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河南省安阳市中考化学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181736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00.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河南省安阳市中考化学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学年河南省安阳市中考化学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学年河南省安阳市中考化学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学年河南省安阳市中考化学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学年河南省安阳市中考化学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学年河南省安阳市中考化学考试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学年河南省安阳市中考化学考试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学年河南省安阳市中考化学考试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学年河南省安阳市中考化学考试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学年河南省安阳市中考化学考试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学年河南省安阳市中考化学考试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学年河南省安阳市中考化学考试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学年河南省安阳市中考化学考试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学年河南省安阳市中考化学考试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学年河南省安阳市中考化学考试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学年河南省安阳市中考化学考试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学年河南省安阳市中考化学考试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学年河南省安阳市中考化学考试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学年河南省安阳市中考化学考试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学年河南省安阳市中考化学考试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河南省安阳市中考化学考试试题.docx

《学年河南省安阳市中考化学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河南省安阳市中考化学考试试题.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河南省安阳市中考化学考试试题.docx

学年河南省安阳市中考化学考试试题

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C.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D.催化剂一定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2.将pH=2与pH=6的两种溶液相互混合,所得溶液的pH可能是(  )

A.1B.3C.8D.无法确定

3.小雨的妈妈买了一条黄金项链,小雨想通过实验探究这条黄金项链是否为锌铜合金制成的仿制品,她不能选用的试剂是

A.A1C13溶液B.Cu(NO3)2溶液C.H2SO4溶液D.AgNO3溶液

4.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检验氧气的性质

B存放二氧化碳气体

C蒸发操作

D过滤操作

A.AB.BC.CD.D

5.金属是人类使用的重要的一类物质。

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铁是人类最早发现并利用的金属,至今在世界金属产量中也排第一位

B.“真金不怕火炼”,原因是金的金属性质很不活泼

C.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自然界中没有单质形式存在的钠

D.光亮的铁块放入炭火中灼烧后会变黑,原因是表面附上了一层黑色的四氧化三铁

6.下列实验中利用提供的方案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提纯混有少量Na2CO3的NaCl固体

加入稀硫酸,蒸发

B

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用木炭代替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C

鉴别羊毛制品和涤纶制品

观察色泽

D

分离KCl与MnO2的固体

混合物加足量水充分溶解后,过滤、洗涤、烘干、蒸发

A.AB.BC.CD.D

7.如图是某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Z是由Y分解生成的

B.一个Y和W分子中均有10个电子

C.该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D.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一定不变

8.翡翠是人们喜爱的一种装饰品,翡翠的主要成分是硬玉,其化学式为NaAl(SiO3)2。

其中Si的化合价是

A.+1B.+2C.+3D.+4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烷、乙酸、葡萄糖、一氧化碳等属于有机物

B.淀粉、蛋白质、聚乙烯、蔗糖等属于有机高分子

C.食物的成分主要有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六大类,通常称为营养素

D.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金等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10.下列有关金刚石、石墨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是由碳元素组成B.都是黑色固体

C.都能导电D.硬度都很大

11.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一定量CaO

B.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

C.

将足量MgCO3和MgO固体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

D.

向一定量的H2SO4和MgSO4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

12.如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条件。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此组实验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B.图1中水下白磷未燃烧是由于没有与氧气接触

C.图1实验不能比较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高低

D.若将图2中白磷换成红磷,也能观察到燃烧现象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t1℃时,将25g丙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g。

t2℃时,甲的溶解度_______(填“>”、“<”或“=”)乙的溶解度。

甲中含有少量的乙,欲提纯甲应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将100g10%的甲溶液稀释到4%需加入______g水。

14.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请用适当的化学符号填写:

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_。

②2个磷原子___________________。

③3个氢氧根离子___________________。

④硝酸亚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下图中提供的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B、C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B、C、D、E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由A图可知,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C、E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在室温下,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分别溶于两支试管和一个烧杯的水中,现象如图1所示,甲、丙还有剩余固体,乙固体全部溶解。

升温到80℃时,发现甲固体全部溶解,乙固体析出,丙固体没有明显变化。

(1)室温时,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________(选填“甲”、“乙”或“丙”)。

(2)图2中能表示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选填“a”、“b”或“c”)。

(3)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水的质量最大的是_______。

(4)小强同学要在实验室配制15%的氯化钠溶液50g。

按下图所示步骤依次操作:

所配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15%(选填“<”、“>”、“=”或“无法确定”)。

16.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下图是某物质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丙图中所示物质都是由__________构成的(选填“分子”“原子”或“离子”);结合上图分析,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画出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__;甲图所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用化学用语表示)。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铁、铝、铜是常见的三种金属.同学们发现生活中的铝和铜制品表面一般不用防锈,而铁制品一般需要做防锈处理.这是不是因为铁、铝、铜三种金属中铁的活动性最强呢?

同学们对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展开了探究,请你参与探究并填写空格.

将粗细相同的铁丝、铝丝、铜丝分别插人体积相同、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的稀盐酸中:

操作

根据现象得出金属活动性顺序

片刻后现象

有少量气泡

无气泡

无气泡

Fe>Al,Fe>Cu

几分钟后现象

有少量气泡

有大量气泡

无气泡

(讨论交流)为什么同一个实验得出了两种结论呢?

同学们带着这个疑问查阅了相关资料,明白了铝丝在稀盐酸中短时间内无气泡,是因为铝表面致密的氧化膜会先与盐酸反应.做金属性质实验时需将金属进行打磨,打磨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进一步确认铁、铝、铜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同学们又将两根粗细相同的、打磨过的铁丝分别插入硫酸铝溶液、硫酸铜溶液中:

操作

根据现象得出金属活动性顺序

现象

无明显现象

铁丝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

Al>Fe>Cu

写出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1)若只有一支盛有少量稀盐酸的试管,只需合理安排金属丝的插入顺序(能与盐酸反应的要一次将盐酸消耗完),也能证明铁、铝、铜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金属丝的插入顺序为_______________.金属被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大致年限也与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关,请写出铁、铝、铜三种金属材料被人类利用的先后顺序________________.

18.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

结合如图所示,回答有关问题。

用字母序号填空:

可用于存放液体药品的仪器是_____,若要给少量液体加热,应选择_____。

若用G收集某难溶于水的气体,则气体从_____(填“左”或“右”)端进入。

过滤时要用到_____和E,其中E的作用是_____。

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KCl溶液,量水时仰视,则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

19.(6分)早在西汉时期的《淮南万毕术》中就记载“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成为现代湿法冶金的先驱。

现有含32Kg硫酸铜的工业废液,加入铁粉回收铜。

请计算:

硫酸铜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

理论上与硫酸铜反应消耗铁粉的质量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C

【解析】

【详解】

A、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中和反应,但是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有盐和水生成,但是该反应不是中和反应,错误;B、通常情况下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是燃烧,但是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如灯泡发光发热,错误;C、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正确;D、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并不一定是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也有可能是减慢化学反应的速率,错误。

故选C。

2.B

【解析】

【详解】

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7时,呈碱性;当溶液的pH<7时,呈酸性;将pH=2与pH=6的两种溶液相互混合,所得溶液的pH应介于2~6之间。

故选B。

【点睛】

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3.A

【解析】

铜锌合金中的锌可以和Cu(NO3)2溶液、H2SO4溶液、AgNO3溶液发生反应,但不能和氯化铝发生反应。

4.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燃着的木条在氧气中燃烧的更旺,故可以验证氧气的性质,故正确;

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故要瓶口向上保存,并盖上玻璃片,故正确;

C、蒸发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故正确;

D、该过滤装置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故错误。

故选D。

5.A

【解析】

【详解】

A.铜是人类最早发现并利用的金属,故错误,符合题意;

B.“真金不怕火炼”,原因是金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自然界中没有单质形式存在的钠,正确,不符合题意;

D.光亮的铁块放入炭火中灼烧后会变黑,原因是铁和氧气反应生成了黑色的四氧化三铁,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6.D

【解析】

【详解】

A、提纯混有少量Na2CO3的NaCl固体,加入稀硫酸,蒸发,会生成硫酸钠而引入杂质,选项错误;

B、用木炭代替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会产生气体,导致容器内气体的量不减少,压强不变小,不能用于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选项错误;

C、鉴别羊毛制品和涤纶制品,应该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有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没有气味的为涤纶,不能用观察色泽的方法,选项错误;

D、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氯化钾能溶于水,分离KCl与MnO2的固体时,混合物加足量水充分溶解后,过滤、洗涤、烘干得二氧化锰,将滤液蒸发得氯化钾,选项正确。

故选D。

【点睛】

除杂的原则:

只除杂,不引杂。

即所加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想要的主要成分反应,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鉴别题要做到同一操作下或与同一物质反应时,现象要不同。

7.B

【解析】

【详解】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以看出,反应物的分子是NH3和NO两种分子,生成物的分子是N2和H2O两种分子,所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A.该反应中,Z是氮气,在X、Y中都含有氮元素,氮气不是由Y分解生成的,此选项错误;

B.由图示可知:

Y是NH3,一个Y分子中有7+(1×3)=10,W是H2O,一个W分子中有(1×2)+8=10,此选项正确;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发生了改变,此选项错误;

D.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此选项错误。

故选B。

【点睛】

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确定物质的分子构成,能够正确写出物质的化学式,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8.D

【解析】

【分析】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解答本题。

【详解】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钠元素显+1,铝元素显+3,可知NaAl(SiO3)2中Si元素的化合价:

(+1)+(+3)+x×2+(-2)×3×2=0,则x=+4;

故选D。

9.C

【解析】

【详解】

A.含碳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甲烷、乙酸、葡萄糖是有机物,但一氧化碳中虽然含有碳元素,但是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是无机物,选项A错误;

B.有机高分子是相对分子质量几万甚至几百万的有机化合物,淀粉、蛋白质、聚乙烯相对分子质量达到要求,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蔗糖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42,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选项B错误;

C.食物的成分主要有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六大类,通常称为六大营养素,选项C正确;

D.合金属于金属材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塑料等属于有机合成材料,选项D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中易错的有含碳的化合物不都是有机物,因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等这些含碳物质结构和性质都跟无机物相似,所以它们属于无机物;另外,合金不是合成材料,因为它是金属材料。

10.A

【解析】A.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是碳的两种不同单质,正确;B.石墨是黑色固体,金刚石是无色透明的晶体,错误;C.石墨能导电,金刚石不能,错误;D.金刚石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石墨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小的物质,错误。

故选A。

11.A

【解析】

【详解】

A、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一定量CaO,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并放出热量,使溶液的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曲线降低,溶液冷却,氢氧化钙溶解度增大,曲线上升,符合题意;

B、根据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

,生成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

1,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

8,与图象不符合,不符合题意;

C、将足量MgCO3和MgO固体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消耗的盐酸质量相等,参加反应的氯离子质量相等,生成的氯化镁质量也相等。

而曲线图中横坐标中生成相同质量的氯化镁,消耗的盐酸质量不相等,不符合题意;

D、向一定量的H2SO4和MgSO4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两种物质都含有硫酸根离子,都能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硫酸钡的沉淀,沉淀起点应该从0点起,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B

【解析】

试题分析:

燃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一是有可燃物;二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在设计探究实验时就是根据这三个条件来设计。

在此实验中我们用热水给白磷和红磷提供热量,使温度能达到白磷的燃点,而达不到红磷的燃点,从而得到燃烧时温度的作用.在图中铜片上的白磷与水中的白磷作对照,说明温度都达到着火点时,若没有氧气,可燃物也不能燃烧,所以在图2中给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白磷燃烧.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说明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从而得出燃烧时必须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B。

考点:

考查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70=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150

【解析】

(1)t1℃时丙的溶解度为40g,即25g丙加入到50g水中只能溶解20g的丙,所以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20g+50g="70"g。

(2)t2℃时,甲、乙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一点,所以甲的溶解度等于乙的溶解度。

(3)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所以甲中含有少量的乙,可以采用的提纯方法有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4)溶液稀释前后总质量不变,设稀释后溶液的质量为x,100g×10%=x×4%,解得x="250"g,所以需要加入的水的质量为250g-100g="150"g。

14.O2P3OH-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CD28.09Na2S

【解析】

【分析】

【详解】

(1)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可以表示为O;

②原子的表示方法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2个磷原子可以表示为2P;

③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表示多个该离子,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3个氢氧根离子可以表示为3OH-;

④硝酸亚铁[Fe(NO3)2]中,硝酸根显-1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铁元素的化合价是+2。

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

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硝酸亚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

(2)①B、C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②B、C、D、E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C、D,这是因为它们的核内质子数相等;

③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以获得的信息:

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由A图可知,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

④C、E两种元素分别是硫元素、钠元素,钠元素显+1价,硫元素显-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它们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2S。

【点睛】

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以获得的信息:

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15.乙c乙<

【解析】

【详解】

(1)甲、丙溶液中有未溶解的固体而乙溶液中没有未溶解的固体,所以室温时,乙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2)根据升温到80℃时,发现乙固体析出,所以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图2中能表示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c;

(3)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是a>b>c,所以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水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b>a,因为c对应乙,所以水的质量最大的是乙;

(4)量取水时仰视读数,会使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所以配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小。

16.分子原子

2H2O2

【解析】

(1)丙图中的分子是水分子和氧气分子,他们都是由氧气分子构成;

(2)由图可知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原子;

(3)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是

(4)甲图表示的是2个过氧化氢分子,表示为2H2O2;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物;

【实验验证】;

【拓展迁移】

(1);

(2).Fe+CuSO4=FeSO4+Cu铜、铁、铝或铁、铜、铝Cu、Fe、Al

【解析】

【详解】

反思评价:

因为金属表面有一层氧化物薄膜,因此在做金属性质探究实验时需将金属进行打磨,以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物;

实验验证:

铁丝伸入硫酸铜中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

Fe+CuSO4=FeSO4+Cu;

拓展迁移:

(1)只有一支盛有少量稀盐酸的试管,先插入铜丝无现象,插入铁丝,铁丝表面产生气泡,溶液中再伸入铝丝时,不产生气泡,因为盐酸消耗完了,但是铝的活动性比铁强,铝的表面会析出金属铁,能证明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或先插入铁丝,铁的表面产生气泡,溶液中再伸入铜丝时,无现象;再插入铝丝,不产生气泡,因为盐酸消耗完了,但是铝的活动性比铁强,因此铝的表面会变黑,能证明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2)金属被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大致年限也与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关,活动性越强开发的越晚,因此铁、铝、铜三种金属材料被人类利用的先后顺序为Cu、Fe、Al

18.IDFH左B引流偏小

【解析】

【详解】

(1)液体药品一般存放在细口瓶内,若要给少量液体加热,应选择试管;故答案为:

IDFH;

(2)若用G收集某难溶于水的气体,则气体从左端进入,故答案为:

左;

(3)过滤时要用到B和E,其中E的作用是引流;故答案为:

引流;

(4)量水时仰视,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比要量取水的体积偏大,配制的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故答案为:

偏小。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

19.40%11.2kg

【解析】

【详解】

(1)CuSO4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2)根据铁和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消耗铁粉的质量。

解:

设消耗铁粉的质量为x

解得x=11.2kg

答:

(1)硫酸铜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

(2)理论上与硫酸铜反应消耗铁粉的质量为11.2kg。

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如图所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闻气味B.

读取液体体积

C.

倾倒液体D.

加热液体

2.图1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20℃时,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10g水,使其充分溶解,观察到如图2所示的现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时,图2中乙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乙中混有少量甲,可用降温结晶法提纯乙

C.升高温度可使试管中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均增大

D.从20℃降温到t℃,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溶质的质量分数甲比乙小

3.热的浓硫酸与木炭反应产生的两种气体中,有种是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该气体是

A.NO2

B.CO2

C.SO2

D.H2

4.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分类

A

石油、煤、氢气

化石燃料

B

、汞

单质

C

纯碱、烧碱、

D

、水

氧化物

A.AB.BC.CD.D

5.要使下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①硝酸铵和水②镁和稀硫酸③固体氢氧化钠和水④生石灰和水⑤石灰石和稀盐酸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②③⑤D.②④⑤

6.某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下列各组离子在该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Ag+、Na+、Cl﹣、NO3﹣B.Na+、K+、OH﹣、SO42﹣

C.K+、Na+、CO32﹣、Cl﹣D.Ba2+、Mg2+、NO3﹣、Cl﹣

7.有X、Y、Z三种金属,只有Y在自然界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如果将三种金属分别加入稀盐酸中,只有X表面产生氢气.据此判断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X、Z、YB.Z、X、YC.Y、Z、XD.Y、X、Z

8.下列食品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A.

菠菜B.

米饭C.

鲤鱼D.

豆油

9.SO2与酸雨的形成有关,SO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A.+4B.+2C.-1D.-2

10.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装药品B.

滴加液体

C.

加热液体D.

熄灭酒精灯

11.如图中的四个图象分别表示四个变化中的数量关系,下列说法与图象不相符的是

A.将足量的碳酸镁和氧化镁固体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

B.将盐酸逐渐加入氧化铜中,n点和m点对应溶液中铜元素质量相等

C.向氢氧化钠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硫酸

D.t2°C时等质量的a、b、e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3°C,所得溶液中溶剂最少的是a的溶液

12.在一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