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测试1新人教必修1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09391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3.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测试1新人教必修1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测试1新人教必修1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测试1新人教必修1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测试1新人教必修1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测试1新人教必修1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测试1新人教必修1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测试1新人教必修1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测试1新人教必修1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测试1新人教必修1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测试1新人教必修1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测试1新人教必修1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测试1新人教必修1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测试1新人教必修1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测试1新人教必修1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测试1新人教必修1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测试1新人教必修1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测试1新人教必修1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测试1新人教必修1Word下载.docx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测试1新人教必修1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测试1新人教必修1Word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测试1新人教必修1Word下载.docx

所以遣将守关者,。

(4)杀人如不能举,。

(5)臣死且不避,。

(6),,何辞为?

(7),大礼不辞小让。

(8)防民之口,。

10.文学常识填空。

(1)《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体史书,共21卷,分为《国语》《》《晋语》《》《》《》《越语》八部分,它记载了由周穆王十二年(前990起到东周贞定王十六年(前453)共538年各国内政、外交等重大事件。

(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体通史,它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

全书130篇,包括本纪篇,世家篇,列传篇,书8篇,表10篇。

鲁迅先生赞之为“,”,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3)《战国策》,最初有《国策》《国事》《》《事语》《长书》《》等名称,由汉代刘向整理编辑。

它主要记载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权论辨时的政治主张和纵横捭阖、尔虞我诈的故事,也记述了一些义士豪侠不畏强暴、勇于斗争的行为。

它是一部重要的散文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

(4)《左传》又名《》或《》,相传作者是春秋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

全书共十三卷,比较系统详尽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外交等社会情况。

《左传》的文学价值很高,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如我们在初中学过的《》。

11.释词填空。

(1)辨析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①沛公居山东时

古义:

今义:

②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③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

今义:

④愿大王少假借之

⑤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①越国以鄙远()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

③吾其还也()

④皆白衣冠以送之()

⑤顾计不知所出耳()

⑥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⑦项伯杀人,臣活之()

⑧常以身翼蔽沛公()

⑨籍吏民,封府库()

⑩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三、阅读题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2—16题。

鞠咏为进士,以文学受知于王公化基。

及王公知杭州,咏擢第,释褐为大理评事,知杭州仁和县。

将之宫,先以书及所作诗寄王公,以谢平昔奖进,今复为吏,得以文字相乐之意。

王公不答。

及至任,略不加礼!

课其职事甚急。

鞠大失所望,于是不复冀其相知,而专修吏干矣。

其后,王公入为参知政事,首以咏荐。

人或问其故;

答曰:

“鞠咏之才,不患不达。

所忧者气峻而骄,我故抑之,以成其德耳。

”鞠闻之,始以三公为真相知也。

12.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知杭州仁和县()

(2)以谢平昔奖进()

(3)于是不复冀其相知()(4)所忧者气峻而骄()

13.下面句中“以”的含义相同的两项是()

A.以文学受知于王公化基B.以谢平昔奖进

C.得以文字相乐之意D.以成其德耳

1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及至任,略不加礼!

译文:

(2)鞠咏之才,不患不达。

15.王化基对鞠咏“故抑之”的原因是(用自己的话回答)。

 

16.王化基对待下属的可贵之处表现在。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7—21题。

黄昌字圣真,会稽余姚人也。

本出孤傲。

居近学官,数见诸生修庠序之礼,因好之,遂就经学。

又晓习文法,仕郡为决曹。

刺史行部,见昌,甚奇之,辟从事。

后拜宛令,政尚严猛,好发奸伏。

人有盗其车盖者,昌初无所言。

后乃密遣索客至门下贼曹家掩取得之。

悉收其家,一时杀戮。

百姓战惧,皆称神明。

朝廷举能,迁蜀郡太守。

称太守李根年老悖政,百姓侵冤。

及昌到,吏人讼者七百余人,悉为断理,莫不得所。

密捕盗帅一人,胁使条诸县强暴之人姓名居处,乃分遣掩讨。

无有遗脱。

宿恶大奸,皆奔走它境。

初,昌为州书佐,其妇归宁于家,遇贼被获,遂流转入蜀为人妻。

其子犯事,乃诣昌自讼。

昌疑母不类蜀人,因问所由。

对曰:

“妾本会稽余姚戴次公女。

州书佐黄昌妻也。

妾尝归家,为贼所略,遂至于此。

”昌惊,呼前谓曰:

“何以识黄昌邪?

”对曰:

“暑左足心有黑子,常自言当为二千石。

”昌乃出足示之。

因相持悲泣,还为夫妇。

视事四年,征,再迁陈相。

县人彭氏旧豪纵,造起大舍,高楼临道。

昌每出行县,彭氏妇人辄升楼而观。

昌不喜,遂敕收付狱,案杀之。

又迁为河内太守,又再迁颖川太守。

永和五年,征拜将作大匠。

汉安元年。

进补大司农,左转大中大夫。

卒于官。

(节选自《后汉书》)

17.对下列句子中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政尚严猛,好发奸伏尚:

崇尚

B.其妇归宁于家归宁:

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

C.视事四年视事:

就职治事

D.遂敕收付狱,案杀之案:

立案

18.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因好之,遂就经学

A

(余)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为贼所略,遂至于此

B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何以识黄昌邪

C

公子畏死邪?

何泣也

昌乃出足示之

D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1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黄昌“政尚严猛”的一组是()

①刺史,行部,见昌,甚奇之②悉收其家,一时杀戮

③悉为断理,莫不得所④宿恶大奸,皆奔走它境

⑤其子犯事,乃诣昌自讼⑥遂敕收付狱,案杀之

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④⑥D.④⑤⑥

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昌任宛令时,对偷盗之人严惩不贷,曾把偷取他车盖的人全家悉数杀死,使百姓们吓得发抖。

B.黄昌任蜀郡太守时,有七百多人前来诉讼,黄昌都给予了合理的判决处理。

C.黄昌任州书佐时,他失散多年的妻子和他相认,他们抱头痛哭,仍旧结为夫妇。

D.黄昌任陈相时,认为彭氏妇人行为放纵,将其收捕入狱,并杀之。

2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密捕盗帅一人,胁使条诸县强暴之人姓名居处,乃分遣掩讨。

(2)其子犯事,乃诣昌自讼。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21—25题。

给匆忙走路的人

严文井

我们每每在一些东西的边端上经过,因为匆忙使我们的头低下,往往已经走过了几次,还不知有什么曾经在我们旁边存在。

有一些人就永处在忧愁的圈子里,因为在他即使不需要匆忙的时候,他的心也俨然是有所焦灼。

这种人的唯一乐趣就是埋首于那贫乏的回忆里。

这样的人多少有点不幸。

他的日子同精力都白白地浪费在期待一个时刻,那个时刻对于他好像是一笔横财,那一天临到了,将要偿还他的一切。

于是他弃掉那一刻以前所有的日子而处在焦虑粗率之中,也许真的那一刻可以令他满足,可是不知道他袋子内所有的时刻已经花尽了。

我的心不免替他难过。

一条溪水从孕育它的湖泊往下流时,它就进发着,喃喃地冲激着往平坦的地方流去。

在中途,一根直立的芦苇可以使它发生一个漩涡,一块红沙石可以使它跳跃一下。

它让时间像风磨一样地转,经过无数的曲折,不少别的细流汇集添加,最后才徐徐地带着白流入大海里,它的被人叹赏绝不是因它最后流入了海。

它自然得入海。

诗人歌颂它的是它的闪光,它的旺盛;

哲学家赞扬它的是它的力,它的曲折。

这些长处都显现在它奔流当中的每一刻上,而不是那个终点。

终点是它的完结,到达了终点,已经没有了它。

它完结了。

我们岂可忽略我们途程上的每一瞬!

如果说为了惧怕一个最后的时候,故免不了忧虑,从此这个说话人的忧虑将永无穷尽,那是我们自己愿意加上的桎梏。

一颗星,闪着蓝色光辉的星,似乎不会比平凡多上一点什么,但它的光到达我们的眼里需要好几千年还要多。

我们此刻正在惊讶的那有魅力的耀人眼目的一点星光,也许它的本体早已寂冷,或者甚至于没有了。

如果一颗星想知道它自己的影响,这个想法就是愚人也会说它是妄想。

星是静静地闪射它的光,绝没有想到永久同后来,它的生命就是不理会,不理会将来,不理会自己的影响。

它的光是那样亮,我们每个人在静夜里昂头时都发现过那蓝空里的一点,却为什么没有多少人于星体有所领悟呢?

那个“最后”在具体的形状上如同一个点,达到它的途程如同一条线。

我们是说一点长还是一条线长呢?

忽略了最大最长的一节,却专门守候那极小的最后的一个点,这个最会讲究利益同价值的人类却常常忽略了他自己的价值。

伟大的智者,你能保证有一个准确的最后一点,是真美,真有意义,超越以前一切的吗?

告诉我,我不是怀疑者。

不是吗?

最完善的意义就是一个时间的完善加上又一个时间的完善,生命的各个小节综合起来方表现得出生命,同各个音有规律地连贯起来才成为曲子,各个色有规律地组合起来才成为一幅画一样。

专门等待一个最后的好的时刻的人就好像是在寻找一个曲子完善的收尾、同一幅画最后有力的笔触,但忽略了整个曲子或整幅画的人怎么会在最后一下表现出他的杰作来?

故此我要强辩陨星的存在不是短促的,我说它那摇曳的成一条银色光带消去的生命比任何都要久长,它的每一秒没有虚掷,它的整个时辰都在燃烧,它的最后就是没有烬余,它的生命发挥得最纯净。

如果说它没有一点遗留,有什么比那一瞬美丽的银光的印象留在人心里还要深呢!

过着一千年空白日子的人将要实实在在地为他自己伤心,因为他活着犹如没有活着。

(选自《山寺暮》,1937年6月初版,有删改)

22.根据文意,解释“匆忙走路的人”的含义。

23.作者为什么要用较多笔墨写溪水、星光、陨星?

试作简要分析。

24.文章最后一段写到了匆忙走路的人的“伤心”,文中哪词语与之相呼应?

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

25.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错误的两项是()

A.本文是一篇哲理色彩较浓的散文,它探讨的是关于如何对待人生、对待时间的问题。

B.除了比喻,文中还使用了拟人、反问、对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富有艺术感染力。

C.作者认为,伟大的智者能保证他的“最后一点”是真美,又有意义,且超越以前一切的。

D.匆忙走路的人古今中外都有。

在焦灼中生活,实在是人类的痼疾,作者对此给予了深刻而尖锐的批判。

E.《给匆忙走路的人》中的“等待”和《等待戈多》中的“等待”,其寓意不尽相同。

四、诗歌鉴赏题

26.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宋•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舟下建溪

宋•方惟深

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1)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

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

是一种什么氛围?

(2)两首诗的末句,一用“应有”,一用“犹有”,哪个更好?

为什么?

请简要赏析。

五、语言运用题

27.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

(1)

(2)题。

①今天是大熊猫过生日,②几个小朋友来到他家为他庆贺。

③当大熊猫吹灭生日蜡烛后,④朋友们问他刚才许了什么愿。

⑤“从我懂事时起,就有两个最大的愿望,”⑥大熊猫轻声回道:

⑦“一个是我的黑眼圈儿治好,⑧还有一个是照张彩色照片。

(1)找出在标点、结构等方面有毛病的句子()。

(只填序号)

(2)任选三个有毛病的语句加以修改,不能改变原意。

28.阅读下面一则寓言,用一个精练而深刻的语句总结其寓意。

(不超过10个字)

螃蟹妈妈对儿子说:

“我的孩子,你别再横爬了,直爬多好看啊!

”小螃蟹回答说:

“好妈妈,一点儿不假。

如果你教我直爬,我一定能学着做。

”螃蟹妈妈用了各种方法尝试直爬都不行,于是她才明白起初那样要求孩子有多愚蠢。

29.2008年奥运会部分水上项目将在青岛市举行,请按要求为比赛场地拟写两条标语,语言要亲切友善,富有文采。

(每条20字左右)

(1)展现水上运动员的拼搏风采:

(2)表现对各国运动员的热情:

"

六、写作题

3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一次,人们问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教授:

“您创建了一个第一流的物理学派,有什么秘诀?

”不料玻尔却回答:

“因为我不怕在学生面前显露我的愚蠢。

”听到这个回答,大家都感到十分诧异和不解。

玻尔的回答确实出人意料,但仔细想想又在情理之中。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碰到类似的情况,请以“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答案与解析研读

1.D(A逢pá

ng;

B瞋,chēn);

C眦zì

2.C(A弥———弭;

B缺———玦;

D概———慨)

3.B(购:

重金悬赏。

4.D(A要———邀;

B倍———背;

C卒———猝)

5.C

6.B(A夫人:

古义为“那个人”,今义尊称别人的妻子。

C非常:

古义为意外的变故;

今义为表程度的副词,很、非常。

D于是:

古义为两个词,“从这里”;

今义为连词,表顺承关系。

7.C(宾语前置句,其它三句均为介词结构后置句。

8.B(告辞、告别;

A旨意;

C推辞;

D借口。

9.

(1)不仁失其所与以乱易整;

(2)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3)秋毫不敢有所近封府库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4)刑人如恐不胜;

(5)卮酒安足辞;

(6)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7)大行不顾细谨;

(8)甚于防川。

10.

(1)国别鲁语齐语郑语楚语吴语;

(2)纪传体123070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短长》《修书》历史著作;

(4)《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曹刿论战》。

11.

(1)古义:

崤山以东今义:

山东省;

(2)古义:

结为儿女亲家今义:

多为结婚的事;

(3)古义:

发表言论今义:

指(国家、政党或团体)对重大问题公开表示意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

(4)古义:

宽容今义:

冒充、假托;

(5)古义:

出使的人今人:

常用于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箱子、网袋等物品;

(2)①鄙: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疆界。

②敝:

损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③其:

表商量语气,还是。

④白:

形容词作动词,穿白色衣服,戴白色帽子。

⑤顾:

副词,表转折,不过。

⑥穷困:

处境艰难。

⑦活:

使动用法,使……活命。

⑧翼:

名词作状语,像鸟翅。

⑨籍:

名词作动词,登记造册。

⑩间:

名词作状语,抄小道。

12.

(1)掌管;

(2)往常;

(3)希望;

(4)高傲。

13.BD

14.

(1)到了鞠咏就任后,王化基对他一点儿不加以礼遇,而是非常急切地考核公务。

(2)凭鞠咏的才能,不用担心将来不显达。

15.担心他恃才傲物。

16.知人善任。

17.D(追究、查办)

18.C(什么/为什么;

A因此;

B被;

D于是,就)

19.C

20.C(与妻子相识,不是在任州书佐时)

21.

(1)黄昌暗中拘捕了一个盗匪的首领,逼使那匪首分条列出各县中强暴之人的姓名和住处,于是派人分头全部捕捉,无人漏网。

(2)她的儿子犯案,她就到黄昌那里诉讼自责,黄昌疑心犯人的母亲不像蜀地人,就问她原因。

【参考译文】

(一)鞠咏做进士,凭借文学功底跟从王公化基学习,到王公主管杭州,咏及第,升咏做大理评事,主管杭州仁和县。

鞠咏将到任,先把书和自己作的诗寄给王公,来感谢往常对自己的激励,现在又做官吏,借此可以文字互相娱乐,王公不答应。

到了咏到任后,王化基对他一点也不加礼遇,而是非常急切地考核其公务。

鞠咏大失所望,于是不再把他当作知己,而专门学习做官吏的事,那以后,化基升为参知政事,没有把咏推荐,有人问原因,回答说:

“凭咏的才能,不用担心将来不显达,担心的是盛气骄人,我所以压抑他,来成全他的德行罢了。

”鞠咏听到以后,开始把王化基当作真正相知的朋友。

(二)黄昌字圣真,会稽余姚人。

出身寒微,居住的地方靠近学校,多次见到儒生们在校学习行礼,因此喜爱学问,学习经学。

他又懂得法律文案,因此在郡中任决曹。

当时州刺史巡行所属部域,见到黄昌,很赏识他,就征召他为从事。

后来黄昌担任宛令,处理政事严厉凶猛,喜欢揭发奸邪。

有人偷了黄昌的车盖,黄昌开始并不声张,后来才秘密派出亲信到他部下贼曹的家里,并突然找到赃物,于是把贼曹一家悉数收捕,同时杀死。

百姓们见此吓得发抖,都称黄昌神明。

朝廷提拔有才能的官员,黄昌升为蜀郡太守。

前任太守李根年老,为政糊涂,百姓多被侵害蒙冤。

等到黄昌到任,吏胥百姓前来诉讼的达七百多人,黄昌都给予判断处理,无不合理。

他暗中拘捕了一个盗匪的首领,逼使那盗首交代各县中强暴的人的姓名和住处,于是派人分头捕捉,无一漏网。

以前的奸恶之人,都逃亡到其他郡境。

当初,黄昌担任州书佐的时候,他妻子回娘家,遇到盗贼被劫走,因此流转到蜀地成了别人的妻子。

她儿子犯案,她就到黄昌那里投案责备自己。

黄昌怀疑犯人的母亲不像蜀人,就问她原因。

她回答说:

“我本是会稽姚戴次公的女儿,州书佐黄昌的妻子。

我曾因为回家,被强盗掳掠,于是流落到这里。

”黄昌大惊,叫她上前并说道:

“怎样识别黄昌呢?

”她回答说:

“黄昌左脚心有黑痣,常自称当官至二千石。

”黄昌于是伸出脚来给她看。

两人因此相抱痛哭,仍旧结为夫妇。

黄昌在职四年,被征召,再迁为陈相。

县里人彭氏原来骄横放纵,在大路边建造高楼。

黄昌每次出行巡视县境,彭家的妇女就登楼去看他。

黄昌很不高兴,就下令收捕入狱,治罪杀了她们。

又升为河内太守,再转为颍川太守。

永和五年,被征召担任将作大匠。

汉安元年,升为大司农。

又贬为太中大夫,死于任上。

22.指那些不注重过程之美,只追求结果的人。

23.使用多个比喻强调说明不可忽视我们路途上的每一瞬。

与匆忙走路的人形成对比。

形象、情感、哲理三者相融,更生动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24.忧愁、焦灼、焦虑、忧虑,构成一条贯穿全文的情感线索,既使文章结构紧凑,又呼应文题。

25.C.D。

26.

(1)“月黄昏”三字为两诗营造氛围、表达心绪定下了基本色调。

客船、“无灯”野(小)店、半死枫树,这一切都笼罩在昏黄的月光中,暗淡朦胧,营造了一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

(2)①“应有”更好。

“应有”二字蕴意丰富,传达出了诗人在孤寂中力寻旧影时的复杂心情,其中既有希冀与自信,也有失意与惆怅,更有寻而未见的不甘心,可谓传神之笔;

“犹有”二字则无此意趣。

②“犹有”更好。

“犹有”二字,自然道出,却出人意料,去年系舟的痕迹还保存到现在,说明在此停留的旅客不多,进一步传达出了诗人那种孤寂怅惘的心绪;

而“应有”二字却不能道出此意。

③二者各有其妙。

(理由见上)

27.

(1)①⑤⑥⑦。

(2)①今天大熊猫过生日(或:

今天是大熊猫的生日)⑤我从懂事时起就有两个最大的愿望(或:

从懂事时起,我就有两个最大的愿望)⑥大熊猫轻声回答道⑦一个是能把我的黑眼圈儿治好(或:

一个是把我的黑眼圈儿治好)

28.身教胜于言教。

29.

(1)(示例)沧海无垠,方显英雄本色;

碧波万顷,尽展健儿风姿。

(2)用微笑迎接你,用掌声鼓励你,用鲜花祝贺你。

30、【写作点拨】

“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是一个题意相对显豁的关系型话题作文。

“出人意料”与“情理之中”间的关系,无非是生活中不少事件、做法,表面看来“出人意料”,实际上又在“情理之中”。

这个话题,体现出一种生活的辩证法,指向的其实是偶然性中蕴涵着必然性这样一个哲学命题。

怎样构思作文呢?

可以先细读材料。

材料中玻尔的回答,耐人寻味。

创建第一流学派的原因,竟然是“不怕在学生面前显露我的愚蠢”,这确实不是一般人所能预料的。

其中又包含着深刻的道理。

因为“不怕在学生面前显露我的愚蠢”,正表现了玻尔实事求是的科研态度、谦虚的治学精神、博大的胸怀以及与学生之间平等相处、坦诚相待的人际关系,而这些都是创建一流学派必备的条件。

明乎此,可以推出一个观点———“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的回答,往往揭示了成功的秘诀。

进而可在头脑中搜寻相关的事例,比如很容易想到下面一则素材:

有人曾问一位白发苍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在什么地方学到的东西是最重要的。

学者说在幼儿园,因为他从那里学到了良好的生活习惯:

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

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

东西要放整齐;

吃饭前要洗手;

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这位学者的回答自然出人意料;

但他在幼儿园里学到的美好品德,为日后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又在情理之中。

值得注意的是,话题作文提供的材料,不像以往的材料作文那样,是立意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它只是引发考生思考的一个“由头”,是启发考生打开思路的一个“例子”,是“举一反三”的“一”。

所以,作文时完全可以跳出材料,用偶然性与必然性对立统一的原理来剖析“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种种生活现象。

文章的选材、立意,可以是关于文艺创作、体育比赛等其他各个领域的;

部分能写杂文的考生,还可以运用反讽手法,针对社会上某些不正常的现象针砭时弊,激浊扬清。

当然,相比于议论文,本题更适合写成记叙文或小小说。

选写记叙类的文章时,只要事情的结果出人意料而道理合乎情理即可。

不过要善于点题,在叙述的基础上要有点睛之笔,以免因表达过于含蓄而遭误判。

【例文】

小议“出人意料与情理之中”

冰心说:

“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她现实的明艳,然而当初的芽儿却浸透了生命的血雨,洒满了奋斗的泪泉。

”也许花开得艳丽迷人,会出乎人们的意料,然而当你看到花儿所付出的牺牲后,你便会觉得一切尽在情理之中。

也许没有人会相信一只乌龟能跑过兔子,然而事实是乌龟真的赢了。

揭开面纱,你就会发现:

这一切又在情理之中。

兔子自恃跑得快,骄傲自大,不思进取,竟然躺在树下睡起了大觉;

而乌龟认识到自己的缺陷,不气不馁,坚持不懈,最终赢得了胜利。

如果说兔子懂得“不怕慢就怕站”的道理,它又怎能败于乌龟?

成功只青睐勤奋而又坚持不懈的人,他们的成功尽在情理之中。

俗话说:

“天上不会掉馅饼。

”每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局,都有一段撼动人心的故事。

人们一直惊讶为什么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会杀死同室学友。

然而,当你了解到马家爵那贫困的少年生活,那自卑而敏感的性格,以及同室学友对他的轻视与讽刺,当代教育体制存在的弊端之后,你就会发现,这件事的发生是有一定理由的。

事出皆有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