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中物理教学研究10篇 精品.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05487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3.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初中物理教学研究10篇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最新初中物理教学研究10篇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最新初中物理教学研究10篇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最新初中物理教学研究10篇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最新初中物理教学研究10篇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最新初中物理教学研究10篇 精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最新初中物理教学研究10篇 精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最新初中物理教学研究10篇 精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最新初中物理教学研究10篇 精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最新初中物理教学研究10篇 精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最新初中物理教学研究10篇 精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最新初中物理教学研究10篇 精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最新初中物理教学研究10篇 精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最新初中物理教学研究10篇 精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最新初中物理教学研究10篇 精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最新初中物理教学研究10篇 精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最新初中物理教学研究10篇 精品.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最新初中物理教学研究10篇 精品.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初中物理教学研究10篇 精品.docx

《最新初中物理教学研究10篇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初中物理教学研究10篇 精品.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初中物理教学研究10篇 精品.docx

最新初中物理教学研究10篇精品

初中物理教学研究10篇

  第一篇初中物理教学目标达成策略1用情感驱动物理知识学习1.1生活化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习的价值性物理源自于生活现象的观察与分析,从学生的生活出发,设置生活化的物理问题情境,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例如,和学生一起探究惯性这一物理概念时,笔者从生活经验出发设置了如下的物理情景用多媒体进行情境播放.片段1生1在大街上快速地行走,一不小心,踩到了一块香蕉皮,该生失去了平衡,向后倒下,狠狠地摔了一跤;片段2生2正在操场上进行跑步训练,在奔跑的过程中突然,脚被地面上的土块给绊了一下,结果该同学立即向前摔倒.透过这两个生活中平常可见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这两位学生为什么会摔倒?

为什么生1会向后倒,而生2会向前摔倒?

再例如,在和学生一起学习物态变化时,笔者在教学前布置了预习作业,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实物———电冰箱出发,让学生观察并探究几种不同物质的物态变化.学生通过自己对现象的观察,感受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现象的贴近感,继而亲近物理学习,激发出强烈的探究科学的热情.1.2挖掘情感素材,促进科学探究每一个知识的获得都应该有一段物理学史,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材内容所蕴含的情感素材,更有利于知识与情感目标的有效达成,学生在受到情感调动后,探究活动会更有激情,过程体验会更丰富,对知识的理解会更深刻.例如,在和学生一起学习浮力时,笔者向学生介绍了阿基米德研究浮力这一段物理学史,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学家钻研的精神,感受发现科学规律的快乐和成就感,同时质疑科学方法是否具有普适性,继而生成自主探究的欲望.当然,情感素材不一定都是物理味浓郁的素材,还可以从容易调动学生情感的非物理元素出发.例如,在和学生一起学习声音这部分内容时,笔者给学生播放他们平时喜爱的音乐,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呈现歌曲的音调,并让学生自己从声音的音色上去感知是哪个歌手唱的.从这些素材出发,切入到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概念学习中来,从学生喜爱的事物流行音乐出发迁移到教学内容声音的有效学习中来.2用实验深化认知、培养能力实验是物理知识、规律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最具学科特征的有效教学手段,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的有效施展能够促进三维教学目标的完美达成.2.1演示对比性实验,在学生大脑里留下深刻的印象演示实验主要是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生动的,具有对比度的感性认识,这个对比可以是实验现象与原有生活经验或原有认知的对比;也可以是直接的演示两个实验,就两个实验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和对比.例如,在和学生一起学习大气压强这个知识内容时,笔者在课堂上演示马德堡半球实验,设计了一个对比性实验.演示1先让两个班级公认的大力士男生上来拉,现象是两个半球不能被拉开.演示2打开活塞,让空气能够进入半球之中,再请两个看上去力气很小的女生来拉,现象是两个半球被很轻松地分开了.通过具有对比性的实验结果,大气压强不仅存在,而且不小这个结论在全体学生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如,和学生一起学习电功率这节内容时,有很多学生学习后容易形成错误的认识额定功率大的电灯一定亮?

出现这个错误的原因在于学生没有考虑电路的连接方式,没有考虑灯泡的实际功率,如果直接进行理论灌输,学生的印象难以深刻,为了和学生的错误认知形成鲜明的对比,笔者补充了一个对比性演示实验.演示1将两个额定电压相同,额定功率不同的小灯泡串联接在电路中,观察到额定功率大的灯泡亮度要暗一些.演示2将上述两个小灯泡并联接在电路中,观察到额定功率大的灯泡亮度要亮一些.为什么会这样呢?

学生很自然地将问题的思考转移到了电路连接对灯泡实际功率的影响上来了,对实际功率概念的认识更为深刻和准确了.2.2放手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分组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重要的课型,有效的分组实验能最大限度地达成三维教学目标.笔者认为分组实验要注重学生学习主体性和教师教学主导性作用的共同发挥.例如,分组实验测未知电阻的阻值?

笔者设置了如下几个环节激发学生的探究主动性和探究思维.环节1设计教师提供实验器材,要求学生自主设计电路图伏安法.实验小组完成两项工作1将电路图画在白纸上,等待交流.2根据电路图连实物图,确保自己设计的电路能够正常通断.环节2展示将学生设计的电路图进行展示如图1所示如果有典型性错误也可以展示.环节3拓展在学生都理解和掌握了伏安法后,提出拓展要求,引导学生创新实验如果只有一块电表电压表或电流表,还能继续测量吗?

如果可以,如何测量?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重要的一种课型,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分组实验,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重在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并非简单地截取实验结果,要借助于实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实现方法的创新和探究精神的养成.除此之外,初中物理教学还应注意多元化评价的应用,应该运用赏识教育,让学生去寻找学习物理的感觉,去体验获得物理学习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物理学习遇到困难时,教师信任的微笑和鼓励,可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驱散学生心里的自卑阴影,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质和潜能.同时,承认学习的差异,允许失败,不断偿试,也是肯定的教育.通过赏识学生,才能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自觉地融入到教师设置的教学情境中来,主动地联系生活与实验,并实现情感目标的最大化达成.作者胡璇工作单位南通市启秀中学第二篇初中物理教学策略一、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方案课前准备工作的充分与否直接关系着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所以,教师要肩负起自己的责任,认真准备每一节课,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优化课程设计,发挥教师引导作用,增强师生互动,突出学生的主体优势,让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和求知者。

  在提问环节中教师要注意提问的技巧,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要区别对待,大部分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具备思考的价值,而少部分难度较大问题要找基础较好的学生回答,而难度较小的问题则留给基础较差的学生回答,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二、注重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教学中教师运用夸张的对比和含哲理的幽默,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活跃气氛。

  如,在教学势能时,先问如果树上有一片树叶朝你的脑袋落下来,你会害怕吗?

学生会笑着说怎么可能害怕?

这时突然说哎呀,天花板上的电风扇要掉下来了!

这个时候看学生的反应。

  在紧张的气氛之后,再引出物体的势能与自身的质量有关,必定加深学生的印象。

  在说明势能与相对高度有关系时,可以用人从椅子上和从楼顶上跳下来进行对比讲解;在讲解压强和受力面积相关时,可以用人坐在床上和锥子上进行比较说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三、加强对实验教学的改进比如,在教学《功的原理》时,考虑到其内容相对抽象,仅靠语言讲述可能无法使学生听明白,这时我们可以考虑使用实验法来开展教学。

  1适当增加实验数量教材只设计了动滑轮和杠杆这两个演示实验,这对于功的原理这一物理规律的论证来说显然无法体现其普遍性特点。

  为此我们应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课堂时间安排,增加滑轮组的实验。

  2用学生实验代替演示实验增加实验后,如果三个实验都以演示实验的方式开展,就会缺乏说服力,我们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去操作实验。

  由于前面在进行滑轮组合动滑轮的实验时学生都亲手操作过实验,具备了一定的操作基础,所以改成学生实验不会有问题。

  3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指导由于是新增实验,学生可能会在操作技巧和测量部位把握不好,为了提高效率,防止出现走弯路的情况,我们可以设计一个杠杆不省功的演示实验,利用投影或录像对测量部位进行精确演示。

  总之,教师要为学生搭建展现自我的平台和近距离感受物理魅力的机会,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热情。

  作者刘日贤工作单位江西省赣州寻乌县晨光中学第三篇初中物理新教材教学一、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物理学是一门实践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是通过物理实验将概念的具体化的。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可以将物理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对于物理概念产生直观的感受,以形成对物理知识的认知。

  苏科版初中物理关于光现象的教学中,有光的反射的问题研究。

  物理教师将小镜子放在阳光下,就会发生光的反射。

  当阳光照射到玻璃窗上时,同样会将部分光反射回来。

  以现实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导入到课堂教学内容当中,让学生首先接受物理现象,然后向原理知识渗入,以对物理概念产生认知。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物理知识物理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挖掘学生的应用探索能力,以引导学生掌握物理知识和动手操作技能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进行更深入的讨论。

  自主探索教学模式遵循了运用所掌握的物理知识对于应用领域展开探索,然后在反思中创造的过程。

  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就是根据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实验操作能力,与学生合作交流,引导学生向更深入的领域探索。

  可见,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起到知识的引导作用,所以应让学生展开创造性思维,以获得授人以渔的教学效果。

  三、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初中的物理教学中,要将教材的内容延伸以深化学生对于物理实验的体验,是培养学生提高科学探究能力的基础。

  初中物理知识是物理学研究的基础,在教学中可以参考物理教材内容展开教学。

  但是在教学程序上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灵活调整,其目的是让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通过解决疑问获得物理知识。

  这种由针对性探究式教学模式,可以让教学依托教材内容而有目的性延伸,以避免学生盲目联想。

  综上所述,物理知识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在实施教学活动中,如果依赖于单纯的记忆和模仿,并通过实验教学理解物理原理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以教材内容以依托,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引导教学,可以达到良好的物理教学效果。

  作者史娟工作单位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吴集初级中学第四篇物理教学与生产生活相联系一、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理现象,导入新课,为物理课堂描上生活的底色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在课堂教学中,成功的新课引入,会使学生迅速了解教学意图,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教师所希望他们关注的教学内容上,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例如,教学《蒸发》时,可以利用发烧的病人用酒精擦身体降低皮肤温度和刚游完泳上岸后会感到冷这两个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入这一课的内容;以坐沙发比坐椅子舒服引入《压力和压强》教学;用寒冷的冬天,玻璃窗室内一侧有哈气引入《液化》教学,等等。

  这些现象都为学生所熟悉,学生就乐于知道其中的奥秘。

  从教学实践中发现,这些生活实例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能使他们很快地集中精力,探求新知。

  二、用充满生活气息的实验器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物理课堂增添生活的亮色新课标要求从生活走向物理,激发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

  实际上,我们身边的很多生活用品都可以搬进物理课堂,作为实验器材。

  如小小的鸡蛋、废弃的一次性筷子、空矿泉水瓶、好玩的橡皮筋、乒乓球等。

  这些器材,可以演示许多科学现象,验证很多科学规律。

  如矿泉水瓶在力学实验中可以完成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浮力的产生、液体压强的特点、探究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制作模拟潜水艇等;在物质的特性中可以完成物质的熔化、液化的实验;而在光学教学中,可用作凸透镜,模拟探究远视、近视的成因。

  可见,小小的矿泉水瓶能验证的规律还真不少!

如果我们能在实际生活中就地取材进行实验,不仅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探讨科学规律,更能在课后的生活中使实验得以延续。

  三、用充满生活情趣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体现物理课堂的生活本色物理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充满生活情趣的提问,激发学生探究、求知、创新的欲望。

  如学习增大压强、减小压强的方法前,提出开放式的问题让自身对地面的压强增大或减小可采用哪些方法?

小组讨论后推选代表到前面表演,经过热烈讨论后,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来到前面表演有的捧着书站在那儿增大压强;有的提起一只脚来增大压强;有的既捧着书,又提起一只脚来增大压强;演示减小压强的同学也忙得不亦乐乎,有的匆忙脱外套,有的趴在地上,有的坐在地上,有的用书放在地上,人站在书上……课堂上顿时充满了欢声笑语,洋溢着生命的活力。

  学生在终身难忘的表演中,通过探究合作,掌握了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

  当然在为物理教学描上生活的色彩时,我们也有一些地方要引起注意。

  物理知识虽然来源于生活,但又不等同于形形色色的客观事物所表现出来的外在属性。

  在物理学习中要解决的生产、生活问题,通常是用生活语言来描述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教给学生把生活语言翻译成物理语言的能力,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寻找最佳的途径。

  另外,为物理教学描上生活的色彩,强调生活的教育意义,并不意味着可以完全用生活来取代物理,而是让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使他们贴近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学习物理知识,探索物理规律,再将其所学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去。

  总之,列举生活中的物理事例,利用生活中的物理因素,可以弥补课堂上观察、实验的不足,或者可以丰富观察、实验所要说明的问题。

  学生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物理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他们目之所及、耳之所闻,大都可以成为学习中感性知识的来源。

  只要我们物理教育工作者———时时留心,处处留意,就会不断发现有利于物理教学的事物,从而丰富我们的课堂,活跃教学气氛,使物理概念和规律更易为学生所接受。

  作者莫韦林工作单位广西上林县塘红乡初级中学第五篇初中物理电流模型教学1问题的发现及原因探析在学过电流知识之后,遇到了这样一道选择题教室里的投影仪光源是强光灯泡,发光时温度较高同,必须用风扇降温.为使灯光不被烧坏,要求带动风扇的电动机启动后,灯泡才能发光;风扇不转,灯泡不能发光,则以下所设计的四个简化电路图中符合要求的是有意思的是,我们注意到相当一部分学生选择了选项.如果说这是个别现象,那可能是因为其它的原因,如果是多个学生同样选择了这个选项,那就值得我们研究了.经过我们调查与分析,我们发现学生其实是懂得题意的,他们知道必须先让电动机工作,再让灯泡工作.那他们为什么会认为这一设计可以达到这一目的呢?

进一步的分析表明,这是学生头脑中的电流模型发挥了作用.在前面的新授知识学习中,我们帮学生建立的模型是电流从电源的正极出来,依次流过开关、用电器等,然后回到负极.为了帮学生建立更为形象的模型,我们还用水流作类比,将导线比作管道……于是学生头脑中的电流是什么样子呢?

是这样的电储存在电源当中,开关闭合时,电流像水流一样从正极流出来,一直流到负极.这样的模型我们暂且称之为模型1,如图2.在这一模型作用下,在选择上述电路时,学生会认为电流从正极出来,先流经用电器,再流经灯泡.由于有了这一先后关系,学生认为这一设计是符合投影仪的设计要求的,因而就选择了这一选项.而且我们还注意到在学生的分组讨论中,有学生特别强调要让电动机靠近电源的正极,灯泡要接在电动机的后面相对于电源的正极而言.显然,学生的思维是有道理的,他们出错并不是因为思维出了错,而是因为当初建立的电流模型有问题!

2更合理电流模型的建立我们觉得,其实不少物理教师头脑中的电流模型可能也正是模型1的样子,再加上在电学知识学习之初都是借助于这一模型来解决问题,如教学生判断电路的连接方式时,通常就根据电流的流动有无分支路径,来判断电路是串联还是并联.其实,支持学生在头脑中将电流想像成水流,还因为另一个概念起了作用,那就是速度.学生知道电流是有速度的,而且速度很快.而类似于水流的电流模型恰恰可以帮学生建立电流有速度电流速度很快的概念———当然,基于这一模型建立起来的电流速度也是不科学的,因为电流速度并不是电荷定向移动的速度.更为有意思的是,在对小组讨论进行观察的过程中,也有学生提出电流速度很快,因此图1所示的设计并不能起到实际的效果,因为电动机和灯泡几乎是同时工作.正是在这一思考的作用下,这些学生否决了图示2的设计,从而在后面的选项中选择了正确的设计———歪打正着!

那么,怎样帮学生建立更为合理的电流模型呢?

怎样让学生认识到在电路中,当开关闭合时,所有的用电器一起工作呢?

很显然,我们应当建立的模型应当是这样的在电源、导线、用电器、开关中存在着大量的正电荷,当开关闭合时,这些正电荷一起流动,流动的方向正是从正极到负极.这一模型我们称之为模型2,如图3.在这一模型中,当开关闭合时,所有正电荷一起运动,于是形成电流,且方向是由正极流向负极.由于是所有的电荷一起运动,所以两个用电器是一起工作.而根据这一模型,我们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否定上面提到的投影仪中如图2所示的电路.当然,从物理知识的角度讲,模型2也比模型1要先进,要科学.那么,模型2是不是就能完全代替模型1呢?

其实也不完全是,事实上在电路连接方式的判定中,模型1比模型2更直观,学生也更容易看得懂.问题在于,对于同一个电流,我们不能有两个相冲突的模型,这里就需要跟学生解释清楚我们现在为了理解电流的特点,建立了两种不同的模型,这些模型在一定的情况中都能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模型本身并不是电流,真正的电流也不是我们这两个模型所能描述的.在以后的学习中,随着我们对电流认识的不断深化,我们还会建立更新的电流模型.比如不久的将来,我们会让学生认识到其实电路中流动的并不是正电荷,而是负电荷电子,而电流方向其实是由负极流向正极,现有的电流方向只是我们规定的结果.3关于初中物理教学中模型的思考模型在物理研究中的作用是巨大的,在初中物理中,从内燃机到家庭电路,无一不是实物模型的呈现;从光线到力的图示到磁感线,无不渗透着模型法的思想当然也有图示法的思想.包括模型法在内的物理思想方法的教学,一般有着明和暗两条主线.对于一些简单的模型运用,如刚刚提及的光线等,可以直接采用显性的教学方法.而对于电流这样的抽象概念而言,其实也需要帮学生建立一种模型.模型的建立,可以帮学生建立一个形象的思维对象,从而让学生的思维不再面对抽象的概念.而当学生的思维中确立了电流的模型之后,就可以结合这一模型,进行更为复杂的电学知识的学习.特别必须跟学生强调的是我们建立的电流模型是为了便于更好地理解电流,并不是说真实的电流就是这个样子.对于其它的模型也是如此.作者赵爱萍工作单位如皋市实验初中第六篇初中生物教学兴趣的培养一、创设物理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情境,将学生引入物理情境之中。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容易挖掘学习兴趣,激发起学习动机的方法,就是教学中,注意提出一些与课本知识相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教材中有很多教学内容,可以通过情境创设,引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在课堂上,教师创设物理情境时,关键是让学生带着感兴趣的问题来学习,从而达到高效课堂的作用。

  例如,创设情境压强知识时,可以设以下问题为什么说磨刀不误砍柴工?

为什么高跟鞋走起来咔咔作响?

将篮球拍在水泥地上和沙滩上哪个弹得更高?

这些问题虽然普通,但足以引发学生积极探究。

  因此,教师要借良好的契机,进行一步一步的诱导与点拨。

  二、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现代教育观念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只有亲其师方能信其道。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起着引导学生学习的作用。

  只有让学生爱戴老师,才会对老师任教的该门课程感兴趣,才会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激情。

  如果要让学生学好物理,掌握物理的基础知识,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认真学习。

  因此,师生关系是合作的基础,两者必须培养好关系。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取决于教师的个人魅力,也就是学生喜不喜欢这个教师。

  如果老师很受学生喜欢,他上课时,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就更浓,学生心里就更加放松,整个课堂气氛就更加活跃。

  在教学过程中,物理教师只有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学生才会对物理课感兴趣,才能积极参加物理教学活动。

  为此,教师一定要多与学生接触,特别是在课外,可以做学生的朋友,并试着和学生谈心,这样学生才会爱上你这个老师,爱上你这门课程。

  三、制造学习悬念在物理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够不断地制造悬念,找出疑点,使学生处于想摘桃子而又要使劲跳起来才能摘到桃子的状况。

  课堂上,学生就能产生对课本新知识的兴趣。

  例如,在滑轮组教学时,教师将滑轮组放在一黑匣中,演示时下端线进入盒中,上端提线,结果出线比进线长得多。

  此时,设置悬念,让学生去解决疑问。

  如果是这样,学生就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进行探究。

  基础扎实的学生,就会想到是省力杠杆,而且会想办法去证实自己的想法。

  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打开盒子后,学生就会惊讶地发现,不就是自己心里想的杠杆吗?

同时,也渴望得到明确的答复,这种渴求,就是教学中需要的。

  只要老师稍加分析,教学就会收到明显效果。

  四、重视实验教学许多物理概念的建立与物理规律的发现都是以实验为基础。

  物理课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实验的运用。

  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通过动手实验来验证课本上的理论,这样学生比老师宣读要记得牢,记忆更深。

  例如电荷,用四根一端蓬松的塑料捆扎绳来学生激发起探求需要,问哪个同学能把膨胀的一端捻聚在一起。

  结果每个学生都是失败的。

  这种现象使学生感到非常惊奇,怎么会是这样呢?

他们迫切地想知道其中的原因,学习兴趣就充分调动起来。

  五、理论联系实际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随处可以用到,它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联系生活实际来进行教学,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形象直观起来。

  例如,引导学生分析惯性知识,可以问坐车时急刹车,车上的人会怎样?

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可轻松地引领学生进入直观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兴趣。

  例如,讲透镜,教师可以通过透镜大胖子变成小瘦子,而小矮个也能变成大个子的现象,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保持学习物理的新鲜感。

  总之,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我们要让学生在物理课堂上,从要我学过渡到我要学,真正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作者潘碧红工作单位广东省兴宁市宁中中学第七篇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一、重点把握探索性试验,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中,以实验探究为重点并贯穿始终。

  把握好这些实验的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与操作技能,同时也能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

  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注重学生成绩高低的同时,更要注重教育教学的质量,有效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实践能力。

  摆脱传统的知识灌输模式,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进行思考探究、试验操作和结论的分享交流,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其探究与操作能力。

  二、不断优化教学设计,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的作用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的有机整合,是充分调动学生兴趣与主观能动性的关键所在。

  按照《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设计应当引导学生学习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因而要求教师不仅对本专业的知识有精深认知,而且对学生的实际生活需求和认知能力有深入了解,为他们设计适宜的问题情境和探索方案,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探索,从而实现教学目的。

  课堂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也是课程设计发挥的主阵地。

  教师要及时把握在师生的交流互动中生成和发展出的许多新问题、新认识和新成果,并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变化、调整和丰富教学设计。

  三、摆脱传统应试教育束缚,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追求的是多层次目标要求,多样化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由此形成的学习成果也必然呈现出多样性。

  传统的笔试考核,考查方式单一,考查内容局限。

  因此,对于不同的考核内容,要选择不同的考核方式和标准。

  在笔试的基础上加入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效果以及实验操作等内容,采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做到全方位考查。

  对于考核结果,要以个人的进步程度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以鼓励、肯定和表扬为主,使学生在付出努力的同时,能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