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定州中学届高三补习班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071063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定州中学届高三补习班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河北省定州中学届高三补习班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河北省定州中学届高三补习班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河北省定州中学届高三补习班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河北省定州中学届高三补习班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河北省定州中学届高三补习班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河北省定州中学届高三补习班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河北省定州中学届高三补习班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河北省定州中学届高三补习班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河北省定州中学届高三补习班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河北省定州中学届高三补习班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河北省定州中学届高三补习班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河北省定州中学届高三补习班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河北省定州中学届高三补习班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定州中学届高三补习班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河北省定州中学届高三补习班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定州中学届高三补习班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北省定州中学届高三补习班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河北省定州中学届高三补习班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高四第二学期第1次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

,完成小题。

母亲如竹

黄时田

①母亲八十三岁以后,食量甚少,行走艰难,嘴里常常念叨:

我是不是快不行了?

表现出一种对生命的强烈渴求。

②我感到母亲已快走到生命的尽头。

因为母亲从来都不曾畏惧艰难困苦,从来不会怀疑自己可以战胜一切,只有当她从心灵深处感受到自己已力不从心时,才会如此诚惶诚恐。

③母亲生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三岁就失去娘亲,从小放牛、喂猪、打柴,下到淤泥齐腰的沉塌湖割芦苇,用稚嫩的肩膀扛起生活的重担。

④我的父亲是地道的农民,他给母亲带来了情感的温暖,但贫穷的生活和偏远农村的艰苦条件,导致我的两个兄长和一个姐姐相继夭折。

母亲从泪水中几死几生。

一九七二年,四十三岁的父亲突然去世。

那真是晴天霹雳!

母亲哭得的声嘶力竭,没有几分钟就不省人事了。

十一岁的我和弟弟妹妹只知道哭,完全乱了方寸,根本不知道安慰母亲。

倒是母亲强打起精神把父亲安葬了。

因为事情来得突然,我们十分害怕,晚上都挤到母亲的床上去,母亲用手摸我们的头,把我们搂在怀里,咬着牙齿说:

宁可死做官的伢(方言“父亲”),不可死叫花的娘,有我在,你们不要怕!

她强忍着泪水始终不让它流出来。

⑤有次早晨母亲突然放下了锅铲不炒菜了,我感到奇怪,紧跟到门外,看见母亲在用围裙死劲地擦眼泪。

我也止不住抱着母亲大哭了一回。

⑥但母亲更多的时候是露着笑容,整天忙里忙外,她学会了犁田、耙地、打糨,也兼做杂工。

一句话,只要是抓得到“工分”的事她都抢着做。

在这样贫穷的家境中,母亲送我们兄妹三人读书,让乡邻们不能理解。

母亲有一个非常朴素的认识:

人从书里乖。

为了供我们读书,她一个人承受三四个人的劳动重荷,特别是在“双抢”时节,她整天在生产队里割谷、插秧,晚上还经常“抢雨”,全队几十号“劳力”,竟然只有她一个女人可以做到每次“抢雨”必到。

⑦儿女长大成人后,母亲跟着来到城里。

她依然勤劳,除了做饭洗衣之外,还到处开荒扩种。

她种的菜从不一人享用,邻里谁都可以采摘。

母亲出身寒苦,对物质生活只有最低的要求。

进到城里,母亲不再为吃穿住行发愁,偶有余钱剩米,都尽力帮助生活拮据的亲友和邻居。

而她自己继续保留了节俭的生活习惯。

从小儿子家到大儿子家有四公里,母亲为

了节约一块钱的车票宁可步行。

八十岁以后,每年过生日,总有些晚辈来看望母亲。

母亲把吃的收下和儿孙们一起享用,而衣物一概拒收,说是怕活不了多久,别浪费。

⑧母亲待人厚道。

有次在街上被一个骑自行车的中年人撞倒,人家要送她到医院检查,母亲说:

“你忙,不用了。

”不久,母亲发现脚已肿大,动弹不得,结果是小脚趾被压断,痛苦不堪。

但母亲并不怪人,只是请人告知了在附近工作的小儿子,连大儿子也不告诉,她担心大儿子工作太忙,尽量不要打扰。

后来母亲对我说:

“只要把工作搞好就可以了。

”一句很平常的话,但对儿女的体贴是那么真切!

对痛苦的承受是那么大度!

⑨这就是我的母亲!

一位来自山里的目不识丁的老母亲。

她今年八十五岁了,吃饭更少,难以入眠,行走吃力。

她总嫌自己累赘,老要我们给她多吃点安眠药,说好解脱我们。

我们说,您不能这样做,如果这样走了,别人会说我们儿女不孝,她又不再坚持,怕的是她的儿女们被人看不起。

她仍顽强地吃点稀饭,坚持洗脸、洗脚、梳头,穿戴整洁,她想以最好的姿态走完自己最后的人生路程。

⑩看到母亲的情形,回想母亲苦难的一生,我常常眼泪止不住流淌……

⑪一片竹林,浩瀚无边,母竹渐渐老去,满身斑点,皮色泛黄,而满园新竹欣逢甘露,茁壮成长。

(选自《光明日报》)

1.请概括母亲的性格特点并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2.“母亲”嘴里常常念叨:

“我是不是快不行了?

”却又“总嫌自己累赘,老要我们给她多吃点儿安眠药”,对于这种矛盾心理,你如何理解?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3.

(1)请简要分析最后一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

(2)作者笔下,母亲如竹,在你心中,母亲以何作比?

请说明理由。

(除了竹以外)(80字左右)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采用倒叙的手法,从母亲的晚年写起,欲扬先抑,以母亲对生命的强烈渴求来反映她意志的坚强。

B.“宁可死做官的伢,不可死叫花的娘”,这句俗语强调了母亲对孩子的重要性,母亲在家庭中的支柱作用。

C.目不识丁的母亲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在家境困难、需要劳力和旁人不理解的情况下,含辛茹苦地供养孩子们读书,从而改变了孩子们的人生轨迹。

D.母亲受伤,痛苦不堪,却希望作者好好工作,这令作

者在感动于母亲体贴的同时,也自责没有尽到孝道。

E.本文语言质朴,娓娓道来,在一系列典型事例中塑造了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流露出作者对母亲深深的爱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数据造假销蚀网络诚信

互联网上向来不乏怪事。

一些网播剧播放量过百亿却讨论者寥寥,一些网购平台上的“销量第一”却差评不断,一些所谓“今日热门”的文章却完全不知所云。

问题何在?

互联网时代,网民选择相信数据背后代表的“公众眼睛”。

然而近年来,这些本应成为用户选择时重要参考的数据,却屡屡成为一些平台掺水造假的对象。

去年9月,不少平日里阅读量动辄“10万+”的微信大号迅速缩水,而起因竟是源于某些通过刷单来拉高阅读量的工具失效。

有监测数据显示,当晚有六成微信“大号”的阅读数下降,其中阅读量暴跌80%以上的公众号超过100个;同样在去年,国内某直播平台曾显示某热门直播间观看人数超过13亿,令

人匪夷所思。

无据之数,难称数据。

那些基于个体选择而累计得来的数字,衡量着品质优劣,透露着市场反馈,反映着用户认可。

然而造假掺水却令数据应有的标尺作用打了折扣,用户“用脚投票”的权利成为摆设,造假者不仅令优质内容沉匿网海,更给了烂俗内容和劣质产品服务以次充好的可乘之机。

数据造假,受伤的不仅是手握“投票权”的网友和真正优质的内容,还可能在更广范围内威胁互联网产业生态系统。

“我知道我的广告费有一半浪费了,但遗憾的是,我不知道是哪一半被浪费。

”世界著名广告大师约翰·沃纳梅克的这句论断产生于纸质媒体时代,而在如今新闻门户、视频网站、手机应用成为广告主眼中香饽饽的时代,却更多了几分无奈和讽刺。

根据营销平台AdMaster发布的《广告反欺诈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全年无效流量整体占比为30.2%。

此外,一些创业者为粉饰一个“好故事”,不惜用虚高的数据吸引投资人青睐。

文学创作可以虚构,但虚吹数据实则等同饮鸩止渴。

建立在谎言、欺骗和水分上的“数据泡沫”,终究无法掩饰一些互联网企业惨淡经营的现实。

“只有当大潮退去,你才能知道谁在裸泳。

”在国内互联网行业屡被评价为“虚火正盛”的今天,被动等待显然不够。

一些互联网公司联合成立广告反欺诈大数据实验室,致力于发现和甄别虚假流量及其作弊模式。

除却引入足够的技术支持,企业应该在保证自身商业机密的前提下主动共享后台数据,打通“数据孤岛”,让政府、公众以及第三方监测机构能够合理有序地采集、存储、分析和使用数据,令各方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

此外,行业内也亟待建立起一套通用的数据衡量指标和数据采集指标,这不仅能有效挤压数据造假者浑水摸鱼的空间,也有助于提高公众辨别数据造假的意识和能力。

唯有如此,量化数据才能继续在数字经济浪潮中,向网民陈述日益庞大的行业体量,陈述海量用户集合而成的行为选择,陈述各方褒贬多样的态度倾向,陈述那些网民选择继续相信的真相。

2017年5月11日《人民日报》

5.下列选项中,关于“网络数据造假”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些创业者为粉饰一个“好故事”,不惜虚构故事情节并用虚高的数据吸引投资人青睐,这样的行为属于网络数据造假行为,是饮鸩止渴的行为。

B.一些网播剧播放量过百亿而讨论者寥寥,一些网购平台上的“销量第一”而差评不断,一些所

谓“今日热门”的文章而完全不知所云。

这些现象完全是由网络平台掺水造假造成的。

C.去年9月,有些平日里阅读量动辄“10万+”的微信大号迅速缩水,其起因竟是某些通过刷单来拉高阅读量的工具失效,由此看来微信大号数据背后代表的“公众眼睛”不可全信。

D.去年,国内某直播平台曾显示某热门直播间观看人数超过13亿,令人匪夷所思的现象背后反映的是全民轻阅读重娱乐的倾向。

6.下

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那些基于个体选择而累计得来的数字组成的数据是没造假的数据,它们对于衡量品质优劣、透露市场反馈、反映用户认可程度起着重要的标尺作用。

B.数据造假掺水会令数据应有的标尺作用打折扣,用户“用脚投票”的权利成为摆设,造假者不仅令优质内容隐藏于茫茫网海,更给了那些烂俗内容以

及劣质产品服务可乘之机。

C.数据造假,带来的影响不仅仅有“投票权”的网友和真正优质的内容,还可能会在更广范围内威胁互联网产业生态系统。

D.约翰•沃纳梅克的论断——“我知道我的广告费有一半浪费了,但遗憾的是,我不知道是哪一半被浪费”因为产生于纸媒时代,所以在如今新闻门户、视频网站、手机应用成为广告主眼中香饽饽的时代,除了平添几分无奈与嘲讽外,已无时代意义。

7.下列理解,与原文相符的一项()

A.互联网公司联合成立了广告反欺诈大数据实验室,致力于发现和甄别虚假流量及其作弊模式。

B.企业引入了足够的技术支持,还主动共享后台数据,打通“数据孤岛”,令政府、公众以及第三方监测机构发挥监督作用。

C.行业内亟待建立起一套通用的数据衡量指标和数据采集指标,将有效挤压数据造假者的空间,提高公众辨别数据造假的意识和能力。

D.只要互联网公司、企业、行业多方联合起来一起努力,量化数据就能继续在数字经济浪潮中向网民提供针对性、可靠性的数据信息。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鲍)昱字文泉。

少传父学,客授于东平。

建武初,太行山中有剧贼,太守戴涉闻昱鲍永子,有智略,乃就谒,请署守高都长。

昱应之,遂讨击群贼,诛其渠帅,道路开通,由是知名。

后为沘阳长,政化仁爱,境内清净。

荆州刺史表上之,再迁,中元元年,拜司隶校尉。

诏昱诣尚书,使封胡降檄。

光武遣小黄门问昱有所怪不?

对曰:

“臣闻故事通官文书不着姓,又当司徒露布,怪使司隶下书而着姓也。

”帝报曰:

“吾故欲令天下知忠臣之子复为司隶也。

”昱在职,奉法守正,有父风。

永平五年,坐救火迟,免。

后拜汝南太守。

郡多陂池,岁岁决坏,年费常三千余万。

昱乃上作方梁石洫,水常饶足,溉田倍多,人以殷富。

十七年,代王敏为司徒,赐钱帛什器帷帐,除子德为郎。

建初元年,大旱,谷贵。

肃宗召昱问曰:

“旱既大甚,将何以消复灾眚?

”对曰:

“臣闻圣人理国,三年有成。

今陛下始践天位,刑政未着,如有失得,何能致异?

但臣前在汝南典理楚事系者千余人恐未能尽当其罪先帝诏言大狱一起冤者过半又诸徙者骨肉离分孤魂不祀。

一人呼嗟,王政为亏。

宜一切还诸徙家属,蠲除禁锢,兴灭继绝,死生获所。

如此,和气可致。

”帝纳其言。

四年,代牟融为太尉。

六年,薨,年七十余。

子德,修志节,有名称,累官为南阳太守。

时岁多荒灾,唯南阳丰穰,吏人爱悦,号为神父。

时郡学久废,德乃修起横舍,备俎豆黻冕,行礼奏乐。

又尊飨国老,宴会诸儒。

百姓观者,莫不劝服。

在职九年,征拜大司农,卒于官。

子昂,字叔雅,有孝义节行。

初,德被病数年,昂俯伏左右,衣不缓带;及处丧,毁瘠三年,抱负乃行;服阕,遂潜于墓次,不关时务。

举孝廉,辟公府,连征不至,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

8.下面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坐救火迟,免坐:

因……获罪

B.时岁多荒灾,唯南阳丰穰穰:

庄稼丰收

C.备俎豆黻冕俎:

祭器

D.辟公府,连征不至辟:

通“避”,躲避

9.下面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遂讨击群贼,诛其渠帅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B.荆州刺史表上之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C.溉田倍多,人以殷富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D.毁瘠三年,抱负乃行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0.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

合理的一项是()

A.但/臣前在汝南典理楚/事系者千余人/恐未能尽/当其罪先帝/诏言大狱一起/冤者过半/又诸徙者骨肉离分/孤魂不祀。

B.但臣前在汝南/典理楚事/系者千余人/恐未能尽当其罪/先帝诏言/大狱一起/冤者过半/又诸徙者骨肉离分/孤魂不祀。

C.但/臣前在汝南典理楚/事系者千余人/恐未能尽/当其罪先帝/诏言大狱一起/冤者过半/又诸徙者骨肉离/分孤魂/不祀。

D.但臣前在汝南/典理楚事/系者千余人/恐未能尽当其罪/先帝诏言/大狱一起/冤者过半/又诸徙者骨肉离/分孤魂/不祀。

11.下列语句中均能直接表现鲍氏一族“仁爱百姓”美德的一组是()

①诛其渠帅,道路开通②政化仁爱,境内清净③昱乃上作方梁石洫,水常饶足,溉田倍多,人以殷富④旱既大甚,将何以消复灾眚?

⑤宜一切还诸徙家属,蠲除禁锢,兴灭继绝,死生获所。

⑥时岁多荒灾,唯南阳丰穰,吏人爱悦

A.①③⑥B.②③⑤C.①④⑥D.②④⑤

1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鲍昱不断升迁,始终不忘百姓利益。

任汝南太守时,辖区池塘年年被冲决毁坏,花费巨大,他上奏朝廷,兴修水利工程,使水量充足,更多农田得到灌溉,人民生活富足。

B.鲍昱善理狱讼,依法公平处理案件。

建初元年,遇大旱,皇帝问他如何消灾,他便乘机进言,说这是冤狱不平所致,要求释放无辜被囚禁的人,章帝同意了他的建议。

C.鲍昱谨守职责,从不越权谋私。

他在做司隶校尉时,光武帝下诏让他在招降胡人的露布上加封自己的印章,签注姓氏。

但鲍昱认为这是违反旧例的怪事。

D.鲍昱之子鲍德、鲍昂均重名节。

鲍德修建校舍,大兴礼乐,受人爱戴,被称为神父。

鲍昂有孝义节行,侍亲至孝,居丧至礼,不过问时政,受到官府的多次征召而不就。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就谒,请署守高都长。

(2)帝报曰:

“吾故欲令天下知忠臣之子复为司隶也。

(3)又尊飨国老,宴会诸儒。

百姓观者,莫不劝服。

 

三、句子默写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

(2)淇则有岸,____。

(《诗经·卫风·氓》)

(3)蟹

六跪而二螯,____,用心躁也。

(荀子《劝学》)

(4)俄顷风定云墨色,____。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______________,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饮酒》)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岁暮归南山①

孟浩然

北阙②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

青阳③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注释】①写这首诗时,诗人正是四十岁,长安科考落第。

②北阙:

指帝宫。

③青阳:

指春天。

15.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诗首联直抒胸臆,明确表达作者不再追求仕进,甘愿淡泊,志在归隐的情感。

B.颔联具体回忆了为官失意的缘由,其中含有才不被人识、良骥未通伯乐的委屈。

C.尾联中的“虚”字既写出了院落静夜的空寂,也表露出作者内心的空虚与落寞。

D.本诗语言看似浅近、明白如话,实则含蕴丰富层层辗转,语涉数意,悠远深厚。

16.“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一联中,“白发”、“青阳”,本是无情之物,作者缀以“催”“逼”二字,则情感尽出,下列诗句运用了相同手法的一项是

A.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王维《送沈子福之江东》)

B.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C.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D.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江雪》)

17.本诗与下面王维的《终南别业》均为归隐之作,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二者表达感情的不同之处

终南别业

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18.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孔子在《易经·系辞下传》中说“远取诸物,近取诸身”,古人在诗文创作中自觉实践这个方法,感天地悟人生的诗文名句不胜枚举:

王羲之在修禊日里“仰观宇宙之大,①”游目骋怀,喜极而悲;王勃在滕王阁上,“披绣闼,②”,望闾阎扑地,观舸舰迷津;这一边,苏轼在《前赤壁赋》中面对浩渺长江,喟然长叹,感慨人生短暂“③,④”;那一边,王安石“于是叹焉”,凝眉深思,“⑤,往往有得,⑥”。

不能不说,这实在是中国古人认识世界,思考人生的一个重要方法。

 

五、材料作文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请你以下面提供的文字为开头(并补充完整第一段最后一句话),为文章的第一自然段,然后续写成一篇文章。

有位哲人说得好:

如果你不能成为大道,那就当一条小路;如果你不能成为太阳,那就当一颗星星。

决定成败的不是尺寸的大小,而在于……。

要求:

(1)认真阅读这段话,自定续写文章的立意。

(2)题目自拟。

(3)文体自选,但不要写成诗歌。

不少于800字,(不含提供的文字)。

(4)把这段文字抄在作文的开头。

参考答案

1.①坚强。

面对困难,坚强地承担生活重任,为抚育孩子辛勤劳作;②有远见。

即使生活艰辛,也要培养孩子读书;③善良、待人宽厚。

处处为儿女着想,为他人着想;④节俭,不依赖他人。

2.母亲一生坎

坷,经历了生离死别和荣辱浮沉,她都坚强面对

,并且勇敢地战胜了磨难,但面对晚年时的年迈无力,母亲产生了一种力不从心的无奈,一种对生命的极度渴望,这使她有所恐惧。

但坚强的母亲,不愿面对这种无力感,又不想依靠别人,给子女添麻烦,所以会说希望解脱。

这种矛盾的心理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位坚强、无私而又真实的母亲形象。

3.

(1)内容上:

采用了象征(或借物喻人,托物抒怀)的手法,以老去的母竹孕育新竹,来概述母亲为儿女无私奉献的一生,表达了对母亲的热爱、崇敬和感激之情,另外,母亲如竹的优秀品质代代传承,具有永久的生命力,升华了主题;结构上:

与题目相照应。

(2)要求:

喻体准确,理由充分,语言连贯。

(答案参考:

灯,书,伞,山,水,海,歌,梅,兰,菊,树等等)

4.AD

5.C

6.D

7.C

8.D

9.C

10.B

11.B

12.D

13.

(1)(戴涉)便亲自登门拜访,请他代理高都县县长。

(2)光武帝回复说:

“我特意想让天下人知道忠臣的儿子也担任司隶了。

(3)(鲍德)诚挚款待国中老者,宴饮诸多儒士,看到的百姓,无不受劝勉而乐于遵从教化。

14.

(1)庄生晓梦迷蝴蝶

(2)隰则有泮(3)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4)秋天漠漠向昏黑(5)山气日夕佳

15.A

16.B

17.①孟浩然抒发的是因“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而归隐的无奈怨悱之情,而王维抒发的却是因“好道”而归隐,享受“兴来每独往”的悠闲自在自得其乐之情;②面对“白发”“水穷处”同样的迟暮困窘之境,带给孟浩然的感觉是“催人老”的感慨,年华逝去的感伤之情,带给王维的却是“坐看云起时”的洒脱。

截然不同的感受,体现出二人内心迥然相异的感情。

18.①俯察品类之盛②俯雕甍③哀吾生之须臾④羡长江之无穷

⑤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⑥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18.试题分析:

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时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盛”“甍”“臾”“羡”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19.做最好的自己

我们一出生就被定下了外貌,有些人美丽,有些人却有缺陷。

他们很自卑,他们总活在别人的嘲讽中,就因为有缺陷而受到他人排挤,甚至被一些人罗列到“排行榜”之中,他们该有多伤心啊;因为某方面不足,被别人起许多外号。

总低着头走路,不想看见别人的指指点点;不与人沟通,害怕别人嘲笑自己……我们不能改变容貌,但可以展现笑容!

不管我们有多少不足,我们都可以拥有美丽的内心,用乐观、积极向上的态度去对待生活。

要让别人尊重自己,先要自己尊重自己。

我们可以昂首挺胸,可以让别人刮目相看。

也许你不是最美丽的那一个,但你可以对别人微笑,笑出最自信的自己。

遇见一些困难的事,我们总会说:

“没事,明天再做。

”我们总是放松自己,对自己宽容,可最后吃苦的还是自己。

为什么我们不能吸取教训?

我们总说:

“明天……”可是我们有多少明天呢,总把事情向后推,总找许多借口。

等到了明天不一定会去做。

我们不能预知明天,但我们可以把握今天!

我们不需要把所有事情都安排在某一天做,那天该做什么就把该做的的事完成。

我们可以让每一天都有它的意义。

我们的人生不会一帆风顺,总会有些困难、挫折。

就像一条路,路上可能有花花草草,也可能会有荆棘丛林,我们不知道前方会是什么样,更不知道所谓的终点在何方。

越到障碍物,我们可以跨过去,可以绕道走,但不能原路返回。

在人生的道路上总会遇到荆棘。

我们不能样样顺利,但可以事事尽力!

我们可以用自己的努力,开拓自己的路。

中途回过头时才不会惋惜,才不会后悔当初的决定。

临近终点时,不会埋怨以前,不会后悔从前的选择,就算没有想象中那样美好,也会感叹:

“我,尽力了。

”有人说,每个人出生后,上帝都给他定好了人生。

想一想,我们不总喜

欢算命么?

伸出手看看生命线,才回过神来。

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我们不求有辉煌的人生,不求和科学家一样伟大,只求尽自己所能,做最真的自己,活出最精彩的人生!

在生活中,有竞争也有合作。

在学校生活中,有很多人会只顾竞争,一味的羡慕学习好的人,总想成为像别人一样优秀的人,但谁又何曾真正努力想过:

人的一生应当怎样度过?

奥斯特洛夫斯基这样说: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生命属于每个人的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

当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

“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斗争。

”人应当赶紧得、充分得生活,因为意外的疾病或悲惨的事故随时都可以突然结束他的生命。

因此人:

请做最好的自己。

年岁年岁是些可爱的人,它们送走昨天,送来昨日,我们年轻人正是这样度过,最可爱的生活无忧无虑,可是

年岁它们忽然改变,再不像过去那样恰如人意。

不愿再赠给,不愿再出错,他们拿走今天,拿走明日!

如果说人生是一本书,那么,拥有青春的日子便是书中最美丽的彩叶;如果说人生是一台戏,那么拥有青春的日子便是戏中最精彩的一幕;如果说人生是一次从降生到死亡的特别旅行,那么,拥有青春,我们便可以看到沿途最美丽的风景。

拥有青春我们便拥有了多彩的未来与五色的梦!

请珍惜青春、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珍惜时间、珍惜一切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