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整理归纳终结.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054507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整理归纳终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文言文整理归纳终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文言文整理归纳终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文言文整理归纳终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文言文整理归纳终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文言文整理归纳终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文言文整理归纳终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文整理归纳终结.docx

《文言文整理归纳终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整理归纳终结.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言文整理归纳终结.docx

文言文整理归纳终结

文言文整理归纳

一、什么是词类活用?

某些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了某种不属于它的语法功能,相应的具有了新的意义,甚至改变了音调,这种用词的特殊现象,我们叫它词类活用。

【课本例子】公将鼓之。

(《左传·庄公十年》)

乃使从者衣褐”(《史记·廉蔺列传》)

关键词释义:

鼓”这个名词,在这个句子里没做主语或宾语,却副词“将”的修饰,做了它不该做的谓语,并且也有了“击鼓”的意义,因此,我们说“鼓”这个名词活用做动词了。

又如“乃使从者衣褐”(《史记·廉蔺列传》),“衣”是名词,却在这个句子中带了宾语,做了谓语,有了“穿”的意思声调也有一声变为四声,那么,这个“衣”也是名词活用为动词了。

二、辨析词类活用的条件

1、注意这个词的位置变化。

2、注意这个词的功能变化。

3、注意这个词的前后环境变化

然后灵活的根据语境,就完成了词类活用

当然活用,简单变换形态不行,请参照下述三种活用

使动(使········)、意动(认为···)和为动(为········

 

三.课本例句

使动

(一)名词活用为使动

1.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鸿门宴》王,使动用法。

使……称王。

(二)动词活用为使动

1.川泽纡其骇瞩(骇,使动用法。

使……吃惊)《滕王阁序》

(三)形容词活用作使动1

1.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孔雀东南飞》荣,使……荣耀。

意动

(一)名词活用为意动

1.侣鱼虾而友麋鹿。

《赤壁赋》侣,以……为伴侣;友,以……为朋友。

(二)形容词活用为意动

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

以……为鉴;借鉴)《阿房宫赋》

为动

(一)动词活用为为动词

1.等死,死国可乎?

《陈涉世家》死,为……而死。

普通活用

(一).名词活用作动词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用作动词:

游水)《劝学》

(二).名词作状语

1.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夕”,表时间:

“在早上”“到黄昏”)《烛之武退秦师》

(三).形容词作动词

1.火尚足以明也(“明”用作动词:

照明)《游褒禅山记》

情景

不同情景词的意思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各种上述活用也就出现,掌握情景下惯用翻译词,对翻译有益。

1.论事议政类

【真题回顾】今贤否杂糅,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以图内治。

关键词释义:

贤否杂糅:

有德才的人和无德才的人混合在一起。

            浇浮 :

浇薄虚浮     内治 :

安定太平

【真题回顾】  且与公行无爽,但恐浸以成俗,此政之大弊也。

关键词释义:

公行:

公开行动 爽:

错误,差失 浸:

 逐渐

【真题回顾】  事推其本,祸有所基,始自贼臣贪容奸赂,继缘二帅贪固威权。

关键词释义:

推:

推究,推求    缘:

因为

【真题回顾】  语曰:

变古乱常,不死则亡

关键词释义:

乱常:

扰乱常理  亡:

垮台,败逃

【课本寻根《伶官传序》】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

抑或本其成败之际;逸豫可以亡身;积于忽微。

(原=本:

推其根本)忽微:

微小的事  逸豫:

安乐 

总结:

议事议政,有议论历史数理,议论国家政策,下面是一些议事议政类常见的词语

风、化:

教育感化   论:

研究  治:

治理得好;惩处

乱:

动乱,不太平   平,泰:

安定  乖方:

违背常理 

脱:

①副词,表推测,也许、或许

②连词,表假设,倘若、如果。

(党,若,假使,则 也可以表示推测)

2.军旅之事

【真题回顾】寻从上柱国于翼率众数万,自三鸦道以伐陈,克陈十九城而还.

关键词释义:

率:

带领 伐:

讨伐 克:

 攻克 

【真题回顾】从国荃乘胜下沿江各城隘

关键词释义:

从:

跟随 下:

 攻占

【真题回顾】会契丹南侵,次于澶州

关键词释义:

次:

驻扎

【课本寻根《过秦论】追亡逐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

亡:

逃跑这里指逃跑的人,逃兵  追,逐:

追击 叩:

打开

延:

引敌入城

总结:

军旅之事,涉及范围广。

下面是一些军旅之事常用类词语

兵:

兵器。

引申为持兵器的人,士兵、军队”“侵略”“战略,战术”等义。

怀辑:

怀集;招来部曲:

私家军队。

檄:

古代用来征召、声讨的文书。

劫:

强夺,掠取,威逼,威胁。

掎摭:

牵制

军旅:

指军队,引申为指有关军队及军队作战的事情 

寇:

劫掠,入侵  据 :

抵挡,占据,盘踞  质:

作人质;抵押

3.司狱法案

【真题回顾】隐甫执故事,废掘诸狱.其后患囚往来或漏泄,复系之厨院

关键词释义:

执故事:

按照旧例 废掘:

废除 狱:

牢狱(有时指案件) 

系:

关在

【真题回顾】俄械琮等百余人至,帝亲鞫问,尽得其情,既各伏辜。

关键词释义:

械:

捆绑  鞫问:

审讯  情:

案情 伏辜:

服罪

【真题回顾】转运使掎摭郡县,苛束官吏,人不得骋其材,宜稍宽假,不为改者绳治之。

关键词释义:

宽假:

宽贷;宽恕    绳治:

制裁;惩办

【真题回顾】今盗贼慢法;再思···并受制考按其狱。

关键词释义:

慢:

怠慢,轻视  按:

审理,考察 

总结:

司狱法规,涉及范围广。

下面是一些司狱法规常用类词语

课:

督促劝说去做某件事;考察官吏  秩:

官吏的俸禄,

僭:

超越本分 贷:

借出、借入,宽容、宽免

按:

追究,考察,调查 尤:

罪 过过错,指责归罪

省,蠲(juan一声):

减免   执:

捉拿 典:

主持

抄没:

查抄家产、籍没入官  劾:

举报,检举,揭发

输:

缴纳(贡品或赋税)当:

判刑,判罪。

坐:

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君君臣臣

与皇帝有关的:

践祚登基(登上皇位),(驾)幸(到)、对策轮对(古代以对答形式考试的一种文体)、奏、表、疏

与京城有关的:

禁中(帝王所居宫内,也做禁内)

京畿(国都和国都周围的地方)

表说话的:

告:

告诫,嘱咐;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谕:

告诉,使人知道;知道,了解,明白。

  

折:

驳斥,使对方屈服。

  诘:

责备,追问。

  诉:

告状;诽谤。

表暗中的:

阴、间、密  表诬陷的:

中、谮、诬

表揭发的:

劾、讦、揭、擿  劾:

揭发罪状。

  讦:

攻击或揭发别人的短处。

其他:

忤:

违反,抵触。

  牾:

逆。

下车:

刚上任、刚到任

用事:

掌权,主管。

  视事:

在任,在职;办公。

人物品性(李梦微的)

【真题回顾】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少秉清操

关键词释义:

慷慨:

胸怀大志,有远大谋略

清操:

高尚的节操

总结:

人物品性,涉及范围广。

下面是一些人物品性常用类词语

器度,器局:

才能和气度  学行:

学问和品行 任侠:

行侠仗义,见义勇为

轻侠:

为人轻生重义,急人之难 敦睦:

敦厚和睦

清慎:

清廉慎重 谨厚:

谨慎忠厚 雅量:

宽宏的度量

雅望:

美好的名声 清素:

清廉  雅言:

正确的言论 蚩妄:

愚昧无知

翦翦:

心胸狭隘  谠言:

正直的言论 耿介:

正直,孤高

骨鲠:

正直 墨:

贪污 矜:

庄重,夸耀 谲:

欺诈,诡诈

情感色彩的词

戾:

①凶暴,猛烈②违背,违反或乖张,不讲情理。

  

诟:

①耻辱②骂  忿:

愤怒,怨恨。

 侧目:

害怕 

恚:

恨、怒。

衔:

怨恨憾:

怨恨,不满意

附录:

相对稳定的通假字

  1.乡,通“向”:

“侯生果北乡自刭”(《史记·魏公子列传》)。

  2.详,通“佯”:

“行十余里,广详死”(《史记·李将军列传》)。

  3.蚤,通“早”: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4.倍,通“背”: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记·项羽本纪》)。

  5.禽,通“擒”:

“禽灭六王”(《史记·秦始皇本纪》)。

  6.畔,通“叛”:

“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史记·淮阴侯列传》)。

  7.趣,①通“趋”:

“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史记·孙膑列传》)。

  ②通“促”:

“趣赵兵亟入关”(《史记·陈涉世家》)。

  8.内,通“纳”:

接纳,让……近来;藏。

“无内诸侯军”(《史记·高祖本纪》)。

  9.郤,通“隙”:

隔阂,矛盾。

“令将军与臣有郤”(《史记·项羽本纪》)。

  10.责,通“债”:

“此两家常折券弃责”(《史记·高祖本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