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案1 67的认识和加减法.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064308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184.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案1 67的认识和加减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案1 67的认识和加减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案1 67的认识和加减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案1 67的认识和加减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案1 67的认识和加减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案1 67的认识和加减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案1 67的认识和加减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案1 67的认识和加减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案1 67的认识和加减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案1 67的认识和加减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案1 67的认识和加减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案1 67的认识和加减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案1 67的认识和加减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案1 67的认识和加减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案1 67的认识和加减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案1 67的认识和加减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案1 67的认识和加减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案1 67的认识和加减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案1 67的认识和加减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案1 67的认识和加减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案1 67的认识和加减法.docx

《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案1 67的认识和加减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案1 67的认识和加减法.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案1 67的认识和加减法.docx

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案167的认识和加减法

5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新知识点

1.认、读、写6~10各数,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掌握10以内各数的顺序和组成,能用“>”“<”和“=”来表示10以内各数的大小。

3.根据10以内数的组成,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并能熟练地口算。

4.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

5.会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要求

1.能熟练地数出6~10各数,会正确地读、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掌握6~10各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

3.进一步认识“>”“<”“=”的含义,知道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4.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

5.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

6.会用1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7.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讲究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8.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建议

本单元作为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教学中应切实做好以下几点。

1.加强操作和观察活动。

从学生的学习方式来看,本单元的知识主要是借助操作和观察来进行的。

在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学生对实物、模型、图画的深入观察和学具拼摆,以此丰富学生关于6~10各数的概念和加减法计算的知识表象,让他们在丰富的实物背景中更好地理解6~10各数的概念和相应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观察和操作作为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基本方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以下两点:

(1)根据学习的任务突出观察和操作的重点,如学生对教材第65页反映连加过程的小鸡图的观察,重点就应放在走来2只小鸡,又走来1只小鸡的增加过程上,以此让学生观察,更好地为理解“5+2+1”的意义和计算顺序服务。

(2)引导学生亲身经历观察和操作的活动过程,让他们在活动中建立起6~10各数的概念和加减法计算的知识表象。

首先激发学生的活动动机,让他们有观察和操作的欲望。

其次,全体学生都要真正参与到活动中去,让他们切实感受自己所参与的观察和操作的活动过程。

另外要特别注意把观察和操作与思考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

2.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

教材在6和7、8和9、10的认识及有关计算之前都安排了一幅反映所学知识内容的主题图,这些图除具有使学生数数、抽象数的概念、理解计算过程和方法外,还有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作用。

如认识6和7的主题图,教学时除了运用它让学生数数,从中抽象出数6和7外,还要充分挖掘画面内容关于讲卫生、爱劳动、热爱班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教育功能,以此让学生在认识数6和7的过程中,同时感受思想和情感教育。

3.引导学生全面感受数的概念的形成过程。

6~10各数,教材都是按照数数→认识数字→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序数→写数字→数的组成的顺序来安排的。

这样安排,一方面反映了数的概念的内涵,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教材对学生认识数的逻辑顺序的考虑。

教学时要注意做好两项工作:

一是引导学生有步骤地逐一认识,理解数的概念的内涵,让他们感受到数的含义。

二是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如创设适当的情境把学习过程变成一种活动过程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的概念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全面感受数的概念的形成过程。

4.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本单元的加减法计算主要是通过三种途径来引导学生掌握。

一是利用数的组成计算加减法;二是通过学具的拼摆计算加减法;三是通过对实物、图形的观察去完成计算任务。

教学时要高度重视这些方法和途径,一方面让学生全面了解这些方法;另一方面又允许他们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计算方法进行加减法计算。

如果部分学生不采用教材介绍的方法计算,而用数数的方法计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老师应尊重学生的选择,允许他们用自己的方法计算,让他们在以后的计算过程中逐步掌握其他计算方法。

5.加强对学生“用数学”活动过程的指导。

教材从本单元开始安排了大量的“用数学”的内容。

在这些内容中,教材通过具体画面创设恰当的情境,用扩线“

”表示总数(或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用问号“?

”表示所要求的问题,让学生自己选择恰当的计算方法求出所要求的问题。

这对学生巩固加减法的意义和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放手让学生去大胆探索,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学生“用数学”过程的指导,让他们明确怎样在问题情境中去选择有用信息解决问题。

以此让学生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途径,为他们今后进一步发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打下基础。

6.引导学生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1)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如让学生在观察和拼摆学具的过程中感受认识数和计算的乐趣。

(2)引导学生体会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乐趣,如让学生用所学的数去数自己书包里的课本的本数、自己的座位号等,从中感受用数学的乐趣。

(3)引导学生感受成功学习数学的乐趣。

学生完成某一学习任务或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某一实际问题后,老师应积极地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获得成功学习的体验,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课时安排

1 6、7的认识和加减法…………………………………………………4课时

2 8、9的认识和加减法…………………………………………………4课时

3 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3课时

4 连加连减……………………………………………………………1课时

5 加减混合………………………………………………………………1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6、7的认识

教材第39~41页的内容及练习九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能熟练地数出数量是6、7的物体的个数,会正确地读、写6和7。

掌握7以内各数的顺序和大小,进一步体会序数的含义,学会数的分与合。

2.通过认数、数数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接受关心集体、讲卫生等方面的教育。

重点难点

正确书写6、7,掌握数的组成,区别6、7的基数和序数的意义。

教具学具

6、7的主题图,计数器,直尺,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从0数到5,再从5数到0。

2.复习数的组成。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数数和认数。

(1)出示6、7的主题图。

(2)请同学们自由看,自由说。

(3)请同学们带着问题看,带着问题说。

图上有些什么?

数一数有多少人,多少张桌子,多少把椅子。

(4)集体交流。

①图上有多少个同学?

(学生边数,老师边在图下出示6名同学的头像,再数,数一个,下面相对出示一个点子。

一共有6名同学,相对出示6个点子)

②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人。

(方法同上,老师和同学一共有7人)

③图上的桌子和椅子各是多少?

同桌指着一个一个地数。

(5)像这样6个同学,7个人,6张学生课桌,7把椅子,都可以用数6和7来表示。

出示卡片6和7让学生认。

板书:

6、7

(6)生活中有很多事物的个数可以用6和7来表示,请你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办法摆一摆,找一找,告诉旁边的小朋友,也可以用6根小棒和7根小棒摆出你喜欢的图形,让同桌看看,数数。

(7)学生动手操作,可以用手指表示,可以摆圆片或三角形,可以摆数字卡片,还可以摆各种图片、苹果、桃子、花朵等。

(8)学生汇报。

(6根小棒可以用6表示……)

(9)小结:

我们身边有许多事物,都可以用6、7来表示,你能说说吗?

(我们小组有6个人,有6块玻璃……)

2.学习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

刚才在数数中我们发现,数5个以后,再数一个就是6个,接着再数一个就是7个。

(1)在计数器上先拨上5颗珠子,数一数,再拨1颗,再数,再拨1颗,再数。

(5颗

6颗

7颗)

(2)出现放大的断直尺图(直尺图上只标出0和7,老师手里还有些数字卡片),让同学帮这些数字找到在直尺图上的位置。

其他同学按直尺图上数字的顺序摆出数字卡片。

请第二组的同学读一读。

(0~7)

请第三组的同学读一读。

(7~0)

同桌互相读一读。

(3)小结6、7的顺序。

(6添上1是7,7在6的后面)

(4)学习比较大小。

①启发思维:

刚才6添上1是7,那么6和7相比,谁大呢?

出示点子图,验证:

6<7 7>6

你是怎么知道6小于7的?

(数的,6个点子比7个点子少,所以6小于7。

想的,因为6再添上1是7,7比6多1,所以7比6大……)

②5和6比又怎样呢?

独立完成5○6,6○5,然后交流。

③请你说出比7小的数。

(0~6都可以)

请你说出比5大的数。

(6、7,也可以是别的数)

④两人一组,请你当小老师,给对方出一道这样的题。

3.学习6、7的基数和序数的意义。

小金鱼也来和我们一起学习。

(投影出示教材第40页的金鱼图)老师指导学生完成。

(1)老师一读出要求,同桌就互相说出答案,并填空。

(2)同桌之间互相提问题。

如从左边数第3缸有几条鱼?

从右边数第5缸有几条鱼?

同桌之间一个提问,一个回答。

4.6、7的书写。

刚才我们认识了哪两个数?

(6、7)显示出来。

提问:

你看6和7分别像什么?

(6像小哨嘟嘟吹,7像镰刀手中拿)

6和7都是一笔写成的,请你看清起笔和收笔的位置。

(老师示范写或电脑显示书写过程)

然后描写6、7,最后在练习本上写两遍。

5.学习数的组成。

(1)教材第41页涂一涂,填一填,仔细观察第一行有几个圆圈?

(6个)涂了几个?

(5个)这6个圆圈就分成了几和几?

(5和1)

老师引导学生说出:

5和1组成6,同时填6的组成。

(2)我们再接着往下涂,边涂边说。

(3)交流学习,重点指导。

(4)看到

 

你想到了什么?

(5)学习7的组成。

先让学生拿出7个木块,把它们分成两堆,看看有几种分法,边分边说组成,然后集体交流。

板书:

提问:

看到每一组你还能想到什么?

同桌说说,然后对应地在下边板书出来。

(6)读、记这两个数的组成。

自由读,同桌读,对口令读。

(学生甲:

6和1。

学生乙:

组成7……)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教材第41页“做一做”的第1题。

根据6和7的组成完成此题,学生独立填写,老师巡视,并集体订正。

2.教材第41页“做一做”的第2题。

老师讲解第1幅图,图中有5个圆圈,5和2组成7,再画2个圆圈就是7个圆圈。

学生独立完成后面3幅图,老师巡视,并集体订正。

3.练习九的第1题。

4.练习九的第2题。

5.练习九的第3题。

先让学生自由地看可爱的大熊猫。

然后弄清“从左数,是从哪边数,把右边的6只熊猫圈起来,是从哪边数起。

最后老师读题,学生完成。

及时订正检查。

6.练习九的第4题。

根据6和7的组成完成此题,学生独立填写,老师巡视,并集体订正。

四思维训练

1.填数。

2

4

  2.在○里填上“>”或“<”。

6○7  6○5  7○3  4○7  2○6  7○5

3.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1.3 6 4 7 

2.略 

3.4 6 7

4.5 6 7 5<6 5<7 6<7 6>5 7>5 7>6(从中任选两个即可)

5.略

6.从左到右依次填:

5 4 4 3 6 5 4 6 5 4

思维训练

1.

0

1

2

3

4

5

6

7

  2.< > > < < >

3.2 7 1 3 最后一个答案不唯一,可以填1和5,2和4,3和3,4和2,5和1。

板书设计

6、7的认识与组成

  6和7的写法:

书写6时,下半部分要圆,充满下半格。

书写7时,起笔在上半格上部,竖要倾斜一点儿。

  6和7的组成:

课后反思

1.随着开放式教学的深入开展,课堂中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应用多种方法解决有关数学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课堂上的突发事件也不断增加。

这就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必须具有一定的教学机智和敏锐的洞察力,及时抓住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把它作为一种课堂资源,及时调控课堂教学。

2.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所以教学时要为学生提供富有儿童年龄特点的活动内容,又因一年级学生的兴趣具有很大的盲目性,非常容易转移,在教学中,可采用做游戏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备课参考

教材与学情分析

6和7的认识包括数数、认识数字6和7、7以内的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写数字6和7、6和7的组成等内容。

它是在学生掌握了1~5的认识和相应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生已经会用这几个数表示事物的个数,也体会到能用它们表示事物的位置顺序,而且还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6和7的认识”要让学生体会6、7的意义,体会数学符号的价值与作用,为使学生形成数感和符号感创造条件。

课堂设计说明

教材在第39页安排了一幅主题图,这是一个集知识教学、思想教育和情感培养为一体的生动画面。

可先数出教室里面有6个人在打扫卫生,门口又走进一个打水的小朋友,从6再数到7得出一共有7人;还可以先数椅子或桌子。

认数的内容,教材将人物图、点子图、数小棒和摆小棒等内容竖着对应编排,这不仅有利于学生从图抽象出数,同时还有利于学生发现6和7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教材在第40页通过计数器和直尺图以及点子图,直观地说明:

5增加1是6,6再增加1是7;6比5大1,7比6大1。

由此让学生直观地发现5和6、6和7之间的联系以及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

第40页不仅安排了6、7的序数意义,同时还要求学生区别6、7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区分第6缸和6条、第7缸和7条),这是本节教材的难点之一。

写数字6和7的编排与1~5的认识相同,也是先示范,然后照虚线描数字。

教材在第41页集中安排了6和7的组成,先讨论6的组成,然后学习7的组成。

先让学生给圆圈涂色,学生在涂色的过程中体会6的组成,然后结合直观图让学生完整地填出6的组成。

7的组成,教材是通过分正方体去体现的,教材只出示了三种分法,其余三种分法让学生去联想前面的分法从而自己得出。

典型课例分析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引导学生从0数到5,再从5数到0。

(可用指名数、齐数、拍手数等方式进行)

2.出示0~5六个数字,读数。

3.按顺序读数:

(  )(  )2(  )4(  )。

【设计意图:

通过数数认识数字、数的顺序,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学习数数和认数。

(1)出示教材第39页的主题图:

教室里,同学们正在大扫除。

教室里摆放着6张桌子、7把椅子,6个人在打扫卫生,又从外面走进来一位女同学。

(2)引导观察,启发思考。

在学生观察画面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画面上有哪些人和物,各有多少?

(学生讨论交流的时候,老师要到各组巡视、倾听,并加以指导)

(3)交流、汇报。

老师:

图上有些什么?

学生:

图上有同学、老师、桌子、椅子等。

老师:

图上有多少桌子、椅子?

有多少人?

学生:

图上有6张桌子,7把椅子,7个人。

老师:

你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数的?

学生:

先数教室里面打扫卫生的同学和老师有6人,再数从外面走进来的一位同学,一共是7人;还可以先数学生,再数老师,一共7人。

老师:

你又是怎样数椅子的数目的?

学生:

先数已放好的6把,再数又搬来的1把,一共是7把。

(对表现好的学习小组在黑板上粘贴小红花奖励,下同)

【设计意图: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融入到课堂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观察到的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4)抽象出画面中的数。

桌子的数量、学生的人数用数字几表示?

(用数字6表示)板书:

6

椅子的数量、师生的总人数用数字几表示?

(用数字7表示)板书:

7

2.根据6、7的基数含义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

(1)数一数主题图下面的人数和点子的个数。

(2)小组合作,分别用6或7根小棒或学具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并上台展示,进一步加强认识。

(3)请学生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事物可以用6、7两数表示。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实践操作,使学生明确6、7的基数意义】

3.教学数序。

(1)学生认真观察计数器上的珠子有几颗。

(5颗)再拨1颗是几颗珠子?

学生上台操作,发现是6颗。

再拨1颗是多少呢?

(7颗)

(2)通过直尺,直观教学数序。

让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找一找5、6、7的顺序。

老师将直尺图利用课件展示出来,只写出0、1、2、3、4、5。

提问:

6和7应该写在什么位置呢?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7以内的数的顺序。

【设计意图:

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操作学具,从感性上明确6与7的大小关系】

4.比较大小。

(1)利用学具,先摆5个圆片,在下面再摆6个圆片,然后根据直观很容易发现:

5个圆片比6个圆片少,6个圆片比5个圆片多。

板书:

5<6 6>5

(2)利用学具,先摆6个圆片,在下面再摆7个圆片,然后根据直观不难发现:

6个圆片比7个圆片少,7个圆片比6个圆片多。

板书:

6<7 7>6

5.明确6、7的序数意义。

分组进行,看金鱼图,观察并回答问题,再动手填一填。

(1)先让学生找准起点,从第1缸数到第7缸,再观察第6缸里有几条金鱼。

(2)认真观察找出装有6条金鱼的鱼缸,再从左边数出装有6条金鱼的鱼缸是第4缸。

(3)从左边数起找到第7缸,再数一数缸里有多少条金鱼。

【设计意图:

通过这一生动的情境,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明确了6、7的序数意义】

三、巩固练习

1.做抢答练习。

5后面的数是几?

6后面的数是几?

7前面的数是几?

2.结合黑板上的小红花,说一说第一小组得了几朵,哪个小组得的最多,第四朵小红花是哪个小组得的。

3.完成练习九第3题。

老师引导学生理解题目要求。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练习。

适当引导学生对“6只”和“7只”作比较,加深学生对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的理解。

【设计意图:

这一练习紧跟教材教学内容,使学生巩固对6、7意义的理解】

四、指导书写

1.图片展示6、7的形象,指导学生观察,启发想象6和7像什么。

(6像哨子,7像镰刀等)

2.图片展示6、7的书写笔顺及在田字格中的布局,学生观察学习。

3.老师在田字格中板书6、7。

学生在教材上的田字格中描出6、7。

提醒学生坐姿端正,眼与书之间保持合理的距离,书写要工整美观。

【设计意图:

通过指导学生观察课件形象、直观地展示6、7的笔顺,帮助学生掌握6、7的写法;启发学生想象6、7像生活中的什么,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6、7的加减法

教材第42页的内容及练习九的第5~7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根据一幅图写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感受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2.掌握得数是6或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3.利用“一图二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重点难点

掌握得数是6或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教具学具

6根小棒,7个圆片,7朵花等。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口算。

2+1=   1+2=   3+1=   2+2=

4+1=1+4=2+3=3+2=

计算后指定一两道题,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

2.填空。

二探究新知

1.老师谈话。

同学们都会计算得数是2、3、4、5的加法和5以内数的减法了。

今天,我们一起探究学习有关6、7的加减法。

板书:

6、7的加减法

2.学习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

(1)学生摆圆片。

(两人一组面对面坐着,其中一人摆)

老师提示学生一边摆5个,另一边摆1个,然后要求两个学生都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观察,说意思,并各自写出一个加法算式。

(2)学生汇报、交流自己所写的加法算式,老师配合学生说的过程在黑板上板书:

5+1=

1+5=

提示学生观察:

写出的两个算式相同吗?

(不完全相同)

引导学生思考:

大家都是根据同一组圆片写出的算式,为什么两个算式不相同呢?

两人一组互相说说,然后集体交流。

学生甲:

因为都是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观察的。

我先看到的是左边的5个圆片,后看到的是右边的1个,所以我写的算式是5+1。

学生乙:

我先看到的是左边的1个圆片,后看到的是右边的5个,所以我写的算式是1+5。

老师说明:

由于每一组的两个同学坐的方位不同,观察的角度也不相同,所以写出的算式就不相同。

(3)先让学生计算5+1和1+5的得数,然后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可有不同的算法,如5+1等于几,我是这样想的:

5和1组成6,所以5+1就等于6。

还可以往后数一个:

5、6,5+1就等于6。

还可以数小棒,1、2、3、4、5、6……只要计算正确,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算。

但要强调第一种用数的组成来口算。

让学生互相说说5+1等于几。

(4)引导学生比较:

5+1=6 1+5=6

老师引导学生:

请你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什么相同,什么不同?

引导说出:

在这两个算式中,相加的两个数相同,算法相同,相加的得数相同;相加的两个数在算式中的位置不相同,调换了位置。

3.学习减法。

学生两人一组在桌面上摆7个圆片,先去掉1个圆片。

让学生根据摆的过程写出减法算式7-1,然后从7里面去掉6个圆片,同学们又根据摆的过程写出减法算式7-6。

让学生算出两个算式的得数。

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如7-1等于几,我是这样想的:

因为1和6组成7,所以7-1等于6。

也可以这样想:

7可以分成1和几,7可以分成1和6,所以7-1等于6。

还可以想:

1加几等于7,1加6等于7,所以7-1=6)

引导学生观察两个减法算式,说一说它们之间的关系。

(如7减去1这部分,就得6那部分,7减去6那部分,就得1这部分)

4.学习教材第42页“摆一摆,填一填”的三组题。

(1)学习“摆一摆,填一填”的第一组题。

学生摆花,先摆加法算式,再摆减法算式,边摆边说图意,边填空。

让学生交流自己是怎样摆的,着重说一说四道题的得数是怎么来的。

(2)学习“摆一摆,填一填”的第二组题。

①学生摆小棒,算5+2和2+5,并在方框里填上得数。

②学生摆小棒,算7-2和7-5,并在方框里填上得数。

③组织学生交流、学习,加以指导。

(3)学习“摆一摆,填一填”的第三组题。

①让学生摆三角形,边摆边说加法的意思,列出加法算式3+3=6。

②引导学生看着这幅图,再说减法图意,列出减法算式:

6-3=3(有6个△,去掉3个绿的,还剩下3个粉的,还可以说一共有6个△,去掉左边的3个,还剩下右边的3个,算式是6-3=3)

③引导学生思考:

如果不摆学具,你能算出3+3等于几吗?

怎样算?

(可以想6的组成,因为3和3组成6,所以3+3=6)

如果不摆学具,怎样算6-3等于多少呢?

(可以想因为3+3=6,所以6-3=3)4+2和5+2是不是也可以用数的组成进行计算呢?

同桌用数的组成说一说这两个题的计算思路。

让学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算出6-2,6-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