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国药科大学《生物制药工艺学》ppt上复习题整理1资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092989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09.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中国药科大学《生物制药工艺学》ppt上复习题整理1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最新中国药科大学《生物制药工艺学》ppt上复习题整理1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最新中国药科大学《生物制药工艺学》ppt上复习题整理1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最新中国药科大学《生物制药工艺学》ppt上复习题整理1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最新中国药科大学《生物制药工艺学》ppt上复习题整理1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最新中国药科大学《生物制药工艺学》ppt上复习题整理1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最新中国药科大学《生物制药工艺学》ppt上复习题整理1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最新中国药科大学《生物制药工艺学》ppt上复习题整理1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最新中国药科大学《生物制药工艺学》ppt上复习题整理1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最新中国药科大学《生物制药工艺学》ppt上复习题整理1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最新中国药科大学《生物制药工艺学》ppt上复习题整理1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最新中国药科大学《生物制药工艺学》ppt上复习题整理1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最新中国药科大学《生物制药工艺学》ppt上复习题整理1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最新中国药科大学《生物制药工艺学》ppt上复习题整理1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最新中国药科大学《生物制药工艺学》ppt上复习题整理1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最新中国药科大学《生物制药工艺学》ppt上复习题整理1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最新中国药科大学《生物制药工艺学》ppt上复习题整理1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最新中国药科大学《生物制药工艺学》ppt上复习题整理1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最新中国药科大学《生物制药工艺学》ppt上复习题整理1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中国药科大学《生物制药工艺学》ppt上复习题整理1资料.docx

《最新中国药科大学《生物制药工艺学》ppt上复习题整理1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中国药科大学《生物制药工艺学》ppt上复习题整理1资料.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中国药科大学《生物制药工艺学》ppt上复习题整理1资料.docx

最新中国药科大学《生物制药工艺学》ppt上复习题整理1资料

复习整理——根据课件后的小结和复习思考题整理

第一章生物药物概述

生物药物Biopharmaceutics:

是以生物体、生物组织或其成份为原料(包括组织、细胞、细胞器、细胞成分、代谢、排泄物)综合应用生物学、物理化学与现代药学的原理与方法加工制成的药物。

生物药物的特性

一、药理学(pharmacology)特性:

1、活性强:

体内存在的天然活性物质。

2、治疗针对性强,基于生理生化机制。

3、毒副作用一般较少,营养价值高。

4、可能具免疫原性或产生过敏反应。

二、理化特性:

1.含量低、杂质多、工艺复杂、收率低、技术要求高;2.组成结构复杂,具严格空间结构,才有生物活性。

对多种物理、化学、生物学因素不稳定。

3.活性高,有效剂量小,对制品的有效性,安全性要严格要求(包括标准品的制订)。

微生物药物:

微生物药物是一类特异的天然有机化合物,包括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初级代谢产物和微生物结构物质,还包括借助微生物转化(microbialtransformation)产生的用化学方法难以全合成的药物或中间体。

生化药物:

指从生物体(动物、植物、微生物)中获得的天然存在的生化活性物质,其有效成分和化学本质多数比较清楚。

生物制品:

一般把采用DNA重组技术或单克隆抗体技术或其他生物技术制造的蛋白质、抗体或核酸类药物统称为生物技术药物(biotechdrug),在我国又统称为生物制品。

蛋白质工程(proteinengineering):

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包括基因的定点突变和基因表达对蛋白质进行改造,以期获得性质和功能更加完善的蛋白质分子。

RNA干涉(RNAinterference,RNAi):

是指在生物体细胞内,dsRNA(双链RNA)引起同源mRNA的特异性降解,因而抑制相应基因表达的过程。

1.生物药物有哪几类?

重组DNA药物、基因药物、天然生物药物、合成半合成生物药物

2.DNA重组药物与基因药物有什么区别?

3.生物药物有哪些作用特点?

4.DNA重组药物主要有哪几类?

举例说明之

5.术语:

药物与药品,生物药物,DNA重组药物,基因药物,反义药物,核酸疫苗,RNAi

药物Medicine(remedy):

用于预防、治疗或诊断疾病或调节机体生理功能、促进机体康复保健的物质,有4大类:

预防药、治疗药、诊断药和康复保健药。

药品Drug:

直接用于临床的药物产品,是特殊商品。

药品应规定有适应症、用法与用量和疗程,说明毒副反应。

要有使用有效期,过期药品不准使用

基因工程药物:

指应用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技术制造的重组活性多肽、蛋白质及其修饰物.

基因药物:

这类药物是以基因物质(RNA或DNA及其衍生物)作为治疗的物质基础,包括基因治疗用的重组目的DNA片段、重组疫苗、反义药物和核酶等。

基因治疗:

将人的正常基因或有治疗作用的基因通过一定方式导入人体靶细胞以纠正基因的缺陷或者发挥治疗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生物医学技术。

反义药物:

是以人工合成的10~几十个反义寡核苷酸序列与模板DNA或mRNA互补形成稳定的双链结构,抑制靶基因的转录和mRNA的翻译,从而起到抗肿瘤和抗病毒作用。

 

第二章生物制药工艺技术基础

掌握提取、浓缩、干燥等工艺

掌握菌种保藏、菌种选育及筛选等工艺

掌握酶工程制药工艺基础

固定化酶(immobilizedenzyme):

指借助物理和化学的方法把酶束缚在一定空间内并具有催化活性的酶制剂优点:

(1)固定化稳定性提高

(2)可重复使用、提高使用效率、降低成本(3)提高强度,便于连续、自动、规模化生产(4)便于产物的分离、纯化

酶固定化的方法有哪些类别

(1)吸附法:

分为物理吸附法和离子交换吸附法;

(2)包埋法:

将酶或细胞定位于凝胶高聚物网络中,如卡拉胶,海藻胶,聚丙烯酰胺;(3)共价键结合法:

酶分子与载体分子,通过化学偶联使酶与载体共价结合;(4)交联法:

用双功能试剂将酶与载体交联固定化

掌握组合生物合成、RNA干涉、蛋白质组学等概念

组合生物合成(combinatorialbiosynthesis)是指应用基因重组技术重新组合微生物药物的基因簇,产生一些新的非天然的基因簇,从而合成许多新的非天然的化合物,为生物药物的筛选提供丰富的化合物资源

复习思考题

1、生物活性物质的浓缩与干燥有哪些主要方法?

浓缩方法:

①盐析;②有机溶剂沉淀;③高分子脱水;④超滤;⑤真空浓缩或薄膜浓缩

干燥:

①低温真空干燥;②喷雾干燥;③冷冻干燥

2、简述生物活性物质分离纯化的特点和分离纯化的主要原理。

特点:

(1)生物材料组成复杂

(2)目的物含量低(3)易变性、失活(4)分离方法有很大经验成分(5)步骤多,逐级分离(6)产品验证与化学上纯度概念不完全相同

原理:

1、根据分子形状和大小不同进行分离2、根据分子电离性质的差异进行分离3、根据分子极性大小及溶解度不同进行分离4、根据吸附性质的不同进行分离5、根据配体特异性进行分离——亲和层析

3、怎样保存微生物菌种?

何谓菌种退化?

如何检查菌种退化?

菌种退化防止方法①防止基因突变:

如低温保藏②采用双重缺陷型③制作平行的菌种斜面,少传代④分离单菌落,自然筛选⑤选择培养条件菌种保藏方法:

①斜面低温保存②液体石蜡封藏法③甘油冷冻法④冷冻干燥法⑤液氮保藏法

菌种退化:

一般把菌株的生活力、产孢子能力的衰退和特殊产物产量的下降统称为退化

如何检测菌种的退化:

1、单位容积中发酵液的活性物质含量2、琼脂平板上的单菌落形态3、不同培养时期菌体细胞的形态和主要遗传特性4、发酵过程的pH变动情况5、发酵液的气味和色泽

4、诱变育种的总体流程是怎样的?

选择出发菌需注意哪些事项?

包括3个部分:

出发菌株的选择、诱变处理、筛选突变株

出发菌株的选择①稳定性;②具备某种优良性状的菌株;③对诱变剂敏感;④生理状态及生长时间

5、生物制药工艺中试放大的目的是什么

(1)建立稳定工艺、大批量制备足量合格产品,供应临床前与临床研究;

(2)研究工艺参数制定工艺规程和检定规程,为正式生产提供工艺参数,保证能在以后生产中应用。

中试是由小试转入工业化生产的过渡性研究,是取得成功产业化的关键

中试研究要达到三个基本要求:

1、建立稳定的制造规程为正式生产提供多种必须的工艺条件个参数2、为临床前研究与临床实验的评价提供足量的合格产品3、拟定符合GMP要求的制造规程与检定规程,

中试放大时应具备的条件

(1)有稳定的工艺:

收率,质量可靠

(2)操作条件基本确立(3)已建立中间品和成品分析方法(4)生物材料已鉴定(5)物料平衡、三废处理已基本解决(6)中试规模、产品产量,规模已确定(7)安全生产已有方案

中试放大要解决的问题

(1)原辅材料规格;

(2)设备选型与材质选用;(3)反应条件;(4)原辅料中间品、产品质控标准与检定方法;(5)下游工艺优化与稳定制造规程的制定

术语:

冷冻干燥,喷雾干燥,薄膜浓缩,自然选育,诱变育种,蛋白质工程,转基因动物,蛋白质组学,酶工程,immobilizedenzyme,抗体酶,模拟酶,组合生物合成,药物基因组学,DNAShuffling,定向进化,甘油冷冻保藏法,液氮保藏法,斜面保藏法,沙土管保藏法

冷冻干燥:

在低温低压条件下,利用水的升华性能而进行的一种干燥法。

包括预冻结、升华、再干燥

喷雾干燥:

待干燥的物质先浓缩成一定浓度的液体,由于液体经喷雾后具有极大的表面,姑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干燥,使受热时间缩短,而且干燥物为粉状,不需粉碎即可使用。

自然选育:

利用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产生自然突变的原理,通过分离、筛选排除衰变型菌落,从中选择维持原有生产水平的菌落

诱变育种:

有意识地将生物体暴露于物理、化学的或生物的一种或多种诱变因子,促使生物体发生突变,进而从突变体中筛选具有优良性状的突变株的过程

蛋白质工程:

转基因动物:

蛋白质组学:

酶工程(enzymeengineering)是酶学与工程学互相渗透结合,发展形成的生物技术,它是从应用目的出发,研究酶和应用酶的特异催化功能,并通过工程化过程将相应原料转化成所需产物的技术。

抗体酶:

模拟酶:

组合生物合成:

药物基因组学:

DNAShuffling:

定向进化:

甘油冷冻保藏法:

液氮保藏法:

斜面保藏法:

沙土管保藏法:

 

第三章生物材料的预处理、细胞破碎和液固分离

C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掌握去除杂蛋白和金属离子的方法和原理

掌握常用细胞破碎的方法

掌握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掌握高压匀浆法、高速珠磨法、超声波法、酶法破壁等概念

去除发酵液中杂蛋白有哪几种方法?

1、加入凝聚剂2、加入絮凝剂3、吸附4、等电点沉淀5、加各种沉淀剂沉淀6、变性沉淀

去除发酵液中钙、镁、铁离子的方法有哪些?

1、离子交换法、沉淀法Ca2+草酸Mg2+磷酸盐,三聚磷酸钠Fe3+黄血盐

影响絮凝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絮凝剂的分子量:

(2)絮凝剂的用量:

(3)溶液pH值:

(4)搅拌速度和时间

细胞破碎有哪些方法?

各有什么特点?

(P120课本)

细胞破碎(celldisruption)技术是指利用外力破坏细胞膜和细胞壁,使细胞内容物包括目的产物成分释放出来的技术。

一、机械法:

匀浆法、珠磨法、超声波二、物理法:

干燥、冻融、渗透压冲击三、化学法:

化学试剂处理、酶解法、制成丙酮粉

超声波破碎细胞的原理?

(P122课本

术语:

凝聚作用,絮凝作用,错流过滤,超声波破壁,酶法破壁,高压匀浆法,高速珠磨法,反复冻融法,渗透压冲击法,丙酮粉

凝聚作用是指在某些电解质作用下,使胶体粒子的扩散双电层的排斥电位降低,破坏了胶体系统的分散状态,而使胶体粒子聚集的过程。

絮凝作用:

当往胶体悬浮液中加入絮凝剂时,胶粒可强烈地吸附在絮凝剂表面的功能团上,而且一个高分子聚合物的许多链节分别吸附在不同颗粒的表面上,产生架桥联接,形成粗大的絮凝团沉淀出来,有助于过滤。

错流过滤

超声波破壁

酶法破壁

高压匀浆法

高速珠磨法

反复冻融法

渗透压冲击法

丙酮粉

第四章萃取分离法

1.掌握溶剂萃取法的定义、原理和操作

液-液萃取指用一种溶剂将物质从另一种溶剂(如发酵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

2.掌握分配系数、分离因素等定义

能斯特分配定律:

在一定温度、一定压力下,某一溶质在互不相溶的两种溶剂间分配时,达到平衡后,在两相中的活度之比为一常数。

如果是稀溶液,可以用浓度代替活度,即:

K称为分配系数

分离因素:

常用β表示,一萃取体系内两种溶质在同样条件下分配系数的比值3.掌握萃取方式及其对理论收率的影响(例题)

单级萃取、多级错流萃取

红霉素在pH9.8时的分配系数(醋酸丁酯/水)为44.5,若用1/2体积的醋酸丁酯进行单级萃取,则:

理论收率

若用1/2体积的醋酸丁酯进行二级错流萃取,则

理论收率

洁霉素在20℃和pH10.0时表观分配系数(丁醇/水)为18。

用等量的丁醇萃取料液中的洁霉素,计算可得理论收率

若改用1/3体积丁醇萃取,

理论收率:

青霉素在0℃和pH2.5时的分配系数(醋酸丁酯/水)为35,若用1/4体积的醋酸丁酯进行二级逆流萃取,

则:

n=2,理论收率

若改为二级错流萃取,第一级用1/4体积的醋酸丁酯,第二级用1/10体积的醋酸丁酯,则

4掌握破乳化的方法:

加入表面活性剂、离心、加电解质、加热、吸附法破乳、高压电破乳、稀释法

5掌握溶剂选择的原则①分配系数愈大愈好,可根据“相似相溶”的原则,选择与药物结构相近的溶剂;②选择分离因素大于1的溶剂;③料液与萃取溶剂的互溶度愈小愈好;④尽量选择毒性低的溶剂。

⑤溶剂的化学稳定性高,腐蚀性低,沸点不宜太高,挥发性要小,价格便宜,来源方便,便于回收。

6掌握双水相萃取的定义和原理:

又称水溶液两相分配技术,它利用不同的高分子溶液相互混合可产生两相或多相系统,静置平衡后,分成互不相溶的两个水相,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两水相间分配系数的差异来进行萃取的方法

7掌握反胶束萃取的定义和原理

表面活性剂溶于非极性溶剂中,并使其浓度超过临界胶束浓度,便会在有机溶剂内形成聚集体,非极性基团在外,极性基团则排列在内,形成一个极性核,此极性核具有溶解极性物质的能力。

当含有此种反胶束的有机溶剂与蛋白质的水溶液接触后,蛋白质及其他亲水性物质能够溶于极性核内部的水中,由于周围的水层和极性基团的保护,蛋白质不与有机溶剂接触,从而不会造成失活。

反胶束选择性分离目标蛋白质包括两个过程:

萃取过程(forwardextraction)和反萃取过程(backwardextraction)。

萃取过程:

目标蛋白质从主体溶液转移至反胶束溶液中的过程;反萃取过程:

目标蛋白质从反胶束溶液中转移至第二水相(或以固体的形式游离出来)的过程。

8掌握超临界萃取的定义:

是利用处于临界压力和临界温度以上的一些溶剂流体所具有特异增加物质溶解能力来进行分离纯化的技术。

9掌握其影响因素:

当气体物质处于其临界温度(Tc)和临界压力(Pc)以上时,不会凝缩为液体,只是密度增大,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

流体的密度接近于液体的密度,粘度接近于气体;在临界点附近,超临界流体的溶解度对温度和压力的变化非常敏感。

压力增加,绝大多数化合物溶解度都急剧上升。

一个是温度对流体密度的影响,随温度升高,CO2流体密度降低,导致其溶剂化效应下降,对物质的溶解度也下降,另一个是温度对物质蒸气压的影响,随温度升高,物质的蒸气压增大,使物质在CO2流体中的溶解度增大。

10.超临界萃取流程

1.溶剂萃取法的基本原理,其特点是什么?

基本原理:

抗生素在不同的pH条件下,有不同的化学状态,分配系数有差别,若适度改变pH,可将抗生素自水相转入有机相,或从有机相再转入水相,这样反复萃取,可以达到浓缩和提纯的目的

溶剂萃取法优点:

①操作可连续化,速度快,生产周期短;②对热敏物质破坏少;③采用多级萃取时,溶质浓缩倍数大、纯化度高。

缺点:

由于有机溶剂使用量大,对设备和安全要求高,需要各项防火防爆等措施。

2.溶剂萃取法按操作方式不同,可分为哪几类?

各有什么特点?

单级萃取、多级萃取(错流萃取、逆流萃取)

3.影响有机溶剂萃取的因素有哪些?

乳化和破乳化、pH的影响、温度和萃取时间的影响、盐析作用的影响、溶剂种类及用量、萃取方式

4.使用有机溶剂萃取时,改变pH值将如何影响酸性或碱性抗生素的分配系数?

(P141页课本)

5.乳化剂为何能使乳状液稳定:

界面膜形成、界面电荷的影响、介质黏度

6.影响乳状液类型的因素有哪些:

相体积的影响、乳化剂分子空间构型的影响、界面张力的影响容器壁性质的影响

7.双水相萃取的优缺点有哪些?

影响双水相萃取的因素有哪些?

优点:

双水相系统平衡时间短,含水量高,界面张力低,分离环境温和。

操作简便、经济省时、易于放大。

系统可从10ml直接放大到1m3规模(105倍)影响因素:

成相高聚物的分子量、成相聚合物浓度——界面张力、电化学分配——盐类的影响、疏水效应、温度及其它因素。

8.超临界流体萃取有哪些特点?

常用的流体为哪种?

1、二氧化碳超临界温度(Tc=31.06℃)是所有溶剂中最接近室温的,可以在35~40℃的条件下进行提取,防止热敏性物质的变质和挥发性物质的逸散。

2、CO2气体进行萃取,萃取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反应;完全隔绝了空气中的氧,因此,萃取物不会因氧化或化学变化而变质。

3、由于CO2无味、无臭、无毒、不可燃、价格便宜、纯度高、容易获得,使用相对安全。

4、CO2是较容易提纯与分离的气体,因此萃取物几乎无溶剂残留。

5、CO2扩散系数大而粘度小,大大节省了萃取时间,萃取效率高。

1、术语:

有机溶剂萃取,反萃取,双节线,多级错流萃取,多级逆流萃取,反胶束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双水相萃取,能斯特分配定律,表观分配系数,萃取因素,萃取剂,萃余液、HLB值

反萃取(stripping或backextraction)是将萃取液与反萃取剂(一般为水溶液)相接触,使某种被萃入有机相的溶质转入水相的过程,可看作是萃取的逆过程。

双节线:

相图右上部为两相区,左下部为均相区,两相与均相的分界线

萃取因素也称萃取比:

被萃取溶质进入萃取相的总量与该溶质在萃余相中总量之比。

萃取剂(extractant):

用以进行萃取的溶剂

萃余液:

被萃取出溶质以后的料液。

 

第五章固相析出分离法

1、什么是“盐析沉淀”?

盐析的基本原理?

盐析法是利用各种生物分子在浓盐溶液中溶解度的差异,通过向溶液中引入一定数量的中性盐,使目的物或杂蛋白以沉淀析出,达到纯化目的的方法

形成离子对,部分中和了蛋白质的电性,排斥作用减弱而能相互靠拢,聚集起来。

中性盐的亲水性比蛋白质大,使蛋白质脱去了水化膜,使其沉淀。

2、影响盐析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无机盐的种类、溶质(蛋白质等)种类、蛋白质浓度的影响、温度的影响、pH的影响

3、影响有机溶剂沉淀的因素有哪些?

定义:

向水溶液中加入一定量亲水性的有机溶剂,降低溶质的溶解度,使其沉淀析出的分离纯化方法

影响因素:

(一)有机溶剂种类及用量:

常用的溶剂有乙醇、丙酮、甲醇等。

(二)pH的影响:

许多蛋白质在等电点附近时溶解度最低,溶液pH应在等电点附近,还须考虑蛋白质的稳定性。

(三)温度(低温沉淀):

有机溶剂存在下,大多数蛋白质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显著地减小。

(四)无机盐的含量:

低盐:

有利于沉淀,还有保护蛋白质,防止变性。

高盐:

增大蛋白质在有机溶剂―水溶液中的溶解度,沉淀物中可能夹带盐。

(五)某些金属离子的助沉淀作用:

多价阳离子,如Ca2+、Zn2+能与蛋白质结合形成复合物,使蛋白质溶解度降低。

4、有哪些方法可形成过饱和溶液?

蒸发法、温度诱导法、热盒技术、盐析结晶法、透析结晶法、有机溶剂结晶法、等电点法、微量扩散法、化学反应结晶法(调节溶液的pH或向溶液中加入反应剂,生成新物质,结晶析出)、共沸蒸馏结晶

5、哪些因素可影响晶体的大小?

过饱和度、温度、搅拌速度、晶种等

6、等电点沉淀有哪些特点?

如何应用?

等电点法:

对于两性物质,等电点时净电荷为零,使稳定的双电层及水花膜变弱或破坏,分子间排斥电位降低,吸引力增大,相互聚集,产生沉淀。

主要用于水化程度不大,在等电点时溶解度很低的物质、一般用于去除杂蛋白的方法、应用是需注意溶液PH不会影响物质的稳定性

7、术语:

Ks盐析,β盐析,盐析分布曲线,透析结晶法

在一定的pH和温度下改变离子强度(盐浓度)进行盐析,称作Ks盐析法

在一定离子强度下仅改变pH和温度进行盐析,称作β盐析法

盐析分布曲线:

透析结晶法:

 

第六章吸附分离法

化学吸附与物理吸附的区别?

项目

物理吸附

化学吸附

作用力

吸附热

选择性

吸附速度

吸附分子层

范德华力

较小,接近液化热

几乎没有

较快,需要的活化能很小

单分子或多分子层

化学键力

较大,接近反应热

有选择性

慢,需要一定的活化能

单分子

吸附剂及被吸附物的极性对吸附的影响如何?

极性吸附剂易吸附极性物质,非极性吸附剂易吸附非极性物质;极性吸附剂适宜从非极性溶剂中吸附极性物质;非极性吸附剂适宜从极性溶剂中吸附非极性物质。

吸附剂用量及被吸附物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如何?

 

例举两种以上常用吸附剂的性质和用途。

 

大网格高聚物吸附剂(大孔吸附树脂)与传统吸附剂相比有何优点?

1、选择性好、解吸容易、理化性质稳定、机械强度好、可反复使用等优点。

2、其孔隙大小、骨架结构和极性,可按照需要,根据不同的原料和合成条件而改变,因此可适用于吸附各种有机化合物。

3、适合弱电解质及非离子型化合物分离

正吸附

负吸附

大网格高聚物吸附剂:

在树脂聚合时加入惰性的致孔剂,待网格骨架固化和链结构单元形成后,用溶剂萃取或蒸馏水洗将致孔剂去掉,形成不受外界环境条件影响的孔隙,其孔径远大于2~4nm,可达100nm,故称“大孔”。

第七章凝胶层析

掌握凝胶层析实验条件的选择

试述公式Ve=Vo+KdVi各字母的物理意义,凝胶层析的原理?

填料的孔体积Vi(内水体积)以及填料颗粒之间的体积V0(外水体积)

原理:

当具有一定分子量分布的高聚物溶液从柱中通过时,较小的分子在柱中停留时间比大分子停留的时间要长,于是样品各组分即按分子大小顺序而分开,最先淋出的是最大的分子。

了解常用凝胶的名称、特点和用途

葡聚糖凝胶(Sephadex)

修饰葡聚糖凝胶(ModifiedSephadex)

聚丙烯酰胺凝胶(Bio-GelP)

琼脂糖类凝胶(Sepharose):

特点:

没有共价键的交联。

孔径琼脂糖的浓度。

琼脂糖凝胶的化学稳定性较差。

非特异性吸附力低。

分离范围大。

颗粒强度差。

多孔玻璃微球(Bio-glas):

特点:

化学稳定性高、强度大。

对糖类、蛋白质等物质有吸附作用。

编号表示其孔径,越大,分离分子量也越大。

疏水性凝胶(hydrophobicgels)

如何选择凝胶?

(1).将分子量极为悬殊的两类物质分开,如蛋白质与盐类,称作类分离或组分离。

(2).将分子量相差不大的大分子物质加以分离,如分离血清球蛋白与白蛋白,这叫做分级分离。

欲获得好的凝胶层析效果应如何选柱、装柱?

选柱:

层析柱长度与直径的比值称作“柱比”。

对于类分离,柱床体积一般为样品溶液体积的5倍,柱比5:

1到10:

1即可。

对于分级分离,则要求柱床体积大于样品体积25倍以上,甚至多达100倍。

柱比在25至100之间

装柱:

常用的支持物有棉花、玻璃纤维、玻璃珠、垂熔玻璃等。

空柱中应留约1/5的水或溶剂.不断搅拌下使胶粒均匀沉降,使不发生凝胶分层和胶面倾斜。

溶质通过色谱柱时造成的峰加宽效应包括哪些?

利用凝胶层析如何测量蛋白质分子量。

操作压:

层析柱由于进出口之间液位压力差形成的对凝胶颗粒的压力

类分离

分级分离

排阻系数

全渗入

全排阻

分离限

分辨率

第八章离子交换法

离子交换时常用什么方法洗脱?

(1)调节洗脱液的pH值。

(2)用高浓度的同性离子将目的物离子取代下来。

对阳离子交换树脂而言,目的物的pI值愈大(愈碱),将其洗脱下来所需溶液的pH值也愈高。

离子交换树脂的命名法。

例举两种树脂骨架。

强酸类1~100号;弱酸类101~200;强碱类201~300;弱碱类301~400;中强酸类401~500;724;弱酸阳离子交换树脂732;强酸阳离子交换树脂717;强碱阴离子交换树脂:

110树脂:

丙烯酸甲酯与二乙烯苯聚合而成苯乙烯型离子交换树脂:

丙烯酸型离子交换树脂蛇笼树脂:

脱盐;螯形树脂:

金属离子:

吸附树脂:

“脱色树脂

离子交换的选择性与哪些因素有关?

离子价与离子水合半径;离子价与离子浓度;交换环境;树脂结构;偶极离子排斥

偶极离子的交换特点是什么?

大孔、均孔树脂的特点是什么?

载体骨架交联度高。

孔径大。

表面积大,表面吸附强,对大分子物质的交换容量大。

孔隙率大。

D113是大孔弱酸性丙烯酸系树脂

 

离子交换纤维素的特点是什么?

怎样洗脱?

开放的长链骨架,亲水性强,表面积大,易吸附大分子。

交换基团稀疏,对大分子的实际交换容量大。

吸附力弱,交换和洗脱条件缓和,不宜变性。

分辨率高。

洗脱:

升高环境的pH、降低pH或是增加离子强度都能将被吸附物质洗脱下来

酸、碱性蛋白如何选用合适的离子交换纤维素?

离子交换聚焦色谱的原理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