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086384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9.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

《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

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长兴县2010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面对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全县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为主线,全面推进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团结拼搏,奋力跨越,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

一、综合

国民经济。

初步核算,2010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83.7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65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58.54亿元,增长11.9%;第三产业增加值99.52亿元,增长14.1%。

三次产业结构从2009年9.2:

55.8:

35.0调整为9.0:

55.9:

35.1。

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45629元,比上年增长11.5%,按平均汇率计算折合6740美元。

图1 2006-2010年长兴县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二、农业

农业经济。

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6.32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5.65亿元,比上年增长4.2%。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26.84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65.13万亩,总产量28.36万吨,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9.63万亩,总产量2.61万吨。

农业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全年预算内支农财政总支出2.73亿元。

现代农业成效明显。

新发展七大特色产业6.8万亩、设施农业1.5万亩、亩产效益超5000元的高效农业示范点15个,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基地项目25个。

全年新发展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5家,新增市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3家;新增无公害农产品46只、绿色食品3只,长兴紫笋茶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

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农产品名称

单位

2010年产量

比上年+、-%

粮食

#稻谷

油料作物

#油菜籽

蔬菜

果用瓜

禽蛋

肉类

牛奶

水产品

283585

220080

26126

25343

290438

85788

11994

19959

2221

38098

2.7

0.5

-20.8

-21.3

0.9

-10.8

-0.5

8.6

-48.3

1.6

农业基础条件。

水利和防汛设施进一步完善,合溪水库主体工程完工,新建标准堤防50公里,加固山塘30座。

年末实有固定机电排灌站1601处。

农业物质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年末拥有农机总动力35.07万千瓦,耕作机械动力6.18万千瓦,机耕面积83.15万亩,机收面积60.02万亩。

全年农林牧渔业用电2625万千瓦时。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

2010年全县82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产值572.82亿元,比上年增长28.7%,其中新产品产值119.39亿元,比上年增长23.6%;实现工业销售产值556.2亿元,比上年增长30.1%,产销率达到97.1%,同比上升1.1个百分点。

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38.36亿元,增长11.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2.13亿元,比上年增长14.0%。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

产品名称

单位

2010年

比上年

+、-%

发电量

印染布

服装

水泥熟料

水泥

耐火材料制品

电子元件

铅酸蓄电池

锂离子电池

空调

亿千瓦时

亿米

万件

万吨

万吨

万吨

亿只

万千伏安时

万只

万台

92

13

1787

1168

515

66

63

1678

933

67

-5.1

4.5

-14.2

-5.2

18.7

12.4

30.7

34.8

249.5

77.7

2010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销售收入623.38亿元,比上年增长32.2%;完成利税总额58.28亿元,比上年增长35.4%;完成利润总额37.12亿元,比上年增长43.3%。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亿千”企业达到119家,其中当年新增33家;十一项评价考核指标综合得分299.71分;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企业达到10家。

建筑业。

2010年全县完成建筑业(全口径)总产值44.06亿元,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0.19亿元,比上年增长13.8%。

全年房屋施工面积327.48万平方米,其中当年新开工面积212.36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80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5.22亿元,比上年增长23.8%,其中工业性投入96.44亿元,比上年增长23.2%;限额以上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完成58.42亿元,同比增长52.7%。

按三次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完成0.77亿元;第二产业投资完成96.54亿元,增长21.1%;第三产业投资完成97.91亿元,增长26.8%。

图2 2006-2010年长兴县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速度

 

房地产业。

2010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34.74亿元,比上年增长53.0%。

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301.1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105.34万平方米;商品房竣工面积80.3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35.9%;商品房销售面积77.3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7.6%;商品房销售总额44.81亿元,与上年持平。

图3 2006-2010年长兴县房地产投资销售情况

 

五、交通和邮电通信

交通运输业。

2010年全县完成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加值14.61亿元,比上年增长18.2%。

 年末全县公路里程数达到2030公里,每平方公里公路密度1.42公里。

其中,准四级以上公路里程1880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89.5公里。

全社会公路客运量1524万人次,增长2.2%;客运周转量48121万人公里,增长2.0%。

全社会货物运输量6417万吨,其中公路运输1579万吨,水路运输4838万吨。

全年公路、水路运输完成货运周转量78.12亿吨公里,其中公路货运周转量8.49亿吨公里,增长22.7%;水运货物运输周转量69.64亿吨公里,增长9.0%。

邮电通信。

全年完成邮电通信业务收入5.11亿元,比上年增长5.0%。

年末全县各类用户总量86.71万户,比上年增长29.6%。

其中,固定电话(含小灵通)20.06万户,下降6.7%;移动电话57.84万户,增长49.0%;国际互联网用户8.81万户,比上年增长33.5%,其中宽带上网用户8.32万户,比上年增长36.7%。

六、国内贸易和旅游业

   国内贸易。

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11亿元,增长18.6%。

其中城镇零售总额65.88亿元,增长20.0%;乡村零售总额42.22亿元,增长16.5%。

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97.64亿元,增长18.2%;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0.46亿元,增长22.1%。

全县共有各类交易市场46个,其中生产资料交易市场5个、农产品交易市场32个、日用工业品市场7个、其他商品交易市场2个。

全县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12家,全县市场成交额112.3亿元,同比增长11.6%。

旅游业。

2010年全年接待旅游人数607万人次,同比增长32.0%;实现旅游收入41.67亿元,同比增长33.1%;其中景点门票收入1602万元,增长43.0%。

西太湖(图影)旅游度假区、二界岭农业观光和运动体验度假区、仙山湖生态旅游区、扬子鳄二期、陈武帝故居等旅游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新增省四星级以上农家乐2家。

成功创建省旅游经济强县。

七、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

2010年进出口贸易总额9.9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4.0%;其中对外出口总额8.94亿美元,同比增长57.8%。

全年新增出口实绩企业59家,其中出口实绩超千万美元企业新增12家。

招商引资。

全年合同外资3.7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实到外资1.8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8%;实到县外内资53.02亿元,比上年增长21.6%。

全年共引进千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14个、亿元以上内资项目54个,汉能光伏、渤海物流等一批特大项目相继落户。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

2010年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40.1亿元,比上年增长18.3%。

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2.36亿元,比上年增长21.1%,其中增值税3.82亿元,增长10.1%;营业税6.13亿元,增长24.9%;企业所得税2.92亿元,增长29.6%。

全年财政总支出28.75亿元,增长25.0%,其中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6.48亿元、0.82亿元、1.42亿元和1.9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7.1%、7.8%、5.3%和101.5%。

金融。

2010年末,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23.89亿元,比上年增长27.6%,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38.84亿元,比上年增长26.8%。

年末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73.83亿元,比上年增长25.5%。

其中,人民币短期贷款135.26亿元,增长27.0%;人民币中长期贷款131.17亿元,增长24.4%。

保险。

2010年各类保费收入6.4亿元,上升16.1%。

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2.62亿元,上升30.1%;人寿保险保费收入3.78亿元,上升8.1%。

全年赔款支出1.21亿元,同比增长9.3%。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学技术。

2010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93.57亿元,同比增长29.8%。

全年实施政产学研合作项目151项,新列国家级项目34项,新增省级以上新产品216项。

新认定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7家、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1个、省级企业研发(技术)中心8家。

全年专利申请1507件、授权1467件。

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件、省著名商标4件、名牌产品3只、区域名牌1只、专业商标品牌基地1个,申请注册商标1000余件。

教育事业。

全县幼儿园47所,在园学生16293人,专任教师869人;小学校数38所,在校学生38358人,专任教师2139人;普通中学21所,其中初中17所,普通高中4所,在校学生分别为25436人和11914人,专任教师分别为1635和740人;中等职业学校5所,在校学生10950人,专任教师478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体育事业。

“文化大县”建设深入推进,农村文化“八有”保障工程全面实施,首届艺术节、读书节顺利举办,新建村级文化活动室36个、特色文化展示馆18个,新建和改建“幸福乡村大舞台”100个,组织基层群众文化活动725场、电影下乡3100场。

合溪洞遗址被确认为全省首次发现有明确古人类活动遗存的洞穴遗址。

创建省级体育强乡2个、省级东海明珠工程1个。

 卫生事业。

年末共有各类卫生机构345个,其中各类医院7家(含综合医院4家),乡镇卫生院28家,诊所、卫生所、医务室13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71家。

年末全县拥有床位2372张,卫生技术人员3445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230人,注册护士1004人。

每万人拥有卫生床位数38.1床,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55.4人。

十一、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

全县城市环境明显改善,城市内涵不断丰富,龙山新区建设加快推进,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扩大到42平方公里,城市框架拉大到50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达到59%。

小城镇建设投入10.6亿元,小城镇镇区规模扩大到31平方公里。

年末人均城市道路面积22.01平方米;建成区供水管道密度16.25公里/平方公里,排水管道密度11.81公里/平方公里。

全年城市供水总量3158.25万立方米,天然气供气总量4766.24万立方米,液化石油气供气总量3180吨。

现有公园11个,公园面积133公顷。

城乡绿化工作扎实开展,建成区绿地率达41%、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5.5平方米。

环境保护。

全年工业废水排放总量2940万吨,达标率为91.15%;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1642.5万吨,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1%。

治污减排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圆满超额完成“十一五”污染减排任务。

2010年全县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为3457吨,比上年减少19.46%,累计比2005年减少31.78%,完成“十一五”减排任务的178%;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3.52万吨,比上年减少18.0%(扣除浙能电厂指标,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27万吨,比上年减少1.96%),累计比2005年减少29.18%,完成“十一五”减排任务的178%;工业烟尘排放量为0.59万吨,比上年减少20.3%;工业粉尘排放量1.18万吨,比上年减少24.2%;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128.16万吨,比上年减少15.1%,综合利用率达97.39%。

十二、人口、社会保障和人民生活

人口。

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62.31万人,比上年增加2541人,增长4.1‰。

其中,男性31.53万人,女性30.77万人,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16.22万人。

全年出生人口5195人,死亡人口5022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74‰。

社会保障。

年末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3.66万人,增长12.7%;参加基本医疗保险11.28万人,增长18.5%;参加工伤保险12.81万人,增长5.4%;参加生育保险6.55万人,增长17.6%。

全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3.3%。

全县收养性社会福利机构数达到19个,床位数达到2272张。

城乡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分别为3575人和10566人。

农村五保对象、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率达到99%。

就业和再就业工程继续推进。

全年新增就业1.06万人,完成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4552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1%。

人民生活。

据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046元,比上年增长10.3%,人均消费性支出14155元,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3.4%。

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3305元,比上年增长13.2%,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733元,比上年增长14.4%,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6.1%,人均居住使用面积58.2平方米。

年末拥有私人汽车3.73万辆,比上年增长39.8%;私人轿车拥有量2.23万辆,比上年增长41.5%。

说明:

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人均生产总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

 

撰稿:

刘纪汉审核:

沈柏成 签发:

沈柏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