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解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第一轮复习第二单元 典型例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09496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95.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知识解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第一轮复习第二单元 典型例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知识解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第一轮复习第二单元 典型例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知识解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第一轮复习第二单元 典型例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知识解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第一轮复习第二单元 典型例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知识解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第一轮复习第二单元 典型例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知识解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第一轮复习第二单元 典型例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知识解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第一轮复习第二单元 典型例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知识解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第一轮复习第二单元 典型例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知识解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第一轮复习第二单元 典型例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知识解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第一轮复习第二单元 典型例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知识解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第一轮复习第二单元 典型例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知识解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第一轮复习第二单元 典型例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知识解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第一轮复习第二单元 典型例题Word文档格式.docx

《知识解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第一轮复习第二单元 典型例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识解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第一轮复习第二单元 典型例题Word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知识解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第一轮复习第二单元 典型例题Word文档格式.docx

B.水生生物能依靠溶于水中的氧气而生存

C.氧气能跟所有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D.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78%

氧气能支持燃烧,但本身不具有可燃性;

氧气虽然不易溶于水,但水生生物能依靠溶解的这部分氧气生存;

虽然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但不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21%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4.摘录某同学实验记录本中有关实验现象的记录,其中肯定有误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会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细铁丝在氧气中点燃时,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点燃一氧化碳时,火焰呈蓝色,产物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在空气中打开盛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塞,有刺激性气味,产生白烟

【解析】选D。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的二氧化硫具有刺激性气味,A正确;

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B正确;

一氧化碳燃烧,火焰呈蓝色,产物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正确;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在空气中打开盛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塞,产生白雾,而不是白烟,D错误。

5.“人造空气”帮助人类实现了“太空漫步”的梦想,其中含有70%的N、20%以上的O、还22有CO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A.“人造空气”比空气中的含氮量高

B.燃着的蜡烛在“人造空气”中会熄灭

2CuO测定“人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可以利用反应2Cu+OC.2D.“人造空气”中若只含有O会更有益于人的呼吸2【解析】选C。

利用铜和氧气的反应,根据密闭装置中气体体积的减少比例可以确定“人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选C。

6.关于实验室制取氧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装置①可用于高锰酸钾制氧气

B.装置②可用于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装置③可用于收集氧气C.

D.装置④可用于收集氧气

装置①适用于固体和固体加热型制取气体,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在加热的条件下进行,A正确;

②适用于固体和液体在常温下进行的反应,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在常温下就能制取氧气,B正确;

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因此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错误;

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D正确。

【互动探究】用装置①和装置②制取氧气时,实验操作方面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提示:

用装置①制取氧气应注意的问题:

(1)试管口要低于试管底部,防止冷凝水倒流回试管,引起试管的炸裂;

(2)试管口要塞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3)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实验结束时要先取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入热的试管使其炸裂。

用装置②制取氧气应注意的问题:

(1)长颈漏斗要伸入液面以下。

(2)排水法收集氧气时,要等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才能收集,这样收集到的氧气更纯净。

7.氧气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种气体,下列与氧气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用细铁丝代替红磷

B.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

C.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

D.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负极产生氧气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故不能用细铁丝代替红磷,。

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B【解析】选.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负极产生的是氢气。

光,)

36分小题二、填空与简答题(本题包括4,共但反应现象不同。

说明反应物的浓度不化学反应相同,8.(6分)示例:

硫在空气、氧气中燃烧,:

反应现象不同。

请参照示例回答下列问题同,但产物不同。

说明

(1)碳在氧气不足、氧气充足的条件下燃烧,反应物相同,产物不同。

不同,

光照的条件下发生光合作用生成葡萄糖在叶绿体、

(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在常温下生成碳酸,产物不同。

不同,和氧气。

反应物相同,但产物不同。

说明

铁钉(或铁制燃烧匙)在氧气中不能燃烧,反应物相(3)细铁丝(或铁粉)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同,但反应的速率不同。

说明反应物的不同,反应的速率不同。

【解析】

(1)碳分别在氧气不足、氧气充足的条件下燃烧,反应物相同,但产物不同。

说明反应物的用量不同,产物不同。

(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在常温下生成碳酸,在叶绿体、光照的条件下发生光合作用生成葡萄糖和氧气,反应物相同,但产物不同。

说明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

(3)细铁丝(或铁粉)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铁钉(或铁制燃烧匙)在氧气中不能燃烧,反应物相同,但反应的速率不同。

说明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不同,反应的速率不同

答案:

(1)反应物的用量

(2)反应条件(3)接触面积

9.(6分)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如图所示是木炭、红磷、光亮的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装置:

(1)小明是个善于思考、总结的学生。

做完实验后,他发现了一些共同点:

在反应条件方面,三个实验都要,在能量变化方面,三个实验都是反应(填“吸热”或“放热”),在反应基本类型方面,三个化学反应都是

反应。

小明同时也总结出在生成物的种类、生成物的状态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三个方面存在不

(2):

同。

请你替小明同学填写空格。

乙中生成物的化学符号是丙中观察到的反应现象是。

(3)小明还总结出:

红磷燃烧、铁丝燃烧实验的集气瓶底部都放有少量水,其中丙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的目的是。

(1)木炭、红磷、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都需要点燃,反应都放热;

木炭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三个反应均是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

(2)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铁丝燃烧的反应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3)丙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的目的是防止铁燃烧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

(1)点燃放热化合

(2)PO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52(3)防止铁燃烧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

【拓展延伸】常见实验中水的用途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常在集气瓶底放少量水,目的是防止熔融物溅落下来,炸裂瓶底。

2.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中放少量水,目的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环境。

3.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中,集气瓶底部要放部分水,目的有两个,一是吸收反应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二是降低集气瓶的温度。

10.(12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选择从空气中制取氮气作为研究课题,以下是他们设计的实验方案:

;

除去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图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1)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B

(2)除去氧气:

他们分别收集一瓶气体用图C装置进行除去氧气的燃烧实验,其中甲同学选用红磷,乙同学选用木炭。

你认为选用(填“红磷”或“木炭”)的方法不科学,原因是。

(3)分析误差:

此法得到的氮气密度(标准状况下)经科学测定,与氮气的实际密度有误差,请你分析出现误差的可能原因(只写两种,不考虑计算误差):

①;

②。

(1)利用装置A中的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而除去二氧化碳;

利用浓硫酸的吸水性吸收气体中的水蒸气而除去水;

(2)由于木炭和氧气反应会生成气体二氧化碳,因此在除去氧气的同时又引入了新的气体杂质二氧化碳,所以乙同学的方案不科学;

(3)分析以上操作,会发现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被除去,但空气中含量很少的稀有气体并没有除去,因此由于氮气中混有稀有气体而使氮气不纯,密度与实际密度有误差;

另外,在使用红磷除去氧气时,可能由于某种原因而没有把氧气完全除去而使所得氮气不纯,密度与实际密度有误差。

(1)CO+2NaOHNaCO+HO除去水蒸气2232

(2)木炭木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引入新的杂质气体

(3)稀有气体没有除去氧气没有除尽

11.(12分)(2015·

娄底模拟)使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

(1)写出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成5等份,如图装置所示。

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瓶内水面最终上升约至1刻度处。

由此可知氧气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3)实验后发现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偏低,造成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是

(填一种即可)。

(4)已知五氧化二磷溶于水且化学性质与二氧化碳相似,反应完毕后振荡集气瓶再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色。

(1)红磷与空气中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

(2)由于将水面上方空间分成5等份,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瓶内水面最终上升约至1刻度处,可得出氧气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1/5。

(3)如果所用红磷的量不足,造成瓶内空气中的氧气没有完全被消耗,所以会使所测得的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

(4)由于题目中指出:

已知五氧化二磷溶于水且化学性质与二氧化碳相似,故解决此题时可按大家熟知的二氧化碳来看待;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所以反应完毕后振荡集气瓶再滴入紫色石蕊溶液,紫色石蕊溶液也会变红。

(1)4P+5O2PO

522

(2)1/5(3)红磷不足(或装置漏气等合理答案均可)

(4)红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26分)

12.(14分)(2015·

北京模拟)实验室选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气体,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①,

(1)指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排水法收集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紫红色,其原因是

(3)装置B可用于实验室制取多种气体,能用此装置制取的气体是(任写一种),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实验室制取某气体时,既可用C也可用E装置收集。

由此推测该气体所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填序号)。

a.该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

b.该气体难溶于水

c.该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

【解析】高锰酸钾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水槽中的水变为紫红色,可能的原因是试管口没有放棉花,导致高锰酸钾颗粒从导气管进入水槽,从而使水变成紫红色;

B装置适用于固体和液体反应,且不需要加热制取气体的反应,故该装置可以制取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等;

C适合于收集不溶于水的气体,E适合于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1)试管集气瓶

(2)2KMnOKMnO+MnO+O↑试管口没有放棉花

22442(3)氧气(或二氧化碳或氢气等)

2HO2HO+O)

方程式与前面的气体对应:

注意(↑2222c

(4)b、化学小组进一步探究外界条件,实验室中常用分解过氧化氢来简便快速地制备氧气分13.(12)并进行了氧气的性质实验。

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查阅资料】有些水果、蔬菜对过氧化氢的分解有催化作用。

【实验探究1】探究苹果和土豆对过氧化氢分解是否有催化作用及催化效果:

各量取6mL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倒入1、2、3号三支试管中,取大小、形状基本相同的苹果块和土豆块,分别放入2、3号试管中,并把带火星的木条分别同时伸入三支试管口内,观察现象并记录如下:

试管编号123

土豆苹果材料名称无较快很慢稍快反应速率

较多比1很少中多实验现象产生气泡

很快复燃复燃不复燃复燃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

【实验探究2】探究浓度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取10mL30%的过氧化氢三份,将其中两份分别稀释为不同浓度的溶液,同时测定收集到100mL氧气所用的时间,(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记录如下:

实验编号123

30%5%15%过氧化氢溶液浓度

3

205

秒()25

所用时间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实验探究3】用上述收集的氧气与不同物质进行反应,其中有一固体能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解析】本题考查催化剂的相关化学知识。

根据催化剂的概念及【实验探究1】可以看出苹果和土豆对过氧化氢都有催化作用,但是土豆催化作用更好,因为产生的气体较多且较快。

不】可以看出反2根据【实验探究;

同的催化剂的催化效果不同或同一个反应可能有多种催化剂.

生成有刺激性气味发出蓝紫色火焰,反应速率越快;

根据固体在氧气中燃烧,应物的浓度越大,写出相关方程式即可。

的气体,可以判断该固体是硫,或土豆催(1】苹果、土豆对过氧化氢的分解均有催化作用,但催化效果不同答案:

【实验探究只要符合题意即,化效果较好或一个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不同)

可反应速率越快2】反应物浓度越大,【实验探究S+O3】SO【实验探究

22)

共10分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试管中固体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数据见下表。

制取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氧气,14.100g。

回收二氧化锰固体,并得到氯化钾溶液过滤结束后,将剩余固体用适量水充分溶解后,

ttt0加热时间/min32118.4

18.4

23.2

28.0

固体质量/g

g。

共制得氧气

(1)

(2)计算所得氯化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固体,【解析】由题所给表格可以看出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共28.0g,加热一段时间后,:

28.0g-18.4,固体减少的质量是生成的氧气的质量则混合物中氯酸钾完全分解的质量不变,进而求得氯化g=9.6g,已知氧气的质量可求出同时生成氯化钾的质量。

依据化学反应方程式,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1)9.6

答案。

x设反应生成氯化钾的质量为:

(2).

2KCl+3O↑2KClO2396

149

x9.6g

x==14.9g

=

×

100%=14.9%

所得氯化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答:

所得氯化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4.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