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锅炉本体连接管道安装作业指导书.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085014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3.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锅炉本体连接管道安装作业指导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3锅炉本体连接管道安装作业指导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3锅炉本体连接管道安装作业指导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3锅炉本体连接管道安装作业指导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3锅炉本体连接管道安装作业指导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3锅炉本体连接管道安装作业指导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3锅炉本体连接管道安装作业指导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3锅炉本体连接管道安装作业指导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3锅炉本体连接管道安装作业指导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3锅炉本体连接管道安装作业指导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3锅炉本体连接管道安装作业指导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3锅炉本体连接管道安装作业指导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3锅炉本体连接管道安装作业指导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3锅炉本体连接管道安装作业指导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3锅炉本体连接管道安装作业指导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3锅炉本体连接管道安装作业指导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3锅炉本体连接管道安装作业指导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3锅炉本体连接管道安装作业指导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3锅炉本体连接管道安装作业指导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3锅炉本体连接管道安装作业指导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锅炉本体连接管道安装作业指导书.docx

《#3锅炉本体连接管道安装作业指导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锅炉本体连接管道安装作业指导书.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3锅炉本体连接管道安装作业指导书.docx

#3锅炉本体连接管道安装作业指导书

1.工程概况

1.1工程名称、施工地点及施工范围

1.1.1滨州供热中心三期热电厂4×330MW机组工程,锅炉为亚临界参数、四角切圆燃烧、自然循环汽包炉,单炉膛、一次再热、平衡通风、固态排渣、全钢架、全悬吊结构、露天布置п型锅炉,锅炉型号为HX1190/18.4-Ⅱ4。

1.1.2施工地点:

#3机组锅炉房区域及锅炉组合场。

1.1.3施工范围:

#3炉底零米,锅炉0-69.25m。

锅炉汽水连接管、蒸汽连接管、下水连接管、下水管、减温器及管道支吊架的设备清点、设备倒运、地面组合、吊装、安装找正。

1.2主要工程量

1.2.1锅炉下水管吊装组件(为便于编号,四根管子自左到右1~4编号)

序号

分组件图号

件数(件)

重量(单重)(Kg)

焊口

长度(mm)

1

8MS163-1-0

4

5242

φ558.8×55

7616

2

8MS163-2-0

4

7890

φ558.8×55

11480

3

8MS163-3-0

4

8245

φ558.8×55

12000

4

8MS163-4-0

1(仅#1下水管)

7569

φ558.8×55

11000

5

8MS163-5-0

3(#2、#3、#4下水管)

7562

φ558.8×55

11000

6

8MS163-6-0

2(#2、#3下水管)

7780

φ558.8×55

11320

7

8MS163-7-0

2(#1、#4下水管)

6394

φ558.8×55

8

8MS163-8

8MS163-10-0

2(#1、#4下水管)

8443

φ558.8×55

9

8MS163-9-0

2(#1、#4下水管)

3284

φ558.8×55

10

8MS166-1-0

2(#2、#3下水管分配头)

3527

φ558.8×80

11

8MS166-2-0

2(#1、#4下水管分配头)

3517

φ558.8×80

1.2.2下水管焊口工程量

位置

规格

焊口标高

焊口材质

安装形式

焊口总数

地面

高空

两侧下水管

φ558.8×55

11668

SA-106C

2

14000

SA-106C

2

4

22990

SA-106C

2

33992

SA-106C

2

45994

SA-106C

2

57476

SA-106C

2

65092

SA-106C

2

中间下水管

φ558.8×55

11668

SA-106C

2

22990

SA-106C

2

33992

SA-106C

2

45994

SA-106C

2

57476

SA-106C

2

65092

SA-106C

2

合计

2

28

30

1.2.3蒸汽连接管

序号

名称

规格

材质

件数

最大件重量(Kg)

总重(Kg)

1

汽包至前顶棚入口集箱连接管

Ф159×18

20G

16

559

8529

2

前顶棚至侧包墙上集箱连接管

Ф133×16

20G

18

457

7109.6

3

壁再至中再连接管

Ф609.6×22.2

20G、Q245R(弯头)

10

970

4906

4

低过至前大屏连接管

Ф406.4×36/Ф609.6×55

12Cr1MoVG

17

6335

16205

5

后屏至高过连接管

Ф406.4×40/406.4×50

12Cr1MoVG

16

2463

11854.4

7

水平烟道包墙下集箱至环形集箱连接管

Ф159×18

20G

18

518

7066.6

8

大屏至后屏连接管

Ф406.4×40

12Cr1MoVG

6

397

2033

1.2.4汽水连接管

序号

名称

规格

材质

件数

最大件重量(Kg)

总重(Kg)

1

前水上集箱至汽包连接管

Ф159×18

20G

24

515

9870

2

两侧水上集箱至汽包连接管

Ф159×18

20G

41

774

34517

3

后水前集箱至汽包连接管

Ф159×18

20G

30

438

11102

4

后水后集箱至汽包连接管

Ф159×18

20G

60

625

26914

5

省煤器出口集箱至汽包连接管

Ф159×18

20G

60

626

24103

7

水平烟道包墙下集箱至环形集箱连接管

Ф159×18

20G

18

518

7066.6

8

大屏至后屏连接管

Ф406.4×40

12Cr1MoVG

6

397

2033

1.2.5下水管连接管

序号

名称

规格

材质

件数

最大件重量(Kg)

总重(Kg)

1

前水下集箱至下水管连接管

Ф159×18

20G

38

644

12378

2

后水下集箱至下水管连接管

Ф159×18

20G

41

652

14696

3

两侧水下集箱至下水管连接管

Ф159×18

20G

54

599

23349

1.2.6减温器

序号

名称

规格

材质

件数

最大件重量(Kg)

总重(Kg)

1

过热器一级减温器

Ф609.6×55;L=3796

12Cr1MoVG

1

3258

3258

2

过热器二级减温器

Ф426×50;L=3881

12Cr1MoVG

2

2055

4110

3

过热器三级减温器

Ф406.4×50;L=4780

12Cr1MoVG

2

2390

4780

11

再热器减温器

Ф609.6×30;L=6909

20G

2

3676

7352

12

再热器事故喷水减温器

Ф558.8×30;L=4500

20G

2

2177

4354

增加

1.3工程特点

1.3.1下水管设计特点:

锅炉从汽包底部分出下水管共4根,其中两根从两侧转到炉后,形成水冷壁下集箱四角与下水管分别对应的形式。

1.3.2施工特点

本项目施工涉及整个锅炉及组合场,点多面广,投入人力、物力多,各专业、施工处接口多,属多工种配合作业,机具使用频繁,工期长、施工难度大,质量要求高,立体交叉高空作业,安全危险性大,同时受自然条件如大风、雷雨等天气影响;在施工高峰期人员的增加将给安全管理及质量管理带来不利因素。

1.3.2.1锅炉下水管管径大,对口、磨口以及调整工作量大,施工周期长,预留焊接反变形难度较大。

1.3.2.2高空作业,安全危险性大,施工环境差。

1.3.2.3管子单件重量大、尺寸较长,安装困难。

1.3.2.4吊挂环境要求高,防护困难。

1.4特殊设备的名称、重量及几何尺寸

见1.2.1锅炉下水管吊装组件

2.依据文件

2.1锅炉厂提供的图纸。

2.2施工图纸、设计说明书及设计变更文件。

2.3滨州供热中心三期热电厂4×330MW机组工程《施工组织总设计》。

2.4滨州供热中心三期热电厂4×330MW机组工程《锅炉施工组织设计》。

2.5《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价规程》第2部分:

锅炉机组DL/T5210.2-2009。

2.6《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第2部分:

锅炉机组DL5190.2-2012

2.7《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火力发电厂部分)DL5009.1—2002。

2.8《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2006年版)。

2.9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与体系程序。

2.10公司评价出的重大危险因素/环境因素及管理方案、控制程序。

2.1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等国家法律法规及其他地方性法规。

2.12《材料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13《实用五金手册》(第七版)上海科技技术出版社。

3.开工应具备的条件和施工前应做的准备

3.1开工应具备的条件:

3.1.1施工人员应首先熟悉图纸及本作业指导书,并接受安全、技术交底。

3.1.2施工人员应熟悉工作环境和工作特点。

3.1.3根据作业指导书领用合格工器具,工器具要使用保管完好,准备好起重索具。

3.1.4按照安全施工措施领用安全设施。

3.1.5设备到货能满足组合施工的展开,图纸供应齐全;锅炉组合场场地平整,各组合架搭设不得有积水、下陷、凸点或其他废料。

3.1.6安装现场应有可靠的消防措施、充足的照明、防雨和排水措施。

3.1.7钢结构安装完毕并已通过验收。

3.1.8热处理设备已接好,可以投用。

3.2施工前应做的准备。

3.2.1施工作业指导书编写审批完。

3.2.2图纸会审完毕。

3.2.3施工人员已经过安全培训,并参加交底签字。

3.2.4安装用安全设施应按所需数量及时到位。

3.2.5按作业指导书领用工器具,准备好起重索具。

3.2.6施工用电动工具经检验合格。

3.2.7所有施工人员熟悉现场,了解现场的施工环境。

3.2.8按照作业指导书领用合格的安全设施。

4.人员组织、分工及有关人员的资格要求

4.1人员组织及职责表

序号

类别

数量

人员职责

1

施工主任

1人

施工人员、机具的协调,重要施工步骤检查、监督、指导

2

施工专工

1人

重要施工方案审查、制定,专业间施工协调,重要施工检查指导

3

施工技术员

1人

图纸审查,施工人员组织交底,按作业指导书要求现场指导、设计及设备问题处理

4

施工质检员

1人

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查、验收

5

施工安全员

1人

对施工进行安全管理及监护

6

安装工

15人

熟悉安装工序,负责再热系统的安装工作

7

起重工

4人

熟悉起重的相关知识,负责设备吊装工作

8

架工

4人

熟悉本专业相关知识,负责脚手架搭设工作

9

电焊工

6人

熟悉本专业相关知识,负责临时设施的焊接工作

4.2有关人员的资格要求

4.2.1施工人员必须经过技术人员的安全技术交底,对交底清楚明白并亲自签字后方可上岗,施工人员增加、中间换人或停工超过一个月的必须重新进行交底,工期超过一个月,中间间断7天以上必须重新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作好记录。

4.2.2所有施工人员必须经过三级安全教育,考试合格、体检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

4.2.3起重指挥人员必须经有关部门按GB5082的规定进行安全技术培训,并经考试合格、取得合格证后方可上岗指挥。

4.2.4所有参加施工的人员必须熟悉本工作的施工特点,了解再热系统施工过程中所存在的危险性,提前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并能根据工作选择相应的劳保用品。

4.2.5施工人员能自觉遵守公司各项安全规定,服从安监人员的管理。

施工人员必须服从指挥,听从安排,施工中禁止窜岗。

4.2.6施工人员在施工前应认真学习并熟悉设备图纸及其技术要求、说明书、作业指导书及有关规程规范,并理解和掌握设备安装方法和工艺质量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对有疑问或不清楚的地方要及时询问主管技术人员,不得盲目施工。

4.2.7施工人员必须明确施工中所存在的危险因素及环境因素并能根据控制要求做出有效控制。

5.所需的施工机械、工器具及要求

5.1施工机械、工器具

5.1.1主要施工机械

序号

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备注

1

63t塔吊

FZQ1380/63t

一台

安全性能试验合格

2

履带吊

63t

一台

安全性能试验合格

3

汽车吊

50t

一台

安全性能试验合格

4

运输车

20t

一辆

车况良好

5.1.2主要工器具:

序号

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备注

1

电动磨光机

4台

检验合格

2

卷尺

5m

4把

3

卷尺

50m

1把

校验且合格

4

钢板尺

1m

2根

校验且合格

5

角尺

4把

6

线锤

0.5Kg

6个

7

撬棒

20根

8

钢丝绳

φ13mm—φ52mm

若干

9

滑轮

5t、10t

若干

检验合格

10

葫芦

2t、3t、5t、10t、20t

若干

拉力试验合格

11

水平管

50米

1根

12

铁楔

若干

5.2所用机械、工器具、起重索具的安全要求。

5.2.1施工中使用的63t履带吊、FZQ1380/63t塔吊、和50t汽车吊等机械,都必须经过静负荷及动负荷试验合格,大件起吊前,应对其安全装置进行全面检查,重物离开地面10cm时,暂停起吊,全面检查,确认完好方可起钩。

5.2.2施工机械要定期维护,保证运行工况良好,进行大件吊装时要确保吊车的电压稳定,塔吊应单独使用一条用电线路。

5.2.3所有起吊用的吊具、索具应视组件重量选取相应的数量和规格,并保证8~10倍的安全系数,严禁超负荷使用,钢丝绳须经外观检查,确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5.2.4利用卷扬机吊运、拖运设备时,严禁人员在牵引绳和水平导向轮内侧三角区域内站立或行走。

5.2.5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链条葫芦使用前须经检验合格,有合格标签,并不得超负荷使用,钢丝绳悬挂必须有包角或垫层。

5.2.6钢丝绳的夹角最大不超过120度,钢丝绳的安全系数不小于8倍。

5.2.7大件吊装用起吊吊耳的销孔必须采用机制打孔,双面坡口焊,并有加强筋。

5.2.8吊装用所用工具,必须在使用时装设安全防坠绳,或其他保护措施。

5.2.9计量工具要经过专门的检验所进行检验,合格后并在工具上明显位置帖上标签。

5.2.10电动工具必须经过安全性能检测合格,确认其机械、电气性能良好后方可投入使用。

6.施工进度计划及要求

下水管安装:

2013年8月25日——2013年10月5日

汽水连接管安装:

2013年9月25日——2013年10月30日

蒸汽连接管安装:

2013年9月30日——2013年10月25日

下水连接管安装:

2013年10月5日——2013年10月30日

减温器安装:

2013年9月30日——2013年10月25日

7.施工工序、方法及要求

7.1施工工序

7.1.1锅炉连接管道安装作业流程

设备领用、清点、检查、编号→设备的运输→设备组合→吊装→高空安装、找正→验收

7.2施工方法

7.2.1设备领用

7.2.1.1按照设备图纸详图以及发货清单对设备及零部件进行领用,清点。

7.2.1.2下水管的摆放,根据组合的速度进行吊运,不可盲目集中,设备的编号梳理过程中,各零部件应按种类、安装顺序分类存放,存放场地应平整、坚实,无积水、无污泥;设备叠放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失稳倾倒以及被压变形。

7.2.1.3设备开箱后应妥善保管设备,防止丢失、损坏和变形;开箱的设备技术文件交归有关部门管理。

7.2.1.4对装箱件进行清点时,小件、易丢件及时入库。

7.2.1.5施工人员在设备清点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如规格不符、数量不足、外观缺陷等),应及时上报处理,施工人员严禁私自进行设备开箱。

7.2.2设备检查

7.2.2.1设备检查:

检查设备表面有无划痕或深坑等缺陷,几何尺寸是否正确,公差是否符合图纸及验标要求。

7.2.2.2检查受热面管的外径和壁厚的偏差,严防对口时错口严重。

7.2.2.3根据单件设备详图,测量单件设备的角度、长度,无不符合尺寸现象。

7.2.2.4检查时,对照图纸中管子的上下方向,进行严格标识,并经两人以上确认。

7.2.3设备组合

7.2.3.1管子的调整

在组合架上使用龙门架,用钢丝,进行调整,按图纸尺寸进行调整加固位置,调整对口位置及方向,并注意检查管屏件的正反,切不可以对口合适为原则,对施工中看不明白的位置问题及时找技术人员确认解释。

协助焊接施工人员调整防风,节约施工时间,提高施工效率。

7.2.3.2管屏组合焊口的方法及原则:

(一)管子对口前,必须将管端内外20~30mm处,清除油垢和铁锈,直至显出金属光泽。

(二)对口端面应与管中心线垂直,其端面倾斜至不应大于0.5mm。

(三)对接焊的局部错口值不超过壁厚的10%。

(四)焊接管子对口反焊接变形,预留上拱度用1米钢板尺作为标尺,将钢板尺顺着管子的方向放在焊口的下方,焊缝中心与钢板尺500mm处对齐,用短尺测量钢板尺上边缘到焊口下边缘的距离,控制在4~6mm之间。

根据焊口的效果,适当变化距离值,将焊口的折扣度降到最低。

(五)为减小预留上拱度产生焊口上下间隙的偏差,在没有要求方向的直段管安装时,将管子适当旋转,使其端面整体更均匀。

7.2.4管道穿装及吊挂

7.2.4.1下水管的组合,拟考虑在#3炉后组合架上,用水平仪将管子打平,然后,用千斤顶调整对口间隙,以木楔固定,加热焊口。

在地面组合焊口2只,分别为#1、#4下水管水平段各1只焊口,下水管共28件,将以穿插在钢结构中吊装为主要形式。

组件长12.2米,重8.44吨,满足吊车吊装钢结构时的工况。

力求使每件吊装更容易,吊挂更到位,运用设备本身自带的导向设计、焊口支架设计,进行型钢加固固定,减少钢丝绳吊挂带来的危险。

下降管吊装前应在地面焊接防滑挡块,防止捆绑管子吊装时滑落,焊接前管子需预热焊接后包岩棉缓冷。

a.检查管子内壁是否有杂物,如有杂物如铁锈,眼镜片等要仔细清理。

b.管子起吊前要在地面焊接好吊耳,以便于起吊、吊挂和对口。

吊耳的位置要根据图纸设计的方向及位置加以确定。

c.管子吊装时要根据图纸设计的管口标高进行吊挂,同时吊挂标高要低于设计标高500mm~1000mm,以便于在对口时能有足够的空间进行调整和拉到位。

吊挂位置:

图号为9MS163-1-0的下降管吊挂于汽包;

图号为9MS163-2-0的下降管吊挂于汽包;

图号为9MS163-3-0的下降管吊挂于56.47米;

图号为9MS163-4-0、9MS163-5-0的下降管吊挂于37.2米;

图号为9MS163-6-0、9MS163-7-0的下降管吊挂于24.97米;

图号为9MS163-8-0、9MS163-10-0的下降管吊挂于19.67米;

图号为9MS163-9-0的下降管吊挂于19.67米;

e.对口时用手拉葫芦拉起到两坡口间隙2~3mm时,装上自制对口专用工具把螺栓拧紧,调整好角度后,管子下部用葫芦或支架固定,检查对口处是否有错口、马蹄口等现象。

以上工作完成后,通知焊接公司进行热处理及焊接工作。

f.完成焊接后,安装该段的支吊架安装,安装完支吊架后方能进行下一段管道的安装。

其中恒力弹簧吊架的定位销在水压试验时才能拆除。

注意:

吊杆的端部必须旋出螺母2-3丝。

g.下水管的分配集箱安装时必须保证其位置与方向的正确性。

以便于联接管的安装。

7.2.4.2汽水连接管道、蒸汽连接管道吊挂:

按自下到上的顺序进行管道的穿装,可以通过钢丝绳将管子挂在吊杆或过渡梁上,减温器与蒸汽连接管道同时吊装。

7.2.4.3下水连接管道吊挂:

下水连接管道运输到炉底,用卷扬机吊装就位,吊挂顺序为自上到下,可以用钢丝绳吊挂在冷灰斗刚性梁上。

7.2.5安装调整

明确了设备的吊装路线和吊挂方式,接下来的工作是,注意各个节点工作的完成情况,掌握最好的吊装时间,节约吊装时间。

对于本次施工,及早的组合完成是保证工作顺利完成的可靠保障。

按照设备组合的要求,将各段管段组合起来,做好标示(根据作业指导书中吊装路线中吊点的位置进行划线标识)。

按要求执行,避免施工中偏差过大,施工中吊挂用绳的保险倍数已取到10倍以上。

为减少高空吊挂物带来的危险因素,必须以长期吊挂为最大危险因素考虑,最大程度的减少设备吊挂时间,将设备安装成一个完整的管系。

安装时,各管道必须对照图纸定位,尽可能同时调整一条管道上的各个口(制作对口管卡),以使各段有精确的定位,减少安装误差。

高空对口时,水平焊口,将各管道间隙调整到3~5mm之间,保持间隙均匀。

斜口角度与水平方向夹角小于30度时,基本保持焊口缝隙均匀即可,若大于30度时,须进行反变形补偿,可按吊焊焊接反变形量的50%进行预留,即大约3mm。

系统焊口结束,及时调整管道支架螺栓到设计位置长度。

水压前基本调到合适、均匀,水压后,冲管前,上水后,使系统达到设计值,保证系统顺利运行。

8.安全控制措施及要求

8.1安全管理的一般要求

8.1.1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现场必须配戴合格的劳动保护用品,并正确配戴安全帽。

8.1.2高空作业必须扎好安全带,并做到高挂低用。

8.1.3搭设脚手架要由专业架工进行,使用合格材料,搭设牢固可靠,符合规定并通过验收。

8.1.4施工人员必须经过三级安全教育并经过考试合格,体检合格,方可持证上岗;特殊工种的施工人员,必须持特殊工种上岗证;施工人员必须熟悉施工环境、施工工序和方法及设备的几何尺寸和重量等。

严禁施工人员酒后施工,施工人员应保持充足的精力,施工中要提高警惕,确保安全。

8.1.5钢丝绳在使用前,必须进行检查,确保完好无损。

吊装时,起吊用钢丝绳选用正确,各钢丝绳吃力均匀,设备必须绑扎牢固,钢丝绳与设备的棱角接触处应加设包角保护。

8.1.6施工过程中应及时清理施工区域的易燃易爆物品。

8.1.7手拉链条葫芦3吨及以下的严禁2人及2人以上同时拉动链条。

严禁扭结,不得将双链条葫芦改为单链条使用;拉葫芦时严禁站在吊件及葫芦的正下方。

严禁在起吊中的设备下方通行或逗留。

8.1.8确保施工现场用电、照明充足,安全设施齐全,安全绳要拉设到位,严禁随意拆除挪动。

施工人员要文明施工,不得在设备上乱涂乱画,不得用电焊替代气割进行切割作业。

8.1.9实行“一对一”安全结伴,互相监督,做到“三不伤害”。

8.1.10施工现场不得流动吸烟;使用电、火焊时应清理施工地点周围的易燃易爆物品。

严格执行文明施工的各项规定,及时清理现场,有动火作业的部位,应在确认火种全部熄灭后方可离开现场。

使用电、火焊时,应注意安全,必须带好防护眼镜和防护手套,以免烧伤、烫伤,并且有可靠的防火措施,防止发生火灾事故或损坏设备。

氧气瓶、乙炔瓶在使用时应相隔8米以上,与明火间距不小于10米且周围要有良好的防护措施。

8.1.11高空设备就位时,施工人员必须将安全带挂在水平安全绳上或挂至速差葫芦上。

8.1.12未参加安全技术交底和未按要求签名的人员不得进入施工现场进行施工。

8.2识别的危险因素及控制措施

8.2.1用汽车和拖拉机运输设备时,不进行封车。

控制方案:

设备运输时要封好车确认安全无误方可开车,禁止人货同行,车速不能过快,派专人跟踪监护,确保设备运输过程中可控、在控,安全平稳。

8.2.2触电伤人

控制方案:

8.2.2.1磨光机在使用前做漏电检查,且有合格证,以防漏电伤人。

雨季施工磨光机等电动工具必须进行遮雨隔绝,防止漏电伤人。

8.2.2.2施工中使用电源要由专业电工敷设,并且电源线路要经过灵敏的漏电保护器。

严禁施工人员私自拉设电源,做到一机一闸一保护。

8.2.2.3施工中使用的焊机一次线必须接地良好,电焊皮线严禁裸露,接头必须牢固。

8.2.2.4照明的行灯的电压不得超过36V,并且应有保护罩。

8.2.2.5严禁将电线直接挂在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