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100个考点 + 100道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093263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54.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刑法100个考点 + 100道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刑法100个考点 + 100道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刑法100个考点 + 100道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刑法100个考点 + 100道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刑法100个考点 + 100道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刑法100个考点 + 100道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2页
刑法100个考点 + 100道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2页
刑法100个考点 + 100道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2页
刑法100个考点 + 100道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2页
刑法100个考点 + 100道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2页
刑法100个考点 + 100道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2页
刑法100个考点 + 100道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2页
刑法100个考点 + 100道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2页
刑法100个考点 + 100道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2页
刑法100个考点 + 100道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2页
刑法100个考点 + 100道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2页
刑法100个考点 + 100道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2页
刑法100个考点 + 100道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2页
刑法100个考点 + 100道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2页
刑法100个考点 + 100道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刑法100个考点 + 100道题.docx

《刑法100个考点 + 100道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刑法100个考点 + 100道题.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刑法100个考点 + 100道题.docx

刑法100个考点+100道题

刑法100个考点+100道题

季节

餐名

适用阶段

期待

第一季

刑法200个基础考点

基础学习阶段

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第二季

刑法100个星级考点

综合提高阶段

精简机构,蓄势待发

第三季

刑法50个五星级考点

冲刺阶段

清理整顿,一剑封喉!

复习资料:

由于授课时间所限,100个星级考点无法一一详解。

说明:

试题都是不定项选择题。

应注意的是,不必用这份试题的答对率来检测自己的复习状况,否则会崩溃的。

因为题目很难,难在每项都是个考点,而司考命题不会如此。

所以,重要的是掌握其中的考点,而非答对率的高低。

答案解析在课堂讲解。

该套试题是修正版,与课堂讲解版的个别试题有差别。

总论

一、刑法的解释方法★

扩大解释走私弹壳解释为走私弹药、故意毁坏财物解释为包括动物、

类推解释

缩小解释特别自首中其他罪行仅解释为不同种的罪行

补正解释纠正解释,减轻处罚解释为法定刑以下不包括本数

当然解释

反对解释

【1】关于刑法的解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将破坏军婚罪中的“同居”解释为包括通奸,属于类推解释同居:

通奸加共同生活

B.将重婚罪中的“婚姻”解释为包括事实婚姻,属于类推解释扩大事实婚姻:

以夫妻名义加公开同居

C.盗窃罪中规定有“盗窃金融机构”的情形,将“金融机构”解释为包括自动取款机,属于扩张解释

D.将侵犯通信自由罪中的信件解释为包括电子邮件,属于扩张解释

答案:

B

二、罪刑法定原则★

2个思想基础:

民主主义,自由主义。

8个要点:

(1)法律主义;

(2)禁止习惯法;

(3)禁止事后法;

(4)禁止类推解释;

(5)禁止绝对不定刑及绝对不定期刑;

(6)禁止处罚不当罚的行为;

(7)禁止不均衡、残虐的刑罚;

(8)明确性原则

【2】下列情形,符合罪刑法定原则的有(A)

A.在适用刑法时,应作有利于被告人的解释解释取向应客观独立,只有在对被告不利的,但不是所有的都这样

B.在解释刑法的含义时,应从立法原意中去寻找,而不能从客观现实中去寻找正好相反

C.法官在判决书中将法学理论作为判决理由没说是法定依据,可以

D.在行政法中规定罪刑规范不可以

答案:

C

三、罪刑相适应原则★

1.刑罚的尺度==客观危害性+主观罪过性(故意、过失)+人身危险性。

2.具体操作:

刑罚应与犯罪性质、犯罪情节、人身危险性相适应。

【3】下列情形,符合罪刑相适应原则的有(ABC)

A.在决定刑罚时,主要依据客观侵害性、主观罪过性及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

B.对累犯从重处罚,主要是考虑到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

C.对自首从轻处罚,主要是考虑到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

D.抢劫罪将“入户抢劫”作为法定刑升格条件,主要是考虑到犯罪的客观侵害性多了法益侵害

答案:

ABCD判刑人身危险性,追溯时效是形势政策的原因,

四、刑法的空间效力★

4个原则:

属地、属人、保护、普遍普遍管辖依据的是我国刑法典

【4】根据属地管辖原则,下列情形中我国有管辖权的有(AC)

A.甲国人和乙国人在北京旅游,发生口角,甲国人杀死了乙国人

B.从哈尔滨开出的国际列车进入俄罗斯境内,车上一位蒙古国人杀死了一位俄罗斯人。

三个月后,这位蒙古国人潜逃至内蒙古

C.美国人甲欲杀死中国境内的中国人乙,向乙寄送炸弹,炸弹刚到中国海关便被发觉

D.从法兰克福飞往中国的德国客机,飞到俄罗斯上空时,乘客甲抢劫乘客乙

答案:

AC

五、单位犯罪★

1.主体资格

具有法人资格的独资、私营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

以下三种不得以单位犯罪论的情形:

一是个人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实施犯罪的。

二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设立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的,不得以单位犯罪论处。

三是盗用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由实施犯罪的个人私分的,直接以自然人犯罪定罪处罚而不以单位犯罪论。

2.单位与成员关系

3.罪过形式可以过失犯罪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个人犯罪、过失)

4.为单位谋取非法利益

单位不能构成的:

贷款诈骗罪、信用卡诈骗罪、有价证券诈骗罪

【5】关于单位犯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外国公司在我国领域内犯罪,适用我国单位犯罪的规定

B.甲公司主要从事正当业务,后经公司股东集体讨论,以公司名义销售盗版光盘,所得收益归公司所有。

该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属于单位犯罪

C.乙工厂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被吊销营业执照,此时可以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

D.单位犯罪因为是单位集体决策所为,所以都是故意犯罪

答案:

D

六、不行为

1.作为与不作为的关系★与故意过失无对应关系

除了作为、不作为还有作为和不作为的结合(不能归到作为、不作为例:

抗税罪)

2.不作为犯的成立条件★

(1)应为先行义务客人自身危险造成的或引起的没有作为义务,

(2)能为

(3)不为

(4)等价性程度达到作为的程度

相约系列:

除非危险是义务人创设的或高度危险活动,否则没有作为义务

【6】关于不作为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医生甲接到病人求救电话,基于泄愤心理,拒不出诊,病人因未得不到及时救助而死亡。

甲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不作为没有达到杀人的程度

B.乙由于过失将朋友反锁在车里,随后发现,但基于报复心理,不予释放,致其重伤。

乙构成不作为的非法拘禁罪

C.王某开车不小心撞伤李某,打车送李某去医院,途中谎称要买烟便下车,出租车司机丙等不到王某,担心自己被认作肇事者,便悄悄将李某抛弃在市区马路边,然后开车离去。

后李某因未得到及时救助而死亡。

丙构成不作为犯罪不作为犯罪不到杀人的程度,只到遗弃罪程度

D.丁遭到孙某的绑架,奋力反抗,致孙某重伤倒地,血流不止,丁故意不予救助,扬长而去,孙某因未得到及时救助死亡。

丁构成不作为犯罪

答案:

AD

【7】下列说法正确的有(CD)小孩就有

A.甲和王某是成年人,两人相约逛街,王某遇车祸,甲见死不救,离开现场。

甲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

B.主人乙看到家中老管家高烧不退,不理不问,老管家因病致残。

乙构成遗弃罪职务行为引起的抚养义务

C.丙和李某相约登山,在险峰处李某受伤被困,丙不予救助,李某因病致残。

丙构成遗弃罪

D.脱逃罪是作为犯,抗税罪是作为与不作为的结合脱逃罪也可以不作为

答案:

BC

七、因果关系

1.条件说:

(1)条件关系的限定:

行为——结果

(2)条件关系的特殊情形:

假定的、二重的、重叠的。

2.相当说:

介入因素三标准

不作为犯的因果关系如果怎么样就不会怎么样

客观上现实的结果有因果关系+主观上有故意、过失等不免责事由=构成犯罪

【8】下列说法正确的有(CD)

A.甲以120公里时速驾车(该高速公路限速为100公里),将突然跑上公路的王某撞死。

事后证明,即使甲不超速,王某也会被撞死。

因此,甲的行为与王某死亡没有因果关系现实的结果

B.李某向乙索要毒品,乙赠送。

后李某吸毒过量死亡。

乙的赠送行为与李某死亡没有因果关系有危险自己可以控制,也是生活行为没因果关系

C.甲入户抢劫乙,对乙使用暴力,乙跳窗逃跑,由于是二楼,并不高,便想跳到一楼大街上,刚跳下去,不巧被一辆车撞死。

甲构成抢劫罪致人死亡只构成抢劫罪,意外事件

D.甲开枪射击立于悬崖上之乙,乙虽未被枪击中,但因枪声所吓,导致失足坠崖而死。

甲的开枪行为与乙的死亡有因果关系

答案:

BD

【9】下列说法错误的有(BCD)

A.甲用刀砍伤乙,致其轻伤,但因感染破伤风而死亡。

甲的伤害行为与乙的死亡没有因果关系另,被害人的特殊体质都有因果关系

B.丙与丁都对A有仇,丙见丁向A的食物中投放了5毫克毒物,且知道5毫克毒物不能致A死亡,遂在丁不知情的情况下又添加了5毫克毒物,A吃下食物后死亡。

丙投放的5毫克毒物本身不足以致A死亡,故丙的投毒行为与A的死亡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重叠的因果关系

C.王某和刘某在街头打架,王某持刀追砍刘某,刘某狂逃,在闹市区未看清红灯,结果被一辆汽车撞死。

王某的行为与刘某的死亡没有因果关系介入因素异常要情景化理解,此处不异常杀人既遂狭义的因果关系错误

D.张某来到李某家铁门外,门紧锁,便持刀叫嚷要杀李某,让李某开门。

李某从阳台逃跑,脚不慎踩空摔死。

张某的行为与李某的死亡有因果关系

答案:

BCD

八、正当防卫有不法侵害就是正当防卫,无就是紧急避险。

主人疏忽管理狗咬人,是正当防卫。

1.不法侵害性和现实性:

★不法侵害:

包括只有客观的或客观主观都满足的、过失的不法侵害

2.适时性和紧迫性:

假想防卫不能是故意假想防卫结果:

过失、意外事件。

事后防卫:

故意、过失、意外事件。

3.必要性和相当性:

防卫过当。

假想防卫必须有紧迫性,不能故意犯罪。

4.特殊正当防卫★

【10】下列说法错误的有(ABCD)

A.甲用刀刺李某,李某夺刀反击,将甲刺伤,甲拔枪打伤李某。

甲属于正当防卫

B.乙刑满释放,但狱警王某故意不予释放,乙脱逃。

乙构成脱逃罪正当防卫,不是自救行为,自救行为是不紧迫

C.丙携带凶器抢夺贾某,贾某可以行使特殊防卫权是抢夺转化成抢劫,特殊防卫权中的抢劫不包括此类型

D.丁用刀抢劫齐某提包,两人搏斗中,提包掉地上。

丁见打不过齐某,便躲过齐某捡起提包就跑,齐某追上将丁一刀砍死,夺回提包。

齐某属于正当防卫

答案:

ABCD

【11】刑法第20条第3款规定: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对于特殊正当防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甲正在给乙下毒,欲毒死乙,被丙发觉,丙可以对甲行使特殊正当防卫没有人身暴力

B.甲用酒灌醉乙,正准备抢劫乙的财物,被丙发觉,丙可以对甲行使特殊正当防卫

C.甲用暴力强奸乙,丙看到后,将甲打昏在地,并用砖块砸死甲。

丙属于防卫过当事后防卫

D.甲用枪胁迫机长,劫持飞机,乘客乙与甲搏斗,致甲死亡。

乙属于特殊正当防卫

答案:

D

九、紧急避险★

1.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区分。

2.紧急避险的成立条件。

错误【12】下列关于紧急避险的说法,正确的有(B)

A.为了保护自己10万元货物,而损害他人10万元货物,为此可以进行紧急避险

B.甲侵害乙,紧急情况下,乙为了防卫拿起丙的台球杆打倒甲,台球杆也被打折了。

乙的行为对甲而言是正当防卫,对丙而言是紧急避险

C.在正常情况下,消防队员面临火灾不能紧急避险

D.避险过当的罪过形式是过失

答案:

ABCD

十、其他客观阻却事由★

1.被害人承诺

2.自救行为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有(D)

A.甲经过犯罪嫌疑人乙的同意,帮助其毁灭有关的无罪证据,并伪造不利于乙的证据。

乙的承诺有效,甲无罪

B.乙养了一只藏獒(价值10万元)。

某日乙外出后,甲给乙打电话,欺骗乙说:

“你饲养的藏獒冲破栅栏逃出来了,可能会咬死他人,情况紧急,可以将其杀死吗?

”乙说:

“可以。

”甲杀死了藏獒。

甲无罪

C.甲、乙、丙住在宾馆时,打电话叫来卖淫女王某,王某进房间后发现人多便退出,被甲等人拦住。

甲等人不顾其反抗,实施了强奸行为。

事后,王某向甲索要2000元,甲答应。

甲等人无罪事后承诺无效

D.工厂老板快要倒闭,还拖欠员工工资,准备跑路。

员工们得知后,并听说债权人马上要来工厂讨债,赶紧将工厂的物资哄抢,以抵作自己的工资。

事后查明,他们所抢物资的价值与其应得工资大体相当。

员工们无罪自救

答案:

D

十一、罪过形式的区分

1.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

2.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过失★

3.过于自信过失与疏忽大意过失★是否已经预见。

不要把应当预见认为已经预见。

4.疏忽大意过失与意外事件★

5.过于自信过失与不可抗力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C)

A.张某对原单位有仇,想放火烧原单位的建筑,明知建筑物内有人值班仍放火,导致值班人员死亡。

张某对于损毁财物持直接故意心态,对人员被烧死持间接故意心态直接故意

B.村长甲号召农民冒着大雨抢救粮食,农民乙在抢救粮食过程中被雷打死。

甲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C.王某将捕获的毒蛇养在家中,某日出门忘记了锁门,邻居来王某家窜门,被毒蛇咬死。

王某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D.李某盗窃输油管道里面的石油,偷回家后放在破旧的缸里,此缸漏油,石油流了一地,但放任不管。

其母亲半夜起来用火柴点灯,引起大火,其母亲被烧死,邻居房屋也被烧毁。

李某构成盗窃罪与失火罪

答案:

CD

【15】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A.饭店服务员甲明知饭菜被人投放了剧毒,为了报复饭店老板,便将饭菜端给客人,客人中毒死亡。

甲对客人的死亡持间接故意

B.侦查人员王某和胡某刑讯逼供犯罪嫌疑人刘某,对其拳打脚踢,直接致其身亡。

王某、胡某对刘某的死亡持过失心理

C.乙抢劫林某,先用领带勒住林某脖子,欲勒晕林某,林某反抗,乙勒得更紧,林某终于失去反抗,乙取走财物,后林某窒息死亡。

乙对林某的死亡持过失心理

D.丙与人打赌,让自己手下冯某头顶酒瓶,然后开枪射击,结果打死冯某。

丙对冯某的死亡持过失心理间接故意

答案:

ABCD

【16】关于犯罪主观要件的说法,错误的是(ABD)

A.甲开车寻找仇人王某,不慎撞死一个行人,发现竟是仇人王某。

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B.乙下飞机时错拿他人行李箱,事后发现不是自己的行李箱,但仍继续占有,不予归还。

乙构成盗窃罪

C.丙欲入户抢劫,进屋后屋内没人,便拿走财物。

对丙以盗窃罪论处

D.丁欲杀死王某,看见王某走进小屋,便用炸弹炸毁小屋,事后发现炸死的是李某。

丁对李某的死亡是过失

答案:

ABD

十二、事实认识错误

1.对象错误★

2.打击错误★事前故意:

结果提前实现

3.因果关系错误★

【17】甲意图杀死晚上将要来访的乙,上午准备了一瓶毒酒放在家里冰箱。

不料甲的妻子丙中午回家不知情喝了毒酒而死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B.甲属于同一犯罪构成内的对象错误打击错误(结果错误)

C.甲杀人行为已经着手

D.甲触犯故意杀人罪(预备)与过失致人死亡罪,属于想象竞合,择一重罪论处

答案:

D

【18】甲欲杀死乙,向乙开枪,一枪造成乙重伤和乙身旁的丙死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是对象错误主观错误

B.这是打击错误客观错误

C.根据具体符合说,甲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

D.根据法定符合说,甲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

答案:

BCD

【19】下列说法错误的有(ABCD)

A.甲打电话欲敲诈勒索王某,拨错电话到李某家,以为是王某便恐吓,李某不知情但心虚,便答应要求。

甲构成敲诈勒索罪未遂

B.乙向吴某开枪,一枪重伤吴某,并打死刘某。

乙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

C.丙欲砸毁李某家珍贵门窗玻璃,扔石头,却砸中隔壁王某家的玻璃。

丙属于过失毁坏财物,无罪

D.丁欲打死仇人余某身边的狗(价值珍贵),枪法不准,打死了余某。

对丁以故意毁坏财物罪既遂论处

答案:

ABCD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D)

A.王某本想盗窃甲的手机,结果盗窃了甲的MP3,成立盗窃罪既遂

B.李某想盗窃甲的手机,结果盗窃了乙的手机,成立盗窃罪未遂

C.田某本来想遗弃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女儿,结果遗弃了年老的父亲,成立遗弃罪未遂

D.武某本来想破坏汽车,结果破坏了电车,成立破坏交通工具罪既遂

答案:

AD

十三、主观阻却事由

1.责任年龄:

14—16周岁的八宗罪★包括:

实体犯、教唆犯、帮助犯

刑法第17条第2款: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2.违法性认识可能性★

【21】15周岁的人要负刑事责任的情形有(D)

A.作为首要分子,在聚众“打砸抢”中故意毁坏财物转化抢劫

B.实施决水行为,造成水患

C.制造毒品并运输只有贩卖毒品

D.教唆他人去杀人

答案:

AD

【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D)

A.甲以为自己跟他人妻子通奸是犯罪,便去自首。

对甲应做无罪处理

B.乙以为跟军人妻子同居不是犯罪,便跟军人妻子同居。

对乙应做有罪处理

C.丙以为赵某是军人妻子,但仍与赵某同居。

实际上赵某的丈夫早已退役,并且也早已与赵某离婚。

对丙应做无罪处理

D.丁以为孙某是普通人的妻子,便与之同居。

实际上孙某是现役军人的妻子,但孙某一直向丁隐瞒这一事实。

对丁应做无罪处理

答案:

ABCD

十四、犯罪形态

1.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的区分★是否着手

2.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区分★能不能继续犯罪(客观自然物理角度)认识错误前提下看主观,特定对象障碍问题,客观对象不存在是未遂

3.犯罪未遂与犯罪既遂的区分★间接目的犯,间接目的没实现不影响既遂(绑架、拐卖妇女、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既遂结果要整体看待(刚作案就被发现并监控未遂)

4.犯罪形态的联系★

【23】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

A.甲欲杀死王某,将毒酒放在王某一小时后必经的田间小路上,然后离开,结果十分钟后另一行人李某路过,喝酒死亡。

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预备还没着手顶故意杀人未遂和过失致人死亡罪

B.乙在李某家中盗窃,看到门外有巡警经过,认为继续盗窃,巡警不会发现,但带赃物出门会被发现,便放弃并逃离。

乙构成盗窃罪中止没有认识错误,能继续犯罪,是中止

C.丙放了火,又后悔,便打了救火电话,然后离去。

后火势被灭。

丙构成犯罪中止

D.丁欲杀死齐某,重伤后又后悔,便送齐某去医院,途中突发地震,直接导致齐某死亡。

丁构成故意杀人罪中止

答案:

BD介入因素导致中止有效性产生例外

【24】下列说法正确的有(C)

A.甲欲用毒药杀死王某,乙受托买好毒药给甲。

后甲后悔便放弃。

甲乙均成立犯罪中止甲是中止,乙是预备阶段的预备

B.乙将刘某一脚踹下悬崖,自行下山后发现刘某挂在树上,流血不止,出于同情送到医院抢救活来。

乙构成故意杀人罪中止

C.丙欲入室盗窃贾某的珍贵项链,却只发现几件衣服,便悻悻空手离去。

丙构成盗窃罪未遂

D.丁欲强奸妇女王某,王某谎称:

“我也喜欢你,但现在身体不舒服,晚上你再来”,丁很高兴便答应。

丁晚上来时,已经人去楼空。

丁构成强奸罪未遂

答案:

C

【25】关于犯罪未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

A.甲在超市盗窃,保安乙通过摄像头密切监视甲的一举一动,等到甲将一块手表装进口袋要出门时,乙在门口将其拦住。

甲构成盗窃罪未遂

B.乙打电话敲诈勒索孙某,让孙某将1万元放到预定地点。

孙某报警,警察埋伏在预定地点,乙刚拿到钱就被抓获。

乙构成敲诈勒索罪未遂

C.丙以为寺庙的香灰可以毒死人,便给张某的饭菜里投放香灰,欲毒死张某,张某没有死亡。

丙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手段不能犯

D.贾某坐在车里,丁欲杀死贾某,便向车窗开枪射击,由于车窗玻璃是防弹玻璃,贾某毫发未损。

丁属于手段不能犯,做无罪处理未遂

答案:

AB

【26】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B)

A.甲夜晚来到前妻家里,欲杀死前妻,刚要举刀刺,对方哭喊,放知是自己与前妻生的女儿,便立马停止。

甲构成故意杀人罪的中止

B.甲为了杀死前妻乙,在其饮料中投毒,乙喝后疼痛难忍。

甲又后悔便开车送乙去医院。

途中,甲心急便强闯红灯导致与其他车辆相撞,乙被撞死。

甲构成故意杀人罪中止

C.甲持刀堵住放学回家的小学生乙,搜身找钱,发现只有一元钱硬币,很生气,没拿钱,打了一耳光便离去。

甲构成抢劫罪中止抢劫未遂

D.甲骑电动车趁行人乙不备抢夺了乙的提包,放进车筐,迅速逃离。

乙回过神后,奋起直追,甲见乙快追上来了,便扔下提包,加速逃离。

甲构成抢夺罪未遂既遂

答案:

B

【27】关于犯罪形态,说法正确的是(A)

A.甲晚上破坏停放在公交总站的公交车,剪断了刹车装置,刚离开现场便又后悔,然后返回将刹车装置重新修好。

甲成立破坏交通工具罪中止危险是成立条件

B.乙对王某实施绑架,王某奋力反抗,将乙打晕在地。

乙成立绑架罪既遂

C.丙对妇女实施拐卖,妇女极力挣扎,逃离现场。

丙成立拐卖妇女罪既遂

D.丁为了使孙某逃避刑罚向法庭作伪证,但法官没有采纳丁的证言。

丁成立伪证罪的未遂做完伪证就实现

答案:

A诬告陷害既遂:

收到并看到

十五、共同犯罪

1.部分犯罪共同说★

2.共同故意★同时犯不能构成构成犯罪,无意思联络

3.共同正犯★共同故意都既遂,共同过失都无罪(因果关系无法证明)先看是否共同犯罪,再看因果关系。

4.承继的共同正犯★

5.间接正犯★

6.共犯从属性★

7.教唆犯★

8.帮助犯★

9.主犯、从犯、胁从犯★

10.共犯与身份★

11.共犯与认识错误★

12.共犯与犯罪形态★

【28】甲隐瞒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的意图,说服乙传播淫秽物品,乙便传播淫秽物品,甲进而实现了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的目的。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甲和乙不构成共同犯罪

B.甲和乙构成共同犯罪

C.甲构成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的间接正犯

D.乙构成传播淫秽物品罪的直接正犯

答案:

BCD

【29】甲乙经常共同抢劫杀人,某日共同将丙堵在一个胡同里,甲守住胡同的一条出口,乙上前抢劫,丙反抗,乙便杀了丙,然后取得财物。

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A.甲乙构成抢劫罪的共同犯罪

B.乙需要对丙的死亡负责

C.甲不需要对丙的死亡负责,因为乙杀死丙超出了共同犯罪的犯罪

D.甲需要对丙的死亡负责,因为甲乙是共同正犯

答案:

C

【30】下列说法正确的有(B)

A.甲为了试试王某的胆量,递给王某一把空枪,教唆其向街对面的行人开枪。

甲构成故意杀人罪的教唆犯无罪

B.引诱未成年人聚众淫乱,构成聚众淫乱罪的教唆犯引诱未成年人聚众淫乱罪

C.乙为了报复本公司,在审查合同时,明知客户齐某具有诈骗意图,但不作声张,使得齐某顺利骗取了本公司的钱财。

乙和齐某构成合同诈骗罪的共同犯罪片面的帮助犯是共同犯罪

D.丙在网上非法出售氰化钾(剧毒),明知方某会用来自杀,仍出售给方某,方某服毒自杀。

丙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帮助犯故意杀人罪的间接正犯

答案:

C

【31】甲和乙合谋绑架了丙的儿子丁(10岁),然后向丙勒索20万元。

甲见丁哭救不止,心中不忍,便提议释放丁,乙断然拒绝,甲便离去。

后丙报案,警察设下埋伏,在乙来到预定地点提取赎金时,将乙抓获。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甲和乙构成绑架罪既遂

B.甲构成绑架罪中止,乙构成绑架罪既遂

C.甲构成绑架罪中止,乙构成绑架罪未遂

D.甲无罪,乙构成绑架罪既遂

答案:

A

【32】关于教唆犯的说法,正确的有(BCD)

A.甲看到李某在抢劫,在旁边加油鼓励。

甲构成抢劫罪的教唆犯

B.乙得知冯某准备实施盗窃,对冯某说:

“盗窃多累啊,直接抢劫多快!

”冯某听从其建议便实施抢劫。

乙构成抢劫罪的教唆犯重罪的故意改为轻罪的故意是轻罪的帮助犯,轻罪改重罪是重罪的教唆犯

C.丙为了骚扰胡某,知道胡某家一贫如洗,屋内毫无值钱物品,却教唆贾某入室盗窃胡某家,贾某未窃得任何财物。

丙构成盗窃罪的教唆犯没有任何危险

D.丁教唆方某诈骗他人财物,方某在诈骗过程中,忽生后悔便放弃犯罪。

丁构成诈骗罪的教唆未遂

答案:

BD

【33】关于帮助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B)

A.王某欲入室盗窃,甲表示愿意为其望风。

王某入室后三分钟,甲因低血糖陷入昏迷,王某不知情并顺利盗窃既遂。

甲因为对王某没有起到实际帮助作用,不构成帮助犯

B.李某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