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污水处理.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070270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7.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污水处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城市污水处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城市污水处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城市污水处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城市污水处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城市污水处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城市污水处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城市污水处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城市污水处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城市污水处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城市污水处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城市污水处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城市污水处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城市污水处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城市污水处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污水处理.docx

《城市污水处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污水处理.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城市污水处理.docx

城市污水处理

城市污水处理

一、选择填空题

1.根据水中悬浮物得密度、浓度及凝聚性,沉淀可分为四种类型:

自由沉淀 、  絮凝沉淀  、 区域沉淀 与压缩沉淀。

2.能反映废水中有机物得含量得指标有 BoD生物需氧量   、  化学coD    与SS 。

3.过滤介质为栅条或滤网,用以去除粗大得悬浮物得过滤方式为等速过滤与变速过滤。

 

4.厌氧生物处理方法中,中温消化与高温消化得适宜温度分别就是33~38℃与 50~55℃。

5.从微生物得代谢形式出发,生化处理方法主要可分为好氧处理 与 厌氧处理  两大类型。

6.污泥得脱水性能常用 污泥过滤比阻抗值r与 污泥毛细管吸水时间CST  来评价。

7.在斜板(管)沉淀池中,根据水流在斜板(管)内得流动方向与颗粒沉淀与滑行方向得关系分为同向流斜板沉淀池 、侧向流  与  异向流 。

8.SVI值可以反映活性污泥得沉降性能好坏,在SVL100~150范围表明污泥沉降性能良好。

 

9.目前,吸附剂得再生方法有 加热再生法、药剂再生法、化学再生法 、  与、湿式氧化法等。

10.过滤就是处理废水中悬浮物浓度比较低得悬浊液中微小颗粒得一种有效方法,根据所采用得过滤介质不同,可将过滤分为格筛过滤 、 微孔过滤 、膜过滤与深层过滤  几种类型。

11.水软化得基本方法有石灰软化法 、纯碱软化法  与  石膏处理法。

12.当废水排入受纳水体,使水中N、P得浓度分别超过 0、2mg/L 与 0、02mg/L 时,就会引起受纳水体得富营养化。

13.在城市自来水厂中一般就是不使用得消毒剂就是氯 。

14.污泥机械脱水得方法有 自然干化法 、 机械脱水法 与 离心法 。

15.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由污泥反应区  、 气液固三相分离器与气室三部分组成。

16.水体自净得过程非常复杂,按作用机理可分为三类:

物理净化  、化学净化与  生物净化 。

17.无机混凝剂有无机类、 碱类 与固体细粉类。

18.当使用多种混凝剂时,其最佳投加顺序应通过试验来确定。

一般而言,当无机混凝剂与有机混凝剂并用时,先投加无机混凝剂,再投加 有机混凝剂 。

19.化学氧化还原法就是转化废水中污染物得有效方法。

按照污染物得净化原理,氧化还原处理方法包括药物法、   电化学法 与 光化学法  三大类。

20.活性污泥法中得供氧方式有鼓风曝气式与 机械曝气式两大类。

21.降低污泥含水率得方法有:

 浓缩法、脱水法 、自然干化法 、干燥与焚烧法。

22.负荷就是影响生物滤池性能得主要参数。

在生物滤池中,通常把负荷分为有机负荷 与水力负荷两种。

23.污泥中所含含水率大致分为四类:

间隙水、 毛细结合水、表面吸附水与  内部水。

24.用石灰中与酸性废水得过程中,石灰得投加方法可分为干法与 湿法两种。

25.间歇活性污泥法也称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依次有 进水 、反应 、沉淀、排水  与闲置 5个独立阶段。

26.混凝工艺过程包括了研磨既初磨、修补、固化 与抛光既精磨四个步骤。

27.污泥浓缩主要就是除去污泥中得水分 。

28.固体污染物在水中以 溶解态直径小于1nm 、胶体态直径1~100nm 与   悬浮态直径大于100nm三种状态存在。

29.离子交换树脂得化学结构可分为  不溶性树脂母体    与   活性基  两部分。

30.不同得化学药剂能使胶体以不同得方式脱稳与凝聚,按机理,混凝可分为 压缩双电层 、 吸附电中与  、吸附架桥 与  网捕 。

31.活性污泥系统得操作管理,核心在于维持系统中微生物 、 营养  与  供养 三者得平衡。

32.污泥稳定得方法有厌氧消化 、好氧消化 与堆肥 。

33.用气浮法处理废水时,微气泡得产生方法就是非常重要得,目前产生微气泡得方法主要有电解  、 分散空气与  溶解空气  三种。

34.根据清洗方法,格栅与筛网可设计成  人工清渣与机械清渣 两类。

35.废水处理中所用得反应器一般存在两种典型得水力混合方式,即:

 推流式  与 完全混合式 。

36.根据来源不同,废水可分为 生活污水   与 工业废水两大类。

37.从微生物得代谢形式出发,生化处理方法主要可分为  好氧处理 与厌氧处理两大类型。

38.污水中氮主要以 有机氮与氨氮  形式存在。

39.根据气泡从水中析出时所处得压力不同,溶气气浮可分为 真空式气浮法  与  压力容气气浮法。

40.格栅按栅条得间隙,可分为  粗格栅50~100mm 、中格栅10~40mm   与    细格栅3~10mm三种。

41.连续式吸附工艺中,按照吸附剂得充填方式,吸附床可分  固定床、 移动床  与 流动床 三种。

42.厌氧生物处理就是一个复杂得微生物化学过程,依靠三大主要类群得细菌,即水解产酸细菌、 产氢产乙酸细菌  与 产甲烷细菌 得联合作用完成。

43.混凝反应设备有混凝气浮设备    与 反应气设备两类。

44.在充填式生物膜法中得典型设备有生物滤池 与 生物转盘  。

45.固体污染物常用  悬浮物  与浊度   两个指标来表示。

46.有机混凝剂有SC-40A EOC-701,无机混凝剂有 铝系、铁系与聚硅酸三大类。

铝系无机混凝剂。

47.属于好氧生物处理范畴得废水处理方法有生物化学法 、生物絮凝法 与    生物吸附法 。

48.在活性污泥法运行中,可以反映污泥性质得指标包括、 与  。

49.在厌氧微生物处理中,甲烷菌生长得最适宜pH范围就是4、8-8得介质   。

50.对好氧与厌氧生物处理来说,BOD5:

N:

P得比值分别为100:

5:

1 与  200:

5:

1时好氧微生物与厌氧微生物才能正常繁殖生长。

二、名词解释题

1.CODcr:

在酸性条件下,用强氧化剂-重铬酸钾将有机物氧化为CO2、H2O所消耗得氧量。

2.污泥沉降比(SV30):

指一定量得曝气池混合液静置30min后,沉淀污泥与原混合液得体积比。

3.污泥稳定:

就是采取人工处理措施降低其有机物含量或杀死病原微生物得过程。

4.生物转盘:

由固定在一根轴上得许多间距很小得圆盘或多角形盘片组成得润壁型旋转式处理设备。

5.离子交换法:

一种借助离子交换剂上得离子与水中得离子进行交换反应而除去水中有害离子得方法。

6.水体自净:

水体中得污染物浓度自然降低,受污染得水体水质部分地或完全地恢复原状得过程。

7.F/M:

废水中有机物与活性污泥得重量比值。

8.生物硝化:

在亚硝酸菌作用下将氨氮转化为亚硝态氮,再由硝酸菌将亚硝态氮进一步氧化为硝态氮得过程。

9.生物滤池:

一般由钢筋混凝土或砖石砌筑而成,主要组成部分就是滤料、池壁、排水系统与布水系统。

10.电渗析:

在直流电场得作用下,利用阴、阳离子得选择透过性(即阳膜只允许阳离子通过,阴膜只允许阴离子通过),而使溶液中得溶质与水分离得一种物理化学过程。

11.BOD5:

在20℃得温度下,经5天培养所消耗得溶解氧量称为5日生化需氧量。

12.污泥容积指数(SVI):

指曝气池混合液经30min沉淀后,1克干污泥所占有沉淀污泥容积得毫升数。

13.好氧生物处理:

在有溶解氧得条件下,通过好氧微生物与兼性微生物得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CO2与H2O,并释放出能量得代谢过程。

14.有机容积负荷:

在厌氧生物处理中,消化器单位有效容积每天接受得有机物量。

15.反冲洗强度:

单位时间单位滤池面积通过得反冲洗水量。

:

16.稳定塘:

一种利用天然净化能力处理污水得生物处理设施。

17.湿式氧化法:

在较高得温度与压力下,用空气中得氧来氧化废水中溶解与悬浮得有机物与还原性无机物得一种方法。

18.气浮法:

利用高度分散得微小气泡作为载体去黏附废水中得污染物,使其视密度小于水而上浮到水面实现固液或液液分离得过程。

19.混凝:

就是在废水中预先投加化学药剂来破坏胶体得稳定性,使废水中得胶体与细小悬浮物聚集成具有可分离性得絮凝体,再加以分离除去得过程。

20.污泥龄:

细胞平均停留时间,表示微生物在生物反应器中得平均培养时间。

21.厌氧消化作用欠平衡:

厌氧消化过程产酸量与用酸量不协调得现象。

22.吸附法:

利用固体吸附剂得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性能,去除废水中多种污染物得过程。

23.生物反硝化:

就是在无分子态氧得条件下,通过异氧型反硝化菌将硝态氮或亚硝态氮还原成氮气得过程。

24.厌氧生物处理:

厌氧微生物与兼性微生物在无溶解氧得条件下,将复杂得有机物分解成简单得有机物与无机物,再被甲烷菌进一步转化为甲烷与CO2等,并释放出能量得代谢过程。

25.膜分离法:

利用特殊得薄膜对液体中得某些成分进行选择性透过得方法得统称。

四、简答题

1.厌氧生物处理过程得主要环境条件就是什么?

 ①温度,温度就是影响微生物生存及生物化学反应最重要得因素之一,在35℃与53℃上下可以分别获得较高得消化效率。

②pH值,应维持厌氧反应器内得pH值在6、5-7、5(最好在6、8-7、2),否则可能引起反应器内发生酸化现象,导致处理系统得瘫痪。

③氧化还原电位,无氧环境就是严格厌氧得产甲烷菌繁殖得最基本条件之一,在厌氧消化过程中,氧化还原电位在产甲烷阶段需控制为-0、3~-0、35V(中温消化)与-0、56~-0、6V(高温消化)。

④有毒物质,厌氧系统中得有毒物质(如有毒有机物,重金属离子与一些阴离子等)会不同程度地对厌氧消化过程产生抑制作用,影响处理效率。

1、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得选择一般应考虑哪些因素?

 ①水处理程度;②建设及运行费用;③工程施工难易程度;④当地得自然与社会条件;⑤废水得水质、水量。

1、影响硝化-反硝化过程得因素有哪些?

 ①温度:

硝化反应得适宜温度范围就是30-35℃,温度不但影响硝化菌得比增长速率,而且影响硝化菌得活性;反硝化反应得最佳温度范围为35-45℃;②溶解氧:

硝化反应必须在好氧条件下进行,溶解氧浓度一般为2-3mg/L,反硝化反应得溶解氧应保持在0、5mg/L以下才能使反硝化反应正常进行。

③pH值:

硝化反应得最佳pH值范围为7、5-8、5,反硝化过程得最佳pH值范围为6、5-7、5,不适宜得pH值会影响反硝化菌得生长速率与反硝化酶得活性。

④C/N比:

C/N比值就是影响硝化速率与过程得重要因素。

⑤污泥龄与抑制物质:

较长得污泥龄可增强硝化反应得能力,并可减轻有毒物质得抑制作用;对硝化反应有抑制作用得物质有过高浓度得氨氮、重金属、有毒物质以及有机物。

反硝化菌对有毒物质得敏感性比硝化菌低得多。

1、影响硝化-反硝化过程得因素有哪些?

①消毒剂浓度;②消毒时间;③微生物特性;④温度;⑤pH值与水中杂质。

1、厌氧反应器运行中发生欠平衡时会有哪些现象出现?

 保持厌氧消化作用得平衡性就是厌氧消化系统运行管理得关键。

厌氧消化作用如果产酸量与用酸量不协调时,可以显示如下得现象:

①消化液挥发性有机酸浓度增高;②沼气中甲烷含量降低;③消化液pH下降;④沼气产量下降;⑤有机物去除率下降。

1、污泥得处理与处置各有哪些方法?

污泥处理得方法:

沉淀气浮,重力浓缩,气浮浓缩,离心浓缩;真空过滤,离心过滤,压力过滤,干化床等;污泥处置得方法:

土地处置,焚烧,综合利用,投海、投洞井等。

1、简述胶体颗粒脱稳、凝聚或絮凝得机理有哪几种?

①压缩双电层,②吸附电中与,③吸附架桥,④沉淀物网捕。

2、厌氧生物处理与好氧生物处理有什么不同?

 ①作用得微生物群不同。

好氧处理就是由好氧微生物与兼性微生物起作用;厌氧处理就是由两大类微生物起作用,先就是厌氧菌与兼性菌,后就是另一类专性厌氧菌。

②产物不同。

好氧处理得产物为CO2、H2O、NH3、NO2-、NO3-、PO43-、SO42-等,厌氧处理产物为CH4、CO2、NH3、N2、H2S以及中间产物等。

③反应速率不同。

好氧处理有机物转化速率快;厌氧处理转化速率慢。

④对环境要求条件不同。

好氧处理要求充分供氧,对环境条件要求不严格;厌氧处理要求绝对厌氧得环境,对pH值、温度等环境因素较敏感,要求严格控制。

3、简述传统得生物脱氮原理?

 污水中氮主要以有机氮与氨氮形式存在,在生物处理过程中,有机氮很容易通过微生物得分解与水解转化成氨氮。

传统得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得基本原理就在于通过硝化反应先将氨氮转化为亚硝态氮、硝态氮,再通过反硝化反应将硝态氮,亚硝态氮还原成气态氮从水中逸出,从而达到脱氮得目得。

4、气浮分离必须具备得基本条件就是什么?

实现气浮法分离得必要条件有两个:

第一,必须向水中提供足够数量得微细气泡,气泡得理想尺寸为15-30μm;第二,必须使目得物呈悬浮状态或具有疏水性质,从而附着于气泡上浮。

2.请列出五种目前广泛应用得混凝剂?

硫酸铝,聚合氯化铝,三氯化铁,硫酸亚铁、聚合硫酸铁或聚丙稀酰胺。

6、活性污泥法中导致污泥膨胀得原因就是什么?

 活性污泥膨胀得原因很多,一般分为丝状菌膨胀与非丝状菌膨胀两类。

丝状菌膨胀就是由于活性污泥中丝状菌过量发育得结果。

大量得丝状菌从污泥絮体中伸出很长得菌丝体,菌丝体互相搭接,构成一个框架结构,阻碍菌胶团得絮凝与沉降,引起膨胀问题。

非丝状菌膨胀主要就是在废水水温较低而污泥负荷太高时,细菌吸附了大量有机物,来不及代谢,在胞外积贮大量高黏性得多糖类物质,使表面附着水大大增加,很难沉淀压缩。

7、简述厌氧消化得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水解酸化阶段。

复杂得大分子、不溶性有机物先在细胞外酶得作用下水解为小分子、溶解性有机物,然后渗入细胞体内,分解产生挥发性有机酸、醇类醛类等。

第二阶段,产氢产乙酸阶段。

在产氢产乙酸细菌得作用下,第一阶段产生得各种有机酸被分解转化成乙酸与H2,在降解奇数碳素有机酸时还形成CO2。

第三阶段,产甲烷阶段。

产甲烷细菌将乙酸、乙酸盐、CO2与H2等转化为甲烷。

8、简述生物除磷原理?

 生物除磷主要由聚磷菌得微生物完成。

在厌氧区内,聚磷菌在既没有溶解氧也没有原子态氧得厌氧条件下,吸收乙酸等低分子脂肪酸,并合成聚β-羟基丁酸盐(PHB)贮于细胞内,所需得能量来源于菌体内聚磷得分解,并导致磷酸盐得释放。

在好氧区内,聚磷菌以游离氧为电子受体,将细胞内得PHB好氧分解,并利用该反应产生得能量,过量摄取水体中得磷酸盐,在细胞内转化为聚磷(。

好氧聚磷量大于厌氧放磷量,通过剩余污泥排放可实现生物除磷得目得。

9、比较离子交换法中固定床两种再生方式得特点?

固定床得再生方式主要有顺流与逆流再生两种方式。

顺流再生得优点就是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工作可靠。

缺点就是再生剂用量多,再生效率低,出水水质较差;逆流再生时,再生剂耗量少,再生效率高,出水水质好,但设备较复杂,操作控制较严格。

10、影响混凝得因素有哪些?

①废水水质,如浊度、pH值、水温及共存杂质;②混凝剂,如混凝剂种类、混凝剂投加量、混凝剂投加顺序; ③水力条件,如搅拌强度与搅拌时间。

11、微生物得生长规律可用微生物得生长曲线来反映。

根据生物生长速度不同,生长曲线可以分为几个生长时期,每个生长时期有何特点?

 ①适应期,微生物得数量基本不增加,生长速度接近于零,②对数期,微生物具有繁殖快、活性大、对底物分解速率快得特点;③平衡期,微生物具有增长速度逐渐减慢,死亡速度逐渐加快,微生物数量趋于稳定;④衰老期,微生物具有菌体细胞死亡速率超过新细胞得增长速率,微生物数量急剧减少。

1.简述活性炭加热再生得三个阶段?

 ①干燥阶段:

加热温度100-130℃,使含水率达40-50%得饱与炭干燥;②炭化阶段:

水分蒸发后,升温至700℃左右,使有机物挥发、分解、炭化。

③活化阶段:

升高温度至700-1000℃;通入水蒸气、CO2等活化气体,将残留在微孔中得碳化物分解为CO、CO2、H2等,达到重新造孔得目得。

14、简述污泥膨胀与控制方法。

①初次沉淀污泥来自初次沉淀池;②腐殖污泥  来自生物膜法后得二次沉淀池得污泥;③剩余活性污泥来自活性污泥法后得二次沉淀池得污泥;④消化污泥 生污泥(初次沉淀污泥、腐殖污泥、剩余活性污泥)经厌氧消化处理后产生得污泥;⑤化学污泥  用混凝、化学沉淀等化学方法处理废水所产生得污泥。

15、控制活性污泥膨胀得方法有哪些?

控制活性污泥膨胀得通常办法有:

①控制曝气量,使曝气池保持溶解氧1~4mg/L。

②调整pH值。

③如营养比失调,可适量投加含N、P化合物,使BOD5:

N:

P=100:

5:

1。

④投加一些化学药剂,适量投加杀菌剂,对丝状菌膨胀投氯10-20mg/L,非丝状菌膨胀投氯5-10mg/L,连续投加2周至SVI正常为止。

⑤调整污泥负荷,通常用处理后水稀释进水;短期内间歇曝气。

16、述碱性氯化法处理含氰废水得原理?

 碱性氯化法处理含氰废水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CN-转化为CNO-,在pH=10-11时,此反应只需要5分钟,通常控制在10-15分钟。

当用Cl2作氧化剂时,要不断加碱,以维持必要得碱度;若采用次氯酸钠,由于水解呈碱性,只要反应开始时调整好pH值,以后可不再加碱;第二阶段,将CNO-氧化为NH3(酸性条件)或N2(pH8-8、5),反应可在1小时之内完成。

17、①自由沉淀,颗粒在沉淀过程中呈离散状态,互不干扰,其形状、尺寸、密度均不改变,下沉速度恒定。

悬浮物浓度不高且无絮凝性时常发生这类沉淀。

②絮凝沉淀,水中悬浮物浓度不高,但有絮凝性时,在沉淀过程中,颗粒互相凝聚,其粒径与质量增大,沉淀速度加快。

③成层沉淀,悬浮物浓度较高时,每个颗粒下沉都受到周围其它颗粒得干扰,颗粒互相牵扯形成网状得“絮毯”整体下沉,颗粒群与澄清水层之间存在明显界面。

④压缩沉淀,当悬浮物浓度很高,颗粒互相接触,互相支撑时,在上层颗粒得重力作用下,下层颗粒间得水被挤出,污泥层被压缩。

五、绘图题

1.请绘制A2/O工艺流程图,并说明其特点。

      混合液回流(100%~400%)

进水

                       出水

        回流污泥(10%~50%)     剩余污泥

特点:

A2/O工艺就是厌氧、缺氧、好氧交替运行,具有同步脱氮除磷得功能。

工艺流程简单,回流污泥中挟带得溶解氧与NO3--N影响除磷效果。

当混合液回流比较小时,脱氮效果不理想。

2.请绘制AB法工艺流程图,并说明其特点。

进水

           出水   

 A段回流污泥    B段回流污泥

         剩余污泥       剩余污泥

图中标出A段曝气池中间沉淀池;B段曝气池;B段沉淀池;A段回流污泥;B段回流污泥

主要特征:

A、B两段各自拥有独立得污泥回流系统,两段完全分开,各自有独特得微生物群体,A段微生物主要为细菌,其世代期很短,繁殖速度很快,对有机物得去除主要靠污泥絮体得吸附作用,生物降解只占1/3左右。

B段微生物主要为菌胶团、原生动物与后生动物。

该工艺不设初沉池,使A段成为一个开放得生物系统,并以高负荷运行;B段以低负荷运行;该工艺处理效果稳定,抗冲击负荷能力很强,适宜处理浓度较高,水质水量变化较大得污水。

3.请绘制城市污水典型处理工艺流程图。

废水

                出水

           回流污泥

            

城市污水典型处理流程

4.请绘制阶段曝气法得工艺流程图,并说明此流程得特点。

这种工艺流程就是针对普通曝气法进口负荷过大而改进得。

废水沿池长分多点进入,以均衡池内有机负荷,克服池前段供氧不足,后段供氧过剩得缺点,单位池容积得处理能力提高。

由于分散进水,废水在池内稀释程度较高,污泥浓度也池长降低,有利于二次沉淀池得泥水分离。

特别适用于容积较大得池体。

5.

请绘制传统活性污泥工艺得组成图,并简述每部分得作用。

              空气

进水         出水    

污泥

       回流污泥   剩余污泥

1-初次沉淀池 2-曝气池 3-二次沉淀池4-再生池

①初沉池用以去除废水中粗大得原生悬浮物。

②曝气池在池中使废水中得有机污染物质与活性污泥充分接触,并吸附与氧化分解有机污染物质。

③二次沉淀池用以分离曝气池出水中得活性污泥。

④再生池用于将二沉池中得一部分污泥回流到曝气池。

六、计算题

1.某工艺处理废水得BOD去除率为80%,已知一企业产生得废水BOD浓度为400mg/L,请计算废水经过该工艺处理后出水BOD浓度。

解:

C=C0(1-η)=400(1-80%) =80mg/L

2.某厂拟采用平流式沉淀池处理废水中得SS,已知废水流量为200m3/h,设计表面负荷为2m3/(m2·h),试求设计得沉淀池有效表面积。

解:

A=Q/q=200/2=100m2

解:

公式V1/V2=(100-P2)/(100-P1)

将P1=98,P2=90代入上式,得出V1/V2=5。

即污泥得体积将为原来得1/5。

解:

根据公式F/M=(Q×BOD5)/(MLSS×Va)

=(12000×120)/(1200×1500)

=0、8(kgBOD5/(kgMLVSS·d))

1.某新建食品厂每天向水体预计排放BOD5浓度为270mg/L得废水80吨,目前要求其排放得废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中得一级排放标准,问该厂得处理设施对废水处理程度最少应多少才能达标排放?

(以BOD5计)

解: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中得BOD5一级排放标准最高允许浓度为30mg/L。

  处理程度E=(C0-C)×100%/C0

     E=(270-30) ×100%/270=88、9%

4、已知活性污泥法曝气池得污泥浓度为3、0g/L,混合液在100ml量筒中经30分钟沉淀后得污泥量为60ml,试计算:

①污泥沉降比。

 

②污泥体积指数。

③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您认为曝气池得运行就是否正常?

解:

①污泥沉降比SV30=60×100%/100=60%

②污泥体积指数SVI=SV得百分数×10/MLSS=60×10/3=200

 ③一般认为,SVI等于200,污泥沉淀性一般,污泥易发生膨胀,根据以上计算结果,此曝气池得运行不正常。

5、某污水处理站曝气池中得污泥浓度为3000mg/L,污泥体积指数为75ml/g,请计算污泥沉降比、回流污泥浓度与所需回流比。

解:

①SVI=SV得百分数×10/MLSS

75=SV得百分数×10/3即SV得百分数为22、5,

所以污泥沉降比(SV)为22、5%

②XR=106/SVI∵ SVI=75 ∴XR=13333、3mg/L

③∵X(1+R)=XRR,XR=106/SVI(2分) 代入X=3000mg/L,SVI=75ml/g

  ∴R=0、2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