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考物理复习提纲初中全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07679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235.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中考物理复习提纲初中全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人教版中考物理复习提纲初中全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人教版中考物理复习提纲初中全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人教版中考物理复习提纲初中全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人教版中考物理复习提纲初中全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人教版中考物理复习提纲初中全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4页
人教版中考物理复习提纲初中全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4页
人教版中考物理复习提纲初中全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4页
人教版中考物理复习提纲初中全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4页
人教版中考物理复习提纲初中全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4页
人教版中考物理复习提纲初中全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4页
人教版中考物理复习提纲初中全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4页
人教版中考物理复习提纲初中全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4页
人教版中考物理复习提纲初中全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4页
人教版中考物理复习提纲初中全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4页
人教版中考物理复习提纲初中全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4页
人教版中考物理复习提纲初中全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4页
人教版中考物理复习提纲初中全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4页
人教版中考物理复习提纲初中全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4页
人教版中考物理复习提纲初中全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4页
亲,该文档总共6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中考物理复习提纲初中全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人教版中考物理复习提纲初中全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中考物理复习提纲初中全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中考物理复习提纲初中全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定义: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

2.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SI)中,千克(kg)是质量的基本单位。

3.常见的质量单位之间的关系为10-3t=1kg=103g=106mg。

4.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5.质量的测量:

在生活中,我们常用杆秤、台秤、电子秤等工具测量物体的质量。

实验室常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天平分为托盘天平和学生天平。

6.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7.①选程:

使用前,观察称量(最大测量值)、感量(最小测量值);

8.②放平、归零:

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上;

9.③调平:

调整天平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或指针左右摆动的幅度相同(天平平衡);

10.④称量:

将被测物体轻放在左盘,用镊子从大到小地往右盘夹取砝码。

移动游码,直至天平平衡;

11.⑤读数:

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即m物=m砝码+m游码;

12.⑥整理器材,把砝码放回砝码盒,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上。

13.使用天平时的注意事项:

●不要用手直接拿砝码,也不要用手直接接触游码,这样做会导致砝码生锈。

●调平前,如果指针向左偏(右盘高)就向右调节平衡螺母,如果指针向右偏(左盘高)就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潮湿的物体、液体或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测量。

●测量时不允许移动天平,也不允许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

●对游码读数时,应该按左侧对应的数值读数。

●如果称量时物体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后天平平衡,那么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减去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即m物=m砝码-m游码。

14.器材磨损或不规范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可结合实际分析原因):

●如果砝码磨损,并且按照正确的方法测量,那么测量值>实际值。

●如果砝码生锈,并且按照正确的方法测量,那么测量值<实际值。

●如果测量前没有将游码归零,那么测量值>实际值。

●如果测量前没有调平,导致左盘位置较低,那么测量值>实际值。

●对游码读数时如果按右侧对应的数值读数,那么测量值>实际值。

15.测量质量的一些特殊方法:

●测量邮票、纸张、大头针等物体的质量时,可先取一些相同的物体,测量它们的总质量,再用测量的总质量除以它们的份数,算出单个物体的质量(示意图见A)。

●测量液体质量时,需要先测量空容器的质量,然后将液体装入容器,用天平测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最后用测得的总质量减去空容器的质量(示意图见B)。

●图C的方法也可以测量物体的质量。

测量时注意物体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并且不能接触容器底部。

●如果物体的密度比水小,并且能放入量筒中,就可以只利用量筒求出它的质量(示意图见D)。

●如果天平的砝码丢失或不能使用,可以先在天平两端放两个质量相同的烧杯,然后像图E一样测量质量。

这种方法的缺点是:

测量的结果比实际结果偏小。

●在实验室,也可以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然后根据G=mg求出物体的质量。

●这些都利用了等量替代法。

在做有关测量电阻、质量、体积、密度、浮力等习题时要熟练运用等量替代法。

第三节密度

1.实验:

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2.【实验设计】取大小不同的若干铝块,分别用天平测出它们的质量,用直尺测出边长后计算出它们的体积,列表画图。

再取大小不同的若干铜块,重复以上实验。

3.【实验表格】

物体

铝块

铜块

质量m/g

体积V/cm3

【图象】

【实验结论】①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②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定;

③不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

【注意事项】①密度的概念是通过本实验引出的,所以在本实验中不可以提“密度”二字。

②无论画什么图象,都要先描点,然后再连线。

《提纲》内的图象都是简图。

4.定义:

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5.公式:

6.第一种单位:

ρ——密度——g/cm3;

m——质量——g;

V——体积——cm3

7.第二种单位:

ρ——密度——kg/m3;

m——质量——kg;

V——体积——m3

●同一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物质的密度越大,物质的质量越大。

●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物质的密度越大,物质的体积越小。

8.单位:

密度的基本单位是千克每立方米(kg/m3)。

有时密度的单位也用克每立方厘米(g/cm3)。

●这两个密度单位的关系是:

1g/cm3=1×

103kg/m3

●水的密度ρ水=1.0×

103kg/m3。

它的物理意义为:

体积为1m3的水的质量为1.0×

103kg。

●固体、液体的密度要写成“△×

103kg/m3”的形式,气体的密度要写成“△kg/m3”的形式。

9.物质的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同种物质的密度是一个定值,是指物质在“常温常压”下,且“物质所处的状态不变”的条件下。

●同种材料,同种物质,密度不变,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物体的密度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无关,但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

密度随温度、压强、状态等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同种物质密度一般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

第四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1.量筒的使用方法:

●首先根据测量精度的要求和被测物体的体积选择量筒的大小和分度值。

●使用前应观察量筒上的单位标度、最大测量值和最小分度值;

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底部相平。

●测量液体体积时,把被测液体直接倒入量筒中,读出数值即可。

2.测量规则的物体的体积:

首先用刻度尺测出能够计算该物体体积的物理量(边长、长、宽、高、半径等),然后用体积公式求出该物体的体积。

3.有些物体,如胡萝卜、橡皮泥等,可以用刀切成块。

我们可以先把它们切成长方体,然后测量体积。

4.

测量不规则固体的体积(“排水法”):

●器材:

量筒、细线、适量的水、被测物体

●步骤:

①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体积V1;

●②将被测液体用细线系好,缓慢浸没在水中,记下水面到达的刻度V2

●表达式:

V=V2-V1

5.测量不规则的,且密度比水小的固体的体积(“压入法”):

在测量时,用细针之类的东西将被测物体压入水中,使其浸没。

6.测量不规则的,且密度比水小的固体的体积(“悬垂法”):

器材:

量筒、细线、适量的水、被测物体、石块

①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

●②用细线系住石块和被测物体,把石块放入水中,使其浸没,记下水面到达的刻度V1;

●③将被测液体和石块,缓慢浸没在水中,记下水面到达的刻度V2。

7.测量物质密度的原理:

8.用正常方法测量液体的密度

调节好的天平、量筒、烧杯、适量的盐水

①在烧杯内装一些盐水,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记为m1;

●②把烧杯中的盐水向量筒中倒入一部分,读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

●③用天平测量剩余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记为m2。

●实验表格:

烧杯和盐水的

总质量m1(g)

剩余盐水和烧杯

的总质量m2(g)

盐水的质量

m(g)

盐水的体积V(cm3)

盐水的密度ρ(g/cm3)

9.只使用天平测量液体的密度

10.只使用天平时,盐水的质量可以测出,体积不能测出,但是水的体积可以用天平间接测出,所以可利用水来求出盐水体积。

将烧杯装满水,求出烧杯容积,然后把水倒光,再装满盐水,就可以计算出盐水密度。

11.值得注意的是,测量时液体一定要装满,并且倒水时要把烧杯擦干。

12.

13.用石块、弹簧测力计和量筒测量液体密度;

用石块和弹簧测力计测量石块密度

14.测量液体密度:

测量时要抓住阿基米德原理。

石块的体积一定,浸没时排开液体的体积也是一定,所以要先利用浮力求出石块的体积,然后利用石块在待测液体中所受浮力,求出液体的密度。

15.

16.测量石块密度:

只利用图中的前两步,就可以算出石块的密度。

17.用正常方法测量石块的密度

调节好的天平、量筒、烧杯、细线、适量的水、石块

●①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记为m;

●②在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记下量筒中水的体积V1。

●③将石块用细线系好,并将石块浸没在水中,记下量筒中水和石块的总体积V2。

石块的质量m(g)

量筒中水的

体积V1(cm3)

量筒中水和塑料的总体积V2(cm3)

石块的体积V(cm3)

石块的密度ρ(g/cm3)

18.只用天平测量石块的密度

调节好的天平、烧杯、水、石块

●②在烧杯中加满水,用天平测出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1;

●③将石块轻轻放入水中使其浸没,将烧杯外壁的水擦干,用天平测出石头、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2。

19.只用量筒测量橡皮泥的密度

20.将橡皮泥捏成空心,可以利用飘浮条件求出橡皮泥质量。

将橡皮泥捏成实心,可以测量橡皮泥的体积。

21.利用液体压强的知识,也可以测出液体密度。

22.密度计是专门用来测量液体密度的工具。

23.如果待测固体具有吸水性,可包裹保鲜膜,或者用面粉代替水(装面粉后要摇匀、压实,否则误差大)。

24.实验误差

●对量筒读数时如果视线低于凹液面的底部(仰视),那么体积的测量值<实际值;

如果视线高于凹液面的底部(俯视),那么体积的测量值>实际值。

●测量液体密度时,如果先测量空烧杯的质量,再测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再把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测其体积,那么测量的密度>实际密度。

●测量固体密度时,如果系固体的线太粗(固体吸水而未做防吸水处理),那么测量的密度<实际密度。

25.设计实验时,需要注意两点:

①实验简单、易于操作、容易表述;

②实验现象明显,能容易地得出结论。

第五节密度与社会生活

1.水的密度变化

●4℃时水的密度最大。

温度高于4℃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水的密度越来越小。

0℃~4℃时,随着温度的降低,水的密度越来越小。

●水的反常膨胀:

水凝固成冰时体积变大,密度变小。

●一定质量的冰化成水,密度增加了1/9,体积减小了1/10;

一定质量的水结成冰,密度减小了1/10,体积增加了1/9。

2.气体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升高时,密度减小。

3.密度的应用:

4.①对物质进行鉴别:

通过对物质密度的测量,对照密度表,判断物质的种类,这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手段。

5.②求质量:

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体积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质量,这时用密度公式求出它的质量。

6.③求体积:

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质量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体积,这时用密度公式求出它的体积。

7.④判断实心和空心:

可使用相同体积比质量、相同质量比体积、比密度三种方法来判断。

8.空心部分体积=物体实际体积﹣等质量并且是实心的同种物质的体积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

第一节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

3.参照物:

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视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是假定不动的。

●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不要选择研究对象本身作参照物,因为这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一般情况下选择地面,或者选择与地面保持相对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4.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

●两物体相对静止的条件:

方向相同、速度相同。

5.坐在向东行使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乙汽车有三种运动情况:

①乙汽车没动;

②乙汽车向东运动,但速度没甲快;

③乙汽车向西运动。

第二节运动的快慢

1.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

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

●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

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

●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

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2.速度

●物理意义:

物体运动的快慢。

●定义:

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就是物体的速度。

●公式:

●第一种单位:

v——速度——米每秒(m/s);

s——路程——米(m);

t——时间——秒(s)。

●第二种单位:

v——速度——千米每小时(km/h);

s——路程——千米(km);

t——时间——小时(h)。

●1m/s=3.6km/h(1m/s的物理意义:

物体运动的时间为1s,物体运动的距离为1m。

●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m/s)。

在交通运输中还常用千米每小时(km/h)做速度的单位。

●速度与物体运动路程和运动时间没有关系。

3.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特点: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物体的运动方向和运动快慢都不变。

●图象:

(在某些题中,物体是匀速运动,但不是直线运动。

做题时要加以注意。

O

时间(s)

路程(m)

速度(m/s)

从图象可以看出,匀速运动是物体快慢不变的运动。

从图象可以看出,物体做匀速运动时,物体运动路程与运动时间成正比。

4.变速运动

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都在改变,这样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平均速度:

用平均速度粗略地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的快慢程度。

●求平均速度的公式:

(求平均速度时必须指明是哪段路程或哪段时间的平均速度)。

●在特殊情况下求平均速度:

当t1=t2时,

当s1=s2时,

●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而是在某段运动时的总路程除以运动的总时间。

5.实验中数据的记录

6.设计数据记录表格是初中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

设计表格时,要先弄清实验中直接测量的量和计算的量有哪些,然后再弄清需要记录的数据的组数,分别作为表格的行和列。

根据需要就可设计出合理的表格。

第三节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常见长度单位间的关系为:

2.10-3km=1m=10dm=100cm=103mm=106μm=109nm

3.长度的测量工具:

刻度尺、皮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计等。

4.刻度尺的使用:

●使用前观察:

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测量物体长度的具体步骤:

●①“选”:

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②“观”:

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③“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

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

●④“看”:

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⑤“读”:

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⑥“记”: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也可表达为:

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5.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

●累积法:

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

●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都可以用这种方法。

●化曲为直法:

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

●测量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或公路、铁路、河流等长度),可以使用这种方法。

●轮滚法:

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出曲线长度。

●测量硬币周长、测量操场跑道的长度可以用这种方法。

●辅助法:

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

●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这种方法。

6.时间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常见时间单位间的关系为:

1h=60min=3600s

7.时间的测量工具:

停表、石英钟、机械表、电子表等。

8.误差: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就是误差。

●产生原因:

测量的人和工具、测量方法、环境温度及湿度引起的。

●减小误差的方法: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

错误可以避免,但误差不能避免。

第四节力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谈到力至少要有两个物体,其中一个是受力物体,另一个是施力物体。

●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可能有力的作用;

不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能有力的作用。

牛顿(N)。

托起一个鸡蛋的力大约为0.5N。

3.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包括速度大小的变化和运动方向的变化,二者可以同时发生,也可以单独发生。

比如:

物体由静止到运动、物体由运动到静止、物体运动速度由快变慢、物体运动速度由慢变快、物体改变运动方向。

●如果物体的形状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它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4.力的三要素包括: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5.力的示意图:

在物理学,通常用一个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力的作用点一定要画在受力物体上。

●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要画得越长。

●在力的示意图旁写出表示力的符号,如果力的大小已经确定,还要标清力的大小(如G=10N)。

6.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同时产生的,没有先后之分。

●只有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要同时又两个物体,它们之间才有可能产生相互作用的力,也就是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要同时存在。

●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那么它必定是受力物体。

●使火箭上升的是高温高压的气体。

第五节牛顿第一定律

1.运动和力的关系:

维持物体运动不需要力,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实验:

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伽利略斜面实验)。

3.

4.【实验设计】如图,给水平桌面铺上粗糙不同的物体,让小车自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

观察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表面运动的距离。

5.【实验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

6.【推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不受力,它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7.【注意事项】

8.①三个小车需要从斜面同一高度滑下,原因是保证小车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相同。

这利用了控制变量法。

9.②伽科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也称作理想化实验)。

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10.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原来静止的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仍然会保持静止状态。

●运动的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都会做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分析事实,再进一步概括、推理得出的。

牛顿第一定律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

11.惯性:

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惯性是物体的一种性质,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惯性不是力,“惯性力”、“受到惯性的作用”等说法是错误的。

●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运动状态越不容易改变。

●利用惯性的实例:

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

●防止惯性的实例:

小型客车前排乘客系安全带、车辆行驶要保持距离、包装玻璃制品要垫上很厚的泡沫塑料、汽车限速、汽车禁止超载。

●解释惯性现象的基本步骤:

●①确认研究对象原来处于什么状态;

●②其中的哪个物体(或物体的哪一部分)受何种力,运动状态发生何种改变;

●③哪个物体(或物体的哪一部分)由于惯性继续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④发生了何种现象(或造成了何种结果)。

●在发生追尾事件时,后车起作用的安全装置是安全带,前车起作用的安全装置是头枕;

汽车受到猛烈撞击时,起作用的安全装置是安全气囊。

第六节二力平衡

1.几个力平衡:

物体在受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是平衡力。

2.平衡状态:

物体如果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3.二力平衡:

物体在两个力作用下,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平衡。

4.二力平衡的条件: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5.实验: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6.

7.【实验设计】在一个光滑的桌面上放一辆小车,小车两端分别用细线拴住,通过定滑轮与等质量的砝码连接,观察小车的运动情况。

把小车转一个角度,过一会儿,松开手,观察小车的运动状态。

8.【实验结论】二力平衡的条件: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

9.【注意事项】①实验要在光滑的桌面上进行,目的是使实验更加准确、可靠(排除摩擦带来的影响)。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