1 人地关系的演变及特点

(2018·广东七校联合体一模)人口耕地弹性系数是土地面积百分比和人口百分比之比,它可以衡量人口与耕地关系的紧张程度。

下图为贵州乌蒙山区各海拔地带2000年、2008年人口耕地弹性系数状况,读图,回答1~2题。

1.2000~2008年,该地区人地关系趋于紧张的地带是(  )

A.1300米以下地带  B.1300~1900米地带

C.2500米以上地带D.1900~2500米地带

2.2000~2008年,该地区1900米以上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变化及其原因可能是(  )

A.大量开垦耕地,人地关系趋于缓和

B.人口迁出,人地关系趋于缓和

C.大量退耕还林,人地关系趋于紧张

D.人口迁入,人地关系趋于紧张

[思维流程]

1.A2.B[第1题,依据人口耕地弹性系数的含义,可知该系数越大表明人均耕地越大,则人地关系越不紧张。

结合图中2000年和2008年数据,可看出在1300米以下地带,该系数明显变小了,则人地关系趋于紧张。

第2题,图中显示,在1900米以上地带,2008年较2000年系数变大了,则人地关系趋于缓和。

理论上可能是由于在此高度上大量开垦耕地,或人口迁出所致。

结合这两个年份国家政策(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退耕还林工程等)与经济发展情况,最有可能是人口迁出所致。

]

下图为人类各发展阶段的人均每日能源消耗(包括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统计图。

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前四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矿物能源

B.后三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生物能源

C.人类在各发展阶段都消耗一种类型的能源

D.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能源消耗不断增长

4.人类各发展阶段能源利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正确的叙述是(  )

A.原始社会人类利用的能源虽然较少,但对环境影响较大

B.农业社会能源的开发利用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

C.工业社会大量使用能源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但生态问题得到缓解

D.现代社会崇尚美国的能源消费方式,能源利用率高,环境问题得到解决

3.D4.B[第3题,受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制约,图中前四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生物能源,后三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矿物能源。

第4题,农业社会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生物能源,生物能源的开发利用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

]

[解题技巧]

从生产力发展掌握主要的人地关系思想的方法

◎考向2 环境问题

赤潮是海洋中由海水富营养化造成的常见污染类型。

20~30℃是赤潮发生最适宜的温度范围,赤潮发生的环境条件如下图所示。

完成5~7题。

5.根据赤潮发生的主要环境条件可以判断,在我国较易发生赤潮的海域一般是(  )

①南方近岸海域 ②城市近岸海域 ③北方近岸海域 ④乡村近岸海域

A.①②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我国沿海赤潮一般发生在(  )

A.9月到11月B.12月到2月

C.3月到5月D.6月到8月

7.如果赤潮发生的海域有寒冷的沿岸流经过,其对赤潮的影响是(  )

①使污染区域更集中 ②加剧污染程度 ③使污染区域更分散 ④减轻污染程度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5.A6.D7.D[第5题,由图文材料可以读出赤潮发生最适宜温度范围为20~30℃,应为南方近岸海域;有机物、营养盐等物质在城市近岸海域较丰富,故选A。

第6题,根据材料中的信息:

赤潮发生最适宜温度范围为20~30℃,推断6月到8月发生赤潮的可能性较大。

故选D。

第7题,赤潮是在温度比较高、光照较强、营养物质比较丰富的条件下产生的,当有寒冷的沿岸流经过时,可以降低赤潮产生的污染程度,但也会使污染扩散。

故选D。

]

8.马尔代夫是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著名岛国。

2014年12月4日,马累海水淡化厂设备损毁导致该岛淡水供应中断。

应马尔代夫政府请求,中国政府及时向其提供了饮用水等物资和资金援助。

下图是马尔代夫部分区域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导学号:

98510156】

该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

①水土流失 ②雾霾严重 ③珊瑚退化 ④海平面上升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D[马尔代夫的领土主要由一系列的珊瑚礁、岛组成,海拔低,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其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海平面上升及珊瑚的退化。

]

考点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原则

(对应学生用书第171页)

[识记—基础梳理]

1.理解可持续发展

概念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组成

由经济、社会、生态三大子系统组成

内涵

包括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条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的)、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基础)

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阶段性原则。

3.可持续发展——从概念到行动

(1)可持续发展历程

①1980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在《世界自然保护大纲》中第一次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

②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21世纪议程》,第一次把可持续发展由理论和概念推向行动。

(2)中国可持续发展行动

1994年3月,中国政府颁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是全球第一个国家级的《21世纪议程》。

[理解—要点突破]

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原则

含义

具体做法

例证

公平性原则

资源分配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应体现公平。

时间上的公平,即“代际公平”;空间上的公平又称“代内公平”

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和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各国都有发展权;优先消除贫困

保护大熊猫的栖息环境;我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

持续

性原

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在不超越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保持发展的持续性

保持适度的开发规模,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在各个海域实行伏季休渔制度

共同

性原

国家和地方的决策和行动应有助于实现全球的整体协调

建立良好的国际秩序和合作关系,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

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积极推进全球环境保护

阶段

性原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各国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不同,可持续发展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不同

发展中国家处在可持续发展的初级阶段,仍以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发达国家处在可持续发展的高级阶段,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成为主要目标,在资源与环境的保护方面应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

日本公民到我国参加植树造林活动;世界银行为我国荒漠化治理提供贷款

[运用—考向对练]

◎考向1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2013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提出可持续发展五大支持系统。

报告以1995年全国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为100,下图表示2010年五大支持系统的能力指数。

读图,回答1~2题。

(双选)

1.1995~2010年发展支持系统发展最快,其代价有(  )

A.大量消耗资源   B.大量排放污染物

C.科教投入不足D.人口增长缓慢

2.为保障各支持系统协调发展,应大力加强(  )

A.社会保障建设B.经济基础建设

C.农业基础建设D.生态与环境建设

[思维流程]

第1题,

第2题,

1.AB2.CD[理解各支持系统的关系和读懂坐标图是解答本题组的关键。

第1题,由图可知,发展支持系统的发展主要是指经济的发展,单纯经济快速发展势必大量消耗资源和排放污染物。

第2题,要想保障各支持系统的协调发展,必须保强促弱,要加快环境支持系统(污染、生态)和生存支持系统(资源、农业)的发展,由此确定C、D选项是正确的。

]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建设美丽中国”,首次专章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据此回答3~4题。

3.“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建设美丽中国”体现的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是(  )

A.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B.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C.生态的可持续发展D.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4.对“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建设美丽中国”的理解错误的是(  )

A.建设美丽中国就是要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们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B.建设美丽中国是在我国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下提出的

C.建设美丽中国就是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D.建设美丽中国就是要把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放到次要位置,优先美化环境

3.C4.D[第3题,“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建设美丽中国”就是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努力改善生态环境,为人们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体现了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第4题,我国目前面临着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系统退化等严重的环境问题,“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建设美丽中国”就是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从源头上扭转生态恶化的趋势。

目前我国仍然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考向2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读某酿酒企业水资源循环利用流程图,完成5~6题。

5.水资源循环利用的做法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D.阶段性原则

6.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不能实现(  )

A.节约宝贵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B.节省生产投入,提高经济效益

C.改变产业布局,远离市场分布

D.带动相关生产,改善生活质量

5.B6.C[第5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再生利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

第6题,该循环利用节约了水资源,从而降低生产投入,减少水资源开发带来的环境问题,并且生产废弃物的再利用,带动相关生产,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

可持续城市是指经济增长、社会公平、具有更高的生活质量和更好环境的城市。

下图为我国某可持续城市的发展指数示意图。

读图,回答7~8题。

7.我国努力采取措施降低单位工业产值烟尘排放量,为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符合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D.有序性原则

8.图示可持续城市发展指数中,能体现出的做法是(  )

A.提高能源利用率B.降低碳排放量

C.提高城市绿化率D.减少污染物排放

7.C8.D[第7题,缓解全球气候变化需要各国的共同努力,该做法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

第8题,图示体现了生活废弃物的合理处理、减少污染物排放,但不能看出城市绿化率、能源利用率、碳排放量的变化。

]

◎考向3 可持续发展类问题

9.(2018·昆明质检)宁蒙陕甘沿黄地区位于我国西部生态脆弱、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双重任务艰巨。

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宁蒙陕甘沿黄地区的区域协调发展度空间格局。

材料二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结构和部分省区用水效率(每立方米用水对应的GDP的产值)比较图。

(1)简述2007年宁蒙陕甘沿黄地区的区域协调发展度分布特点。

(2)指出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结构中比例最高的类型并分析其原因。

(3)结合材料分析沿黄地区在合理利用水资源方面可采取的措施。

(4)为实现宁蒙陕甘沿黄地区生态与经济“双赢”和可持续发展,有学者提出要构建高效生态农牧基地战略,请提出具体的实施措施。

【解析】 第

(1)题,结合材料一图可判断,除包头和银川协调发展度相对较高外,其他地区大多协调发展度较低。

(2)题,农业用水比例占到水资源利用结构的80%以上,这主要因为沿黄地区是我国西北地区著名的粮食产区,而降水较少,农业生产需要大量引水灌溉。

第(3)题,主要从节流的角度,即如何节约用水来作答。

第(4)题,高效生态农牧基地的建设措施主要从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提高科技含量、引进良种等角度作答。

【答案】

(1)总体处于较低水平;包头和银川协调发展度相对较高;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协调发展度相对较低。

(2)农业用水。

原因:

沿黄地区农业种植面积较广;降水量较少,不能满足农作物生长需求,需大量引水灌溉。

(3)优化用水结构;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统一调配管理流域内的水资源等。

(4)调整农牧业区域布局;引进优良品种,优化畜群结构;改善生态环境;依靠科技和市场发展生态农牧业和农牧产品深加工,提高附加值等。

答题模板

可持续发展类问题答题模板

考查角度

答题思路

类型、表现

与分布

从题目所给图、表、文字等资料中判断出环境问题是什么,属哪种类型,其表现特征和分布如何等,如水土流失问题在我国的典型分布区:

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成因分析

环境问题的产生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一般来讲,要着重分析人为原因,如水土流失的原因:

(1)自然原因:

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黄土)土质疏松。

(2)人为原因:

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修路

后果与

危害

对环境问题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哪些影响,要能准确全面地进行分析,如水土流失的危害为:

土壤破坏,土质下降及其诱发的自然灾害等

解决措施

从可持续发展的方面回答:

一是减少人类自身对环境的破坏;二是提倡对资源的节约利用、持续利用和循环利用。

如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压缩农业用地,退耕还林、还草,植树种草;小流域综合治理;矿渣回填、矿区复垦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