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054560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环境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环境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doc

《环境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环境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doc

学前教育3班120406110陈彩萍

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自然环境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

由于自然环境的影响,人的心理发展会反映出某些特征。

如热带地区的人比较早熟;山区的人强壮耐劳。

母亲怀孕期间,如果发怒、恐惧、忧愁持续时间较长,会影响内分泌,从而导致胎儿发育不良。

环境对儿童发展的作用从受精卵就开始了。

近年来许多研究证明,母亲的年龄、营养、疾病、情绪以及药物、烟酒等等都会对胎儿发育发生作用。

胎儿时期如果营养不足则影响到脑细胞数目正常发展,从而导致智力的发展迟滞。

国外有一个研究:

孕妇分成两组,一组提供充分的饮食补充,另一组作为对照组仅给以安慰剂。

事后当她们的孩子长大到3~4岁时,测定他们的智力,结果证明实验组的孩子IQ显著地高于对照组。

这些研究大多数是在一些不发达国家的贫穷地区做的,她们的营养往往是在最低需要线以下,因此,适当增加营养产生了显著效果。

出生后,环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就更为明显了。

人的后代如果不生活在社会环境里,那么虽然遗传提供了发展儿童心理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不会变成现实。

野兽哺育成长的孩子,虽然具有人类遗传素质,却不具备儿童的心理。

典型的例子如印度狼孩卡玛拉和阿玛拉。

卡玛拉和阿玛拉回到人类社会时,分别是7岁和2岁左右。

他们用四肢爬行,白天躲藏起来,夜间潜行,不肯洗澡。

吃东西不用手拿,把食物放在地上用牙齿撕着吃。

他们没有感情,对别人不感兴趣。

卡玛拉已经7岁多了,智力只相当于6个月孩子的水平。

虽然受到精心培养,还是不能适应人类直立行走,快跑时还需要用四肢。

她于十六七岁左右死去,这时还没有真正学会说话,智力只相当于三四岁幼儿的水平。

直立行走和说话本来是人类的特征,但是,对每一个具体儿童来说,遗传只提供了直立行走和说话的可能性,没有人类的社会环境,这种可能性不能变成现实性。

许多正常儿童似乎是自然而然地学会走路和说话,其实都是社会生活环境影响的结果,不过有时不被人觉察而已。

丹尼斯在德黑兰的孤儿院发现,该院58%孤儿1岁以上还不会独立坐,85%到3岁多还不会走路,开始站立和扶着栏杆走的年龄平均为70周。

后来,抽出10个婴儿进行实验,增加保育员,这些婴儿开始站立和扶着走的年龄提前到平均41周。

因为婴儿具备了站和走的环境条件,才有可能利用其平衡机制,并把重力作用在腿上,获得练习站和走的机会。

由此说明环境和经验对行走的作用。

早期隔离或剥夺实验的大量事实,也充分说明人类的社会生活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影响。

所谓早期隔离(剥夺)实验,是使幼小动物失去或部分失去正常的生活环境,然后对正常与非正常环境长大的动物行为的差异作比较,从而发现环境对行为发展的影响。

在这类实验研究中,关于恒河猴行为发展的研究很有影响。

在实验室孤独长大的猴子和野生猴子(有母亲和伙伴)的行为有很大不同(见表2-3-2)。

实验室长大的猴子(失去母爱)常常呆呆地坐着,两眼直视,有生人接近时,不会像野生猴子那样对生人作出恐吓或攻击行为,而只是自己打自己,甚至撕咬自己,社交行为的发展受到极大损害。

表2-3-2早期剥夺的持续影响。

(实验对象:

恒河猴)

测量

隔离1年

早期隔离6个月

部分隔离

有母亲伙伴条件

接触的积极性

3.1*

3.4

8.5

12.6

运动的主动性

86.0

121.0

117.0

229.0

攻击

6.8

4.2

5.6

10.2

害怕-退缩

97.0

25.0

34.0

12.0

  *10分钟内社交活动的时间(单位:

秒)

不能人为地剥夺儿童的正常生活环境,于是人们用类似剥夺环境与正常生活环境对比的方法进行研究。

据报导,20世纪30年代后期,13名生活在孤儿院的孩子由别人领养,追踪考察这些领养儿童的智力发展情况,并与仍然生活在孤儿院,近似与社会隔离的未被领养儿童进行比较,结果如表2-3-3。

表2-3-3变换环境对儿童智商的影响

组别

(分开时年龄)

19个月

1年半后

2年半后

21年后

文化水平

实验班

(13人)

63.4

91.8

101.4

全部自给

平均读完

12年级

控制组

(12人)

86.7

60.5

66.1

1人死亡

4人需要照顾

平均读完

4年级

研究者认为,造成控制组儿童智力低下的根本原因,在于孤儿缺乏必要的感知觉刺激和“应答性”环境。

其次,社会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向和水平。

时代不同,社会生活条件不同,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向、速度和水平都不相同。

例如,生活在20世纪前叶的儿童,与生活在20世纪末特别是21世纪初的儿童,无论是智力水平还是精神面貌都大不相同。

家庭的生活方式、物质条件、文化素养以及家庭气氛,都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有着直接、深刻、持久的影响。

许多调查都证明,儿童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性格的形成以及智力的发展,家庭影响是关键因素。

例如,部分独生子女任性、胆小、独立生活能力差等,主要是由于他们在家庭中的地位特殊、父母溺爱、教育方法不当造成的。

教育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

社会环境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向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教育来实现的。

社会环境对儿童的影响是零乱的,无计划、无目的的,而教育(主要指幼儿园、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儿童施加积极影响的。

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所起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师身上,教师在保证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方面负有重要的责任。

3/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