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常见的酸和碱.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088143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16.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常见的酸和碱.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湖北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常见的酸和碱.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湖北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常见的酸和碱.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湖北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常见的酸和碱.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湖北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常见的酸和碱.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湖北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常见的酸和碱.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湖北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常见的酸和碱.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湖北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常见的酸和碱.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湖北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常见的酸和碱.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湖北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常见的酸和碱.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湖北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常见的酸和碱.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湖北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常见的酸和碱.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湖北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常见的酸和碱.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湖北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常见的酸和碱.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湖北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常见的酸和碱.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湖北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常见的酸和碱.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湖北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常见的酸和碱.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湖北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常见的酸和碱.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湖北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常见的酸和碱.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常见的酸和碱.docx

《湖北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常见的酸和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常见的酸和碱.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北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常见的酸和碱.docx

湖北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常见的酸和碱

2013—2015湖北省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解析版)——常见的酸和碱

(2015年)

1、选择题

1.(2015•湖北)向CuO和铁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微热,充分反应后冷却、过滤,在滤液中放入一枚洁净的铁钉.发现铁钉表面无任何变化,据此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滤液中一定含有FeSO4,可能含有H2SO4

 B.滤液中可能有CuSO4

 C.滤渣里一定有Cu,可能有Fe和CuO

 D.滤渣里一定有Cu和Fe

考点:

酸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

专题:

常见的酸酸的通性.

分析:

根据金属活动顺序可知向滤液中加入薄铁片,而氧化铜可以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铁可以硫酸铜反应铁片无任何变化,说明没有稀硫酸,也没有硫酸铜可以据此结合题给的选项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

A、铁可以和硫酸反应生成FeSO4,所以在滤液中一定含有FeSO4,但是加入铁钉后铁片没有明显变化,所以可以判断滤液中没有H2SO4,故A结论不正确;

B、在滤液中放入一枚洁净的铁钉.发现铁钉表面无任何变化,所以可以判断滤液中没有CuSO4,故B结论不正确;

C、加入铁钉后没有明显变化,说明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铜被铁置换出来,故在不溶物中含有Cu,如果硫酸的量不足,那么滤渣里就可能有Fe和CuO,故C结论正确;

D、加入铁钉后没有明显变化,说明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铜被铁置换出来,故在不溶物中含有Cu,题中没有提及铁粉的质量,所以反应后滤出的不溶物中可能含有Fe也可能不含Fe,故D结论不正确.

故选C.

点评:

此题是一道推断知识考查题,解题的关键是对最后加入铁后无变化的分析,也就是说明反应后的溶液中不会有硫酸铜及硫酸的存在,这是解题的关键.

2.(2015•宜昌)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c点所示溶液呈碱性

 B.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2SO4和H2SO4

 C.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的烧杯中

 D.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考点: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专题:

常见的酸酸的通性.

分析:

A、根据c点的pH小于7,溶液显酸性,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a点的pH大于7,溶液显碱性,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图象中pH值的变化是从大于7逐渐的减小到小于7,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由a到b点的pH值的变化是从大于7逐渐的减小到等于7,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

A、c点的pH小于7,溶液显酸性,故错误;

B、a点的pH大于7,溶液显碱性,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钠和氢氧化钠,故错误;

C、由图象可知,pH值是开始时大于7逐渐的减小到7然后小于7,可知原溶液显碱性,然后不断的加入酸性溶液,使pH减小,说明是把稀盐酸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故错误.

D、由a到b点的pH值的变化是从大于7逐渐的减小到等于7,可以说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故正确.

答案:

D

点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从数形结合的角度理解中和反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非选择题

1.(2015•黄冈)构建模型和构建知识网络是化学学习中重要的学习方法,李华同学利用左手构建酸的性质知识网络,如图所示,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如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盐酸的pH,则结果会 偏大 (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2)图中①的现象是:

 石蕊变红 .

(3)写出一个符合图中③的化学方程式 HCl+AgNO3=AgCl↓+HNO3 

(4)图中性质④属于 复分解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5)图中⑤的性质在工业上可用于 盐酸除铁锈 (填用途).

考点:

酸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度测定;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常见的酸酸的通性.

分析:

(1)测定盐酸的pH时,用蒸馏水湿润pH试纸后,相当于盐酸溶液被稀释,酸性减弱.

(2)酸跟石蕊指示剂反应,使其颜色变为红色.

(3)跟某些盐反应生成另外的酸和盐,前提是有一种生成物为气体或沉淀.

(4)酸与碱的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5)图中⑤的性质内容较广,可以是指盐酸与碱反应,也可以是指盐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解答:

解:

(1)测定盐酸的pH时,用蒸馏水湿润pH试纸后,相当于盐酸溶液被稀释,酸性减弱,则结果会偏大.

(2)酸跟石蕊指示剂反应,使其颜色变为红色.

(3)跟某些盐反应生成另外的酸和盐,前提是有一种生成物为气体或沉淀,如盐酸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Cl+AgNO3=AgCl↓+HNO3.

(4)酸与碱的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5)铁锈属于金属氧化物,与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由此性质盐酸在工业上可用于除锈.

故答案为:

(1)偏大;

(2)石蕊变红;

(3)HCl+AgNO3=AgCl↓+HNO3(合理即可);

(4)复分解;

(5)盐酸除铁锈(合理即可).

点评:

盐酸是酸的代表物质,要熟记酸的通性,要求同学们能写出每一项性质的化学方程式.

2.(2015•十堰)某学习小组探究氢氧化钙溶液的化学性质,并作了延伸探究.

探究一:

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你帮助完成实验报告.

方案

(1)

(2)

(3)

实验操作

现象

 溶液变为蓝色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红色褪为无色

结论或解释

氢氧化钙溶液能使石蕊等酸碱指示剂变色

氢氧化钙溶液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二氧化硫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SO2+Ca(OH)2═CaSO3↓+H2O 

氢氧化钙溶液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提出问题】实验方案(3)褪色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作出猜想】乙同学从反应情况分析,溶液中除含少量酚酞外,溶质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

①CaCl2;②CaCl2和HCl;③CaCl2和Ca(OH)2

【分析讨论】丙同学从实验现象分析得出:

猜想③肯定不合理,其理由是 稀盐酸加入滴有酚酞的石灰水中,红色褪为无色,说明溶液为中性或酸性,不可能有氢氧化钙 .

探究二:

丁同学为进一步验证乙同学的猜想,设计实验如下:

将实验方案(3)褪色后溶液倒入烧杯中,向其中逐滴滴加稀碳酸钠溶液至过量,边滴边振荡.实验后得出产生沉淀质量与滴加碳酸钠溶液体积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写出实验过程中的现象 滴加碳酸钠溶液,开始先产生气泡,随后才产生沉淀. .

【得出结论】乙同学的猜想中, ② (填序号)合理.

【反思讨论】

学习小组结合图象,分析了丁同学实验过程中烧杯内溶液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填序号)

A.溶液质量逐渐增大B.氯化钠质量逐渐增大,V2后不变

C.氯化钙的质量先增大后减小D.溶液的pH一直在增大.

考点:

探究酸碱的主要性质;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科学探究

分析:

探究一:

(1)根据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解答;

(2)根据氢氧化钙溶液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解答;

【分析讨论】根据稀盐酸加入滴有酚酞的石灰水中,红色褪为无色,说明溶液为中性或酸性解答;

探究二:

根据图示现象分析解答.

【得出结论】根据实验探究得出结论;

【反思讨论】根据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解答;根据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氯化钠解答.

解答:

解:

探究一:

(1)澄清的石灰水显碱性,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

(2)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亚硫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SO2+Ca(OH)2═CaSO3↓+H2O;

【分析讨论】从实验现象分析可知:

稀盐酸加入滴有酚酞的石灰水中,红色褪为无色,说明溶液为中性或酸性,不可能有氢氧化钙,故猜想③肯定不合理;

探究二:

根据图示现象分析可知:

因稀盐酸过量,故加入碳酸钠后首先与过量的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然后再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的碳酸钙沉淀;

【得出结论】根据实验探究可知:

溶液中除含少量酚酞外,溶质有CaCl2和HCl,故②正确;

【反思讨论】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氯化钠,故

A、不断滴加碳酸钠溶液,溶液质量逐渐增大,故对;

B、氯化钠质量逐渐增大,V2后依然增大,故错;

C、氯化钙的质量逐渐减小,故错;

D、溶液的pH一直在增大,最后不变,故错.

答案:

探究一:

方案

(1)

(2)

(3)

实验操作

现象

溶液变为蓝色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红色褪为无色

结论或解释

氢氧化钙溶液能使石蕊等酸碱指示剂变色

氢氧化钙溶液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二氧化硫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SO2+Ca(OH)2═CaSO3↓+H2O

氢氧化钙溶液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分析讨论】稀盐酸加入滴有酚酞的石灰水中,红色褪为无色,说明溶液为中性或酸性,不可能有氢氧化钙

探究二:

滴加碳酸钠溶液,开始先产生气泡,随后才产生沉淀.

【得出结论】②

【反思讨论】A

点评:

化学实验现象是化学实验最突出、最鲜明的部分,也是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的依据,掌握物质的性质和相互之间的反应关系,并有助于提高观察、实验能力.

3.(2015•孝感)做完氢氧化钠与稀硫酸中和反应的实验后,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成分产生了兴趣,请你与他们一起进行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

【作出猜想】

(1)甲同学认为溶液中的溶质只有Na2SO4一种物质.

(2)乙同学认为溶液中的溶质是Na2SO4和 硫酸 两种物质.

(3)丙同学认为溶液中的溶质是Na2SO4和NaOH两种物质.

【查阅资料】①Na2SO4溶液显中性.

②Al与强碱NaOH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lO2)等物质.

【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乙同学

实验

取中和反应后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将表面反复打磨后的铝片放入试管的溶液中

铝片逐渐溶解,并有大量气泡冒出,收集气体点燃,火焰呈淡蓝色

猜想

(2)成立

丙同学

实验

取中和反应后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 红 色

猜想(3)成立

【总结反思】丁同学根据乙、丙两位同学的实验现象,首先肯定猜想

(1)不成立.经过进一步分析,丁同学认为猜想

(2)也不成立,他的理由是 滴入酚酞试液后,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溶液中不可能含有硫酸 .兴趣小组的同学经过充分讨论,一致认为猜想(3)成立.

【知识拓展】

(1)生活中能否用铝制品来盛放强碱性溶液?

 不能 (填“能”或“不能”)

(2)乙同学的实验中铝片与 氢氧化钠 溶液发生了反应,请写出铝与该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Al+2NaOH+2H2O═2NaAlO2+3H2↑ .

考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碱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科学探究.

分析:

【作出猜想】根据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两种物质可能恰好完全反应,也可能其中的一种物质过量进行分析;

【实验验证】根据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色进行分析;

【总结反思】根据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不能共存进行分析;

【知识拓展】

(1)根据Al与强碱NaOH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lO2)等物质进行分析;

(2)根据铝和氢氧化钠反应会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进行分析.

解答:

解:

【作出猜想】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两种物质可能恰好完全反应,也可能其中的一种物质过量,所以乙同学认为溶液中的溶质是Na2SO4和硫酸两种物质;

【实验验证】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色,所以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乙同学

实验

取中和反应后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将表面反复打磨后的铝片放入试管的溶液中

铝片逐渐溶解,并有大量气泡冒出,收集气体点燃,火焰呈淡蓝色

猜想

(2)成立

丙同学

实验

取中和反应后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色

猜想(3)成立

【总结反思】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不能共存,所以丁同学根据乙、丙两位同学的实验现象,首先肯定猜想

(1)不成立.经过进一步分析,丁同学认为猜想

(2)也不成立,他的理由是:

滴入酚酞试液后,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溶液中不可能含有硫酸;

【知识拓展】

(1)Al与强碱NaOH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lO2)等物质,所以生活中不能用铝制品来盛放强碱性溶液;

(2)铝和氢氧化钠反应会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所以乙同学的实验中铝片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

2Al+2NaOH+2H2O═2NaAlO2+3H2↑.

故答案为:

【作出猜想】

(2)硫酸;

【实验验证】红;

【总结反思】滴入酚酞试液后,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溶液中不可能含有硫酸;

【知识拓展】

(1)不能;

(2)氢氧化钠,2Al+2NaOH+2H2O═2NaAlO2+3H2↑.

点评:

对反应后溶液组成成分进行猜想时,可根据反应物恰好完全反应或反应物之一过量进行分析,判断出反应后溶液的可能组成.

(2014年)

1.(2014•黄冈)请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1)NaOH在生活中可用来除去油污,是因为氢氧化钠能与 油脂 反应;

(2)一氧化碳用于炼铁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Fe2O3+3CO

2Fe+3CO2 ;

(3)用天然气作燃料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CH4+2O2

CO2+2H2O ;

(4)将一包放置较长时间的食品干燥剂放入烧杯中,放入足量的稀盐酸,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aO+H2O=Ca(OH)2 、 CaO+2HCl═CaCl2+H2O 、 Ca(OH)2+2HCl═CaCl2+2H2O .(写三个即可)

考点:

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常见的碱碱的通性.

分析:

(1)根据氢氧化钠的碱性分析;

(2)用磁铁矿炼铁的反应原理是在高温条件下,利用焦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作还原剂,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4)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可做食品干燥剂,一包放置较长时间的食品干燥剂中可能含有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钙.

解答:

解:

(1)氢氧化钠具有碱性,可以与油脂发生反应,而除去油污;

(2)炼铁是将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空气)通入高炉中,在高炉中发生复杂反应,生成铁的单质,例如以赤铁矿为例,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3CO

2Fe+3CO2.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2O2

CO2+2H2O

(4)首先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方程式为CaO+H2O=Ca(OH)2.

生石灰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CaO+2HCl═CaCl2+H2O,

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Ca(OH)2+2HCl═CaCl2+2H2O,

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CaCO3+2HCl═CaCl2+H2O+CO2↑.

故答案为:

(1)油脂

(2)Fe2O3+3CO

2Fe+3CO2(3)CH4+2O2

CO2+2H2O

(4)CaO+H2O=Ca(OH)2;CaO+2HCl═CaCl2+H2O;Ca(OH)2+2HCl═CaCl2+2H2O(或CaCO3+2HCl═CaCl2+H2O+CO2↑).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及其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方面的知识,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2.(2014•汉油田、潜江市、天门市、仙桃市)下表是人体内或排出液体的正常pH范围。

血浆

唾液

胃液

乳汁

胆汁

胰液

尿液

pH

7.35-7.45

6.6-7.1

0.9-1.5

6.6-7.6

7.1-7.3

7.5-8.0

4.7-8.4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有关说法都正确的一组是()

①酸性最强的是尿液②唾液和乳汁呈弱酸性或中性或弱碱性③胆汁的碱性比血浆的碱性稍强④胃酸过多可服用含Al(OH)3或NaHCO3的药片

A.①④B.②④C.②③D.①③

考点:

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专题:

常见的酸酸的通性.

分析:

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7时,随着pH的减小酸性增强.

解答:

解:

①所给物质中,胃液的pH最小,酸性最强,故错误;

②唾液的pH为6.6~7.1,乳汁的pH为6.6﹣7.6,因此唾液和乳汁呈弱酸性或中性或弱碱性,故正确;

③胆汁的pH比血浆的稍低,因此胆汁的碱性比血浆的碱性稍弱,故错误;

④胃液的pH为0.9~1.5,呈强酸性,因此胃酸过多可服用含Al(OH)3或NaHCO3的药片,故正确;

故选B.

点评:

解答本题要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根据具体物质的水溶液的酸碱性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3.(2014•湖北)①酸奶②肥皂水③食盐水是生活中常见的三种物质.酸奶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肥皂水显碱性,食盐水的pH=7.它们的pH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①③D.③②①

考点:

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

专题:

常见的酸酸的通性.

分析:

显酸性的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显酸性物质的pH小于7,显碱性物质的pH大于7

解答:

解:

酸奶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pH小于7;肥皂水显碱性,pH大于7,食盐水的pH等于7.

答案:

B

点评:

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溶液pH与溶液酸碱性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根据具体物质的酸碱性覆盖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4.(2014•宜昌)数字化装备正逐步进入宜昌市的各个校园。

在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过程中,下图是利用数字化传感器得到的溶液pH变

化图像。

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⑵当溶液呈中性时,所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

是10mL;

⑶图中b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Cl、NaOH(或氯化钠、氢氧化钠)。

(2013年)

1.(2013•鄂州)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下:

食物

葡萄汁

苹果汁

牛奶

鸡蛋清

pH

3.5~4.5

2.9~3.3

6.3~6.6

7.6~8.0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A.鸡蛋清和牛奶显碱性B.苹果汁和葡萄汁显酸性

C.苹果汁比葡萄汁的酸性强D.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饮苹果汁和葡萄汁

2.(2013•鄂州)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后,集体创作了一个小魔术:

“变色玫瑰”——用滤纸编制的白玫瑰喷洒无色液体乙后变红,继续喷洒该液体后又变为白色。

组员揭密:

喷洒无色液体乙前,白玫瑰先用某无色液体甲处理过;喷洒的无色液体乙是由两种液体混合而成的;组成甲、乙两种液体的物质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1)液体乙可能是滴加了酚酞的盐酸。

(2)液体甲中的溶剂是水。

(3)玫瑰花由红色变为白色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NaOH+HCl==NaCl+H2O。

3.(2013•黄石)下列是人体中几种体液的正常pH值,酸性最强的是(D)

A.胆汁(6.8~7.4)B.唾液(6.6~7.1)C.血液(7.35~7.45)D.胃液(0.8~1.5)

4.(2013•咸宁)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至过量,下列有关量的变化与所加入的稀盐酸质量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专题:

常见的酸酸的通性.

分析:

A、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随着反应的发生氢氧化钠的质量逐渐减少,直至为零;

B、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氧化钠的pH大于7,盐酸pH小于7;

C、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随着反应的发生氯化钠的质量从零开始不断增加,直至反应结束;

D、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稀盐酸中也含有水.

解答:

解:

A、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随着反应的发生氢氧化钠的质量逐渐减少,直至为零,故图象正确;

B、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pH大于7,盐酸显酸性,pH小于7,向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时,溶液的pH逐渐减小,当盐酸过量时,溶液的pH小于7,故图象正确;

C、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随着反应的发生氯化钠的质量从零开始不断增加,直至反应结束,故图象正确;

D、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中有水,因此图象的起点不是零;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稀盐酸中也含有水,因此随着反应的发生,水的质量不断增加,反应完后由于稀盐酸中也含有水,水的质量应还是增加,故图象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是化学反应中定量关系和图象相结合的题型,题目难度较大.要准确解答此类题,关键要对化学反应知识熟练,并能结合图象的数学意义,综合考虑,可快速解答.图象的意义要抓住三点:

①抓图象的起点,②抓图象的终点,③抓图象的变化过程.

5.(2013•宜昌)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7的是(  )

 A.生理盐水B.肥皂水C.橘子汁D.炉具清洁剂

考点:

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据此结合常见物质的酸碱性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

生理盐显中性,pH等于7,故选项错误.

B、肥皂水显碱性,pH大于7,故选项错误.

C、橘子汁中含有酸性物质,显酸性,pH小于7,故选项正确.

D、炉具清洁剂中含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钠的水溶液显碱性,pH大于7,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6.(2013•宜昌)正确的操作是实验安全和成功的重要保证.图是小丽探究物质性质的连续操作步骤示意图,据此回答:

(1)操作中出现错误的步骤有(填步骤字母代号) A、B ;

(2)写出步骤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OH+CuSO4═Na2SO4+Cu(OH)2↓ ;

(3)步骤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蓝色沉淀变为黑色 .

考点:

碱的化学性质;液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书写化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