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未来五年发展规划3篇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07033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7.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村未来五年发展规划3篇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村未来五年发展规划3篇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村未来五年发展规划3篇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村未来五年发展规划3篇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村未来五年发展规划3篇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村未来五年发展规划3篇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村未来五年发展规划3篇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村未来五年发展规划3篇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村未来五年发展规划3篇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村未来五年发展规划3篇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村未来五年发展规划3篇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村未来五年发展规划3篇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村未来五年发展规划3篇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村未来五年发展规划3篇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村未来五年发展规划3篇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村未来五年发展规划3篇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村未来五年发展规划3篇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村未来五年发展规划3篇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村未来五年发展规划3篇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村未来五年发展规划3篇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村未来五年发展规划3篇文档格式.docx

《村未来五年发展规划3篇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村未来五年发展规划3篇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村未来五年发展规划3篇文档格式.docx

住房基本上都是砖瓦结构,村内道路和部分农田道路已硬化,总长度达6.7公里,主干道和部分巷道安装了路灯,基本普及了自来水,绝大部分农户以煤和秸秆为燃料。

建有幼儿园、小学、卫生室、戏台、农民科技书屋等,但基础条件有待改善。

郝村已实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业科技水平较低农民获取科技信息的渠道有限,新品种覆盖率较低,种植新技术推广面小,产品档次不高。

农民培训活动不够普及,劳动者素质有待提高。

2.农业用水效率低郝村全部采用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低。

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位年均下降1~3米,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3.农业产业化水平低郝村农业以生产初级产品为主,缺少产后加工处理,产业链条短;

产品以自产自销为主,专业化合作经济组织没有形成,组织化程度有待提高。

4.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农田灌溉沟渠严重老化破损,水资源浪费严重,部分田间道路、村庄巷道尚未硬化。

文体活动设施不健全,绿化率较低,养殖户庭院环境卫生较差,普遍采用传统旱厕,清洁能源使用户少。

村庄西北角环境较差,部分房屋年久失修。

(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需求

根据规划编制组与县乡干部和50户农户代表座谈的情况,结合对400户农民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明确郝村新农村建设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产业发展方面,78%的村民认为最急需发展的产业是蔬菜大棚,其次是建设养殖小区,发展养殖业。

在基础设施方面,85%的村民期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变灌溉方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在科技兴农方面,71%的村民最想得到新品种、新技术。

在生态建设方面,91%的村民希望集中建设沼气工程,利用太阳能,降低能源费用。

增加垃圾处理设施,提高整体环境质量。

在配套设施方面,95%的村民希望通过建设文体活动中心等,丰富业余文化生活。

二、指导思想与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与规划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关文件精神,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三增目标,实施转变、拓展、提升三大战略,突出主导产业强村、工商企业富村、科技人才兴村、生态家园建村、支部组织带村五个重点,经过5年的努力,把郝村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先行村,并通过示范带动,以村促乡、以乡促县,放大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效应。

(二)规划原则

1.因地制宜,科学指导深入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认真分析发展现状与问题,立足郝村特点,突出区域特色,理清发展思路,提高规划的针对性。

2.突出产业,全面发展以生产发展为主导,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公共事业,实现农村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3.注重实效,稳步推进从农民群众最迫切而又有条件做的事情办起,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量力而行,讲求实效。

4.依靠群众,加大扶持充分发挥农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进一步加大政府政策支持力度,引导农民和社会积极投入新农村建设。

(三)规划目标

按照一年有起色、三年见成效、五年上台阶的目标,2022年规划起步实施,20222022年全面推进建设,20222022年完善提高,到2022年,将郝村初步建成充满发展活力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

具体目标如下:

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到2022年,全村农业总产值达到3500万元,年递增15.5%,其中设施农业产值1800万元,年递增18%,对农民纯收入贡献超过50%。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左右,年递增18%左右。

现代农业初具规模。

农业科技含量明显提升,全面实现测土配方施肥,良种覆盖率和科技入户率分别达到95%以上,农产品产后加工处理率达到60%以上,大田全部实现节水管灌化,果树地实现滴灌化,设施大棚实现肥水一体化。

村容村貌更加整洁。

村庄主要街道实现硬化、绿化、净化、美化、亮化等五化,全村绿化覆盖率达到25%,垃圾基本实现集中处理,100%农户使用卫生环保型旱厕,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普及率达到95%以上。

农民素质普遍提高。

农村劳动力科技文化程度普遍提高,每个劳动力至少掌握2项以上的实用技术。

农民观念更新,乡风文明淳朴,农村群众公德意识、环保意识进一步提高,逐步养成节约、环保、卫生的良好习惯。

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儿童入学率保持100%。

民主管理规范有序。

建立起完善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实现村务公开制度化,使农民对集体事务和村级财务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得到有效保障。

村民对村级管理的满意度达到95%以上。

农村社会和谐。

实现乡风文明,邻里和睦相处,互敬互爱,农民自立自强、艰苦奋斗、勤勉协作的意识明显增强。

农村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农民安居乐业。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五保供养政策得到落实。

三、规划布局

规划将郝村分为五个生产区和一个居住生活区。

(一)生产布局

全村分为设施农业区、畜牧养殖区、果树栽培区、玉米制种区、物流服务区等五个生产区。

村西南为设施农业区,面积1250亩;

设施农业区西部为畜牧养殖区,面积200亩;

村东部为果树栽培区,面积1500亩;

村庄南部和北部为玉米制种区,面积1000亩;

村东南的火车站附近布置物流服务区,面积200亩。

(二)村庄布局

根据立足现状,适当集聚,功能齐全,方便生活的原则,合理布局村庄设施。

基本保留已形成的居住区,重点在青年路南发展住宅小区,安置东大街、西大街旧宅拆迁户,新建住宅以二层联排式为主。

根据**县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在郝村西南角建设一所面向郝村、东卜、东贾、牛许四个行政村的中心小学,规模6个班。

学校东侧建设体育场,既供学校使用,同时向村民开放。

目前的小学改造成幼儿园。

在青年路两侧布局商业、卫生站、邮电公共设施。

建设以两纵两横主干道为骨架,干道及小区道路配套的道路网络;

增设街头绿地,在现有道路上开辟绿化带,形成点、线、面结合的绿地景观体系。

通过上述调整,村庄总占地面积由27.1万平方米减少到24.9万平方米,总占地面积减少2.2万平方米。

人均占地面积由近200平方米减少到150.8平方米,达到建设部关于建设用地的标准。

郝村土地利用规划图、村庄布局规划图见附图1、附图2。

四、发展方向与建设重点

(一)培育主导产业,实现产业富村

1.优化产业结构,突出一村一品在稳定玉米制种、适度发展畜牧业的基础上,重点发展蔬菜、果品,突出一村一品,将郝村建设成为设施农业示范村。

设施蔬菜种植要在完善现有104栋日光温室和50栋塑料大棚生产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以户户有大棚为目标,新建250栋日光温室和100栋塑料大棚,使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的总数达到504栋。

建设2022平方米育苗温室,运用现代工厂化育苗技术,满足全村蔬菜种苗需要,并辐射和带动**其他乡村设施蔬菜的发展。

葡萄栽培主要依托港资葡萄酒酿酒企业怡园酒庄,调整品种结构,增加酿酒葡萄种植面积,品种以赤霞珠、梅鹿辄、品丽珠、赤多丽为主。

其他果品加大地方特色优良品种发展力度,更新改造老果园200亩,新建枣、梨、杏等果园150亩,使果园总面积达到1500亩。

2.完善基础设施,发展旱作节水农业建设大田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区1000亩、机耕道路2400平方米,将郝村建成为北方旱作节水农业示范村。

建立节水管理机制,积极探索运用经济手段提高村民节约用水意识。

采用管道输水、小畦漫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建设标准化玉米制种基地,提高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

建设机耕道路,完善道路绿化林网。

在设施大棚区,配备水表和比例施肥器等节水设施,采用微灌(滴灌或微喷灌)技术,实现灌溉的肥水一体化作业。

在果园区,建设田间道路3000米,宽度为4米,总面积为12022平方米;

改造滴灌面积1350亩,新建果园配套滴灌150亩,增加排水设施,全面推广滴灌、渗灌技术。

3.延长产业链条,打造郝村品牌新建年处理3000吨能力的果菜加工厂,配备清洗机、分选机、打蜡机以及包装机等设备。

扩大郝村果菜保鲜库规模,达到800~1000吨。

建设信息服务与产品展示厅,配备电子显示屏和产品展示台等设备,通过网络平台,方便农户及时了解市场行情和价格信息,对外提供产品信息。

通过双向互动,促进产品流通。

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引导农民成立郝村蔬菜果品专业合作社,统一组织生产、统一产品质量、统一组织销售、统一策划宣传,打造郝村品牌,扩大销售渠道。

引导扶持经营能手带头组建联合销售实体,实行企业化运作,通过企业带动实现产业富村。

4.建设养殖小区,发展现代畜牧业在郝村的西北约1.5公里处建设一个规模养殖小区,分为4个功能养殖区和一个服务办公区,共占地面积200亩,其中鸡养殖区95亩(包括蛋、肉鸡养殖区),猪养殖区43亩,奶牛养殖区22亩,综合服务区4亩,隔离区36亩。

形成年饲养肉、蛋鸡10万只,猪存栏4000头的能力。

配套打井1眼,确保养殖小区的用水需要。

5.拓展农业功能,开发观光农业**是晋商的发源地之一,历史上曾有金**,旱码头,小北京之称。

**县既有曹家大院、三多堂、孔祥熙宅园、铭贤学堂等历史文化遗产,又有梅苑山庄度假村、怡园酒庄等现代旅游资源。

利用郝村优越的地理位置,以现有旅游资源为依托,开发农家乐、乡村游等旅游项目,实现观光农业与了解历史、品味文化、度假休闲的有机结合,拓展郝村的农业功能,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二)加强技术推广,实现科技兴村

1.构建技术平台,整合推广资源以三电合一为载体,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农户上网率达到35%以上。

充分利用郝村作为山西大学绿色生态农业示范区、山西农业大学高新农业技术示范区的优势,构建技术推广平台,广泛开展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组织专家进村入户,为群众解答各种疑难问题,使郝村农民及时有效地获取农业科技服务。

2.引进品种技术,提高科技含量加快引进大棚蔬菜新品种,发展多样化种植,不断提高设施农业的效益。

依托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果树所、**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等教育科研推广单位,按照便捷、易行、实用的原则,加快引进推广转化速度快,农民易接受,使用效果好的设施栽培、玉米制种、果园管理、果蔬产后加工、畜牧养殖、兽医防疫、农田灌溉等技术。

结合测土配方施肥,开展郝村耕地质量检测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发展绿色农产品生产,打造郝村绿色品牌。

聘请设施园艺、果树、玉米制种、畜牧养殖等方面的专家,每位专家负责联系和培训10个农民示范户,每个示范户带动10户农民,通过层层带动,不断提高科技入户率和技术普及率。

3.完善农民科技书屋,改善农民学习条件对2022年由农业部建立的郝村农民科技书屋进行完善提高,在现有各类农业技术书籍、期刊、光盘5000套册的基础上,充实数量,尤其是增加设施栽培管理、绿色产品生产技术与规程等方面图文并茂、好懂易学的技术资料。

(三)综合利用资源,实现生态建村

1.推广清洁能源,提高生活质量推广太阳能热水器,解决村民生活用热水。

利用养殖小区的粪便污水和其他生活废弃物建设大中型沼气设施,实现全村集中供气,解决炊事用能。

通过沼气和太阳能的利用,减少煤炭消耗,改变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将郝村建设成全省清洁能源示范村。

2.完善配套建设,美化村庄环境改善生活设施条件,将全村现有的传统蹲坑厕所改造为粪尿分集式生态旱厕,组织农民绿化庭院。

推广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设置有机垃圾和其他垃圾分类收集桶5~6个。

完善道路硬化、沿外循环线两旁建设环村庄绿化带,绿化美化村庄,创建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

3.开展物业服务,完善村庄管理建立物业服务站,定时清运垃圾、粪便,清扫道路,管护花草树木,维护水、电、路、气(沼气)。

通过专业化服务,保障公共基础设施正常运行,实现家居环境清洁化、资源利用高效化、家务劳动简捷化。

(四)加强教育培训,实现人才强村

1.开展校村合作,培育骨干人才与山西农业大学合作,选送高中毕业的优秀青年农民参加设施园艺、果树、畜牧、兽医等专业的大专班学习,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村民致富带头人。

依托农业部百万中专生计划,重点对村组干部、专业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骨干、农村经纪人等进行职业教育,培养10~15名具有中专学历的专业技术人才。

2.加强技能培训,培养新型农民依托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利用远程教育和现场教育相结合,开展科技培训入户、技术服务入户、农业信息入户、物化补贴入户、农业机械入户等活动。

提高科技示范户学习接受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

每年开展培训100人次,使每个青壮年劳动力平均掌握2~3项农业实用新技术。

3.引进外部智力,加快产业提升借助县百人讲师团,以及任村乡与中国农业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大学和山西果树研究所的协作关系,根据生产需要,每年邀请10~15名农业专家,对村民生产进行实地指导,开展课题攻关和科技培训,促进产业升级,增加村民收入。

(五)完善组织机制,强化支部带村

1.健全村民自治机制,推进基层民主化进程健全郝村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落实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

建立村民理事会、监事会等自治组织,健全以财务公开为主的民主管理制度,推进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

完善一事一议等民主议事制度,引导农民自主开展农村公益性设施建设。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完善和落实《村民公约》,形成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机制。

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引导农民树立法制观念,增强依法维护权益的能力和履行义务的责任。

妥善处理农村各种矛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造农村安定祥和、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2.加强党组织建设,发挥核心作用加强党支部班子建设,开展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标准党支部活动。

建立完善一制三化(村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党支部工作规范化、村民自治法制化、民主监督程序化)的工作机制。

落实党员干部两带三为(带着感情、带着责任,为民造福、为民解困、为民排忧)责任,全面开展三项培养(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把优秀党员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的农村基层干部)活动,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增强郝村党支部的凝聚力、感召力和战斗力。

(六)发展公共事业,建设和谐新村

1.加强基础教育,提高村民素质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

按照**县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将目前的村小学扩建成为标准化中心村小学。

实现校园占地面积、校舍建筑面积、专用教室设置、校园规模、班容量等五项指标达到规定标准。

2.发展文体卫生事业,提高健康水平建设村文体活动中心,为农民提供文体活动场所。

普及有线电视、宽带网入户,使农民享受现代文化娱乐。

改造村卫生医疗室,完善医疗设施,保障村民享受到最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

3.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构建和谐新村以为民解困为核心,以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以农村特困群众生活救助、大病医疗救助、农村五保对象救助、教育救助、养老救助、自然灾害救助等为辅助,以捐赠扶贫为补充,建立健全覆盖全村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保障机制和养老保险制度。

五、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一)搞好宣传发动,营造良好氛围

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紧紧依靠广大农民群众。

思想发动和组织动员是关键。

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积极引导群众正确认识新农村建设与自身利益的关系,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自觉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迅速掀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热潮。

(二)充分依靠群众,发挥主体作用

尊重农民群众意愿,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对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事项,采取一事一议等方式,引入专家论证等多种科学决策方式,实现新农村建设重大事项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当前把郝村村民最关心、最急迫的事项作为近两年的建设重点,通过展示建设成效,进一步激发村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

(三)多方筹措资金,形成建设合力

抓住国家投入重点向三农倾斜的战略机遇,全面整合现有各渠道项目、资金、技术等资源,建立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用民主协商的办法,鼓励和引导农民投工、投劳,建设农村公共设施,调动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广泛吸收社会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

凡是能够市场化运作的,积极引进市场机制,增强建设活力。

(四)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

成立由省部县乡有关部门组成的郝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宣传发动、规划实施、项目决策、考评验收等工作。

成立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工作小组,村党支部书记任组长,村民代表大会推选六人为成员。

工作小组负责制定具体的工作安排计划和实施细则,组织实施新农村建设工作。

县乡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五)及时宣传报导,发挥示范作用

充分利用中国新农村建设信息网及有关网站、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宣传报道规划实施进展情况、典型经验,扩大影响面和知名度,营造各级领导关怀、村民关心、社会关注的舆论氛围,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村未来五年发展规划2

一、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配备好选好各社社长和群众代表,经常加强干部政治思想教育,做到群众所拥护的干部,政令畅通,听话、听指挥、听安排,一切服从上级指挥的干部。

二、搞好稳定工作,利用大会、小会、干部会、群众会、广播会不断地教育群众,提高政治思想觉悟,搞好农业生产、增产、增收,搞好产业结构调整,搞好经济发展才是道理。

堵尽群体信访,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

三、搞好产业结构调整,动员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我们有340人在外打工。

利用好本村地理条件发挥老习惯养蚕,争取今年养蚕180张,养蚕时间短,见效快。

利用好下湿田扩大莲藕面积,今年可能增加50亩面积,因莲藕只是第一次花的人力、财力要大一点,其余后几年就大见成效。

规模养鸡3千只。

四、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经常性地要教育有个别人的想法,不管是男,是女要多带一个的想法,尽量堵尽非婚生育、超生二胎的现象出现。

五、搞好环境卫生,做到公路沿线、中心村、院落周围的地方看不到生活垃圾,不出现乱撬、乱丢的现象,随时教育群众要搞好环境卫生,包括家庭卫生、个人卫生。

建立清洁队伍,建立清洁制度。

六、基础设施方面:

认真按照领导意图,搞好我村的以工代教项目,做好群众工作,协调好工程队,尤其是机械进场做好占地、占青苗方面的工作,抓好质量监管,达到群众满意、领导满意。

八、做好阵地建设的完善工作,防护栏、围墙、操场地坪。

一名话言而总之,总而言之为农民增产增收做好本职工作。

九、认真搞好党建工作,利用好党教片,随时教育党员的先锋模范要求自己,处处起好带着作用,把有知识、有文化、有开拓精神的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每年接受一至二名积极份子加入中国共产党员队伍中来,进一步解决党员老年化。

村未来五年发展规划3

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新农村,在实地调研并广泛征求党员和村民代表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拟定香樟坪村未来5年的发展规划。

一、规划背景

香樟坪村地处清太坪镇西北部,距清太坪集镇9公里,与大支坪镇隔河相望,为兴隆片区中心村。

全村辖10个村民小组,333户1310人,常驻人口1345人。

国土面积9.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80亩,山林面积11119.6亩。

平均海拔高度在1100m左右,地势较为平坦,属二高山气候,适宜烟叶、银杏、魔芋、贝母、五倍子、葡萄等经济作物生长。

香樟坪村水、电、路、网、房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为发展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打下基础。

全村共建成500m蓄水池2口,200m蓄水池4口,泵站2座,探索并利用优质水源地2处,基本解决了全村安全饮水问题。

10个村民小组组级公路全面贯通,已经形成了外联通畅、内部循环的交通格局。

电力、电信网络全部实行更新换代,极大满足通信通电需求。

自2022年实施危房改造以来,全村共计改造农村危房50余户,全村居民房屋不仅解决住房安全问题,而且达到舒适美观的更高要求。

香樟坪村目前已形成由葡萄、银杏为主导产业,木瓜、厚朴、贝母等中药材为补充产业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全村二高山地区种植葡萄100亩,高山地区种植银杏1000亩、贝母300亩、木瓜200亩,生态农业产业规模达到2022亩左右。

二、目标定位

通过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开展一系列乡村振兴项目,紧紧围绕美丽乡村建设目标,坚持生态优先、产业兴旺的发展思路,着力打造环境优美、宜居宜游的魅力香樟坪。

三、规划年限

2022年-2025年。

四、规划内容

(一)巩固改善基础条件。

1.建成村级集中供水管理协会,规范运营全村生产生活用水,维护和改善供水条件。

2.完成全村电网改造升级,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可靠电能。

3.规划新修及硬化村内产业路8公里。

4.规划路灯50盏,新建垃圾收集点12个。

5.完成《香樟坪村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工作。

(二)合理规划产业布局。

1.在4、5、7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