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成瘾行为欲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09138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成瘾行为欲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网络成瘾行为欲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网络成瘾行为欲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网络成瘾行为欲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网络成瘾行为欲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网络成瘾行为欲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网络成瘾行为欲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网络成瘾行为欲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网络成瘾行为欲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网络成瘾行为欲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网络成瘾行为欲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网络成瘾行为欲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

《网络成瘾行为欲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成瘾行为欲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网络成瘾行为欲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

谢勒(Sherer,1997)使用《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不同版本的标准发现,在德州大学校园里接受调查的553名学生中,有13%显示网络依赖症状。

莫拉汉-马丁和舒马赫发现,在罗德岛布赖恩特学生中,14%符合网瘾标准。

杨(Yang2001)估计,10%的台湾大学生符合网瘾标准。

研究结论提示我们,大学生容易并受到鼓励去接近网络,这就导致校园较高患病率。

就青少年群体而言,芬兰的一个“网瘾诊断问卷”显示,在12~18岁青少年中,女孩有4.7%符合网瘾定义,男孩则有4.6%。

至20世纪90年代晚期,关于网络滥用的具体类型的患病率研究也出现了。

在线色情活动的研究最为多见。

根据调查数据估计,9%的网络使用者符合对网络色情内容成瘾的迹象标准。

1.2网络成瘾的表现

通过对网瘾的症状的分析,其主要呈现出来的行为有以下几点:

对上网产生精神依赖;

上网时间失控,不能自拔;

除上网之外,对其他事物失去兴趣;

出现厌学、逃学、叛逆现象;

理智薄弱,行为反常;

精神恍惚,产生幻觉;

会产生情绪的不稳定性,出现某些心理性的障碍,更有甚者会引起生理上的头昏无力,导致食欲消退。

常见一些家长只要看到孩子不学习又上网,便扣上“网瘾”的帽子,这是不科学的。

那么,如何知道孩子是不是上网成瘾了呢?

根据有关专家分析:

“网瘾”分为以下三个级别:

1.2.1轻度表现

每次放学回家不做作业,会先打开电脑,有一个钟头的上网玩游戏时间,如果哪天没有开电脑,就会出现轻度焦虑症状。

1.2.2中度表现

每次回家都会有两个钟头的时间上网,如果回家没有打开电脑,就出出现烦躁、抑郁、闷闷不乐或者是做什么事都没有精神。

1.2.3重度表现

会有明显的额网络依赖性,对上网产生一种幸福感,可能每天会花费八个钟头以上的时间在上网,且没有自我把控能力,甚至热衷于熬夜上网;

出现某些不正常的行为且感情脆弱。

类似有逃课、性格孤僻、性情淡漠或者脾气大,易怒,不能上网的时候往往很焦躁且难以平静;

出现某些心理障碍症状,有反常表现,更甚者出现浑身疼痛、咽喉干涩、四肢没有知觉的生理症状;

常态化的上网与陌生人联系,甚至私下会面等情况;

脑海里常出现暴力、色情、赌博等画面;

会瞒报自己实际的上网状况;

可能会产生冲动行为,例如为了上网偷钱会或者盗用他人网络账号。

1.3网络成瘾的危害

网瘾会对青少年造成严重的身心危害,最直接的导致视力明显下降、作息不规律,因为大脑长期高负荷的运转,精神也长时间高度集中,长此以往会引发头晕头痛、没有食欲、记忆衰退、内分泌紊乱甚至是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影响身心健康,长时间的上网会使人痴迷而难以自拔,产生心理疾病;

会导致孩子品行不端,可能会诱导逃课、杜绝人际交往、脾气大易怒,长此以往,势必严重影响未来的心理健康成长,甚至会出现攻击他人的暴力行为而走向犯罪;

以前调查中,引起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主要事因为学习的压力比较大、不知道怎么与人交往或者是自身情感上的面临的问题,近些年来,网络沉迷成了一个比较突出的新的因素,而且很快就成为影响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

甚至使得部分学生为此荒废学业;

使得青少年无法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绪,性格淡漠难以融入社会;

网络上充斥着很多社会负面信息,长时间的接触会使青少年容易受负面信息影响;

部分青年沉迷于虚拟,从而忽略掉现实的与人交往;

繁杂的信息使得青少年也承担较大的压力,虚拟世界也使青少年产生无所畏惧的心态,容易做出一些冲动的事情;

青少年长时间上网,让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受到影响,限制其独立自主能力。

而且,各种负面信息充斥网络,也会影响到青少年的价值观念。

2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

网络成瘾的普遍有四个方面影响,分别是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网络环境因素。

2.1社会因素

当今的社会变化日新月异,快节奏的变化使得青少年出现迷茫与恐慌,在这种情况下,网络就成了他们精神上的避难所;

目前社会中现实主义凸显,人民对于物质层面的过度追求也影响到青少年的价值观念,这会导致青少年背上沉重思想包袱,而虚拟的网络世界会让他们暂时忘却这些压力;

西方的一些文化因素影响了青少年的思想观念,而通过网络能够接触到这些;

社会是复杂的,这让青少年对社会产生逃避的想法,所以他们就会选择虚拟的网络世界;

人生有很多挫折,许多青少年无法理解和面对,因而借助网络来发泄和逃避。

2.2学校因素

因为我们国家的人口规模庞大,教育资源相对于人口来说,就显得比较有限,而受我国教育体制的影响,学校通常将学习成绩放在首位,过于强调成绩的重要性从而忽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所以就很容易导致因为学习压力大而产生负面情绪,这种情况下,网络就成为一个解压的途径;

如今的教育体制中,国家重视分数就使得很多成绩不是很理想的学生产生挫败感,长此以往,部分学生甚至会因此放弃学业,从而转向网络世界;

对于部分学习优异的学生来说,长时间的学习压力导致他们出了学习以外的生活枯燥乏味,而网络带来的放松或许让他们更易着迷;

巨大当分数成为学习的唯一表现,学生们就会容易产生对未来的迷茫,常常会陷入未来的困惑之中,久而久之可能就会选择逃避的方式;

学习任务重,导致很多学生没有太多的课余时间去选择其他的兴趣,而网络、游戏等的娱乐性更能够吸引和满足孩子的陪伴需求。

2.3家庭因素

家庭因素是最值得家长重视与思考的部分,也是解决网瘾问题的根本。

对很多家长来说,他们经常会忽视对孩子的引导,很多孩子的成长过程缺乏父母的教导,这就容易导致孩子性格上出现问题,尤其是在遇到生活上的困难时,就会显得很无助,这个时候,他们就会选择虚拟世界来保护自己;

家长特别强调自己过去的经历和压力,单纯的传授自己的经验而没有考虑孩子身处的不同的成长环境,忽略了他们成长中所面对的问题和压力,忽视孩子的感受,这种情况下反而容易产生反效果,孩子们就转而通过网络来寻求慰藉;

父母可能在家庭中宣泄很多负面情绪,这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严重的影响,会使得孩子的心理成长出现问题,从而借助网络来逃避现实;

部分父母对于孩子的管教就是粗暴的禁止方式;

恶劣的家庭环境,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很差,会引发孩子追求网络世界,而且对治疗孩子的网瘾也起了消极影响;

父母在教育上,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没有耐心,没有尽到用心教育孩子的义务;

作为家长,没有做到正确的指导,没有让孩子学会如何管理自己,如何适度的安排、合理的分配自己的时间,就让孩子在上网的时候没有节制。

2.4网络因素

因为现在的社会现状,网络无处不在,所以孩子很容易找到上网的方式,这就让“网瘾”迅速传播,不仅无法限制,也很难根除;

网络的另一个重要特性就是虚拟世界。

这刚好也适应“网瘾”患者的需求;

网络世界没有失败,这就让有“网瘾”的人不管做过什么,他们可以很简单换个身份,也不承担什么责任,这就让“网瘾”患者更加追求网络世界;

相比于现实而言,网络世界显得更加的公平;

因为网络世界是虚拟的,能够很容易体会到不同的经历,网络的丰富内容让“网瘾”患者容易着迷;

因为网络连接整个世界,无论什么身份、什么地位的人都可以进入,这就使得网络具有无可比拟的包容;

网络世界中,“网瘾”患者众多,他们可以很容易找到同病相怜的人;

网络保护了所有的使用者的隐私,让他们能够安全的在网络世界畅所欲言;

因为网络本身所有的高度自由,能够提供一个自由的平台,这对于平时在家庭和校园中备受束缚的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网络最大的吸引力就是能够娱乐使用者的身心,也可以作为一个宣泄情绪的平台,让青少年排解心中积压的不满情绪。

3网络成瘾与人格的关系

3.1网瘾与潜在的社交问题

过度或问题性网络使用,往往源于人际交往的困难,例如内向或社交问题(Ferris,2001)。

许多网瘾当事人无法较好地与人开展面对面交流(Leung,2007),这就是他们最初为什么使用网络的部分原因。

对他们而言,在网上沟通显得比较安全和轻松。

不良的沟通技能可以导致较低的自尊和社会隔离感,而且可以产生生活中的其他问题,例如,对于在团队中工作、作陈述或社会参与这一系列活动,当事人都可能遇到困难。

有一些当事人的社会支持系统也许十分有限,这就是他们转向虚拟关系的部分原因,网络可以提供这个自身生活环境中所没有社会联系。

如果使用者内心寂寞,或需要某个倾诉对象时,他们就转向网络上的某个人。

由于当事人耽溺于网络,他们往往损害或失去了现实生活中重要的人际关系,例如与配偶、父母或亲密朋友的关系(Young,2007)。

这些人往往是在当事人成瘾前为他们提供过支持、关爱和接受的人。

失去了他们,使当事人更加感到自己毫无价值,并强化了自己过去就有的不值得被人爱的观念。

3.2网瘾与人际困难

研究表明,人际困难(例如孤独、社交焦虑、缺少社交技巧和内向)与问题性网络使用也具有相关关系。

在相关的研究中,莫拉汉-马丁描述道:

“经常孤身一人与社交恐惧者都具备部分明显的相似特性,这对于他们而言,促使了滥用网络的行为。

”若干研究报告了孤独与问题性网络使用之间的正相关。

同样的,有人也发现了,人际交往过程中的焦虑,和问题性的使用网络之间,有明显的正相关联系。

欧文及其同事解释道,“对性格内向又忧虑人际交往关系的群体,网络带来了排解孤独的渠道,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也让他们不在忧虑现实的人际交流”,“而内向者将网络交流作为面对面交流的替代选项时,不大可能成功地满足其自身人际交往需求”。

相似地,另外的研究者也论述了,比之普通的拥有正常家庭环境的人,面临很深的生活困境的孩子就会比较依赖通过网络,来与他人建立一种更加亲近的联系。

通过对相关人际交往技巧的调查研究,卡普兰分析出,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我表现能力的水准的高低,决定其线上社交互动偏好的负向预测指标的高低。

3.3网瘾与高风险成瘾青少年的人格特质

大量研究探讨了那些被认为依赖网络者的人格特质,大部分采用大学生和成人样本。

先前的研究发现似乎显示,一些特殊的人格特质可能使人更容易染上网瘾。

目前已确定了几种常与网瘾相关联的特征:

抑郁心境、冲动、寻求感官刺激、低自尊、羞怯、注意力降低。

另外,需要注意精神障碍的并发症,尤其是心境障碍、焦虑、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毒瘾。

抑郁是先前研究中一致显示的网瘾易感因素之一。

克劳特及其同事(Krautetal.,1998)采用一个社区的成人样本,显示了即使被试先前的抑郁分数得到了控制,过度网络使用仍然会导致抑郁。

这样的个体更容易在人际关系中变得退缩,与家人和子女的交流减少,并感到孤独。

权采用前瞻性设计的研究调查了青少年网游成瘾和相关变量的变化历程,这一研究在间隔5个月的时间里,对1279名初中生进行了两次评估,测量包括网游成瘾、逃避自我倾向、消极情感、同伴关系、亲子关系及其他变量。

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对网游成瘾、逃避自我倾向、消极情感的首次测评结果对几个月后的网游成瘾具有预测作用。

通过相关研究也表明,对于一些有严重社交恐惧症的人,往往是通过网络来让自己从现实的人际交往中逃离。

欧文及其同得出结论:

“有严重社交焦虑障碍的个体,可能在虚拟空间的互动中获得了舒服体验,特别是当其花大量时间在网上时。

不过,这些体验往往时间很短,在这之后通常会有更加强烈的寂寞与忧郁,以及对现实关系的伤害,会有更多不正确的信息和个体对错误信念的坚持。

3.4网瘾与逃避自我

与其他成瘾为题类似,网瘾可以被置于自毁行为连续体中的某个位置,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消除自我隔离感及其伴随的消极心境的尝试。

人们常常假定网络可以用来逃避现实生活中的困难。

然而,逃避假说既无详细阐述,亦无实证检验,权、钟、李尝试采用鲍迈斯特的逃避自我理论来解释逃避过程。

鲍迈斯特提出的逃避自我大致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个体面对着无法满足自身高期望的现实状况,如失败、挫折或其他令人失望的结果。

当将困难归因于自身时,个体开始痛切地意识到自己的欠缺、无能、缺乏魅力、有过失。

其次,由于拿自己与自己的标准进行不利的对比,个体便产生了诸如抑郁、焦虑、自杀罪恶感等负面情感。

再次,作为对这一令人不安状况的回应,个体尝试逃避有意义的想法,而陷入相对麻木的认知解构状态。

“认知解构”是一种心理状态,其特征是只顾当前的视野、否定未来、缺乏长远目标,而且是一种非常具体化的思维形式。

最后,这种解构的心理状态带来的结果,可能会促使自杀意愿增强。

换句话说,当面对着当前生活问题及其对自身影响时,个体想要逃避那种有意义的察觉,随着这种逃避意愿的增强,自杀念头便浮出了水面。

3.5网瘾与其他因素

KimberlyS.Youngan与RobertC.Rodgers利用16项因素人格量表,并以此为基础,做出了关于网络成瘾性的研究;

并发现,“网瘾”患者往往倾向于独居,并且减少自身的人际交往,限制自己的交际圈;

不仅如此,“网瘾”患者的思想经常是天马行空的、不受拘束的,他们不喜欢传统风俗的限制,也更加感情用事;

研究也发现,“网瘾”患者内心相对敏感、待人接物小心翼翼、但是又极富个人主义色彩。

另外Young针对忧郁症与网络成瘾做了相关性研究,以荣格忧郁症评量表为基础,研究分析出抑郁症的症状的严重程度,往往与病态性的网络使用正相关。

之后Young&

Rogers又利用「贝克忧郁症评量表」为基础,通过研究分析出职业区别决定了使用者的使用程度,尤其是办公室的白领比之基层工作者更具成瘾性,对于病态性的网络使用而言,忧郁症是其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Jennifer(1996)在心理动力及人格发展的解释取向心理动力及人格发展的解释取向对于成瘾的解释倾向是因为早期经验的创伤,而人格理论中的压力特异质模式可以用以了解网络成瘾的原因。

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的特质,就导致每个人会对不同的事物具有成瘾性,如果这些特质在某个特定情况下,就产生了相应的成瘾行为。

心理动力及人格发展的解释取向则认为,一个人成瘾的行为不是造成成瘾性的主要原因,成瘾性是由人的特质所引起的。

害羞在临床实务上,也发现和网络成瘾有关。

朱美慧(2000)以大专生为研究对象,认为大专学生的心理特征有独立自主、自信心高、容易冲动、喜欢张扬、恐惧跟不上时代、强烈的抗拒心理、无助、寂寞、同侪影响大、异想天开、孤寂等一些特性。

尤其是大专生具备一种心理和发展的原动力,特别需要建立起自我认同和亲密关系,在这种情况之下,网络世界就可以提供一个满足他们需求的工具,也是一个满足他们需求的平台。

再者,大专学生因为一些课程要求学生上网找资料或缴交作业,直接间接促成了网络的使用的方便性。

也认为网络本身的有用性与社会的许可性,容易使学生的课业与游乐混为一体,都可能使网络成瘾现象产生,也使我们易于低估其严重性。

网络世界具备的独特的安全性,其匿名的功能可以满足不同人们的不同需求;

有一些人因为各种原因对别人有不信任感,或者精神敏感极其保护自身隐私,对这些人而言,网络的匿名性就减少他们的顾虑,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交流平台,帮助他们锻炼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其次来说,对有一些群体较不尊崇社会制度者来说,匿名性可以让他们在网络上随意表达,甚至是发表相关社会敏感问题的言论,而这些内容在平时的现实中是鲜有耳闻的。

4如何培养健全的人格特质来预防网络成瘾

4.1家庭关怀

首先作为家长要能够在家庭中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怀,能够用平等的心态与之交流,多去关心孩子的精神世界。

一个家庭中,需要的是平等,父母应该传递出平等交流的思想,而不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孩子身上,真正要去了解孩子的真实所想,多去聆听孩子内心的声音,不仅仅是在物质上满足孩子的所需,更要在精神层面去满足孩子的需求。

就比如父母可以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多加沟通交流,也可以与孩子一起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尤其是要能够真正的尊重孩子所想,这样对于减少孩子的上网欲望有着想当重要的作用。

4.2正确的引导

能够通过一些方式吸引孩子的兴趣,正确的引导孩子内心的求知欲望。

青少年时期,孩子的求知欲望浓厚,在这个成长的关键阶段,作为父母和老师,就应该给予孩子正确的价值导向,正确引导孩子的观念,为其树立高远的理想,加强其优秀道德品质的建立,帮助其更好的掌控自己的欲望。

学校也可以积极举办不同的文体活动,舒缓学生的身心,父母也可以深入发掘孩子的兴趣爱好,帮助孩子参与各种关于爱好的活动等,将孩子的注意力从上网转移到其他的兴趣上。

4.3普及性知识教育

为孩子普及健康的性教育,以此来正确疏导孩子的性认知。

学校与家庭都可以用适合的方法为孩子普及健康的性知识,解决青少年在成长中面临的生理困惑,尤其是在现在的社会环境中,各种不健康的信息繁杂,更应该给予青少年正确的性知识教育,帮助他们建立起健康观念,尤其是父母更要多关注孩子的身体成长,摒弃传统观念的束缚。

作为学校方面,也应该开设相关生理健康课程,对青少年进行正确的疏导,这些都可以避免青少年对于色情信息的好奇心。

4.4培养自控能力

对于青少年自身,要锻炼坚强的心理素质和严格的行为自控能力。

作为祖国未来的希望,青少年要严格要求自己,明确自己未来的奋斗方向,提升自身道德品质,加强自身的思想建设,锻炼自己严格的自控能力,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通过正确的方式与家庭、学校沟通,树立自己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对于部分缺乏自制力又对新兴事物感兴趣的孩子,父母要学会用适度的方式限制其上网时间,通过适当方法培养孩子的自控力。

4.5良好的外部环境

以心理学角度分析,环境对于孩子的身心发展都具有深远影响,良好的外部环境能够积极引导孩子正确的价值导向,学校与家庭之间要有及时的沟通渠道,能够实时关注青少年的心理状态,通过合理安排孩子时间,以减少孩子上网的时间,打造出一个健康的管理模式。

真正使得网路在孩子学习过程中能够正确的使用,良好外部环境的引导具有相当的促进意义。

就像继父母可以教给孩子正确的网络使用方法,帮助孩子使用网络进行学习,也能选择一些学习网站激发孩子用网络学习的兴趣。

部分孩子的网络成瘾跟教育方式有很大的关系,父母的教育应该以交流为主,多去与孩子进行平等的沟通,如果孩子遇到问题,父母应该给予更多的帮助与关怀,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构建起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4.6学校的科学管理

对于学校来说,老师应当给予孩子更多精神层次的关怀,以孩子成长为基本原则,帮助孩子在课余放松自己的身心,也可以用一些适度的方式,帮助孩子缓解学习的压力。

学校应该注重孩子的性格塑造,帮助孩子学会心理调节,以积极的情绪投入到学习当中去。

学校也需要建立相应的心理咨询室,心理疏导也是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

通过心理辅导帮助孩子建立起一个健康的心理。

对于那些性格内向、比较孤僻、情绪敏感、经受挫折的孩子,老师要及时发现并且积极的进行疏导。

学校也可以定期进行心里普查,不仅可以有助于了解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可以及时排查出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学校也可以加强网络危害宣传,提升孩子对于网络的认知。

也可以定期组织团体活动,用共同参与的方式促进孩子们之间的交流,减少孩子对网络的依赖性。

部分孩子痴迷于网络是因为他们有相对较多的课余时间,因此学校可以通过丰富课余生活减少他们对于网络的使用时间,帮助孩子更好的做到时间规划,这些方法都能够切实有效的减少孩子对于网络的过度使用,能够积极预防网瘾的发生。

结语

网络成瘾性目前已经成为一个比较显著的社会问题,它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形象深远,尤其是青少年时期作为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不仅处在学习的关键时刻,也是塑造个人道德品质的重要时期,青少年的求知欲和对新事物的探索欲强烈,网络以其便捷性很容易影响到青少年,尤其是网络成瘾会严重阻滞青少年积极向上的发展,通过本文对网络成瘾的研究分析,我们需要重视青少年的网络使用,尤其是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干预杜绝网络成瘾性的发生,为了青少年能够积极健康的成长,作为青少年自身需要建立正确的认知,加强自控,家庭和学校也要合理的管控,不仅如此,针对网络使用,也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对其进行管理,普及网络安全知识,并加强对孩子的网络道德教育的建设,增强对于网络环境的净化,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本篇论文,希望能够为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解决,提供相应的参考和依据。

我们整个社会要共同努力,为青少年健康的网络环境构建,贡献自己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