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某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092459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55.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县某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某县某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某县某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某县某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某县某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某县某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某县某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某县某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某县某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某县某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某县某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4页
某县某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4页
某县某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4页
某县某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4页
某县某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4页
某县某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4页
某县某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4页
某县某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4页
某县某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4页
某县某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县某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某县某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县某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某县某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某县某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总论

(一)项目单位情况

1、项目名称:

XX县XX镇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2、承办单位概况:

(1)单位名称:

XX县XX镇人民政府

(2)法定代表人:

3、XX镇基本概况

XX镇隶属于安徽省XX市XX县,是江淮地区远近闻名的古茶镇,位于距XX县城西南37公里处的浍河(古称涣水)北岸。

该镇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

南朝梁属于XX郡,隋唐时于此置XX县。

蒙古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废县,是XX市置县时间最长的城镇。

安徽省历史文化名镇,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XX市发展次中心,XX市南部中心城,黄淮海经济区百佳名镇。

全镇辖19个村,总面积168平方公里,2007年统计人口:

XX镇总人口8.9万人。

XX镇位于XX市XX县西南35公里的浍河两岸,现为全国500家小城镇建设试点镇,省综合改革试点镇,全省200家中心镇,安徽省历史文化名镇,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XX市发展次中心,黄淮海经济区百佳名镇。

全镇总面积168平方公里,总人口8.9万人,城区道路、给排水、路灯照明、电讯、电力、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配套,中央、省、市、县驻临单位56家,教育、卫生、金融等机构齐全。

青阜铁路、202省道肖淮公路及浍河、包河境内通过,公路、铁路、水路三位一体、四通八达,XX火车站为来临客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繁荣的市场、丰富的资源已使XX成为商家的必争之地。

城内现有粮油、蔬果、皮毛、建材、小商品等五个批发市场,是XX平原最大的小麦、玉米、黄豆、花生、芝麻、绿豆等农产品聚散基地。

丰富的矿藏使得XX成为百里煤城的腹地,随着XX煤田的南迁,XX将成为为煤服务的三产中心,辐射周边近百家采矿企业。

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是我们XX人民的宝贵财富,如:

两庵、四寺、九阁、十八庙、两堂对两馆、十二景地配四泉等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开发,在六十多处景点之中,现存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两处:

古城墙和淮海战役总前委指挥部旧址---文昌宫;省、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十余处:

观星台、蹇叔墓、李沃子汉墓群、码头汉墓群、浍河沿陶圈井、城西元代墓群、张晋亨墓,城西宋代窑址、山西会馆、城隍庙、慈云庵等一些碑刻石雕等。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XX的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为使我镇经济健康、有序、快速地发展,必须坚持走以工强镇之路,实施招商引资战略。

我们将以优惠的政策、优美的环境诚招天下宾朋前来旅游观光、投资兴业。

凌云皖露集团专家考察论证,不久的将来一个现代化生态水企业就要在XX诞生。

(二)项目概况

1、建设内容

为了进一步提升XX小城镇的城镇化水平,增强聚集人口、聚集产业的功能,增强项目承载能力,逐步改善XX小城镇面貌,完善小城镇基础设施条件。

本项目建设内容是城隍庙街、临浍路、铚城大道、南阁街等街道及道路的给排水、绿化、亮化配等套设施建设工程,以及垃圾处理站等工程。

本项目实施内容包括:

(1)城隍庙街、临浍路、铚城大道、南阁街等街道及道路的绿化总面积22800平方米。

(2)城隍庙街、临浍路、铚城大道、南阁街等街道及道路的亮化,安装太阳能可控路灯236盏。

(3)城隍庙街、临浍路、铚城大道、南阁街等街道及道路的排水工程,铺设下水道总长11400米。

(4)建设垃圾中转站1座,添置垃圾运输车辆1部,日处理垃圾能力20吨。

详细建设内容如下表:

XX镇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情况汇总表

类别

名称

主要内容

城区建设项目

城隍庙街配套设施建设工程

两侧各建设宽2米绿化带,共计4000平方米;每50米安装太阳能可控路灯1盏,

共计42盏;两侧各铺设一条下水道,共长2000米。

临浍路配套设施建设工程

两侧各建设宽2米绿化带,共计6800平方米;每50米安装太阳能可控路灯1盏,

共计70盏;两侧各铺设一条下水道,共长3400米。

铚城大道配套设施建设工程

两侧各建设宽2米绿化带,共计6800平方米;每50米安装太阳能可控路灯1盏,

共计70盏;两侧各铺设一条下水道,共长3400米。

南阁街配套设施建设工程

两侧各建设宽2米绿化带,共计5200平方米;每50米安装太阳能可控路灯1盏,

共计54盏;两侧各铺设一条下水道,共长2600米。

垃圾中转站

建设垃圾中转站1座,添置垃圾运输车

辆1部,日处理垃圾能力20吨。

2、项目总投资:

1280.4万元。

其中:

城区道路绿化带工程456万元,城区道路亮化工程94.4万元,城区道路排水工程570万元,垃圾中转站工程160万元。

详细投资情况如下表:

XX镇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情况汇总表

单位:

万元

类别

名称

主要内容

投资额

城区建设项目

城隍庙街配套设施建设工程

两侧各建设宽2米绿化带,共计4000平方米;每50米安装太阳能可

控路灯1盏,共计42盏;两侧各铺设一条下水道,共长2000米。

196.8

临浍路配套设施建设工程

两侧各建设宽2米绿化带,共计6800平方米;每50米安装太阳能可

控路灯1盏,共计70盏;两侧各铺设一条下水道,共长3400米。

334

铚城大道配套设施建设工程

两侧各建设宽2米绿化带,共计6800平方米;每50米安装太阳能可

控路灯1盏,共计70盏;铺设一条下水道,共长3400米。

334

南阁街配套设施建设工程

两侧各建设宽2米绿化带,共计5200平方米;每50米安装太阳能可

控路灯1盏,共计54盏;两侧各铺设一条下水道,共长2600米。

255.6

垃圾中转站

建设垃圾中转站1座,添置垃圾运

输车辆1部,日处理垃圾能力20吨。

160

合计

1280.4

3、项目建设期为6个月。

(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XX市《关于开展推进美好乡村工作的决定》

(2)《XX市推进美好乡村发展规划纲要》

(3)《XX县推进美好乡村实施方案》

(4)《XX镇推进美好乡村实施方案》

(5)安徽省建设厅、财政厅,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关于报送2013年美好乡村建设项目的通知》;

(6)《XX市“十二五”发展规划》

(7)《XX镇总体规划》

(8)《XX市统计年鉴》

(9)《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

(10)承办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

(四)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该项目计划总投资1280.4万元。

其中:

城区道路绿化带工程456万元,城区道路亮化工程94.4万元,城区道路排水工程570万元,垃圾中转站工程160万元。

2、资金筹措:

项目工程建设计划投资1280.4万元,全部资金由建设单位自筹。

3、建设内容:

(1)城隍庙街、临浍路、铚城大道、南阁街等街道及道路的绿化总面积22800平方米。

(2)城隍庙街、临浍路、铚城大道、南阁街等街道及道路的亮化,安装太阳能可控路灯236盏。

(3)城隍庙街、临浍路、铚城大道、南阁街等街道及道路的排水工程,铺设下水道总长11400平方米。

(4)建设垃圾中转站1座,添置垃圾运输车辆1部,日处理垃圾能力20吨。

二、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

(一)项目建设的背景

根据中央关于美好乡村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以及XX市、XX县美好乡村综合配套改革的工作思路,坚持从实际出发,全力推进城乡规划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就业和社会保障、生态环境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等七个方面的配套改革,着力推进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农村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村工业向园区集中,切实让城乡居民充分享受改革发展成果,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

积极构建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体系。

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综合配套改革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立足让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协调推进城乡社会事业发展,努力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全国在环境卫生事业上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

但在加速推进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阶段,随着城镇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建立完善的城乡环境卫生体系,仍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因此,我们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在实施美好乡村发展的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确保完成美好乡村发展规划确定的目标,努力把城乡环境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到新的水平。

要积极构建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体系。

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综合配套改革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立足让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协调推进城乡社会事业发展,努力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一要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制定实施城乡中小学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地开展农村教育资源整合,推进小学向乡镇所在地和中心村集中、初中向中心镇集中、高中向县城和市区集中。

大力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继续招录大学生到农村任教,选派城市教师下乡支教,加大城乡教师交流力度,切实提高农村师资质量。

加快普及农村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加强农民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提升农村教育的整体水平,努力在皖北地区率先实现教育均衡化和教育现代化。

二要推进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进一步整合全市医疗卫生资源,巩固市、县、镇(乡)、村四级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构建完善的疾病预防控制、卫生执法监督、医疗救治、信息网络和应急指挥五大公共卫生体系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城乡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三要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大力加强城乡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扎实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快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全面提高城乡人民群众的文明素质。

四要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对接。

加快建立城乡一体的就业政策体系,完善面向城乡的技能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服务体系,加强街道社区和乡村就业服务工作平台建设,多渠道扩大城乡劳动者特别是农村劳动力就业,实现社会充分就业。

积极推进新型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扩大进城务工农民综合社会保险覆盖面,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丰富以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别救助为基础,以慈善救助和社会互助为补充的多层次、广覆盖的城乡社会救助和保障体系,建立起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格局。

农村道路建设,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最重要的环节,要积极构建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体系,必须首先加强农村镇村街道、道路建设。

彻底改变村民交通条件。

环境卫生是公共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际上通常把防治传染病、促进国民健康和加强环境污染治理作为公共卫生的重要内容。

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搞好环境卫生就是通过防治环境“公害”,减少和杜绝环境污染和疾病传播,从根本上提高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防范能力和应急能力,确保公共卫生安全,创建清洁、舒适、优美、安全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我国高度重视城乡环境卫生体系的建设,把环境卫生事业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立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内容。

构建城乡环境卫生体系,加快生活废弃物污染治理,加强环境卫生管理,提高环境卫生质量,促进体制机制创新,满足城乡居民需求,倡导循环经济理念,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使我国环境卫生事业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发展道路。

由于中国农村长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农村生活废弃物基本上以堆肥农用、内部循环为主。

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镇化的发展,农村生活垃圾中如塑料等不可降解物逐步增多,已不能完全采用原有堆肥农用方式。

因此,全国各地政府开始将小城镇、城郊结合部和部分乡村环境卫生纳入所在城市环境卫生体系规划,生活垃圾纳入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系统,一些地方已取得较好成效。

按照XX县城镇化建设发展总体规划、XX县产业发展规划,未来3-5年,XX县将集中精力把XX小城镇打造成为工业集中区和文化名城,县委县政府提出建设工业XX、文化XX的发展目标。

目前,XX县XX镇工业集中区以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1亿元,建成园区道路、供排水、供配电、绿化亮化、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工业集中区建成区占地面积2.3平方公里,集中区内已入驻鑫丰水泥、天助水泥、物流、建材、食品加工、11家企业,为进一步发挥XX小城镇的区位优势,增强XX小城镇的集聚功能。

加快XX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势在必行。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是美好乡村建设的必然要求

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了美好乡村建设目标任务,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美好乡村战略部署的具体举措。

必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

加快乡镇基础设施建设。

要着力加强农民最急需的生活基础设施条件。

加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

搞好农村污水、垃圾治理,改善农村环境卫生。

从国情上,要求乡镇必须注重环境保护,加强自身的环境卫生的建设。

2、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生态文明建设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任务。

农村集镇街道环境脏乱差问题很突出。

本项目建设就是对XX镇镇区的街道道路进行绿化、亮化,疏通排水管网,建设垃圾中转站。

彻底改善XX镇镇区环境,让人民群众过上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的美好生活。

3、是XX市创建文明城市目标任务的必然要求

XX县XX镇现为全国500家小城镇试点,全省200家中心镇,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XX市发展次中心,黄淮海经济区百家名镇,全国文化艺术之乡,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商贸兴隆、交通便捷,是商贸旅游之圣地。

本项目建设是XX市创建文明城市目标任务具体落实,是XX市创建文明城市目标任务主要组成部分。

三、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一)项目选址

1、选址原则

(1)应具备较好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

(2)应方便群众,交通便利。

(3)周边宜有便利的水、电、路等公用基础设施。

(4)应环境安静、远离污染源。

(5)应远离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和贮存区、高压线路及其设施。

2、项目选址

项目建设地点在XX县XX镇。

(二)建设条件

1、地理位置、交通条件

项目区所在地XX县。

XX县地处XX市南部,市县相距5公里左右,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北与XX毗邻,东部和西南部分别与宿州、阜阳两市接壤。

位于我国南北气候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的北侧,独特的地理位置兼有南北气候之长,水资源优于北方,光资源优于南方,气候清新宜人。

XX县交通条件较好,铁路、公路、水路三位一体。

铁路符夹线横穿境内、南接京沪、北接陇海,青阜线西连京九;公路四通八达,105国道、202省道穿境而过,正在建设中的合徐高速公路和连霍高速公路距县城仅为10公里和15公里,内河运输经淮河直贯长江;徐州观音机场距XX县仅50公里。

2、资源状况、社会条件

XX县位于安徽省北部,是XX市唯一市辖县,县城依市而建,全县辖11个县镇和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面积1987平方公里,人口106万。

XX承东启西,区位优越,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是淮海经济区和徐州经济圈重要组成部分。

    XX环境优越,交通便捷。

市、县连为一体的城市建设格局,热、电、气一体化的能源供应,以及更加优惠的投资政策,为国内外客商提供了大展宏图的空间。

举全县之力打造的省级开发区--XX经济开发区,七通一平全面实现,服务配套设施已经完成。

一个以开发区为主体,县镇工业集中区和创业园区为两翼的投资载体和开放平台已经构建。

一条龙服务制度、一站式审批制度、县级领导联系协调制度、投诉举报监督制度和投资优惠政策日臻完善。

    符夹、青阜、青芦三条铁路穿境而过,北接陇海线,东连京沪线、西入大京九。

公路交通国道、省道四通八达,连霍高速、合徐高速呈十字型在此交叉,驱车南下省会合肥、东进海滨城市连云港只需2小时左右。

距徐州观音机场仅有50公里。

内河航运入淮河、通长江,直达上海港。

    XX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历代不乏俊才名士,是春秋时期政治家华元,秦相蹇叔,东汉哲学家桓潭的故里。

三国时期竹林七贤之首的嵇康在此结庐,一曲广陵散,成为千古绝唱。

1999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柳孜隋唐大运河遗址、乾隆皇帝惠我南黎的御敕金匾折射出XX昔日的繁华。

邓小平、刘伯承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解放战争的隆隆炮声中,于XX文昌宫运筹帷幄,指挥了淮海决战。

    XX物华天宝,资源富饶。

矿产资源得天独厚,已探明煤炭资源储量达60亿吨,铁、铜、金矿9700万吨。

国家级特大型企业XX矿业集团公司,皖北煤电集团公司14对矿井座落在XX境内,年产原煤2000多万吨;县属煤矿年产原煤百万吨以上。

    电力供应充足,电力装机容量达200万千瓦,是华东地区重要的电力供应基地。

    农业资源优势明显,肥沃的土地、温和的气候,为XX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可耕地面积220万亩,待开发的塌陷地7.2万亩,种养业种类多、产量大,小麦、玉米、大豆等主要农作物常年产量稳定在90万吨左右,牛、猪、羊、兔等家畜饲养量300万头左右,鸡、鸭、鸽等家禽饲养量2200万只以上。

    劳动力资源丰富,目前全县有剩余劳动力10-15万人,是全省重要的劳务输出基地,劳动力成本较低,为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

    XX厚积薄发,活力四射。

在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战略实施带动下,XX人民正以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优先发展工业经济,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全面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

    安徽省861行动计划重点工程,投资总额近300亿元的XX煤焦化电项目,一期工程已经投产。

投资额120亿元,年产甲醇170万吨的南坪煤化工项目已经开工建设。

投资额100多亿元的XX煤电基地建设如火如荼,11对新建煤、铁矿井正拔地而起。

新加坡、上海、浙江、江苏等地的客商纷纷前来洽谈合作、投资兴业,恩远铝业、杭淮钢构、顺发食品、鲁王制粉、金沙纺织、巨成化工等一大批骨干企业快速发展,已逐渐形成了以煤化工及精细化工、机械制造及新型建材、针织服装、农副产品深加工等具有特色的四大支柱产业。

XX,这颗镶嵌在淮海大地上熠熠生辉的明珠,正以丰富的资源,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受到国内外有识人士的青睐。

3、自然条件

(1)气候条件

XX市地处北温带,属北方型大陆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日照时数为2315.8小时,日照度为52.2%,无霜期202天。

年均气温:

14.5℃

极端最高气温41.1℃

极端最低气温:

-21.3℃

年均相对温度:

70%

主导风向:

东北风

平均风速:

3.1m/s

风压:

343kn/平方米

年最高降雨量:

1441.1mm(1964年)

年均降雨量862.9mm

日最大降雨量:

249.7mm(1957年7月14日)

最大冻土深度:

20cm

地震烈度:

6度

(2)水文条件

XX市位于淮河流域中游,二、三级支流范围里,隶属于华北平原南部的XX平原中部。

XX市水资源总量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两部分,全市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1619.72×104立方米/年,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总量为8155.09×104立方米/年,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的枯丰基本依赖降水补给的多寡,地下水资源赋存于地层的多孔介质之中,水的运动较为缓慢。

近年来,城区及近郊区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给水能力逐年减少,呈现超采现象,应该予以防范。

全市水资源的水质较好,均为重碳酸钙型,矿化度小于1.0克/升,但其钙镁离子偏高,导致水的硬度较大。

(3)地质地貌

XX市地处XX平原中部,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微倾,除东北部有少量低山地形分布外,其余为广阔平原。

其主要类型是:

山丘、平原、湖洼地、河流。

山脉主要分布在北部及中部偏东,系泰山余脉,海拔在60~400米之间,余者皆为一望无际的平原。

其海拔高度23.5~32.4米,面积2354.5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85%。

以横贯平原中部的古隋堤(今宿永公路)为界,北部为黄泛冲积平原区,土壤肥沃,地面平整,地下水丰富;南部为古老河湖沉积平原,地势较低,地下水位较高,地瘦质差,但增产潜力大。

封闭型湖洼地主要分布在四铺、百善、铁佛等地区,全系耕地。

总面积为86.67平方公里。

XX市域境内水系发达,沟渠纵横,河流多系人工河道,河道平直,水量受季节影响,变化较大,夏季水流量大、水流急,冬季河水变浅,水流缓慢。

由于煤炭的开采,造成地表塌陷积水而形成湖泊。

至1992年底,全市辖区内形成大小塌陷湖泊30余个,常年积水面积7.98平方公里,占总塌陷面积的38%,多年平均蓄水量为3040万立方米,占全市平均地表蓄水量的34.4%。

塌陷湖泊水质好、浮游生物多、污染少,适合鱼类生长。

(4)工程地质条件

XX市东、西有寒武、奥陶系地质构成。

山丘平行延伸两侧,其余均为平原,海拨一般为2.5-32.5米,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坡度为万分之一。

北区第四纪地层分布广泛,地基承载力山前地带可达18吨/平方米。

地下水层多为石灰岩层隙间水,含水较丰富。

项目区最大冻土深度20厘米,地震烈度6度。

建设用地的综合自然条件较好。

XX区域大地构造属中淮地台鲁西隆起区南极,区境范围内除寒武系、奥陶系有部分裸露外,其余均为第四系掩盖,低山残匠占全部总面积的4.7%。

本区第四系分布广泛,孔隙水储存于第四系砂层之中,主要大气降水为主补给水源。

浅层地下水流向与地形坡降及河流方向一致,由西北向东南。

地下水位升降随季节(降水量)变化,地下水对混凝土无侵蚀作用。

根据项目区地质普查钻孔揭露地层属第四级河流冲击相地层,分述如下:

①粉质粘土,浅褐黄色,可塑状,中偏高压缩性,在埋深约1米以上及2.2-3.5米,粉粒含量较多,部分段为粉土,松散状,结构性差。

②粘土,棕褐色,青灰色,可塑性偏硬,中等压缩性,见少量淡水螺壳,完整。

③粉质粘土,黄绿色,硬塑状,中等压缩性,含有钙质结核,在埋深约6米处较富集。

④粉细砂,浅黄色,级配性差,中密,本层埋深7.1米钻至15.0米未揭穿。

层厚不详。

除第一层外,其他各层地基承载力标准值均在140KPa以上。

4、施工条件

施工场地平整开阔,施工运输可利用现成的铁路、公路和城市道路。

高标号水泥、砂石、石灰等建筑材料当地产量可观,能满足供应,运距短、价格便宜。

其它建筑材料在当地市场上容易购得。

施工用水、用电、通讯可以利用开发区已有设施就近解决。

四、项目规划方案和建设内容

(一)项目规划

1、XX镇规划建设的原则

(1)政府引导、群众参与。

要注重农村公共事务管理和服务,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调动群众积极性,以农民自愿,村民自治为主。

(2)实事求是,量力而行。

立足自身实际,确定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措施及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3)统筹规划,逐步推进。

既要坚持规划先行,高起点搞好长远规划,统筹谋划好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生活等各项事业发展,又要根据情况,先易后难,分步实施。

(4)循序渐进,务求实效。

要尊重客观规律,因势利导,抓好典型引导,抓好示范带动,做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扎实推进,务求实效。

(5)讲究科学,突出和谐。

按照科学发展观,注重可持续发展,创建和谐社会。

2、规划方案

按照美好乡村建设方案整体规划要求,加快居民集中区建设步伐,缩小城乡差别,围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进行总体规划。

根据《XX镇2013年美好乡村项目建设方案》及《XX镇居民集中区规划方案》。

本项目XX镇基础设施进行改造,主要包括道路工程、管线工程、美化、净化工程。

(二)主要建设内容

为了进一步提升XX小城镇的城镇化水平,增强聚集人口、聚集产业的功能,增强项目承载能力,逐步改善XX小城镇面貌,完善小城镇基础设施条件。

本项目建设内容是城隍庙街、临浍路、铚城大道、南阁街等街道及道路的给排水、绿化、亮化配等套设施建设工程,以及垃圾处理站等工程。

本项目实施内容包括:

(1)城隍庙街、临浍路、铚城大道、南阁街等街道及道路的绿化总面积22800平方米。

(2)城隍庙街、临浍路、铚城大道、南阁街等街道及道路的亮化,安装太阳能可控路灯236盏。

(3)城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