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工作与质量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088526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44.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监测工作与质量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环境监测工作与质量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环境监测工作与质量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环境监测工作与质量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环境监测工作与质量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环境监测工作与质量分析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环境监测工作与质量分析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环境监测工作与质量分析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环境监测工作与质量分析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环境监测工作与质量分析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环境监测工作与质量分析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环境监测工作与质量分析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环境监测工作与质量分析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环境监测工作与质量分析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环境监测工作与质量分析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环境监测工作与质量分析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环境监测工作与质量分析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环境监测工作与质量分析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环境监测工作与质量分析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环境监测工作与质量分析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监测工作与质量分析报告.docx

《环境监测工作与质量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监测工作与质量分析报告.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环境监测工作与质量分析报告.docx

环境监测工作与质量分析报告

 

c:

\iknow\docshare\data\cur_work\.....\

 

⏹更多资料请访问.(.....)

c:

\iknow\docshare\data\cur_work\.....\

 

第一部分环境监测工作概况

 

第一节监测点位布设情况

 

2009年淮阴区环境监测点位根据省、市环保主管部门批准后的方案布设。

一、环境空气、降水、降尘测点的布设

环境空气监测项目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降尘、降水。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3个监测因子点位按照淮安市统一城市规划要求,我区布设1个自动监测测点,为淮安市空气监测对照点,测点布设在淮阴区老干局(名称监测站);降尘监测点位在区监测站(一类混合区)和区邮局(交通区)各布设1个测点;降水监测点位在区环境监测站布设1个测点。

见布点图1-1-1。

二、水环境测点布设

1、城区地表水监测断面和测点的布设。

城区地表水监测河流主要有盐河、废黄河,4个监测断面即发电站、磷肥厂、新渡、水厂。

其中发电站、磷肥厂为省控断面,新渡、水厂为市控断面,每个断面布设一个测点,底质监测布设点位同地表水及饮用水源水监测断面。

详见布点图1-1-2

2、农村地表水点位布设。

农村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布设4个点,即中运河(凌桥断面)、淮沭河(韩庄断面)、盐河(新渡断面)、废黄河(吴城断面),每年监测2次。

农村地表水乡镇以上河流布设:

在20个乡镇各布设1个测点(过乡镇的主要河流),每年监测2次。

农村地表水行政村河流点位布设:

在全区251个行政村布设了251个测点,每年监测2次。

三、环境噪声测点布设

1、区域环境噪声测点布设

由于城区面积扩大,区域环境噪声网格从2004年起由原来的250米×250米调整为500米×500米,网格中心作为测点,2009年全区共布设63个测点。

详见布点图1-1-3

2、道路交通噪声测点布设

到2009年城区已建成15条主干道,全长约25.0公里,平均路宽24.4米,2009年全区共布设15个测点。

详见布点图1-1-4

3、功能区噪声测点调整为农工商大卖场,作为淮安市交通区(4类区)原淮阴区功能区噪声测点停测。

详见布点图1-1-5

 

第二节采样频次、分析项目及分析方法

一、现场取样与监测

环境空气SO2、NO2、PM10三个监测因子采用空气自动监测站24小时连续采样监测;降尘每月采样监测一次;降水逢雨、雪必测。

盐河地表水发电站断面、磷肥厂断面、新渡断面于每单月上旬采样,全年监测6次。

废黄河饮用水源水水厂断面每月上旬采样,全年共监测12次,农村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河流、乡镇河流、行政村河流,全年监测2次,上、下半年各1次。

底泥全年监测1次。

环境噪声采用噪声分析仪监测,区域环境噪声全年监测1次;道路交通噪声全年监测2次,上下半年各一次;功能区噪声全年监测4次,每季度中月1-20日监测一次。

二、分析项目及分析方法

环境空气分析项目4个,地表水分析项目25个,饮用水源水分析项目28个,底泥分析项目9个,农村地表水分析项目5个。

分析项目、分析方法见表1-2-1、表1-2-2、表1-2-3、表1-2-4。

表1-2-1环境空气分析项目及分析方法

序号

分析项目

分析方法

序号

分析项目

分析方法

1

二氧化硫

紫外荧光法

3

可吸入微粒

β射线法

2

二氧化氮

化学发光法

4

降尘

重量法

表1-2-2水环境分析项目及分析方法

序号

分析项目

分析方法

1

水温

温度计法

2

PH

玻璃电极法

3

挥发酚

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

4

高锰酸盐指数

酸性高锰酸钾法

5

溶解氧

碘量法

6

石油类

红外分光光度法

7

氨氮

纳氏试剂比色法

8

粪大肠菌群

多管发酵法

9

总磷

钼酸盐分光光度法

10

氟化物

氟试剂分光光度法

11

生化需氧量

稀释与接种法

12

总氰化物

异烟酸-吡唑啉酮比色法

13

总砷

DDC-Ag分光光度法

14

总汞

冷原子荧光法

15

六价铬

二苯碳酰二肼比色法

16

总铅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萃取法)

17

总镉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萃取法)

18

总氮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

19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20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21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22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亚甲兰分光光度法

23

硫化物

亚甲兰分光光度法

24

硝酸盐

紫外分光光度法

25

硫酸盐

铬酸钡光度法

26

氯化物

硝酸银滴定法

27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28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29

电导率

电导仪测定法

30

化学需氧量

重铬酸钾法

注:

1-23、29-30为地表水监测项目;1-28为饮用水源水监测项目。

2、4、5、7、30为农村地表水功能区监测项目,4、5为乡镇行政村地表水监测项目。

表1-2-3底泥分析项目及分析方法

序号

分析项目

分析方法

序号

分析项目

分析方法

1

PH

玻璃电极法

6

总镉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萃取法)

2

总砷

DDC-Ag分光光度法

7

总铜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3

总汞

冷原子荧光法

8

硫化物

亚甲兰分光光度法

4

总铬

二苯碳酰二肼比色法

9

总铅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萃取法)

5

化学需氧量

重铬酸钾法

 

地下水项目方法

 

第三节质量保证工作

质量管理是环境监测工作中一种综合性管理活动,为了进一步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为环境管理提供客观、准确的数据,2009年我站制定了质量管理工作计划和措施,主要做好监测全过程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工作。

一、做好现场采样和实验分析工作

1、做好采样现场质量保证工作。

根据有关法规、监测技术规范等进行样品采集,对样品采样器具按10%抽检,抽检不合格的采样器具则重新洗刷。

地表水采集按地面水规范加采10%密码平行;污水加采20%密码平行,加固定剂的项目要在现场进行,以减少样品成分的流失,同时做监测全程序空白,认真填写现场记录,及时送交化验室并履行样品交接手续。

2、做好实验室质量保证工作。

首先做好全程序空白实验,通过空白质控图检验以反映实验室环境条件是否合格。

对有干扰的项目如氨氮、硝酸盐氮、总氰化物、挥发酚等严格执行实验室10%平行样品分析,并不定期发放标样进行对比试验,以检验数据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二、做好试剂配置和数据处理工作

实验室所用化学试剂严格根据要求确定使用等级,标准溶液配制溯源到国家基准,并使用国家标准溶液进行比对试验。

实验分析结束后,及时将分析结果按规定要求进行数据修约,保留好数据有效位数,原始记录和检验报告均统一使用法定计量单位,对原始记录、报告及各类报表均实行三级审核制度。

如发现有偏离数据,找出原因,重新取样进行分析,监测结果准确无误后,方能上报及外发。

三、做好实验设备及实验环境质量控制工作

对列入国家强检目录的仪器设备,制定了周期检定计划,及时向指定的计量检定机构申请周期检定,做到强检仪器全部检定。

大型仪器设备请省、市计量测试所的专家到单位检定,小容量器具抽取不同规格送检,确保仪器满足使用要求。

仪器设备一;’要求编写操作规程,使之处于完好的正常使用状态,仪器使用情况均有记录。

仪器档案做到一器一档,使我站所有仪器设备的管理符合科学化、规范化要求。

我站还认真做好设施和环境条件的监控工作,对相互不相容的实验区域进行了有效的隔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相互污染的发生,对仪器室、分析室、恒温室等进行温度、相对湿度等环境条件的监控记录,确保有利于分析工作的正常进行。

 

第四节数据概况

全年共获得各类监测有效数据11829个,其中环境质量监测有效数据5168个,污染源监督监测有效数据3596个,其它监测有效数据3041个,编写各类报告81篇。

见表1-4-1

表1-4-1监测数据情况表

环境质量监测(个)

污染源监督监测(个)

合计

小计

噪声

降水

底质

生物

废气

噪声

污染事故监测

5192

2845

1065

1095

108

43

12

3596

2421

590

585

0

3041

11829

我站在监测业务工作中,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的方针,切实做好对整个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工作,从现场取样监测到实验室分析、数据处理以及监测数据的汇总上报,整个过程都有全面的质量保证措施,严格执行国家及省有关监测技术规范、标准。

本站监测机构通过省技术监督局计量认证,监测人员均取得省环保厅发出的技术考核合格证。

监测工作有全面的、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监测数据均经过严格审核,有力地保证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合法性和权威性。

平行样、加标回收样合格率100%,空白值合格率100%,实验室标准溶液和国家基准溶液无显著性差异,保证了我站的监测数据符合客观实际,能正确反映我区的环境状况及企业的排污情况。

我站2009年全年无一起质量事故及质量投诉事件发生。

第二部分环境质量状况

第一节污染源

本节对我区所辖范围内的工业企业废气、废水排放情况及城区生活废水排放情况进行描述,找出废水、废气的主要污染源及主要污染物,分析其污染变化趋势,所用数据以污染源监督监测资料为主,结合环境统计,并运用污染物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得出结论。

一、废气污染源

排入我区空气环境的污染物主要来自燃烧废气和生产过程排放工艺废气。

1、废气排放情况

2009年全区工业废气排放总量362.62亿标立方米,比2008年减少了53.82亿标立方米,下降14.8%,其中燃料燃烧的废气量285.81亿标立方米,占工业废气排放总量的78.8%;生产过程排放工艺废气76.81亿标立方米,占排放总量的21.2%。

工业废气处理量362.62亿标立方米,处理率100%,排放二氧化硫12577吨、烟尘3427吨、氮氧化物21916吨。

2、主要污染源及主要污染物评价

(1)评价项目及评价标准

 

表2-1-1评价项目及评价标准

评价项目

二氧化硫

烟尘

氮氧化物

评价标准mg/L

0.15

0.30

0.10

(2)评价方法

计算公式

a、某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Pi:

Pi=qi/coi

式中:

qi——废气中i污染物的绝对排放量(吨/年)

coi——i污染物的评价标准(mg/m3标)

b、某污染源的等标污染负荷(Pn),指其所排放各污染物等标污染负荷之和

Pn=

c、区域中某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Pi总):

为该区域内所有污染源,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之和。

Pi总=

d、某区域的等标污染负荷(P):

为该区域内所有污染源的等标污染负荷之和。

P=

e、某污染物在污染源或区域中的污染负荷比(Ki、Ki总)

Ki=Pi总/Pn×100%

Ki总=Pi/P×100%

f、某污染源在区域中的污染负荷比(Kn):

Kn=Pn/P×100%

表2-1-22009年污染源及污染物等标污染负荷

污染源名称

污染物排放量(吨/年)

Pn

(P)

Pn

名次

Kn%

累计Kn%

二氧

化硫

烟尘

氮氧

化物

华能淮阴发电有限公司

9399

1120

18911

255503

1

86.7

86.7

上海太平洋淮安元明粉有限公司

627

324

752

12780

2

4.3

91.0

淮安市振达钢管制造有限公司

764

188

527

10990

3

3.7

94.7

江苏白玫化工有限公司

316

244

525

8170

4

2.8

97.5

南风集团淮安元明粉有限公司

341

130

296

5667

5

1.9

99.4

淮安万邦香料工业有限公司

131

34.7

76.7

1756

6

0.6

100

······

合计

11578

2041

21088

Pi总

77187

6803

210880

294866

Pi名次

2

3

1

Ki%

26.2

2.3

71.5

累计Ki%

97.7

100

71.5

(3)主要污染源及主要污染物的确定

2009年废气污染源及污染物等标污染负荷见表2-1-2。

从表中可知,今年废气主要污染源仍为华能淮阴发电有限公司,其等标污染负荷占86.7%,比2008年有所上升;主要污染物为氮氧化物,等标污染负荷占71.5%。

二、废水污染源

(一)工业废水

1、工业废水排放情况

2009年全区工业废水排放量427万吨,今年工业废水处理量3812万吨,达标废水排放量427万吨,达标率100%。

2009年全区共排放工业废水污染物415吨,其中化学需氧量359吨、氨氮46.2吨、石油类10.0吨。

2、主要污染源及主要污染物评价

(1)评价项目及评价标准

表2-1-3评价项目及评价标准

评价项目

悬浮物

化学

需氧量

石油类

挥发酚

氰化物

氨氮

评价标准mg/L

50

10

0.5

0.01

0.10

1.0

(2)评价方法

仍采用等标污染负荷进行评价,根据(Pn)大小确定主要污染源,根据(Pi总)大小确定主要污染物。

表2-1-42009年废水污染源及污染物等标污染负荷

污染源名称

污染物排放量(吨/年)

Pn

(P)

Pn

名次

Kn%

累计

Kn%

化学

需氧量

氨氮

石油类

挥发酚

上海太平洋淮安元明粉有限公司

52.3

5.3

3.0

0

16.5

1

27.7

27.7

江苏白玫化工有限公司

69.0

4.7

1.0

0

13.6

2

22.8

50.5

淮安万邦香料工业有限公司

9.2

2.5

0.79

0.083

13.4

3

22.5

73.0

南风集团淮安元明粉有限公司

35.7

3.5

1.2

0

11.1

4

18.6

94.6

淮安市振达钢管制造有限公司

12.3

1.0

1.4

0

5.0

5

8.4

100

······

合计

179

17.0

7.39

0.083

Pi总

17.9

17.0

14.8

8.3

59.6

Pi名次

1

2

3

4

Ki%

30.0

28.5

27.2

14.3

累计Ki%

30.0

58.5

85.7

100

(3)主要污染源及主要污染物确定

2009年废水污染源及污染物等标污染负荷见表2-1-4,从表可知,主要污染源为上海太平洋淮安元明粉有限公司,等标污染负荷为27.7%;主要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等标污染负荷为30.0%。

(二)生活污水

随着我区工业经济的发展,城市用工的增加及城区的改造和扩建,农村人口大量移居城市,城市人口大幅度增加,生活污水排放量也随之大幅增加,今年全区生活污水排放量1864万吨,与去年相比增加135万吨,增长7.8%,化学需氧量排放量6059吨,比去年增加1060吨,增长21.2%。

 

第二节空气环境

一、监测项目与评价标准

1、监测项目

为了反映空气中各种污染物对我区环境的影响,确定各种污染因子的污染顺序,现选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降尘和降水pH值5个污染因子作为评价参数。

2009年环境空气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三个项目监测采用自动监测系统,共取得日均值监测数据1095个;降尘全区共布设测点2个,共取得监测数据24个;降水布设测点1个,年降雨30次,取得有效监测数据120个。

2、评价标准

用空气污染负荷系数法进行评价,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评价标准依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对不同的功能区执行不同的空气质量标准,城区采用二级标准。

灰尘自然沉降量以城市上风向清洁区实测月平均值加上7.0吨/平方公里·月作为评价标准。

降水酸度以pH=5.60作为划分酸雨界限。

评价标准见表2-2-1。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标准(二级标准)

表2-2-1

项目

日平均

年平均

单位

二氧化硫

0.15

0.06

mg/Nm3

二氧化氮

0.12

0.08

mg/Nm3

可吸入颗粒物

0.15

0.10

mg/Nm3

降尘

清洁对照点年平均值+7

吨/平方公里•月

降水酸度

5.60

PH(-)

二、监测结果

1、二氧化硫

2009年度城区二氧化硫日均浓度范围为0.006-0.086mg/Nm3,年平均浓度为0.041mg/Nm3,符合国家环境空气二级标准,从季度变化来看,三季度季平均浓度最高,为0.057mg/Nm3,一季度季平均浓度最低,为0.020mg/Nm3,全年日均值无一个超标现象。

见表2-2-2。

城区二氧化硫季年均值

表2-2-2单位:

mg/Nm3

统计值

一季度

二季度

三季度

四季度

全年

最大值

0.044

0.084

0.086

0.080

0.086

最小值

0.006

0.016

0.029

0.016

0.006

均值

0.020

0.048

0.057

0.040

0.041

超标率(%)

0

0

0

0

0

2、二氧化氮

2009年度城区二氧化氮日均浓度范围为0.002-0.123mg/Nm3,年平均浓度为0.037mg/Nm3,符合国家环境空气二级标准。

从季节变化来看,四季度季均浓度最高,为0.051mg/Nm3,三季度季平均浓度最低,为0.019mg/Nm3,日均值仅一季度出现超标,且只有一个超标数据。

见表2-2-3。

城区二氧化氮季年均值

表2-2-3单位:

mg/Nm3

统计值

一季度

二季度

三季度

四季度

全年

最大值

0.123

0.052

0.045

0.098

0.123

最小值

0.002

0.011

0.010

0.012

0.002

均值

0.027

0.033

0.019

0.051

0.037

超标率(%)

1.1

0

0

0

0.3

3、可吸入颗粒物

2009年度城区空气环境中可吸入颗粒物日平均浓度范围为0.018-0.380mg/Nm3,最大值超过国家二级标准。

全年数据日均值最高为四季度测点,为0.380mg/Nm3。

从季节来看,四季度季均浓度最高,为0.113mg/Nm3,一季度季平均浓度最低,为0.075mg/Nm3。

详见表2-2-4。

城区可吸入颗粒物季年均值

表2-2-4单位:

mg/Nm3

统计值

一季度

二季度

三季度

四季度

全年

最大值

0.245

0.276

0.146

0.380

0.380

最小值

0.034

0.038

0.041

0.018

0.018

均值

0.075

0.098

0.080

0.113

0.092

超标率(%)

2.2

6.6

0.0

9.8

4.9

4、降尘

根据清洁区历年监测所得的标准值,得出2009年降尘标准为13.6吨/平方公里·月,交通区年月均值为10.4吨/平方公里•月,混合区年月均值为9.4吨/平方公里•月,符合国家空气二级标准,详见表2-2-5。

城区功能区降尘统计表

表2-2-5单位:

吨/平方公里•月

功能区

一季度

二季度

三季度

四季度

全年

交通区

11.4

10.3

9.6

10.4

10.4

混合区

10.1

9.5

8.6

9.3

9.4

城区平均

10.8

9.9

9.1

9.9

9.9

5、降水

2009年度城区降水样品30个,降水pH最大值为7.04,最小值为6.70,无酸雨样品,统计数据见表2-2-6。

城区降水酸度统计表

表2-2-6

统计值

一季度

二季度

三季度

四季度

全年

样品数

7

9

7

7

30

酸雨样品数

0

0

0

0

0

PH最大值

7.04

6.97

7.04

7.01

7.04

PH最小值

6.87

6.70

6.88

6.89

6.70

酸雨PH均值

/

/

/

/

/

降水PH均值

6.96

6.82

6.96

6.96

6.92

三、空气环境质量评价

1、评价方法

污染物评价项目为: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降尘。

公式如下:

Fi=

其中:

P=∑Pi

Pi=

式中:

Fi-----------污染物i的负荷系数

Pi-----------污染物i的分指数

P-----------空气污染物综合指数

Ci-----------i污染物的城区年日均值(mg/Nm3)

S-----------i污染物的评价标准(mg/Nm3)

主要污染物的确定:

将污染物负荷系数最大的定为主要污染物,为了可比,以以下标准作为污染程度分级表,见表2-2-7。

空气环境污染程度分级表

表2-2-7

级别

清洁

轻污染

中度污染

重污染

严重污染

空气污染综合指数

≤1.5

1.5-4

4-9

9-23

>23

2、空气质量评价

根据2009年空气监测资料,采用上述评价方法,计算出2009年度淮阴区城区空气污染综合指数为2.79,属于轻污染,详见表2-2-8。

2009年城区空气质量评价表

表2-2-8

季度

一季度

二季度

三季度

四季度

全年

二氧化硫

Ci

0.020

0.048

0.057

0.040

0.041

Pi

0.33

0.80

0.95

0.67

0.68

Fi

0.15

0.27

0.36

0.21

0.24

二氧化氮

Ci

0.027

0.033

0.019

0.051

0.037

Pi

0.33

0.41

0.24

0.70

0.46

Fi

0.01

0.14

0.09

0.22

0.16

可吸入颗粒物

Ci

0.075

0.098

0.080

0.113

0.092

Pi

0.75

0.98

0.80

1.13

0.92

Fi

0.34

0.30

0.30

0.35

0.33

降尘

Ci

10.8

9.1

9.1

9.9

9.9

Pi

0.79

0.67

0.67

0.73

0.73

Fi

0.36

0.25

0.25

0.23

0.26

污染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