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有感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06884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2.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论语》有感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读《论语》有感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读《论语》有感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读《论语》有感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读《论语》有感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读《论语》有感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读《论语》有感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读《论语》有感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读《论语》有感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读《论语》有感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读《论语》有感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读《论语》有感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读《论语》有感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读《论语》有感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读《论语》有感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读《论语》有感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读《论语》有感Word下载.docx

《读《论语》有感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论语》有感Word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读《论语》有感Word下载.docx

原以为这篇文章可以受到老师的好评,但很可惜的是,老师仅仅给了我85分。

当我看到这个灼眼的分数是,心里“咯噔”一下,随即,一种沉重的失落涌上心头。

看着别的同学拿着90分、95分、97分的作文欢呼雀跃时,我的心情跌落谷底。

我很郁闷,也非常想不通:

为什么我这么用心写的作文老师会觉得有问题,为什么?

而后,在当天下午的一节班会课上,老师讲到这么一句话:

“我们在生活中,应学会‘不怨天,不尤人’,当事情不是依你所想时,先不要怨天、怨地、怨别人,先好好反思自己,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听了这番话,我觉得心里很惭愧,为我在作文得了低分时抱怨老师而惭愧,为没有反思自己的错误而惭愧。

我当即拿出我的作文,仔细的看了5遍,发现我的措辞、结构安排等方面存在着缺陷;

我又询问了老师后,决定再写一篇。

真没想到,这篇作文竟获得了作文大赛的二等奖!

我很感谢这句“不怨天,不尤人”,它不仅让我获得了荣誉,更令我明白了待人处事的深刻道理。

这句话不仅在我的身上得到了验证,在古今中外的很多名人身上也可以体现。

海伦凯勒——一位被世人广为传颂的伟人,被评为20世纪美国十大杰出人物之一,她用失明的双目、失聪的双耳谱写了灿烂的生命乐章!

当命运向她伸去可怕的魔爪后,她怨天尤人了吗?

没有。

她用她坚强的意志,克服先天的不足,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终于成为一位影响全球的传奇女性!

从《星光大道》走出的歌手杨光,虽然是从来没有见过阳光为何物的盲人,但他却用歌声唱出了对人生幸福的追求与热爱。

他同样没有埋怨上天的不公,没有埋怨父母给他的残缺的身体,凭着自身的努力,实现了自己人生的价值试问:

我们相对一些身体有残缺的人们,有着健康的身体,充沛的精力,那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去埋怨生活的不公呢?

我还读过这样一个故事,它讲的是一位名牌大学生因求职屡屡碰壁,想要跳海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但被一位老者救下的故事。

这位老者在最后的劝说时所说的话让我颇为感动:

“一粒沙掉到沙堆中就很难再找到,但一粒珍珠掉到沙堆中,却更能令它显得熠熠生辉。

”所以,我们不论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中,如果遇到不顺或障碍、阻力,首先应从自身找出结症所在,而不是抱怨没有合适的机会,没有赏识自己的“伯乐”。

当我们真正做到“不怨天,不尤人”时,我们就会蜕变成那颗美丽的珍珠,很多的难题就会迎刃而解。

让我们记住这句话——“不怨天,不尤人”。

用平和的心态,去面对人生百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成为生活的强者!

读《论语》有感3

孔子是春秋时期的大教育家、大思想家,被世人誉为“圣人”。

《论语》是一本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本语录体散文。

《论语》蕴意深邃而又妙趣横生,人性与文化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让我们理解为人处事的道理。

所以,我们可以从中找出不少感同身受的例子。

学思并进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我们每天都会学习,每天也必须要去学习,那么我们是如何学习的呢?

上课时,是老师辅助我们学习,引导我们思考;

下课时做作业,我们会照着老师教给我们的学习方法举一反三,认真思考。

假设我们不去思考呢?

那么上课时便是另一番光景了:

老师拿着资料念给我们听,我们在书本上写下来,下课时我们一遍一遍地读、背。

这样会使我们感到疲劳和厌倦,甚至慢慢的厌恶学习。

所以说,学思并进很重要,掌握好方法,我们就能事半功倍。

乐在其中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我们常说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对于学习,我们的态度就分为三个层次:

知、好、乐。

学习知识最重要的是培养我们对学习的兴趣。

我们对学习感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在快乐中学习,以学习为快乐。

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能让我们更加灵活的知把识运用在生活中。

善于反省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反省是一朵美丽的花。

反省能让我们学会豁达,让我们做到乐观,让我们拥有豪情。

倘若我们都不反省,都不会反省,那么我们的人生会怎样?

世界会怎样?

若科学家们不反省,现在生活怎会如此便捷?

若我们这片土地上的人们都不反省,那怎会有我泱泱大国,巍巍华夏?

可见,反省多么重要啊!

《论语》,它经历了两千多个春秋,直到今天,它仍然深深影响着我们。

儒家经典永远不会过时!

读《论语》有感4

《论语》是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所著。

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

而《论语》所讲的全都是儒教中的精华。

孔子基于亲身体会,他提出学习首先要有学而不厌的精神。

而要做到学而不厌,首先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

端正的学习态度又体现在如下的几个方面:

做学问的第一条就是诚实,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第二条学习要谦虚,不耻下问,就像“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生活中有许多人值得自己虚心求教。

而三呢,就是要敢于自我反省,学习“吾日三省吾身”的精神,这样才能发现并改正自身缺点,促进自我完善。

孔子还注意到了时光飞逝,就像日夜奔腾不息的河水,转瞬即逝,人们一定要抓紧时间,珍惜时光。

《论语》这本书,言简意赅,富于哲理意味。

而其中提出的观点也很正确。

可是为什么在新文化运动中,鲁迅,陈独秀他们又有反儒思想呢?

原来,孔夫子主张“学而优则仕”。

历代的封建统治阶级都拼命宣扬这个教育主张,从而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西汉的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然而,到了明代,儒家思想便与八股制度结合起来。

与孔夫子时的儒学不同,这时已成为封建主义束缚人们思想的教条。

而当时的中国人追求民主,当然要反对这种儒家思想了。

可见,每种事物都是一把双刃剑,只看你把这剑锋用在什么地方。

读《论语》有感5

“这本书太精彩了”,当我津津有味地读起《论语》这本书时,不禁赞叹起来。

在这本书当中有一句孔子说的话——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句话的意思:

我教你的东西你都知道吗?

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这样才是明智的。

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使我想起了读三年级的一件后悔事。

记得事情是这样的:

一次课堂上,我有一道数学题不会做,本来想问徐老师的,但是我心里打起了退堂鼓,心里暗自思索:

还是算了吧,回家问爸爸。

可是回到家爸爸妈妈都不在,我后悔极了,但是也没有多想就把题空在了那里。

第二天,我一大早来到学校,听同学们说今天要进行数学测试,当老师发下试卷,我一下子懵了,上面有很多是我不会做的题,并且也是我遇到过而没有勇气问老师的题。

想到这里,我打了个冷战,一下醒悟了过来,但是为时已晚。

通过这件事使我明白了在学习上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及时问老师或者同学,要不求甚解。

孔子的这句话让我终生难忘。

读《论语》有感6

古人云:

“半部《论语》治天下”。

《论语》朴素的语言中无不透露着孔子对社会﹑人生的思考,蕴含深刻智慧与哲理,是世界公认的人类文明的伟大财富。

“仁”是本书核心,也是孔子思想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他认为“仁”是个人修养的最高境界,“好仁者,“无以尚之”。

《论语》于此讲了两点:

一,“仁”的内涵;

二,如何致仁,由此引出“德行”二字。

一句话,“克己复礼为仁:

要约束自身并使言行合乎礼。

孔子还提出“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即有正确的爱憎观念,仁者“爱人”、“知人”等观点。

主张爱护、了解、尊敬他人,并把孝悌作为“爱人”的一个根本立足点,“爱人”必须孝敬父母,“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另外,“仁”还包括“刚,毅,木,讷”——刚强,果敢,朴实,谨慎。

此外,对仁德的修养,主要还是靠个人自觉的努力。

仁者安于仁道,在任何环境下都要做到矢志不移,保持气节,还有事奉贤者,结交仁者。

其二,与“仁”相辅相成的是“礼”。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孔子认为“礼”是维护国家稳定的根本。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此句举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治国方针,说明“礼”对人民的教化功能。

对个人而言,“不知礼无以立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而“仁”和“礼”并非两个独立概念,二者结合才是“完美人格”。

孔子认为东周后期“礼崩乐坏”的原因在于当时的礼法重形式而薄内容,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仪式上,更重要的是从内心和感情上体悟礼的根本,符合礼的要求。

礼和乐都是外在的表现,而仁则是人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和要求。

孔子提出“仁”正是为了纠正周礼的缺陷,“人而不仁,如乐何?

”而孔子的每一个行为都以“礼”为重:

尽孝时不违背礼的规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学生们厚葬颜渊时孔子认为不符礼的规定;

孔子患病无法起身穿朝服见国君,就把朝服盖在身上;

他与国君吃饭时都先主动尝一下,这些都表明他对礼的遵从。

除此之外,《论语》中还介绍了大量有关品德修养,待人处事,孔子的教育内容与理论,学习态度与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如孔子的弟子赞誉他的美德时概括为“温,良,恭,俭,让”五字。

孔子强调的“仁者”“君子”应具备“智、仁、勇”三德,克制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博学多识,具有多方面才干,通观全局,领导全局,谨言慎行,对国家或个人负责任,成为合格的领导人。

其次他也多次强调“孝”,孝要依礼而行,对父母和颜悦色,从形式上按周礼的原则侍奉父母,从内心深处真正孝敬父母。

孔子有很多先进的教育方式,甚至如今也还有深远影响,如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启发学生兴趣等,他要求学生能举一反三,让学生充分独立思考。

除书本知识诗、礼、乐,道德修养之外,孔子常带领学生周游列国,注重社会实践,培养学生全面广泛的知识和技能。

他办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治国安邦的人才。

在学习上,他强调学思结合,及时复习,不耻下问,虚心刻苦,实事求是,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可事物我们还是要批判性地继承。

孔子曾说: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可见其轻视妇女的思想,后来则演变为“男尊女卑”“夫为妻纲”的男权主义,这种思想如今看来是应接受批判的。

他“述而不作”的原则反映其思想上保守的一面,完全遵从此原则很难有思想的创新和发展。

还有他所说的“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忽视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道理,毕竟人们的思想观念、言行举止都不能总停留在过去的水平上。

无论怎么说,《论语》融入了孔子所有的智慧,今天我们仍可以从中汲取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

几千年前的智者尚且如此,如今我们却有太多太多人与孔子的推崇背道而驰。

不妨泡一杯香茗,忆人生点点滴滴,听圣人畅谈人生哲学,收获心灵的安宁与静谧。

读《论语》有感7

在现在社会中,所谓的孔孟、老庄已经离人们越来越远,圣贤与经典也逐渐模糊,纷繁世界的庸俗烦琐和思想的高贵纯粹似乎缺少了一些必要的链接。

而于丹教授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把两千多年前的论语用一个现代人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演绎出来,灰色的孔子一旦链接了这个多彩的世界,催生而出的是一种纯粹的积极的态度,是道德品性、情感智慧的升华。

读于丹说论语,让我领略到的就是这样一种智慧,是对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是对身边朋友的理智看待,是一种心态,一种融入在现在社会中的理性道德。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

”于丹给我们讲述的《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

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

第二个态度是,要尽可能地用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

一种遗憾,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遗憾的后果是什么呢?

那就将如印度诗哲泰戈尔所说:

“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

”承认现实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

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社会环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从你的朋友身上可以照见自己的影子。

其实人这一生有什么样的朋友直接反映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为人,好朋友就是一本书,他可以打开整个你的世界。

我们经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什么样的人你只要观察他的社交圈子,从这样一个外在环境是可以看到他自己内心价值取向。

那么什么样的朋友对我们来说才算是好朋友,好朋友的标准是什么,会给我们的生活事业带来什么样的帮助;

什么样的朋友算是坏朋友,会给我们的人生带来怎样的影响,我们又如何来分辨好朋友和坏朋友呢?

于丹教授在讲论语时,谈及交友就有非常明确的标准,谓之,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也就是说,好朋友有三种,坏朋友也有三种: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损矣。

友直就是说要为人正直,要坦荡要刚正不阿,一个人不能有谄媚之色,要有一种朗朗人格,在这个世界上顶天立地,他的人格可以映校你的人格,他可以在你怯懦的时候给你勇气;

他可以在你犹豫不前的时候给你一种果断,这是一种好朋友;

友谅,也就是宽容的朋友,其实宽容有的时候是一种美德,他是这个世界上最深沉的美德之一,我们会发现,当我们不小心犯了过错或者对他人造成伤害的时候,有时候过分的苛责还有一种批评,都不如宽容的力量来得恒久。

其实有时候最让我们内心受不了的是一个人在忏悔的时候没有得到他人的怨气反而得到淡淡的一种包容,所以有一个好朋友,他会给我们内心增加一种自省的力量;

宽容的朋友不会使我们堕落或者更多的放纵自己反而会让我们从他人的内心包容上找到自己的弊病,找到自己的缺失。

所以宽容的好朋友,是一种做人的情怀,是我们在失落时需要的关怀,是黑暗中所需要的光明。

友多闻,就是见多识广,学识渊博的朋友,当你在这个社会上感到犹豫彷徨有所踌躇的时候,到朋友那里以他的广见博识为你做一个参考,来帮助自己做出选择。

知道了三种好朋友,同时,还有三种坏朋友,叫做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这是三种什么人呢?

论语告诉我们,第一种坏朋友,友偏辟,就是指性情暴躁的朋友。

我们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情况,当你还需要理智判断的时候,你的朋友却先自盲目下定了结论,这种暴躁的朋友往往因为盲目的激情影响你的判断,让你做出可能永远无法挽回的后果。

第二种叫做友善柔。

跟第一种相反,是说那种脾气特别优柔寡断的朋友。

要知道,现在的生活节奏很快,竞争激烈,很多时候,机遇在我们面前只是一晃而过,你必须果断的去把握它,而善柔的朋友往往干扰了你的思维,使你犹豫不决,这种朋友总是让你错失良机。

第三种,也是最坏的一种朋友,友便妄,就是那种不择手段来谋取个人利益的小人。

他们往往会打扮出来一副善良的面孔,来博取你的信任,直到你发现被他利用,而这时往往你已经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其实,交什么样的朋友,怎样与朋友相处,考验的是我们的眼光和智慧,我们读论语,听于丹讲论语,从中学习到的是一种审视、明辨的能力,是宽容、不为己甚的态度。

选择一个朋友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而能够选择什么样的朋友,先要看自己配交什么样的朋友,自己站在一个什么样的人生坐标上,只有明确自己的修身养性才是交到好朋友的前提。

论语是道德与智慧的凝结,他是一个循循善诱的老师,又是一个正直、坦率、宽容的朋友,它是一个映射着我们道德情操、品性修养的镜子,让我们在生活中找准自己的方向,多一份艺术和智慧,多一份清醒与闲暇,多一份享受生活馈赠的心情。

读《论语》有感8

曾陪着儿子一起去读他们学校组织的《论语》学习班,请来的是同济大学的中文系教授上课,课上得很精彩,由此让我开始了对《论语》的再接触。

大学里曾学习过《论语》,但都没有这次重读体会更深。

《论语》开篇就说: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

”当时,既没有电脑,又没有印刷,“书”是在竹简上刻出文字再用熟牛皮绳一片片串接起来的。

这样,一本《易经》之类的书可能要有几十卷。

而孔子经常反复翻阅,以至于多次将穿简册的牛皮绳翻断,勤奋学习后又能将所学的化成自己的东西,实践在自己的人生中。

这就是他把学习看成是一件快乐无比的事的原因吧。

而如今,几乎家家都有书架,人们却不那么爱读书了,有些书都成了摆设,很少有像孔子那样读书如饥似渴,一本书读上十遍百遍的人了。

在这方面我们要向孔子学习,要多读书、多实践,继而从中体会到孔子的“悦”——读书带给我们的内心愉悦。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朋友是人生中最大的财富。

现在,人们交往绝大多数已经放弃写信,而改用E—mail,而且几秒钟就能把自己想说的话发布到全世界。

就算没电脑,打个电话也能迅速地相互取得联系。

可在古代,联系远方的朋友只能用书信,以两千五百年前的条件,信使传递信件的速度与今日相比可想而知。

今天交通便利。

地上有火车、海里有轮船、天上有飞机。

可你想象一下孔子时代人们怎么出行呢?

他的朋友要从越国去鲁国拜访他,就需带上足够的干粮、盘缠,赶着驴车,历尽千辛万苦才能见上一面。

当孔子见到他久违的好友风尘仆仆来到他家时,怎能不欣喜若狂呢?

而且其中的“乐”一定不仅在于聚会时的互叙衷肠,它也证明了孔子的德行与声望之高,远方的朋友才会不辞劳苦来看望他。

尤其欣赏《论语·

里仁篇》里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这句话。

意思是说:

看见贤能的人,要想着向他们看齐,遇见不贤德的人,要想着相对照地在内心反省自己。

能够有向好的、贤德的人学习、看齐的心是很容易的,但如果真正落实行动可是不容易。

生活中有些人会给自己找借口说“我已经尽力了”,“我心有余而力不足啊”,等等。

孔子的学生冉求就说过这样的话,于是他就给自己画地为限,不愿再努力进取了。

这样看来孔子所说的“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是多么及时和必要啊!

它让我们就像照镜子一样,时常观察周围而反省一下自己身上是否有不贤之处,以便及时改正。

我想我们身为教师,既要这样去教育学生,更应该对自己严格要求。

大家都努力照老夫子所教诲的去做,我想和谐社会将会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吧。

读《论语》有感9

子曰:

君子不器。

——《论语·

为政》

孔子说,君子不器。

于是“不器”二字便犹如珠穆朗玛峰顶的星星,从古至今的人们思考着它,仰望着它,为它作注,设法践行,那些在我们耳中那些顶顶大名的贤者们无一不以自己的方式解读着它,而更加无一例外的是,每一个身体里流淌着黄河的血脉的中华儿女都坚定地向着它,像每天从不会迟到的越过地平线的第一缕阳光一样坚定地向着它,向着东方。

第一《易经》有言:

“形而上者为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未成形的抽象的叫做“道”,已成形的具体的叫做“器”。

是以“不器”的意思就是君子不拘泥于教条,不仅仅有一技之所用,他要去领略万物之道,追求道器不离之境。

万物之道是个极广泛而抽象的概念,而孔子说要去其中有所参透的人是君子,从这里来看,儒家中所强调的社会责任感便渗透了出来,君子是读书人,有仁有德的人,这样的人长于世便要去领略万物,要去感怀天地,所以这样看来君子是自由的不拘泥于形式的,但也是束缚的有着清晰地道路的与方向的。

这似乎便与我们今日所谈的新青年,新思想有着不谋而合的地方,以自由的灵魂驶向坚定地远方。

第二,古代的“器”,专门指具有某种功能事物。

于是从这个维度来看,“君子不器”便有了另一层意思,君子不像器具那样,有着局限的用途。

君子该是广博的,君子的才华该是海纳百川的,这好比是我们如今所说的短暂的生命与绵延的厚度,君子当以其生命之有限丈量真理之无限。

第三,而“器”又有刀剑武器之意,所以这样看来,又有了第三层意思,君子当智慧清明,心中坚定有规,不成为小人的工具,不为任何人所利用。

而若以此为意,其另一重要思想“中庸”也似乎也在此得以体现。

第四,“器”也有气量之意,若以此延伸,便有君子心怀天下,气量没有固定的度,包容四海之意。

古时君子多为有知识的阶级或更有统治阶级,他们是人民的牧羊人,当以容恕之道福泽天下,庇护万民。

而今之君子更当以仁之心,恕之方,向着道。

综上所述四点,谓之“君子不器”。

读《论语》有感10

历代研究《论语》的书籍很多,现存的主要有三国何晏的《论语集解》,南宋朱熹的《论语集注》是儒家学派对《论语》的代表作。

《论语》在西汉时有三种不同的本子,即《鲁论语》、《齐论语》和《古论语》。

今本《论语》,系东汉郑玄混合各本而成,共二十篇。

全书记录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相互谈论,多方面表现了孔子的思想和学说,故《论语》成为后人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

孔子(前5xx-前4xx),名丘,字仲尼,鲁国人。

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他对我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巨大和深远的影响。

中国最古的散文小品,应可远溯自《论语》。

普通把《论语》作经书看,认为是圣人之言,不以文学论。

但以文学眼光看来,《论语》一书的文学价值很高。

读《论语》有感11

小时候,很小我们就开始接触启蒙教育读本,从“人之初,性本善”,背到“弟子规,圣人训”,有接触了《千字文》、《论语》等等。

然而,在这众多书中,《论语》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论语》可是一部经典著作,大家都知道这部书。

可是,你真的了解这部书吗?

《论语》,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是孔子死后,由其弟子编写,是一部记录了孔子与其弟子言行和思想的书。

而孔子,名丘,字仲尼,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此部经典。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

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论语》这部书,是边读边悟的,小学时,只是摇头晃脑地看似津津有味地读,其实心里一点想法也没有。

而现在,已经长大,自然对这部书的理解更深了,这本书,从学习,到人格的修养,再到政治,都予以读者深刻的道理,无论是从做一个君子,还是做各种职业,无论是教书,还是做各种事情,孔子的思想,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堪称是一部经典中的经典。

现在透过这部书,更多的是学习孔子教学中的学问。

记得小学期末考试前的一次国旗下讲话,有我来介绍一些学习上的方法,而现在学子们也都在为中考,高考忙这忙那。

在学习中,孔子给了大家很大的启发。

子曰“学而时习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