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英汉语言对比.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069233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60.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2 英汉语言对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02 英汉语言对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02 英汉语言对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02 英汉语言对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02 英汉语言对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02 英汉语言对比.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02 英汉语言对比.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02 英汉语言对比.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02 英汉语言对比.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02 英汉语言对比.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02 英汉语言对比.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02 英汉语言对比.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02 英汉语言对比.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02 英汉语言对比.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02 英汉语言对比.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02 英汉语言对比.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02 英汉语言对比.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02 英汉语言对比.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02 英汉语言对比.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02 英汉语言对比.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2 英汉语言对比.docx

《02 英汉语言对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2 英汉语言对比.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02 英汉语言对比.docx

02英汉语言对比

第二章

英汉语言比较

语言对比是翻译理论及翻译实践的基础之一。

就英汉两种语言来说,它们既有共同点又各具特点。

通过对这两种语言的对比分析掌握各自特点,对于熟练运用翻译方法及提高翻译水平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那么,造成英汉两种语言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众所周知,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形式之一,又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文化沉淀在语言中自然有其反映。

由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或文化个性,不同的文化内涵自然会呈现不同的文化形态,而这种文化差异反映到语言层次上,则表现为语言差异。

一.不同文化生活所产生的词汇差异

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正是通过语言,文化才得以保存和继承。

同时,语言直接反映文化现实,忠实地反映一个民族的全部历史文化。

不同的民族有着各自的历史进程。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不同的传统习俗、文化渊源、地域时空和宗教信仰给语言留下了独特而深刻的文化烙印。

(一)生活经验

人们生活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接触不同的事物。

地理环境的这种差异导致了不同语言中存在词汇上的空缺现象。

例如:

汉语中的“炕”、“麻将”、“二胡”、“旗袍”、“唐装”等在英语中都属词汇空缺,而英语中的tank,jacket,bus,nicotine等在汉语中都没有地道的对应词,只好按读音将其分别译为“坦克”、“夹克衫”、“巴士”、“尼古丁”。

再如,cheesecake(奶酪蛋糕),在英语里,指女性健美照或美腿照,beefcake(牛肉蛋糕),指男性健美照,但在汉语里却没有一个恰当的对应词。

(二)节日、庆典

不同地域有不同的饮食起居等文化活动,这主要体现在一些节日、庆典等场合中,如汉语中的“腊八粥”、“过年”、“爆竹”、“压岁钱”、“元霄”、“红娘”、“月老”等都代表特殊的中国文化内涵,而英语中的salad,coffee,hamburger等在汉语中也属空缺,只能取其读音借入。

(三)宗教信仰

汉民族信仰的是儒释道中的某个神和教义,而英语国家的人大都信仰基督教。

不同的宗教信仰导致了不同生活价值观和礼仪规范,也造成了词汇上的空缺现象。

如汉语中的“观音”、“玉帝”、“风水”、“土地庙”、“因果报应”等均带有浓厚的汉宗教文化色彩,外国人听起来也是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而汉语读者看到英语的lowSunday,goodFriday,Sabbath,evangelist,ladyday时也往往是一头雾水。

再者,英语中的love,God也并不等于汉语中的“仁”、“玉帝”等。

(四)传统习俗

由于人们认识、审美习惯的不同,对客观事物所持的观点和态度不同,那么也就对代表那些事物的词语赋予特定的意义。

这属于词语之间的隐喻空缺现象。

比如,在古老的传统中,数字具有神圣的意义,还具有主吉凶的宗教迷信色彩。

不同的民族对数字的选择性和不同的偏爱,都有着深刻的民族文化的烙印。

因此,英汉两种语言赋予其数字的社会文化内涵各不相同。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事物都是以一化为二、二化为四、四化为八的几何梯级的发展。

因此,双数在汉语中蕴含有吉祥的文化涵义。

而在英语中,除了13是个令人恐惧的数字以外,其它数字似乎并没有特别的文化隐含。

在比如,在中国,“山羊”被看作是一种老实的动物,如“替罪羊”,而英语里goat却含有“色鬼、好色之徒”的意思。

“杜鹃”是报春鸟,令人感到愉快,在英文中,杜鹃的引申义是“出轨的女人”意思。

汉语中“喜鹊”是与“喜事,吉利,运气”相联系的,而“magpie”在英文中的实际喻义是“唠叨,饶舌”。

二.思维差异导致的语言构成的差异

人类的思维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观察和反映客观世界,也对客观世界进行分析和综合。

一个民族将长期以来对现实的认识凝聚成经验和习惯,借助语言形成思想,又赋予思想以一定的方式,就形成了该民族所特有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是连接文化和语言的桥梁,与二者密切相关。

一方面,它存在于民族文化的所有领域;另一方面,思维支配语言。

思维方式又是语言生成和发展的深层机制,思维方式的差异是造成语言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

汉语民族的哲学传统主张“天地人和谐统一”,“万物皆备于我”,“悟性”,所以中国文化求全,求和谐,重个人感受和心领神会;而英语民族的哲学则主张“人物分立”,重形式论证,崇尚个体思维,认为整体只有在个体对立中才能存在。

经济制度、社会制度和生活环境也是造成思维差异的主要因素。

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大国,同时也是拥有数千年封建历史的大国。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长期的封建统治和封闭的生活环境使中国人的思维局限在本土范围之内,而这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作方式又促使“天地人合一”思想的形成。

英语民族发达的工商业促成了人人平等的法制体制和观念,要求对外扩张和掠夺,加之大多居于海洋的生活环境,航海业发达,善于与自然搏斗,形成了人与自然的“二元对立”的思维定式。

(一)整体思维和个体思维

中国传统哲学体系的发展最基本的特点是“天地人合一”的有机整体论。

按照自然界的本来面目把它当作一个整体来观察,认为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不可分割;与汉语民族的有机整体论相反,英语民族的宇宙观所表现的主导趋向是人与自然完全对立起来。

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在语言上表现为词义的笼统或具体,以及语义范围的大小。

汉语常选用概括词,而英语则常用具体词。

比如,汉语常说“车来了”。

这里的“车”(vehicle)可能是指英语中的bus,minibus,car,truck,甚至是train等等。

(二)感性思维和逻辑思维

汉语民族思维的直观性即借助于直觉体会,通过直觉从总体上模糊而感性地把握、认识对象的内在本质和规律。

表现在语言结构上,就是习惯用意合来使词语内容丰富可感,以“意”统形。

即汉语的连句成章往往凭借作者的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句子成分的功能和层次往往置于次要地位。

而英语民族的思维正好相反,高度重视理性和逻辑推理。

反映在语言上则是,英语以“形”见长,句子层次分明。

比如:

汉语中说“他来了,我走”。

根据不同语言使用情景,说话者的语气、语调,可以有各种解释。

如果译成英文,恐怕会产生几种译文:

Ifhecomes,Iwillgo./Sincehecomes,Iwillgo./Whenhecomes,Iwillgo./Ashecomes,Imustgonow.

(三)间接思维与直接思维

汉语民族由于其思维模式的整体性,以及社会制度、民族习俗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思维进程多表现为“螺旋式”,在表情达意、说明问题时多采取迂回、间接的方式。

而英语民族,由于其文化的分析性特点及逻辑学渊源,其思维呈线性方式展开,在一个方向上向前运行。

在表情达意、发表议论时多直截了当。

此思维模式对汉英语言的影响体现在汉语的间接表述与英语的直接表述。

比如:

有件事我问一问。

因为我们的大部分原材料都是从日本进口的,而且…今年越来越高,我并不是说价格越来越高,但是,哦,在汇率上我们损失了一大块。

其次,我觉得,我们去年在电视广告方面花了很多钱。

所以,鉴于此,我想提个建议:

将电视广告的开支削减一半。

这是汉语中很典型的请求行为:

说话人在请求前,尽力为其请求建立一个情景框架,使其请求听起来合理,并使对方有个思想准备。

前面所有的话都是对此要求的一个背景说明,充分体现了中国思维模式中的“螺旋式”思维。

与此相反,英文表达则直截了当。

下面的例子是一位美国人发表的关于气候对于文化的影响的观点:

Climateaffectsthecultureofacountry.Menmustlearntolivewithinthelimitationsoftheirenvironment,andclimateisanimportantpartofthephysicalenvironment.Lifeinatropicalcountryislessstrenuousandmorecasualthanitisinatropicalcountryislessstrenuousandmorecasualthanitisinatemperateone.Menworkshorterhoursandlessvigorouslyinahotclimate.Theycannotplayhardeither.Theyliveeasily.Theycanrelaxbyreading,bysippingcooldrinks,orbylisteningtosoothingmusic.Theymusttrytoconservetheirenergy.

这篇英文文本的结构很明显:

第一句作为主题句,文本最后一句作为结论。

这是典型的线性思维在语言中的反映。

下面,我们从英汉两种语言的本质差别形合与意合,以及词汇、句法和语篇等层面,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比较。

第一节

形合与意合

英汉两种语言由于形成和发展的历程各异,因而各具特点,这种差异虽然使语言本身丰富多采,但同时又给各自的学习者造成了障碍。

尤其是对于我们中国学英语的人来说,有时觉得自己的话措辞、语法都没有错,可是总觉得有汉语味,为什么呢?

恐怕在许多情况下都是由于对英汉语言的差异缺乏敏感造成的。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说,英汉语言之间的本质区别特征莫过于形合(hypotaxis)和意合(parataxis)之分。

王力先生在《中国语法理论》(1954)一书中指出,形合和意合是语言的两种基本组织手段。

“形合”,又称“显性”(explicitness/overtness),是指句子与词的组合在外部形态上有明显的标记,当形态标记不充分的时候,还可用其他语法手段来显示词组、句子、句群中各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意合”,也称“隐性”(implicitness/covertness)或“零形式连接”,是指词与词、句子和句子之间的组合往往在外部形态上没有明显的标志,而主要依靠意义上的关联来“粘合”。

前者注重语言形式上的衔接,后者注重行文意义上的连贯(潘文国,2002:

334)。

形合和意合是各种语言都使用的连接手段,但由于语言性质的不同,使用的侧重点也不同。

英语和汉语属于不同语系,在句法上各具特色,大相径庭。

尽管两种语言中均有形合法和意合法,但总的来说,英语句法形式要求比较严格,是重形合的语言,各种语法范畴在其中都有全面的体现,形合手段多种多样,主要运用连词、关系代词或关系副词,此外还使用分词、动名词、介词短语和不定式。

英语在显性语言里,从构词、构语、构句到语段中的连接都偏重于使用形式或形态因素。

在下列这段英语中可以看出这些组合手段在谋求形合时所起的衔接作用:

[原文]Cattle-raising,longanimportantindustryinTexas,becameevenmoreflourishingafterthewar,whenenterprisingmenbegantodrivetheirTexaslonghornsnorthacrosstheopenpublicdomain.

再看汉语译文是如何谋求意合的:

[译文]在得克萨斯州,养牛早就是重要产业,战后尤见繁荣,大胆的赶牛人赶着得州的长角牛,穿过开放的公共地带,向北走去。

汉语是语义型语言,在几千年的重意、重神、重风骨、重凌虚的哲学和美学传统影响下,形成了一种注重内在关系、隐含关系、模糊关系的语言结构特点,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没有显性的词类分别,是重意合的语言。

汉语句子除依靠意义去组合外,还有一套句法联系手段,如:

采用语序、词语本身、词汇接应、结构平行、重叠形式、重复、推理和非推理等“粘合”手段进行意合。

对汉语语句的理解常常是靠对语义关系的敏感性和语境达到的,而不是求助于话语的形式完备。

下面,我们从形合和意合的角度,讨论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同特点。

 

一.词汇形态方面

英语重形合,属屈折语(inflectionallanguage),靠词形变化组句,运用形态变化来表达语法关系。

如,英语名词有单、复数之别,非谓语动词形式有不定式、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其形合作用十分精微。

而汉语则仅凭词序来决定词在句子中的语法作用及句子的意思,并无任何词形变化。

如:

[原文]MorethaneightyearshavepassedsinceVicePremierDengXiaopingandIjoinedhandstoestablishfulldiplomaticrelationsbetweenourtwogreatnations.

[译文]自从邓小平副总理和我共同建立我们两个伟大国家之间的正式外交关系以来,已经八年多了。

这里英文词“years,hands,relations”都用了复数形式,而中文译文中却无法标示出这种复数形式。

二.关联照应方面

英语是分析型的理性语言,句间讲究形合,句与句之间往往靠各种语言形式紧密结合,其关联照应手段是显式的、多样的。

英语句中存在着表示转折、因果、目的、让步等各种关系的连接词。

例如:

[原文]So,letus,inthesenextfivedays,startalongmarchtogether,notinlockstep,butondifferentroadsleadingtothesamegoal,thegoalofbuildingaworldstructureofpeaceandjusticeinwhichallmaystandtogetherwithequaldignityandinwhicheachnation,largeorsmall,hasarighttodetermineitsownformofgovernment,freeofoutsideinterferenceordomination.

[译文]因此,让我们在今后的五天里一起开始一次长征吧,不是在一起迈步,而是在不同的道路上向同一个目标前进。

这个目标就是建立一个和平正义的世界结构,在这个世界结构中,所有的人都可以在一起享有同等的尊严;每个国家,不论大小,都有权利决定它自己政府的形式,而不受外来的干涉或统治。

在原文中,分别使用了so,not…but…,inwhich,inwhich等语法手段连接以体现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

英语中表示逻辑的语言连接词是表述逻辑关系时不可或缺的必要成分。

相比而言,汉语是综合型的直感语言,多数情况下疏于语法,汉语句子的词法、句法和语义信息主要是通过语言环境和语言的内在关系来体现,只要语义搭配合理,就可以联结在一起,组成句子,其关联照应手段往往是隐性的。

如: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这首诗的头三句用了18个字9个词,便勾画出一种深秋幽静的村野图景。

这里充分利用了汉语的意合手法,了了数笔,不用一个动词,仅通过几个意象的简单罗列便使一幅幅意境深远的画面跃然纸上,语句的简练达到了极致。

三.介词的使用

介词是英语重要的形合手段之一。

据统计,英语介词有286个(包括短语介词)。

英语大量使用介词来连词造句。

汉语是介词贫乏的语言,故大量使用动词。

现代汉语的介词大多数是由动词演变而来的,数量和使用频率远不及英语。

试比较:

[原文]Lulledbythegentlemotionandsoothedbytheripplingmusicofthewavesthebabiessoonfellasleep.

[译文]船儿轻轻摇荡,波声潺潺悦耳,孩子们不久就睡着了。

[原文]我坐在宫门台阶上,欣赏宫门口那一座大花坛,花坛里栽的是红、黄、白、紫四色分明的盛开的郁金香。

(冰心:

《旧梦重温》)

[译文]Isatonthestepsattheentranceofthepalace,enjoyingthebigflowerbedsnearthegatefilledwithbloomingtulipsofdistinctivered,yellow,whiteandpurple.

四.句子的结构

英语句子形合的突出特点是空间搭架形式,无论语句多长,均可借助主、谓等范畴和与其对应的各种形态手段来发掘语句的逻辑关系和信息结构,即以主谓结构为之干,以谓语动词为中心,通过大量反映形式关系的动词不定式、分词、介词、连词、关系代词、关系副词等把句子其他各个成分层层搭架,呈现出由中心向外扩展的空间“树状”结构。

比如:

Wefacedthequestionin1978,astosomeextentwestilldotoday:

Cantwonationsasdifferentasours---yoursoneoftheoldestcivilizationsonearth,mineoneoftheyoungest;yoursasocialiststateandminecommittedtocapitalism;yoursadevelopingcountryandmineadevelopedone---cantwonationssurmountandindeeddrawuponthesedifferencestobuildanunprecedentedanddistinctiverelationshipinworldaffairs?

该句共有三个谓语结构,它们的谓语动词分别为faced,stilldo,surmountandindeeddrawupon,build等,这三个谓语结构之间的关系为:

wefacedthequestion结构为主句;aswestilldotoady为状语从句。

冒号后面的分句是thequestion的进一步解释,是question的内容。

这个分句中的主要句子成分是cantwonationssurmountanddrawuponthesedifferences问句。

另一个动词成分是表示目的状语的不定式短语tobuildrelationship.

汉语句意合特点的突出表现则是时间和逻辑的先后顺序,即通过多个动词的连用或流水句形式,按时间先后顺序和事理推理的方法,呈现的是一个时间顺序的流水形图式。

连动句、流水句是汉语的特点。

比如:

我们正朝着把企业办成具有高水平的科学管理方法的现代化企业的方向而努力奋斗。

这是一个典型的连动句,例句中共有六个动词连动,它们分别是“朝着”、“把”、“办成”、“具有”、“努力”、“奋斗”。

再比如:

接着,他继续设想,鸡又生鸡,用鸡卖钱,钱买母牛,母牛繁殖,卖牛得钱,用钱放债,这么一连串的发财计划,当然也不能算是生产的计划。

(马南邮:

《燕山夜话》)。

一口气叙述了儿件事,一逗到底,直到最后才以句号结束。

句中主语不断变换,一个短句接一个短句,虽无连接词,但依时间和事理发展顺序,语义表达充分、清晰。

五.主语显著和主题显著

许余龙(2002)认为,形合的英语是主语显著的语言(subject-prominent),主题往往并非就是句子的主语;而意合的汉语是主题显著的语言(topic-prominent),其主题往往就是句子的主语。

英语的主语是一个与全句具有密切关系的成分,而且有一个极为严格的基本制约条件,即:

主语必须是而且只能是名词或名词性词语。

而汉语中,几乎什么词都可以直接做主语,汉语的主语具有很大的词类兼容性,其原因是汉语的主语可以只是个“话题”。

任何事物都可以成为话题,名词性、动词性、副词性、数词性以及表示情景事物的词语都可以成为话题。

试比较:

[原文]Itislikelandingfromyourplaneonagreatplateauinmountains.Solitude,andanairsopurethatitgoestoyourheadlikewineandyoufeellikeamilliondollars.

[译文]就像专机降落在一片高原上,在巍峨的群山中,四周万籁俱寂,空气十分清新,如佳酿一般沁人心脾;不觉感到自己像个百万富翁了。

英语例句中的it在句子中是必需的,但在汉语中却无须译出;onagreatplateauinmountains在英语中关系紧密,汉译时却分成两部分处理。

sopurethat和and是英文句子结构所必须的,这是形合的要求,但在汉语中却洒洒落落,娓娓道来,其意全显,自然流畅。

再看几个汉语例子:

这个人,我不认识。

(名词短语作主题)

墙上挂着新年历。

(地点性副词短语作主题)

昨天来了一个新老师。

(时间性副词短语作主题)

终于到来了,这激动人心的时刻!

(动词短语作主题)

理性实践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英语的形合形态与汉语的意合形态。

1.Hespokesowellthateverybodywasconvincedofhisinnocence.

2.Inthedoorwaylayatleasttwelveumbrellasofallsizesandcolors.

3.Iwastootiredtotalkwithyou.

4.Ifwintercomes,canspringbefarbehind?

5.Forafamilyoffour,forexample,itismoreconvenientaswellascheapertositcomfortablyathome,withalmostunlimitedentertainmentavailable,thantogooutinsearchofamusementelsewhere.

6.Priortothetwentiethcentury,womeninnovelswerestereotypesoflackinganyfeaturesthatmadethemuniqueindividualsandwerealsosubjecttonumerousrestrictionsimposedbythemale-dominatedculture. 

7.Itthereforebecomesmoreandmoreimportantthat,ifstudentsarenottowastetheiropportunities,therewillhavetobemuchmoredetailedinformationaboutcoursesandmoreadvice.

8.Iwaswhollyarrested,andasIstoodgazingonit,mycompanionaskedmeifIknewwhoitwas.Iwasthinkingthat,beyondafewwhomc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