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版教学大纲实验动物2.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056822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5.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9版教学大纲实验动物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09版教学大纲实验动物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09版教学大纲实验动物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09版教学大纲实验动物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09版教学大纲实验动物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09版教学大纲实验动物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09版教学大纲实验动物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09版教学大纲实验动物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09版教学大纲实验动物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09版教学大纲实验动物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09版教学大纲实验动物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09版教学大纲实验动物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09版教学大纲实验动物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09版教学大纲实验动物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09版教学大纲实验动物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09版教学大纲实验动物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09版教学大纲实验动物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09版教学大纲实验动物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09版教学大纲实验动物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09版教学大纲实验动物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9版教学大纲实验动物2.docx

《09版教学大纲实验动物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9版教学大纲实验动物2.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09版教学大纲实验动物2.docx

09版教学大纲实验动物2

 

本科生教学大纲

 

教学单位:

畜牧兽医学院

课程编号:

09281030

课程名称:

动物病理学

课程英文名称:

Animalpathology

授课对象:

实验动物专业

课程性质:

学科基础必修课

学时数:

38学时(理论30学时,实验8学时)

学分数:

2学分

执笔人:

贺文琦

审核人:

高丰

编写日期:

2009年8月20日

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动物病理学是全国高等农业院校动物医学类及其相关专业开设的主干课之一,是研究动物疾病的重要基础学科。

本课程不仅是联系基础兽医学和临床兽医学之间的桥梁,而且其研究范围几乎覆盖了从基础到临床的整个兽医学领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疾病的基本概念、患病机体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所呈现的代谢、机能和形态结构的改变,并通过对病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借以阐述疾病发生、发展及其转归的规律等基础知识。

为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为将来工作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教学目的和要求

1、全面掌握动物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正确认识器官的病理变化。

2、掌握畜禽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特征。

3、能运用病理学的理论知识,来分析和诊断畜禽常见病。

4、掌握动物尸体的病理剖检要点和方法。

5、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讲述与临床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完成本门课程的学习任务之后,能够独力地诊断动物的常见疾病。

主要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课程学分:

3学分

课程总学时:

38学时,其中理论30学时,实验8学时

主要理论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讲授内容学时

绪论1

第一章疾病概论1

第二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1

第三章酸碱平衡障碍1

第四章缺氧1

第五章血液循环障碍2

第六章细胞与组织的损伤1

第七章组织的适应与修复1

第八章炎症2

第九章发热1

第十章败血症1

第十一章免疫病理1

第十二章肿瘤1

第十三章血液和造血系统病理1

第十四章心、血管系统病理1

第十五章呼吸系统病理1

第十六章消化系统病理2

第十七章泌尿、生殖系统病理1

第十八章神经系统病理1

第十九章营养和代谢病病理2

第二十章主要传染病病理4

第二十一章其他疾病病理2

一、理论部分

1、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结合实验室实习、临床实习、自学与辅导等教学方法。

在讲授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求,充分利用各种现代教学手段,包括幻灯、录像、CAI课件等,使讲授中的抽象理论形象直观,以提高教学效果。

2、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为动物解剖学、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动物生理生化等。

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应注意与动物解剖学和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之间的连贯,并且要避免教学内容重复。

3、选用教材及参考教材

教材:

《动物病理学》郑世民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主要参考教材:

《动物疾病病理诊断学》高丰、贺文琦主编科学出版社,2009

《动物病理解剖学》高丰、贺文琦著科学出版社,2008。

《动物病理组织学彩色图谱》刘宝岩、邱震东主编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其他参考教材:

1、《动物病理学》李普霖主编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2、《兽医病理学》陈怀涛、许乐仁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4、考核方式:

笔试、闭卷。

考试题型与分数比例:

名词解释20%

填空题20%

选择题20%

简答题20%

论述题20%

5、理论课程教学内容:

绪论

学时数:

1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动物病理学的研究方法,了解病理学的成果、发展趋势以及与兽医学相关学科的关系以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

1.动物病理学及其在相关学科中的地位

2.动物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3.动物病理学的发展简史及发展趋势

4.学习动物病理学的意义

本章重点:

动物病理学学习和研究方法。

本章难点:

第一章疾病概论

学时数:

1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疾病的概念、病因及疾病的经过和转归。

教学内容:

1.疾病的概念

2.疾病发生的原因

3.发病学

4.疾病的经过和转归

4.1潜伏期

4.2前驱期

4.3症状明显期

4.4转归期

本章重点:

疾病的概念。

本章难点:

第二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学时数:

1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水肿、脱水的概念、发生原因和机制;掌握钾镁代谢障碍的原因及机制。

教学内容:

1.水钠代谢紊乱

1.1体液平衡调节

1.2水肿

1.3水中毒

1.4脱水

2.钾镁代谢障碍

2.1钾代谢障碍

2.2镁代谢障碍

本章重点:

各种代谢障碍的概念和发生原因。

本章难点:

各种代谢障碍的发生机制。

第三章酸碱平衡障碍

学时数:

1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酸碱平衡障碍的类型、发生原因及对机体的影响。

教学内容:

1.概述

1.1酸碱平衡的调节

1.2酸碱平衡障碍的类型

1.3酸碱平衡的常用检测指标及其意义

2.单纯型酸碱平衡障碍

2.1酸中毒

2.2碱中毒

3.混合型酸碱平衡障碍

本章重点:

酸碱平衡障碍的类型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本章难点:

酸碱平衡障碍的发生机制。

第四章缺氧

学时数:

1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缺氧及其相关的概念,缺氧的类型、发生原因及对机体的影响。

教学内容:

1.概述

1.1血氧分压

1.2血氧容量

1.3血氧含量

1.4血氧饱和度

1.5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

1.6动-静脉氧差

2.缺氧的类型、原因及发生机制

3.缺氧时器官功能与代谢变化

4.影响缺氧耐受性的主要因素

本章重点:

缺氧的类型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本章难点:

缺氧时各器官的功能与代谢变化特点。

第五章血液循环障碍

学时数:

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血管反应及血量多少及质的改变,引发的常见的病理变化;掌握休克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概念、发生原因及病理变化。

教学内容:

1.充血

1.1概念

1.2原因和类型

1.3病理变化

1.4对机体的影响

2.出血

2.1概念

2.2原因和类型

2.3病理变化

2.4对机体的影响

3.血栓形成

3.1概念

3.2血栓形成的原因和发生机制

3.3血栓的结局

3.4对机体的影响

4.栓塞

4.1概念

4.2栓塞的种类

4.3栓子运行途径

4.4对机体的影响

5.梗死

5.1概念

5.2原因和发生机制

5.3病理变化

5.4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

6.休克

6.1概念

6.2原因和发生机制

6.3休克时细胞的代谢障碍和器官功能变化

7.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7.1DIC的类型

7.2原因和发生机制

7.3对机体的影响

本章重点:

血管的变化引起的几种常见的病理变化,如充血、淤血、出血、血栓形成、梗死等,休克和DIC的发生原因。

本章难点:

血管反应及血量多少及质的改变引发的常见的病理变化的区分,休克和DIC的发生机制。

第六章细胞与组织的损伤

学时数:

1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颗粒变性、脂肪变性、水泡变性、坏死;了解淀粉样变及细胞凋亡的变化特点。

教学内容:

1.细胞、组织损伤的原因和发生机制

1.1生物性因素

1.2理化因素

1.3局部组织缺血缺氧

1.4营养失衡

1.5变态反应

2.几种重要的细胞、组织损伤机制

3.细胞、组织损伤的病理变化

3.1变性

3.2坏死

本章重点:

各种细胞、组织损伤的病理变化。

本章难点:

细胞、组织损伤的发生机制。

第七章组织的适应与修复

学时数:

1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萎缩、再生、创伤愈合、机化及肉芽组织的概念及其病理变化。

教学内容:

1适应

1.1萎缩

1.2肥大

1.3增生

1.4化生

2修复

2.1再生

2.2创伤愈合

本章重点:

再生、创伤愈合、机化及肉芽组织增生的病理变化。

本章难点:

机化、肉芽组织增生等的病理变化的区分。

第八章炎症

学时数:

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炎症的概念、基本病理变化、炎症的类型,了解炎症发生的原因和结局。

教学内容:

1.炎症的原因

2.炎症介质

3.炎症局部的基本病理变化

3.1变质

3.2渗出

3.3增生

4.炎症的类型

4.1变质性炎

4.2渗出性炎

4.3增生性炎

5.炎症的经过和结局

本章重点: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和各种类型炎症的病变特点。

本章难点:

渗出及渗出性炎。

第九章发热

学时数:

1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发热的概念、原因、热型和发生机制。

教学内容:

1概述

1.1发热

1.2过热

2发热的原因及发生机制

2.1原因

2.2发生机制

3发热的经过和热型

3.1发热的经过

3.2热型

4发热时机体功能和代谢的变化

本章重点:

发热的概念、原因及发热时机体功能和代谢的变化特点。

本章难点:

发热的机制。

第十章败血症

学时数:

1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败血症的共性病理变化。

教学内容:

1.概述

2.类型及发生机制

3.病理变化

本章重点:

败血症的共性病理变化特点。

本章难点:

败血症发生原因的分析。

第十一章免疫病理

学时数:

1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变态反应的类型。

教学内容:

1.变态反应

2.自身免疫性疾病

3.免疫缺陷病

本章重点:

免疫病理相关的疾病概念及常见的疾病。

本章难点:

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免疫缺陷病的发生机制。

第十二章肿瘤

学时数:

1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肿瘤的基本概念,良性与恶性肿瘤的区别;了解肿瘤发生的机理以及动物常见的肿瘤。

教学内容:

1.肿瘤发生的原因和机制

2.1发生原因

2.2发生机制

2.肿瘤的特性

2.1肿瘤的一般形态和结构

2.2肿瘤的异形性

2.3肿瘤的生长

2.4肿瘤的扩散

3.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特征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3.1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特征

3.2对机体的影响

4.肿瘤的命名和分类

4.1肿瘤的命名

4.2肿瘤的分类

5.动物常见的肿瘤

5.1上皮组织肿瘤

5.2间叶组织肿瘤

5.3其他组织肿瘤

本章重点: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分,动物常见肿瘤的病理形态。

本章难点:

肿瘤的发生原因与机制。

第十三章血液和造血系统病理

学时数:

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贫血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变化;掌握急性脾炎与淋巴结炎病理变化特点。

教学内容:

1.贫血

1.1贫血的分类

1.2各类贫血的原因、发生机制和病理变化

1.3对机体的影响

2.淋巴结炎

2.1急性淋巴结炎

2.2慢性淋巴结炎

3.脾炎

3.1急性炎性脾肿

3.2坏死性脾炎

3.3化脓性脾炎

3.4慢性脾炎

4.骨髓炎

4.1急性骨髓炎

4.2慢性骨髓炎

本章重点:

贫血的发生原因、机制和病理变化;急性炎性脾肿、出血性淋巴结炎、坏死性淋巴结炎。

本章难点:

贫血的发生机制,各型脾炎和淋巴结炎病理形态学确认。

第十四章心、血管系统病理

学时数:

1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心包炎、心肌炎、心内膜炎的病理发生及其特点及心功能不全的发生原因。

教学内容:

1.心功能不全

1.1原因和分类

1.2发生机制

1.3对机体的影响

2.心内膜炎

3.心肌炎

4.心包炎

5.血管炎

本章重点:

心包炎、心肌炎、心内膜炎的病变特点和心功能不全的发生原因。

本章难点:

心功能不全的发生机制,心、血管系统病理的结局及临床联系。

第十五章呼吸系统病理

学时数:

1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肺功能不全的发生原因及其发生时机体代谢和功能的改变特点;掌握支气管炎、纤维素性肺炎、间质性肺炎的病理变化。

教学内容:

1.肺功能不全

1.1原因和分类

1.2功能和代谢的改变

1.3对机体的影响

2.肺萎陷与肺膨胀不全

2.1肺萎陷

2.2肺膨胀不全

3.肺气肿

3.1肺泡性肺气肿

3.2间质性肺气肿

4.肺炎

本章重点:

肺功能不全的原因和机体代谢和功能的改变,以及支气管肺炎、纤维素性肺炎的病理变化。

本章难点:

纤维素性肺炎各期的组织学变化特点。

第十六章消化系统病理

学时数:

1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各型肠炎、肠梗阻、肝炎、肝硬变的病理形态学特点;了解胃炎的病理变化。

教学内容:

1.胃、肠病理

1.1急性胃扩张

1.2胃肠炎

1.2.1胃炎

1.2.2肠炎

1.3肠阻塞

1.3.1肠扭转

1.3.2肠套叠

1.3.3肠嵌闭

1.3.4便秘及异物性肠阻塞

2.肝脏病理

2.1急性实质性肝炎

2.2化脓性肝炎

2.3寄生虫性肝炎

2.4肝硬变

本章重点:

急性渗出性肠炎、中毒性肝营养不良、寄生虫性肝硬变

本章难点:

各型肝硬变的病理发生及形态学特点。

第十七章泌尿、生殖系统病理

学时数:

1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肾功能不全的发生原因及急性和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区别,尿毒症的概念、发病原因,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子宫内膜炎、乳腺炎的发生原因及机制。

教学内容:

1.肾功能不全的基本发病环节

2.急性和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区别

3.肾炎

3.1肾小球肾炎

3.2间质性肾炎

3.3化脓性肾炎

4.肾病

5.尿毒症

6.雌性生殖系统病理

6.1卵巢炎

6.2子宫内膜炎

6.3乳腺炎

7.雄性生殖系统病理

7.1睾丸炎

本章重点:

肾功能不全、肾小球肾炎、子宫内膜炎、乳腺炎

本章难点:

肾功能不全的发生机制,肾小球肾炎发生的原因及机制;生殖系统炎症的原因分析及探讨。

第十八章神经系统病理

学时数:

1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神经原的基本病理变化和非化脓性脑炎的病理组织学特点,了解其他类型脑炎的病理变化特点。

教学内容:

1.神经组织的基本病理变化

1.1神经原的变化

1.2神经胶质细胞的变化

1.3间叶组织反应

1.4脑脊髓液循环障碍

2.脑炎

2.1非化脓性脑炎

2.2化脓性脑炎

2.3嗜酸性粒细胞性脑炎

3.神经炎

4.脑软化

本章重点:

非化脓性脑炎

本章难点:

非化脓性脑炎与化脓性脑炎病理组织学的区分及判定。

第十九章营养和代谢病病理

学时数:

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纤维性骨营养不良、白肌病、痛风的发生原因、机制及其病理变化。

了解马麻痹性肌红蛋白尿病的发生原因、机制及其病理变化。

教学内容:

1.维生素A缺乏症

1.1原因及发生机制

1.2病理变化

2.维生素D缺乏与钙磷代谢障碍

2.1主要原因

2.2对机体的影响

3.硒和维生素E缺乏

3.1原因和发生机制

3.2常见的缺乏症

4.锌缺乏与锌中毒

5.铜缺乏与铜中毒

6.奶牛酮病

7.痛风、肉鸡腹水综合征

本章重点:

钙磷代谢障碍、硒和维生素E缺乏、奶牛酮病

本章难点:

各类营养和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原因及机制。

第二十章主要传染病病理

学时数:

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动物主要的传染病病理形态学诊断要点。

教学内容:

1.禽流感

2.鸡新城疫

3.禽传染性支气管炎

4.鸡传染性喉气管炎

5.马立克氏病

6.鸡传染性法氏囊炎

7.白血病

8.鸭瘟

9.小鹅瘟

10.猪瘟

11.猪圆环病毒病

12.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13.猪细小病毒病

14.猪传染性胃肠炎

15.猪流行性腹泻

16.猪血凝性脑脊髓炎

17.伪狂犬病

18.口蹄疫

19.痘症

20.羊接触传染性脓疱病

21.绵羊痒病

22.绵羊肺腺瘤病

23.牛海绵状脑病

24.牛恶性卡他热

25.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

26.鹿流行性出血热

27.狂犬病

28.犬瘟热

29.犬传染性肝炎

30.犬细小病毒感染

31.炭疽

32.猪丹毒

33.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34.沙门氏菌病

35.大肠杆菌病

36.巴氏杆菌病

37.李氏杆菌病

38.布氏杆菌病

39.梭菌性感染

40.坏死杆菌病

41.链球菌病

42.结核病

43.副结核病

44.钩端螺旋体病

45.猪痢疾

本章重点:

危害养殖业的重要疫病的病理发生及病理变化,如禽流感、新城疫、猪瘟、口蹄疫、猪肺疫、禽霍乱、链球菌病、布氏杆菌病等。

本章难点:

根据动物主要疾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作出初步的诊断。

第二十一章其他疾病病理

学时数:

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动物常见的其他疾病病理形态学诊断要点。

教学内容:

1.猪气喘病

2.鸡慢性呼吸道病

3.猪附红细胞体病

4.禽曲霉菌病

5.球虫病

6.弓形体病

7.念珠菌病

8.旋毛虫病

9.囊尾蚴病

10.血吸虫病

本章重点:

猪气喘病、附红细胞体病、旋毛虫病、血吸虫病的病理变化。

本章难点:

各种病的临床诊断。

二、实验部分

1、实验教学中心名称

吉林大学动物科技实验教学中心

2、实验课简介

动物病理学实验是全国高等农业院校动物医学及相关专业开设的动物病理学课程的实践课程,是研究动物疾病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

本课程不仅是从宏观到微观认识疾病发生发展的基础课程,而且可为临床上为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其研究范围几乎覆盖了从基础到临床的整个兽医学领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在疾病过程中各种组织、器官的机能、代谢和形态变化特点,从根本上认识疾病,并通过对病理现象的分析,来阐述疾病发生、发展及其转归的规律等基础知识。

3、实验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1.掌握动物尸体的病理剖检要点和方法。

2.掌握患病机体的机能和代谢的变化,以及组织器官的基本病理变化。

3.掌握动物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特征。

4.能运用病理学的理论知识,来分析和诊断动物常见病。

5.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讲述与临床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完成本门课程的学习任务之后,能够独力地诊断动物的常见疾病。

4、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

郑世民主编《动物病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版。

参考教材:

1、高丰,贺文琦主编《动物病理解剖学》,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2、李普霖主编《动物病理学》,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版。

3、刘宝岩,邱震东主编《动物病理组织学彩色图谱》,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版。

4、陈怀涛,许乐仁主编《兽医病理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年版。

5、考核办法:

以实验报告、出勤、课堂表现综合考核给出实验成绩。

6、学时分配:

实验项目名称学时数

(一)血液循环障碍的基本病理变化观察2学时

(二)组织细胞的损伤与修复的基本病理变化观察2学时

(三)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观察2学时

(四)肿瘤的基本病理变化观察2学时

7、实验课教学内容:

(一)实验项目名称:

血液循环障碍的基本病变观察

实验项目编号:

0928103001

学时数:

2学时

实验类别:

基础/设计/综合/研究

每组人数:

50人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动物机体各组织器官血液循环障碍的病变特点。

主要仪器设备及规格型号:

显微操作系统、光学显微镜、电子投影仪、电脑

实验消耗材料物品:

甲醛溶液、擦镜纸

实验内容:

1.眼观病理变化

1.1充血、淤血

1.2出血

1.3血栓

1.4栓塞、梗死

2.病理组织学切片观察

2.1充血、淤血

2.2出血

2.3血栓

2.4梗死

2.5栓塞

实验操作要点:

眼观标本切勿倾斜观察,以免甲醛流出;正确使用显微镜,注意病理切片的正反面。

(二)实验项目名称:

组织细胞的损伤与修复基本病理变化观察

实验项目编号:

0928103002

学时数:

2学时

实验类别:

基础/设计/综合/研究

每组人数:

50人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动物机体各组织器官的损伤与修复的病变特点。

主要仪器设备及规格型号:

显微操作系统、光学显微镜、电子投影仪、电脑

实验消耗材料物品:

甲醛溶液、擦镜纸

实验内容:

1.眼观病理变化

1.1变性

1.2萎缩

1.3结石

1.4肥大

1.5坏死

2.病理组织学切片观察

2.1颗粒变性

2.2脂肪变性

2.3淀粉样变

2.4病理性色素沉积

2.5坏死

2.6化生

2.7再生

2.8肉芽组织

实验操作要点:

眼观标本切勿倾斜观察,以免甲醛流出;正确使用显微镜,注意病理切片的正反面。

(三)实验项目名称: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观察

实验项目编号:

0928103003

学时数:

2学时

实验类别:

基础/设计/综合/研究

每组人数:

50人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动物机体组织器官炎症的形态学改变特点。

主要仪器设备及规格型号:

显微操作系统、光学显微镜、电子投影仪、电脑

实验消耗材料物品:

甲醛溶液、擦镜纸

实验内容:

1.眼观病理变化

1.1变质性炎

1.2渗出性炎

1.3增生性炎

2.病理组织学切片观察

2.1变质及变质性炎

2.2渗出及渗出性炎

2.3增生及增生性炎

实验操作要点:

眼观标本切勿倾斜观察,以免甲醛流出;正确使用显微镜,注意病理切片的正反面。

(四)实验项目名称:

肿瘤的基本病理变化观察

实验项目编号:

0928103004

学时数:

2学时

实验类别:

基础/设计/综合/研究

每组人数:

50人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动物机体组织器官常见肿瘤的病理变化特点。

主要仪器设备及规格型号:

显微操作系统、光学显微镜、电子投影仪、电脑

实验消耗材料物品:

甲醛溶液、擦镜纸

实验内容:

1.眼观病理变化

1.1纤维瘤

1.2脂肪瘤

1.3腺瘤

1.4黑色素瘤

1.5鳞状上皮癌

2.病理组织学切片观察

2.1纤维瘤

2.2脂肪瘤

2.3腺瘤

2.4黑色素瘤

2.5鳞状上皮癌

实验操作要点:

眼观标本切勿倾斜观察,以免甲醛流出;正确使用显微镜,注意病理切片的正反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