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四学案 411 廉颇蔺相如列传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05420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四学案 411 廉颇蔺相如列传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四学案 411 廉颇蔺相如列传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四学案 411 廉颇蔺相如列传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四学案 411 廉颇蔺相如列传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四学案 411 廉颇蔺相如列传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四学案 411 廉颇蔺相如列传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四学案 411 廉颇蔺相如列传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四学案 411 廉颇蔺相如列传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四学案 411 廉颇蔺相如列传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四学案 411 廉颇蔺相如列传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四学案 411 廉颇蔺相如列传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四学案 411 廉颇蔺相如列传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四学案 411 廉颇蔺相如列传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四学案 411 廉颇蔺相如列传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四学案 411 廉颇蔺相如列传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四学案 411 廉颇蔺相如列传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四学案 411 廉颇蔺相如列传Word下载.docx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四学案 411 廉颇蔺相如列传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四学案 411 廉颇蔺相如列传Word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四学案 411 廉颇蔺相如列传Word下载.docx

列观

燕子

观看

披靡

宁可

奢靡

宁谧

2.识通假

可予不(“不”通“______”,____________)

拜送书于庭(“庭”通“______”,____________)

召有司案图(“案”通“______”,____________)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______”)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______”,____________)

3.解多义

使

4.辨活用

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____________)

间至赵矣(____________)

卒廷见相如(____________)

怒发上冲冠(____________)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____________)

臣乃敢上璧(____________)

舍相如广成传(____________)

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____________)

赵王鼓瑟(____________)

左右欲刃相如(____________)

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____________)

大王必欲急臣(____________)

臣舍人相如止臣曰(____________)

宁许以负秦曲(____________)

归璧于赵(____________)

臣请完璧归赵(____________)

秦王恐其破璧(____________)

且庸人尚羞之(____________)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____________)

5.分古今

例句

古义

今义

即患秦兵之来

窃计欲亡走燕

相如奉璧奏秦王

美人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指示

请指示王

拜为上卿

明年

明年复攻赵

宣言

宣言曰:

“我见相如,必辱之。

亲戚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6.明句式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____________)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____________)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____________)

君何以知燕王(____________)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____________)

以勇气闻于诸侯(____________)

设九宾礼于廷(____________)

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____________)

大王见臣列观(____________)

7.积名句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____________。

吾所以为此者,____________。

答案:

1.lì

n zhāi xī fǒu mià

o mù

 yān yà

n mǐ mí

 nì

 huò

 miǎn nì

 wè

i yí

 guà

n guān nì

ng ní

ng2.否 表疑问语气 廷 朝廷 按 察看 穆 熟 仔细

3.倚仗,凭借/辜负,对不起/违背/使……承担/背着 派/出使/让/使臣 延请/牵、拉/牵、拉,这里引申为掉转 被,表示被动/召见,接见/看到/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 回头/考虑/只是,不过 做,引申为“演奏”,动词/担任,动词/成为、变成,动词 介词,凭/介词,用,拿/连词,来/介词,用以,用来

4.名词作状语,向西 名词作状语,从小路 名词作状语,在朝堂上 名词作状语,向上 名词作动词,上前 名词作动词,献上 名词作动词,安置住宿 名词作动词,穿;

怀里藏着 名词作动词,弹 名词作动词,杀 名词作动词,献礼 形容词作动词,逼迫 使动用法,使……止,阻止 使动用法,使……承担 使动用法,使……归 使动用法,使……完好无缺 使动用法,使……破 意动用法,以……为羞 意动用法,以……为先;

以……为后

5.患:

忧虑,担心 灾祸 亡:

逃跑 死亡 奏:

进献 演奏 美人:

妃嫔 漂亮的女子 指示:

指出给……看 上级的命令 拜:

授予官职 表示敬礼 明年:

第二年 今年的下一年 宣言:

扬言 重要公告 亲戚:

父母兄弟 有血缘关系的旁系亲属

6.判断句 判断句 被动句 宾语前置句 定语后置句 介词结构后置句 介词结构后置句 省略句 省略句

7.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1.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点评:

课文写赵王谦逊的问计,目的是突出蔺相如的智谋。

在当时的客观形势下,“秦以城求璧”的做法冠冕堂皇,表面看不出欺负赵国的意思,“赵不许”则是不符合外交礼仪,赵国要承担责任,这样秦国也就找到了“问罪”口实。

“而”字,在这里表示假设关系。

蔺相如此时对秦国的险恶用心可谓洞若观火,他提出“宁许以负秦曲”的主张,正是为了避免秦的“问罪”,为赵国争取正义与主动。

其爱国之心,胆识见解,三言两语,描述殆尽。

2.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

“璧有瑕,请指示王。

”王授璧。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这里描摹蔺相如的神态,十分逼真,蔺相如发现秦王“无意偿赵城”之后,先借口“璧有瑕,请指示王”,要回和氏璧,是智;

“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敢于怒视秦王,是勇。

“怒发上冲冠”是典型的细节描写,把蔺相如的勇气表现得惟妙惟肖。

3.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

“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

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这是廉颇送赵王前去赴渑池会时的告别之语,这句话在字面上没有理解的难度,但在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塑造廉颇形象上有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通过上下文的故事情节不难发现,所谓渑池会实际上是一场“鸿门宴”,是两国统治者之间的一场斗智斗勇的“战争”。

面对秦王的盛情“邀请”,赵王胆怯畏行,这样势必影响赵国的形象且助长秦国的骄纵气焰,于是老将廉颇为赵王鼓气壮行,安排大军暗中保护,维护了赵国的利益。

从这句话中,我们也不难看出老将廉颇不仅英勇盖世,而且智慧超人,是一个有勇有谋、忠心耿耿的爱国将军。

4.廉颇曰:

“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宣言曰:

这句话是渑池会后廉颇将军的愤怒之言,人们通常把这句话看做是廉颇心胸狭窄、妒忌心重的表现。

其实这句话有其背景,从上文中我们知道,渑池会的外交胜利,表面上是蔺相如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取得的,于是赵王回国后,“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而对廉颇没有任何奖赏;

实质上,既有廉颇老将的出谋划策、重兵保护,又有蔺相如的唇枪舌剑、不卑不亢,才赢得了赵国的胜利。

因此,廉颇的不满是赵王不能公平对待功臣造成的。

廉颇对蔺相如的卑微出身进行嘲讽,是不正确的,但公开“宣言”,又是其武勇直率的表现。

1.本文是从哪些方面塑造蔺相如形象的?

提示:

本文在蔺相如出场前先让缪贤介绍此人有“智谋”而进行侧面描写;

接着将其置于激烈的矛盾冲突中,从“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着力刻画蔺相如在“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中与秦王的激烈对抗,显示其有勇有谋、不畏强暴、大义凛然的品格和风貌;

在“廉蔺交欢”中又通过廉颇气量狭小来衬托蔺相如心胸开阔、气度宽宏。

另外,在“渑池之会”中,秦王“不怿”而又迫不得已地“为一击缶”与其群臣的“皆靡”,也是对蔺相如的衬托。

2.课文详写蔺相如,略写廉颇,但廉颇的性格特点还是比较鲜明的,作者从哪些方面勾勒了廉颇的性格?

课文基本上是以蔺相如的事迹为主,只是穿插一些对廉颇的描绘。

文章开篇的人物介绍就表现了廉颇以勇猛善战闻名于诸侯。

在“渑池之会”前,力劝赵王赴会,充分表现出他以国家为重的忠心和深谋远虑;

“渑池之会”时,他又部署重兵以防备秦军的入侵,也表现出了他的周全和细心;

“渑池之会”后,廉颇宣称要羞辱相如,这表现了他为人鲁莽、妄自尊大、胸襟狭窄、斤斤计较于名位之争的缺点,但他在听到蔺相如“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话之后,大为感动,也很惭愧,立即负荆请罪,这又表现出他性格坦率、忠心爱国、勇于改错等优点。

3.本文是两个人的合传。

两个人物一生事迹很多,在纷繁庞杂的材料中,作者是如何选择材料的?

作者对选出的这些材料又是如何处理的?

作者根据主旨的需要选取材料,分别采取了明写、暗写、详写、略写的方法。

作者以蔺相如为主,详写、明写;

以廉颇为辅,略写、暗写。

但文中都能做到各尽其妙,使廉、蔺二人的性格同样鲜明、突出。

“完璧归赵”完全写蔺相如,主要表现他“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胸怀和智勇双全的品质。

“渑池相会”详写蔺相如,主要表现他的机智果敢;

略写廉颇,表现他参与决策,勇而有谋,以军事力量支持蔺相如外交斗争的爱国行动。

“将相交欢”合写两人,还是以蔺相如为主,通过蔺相如的先国后私,廉颇的勇于改过,把两人的思想统一到爱国这一基本点和共同点上。

另外,在事件经过的叙述上也有详略之分。

如“完璧归赵”部分,对秦决策写得详,入秦经过写得略;

对秦斗争写得详,斗争结果写得略。

精心剪裁巧妙谋篇

本文节选的是廉颇、蔺相如的合传,但主要是在写蔺相如,对廉颇则写得比较简略。

作者在写蔺相如这个主要人物时,以高屋建瓴之势,从其一生的全部经历中,精心选择最具有代表性、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三个典型事件,即“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将相交欢”,从不同侧面集中笔力着意加以描述,无论写他出使前在是否予秦璧的决策上,还是在出使时与秦国君臣激烈斗争而又能完璧归赵的事情上,或者写他在主张赵王赴渑池之会而又能在赴会时辱秦君臣,维护赵国的尊严上,无不表现出他的大智大勇,尤其是写他在处理与廉颇的矛盾中,能忍辱退让,维护团结,更表现了他“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高尚品德和远见卓识。

作者写蔺相如在这三大事件中,无处不施以浓墨重彩,进行精心细致的刻画,使其形象鲜明,个性突出。

然而在写蔺相如时,却又无处不有廉颇这个人物的影子,处处都显示出他的作用,这样就既能做到主次分明,又能全面兼顾。

如写蔺相如在秦廷上的斗争,他使人怀璧归赵,秦国君臣因中计而盛怒,却不敢加害于蔺相如,这是因为赵国有“以勇气闻于诸侯”的廉颇在。

渑池之会上,蔺相如之所以敢于侮辱秦国君臣,和他们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秦国作为战胜国而不能在会上加胜于战败的赵国,它恃强胁迫赵王的如意算盘被蔺相如挫败之后,也不敢轻举妄动,这主要是因为有廉颇送赵王和相如于边境,并设重兵以待秦,来作为蔺相如进行外交斗争的强大军事后盾。

在廉、蔺矛盾中,虽然主要是写蔺相如识大体、顾大局、有远见的高贵品德,但对廉颇能勇于改过,深明大义的美德也进行了热情的歌颂。

写廉颇,在全篇中文字虽然不多,但由于选材典型,处理得当,人物形象也栩栩如生。

一、语基落实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缪贤(mià

o)燕王(yà

n)砧板(zhēn)傲倨(jù

B.睥睨(nì

)弄臣(lò

ng)斋戒(zhāi)佯狂(yá

ng)

C.汤镬(huò

)渑池(miǎn)盆缶(fǒu)怒叱(Chì

D.披靡(mǐ)避匿(nì

)鄙贱(Bēi)刎颈(wěn)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愿以十五城请易璧愿:

同意。

B.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曲:

理亏。

C.固请,召有司案图案:

审察、察看。

D.度道里会遇之礼毕遇:

会见,见面。

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B.

C.

D.

4下列语句从句式角度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求人可使报秦者②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③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④设九宾礼于廷⑤会于西河外渑池⑥而君幸于赵王⑦廉颇者,赵之良将也⑧以勇气闻于诸侯⑨何以知之⑩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A.①/②⑦/③⑥⑩/④⑤⑧/⑨

B.①②⑦/③⑥⑩/④⑤⑧/⑨

C.①②⑦/③⑩/④⑤⑥⑧/⑨

D.①/②⑦/③⑩/④⑤⑥⑧/⑨

二、阅读理解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5~9题。

蔺相如者,赵人也。

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宦者令缪贤曰:

“臣舍人蔺相如可使。

”王问:

“何以知之?

”对曰:

“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

臣舍人相如止臣曰:

‘君何以知燕王?

’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

相如谓臣曰: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相如曰:

“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

”王曰:

“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谁可使者?

“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城入赵而璧留秦;

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徒:

白白地。

B.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伏:

趴伏。

C.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许:

赞许。

D.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完:

使……完好无缺。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②拜相如为上大夫

B.①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②何者?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C.①夫赵强而燕弱

②不如因而厚遇之

D.①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

②赵亦盛设兵以待秦

7下列语句编成四组,全部表现蔺相如“有智谋,宜可使”的一项是()。

①臣舍人蔺相如可使

②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

③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

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⑤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

⑥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A.①④⑥B.③④⑤C.①②⑥D.②③⑤

8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赵国得到和氏璧时,秦昭王遗书欲以十五城换取和氏璧。

给还是不给,这是摆在赵国面前的两难问题。

B.秦派使者送信,按照外交礼节,赵应派使者回复,但满朝文武,却找不到一个可以出使秦国的人,这是蔺相如出场的背景。

C.缪贤在赵国确实没有可出使秦国的合适人选时推荐了蔺相如,可见当时赵国并不注重人才,致使国力弱小。

D.蔺相如认为,秦强赵弱,国家实力间的差距决定了和氏璧不得不给。

在决定给秦国和氏璧后,又许下诺言:

完璧归赵。

9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

(2)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3)王曰:

1.C 思路解析:

A项,“燕”应读“yān”“nò

ng”“Bǐ”

2.A 思路解析:

A项,“愿”的意思是“希望”。

3.A 思路解析:

A项,“廷”都是名词作状语。

B项中的“因”①是介词,作“经由”或“通过”讲;

②是副词,作“于是”讲。

C项中的“之”①是助词,译为“的”;

②是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D项中的“上”①是名词,译为“上面”;

②是方位名词作状语,译为“向上”。

4.A 思路解析:

①定语后置句;

②⑦判断句;

③⑥⑩被动句;

④⑤⑧介词结构后置句;

⑨宾语前置句。

5.C 思路解析:

C项“许”,答应,许可。

6.A 思路解析:

A项“为”,都是动词,担任。

B项“者”,①定语后置的标志;

②表疑问语气。

C项“而”,①表并列;

②表顺承。

D项“以”,①介词,用;

②连词,用来。

7.B 思路解析:

①是宦官缪贤推荐蔺相如的话;

②只就这句话看,不能体现蔺相如的智谋;

⑥只能体现蔺相如的“勇气”。

排除这三句话即可。

8.C 思路解析:

C项“当时赵国并不注重人才,致使国力弱小”在原文中没有依据。

9.思路解析:

这三句话的翻译重点是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窃”,私下里;

“以为”,认为;

“奈何”,怎么办。

参考答案:

(1)我曾经犯过罪,私下打算逃亡到燕国去。

(2)我私下认为蔺相如是个勇士,有智慧和谋略,应该是可以出使的。

(3)赵王说:

“得了我的璧,不给我城邑,怎么办?

铮铮傲骨蔺相如

明月如水,疏桐如剑,萧萧寒夜中,太史公披衣而起,他一支瘦笔写尽帝王霸主,一册书简涤尽千代风华,却始终无法忘记一个名字,那就是——蔺相如!

如果不是赵国危机,如果不是一册史书,也许,没人会记得这个名字。

不过是缪贤的一个舍人,不过是数千门客当中的一个。

历史淘尽了一代又一代的君王,史官的笔连那君王诸事都盛搁不下,又哪里有位置安放这样一个卑微而又卑微的门人?

而恰恰就是这个门人,挽狂澜于既倒,敌强秦于自若,以身涉险,舌战强敌,在危险中从容自若,在对手前应付自如!

我常常惊叹于蔺相如的定力,我常常拍案于蔺相如的胆识。

夜里,我也常常跨越了千年时光,去追寻相如那文人弱质下的铮铮傲骨,去寻找那傲骨深处蕴藏的大智慧、大勇敢和大从容。

当赵王的臣子萎缩在衣袍之下,当赵王的宫廷笼罩着愁云惨雾,蔺相如来了,从容而优雅,带着他的睿智和胆识,带着他忠正赤诚的丹心,带着他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的镇定,一匹瘦马,一队士卒,一袭布衣短褐,一身铮铮瘦骨,他走向秦国的城墙,走向虎狼之王为他陈设的獠牙的盛宴。

身后,是战战兢兢的君王和同僚;

身前,是虎视眈眈的秦王和众臣……没有犹豫,没有回头。

生,原本为报国而生,死,亦当为救国而死!

历史穿越时光的隧道抵达我们的灵魂,渑池上空的硝烟逐渐消散,剑拔弩张回归成歌舞升平,而蔺相如,他还是那个蔺相如,接受君王的恩赐,接受丰厚爵禄。

然而,一个真正的勇士,又怎能让一袭华衣掩盖了灵魂的从容?

一个真正的文人,又怎能让一顶官帽改变了内心的淡定?

蔺相如是真勇士和真文人,他处世以若即若离之法,居心于有意无意之间,然后在这从容和淡定中等待挑战危难,等待赴汤蹈火!

这就是中国文人的风骨,从古代到现代,从今天到明天!

而今天,蔺相如来了,他穿越时光的梦境,穿越昏君美人凌乱的舞袖,穿过弄臣贼子谄媚的笑容,从竹简和木牍中走来,布衣青发,瘦骨如山,依然从容淡定,依然睿智豁达,依然高瞻远瞩。

他一介布衣,数根傲骨,温和而桀骜地站在汗青之上,以他独特的睿智和通达,矗立于历史的流光之中,亘古不朽!

(摘自《语文周报》)

本文语言镂刻生动,霸气十足。

长句短句错落有致,读来铿锵有力。

成功运用比喻、排比、拟人、反问、对比等修辞,再加上作者奇特的想象力,使语言如电影镜头般为我们形象地折射出了蔺相如的傲岸形象。

我们似穿过历史的隧道,看到了活生生的蔺相如,他正在为我们上演一幕幕的活剧。

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感人至深。

主动请缨、威震敌国、有勇有谋的蔺相如,赤胆忠心、知错就改的老将廉颇,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将相和”的故事,流传千古,这中间有智慧有胆量,更有大度与团结。

本文的有关故事或语言,可以用在“担当”“爱国”“团结”“友谊”等中心立意的作文中。

●每次读《廉颇蔺相如列传》,都被蔺相如的爱国热情和谦让精神所感动。

蔺相如一介布衣,身为舍人,寄人篱下,在国家危难之时,主动请缨;

在强大威武的秦昭王面前,不卑不亢,怒叱秦王,极力维护国家的尊严,又能在万般危难之时,完璧归赵。

其诚心、其气魄、其胆量、其谋略可谓古今无双。

更令人钦佩的是,面对廉颇老将的“恶言”,他能忍辱退让,以国家之急为先,当廉将军承认错误,负荆请罪时,他能宽宏大度,不计前嫌。

●廉颇老将,起于行伍之间,立于戎马之背,战功显赫,出将入相;

忠于国事,襟怀坦荡;

知错必改,“负荆请罪”以从善;

释怨和衷,“刎颈之交”而报国。

一曲“将相和”成为华夏民族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文明财富;

一颗“逆境不丧报国志”的拳拳之心更是华夏子孙振兴中华大业的巨大动力内核。

他以国事为重,以民为天,放下架子,掉下面子,省身思过,知错改错,在数千年的历史中,第一个唱响了坦坦荡荡“负荆请罪”的高歌,成为“闻过则喜”“知错改错”的亘古第一臣!

●在武将廉颇的眼里,一个能言善辩的文相蔺相如何以职位比他高?

于是廉颇处处与其作对,对其出言不逊。

而相如并没有跟他计较,而是道出了“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君子之言。

这话着实令廉颇汗颜,于是就有了“负荆请罪”的佳话、“将相和”的美谈。

文相武将辅佐君主,国家繁荣。

蔺相如的坚忍、包容让人钦佩。

与他人和平共处,才能使自己的地位更加稳固。

正是他的忍让,使得他与廉颇都受到了人们的尊敬,同时为国家稳定作出了贡献。

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双赢的智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