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阳市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063642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33.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安阳市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河南省安阳市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河南省安阳市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河南省安阳市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河南省安阳市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河南省安阳市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河南省安阳市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河南省安阳市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河南省安阳市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河南省安阳市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河南省安阳市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河南省安阳市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河南省安阳市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安阳市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河南省安阳市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安阳市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省安阳市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河南省安阳市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河南省安阳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50题,每题1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孟子·告子》载:

“……诸侯朝天子,曰述职。

……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甲师移之。

”该材料反映了

A.周王室对诸侯失控B.周初的分封制

C.春秋时期诸侯争霸D.战国时兼并战争

2.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以否定黄帝的真实性。

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

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

这一撰述过程表明

A.《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

B.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

C.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

D.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

3.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

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4.周礼的本质意义是

A.各级贵族的生活准则B.维护分封宗法制的工具

C.是一种等级制度D.周王惩罚贵族的制度

5.下列关于嬴政改“王”而称“皇帝”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B.表明嬴正要效法古代有道明君

C.是中央集权发展的必然结果D.体现了专制主义的倾向

6.秦朝废除分封制,设置郡县制的主要目的是

A.维护皇权的至高无上B.巩固刚刚统一的封建国家

C.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D.确立法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7.中国古代用封建官制代替世袭制,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主要是因为

A.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B.扩大了统治基础

C.君主控制了用人权D.实现了选贤任能

8.“欲天下之安定,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

”贾谊的主张后来发展为

A.削藩策B.分封制C.刺史制度D.推恩令

9.下列关于北宋加强对地方管理措施叙述正确的是

A.设置枢密院B.在州郡长官之上设置通判

C.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D.各州郡的财富全部运往开封

10.北宋对地方财政的管理措施,其产生的主要作用是

A.保证中央的财政收入B.使地方丧失割据的物质基础

C.有利于避免地方官吏贪污.腐败D.使北宋有足够的“岁币”议和

11.三省六部制的推行说明了

A.丞相权力增大B.中央机构的决策实现了民主化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D.体现了任人唯贤

12.万历初年首辅张居正当权时,“部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

对此评述正确的是

A.说明明朝中期宰相制度“借尸还魂”

B.张居正擅权专恣,加重明朝政治腐败

C.明朝中期,六部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D.内阁设立后,地位日益提高,权力日益增大

13.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自秦以后,中国的政治体制是以皇权为核心

B.皇帝处于权力金字塔的顶端

C.随着皇权的加强,中枢权力体系也不断发生变化

D.直到清代才建立起完善的中央权力机构

14.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②削弱相权加强皇权③对边疆的管辖和治理日趋完善④逐渐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督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15.《春秋繁露》曰:

“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

”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

A.上下相安利国益民B.强制去富以抑其骄

C.竭力济贫以抚其忧D.劫富济贫以均贫富

16.《唐六典》记:

“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新唐书》载:

“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矟(长矛)之工,二年……教作者传家技。

”这表明唐代工匠①频繁更换工种②长期在官府作坊干活③职业是世袭的④是临时工人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17.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记述:

“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

功名利禄一类是无法说清楚的……九十高龄之后,即便考中又怎么样?

唯一的解释是他天生具有忍耐的禀赋。

”该材料

A.批判学子追求功名利禄B.表明科举制下学子的愚昧无知

C.折射出学子的价值取向D.反映出科举制失去人才选拔功能

18.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

“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

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

”这表明当时

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

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

19.清代有学者说:

“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这表明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20.我国人民在饮食习惯方面有所不同,主要是因为

A.地域的差异B.民族种类不同

C.每个人身体状况决定的D.统治阶级推崇所导致

21.战国以后,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B.石器锄耕C.铁犁牛耕D.小农经济

22.个体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社会主要的农业生产方式,对这一经济形式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生产力的进步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产生

B.个体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是“男耕女织”

C.个体小农经济形式下的家庭结构比较稳定

D.个体小农经济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23.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

A.大量公田被抛荒,私田增加B.铁制农具和牛耕在生产中的使用

C.初税亩等新税制的实行D.部分奴隶主贵族采用新的剥削方式

24.在土地所有制由国有到私有的转变中没能起到作用的是

A.铁器和牛耕的出现B.初税亩的实行

C.商鞅变法D.地主的土地兼并

25.中国古代的陶瓷制作技术不断进步,以下我国瓷器品种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①珐琅彩  ②五彩瓷  ③青花瓷  ④白瓷  ⑤青瓷

A.①②③④⑤   B.⑤④③②① C.⑤③④①②  D.⑤②③④①

26.官营手工业直到明朝前期一直占据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它的主要特点是①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②主要生产武器和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③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④主要是为市场生产精美商品和为对外贸易提供精品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27.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春秋时期开始冶铁和使用铁器B.西汉时中国获得“丝国”美誉

C.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D.私营手工业代表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

28.第一次提出并推行重农抑商的时代

A.战国B.西汉C.中唐D.明清

29.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

“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

在此,朱熹

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

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D.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

30.清王朝的抑商与禁海政策对近代中国的最大影响是

A.造成了近代中国与西方的巨大差距B.阻碍了中国手工业的发展

C.阻碍了中国商业的发展D.阻碍了中国海外贸易利润

31.“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与下列诸因素有关系的是①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②私学的兴盛③各国纷争的社会环境④社会的剧烈变革

A.①②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32.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实质上反映了

A.统治阶级的利益B.不同阶级阶层的利益

C.知识分子的不同认识D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33.下列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成就中,对我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贡献最大的是

A.“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B.“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C.“知之为知之”的学习态度D.“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

34.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①中央集权的强化②思想控制的加强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

A②④B①②④C.①③D.①②③

35.汉武帝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的新儒家思想根本在于

A.其宣扬的仁政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B.它适应了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的需要

C.它吸收了各派学说,适应了不同阶层的要求

D.汉武帝对原先的儒家思想不满

36.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开始确立于西汉武帝时期,下列与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有关的社会背景是

A.经济发展使综合国力加强B.西汉中央地方教育系统的建立

C.君主集权取得对割据势力的胜利D.佛教冲击了我国的传统文化

37.佛教能在中国广为流传,但始终没有能取代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其根本原因是

A.儒家思想是整个封建社会最进步的思想

B.儒家思想不断改造完善,一直能够适应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C.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

D.儒家宣扬的仁政思想得到了人民的拥护

38.南宋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发展了儒学思想,形成新的儒学。

对朱熹新儒学的表述,错误的是

A.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

B.发展客观唯心主义体系,理是万物本源

C.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以维护等级秩序

D.主张心外无理

39.关于陆王心学的评述,正确的是

A.良知靠后天的学习才能得到

B.是儒学在宋明时期的新发展

C.把握“理”和求“理”的方法与程朱理学是一样的,即格物致知

D.是对程朱理学的否定

40.明末清初产生民主思想的根本原因是

A.抗清斗争的高涨B.对文字狱的抗争

C.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D.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

41.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杆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

A.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B.反对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

C.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D.揭露道学家的虚伪

42.在明清的反封建思想中,反封建的矛头首先指向程朱理学,是因为程朱理学

A.维护封建伦理道德,摧残人性B.破坏传统文化

C.反对任何意义上的社会进步D.不适合时代的发展

43.与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相比,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最能体现首开风气的一点是

A.介绍并传播西方农学知识B.我国古代农业的百科全书

C.被译成多种外文影响广泛D.提出了有价值的农学理论

44.下列科技成绩中,深刻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是

A.蔡伦改进造纸术B.张衡发明地动仪

C.华佗发明麻沸散D.西汉记录太阳黑子

45.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1000年中国在世界重大科技成就中所占的比例约达50%-71%,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不包括

A.封建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B.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对外交往频繁

C.国家较长时间内处于统一或局部统一状态

D.中华民族勤劳勇敢,比世界其他民族聪明

46.明清时期,中国科技没有走向近代化的根本原因是

A.文化专制阻碍科技和思想的自由发展B.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

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D.自然经济一直占统治地位

47.篆刻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是在

A.秦汉之前B.宋元之后C.明代中叶以后D.清代

48.下列有关书法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宋代书法出现苏、黄、米、蔡四大家②魏晋时期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③秦篆汉隶大多是实用性文字④唐代开始出现法度规范的楷书

A.①②③B.①③②④C.①②④D.①④③

49.下列关于元曲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元散曲又称“长短句”B.元时,汉族文人常用散曲来抒发愁闷情怀

C.元散曲局限于宫廷范围D.元曲在宋代广为流行

50.下列关于京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同治、光绪年间是京剧的一个繁盛期

B.京剧在我国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

C.标志着中国戏曲的成熟

D.是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戏剧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51.(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坊市,总一百一十区,万年、长安以朱雀街为界。

街东五十四坊及东市,万年领之。

街西五十四坊及西市,长安领之,皇城之东尽东郭,东西三坊。

皇城之西尽西郭,东西三坊。

南街一十四坊,象一年并闰。

每坊皆开四门,中有十字街,四出趣门。

皇城之南,东西四坊,以象四时。

南北九坊,取《周礼》王城九逵之制。

其九坊但开东西二门,中有横街而已,盖以在宫城正南,不欲开北街泄气以冲城阙。

布栉比,街衢绳直,自古帝京,未之比也。

  ──〔元〕李好文《长安志图》

  材料二:

两京诸市,置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

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白以会众,日入前击钲三百而散”

——《新唐书·百官志》

  材料三:

“自宣德(北宋都城皇宫正门宜德门)东去,东角楼,乃皇城东南角也。

十字街南去,姜行。

高头街北去,从纱行直至旧酸枣门,最是铺席要闹。

宣和间展夹城牙道矣。

东去乃潘楼街,街南曰“鹰店”,只下(住宿)贩鹰鹘客,余皆真珠匹帛、香药铺席。

南通一巷,谓之“界身”,并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以东街北曰潘楼酒店,其下每日自五更市合(交易),买卖衣物书画珍玩犀玉。

至平明(天亮),羊头、肚肺、赤白腰子、奶房、肚胘、鹑免、鸠鸽、野味、螃蟹、蛤蜊之类讫,方有诸手作人(手工艺人)上市,买卖零碎作料。

饭后饮食上市,如酥蜜食之类。

……向晚,卖河娄头面(妇女头上的装饰物)、冠梳、领抹、珍玩动使(日用物品等)之类。

……街南桑家瓦子(娱乐场所的总称),近北则中瓦,次里瓦。

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

内中……可容数千人。

……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吆喝买卖)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

终日居此,不觉抵暮。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东角楼街巷》

  材料四:

“同州(今陕西大荔县)以二月二日与八日为市,四方村民毕集,应蚕桑所用,以至车檐、椽木、果树、器用杂物皆至,其值千缗(成串的铜钱或铁钱,一般一千文钱为一缗)至万缗者。

”——南宋陈元靓的《岁时广记·售农用》

(1)根据材料一,二,概况归纳唐都长安布局及其商业特点(8分)

(2)根据材科三、四,说明宋代商业活动的特点。

(8分)

(3)有人据此得出“宋代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结论,你同意吗?

为什么?

(5分)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商业发展产生的影响。

(4分)

52.(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图9东汉十四州示意图图10唐开元十五道示意图

比较图9、图10,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53.(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唐前期,继续推行北魏以来的“均田制”。

在此基础上,实行租庸调制,“有田则有租(田租),有家则有调(纳绢布等),有身则有庸(每丁每年服力役二旬,若不服役则纳布帛等代替)”。

庸和调在整个国家财政中占据重要地位。

唐中期以后,随着人口增加,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急剧崩坏,租庸调制难以维持。

“有幼未成丁,而承袭世资,家累千金者,乃薄赋之;又有年齿已壮,而身居穷约,家无置锥者,乃厚赋之,岂不背谬!

”百姓举家逃亡,规避赋税,被称为“客户”。

公元780年,唐朝推行两税法:

以国家财政开支所需为总额,所谓“量出以制入”。

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财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

分夏秋两季征收,“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

结果“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诚而奸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

每户负担并未增加,但国家财政总收入增加,对户口的掌握也更为准确,“天下便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两税法改革的背景。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税法与唐前期的赋役制度相比有哪些积极作用。

(9分)

1-5BCCBB6-10BCDCB11-15CDDAA

16-20BCDCA21-25CDBDB26-30BDADA

31-35DBADB36-40CBDBD41-45BAAAD46-50DCABC

51

52.(12分)

示例一:

信息:

汉代的州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唐代的道南北分布大体平衡。

说明:

汉唐间南方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

示例二:

信息:

汉代州名与唐代道名有很大不同。

说明:

唐代“道”的划分更注重山川地理形势。

 

53.(15分)

(1)土地兼并严重,户口不实,贫富两极分化,国家财政紧张。

(6分)

(2)简化了税制,扩大了纳税面;朝廷收入增加;促进商品经济发展;从以人丁为主到以财产为主,税赋负担相对公平。

(9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