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综合楼工程结构安全检测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068427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797.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综合楼工程结构安全检测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综合楼工程结构安全检测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综合楼工程结构安全检测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综合楼工程结构安全检测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综合楼工程结构安全检测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综合楼工程结构安全检测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综合楼工程结构安全检测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综合楼工程结构安全检测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综合楼工程结构安全检测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综合楼工程结构安全检测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综合楼工程结构安全检测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综合楼工程结构安全检测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综合楼工程结构安全检测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综合楼工程结构安全检测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综合楼工程结构安全检测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综合楼工程结构安全检测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综合楼工程结构安全检测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综合楼工程结构安全检测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综合楼工程结构安全检测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综合楼工程结构安全检测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综合楼工程结构安全检测报告.docx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综合楼工程结构安全检测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综合楼工程结构安全检测报告.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综合楼工程结构安全检测报告.docx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综合楼工程结构安全检测报告

一、工程概况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综合楼工程,该工程分三段,其中I段为四层砖混结构,Ⅱ段为四层框架结构,Ⅲ段为四层砖混结构,总建筑面积9169.663㎡,于1995年建成。

二、检测目的

受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的委托,对该学院综合楼进行结构安全检测鉴定,为后期装修改造提供设计依据。

三、检测依据

3.1《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

3.2《房屋结构安全鉴定标准》(DB11/T637-2009);

3.3《北京地区中小学校舍抗震鉴定与加固技术细则》;

3.4《危险房屋鉴定标准》(JGJ125-99);

3.5《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1999);

3.6《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3.7《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01);

3.8《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3.9《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

3.10《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315-2000);

3.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3.12《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04);

3.13《贯入法检测砌筑砂浆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136—2001);

3.1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版);

3.1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版);

3.1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3.17《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3.1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四、检测内容

该工程为已建工程,建筑、结构设计图纸资料完备。

依据建筑技术、现行标准规范的要求,在现有实际情况和可能的基础上,拟对该建筑工程进行以下项目的检测:

4.1资料搜集和建筑现状调查;

4.2外观和内在质量检查、检测;

(1)砌体外观质量及强度检测;

(2)混凝土梁、柱外观质量;

(3)屋盖现状调查;

(4)围护结构调查。

4.3荷载作用及使用条件的确定

(1)荷载调查确定

包括结构自重、活荷载;雪荷载、风荷载等。

(2)使用调查

包括结构防水、保护状况、维护检修情况等。

4.4结构抗震鉴定

依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和有关规范、规程的要求,中小学建筑应按重点设防类建筑(乙类设防),对结构体系、结构材料实际达到的强度等级、多层建筑的高度和层数、结构构件的尺寸和截面形式、结构构件的连接构造、非结构构件与主体结构的连接构造、建筑场地是否为不利地段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对房屋整体抗震能力进行鉴定,对结构抗震能力做出判断,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房屋现状,提出经济合理的抗震加固措施方案,作为进一步加固设计的依据。

五、现场调查、检查、检测结果

5.1工程基本信息调查

北京农业学校综合楼由伸缩缝分割成三个单体,I段为四层砖混结构,Ⅱ段为四层框架结构,Ⅲ段为四层砖混结构,于1995年建成。

Ⅰ段:

纵向总长55.2m,总宽27.6m,高15.6m,层高除四层4米外,其余各层为3.9m。

在房屋四角、楼梯间四角,内墙(轴线)与外墙交接处,内纵墙和横墙(轴线)连接处设置有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现浇楼板,并在每道纵横墙底部设有圈梁。

Ⅱ段:

纵向总长39.6m,总宽8.1m,高15.6m,层高除四层4米外,其余各层为3.9m。

柱距:

横向7.2m,纵向8.1m,现浇楼板,

Ⅲ段:

纵向总长43.8m,总宽15m,高15.6m,层高除四层4米外,其余各层为3.9m。

在房屋四角、楼梯间四角,内墙(轴线)与外墙交接处,内纵墙和横墙(轴线)连接处设置有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现浇楼板,并在每道纵横墙底部设有圈梁。

该工程基本信息调查结果见表5-1

表5-1工程概况表

工程名称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综合楼

工程地址

北京市房山区

建设单位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

使用单位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

设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建筑设计研究院

工程编号

不详

施工单位

不详

建设时间

1995

建筑面积

9169.663㎡

建筑总高度

15.6m

建筑层数

地上:

4

建筑各层高度

一层:

3.9m;二层:

3.9m

三层:

3.9m;四层:

4.0m

结构类型

砖混结构(框架结构)

基础类型

条形基础(独基)

建筑场地类别

地基承载力(或地耐力)

180kPa

原设计建筑抗震设防烈度

8度

原设计建筑抗震设防类别

丙类

楼、屋盖形式

现浇板

原设计楼屋面活载值

不上人屋面:

0.5kN/m2

房间:

2.0kN/m2

楼梯、走廊:

2.0kN/m2

阳台、卫生间:

2.5kN/m2

墙体材料

砖:

烧结砖

砂浆:

混合砂浆

混凝土强度等级

一、二层柱C30,其余均为C20

砌筑砖强度等级

(验算取值)

一层:

MU10;二层:

MU10

三层:

MU7.5;四层:

MU7.5

砌筑砂浆强度等级(验算取值)

一层:

M10;二层:

M10

三层:

M7.5;四层:

M5.0

构造柱布置

有/满足

圈梁布置

有/满足

是否进行过抗震加固及加固方式

本次鉴定的建筑后续使用年限

50年

本次鉴定的建筑抗震设防类别

乙类

其它

该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工程建设信息如下:

规划许可证号:

不详

勘察:

不详

设计: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建筑设计研究院

施工:

不详

监理:

不详

5.2地基与基础

该楼I段和Ⅲ段为砖混结构采用条形基础,Ⅱ段框架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在对基础的检查中,未发现明显的倾斜、变形、裂缝等缺陷,未出现腐蚀、粉化等不良现象。

上部结构未发现由于不均匀沉降造成的结构构件开裂和倾斜,建筑地基和基础无静载缺陷,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不存在软弱土、液化土和严重不均匀土层,非抗震不利地段,地基基础基本完好。

5.3承重结构体系

该建筑I段和Ⅲ段为四层砖混结构,高15.6m,层高四层4.0米外,其余均为3.9m。

外墙以360mm厚,内墙240mm厚。

在房屋四角、楼梯间四角,内墙(轴线)与外墙交接处,内纵墙和横墙(轴线)连接处设置有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现浇楼板,并在每道纵横墙底部设有圈梁。

Ⅱ段为四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层高除四层4.0米外,其余均为3.9m,承重构件未发现裂缝。

5.4现状调查

经现场查看,该建筑物现状基本完好,承重大梁的墙体无竖向裂缝,墙体未发现返潮等不良现象。

该工程Ⅱ段区域四层墙体上、梁上有较明显的裂缝,经检查,梁上裂缝为装饰面层开裂,混凝土构件自身并无裂缝,墙体上的裂缝不仅是装饰面层开裂,陶粒空心砌块亦开裂。

Ⅰ段教室地面、楼道及Ⅱ段四层外墙上有较大裂缝,见照片5-1~6。

照片5-1:

Ⅱ段四层梁上裂缝照片5-2:

Ⅱ段四层墙上裂缝照片5-3:

Ⅱ段四层墙上裂缝

照片5-4:

Ⅰ段教室地面裂缝照片5-5:

Ⅱ段四层外墙裂缝照片5-6:

Ⅰ段楼道地面裂缝

梁板柱等混凝土构件未见有露筋、保护层脱落、酥碱等现象。

混凝土梁板等构件现场检查未见有明显裂缝。

屋面防水层现状基本完好,未发现漏水现象。

5.5重点检查的项目

根据抗震鉴定标准的要求和实际震害的经验总结,对处于8度区的砖混结构房屋,房屋的高度和层数、抗震墙的厚度和间距、墙体的砖、砂浆强度等级和砌筑质量、墙体交接处的连接以及女儿墙、雨蓬、阳台、天沟、挑檐、挑楼梯和出屋面烟囱等易引起倒塌伤人的部位应重点检查。

8度时尚应检查楼屋盖处的圈梁,楼、屋盖与墙体的连接构造,墙体布置的规则性等。

多层砌体房屋的外观和质量符合下列要求:

(1)墙体不空鼓、无严重酥碱和明显歪闪;

(2)承重大梁的墙体无竖向裂缝,承重墙、自承重墙及其交接处无明显裂缝;

(3)楼、屋盖构件无明显变形和严重开裂。

5.6强度检测

(1)砌体砖强度

现场将Ⅰ、Ⅲ段作为一个检测批,Ⅰ、Ⅲ段一、二层和三、四层分别作为一个检测单元,共两个检测单元,用回弹法对砖的抗压强度进行抽检,每个检测单元内随机布置5个测区,每个测区抽10块砖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见表5-2~3。

本页以下空白

表5-2Ⅰ、Ⅲ段一、二层砌体砖强度检测结果

编号

检测

位置

强度换算值(MPa)

1

2

3

4

5

6

7

8

9

10

1

Ⅰ段一层3-4/K

11.56

10.48

12.64

11.35

12.21

10.70

10.70

13.29

10.27

11.35

2

Ⅰ段一层3-4/L

6.60

9.84

13.29

9.19

13.72

10.05

13.29

12.86

12.86

12.64

3

Ⅰ段一层3-4/S

10.70

12.86

13.94

12.64

11.35

9.84

11.78

10.27

12.00

13.08

4

Ⅰ段一层5-6/K

12.21

10.70

8.76

10.92

7.89

9.40

8.54

6.38

6.16

8.76

5

Ⅰ段一层5-6/E

10.48

6.38

11.35

7.24

6.81

13.51

9.84

10.05

10.92

10.27

结果:

=10.7Mpa,s=2.11Mpa,δ=0.20,强度标准值fk=6.9MPa

结论:

砖样检测批强度平均值为10.7MPa,强度标准值为6.9MPa,评定砖的强度等级为MU10,结果表明砖强度满足原设计MU10的要求。

表5-3Ⅰ、Ⅲ段三、四层砌体砖强度检测结果

编号

检测

位置

强度换算值(MPa)

1

2

3

4

5

6

7

8

9

10

1

Ⅰ段三层5-6/Q

7.68

8.76

8.54

9.62

7.89

7.03

7.68

7.24

8.11

8.54

2

Ⅰ段三层5-6/K

9.19

8.97

7.03

7.89

9.84

7.24

7.03

6.81

9.62

12.21

3

Ⅰ段三层3-4/F

9.62

10.05

7.89

8.11

10.48

11.56

10.92

10.92

11.35

8.76

4

Ⅰ段四层3-4/K

9.62

9.19

8.54

11.78

8.76

10.48

9.19

10.48

9.19

10.27

5

Ⅰ段四层J-F/4

8.11

8.32

7.89

7.68

8.32

7.46

7.68

7.24

8.97

8.97

6

Ⅰ段四层5-6/J

8.54

9.40

7.68

9.19

8.97

10.92

10.48

7.89

7.46

9.40

结果:

=8.91Mpa,s=1.33Mpa,δ=0.15,强度标准值fk=6.51MPa

结论:

砖样检测批强度平均值为8.91MPa,强度标准值为6.51MPa,评定砖的强度等级为MU7.5,结果表明砖强度满足原设计MU7.5的要求。

(2)砌体砂浆强度

按照检测砖抗压强度检测单元划分方法,Ⅰ、Ⅲ段一、二层作为一个检测单元,Ⅰ、Ⅲ段三层和四层分别作为一个检测单元,共三个检测单元。

用回弹法对砂浆的抗压强度进行抽检,在每个检测单元内分别布置6个测区,每个测区布置5个测位,每个测位均匀布置12个弹击点进行检测,现场测试砂浆碳化深度均大于3.0㎜,砌体砂浆抗压强度检测结果见表5-4~6。

表5-4Ⅰ、Ⅲ段一、二层砂浆抗压强度结果

编号

测区位置

强度换算值f2ij(MPa)

平均值f2i(MPa)

该批构件强度平均值(MPa)

1

2

3

4

5

1

Ⅰ段一层3-4/K

10.53

10.85

9.56

9.94

10.72

10.32

10.76

2

Ⅰ段一层3-4/L

10.40

9.46

10.18

11.07

11.44

10.51

3

Ⅰ段一层3-4/S

10.85

10.71

10.60

11.72

10.52

10.88

4

Ⅰ段一层5-6/K

11.52

0.91

10.40

10.44

11.83

11.02

5

Ⅰ段一层5-6/E

9.40

10.99

11.78

11.19

10.14

10.70

6

Ⅰ段一层5-6/J

11.28

11.04

10.83

11.33

11.17

11.13

表5-5Ⅰ、Ⅲ段三层砂浆抗压强度结果

编号

测区位置

强度换算值f2ij(MPa)

平均值f2i(MPa)

该批构件强度平均值(MPa)

1

2

3

4

5

1

Ⅰ段三层5-6/Q

6.99

7.90

7.72

7.55

7.49

7.53

7.82

2

Ⅰ段三层5-6/K

8.40

8.52

8.78

8.47

8.13

8.46

3

Ⅰ段三层3-4/F

7.58

8.09

7.76

8.45

8.77

8.13

4

Ⅰ段三层3-4/K

7.23

7.60

7.49

7.63

7.80

7.55

5

Ⅰ段三层3-4/L

8.27

7.94

7.56

8.18

7.70

7.93

6

Ⅰ段三层3-4/S

7.69

7.80

7.68

7.25

6.18

7.32

表5-6Ⅰ、Ⅲ段四层砂浆抗压强度结果

编号

测区位置

强度换算值f2ij(MPa)

平均值f2i(MPa)

该批构件强度平均值(MPa)

1

2

3

4

5

1

Ⅰ段四层3-4/K

5.65

5.55

5.74

5.38

5.63

5.59

5.33

2

Ⅰ段四层J-F/4

4.56

4.76

4.32

4.69

4.47

4.56

3

Ⅰ段四层5-6/J

5.06

4.94

4.65

4.90

4.70

4.85

4

Ⅰ段四层3-4/L

5.85

5.63

5.50

5.87

5.35

5.64

5

Ⅰ段四层5-6/Q

6.12

5.58

5.46

5.53

5.16

5.57

6

Ⅰ段四层3-4/S

5.81

5.39

5.66

5.98

6.01

5.77

结论:

按《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315-2000)标准推定,Ⅰ、Ⅲ段一、二层砌筑砂浆强度为10.76MPa,Ⅰ、Ⅲ段三层砌筑砂浆强度为7.82MPa,Ⅰ、Ⅲ段四层砌筑砂浆强度为5.33MPa。

现场检测结果表明砂浆强度满足原设计M10、M7.5和M5.0的要求。

(3)混凝土强度

①按照《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01)中规定的检测方法及《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04)中规定的抽样数量,现场采用回弹法对该工程Ⅱ段框架部分进行混凝土强度检测。

Ⅱ段框架部分一、二层柱为C30,其余均为C20。

根据现场实际条件,一、二层柱共抽检3个混凝土构件,每个构件10个测区,共30个测区,计算结果为:

依据《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评判条件,则该批混凝土构件可以按批评定,该批混凝土强度推定值:

则Ⅱ段框架部分一、二层柱混凝土强度满足C30的设计要求。

②Ⅱ段框架部分三、四层梁、板、柱和一、二层梁、板构件共抽检17个混凝土构件,每个构件10个测区,共170个测区,计算结果为:

依据《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评判条件,则该批混凝土构件可以按批评定,该批混凝土强度推定值:

则Ⅱ段框架部分除一、二层柱外,其余混凝土构件强度满足C20的设计要求。

六、结构抗震鉴定

该建筑物为砖混结构房屋,根据抗震鉴定标准,该建筑属于C类建筑,后续使用年限按50年考虑,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的要求进行抗震鉴定。

本次鉴定,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中的有关规定,分别对该建筑物的抗震措施和抗震承载力进行核查,进而对现有建筑整体抗震性能做出评价。

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建筑提出相应的抗震减灾对策和处理意见。

6.1、抗震措施鉴定

中小学建筑为重点设防类建筑(乙类设防),按设防烈度提高一度(9度)核查抗震措施。

根据抗震设计规范,本房屋需按照多层砖混结构乙类来核查抗震措施,其抗震措施鉴定结果汇总见表6-1。

表6-1Ⅰ段和Ⅲ段抗震措施鉴定结果(现浇板)

鉴定项目

鉴定标准要求

现场检查检测

鉴定

意见

房屋的高度和层数

15m/5层(横墙数量:

一般情况)

15.7m/5层

不满足

层高

3.6m

3.9m

不满足

结构体系

楼盖、屋盖形式和抗震横墙最大间距

现浇钢筋混凝土/11m

现浇钢筋混凝土/10.8m

满足

高宽比

1.5

1.02

满足

纵横墙的平面布置

墙体布置宜均匀对称、平面内宜对齐,竖向上下连续,同一轴线窗间墙均匀

基本均匀对称、上下连续

满足

房屋立面高差或错层

立面高差大于6m、错层较大,刚度质量截然不同时,宜分缝

高差小于6m,无错层,刚度无突变

满足

楼梯间布置位置

不宜在房屋尽端或转角

在房屋的端头

不满足

削弱墙体处

墙体不应被削弱,削弱时应加强

无削弱

满足

材料达到的实际强度

构件混凝土强度

≥C20

C25

满足

砖或砌块强度

≥MU10

MU10

满足

砌筑砂浆强度

≥M5

M7.5

满足

构造柱设置

在楼、电梯间四角,楼梯段上下端对应的墙体处;外墙四角和对应转角;错层部位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较大洞口两侧,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内墙(轴线)与外墙交接处,内墙局部较小墙段处,内纵墙和横墙(轴线)连接处需设置构造柱

楼梯间四角;外墙四角和对应转角;内墙(轴线)与外墙交接处,内墙局部较小墙段处,内纵墙和横墙(轴线)连接处需设置构造柱。

楼梯段上端对应的墙体处未设置构造柱

不满足

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构造与配筋

1、最小截面240mmx180mm;纵筋4Ф14;箍筋间距200mm,且在柱上下端适当加密;

2、构造柱与墙体应砌成马牙槎,并沿墙高每500mm有2Ф6拉结筋,每边入墙不宜小于1m;

3、构造柱与圈梁连接处,构造柱纵筋应穿过圈梁,保证纵筋上下贯通;

4、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或锚入浅于500mm的基础圈梁内

1、最小截面尺寸240mm×240mm;纵筋4Φ14,箍筋间距200mm,端部适当加密;

2、构造柱与圈梁连接处,构造柱纵筋穿过圈梁,纵筋上下贯通;

3、与墙连接处砌成马牙槎,并沿墙高每隔500mm有2Φ6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1m;

4、构造柱直接锚入基础。

满足

钢筋混凝土圈梁的布置

在每层楼盖及屋盖处的外墙和内纵墙应设置圈梁。

各层所有横墙应设置圈梁,且间距小于4.2m;

现浇楼板可不设圈梁

满足

钢筋混凝土圈梁的构造与配筋

1、圈梁应闭合;

2、规定间距范围内无横墙时,可采用梁或配筋板缝代替;

3、圈梁高度不小于120mm;

4、纵筋不小于4Ф14,最大箍筋间距150mm

现浇楼板可不设圈梁

满足

楼、屋盖与墙体连接

1、现浇楼板或屋面板,伸入墙内长度不应小于120mm;装配楼板或屋面板,圈梁与板未在同一标高时,板伸入外墙大于120mm;伸入不小于240厚内墙大于100mm,梁上不小于80mm;

2、板跨度大于4.8m并与外墙平行时,靠外墙的预制板侧边应与墙或圈梁拉结;

3、圈梁设在板底时,预制板应相互拉结,并与梁、墙或圈梁拉结;

1、现浇楼板,伸入墙内大于120mm;

2、现浇楼板;

3、现浇楼板;

满足

楼、屋盖抗震措施

1、钢筋混凝土梁或屋架应与墙、柱(构造柱)或圈梁可靠连接;

2、不得使用独立砖柱;

3、跨度不小于6m的大梁的支承构件应采用组合砌体等加强措施;

4、坡屋顶房屋的屋架应与顶层圈梁有可靠连接,檩条或屋面板应与墙或屋架有可靠连接,顶层内纵墙宜有支撑端山墙的踏步式墙垛

1、钢筋混凝土梁与构造柱连成整体;

2、无独立砖柱

3、大梁处均设有构造柱;

4、平屋顶;

满足

房屋中易引起局部倒塌的部件及其连接

1、后砌隔墙:

每隔500mm2φ6钢筋与承重墙或柱拉结,入墙内不小于500;

2、预制挑檐:

应有锚固;

3、附墙烟囱、出屋面烟囱:

竖向配筋;

4、过梁支承长度:

大于360mm;

5、承重窗间墙最小宽度:

1.5m;

6、承重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最小距离:

1.5m;

7、非承重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最小距离:

1.0m;

8、内墙阳角至门窗洞边最小距离:

2.0m;

1、后砌隔墙:

每隔500mm2φ6钢筋与承重墙拉结;

2、预制挑檐:

无;

3、附墙烟囱、出屋面烟囱:

无;

4、过梁支承长度:

大于360mm;

5、承重窗间墙最小宽度:

1.8m;

6、承重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最小距离:

1.2m;

7、非承重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最小距离:

无;

8、内墙阳角至门窗洞边最小距离:

0.8m;

满足

楼梯间要求

1、顶层楼梯间横墙和外墙每隔500mm设2φ6通长钢筋,9度时其他各层楼梯间墙体应在休息平台或楼层半高处设置60mm厚的钢筋混凝土带或配筋砂浆带,砂浆不低于M7.5,钢筋不少于2φ10;

2、大梁支承长度不小于500mm,并与圈梁连接;

3、突出屋面的楼梯间,构造柱应伸到顶部,并与顶部圈梁连接,内外墙交接处每隔500mm有2Ф6通长拉结筋;

4、装配式梯段应与平台梁可靠连接,不应有墙中悬挑踏步或踏步竖肋插入墙体的楼梯,不应有无筋砖砌栏板。

1、未在休息平台或楼层半高处设置加强带;

2、大梁支承长度小于500mm,但有构造柱,且与圈梁连接;

3、无突出屋面楼梯间;

4、无装配式梯段,无无筋砖砌栏板;

不满足

其他项目

——

——

——

表6-1Ⅱ段抗震措施鉴定结果

鉴定项目

设计规范要求

现场检查检测

鉴定意见

最大适用高度

45m

15.7m

满足

结构体系

规则性

采用不规则结构,宜设缝

规则结构,未设缝

满足

框架布置与跨数

1、框架应双向布置;

2、高层不应为单跨,多层不宜为单跨

1、框架双向布置

2、多层双跨

不满足

材料达到的实际强度

不低于C30

C20

不满足

不低于C30

C30

满足

其他构件

不低于C20

C20

满足

框架梁的构造与配筋

1、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大于2.5%;且计入入受压钢筋的受压区高度与有效高度之比一级不大于0.25,二、三级不大于0.35

2、底面和顶面实际配筋量的比值一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不应小于0.3;

3、箍筋加密区长度max(2hb,500)、最大间距min(hb/4,6d,100)、最小直径10mm;

4、梁顶面和底面通长钢筋不少于2Ф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