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市级联考江西省吉安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067908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44.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市级联考江西省吉安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全国市级联考江西省吉安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全国市级联考江西省吉安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全国市级联考江西省吉安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全国市级联考江西省吉安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全国市级联考江西省吉安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全国市级联考江西省吉安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全国市级联考江西省吉安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全国市级联考江西省吉安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全国市级联考江西省吉安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全国市级联考江西省吉安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全国市级联考江西省吉安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全国市级联考江西省吉安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全国市级联考江西省吉安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全国市级联考江西省吉安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全国市级联考江西省吉安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全国市级联考江西省吉安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全国市级联考江西省吉安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全国市级联考江西省吉安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全国市级联考江西省吉安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市级联考江西省吉安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全国市级联考江西省吉安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市级联考江西省吉安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市级联考江西省吉安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全国市级联考江西省吉安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绝密★启用前

【全国市级联考】江西省吉安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

xxx;考试时间:

36分钟;命题人:

xxx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当我们欣喜地看到国学成为热门话题时,① 看到了热度冷却之后的迷茫。

 ②只是把传统文化当作背诵欣赏的书面文字, ③ 成为一种负担,传统文化教育 ④ 知识的教育, ⑤ 对人心灵的开发。

学习传统文化不仅要突破文字障碍,更要突破理解的障碍。

真正走进它、认同它, ⑥ 受到其精髓的浸润。

A.还因为就会虽然是也是就能                              B./一旦就会不仅是而是从而

C.也如果势必不只是更是才能                              D.却倘若可能会既是又是因而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设立雄安新区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

B.目前,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正在热映。

该剧之所以好评不断,除了剧情足够劲爆外,老戏骨们精湛的演技也是一大原因。

C.现场检查的专家指出,学生宿舍是人群密集区,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学生掌握火灾中自救互救相当重要。

D.由于气候条件适宜,今年东北玉米主产区爆发大面积玉米粘虫灾害,其范围之广、密度之高达到了2001年以来的最高值。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台北故宫博物院堪称中国文化艺术之宝库,从中可全面领略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文化,许多游客下车伊始,就直奔该馆而去。

②记者调研发现,这家企业的破产,主要原因不在市场竞争激烈,而是企业内部领导之间为了权力勾心斗角,堡垒从内部被攻破了。

③从三点到六点,八一队每天下午的训练长达三个小时。

每天的训练结束后,队员们都累得如吴牛喘月一般,几乎瘫坐在地上。

④王小若一进来,只见她长着一张清秀的脸孔,一双漂亮的大眼睛顾盼神飞,一只微微翘起的小鼻子又为她又添上了少许妩媚。

⑤如果你能够听从医生的劝告,坚定信心,抓住一切可以锻炼的机会锻炼,长此以往,你口吃的毛病一定能得到矫治

⑥王荣要求工程设计人员科学设计,充分论证,提出最优方案,做到瞻前顾后,既要考虑近期实际情况,又要考虑远期规划。

A.①②③          B.③⑤⑥          C.①④⑤          D.②④⑥          

第II卷(非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二、语言表达(题型注释)

4、阅读下列这幅名为《差价》的漫画,然后完成后面的题目。

概括漫画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

对解决此类现象,请你向有关部门提出二条建议或意见。

5、在下面—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行书是一种统称,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

它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

“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①______,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

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

②______,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③_______;而楷书是文字符号,实用性高而艺术性相对不足;相比较而言,草书则是艺术性高,但是实用性显得相对不足。

 

评卷人

得分

三、现代文阅读(题型注释)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最后的线装书

聂鑫森

一直处于昏迷状态的老教授楚大音,忽然拼力地睁开了眼睛,然后说:

“我要看电视!

这是高知住院楼中的甲等套房,医生经过会诊,断定楚大音辞世就是这两天了。

心脏衰竭、糖尿病、肺气肿……诸病相煎,已经是灯干油尽,任何治疗都不起作用了。

医生都很奇怪,楚大音十年前就身患重病,居然拖了这么长的岁月,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听到老爷子说“我要看电视”时,年届60的儿子楚继声,疑惑地望了望医生和护士。

楚大音又说:

“我要看阮欣!

”楚继声说:

“父亲,阮欣上北京去开公安系统的表彰会去了,几天前到这里来向您辞过行,您不记得了?

”“我怎么不记得?

”楚大音显得很生气,伸出瘦伶伶的右手挥了挥,说,“他说按安排也要在会上介绍经验……中央台会直播的。

“父亲,您就好好地躺着吧,阮欣的讲演还没到时间哩。

“不!

我不休息!

医生说:

“让老爷子看看电视吧。

我们都在旁边守着。

楚大音孩子似地笑了。

医生和护士替老爷子穿好衣服,连人带被子一起抬到客厅的沙发上去,随即又打开了电视机。

在这一刻,楚大音似乎变了一个人,昏暗的眼神蓦地亮了起来。

直播节目还没有开始。

“继声,你记不记得,我们家住在曲曲巷的那个小院子,还是解放前我出了两本书得了稿酬买的。

“记得,父亲。

“解放后,大学里建了宿舍楼,要我搬,我不愿意。

在这里我写了好多书,写了好多古籍校勘方面的论文。

一院花木,几大柜历年积攒的珍稀古籍,我的心好满足。

“父亲,您少说话,养养神。

“不,我不累。

我知道我要走了,就想看看阮欣。

“我知道。

1978年您平反昭雪,我们全家陪着您到外地去看几个老朋友,谁知家里失窃了,偷去了您百来种珍稀古籍。

我们刚到家,阮欣就来了。

他那时才18岁,是派出所新来的警察。

“我那年正好60岁,一下子就急病了。

阮欣对我说:

您别急,我会按着您开出的书目,把书给您找回来。

又说:

您是学术带头人,好多学生等着听您的教诲,好多学问等着您去做哩。

“您当时一下子就来了精神,您相信人民警察说话是算数的。

楚大音的脸上露出了些许笑意,说:

“那是的,他通过发内部通报与各地公安部门建立联系,抽空访问本地的古旧书店,关注外地各拍卖场的情况,一套一套、一本一本地把书作为‘赃物’收缴回来,然后再送到我们家。

他居然知道我的字是‘默之’,名与字取自老子的‘大音无声’。

他每次送书来,都称我‘默之先生’,真是个儒雅的后生子!

“一年年,一月月,书陆续找了回来,您的研究成果也不断地增加。

当年18岁的阮欣如今也快进入知天命之年了,但为您找书的事却一直没有耽搁。

楚大音的眼里忽然有了泪水。

“继声呀,到十年前,我一算,就只一本宋刻《孟东野诗集》没有找齐了,我对这位小友心存感激。

也许是年纪大了,也许是累狠了,十年前我身患多种疾病,好几次入院抢救,按理说走也走得了。

可阮欣对我说:

‘默之先生,您一定要等我把最后一本书找回来,您如果走了,就是不相信我了。

’就为了相信他,就为了等这本书回家,我硬撑着活到了88岁。

我怎么不相信他呢,即使找不回这本书,他也已经尽心尽力了。

“父亲,他肯定能找回的,那是一本多好的书。

当年,您总是拿给我看,说它的版式、装帧、刻印无一不精,是一件宝贝。

楚大音说:

“继声,这些珍稀古籍我已列好了书单,最后一行写着《孟东野诗集》,并标着‘暂缺’二字。

我去后,你记住把这些好书捐赠给江南大学图书馆。

“父亲,我记住了……”楚继声喉头哽咽,再也说不下去了。

电视屏幕上,突然出现了一个穿警服的中年人。

楚大音几乎喊了起来:

“你们看,是阮欣,我就觉得我还可以见到他。

阮欣站在人民大会堂的讲台上,用带着湘潭口音的普通话,讲述他和战友们的先进事迹。

客厅里变得异常宁静。

楚大音在阮欣的讲述声中,极其疲倦及其安详地闭上了双眼,沉入到一个永恒的梦中去了……

三天后的一个下午,在殡仪馆的一个大厅里,正准备举行楚大音教授的追悼大会。

身着警服、臂戴黑袖章的阮欣,行色匆匆地走进了大厅,他双手捧着一本古旧的线装书,封面上竖行印着五个楷体墨字“孟东野诗集”。

他一直走到摆放着楚大音骨灰盒的灵台前,深深地鞠了三个躬后,小心地把这本线装书放到骨灰盒的前面。

楚继声走过去,紧紧地握住了阮欣的双手。

阮欣悲伤地说:

“这本书早就找到了,为了默之先生能带着希望活得更长久一些,我没有交给他。

现在,我来交还,他已经看不到了,请您原谅。

楚继声忍不住大声恸哭起来。

6、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身患重病楚大音居然拖了这么长的岁月,“居然”说明了楚大音的生命奇迹连医生都感到意外,同时也为读者设下了一个悬念。

B.出于对警察的信任,出于对阮欣的信任,更出于对《孟东野集》的期待,身患多种重病的楚大音从60岁一直硬撑着活到了88岁。

C.“楚大音在阮欣的讲述声中,极其疲倦及其安详地闭上了双眼”,这表明了楚大音在死的时候十分的满足,是没有留下遗憾的。

D.“楚继声忍不住大声恸哭起来”,一方面是对于父亲楚大音的离世而伤心落泪,另一方面也是被阮欣的良苦用心感动而落泪。

E.小说采用了倒叙的手法,通过楚大音与楚继声父子的对话方式回忆了楚大音与阮欣的相识、相交的过程,展现了阮欣的形象。

7、在捐赠给江南大学图书馆的书单中,楚大音在《孟东野诗集》后面并标着‘暂缺’二字,结合文意,说说“暂缺”的含义。

8、小说的主人公有人说是阮欣,有人说是楚大音。

你赞同哪一种观点?

请说明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傅斯年走过的道路

傅斯年,字孟真,山东聊城人。

他出身于儒学世家,从小熟读儒家经典,有扎实的旧学根基,在北大期间深得刘师培、黄侃等国学大师的器重。

在陈独秀、胡适等发起的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他于1918年和罗家伦等同学一起成立“新潮社”,创办了《新潮》刊物,他在“五四”前后不到两年间就发表了45篇作品。

《新潮》和《新青年》相呼应,在全国引起极大的反响。

1920年之后,傅斯年留学英德7年,广泛涉猎哲学、历史、政治、文学乃至物理、化学、数学和地质学等各门学科。

他首先是个史学家,从1927年到1936年的十年间,他致力于史学研究,发表了大量的史学论文和专著,内容涉及商周史、古代民族史、古代思想史、古代学术史、先秦诸子、古代文献、古代文学史、东北史等方面。

他提出“史学便是史料学”,史学家的责任就是“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

“只要把材料整理好,则事实自然显明了。

一分材料出一分货,十分材料出十分货,没有材料便不出货。

”他主张以科学的方法治史,除了运用历史比较方法,他还把语言学的观点、自然科学知识与研究方法引入了史学领域。

从1928年创建历史语言研究所起,他连任所长22年,在他领导下,对明清档案进行了抢救和初步整理,整理校勘了《明实录》,搜集并整理敦煌卷子、汉魏竹简等,在中国现代语言学、民族学、人类学的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丰硕成果,特别重要的是对安阳为中心的殷墟作了15次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出土了大批甲骨文和殷商文物,把中国历史研究往前推进了数百年。

他是教育家,青年时代他就立志“以教书匠终其身”。

从1927年担任广州中山大学文学院长,到抗日战争后代理北京大学校长,到1950年在台湾大学校长任上去世,他的大半生几乎都和高等教育有关,有很多独特而有价值的教育思想。

他在《贡献大学于宇宙的精神》中说大学的目的就是追求真理,立信是做人、做学问等一切的根本。

他以全部热情投身于学术和教育事业,先后主持历史语言研究所、北京大学和台湾大学,使这些学术、教育机构在短期内做出了举世瞩目的业绩。

傅斯年从来都算不上是政治人物,而是一个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

“九一八”事变发生,日本占领东北,山河破碎的痛苦促使他发奋著成《东北史纲》,以大量可靠史料证明东北有史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站在史家的立场为民族争人格。

从1932年起直到1937年抗战爆发,他在《独立评论》和天津《大公报》发表了《日寇与热河平津》、《中华民族是整个的》、《北局危言》等一系列文章,就中日关系提出自己的看法,他常常在文章中称日本人为“倭人”、“倭寇”、“倭军阀”。

坚决反对国民党政权退让、绥靖的外交政策、以土地换和平的幻想,并予以严厉抨击。

对国联无能为力的暧昧态度,对国联调查团关于东北问题的报告书提出了直截了当的批评。

他就是这样一个热烈的爱国者,一个有真性情的人。

抗战结束后他代理北大校长,坚决拒绝与伪北大的师生来往,不聘在沦陷区出任过伪职的人员。

容庚给他写信,力陈自己的种种无奈和理由,但他毫不为之所动。

在他看来道理很简单,如果出任伪职的人不受到谴责,他就对不起跋山涉水到了西南的那些教授和学生。

对那些下水当汉奸的,哪怕学问再好,他也绝对的不宽恕。

他认为:

“汉贼不两立!

”日本投降后,他欣喜若狂,像年轻人一样跑到街上喝酒,挑着帽子乱舞,逢人便抱拳相贺,结果连手杖和帽子都丢了。

(摘自《传记文学》有删改)

9、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斯年在北大求学期间,思想十分活跃,积极参与到新文化运动之中,因而深得刘师培、黄侃等国学大师的器重。

B.傅斯年在研究历史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他强调史料对研究历史的作用,并提出了“史学便是史料学”的观点。

C.傅斯年发表了《日寇与热河平津》、《中华民族是整个的》、《北局危言》等文章,体现了一个知识分子应有的担当。

D.抗战胜利,傅斯年像年轻人一样上街狂欢庆贺胜利,这一细节描写既体现了他的爱国之情,也体现了他的真性情。

10、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傅斯年是治学严谨的史学家,对明清档案进行了抢救和初步整理,并整理校勘了《明实录》,这样又把中国历史研究往前推进了数百年。

B.傅斯年是一个立志教育的教育家,先后担任广州中山大学文学院长、北京大学校长、台湾大学校长,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献身教育事业理想。

C.傅斯年是充满血性,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其著成的《东北史纲》不仅证明了日本侵略中国的事实,还在史家立场为中华民族争人格。

D.傅斯年是一个坚守原则,具有真性情的爱国者,“汉贼不两立!

”是其爱国情感的强烈表达,同时也表明了自己为人处世所恪守的基本原则。

E.本文以记叙为主,综合运用了议论、抒情、说明的表达方式,既使得文章的语言风格虽然以平实为主,但不失生动,也使得文章充满情感。

11、标题“傅斯年走过的道路”是指傅斯年成长成熟的道路。

结合文意,概括傅斯年走过的是一条怎样的道路?

并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人画的文化品质

孔仲起

人们经常把院体画和文人画对立起来看待,这样做有很多的弊端:

一则,并非所有文人创作出来的作品都可以被称作文人画;另一则,文人所画的精致工整一路风格的作品也未必就不是文人画,犹如宋徽宗的《瑞鹤图》,像赵孟的人物及鞍马,或者像李公麟的作品等等。

文人画的意义在于文人通过具体的艺术创作活动,将他内在的人文品质与人格魅力融入到了作品之中,因而使他们的作品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精神光彩和文化价值。

现在我们推崇文人画,当然是因为中国绘画发展到后来,文人画代表了中国绘画的最高追求。

经过历代文人的不断参与,不断探索,中国绘画最终在一个形而上的高度确立了准则,就是人们常说的“气韵生动”,这已提了千百年,今天说来它仍充满艺术的感染力。

赏心悦目、玩味、隽永并具备时间的跨越和空间的包容,以及诗文学养和人文情怀,正是文人画的特征,也便是人们常说的“境界”,即文以化之的高尚境界。

在古代,文人画家多数都不以绘画作为自己的生计,因此“自娱娱人”就成为这些文人画家的主要目的之一,当然自娱之外也不乏带有好名搏誉的心理,毕竟他们也期望从文化品位上获得社会尤其是来自高层文化群体的褒美。

在历史上,由于文人画家不太受市场风气的制约,因而可以在创作状态上获得较大的自由度。

他们往往长于构思,又都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能把诗文的意境引入画中;同时又因为他们具有较为丰富的思想、情感,对社会的认识也比较深刻,所以往往能把作品推向一个内蕴深厚的境界,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或者说道义感会在他们的作品中得到反映,这是历来文人的共同准则“文以载道”,因而从精神价值的层面会使他们的作品获得“内在的丰盈”。

这跟职业画家大多数更重视技巧比起来,后者的作品可能在载道的力度上显得不足,这也正反映出了二者在思想深度上的落差。

我们可以发现,所谓“苍凉之境”、“悲悯之怀”、“深度哀感”、“愤世嫉俗”,乃至“忧伤沉痛”的意境往往在文人画家的笔下才能找到,那种思深而忧远的人文品质才会显现出来。

这符合儒家所倡导的诗意,即“兴”、“观”、“群”、“怨”。

当然,我不是说文人画家因为表现悲剧式的主题所以才显得内蕴深厚,他们也可能只是患得患失,感慨个人身世,不一定都具有大的胸怀和抱负,不一定会瞻视天下、为苍生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造化讴歌。

但是他们所表现的情感的丰富性,思想的深刻性,确实较一般的职业画家尤其是民间职业画家要高出一筹。

古代的文人画家不像职业画家那样大量地、频繁地创作,因此在技巧方面可能不及职业画家,对技巧的探索兴趣也可能比后者少一些。

当然有失也有得,这种情况也使他们恰好避免了因为技术上的过于熟练而容易造成的“纵横习气”,有时候他们那种略带生拙的笔墨反而使作品增添了朴素自然的古趣,显然,这些都是业余性带来的差异,当然也不一定就算得上是文人画家的真正优点。

说到优点,刚才所讲的只是其中的一种情况,实际上,真正文人画家中的杰出者,像宋代的文同、李公麟,元代的赵孟頫、黄公望、倪瓒、吴镇,明代的沈周、唐寅、文征明,恰恰都是技术纯熟并且开一代风气的领袖式人物,他们不仅在技巧上丝毫不逊色于职业画家,在作品的格调上、在意境的营造上更非一般的职业画家可及的。

(摘自《人民日报》,有删节)

12、下列对于“文人画”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文人画是指由文人创作出来的绘画作品,人们经常把文人画与院体画对立起来看待。

B.精致工整的风格非文人画主流,但文人画中不乏此类作品,如宋徽宗的《瑞鹤图》等。

C.文人画后来代表了中国绘画的最高追求,其发展与历代文人不断地努力实践分不开。

D.文人画往往具有内蕴深厚的境界,是因为文人在创作过程中把诗文的意境引入画中。

13、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气韵生动”是历代的文人在创作过程中经过不断参与和探索,最终在一个形而上的高度确立的中国绘画的准则。

B.由于文人画家不太受市场风气的制约,可在创作状态上获得较大的自由度,因而他们创作的作品显现出人文品质。

C.大多文人画家作画的一个主要目的是自娱娱人,更注重思想意境,这与职业画家大多数更注重绘画技巧是不同的。

D.与职业画家因熟练的技术而易造成的“纵横习气”不同,一些文人略带生拙的笔墨反而让文人画有朴素自然的古趣。

14、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具有文以化之境界的文人画,表现出赏心悦目、玩味、隽永并具备时间的跨越和空间的包容,以及诗文学养和人文情怀等特点。

B.文人作画有些带有好名搏誉的心理,期望从文化品位上获得社会尤其是来自高层文化群体的褒美,这其实有损文人画的品质。

C.由于历来的文人奉行“文以载道”的创作准则,因而文人画中往往能够反映出作者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或者说道义感等内涵。

D.不少文人画家的作品表现出技术纯熟的特点,且在作品的格调上、在意境的营造上,有一般的职业画家的作品难以达到的高度。

 

评卷人

得分

四、文言文阅读(题型注释)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完成下列小题。

奚康生,河南阳翟人也。

本姓达奚,其先居代,世为部落大人。

祖真,柔玄镇将、内外三都大官,赐爵长进侯。

卒,赠幽州刺史,谥曰简。

康生少骁武,弯弓十石,矢异常箭,为当时所服。

太和初,蠕蠕频寇,康生为前驱军主,壮气有闻,由是为宗子队主。

从驾征钟离,驾旋济淮,五将未度,齐将据渚断津路。

孝文募破中渚贼者,以为直阁将军。

康生应募,缚筏积柴,因风放火,烧其船舰,依烟直过,飞刀乱斫,投河溺死者甚众。

乃假康生直阁将军。

后以勋除太子三校、西台直后。

吐京胡反,自号辛支王,康生为军主,从章武王彬讨之。

分为五军,四军俱败,康生军独全。

率精骑一千追胡至车突谷,诈为坠马,胡皆谓死,争欲取之。

康生腾骑奋矛,杀伤数十人,射杀辛支。

齐置义阳,招诱边人,康生复为统军,从王肃讨之。

齐将张伏护自升楼城楼,言辞不逊。

肃令康生射之,望楼射窗,扉开即入,应箭而毙。

彼人见箭,皆以为狂弩。

齐将裴叔业率众围涡阳,欲解义阳之急,诏遣高聪、元衍等援之,并败退。

帝乃遣康生驰往,一战大破之。

及寿春来降,遣康生领羽林千人,给龙厩马两匹,驰赴之。

破走其将桓和、陈伯之。

以功除征虏将军,封安武县男。

出为南青州刺史。

后梁郁州遣军主徐济寇边,康生破禽之。

时梁闻康生能引强弓故特作大弓两张长八尺把中围尺有二寸箭粗殆如今之长笛送与康生。

康生便集文武,用之平射,犹有余力。

观者以为绝伦。

弓即表送,置之武库。

后梁遣都督临川王萧宏勒甲十万规寇徐州,诏授康生武卫将军,一战败之。

还京,召见宴会,赏帛千匹,赐骅骝御胡马一匹。

出为华州刺史,颇有声绩。

(选自《北史》)

15、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组是

A.时梁闻康生能引强弓/故特作大弓/两张长八尺/把中围尺有二寸箭/粗殆如今之长笛/送与康生

B.时梁闻康生能引强弓/故特作大弓/两张长八尺把/中围尺有二寸/箭粗殆如今之长笛/送与康生

C.时梁闻康生能引强弓/故特作大弓两张/长八尺把/中围尺有二寸箭/粗殆如今之长笛/送与康生

D.时梁闻康生能引强弓/故特作大弓两张/长八尺/把中围尺有二寸/箭粗殆如今之长笛/送与康生

16、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赐爵,即赐予爵位,爵位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在中国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个爵位,后代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B.谥,即谥号,帝王及其后妃、诸侯、臣僚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与品德而给予他一个中肯的称号,如文中的“简”。

C.卒,“死”之义,中国古代不同的阶层人的死须依据身份地位严加区别,《礼记》中记载:

“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死。

D.胡,指胡人,是中国古代对北方及西域各民族的称呼。

历史上的胡人主要包括匈奴、鲜卑、氐、羌、吐蕃、蒙古、契丹、女真等民族。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奚康生出身北方少数民族。

奚康生的祖先世世代代都是部落的首领,他的祖父奚真担任过柔玄镇将、内外三都大官。

B.奚康生作战勇敢。

南齐的将士截断渡口,使得皇帝的车驾不能渡过淮河,奚康生顺风点火,杀入敌阵,使敌人投河淹死的很多。

C.奚康生箭法超群。

南齐的将领张伏护出言不逊,奚康生奉王肃之命,在城下用强弓一箭就射杀了站在城楼内的张伏护。

D.奚康生功勋卓著。

奚康生一生征战无数,不仅立下了无数战功,自己也多次受到封赏,而且治理地方也很有声誉政绩。

18、翻译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

(1)康生少骁武,弯弓十石,矢异常箭,为当时所服。

(2)率精骑一千追胡至车突谷,诈为坠马,胡皆谓死,争欲取之。

 

评卷人

得分

五、默写(题型注释)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阐明自己远离世俗名利羁绊,虽身居“人境”而闲静无忧的原因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中描写秦朝统治者对六国人民剥削和掠夺之残酷,而自己挥霍无度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煜在《虞美人》一词中,感慨时光消逝,直接抒发深沉的亡国之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卷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