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綦江实验中学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专题三 第三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与胜利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08949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863.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綦江实验中学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专题三 第三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与胜利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重庆市綦江实验中学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专题三 第三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与胜利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重庆市綦江实验中学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专题三 第三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与胜利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重庆市綦江实验中学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专题三 第三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与胜利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重庆市綦江实验中学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专题三 第三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与胜利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重庆市綦江实验中学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专题三 第三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与胜利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重庆市綦江实验中学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专题三 第三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与胜利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重庆市綦江实验中学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专题三 第三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与胜利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重庆市綦江实验中学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专题三 第三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与胜利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重庆市綦江实验中学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专题三 第三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与胜利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重庆市綦江实验中学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专题三 第三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与胜利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重庆市綦江实验中学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专题三 第三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与胜利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重庆市綦江实验中学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专题三 第三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与胜利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重庆市綦江实验中学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专题三 第三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与胜利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重庆市綦江实验中学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专题三 第三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与胜利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市綦江实验中学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专题三 第三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与胜利文档格式.docx

《重庆市綦江实验中学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专题三 第三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与胜利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綦江实验中学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专题三 第三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与胜利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重庆市綦江实验中学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专题三 第三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与胜利文档格式.docx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后转移到嘉兴南湖)召开.

内容:

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纲领确定:

①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②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③大会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选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性质:

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

意义它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三)完善:

1922年,中共二大,提出了党的最高纲领是:

实现共产主义;

最低纲领(民主革命纲领):

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一大到二大的纲领,说明共产党人认识到了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

三、国民大革命(1924-1927)与北伐(1926-1927)

(一)准备:

政治准备:

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接受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

军事准备:

1924年5月,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创办了黄埔军校,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二) 

目的:

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中国

(三) 

对象: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主要战场:

湖南、湖北

先锋部队第四军叶挺领导的独立团

重要战役:

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等

(四) 

战果:

不到半年,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基本消灭了吴佩孚和孙传芳的主力,国民政府也从广州迁到武汉(动摇了北洋军阀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五)失败:

以蒋介石和汪精卫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公开叛变革命,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蒋介石在南京成立了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政府”

(六)共产党的经验教训:

必须掌握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

解决农民土地问题,进行土地革命。

四、国共十年对峙(1927-1937)

(一)城市包围农村

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率领革命军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秋收起义:

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了秋收起义

(二)农村包围城市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7年,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向湘赣边的井冈山进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土地革命、建设革命根据地、武装斗争

(三)红军长征

“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时间:

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经过路线1934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血战湘江,向贵州进军,渡过乌江,解放贵州遵义。

红军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军的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

1935年10月,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在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

遵义会议:

1935年1月,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结束: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意义:

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五、抗日战争

局部抗战:

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7年七七事变

(一)1931年九一八事变:

结果:

日军占领了沈阳城。

随后,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

影响:

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二)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12日

发动者:

张学良、杨虎城

经过:

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张学良、杨虎城联合行动,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

中共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三)七七事变

1937年7月7日,日本军队悍然向北平卢沟桥的中国守军发起进攻,并炮轰宛平城,中国守军奋起抵抗。

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标志着全国性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四)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中国首都南京,对本地人民进行了长达六周的大屠杀,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三十万人以上

认识:

不能忘记、不容否认和篡改;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反对战争,珍爱和平

(五)中国军队的英勇抗战

1.正面战场:

1937年,淞沪会战:

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1937年,太原会战:

平型关大捷:

1937年9月,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平型关伏击,歼灭日军一千多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史称“平型关大捷”。

这是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1938年,徐州会战:

血战台儿庄:

1938年春,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率领中国军队与日军在山东台儿庄展开激战,中国军队共歼敌一万多人,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1938年,武汉会战:

中日双方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

(1937-1938.10战略防御;

1938.10-1944春战略相持;

1944后战略反攻)

1942年,派遣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2.敌后战场:

1937年,洛川会议;

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

1937.9建立陕甘宁边区,成为敌后战场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

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了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一百多个团,在华北两千多公里的战线上,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主要目标是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抗战后期,敌后占城逐渐成为主要战场。

(六)抗日战争胜利

1. 

标志: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2. 

全民族抗战(根本原因);

正面和敌后战场的配合;

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配合;

中国人民的抗战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

中共的中流砥柱作用。

3.意义:

(1)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

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2)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补充:

.重庆谈判

蒋介石的目的:

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欺骗人民

毛泽东的目的:

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阴谋

谈判的结果:

1945年8月,毛泽东、周恩来等来到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

10月10日,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六、解放战争(全面内战)

(一)内战爆发:

1946年夏,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

(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经过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直接插入国民党兵力空虚的大别山地区。

刘邓大军开辟大别山根据地,严重地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

意义;

标志着人民解放军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三)三大战役

1948年9月-11月辽沈战役:

东北全境获得解放

1948年11月-1949年1月淮海战役:

胜利,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1948年11月-1949年1月平津战役:

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四)南京解放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课堂作业】教师用书220页《真题体验》每课对应题目

每课对应《考题研究》及《考向预测》

【课后作业】小本练习册37页针对训练。

【单元检测】:

1.(2014·

福建福州)据图1判断“读书摘要”中的“会议”是指()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2014·

广西南宁)八一起义纪念塔上的军旗雕塑(图2)格外引人注目,仿佛提醒着每一个人:

这里是“军旗升起的地方”。

这座纪念塔位于()

A.南昌B.南京

C.武汉D.北京

3.(2014·

天津)“田里豆子开红花,红军来到笑哈哈,土豪劣绅都打倒,山林土地回老家。

”这是歌颂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歌谣,该根据地是()

A.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B.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C.中央革命根据地

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4.(2014·

山东德州)某同学在自己编写《红军长征》剧本时,设计了以下几个历史场景,其中与史实相符的是()

A.第四次反“围剿”失利使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B.强渡大渡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C.甘肃会宁会师是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

D.四渡赤水使红军跳出了敌人包围圈

5.(2014·

山东菏泽)图3是八路军使用过的臂章,“中华民国二十七年佩用”。

该年是()

A.1937年B.1938年

C.1939年D.1940年

6.(2014·

江苏扬州)下列表格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时间1948年9月地点锦州、沈阳

结果歼灭国民党军47万多人意义解放了东北全境

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

7.(2014·

广东梅州)创建人民军队、坚持领导武装斗争是中国共产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宝贵经验之一。

阅读下列相关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4

图5

材料二8月上旬,国共双方达成协议:

将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并设总指挥部。

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

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

——摘自《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上册

材料三(解放战争时期)经过一年的作战,人民解放军的实力大大增强,中央军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决定实施战略反攻,把战场开辟到国民党统治的地方去。

……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后,经过一年的内战和外线作战,使战场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据中图版《中国历史》(八上)整理

(1)材料一中,图4和图5分别描绘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2)依据材料二,红军改编表明第几次国共合作正在形成?

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发动的最大规模进攻性战役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人民解放军揭开全国战略反攻序幕的重大军事行动是什么?

战略决战中首先发起的战役是什么?

【创新演练】

1.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是第一场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

这里“补课”“起点”的含义分别是()

A.明确反对帝国主义,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B.开始宣传三民主义,领导反清起义

C.彻底反帝反封建,无产阶级政党开始领导革命

D.开始宣传民主科学,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2.在复习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与胜利》这一专题后,小明同学将本专题知识概括为:

它用血与火的语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人不畏强暴、坚持革命的决心;

它是星星之火,但很快就会形成燎原之势。

如果需要你再补充内容,你认为下列最合适的是()

A.它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B.它是党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C.它是爱国青年奔走呼号,不怕流血牺牲,追求探索真理的写照

D.它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3.下列词组概括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大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五四起风雷长征转折点卢沟燃烽火挺进大别山渡江主沉浮

B.长征转折点渡江主沉浮五四起风雷挺进大别山卢沟燃烽火

C.五四起风雷卢沟燃烽火长征转折点渡江主沉浮挺进大别山

D.挺进大别山五四起风雷卢沟燃烽火长征转折点渡江主沉浮

4.1948年10月,一位被俘的国民党军官感叹:

“这一着非雄才大略之人是做不出来的。

锦州好比一条扁担,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现在是中间折断了。

”由此可知,该战役是()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中国人民民族意识觉醒的表现是:

“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事。

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事。

——梁启超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史实说明五四运动是如何体现了中国人的民族意识觉醒的。

材料二1945年9月9日,南京中央军校大礼堂,中国战区受降签字仪式在此举行。

上午8点50分,日军受降代表冈村宁次等7人分别从3辆汽车下来,跟在中方人员后面,“手里拿着帽子,低着头走路,垂头丧气的样子。

他们不可能再趾高气扬,不可能了。

——摘自《我的抗战Ⅱ》解说词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说冈村宁次为什么“不可能再趾高气扬”,这对中国而言有何意义?

材料三淮海战役中国民党被俘将领杨伯涛回忆:

经过几十里的行程……呈现出千千万万人民群众支援解放军作战的伟大场面,我当时就大为感慨,认为18军的最后败灭,非战之罪,应归咎于脱离人民群众,进而敌视人民群众,在人民群众的大海里淹没了。

——王骅书《中共华中工委史略》

(3)据材料三,说说淮海战役获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及解析

【真题链接】

1.A【解析】据“读书摘要”中“1921年7月23日”“上海”“毛泽东”“董必武”等有效信息,可判断该会议是中共一大。

遵义会议召开于1935年1月;

中共七大于1945年4月在延安召开;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于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

2.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南昌起义的相关知识。

依据课本所学知识可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和题干中“军旗升起的地方”意思相符。

3.D【解析】本题考查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1927年,毛泽东在井冈山创建了中国革命史上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A成立于1931年;

B成立于1932年;

C成立于1931年,都比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成立时间晚,故排除A、B、C三项。

4.C【解析】本题考查红军长征的相关历史事实,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依据课本知识,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使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巧渡金沙江,红军跳出了敌人包围圈;

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是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

所以A、B、D排除,故选C。

5.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两种纪年法的理解运用。

抓住图片中有效信息“中华民国二十七年”。

解答此题要明确两种纪年法的换算规律:

民国纪年加1912再减1换算成公元纪年;

公元纪年减1912再加1换算成民国纪年。

根据换算规律可知,答案为B。

6.A【解析】根据表格中的“沈阳”和“解放了东北全境”的关键信息,可以判断此战役为辽沈战役,答案是A。

7.

(1)图4:

南昌起义。

图5:

井冈山会师。

(2)第二次国共合作。

百团大战。

(3)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辽沈战役。

1.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论证、探究问题的能力。

材料中的“补课”是指旧民主主义革命没有彻底反帝,“起点”是指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充当了领导者。

题干中“第一次历史巨变”指辛亥革命,“第二次历史巨变”指新中国成立。

答案为A。

2.B【解析】由题干“星星之火,但很快就会形成燎原之势”可知,该事件指的是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开始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由此农村革命根据地大量建立,形成了燎原之势,B正确。

A指的是南昌起义;

C指的是五四运动;

D是戊戌变法。

答案是B。

3.A【解析】本题通过列举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些重大历史事件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识记和再现能力。

“五四起风雷”是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

“长征转折点”指的是1935年的遵义会议;

“卢沟燃烽火”指的是1937年爆发的七七事变,全民族抗战正式爆发;

“挺进大别山”指的是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拉开解放战争战略进攻序幕;

“渡江主沉浮”指的是1949年爆发的渡江战役,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因此,按照时间排序答案选A。

4.A【解析】题干中的材料反映了锦州在辽沈战役中的重要地位,它是连接东北与华北的咽喉。

东北野战军如果打下锦州,就可以切断东北敌军的退路,形成“关门打狗”之势,故选A。

5.【答案】

(1)五四运动反对巴黎和会出卖中国利益;

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商人也参加了爱国斗争;

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2)原因:

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抗日战争的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3)原因:

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