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雷公山林下特色种养殖项目研究建议书.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096793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雷公山林下特色种养殖项目研究建议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精品雷公山林下特色种养殖项目研究建议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精品雷公山林下特色种养殖项目研究建议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精品雷公山林下特色种养殖项目研究建议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精品雷公山林下特色种养殖项目研究建议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精品雷公山林下特色种养殖项目研究建议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精品雷公山林下特色种养殖项目研究建议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雷公山林下特色种养殖项目研究建议书.docx

《精品雷公山林下特色种养殖项目研究建议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雷公山林下特色种养殖项目研究建议书.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品雷公山林下特色种养殖项目研究建议书.docx

精品雷公山林下特色种养殖项目研究建议书

雷山县雷公山林下特色种养殖

 

雷山县雷公山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马廷花

二O一二年四月

一、项目名称:

雷公山林下特色种养殖项目

二、主管单位:

雷山县人民政府

三、实施单位:

雷山县雷公山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四、项目筹措:

项目概算总投资4500万元。

其中,自筹1000万元,争取上级支持2000万元,招商引资1500万元。

五、项目经济效益:

项目建成后的头2年每年出栏畜禽0.7万只(头),实现产值5600万元;出产种植产品0.2万公斤,实现产值180万元。

之后每年出栏畜禽1.5万只(头),实现产值12000万元;出产种植产品0.5万公斤,实现产值400万元。

六、项目投资回收期:

5年

七、项目建设地点:

雷山县雷公山国家森林公园景区大门附近区域

八、项目建设期限:

2年

九、项目编制单位:

雷山县雷公山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十、编制时间:

二O一二年四月

一、项目背景

雷山县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苗族侗族自治州西南部,全县国土面积1218平方公里,总人口15.7万,苗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3.6%,县城距州府凯里37公里,距省府贵阳198公里,距凯麻高速公路32公里,二级旅游公路通车后到贵阳仅需2个半小时,到州府凯里半个小时。

辖区内有驰名中外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雷公山、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西江千户苗寨、国家文物保护单位郎德上寨、贵州省乡村旅游示范点巴拉河一线、中国苗族文化中心雷山县城。

这里民族风情古朴浓郁,文化底蕴厚重,山水风光旖旎秀丽,古民居建筑结构造型别具一格,森林覆盖率大,气候宜人,宜于休闲、旅游、观光、度假、体验古朴苗风、领略山水风光的旅游圣地,雷山被评为“中国十大最好玩的地方”和“中国王牌旅游目的地”。

最近,又入选50佳“中国最美的小城”。

雷公山国家森林公园,地理位置位于雷山县中部,苗岭西坡。

地理坐标为东经108°9′~108°23′,北纬26°16′~26°24′。

森林公园东北紧依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南毗邻丹江镇和大塘乡。

公园范围包括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小区2944.73hm2和雷山县内二个乡镇5个村的集体林1410.0hm2,总面积为4354.73hm2。

雷公山是苗岭山脉的主峰,海拔2178.8米,距雷山县城32公里,有公路直通山顶。

在雷公山主峰的周围,东连冷塘山,西亘乌东山,南牵冷竹山,北跨雷公坪,有十多座海拔1800米左右的山峰和大小不等的群峰环拱,延绵方圆几百里。

整个雷公山群峰山峦重叠,沟壑纵横,原始森林遮天蔽日,多种树木按山势海拔趋势生长,从山下的阔叶林带到半山腰中的针叶林带一直至山顶的灌木林和高寒赤竹,林带层次分明,林海一望无涯。

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被誉为苗岭“绿宝石”,日出、云海、佛光、原始森林及雷公坪、高岩大峡谷、响水岩瀑布等都是发展生态旅游的绝佳选择。

1997年4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挪威专家在雷公山实地考察后宣布:

雷公山是当今人类保存得最完好的一块未受污染的生态、文化净地,是人们追求返璞归真、重返大自然的理想王国,是世界十大森林旅游地区之一。

我们要依托雷公山生态环境优势发展生态休闲旅游,打造成为集休闲、避暑、疗养、度假为一体的国家森林旅游胜地;发展健康旅游、体育旅游,争取建立雷公山国家运动员康复与训练基地,全国户外体育运动和竞赛营地,举办重大户外体育运动比赛等。

开展森林科考、探险、研究活动等。

加快启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申报工作,争取雷公山景区在7-10年内建成国家5A级景区。

雷公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贵州省著名的旅游胜地。

随着贵州“一高两快”公路和铁路即将建成通车,雷山与珠三角和港澳台地区的联系和交往更加密切,珠三角、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等地的入境旅游客源市场越来越发达,这是我们加快发展雷公山旅游的现实需要和迫切要求。

雷公山国家森林公园内水源丰富,土壤肥沃,景区大门交通方便,与周边民族村寨形成一个完好的自然民族生态网,加上公司现有的人员技术保障,最适宜发展林下种养殖业。

二、项目建设必要性

(一)是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化进程,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需要。

民族文化旅游业在我县作为现代服务业中的龙头产业,必须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雷山县文化旅游业通过近年来的努力,已发展成为全县新的经济增长点。

但是,雷山旅游业发展总体水平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旅游基础设施薄弱、管理体制不健全、服务质量不高、资源开发水平较低、资源保护措施不完善等问题还比较突出。

为把旅游业培育成为雷山新的坚固的支柱产业,必须充分利用雷山自然资源独特丰富、民族文化丰厚、民族风情浓郁的优势,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因此,在雷公山国家森林公园内发展生态林下特色种养殖业是迫在眉睫的战略。

(二)丰富旅游产品,提升雷公山旅游档次。

按照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六个方面,发展林下特色种养殖业同时满足了“吃、购、娱”三要素,目前雷公山国家森林公园景区正在努力建设规划中,待景区建设到一定规模,具备了旅游六要素,依托雷公山原生态的自然环境,特色种养殖业产品将会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在景区内用餐,促进了雷公山国家森林公园餐饮业的发展;同时,林下种养殖出产产品将可以作为雷公山旅游产品供游客购买;此外,养殖的畜禽和种植的特色产品可作为家畜动物园和特色农业观光游览。

雷公山林下特色种养殖不仅丰富了雷公山旅游产品、弥补了旅游活动单一的不足,而且很大程度上提升雷公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档次。

(三)符合中央农业政策的发展方向。

雷公山林下特色种养殖项目的建设是贯彻落实中央农业政策,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

“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发展节约型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国务院领导多次指出:

“二十一世纪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历史阶段,现代化的农业应该是高效的生态农业。

”这就为发展现代农业指出了方向。

项目建设通过集约使用土地,实施高效养殖模式,探索发展循环养殖业、生态农业的新路,完全符合中央农业政策的发展方向。

(四)改善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雷公山林下特色种养殖项目的建设是改善和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需要。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健康意识普遍提高,对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更加敏感,不仅要求“吃得饱”、“吃得好”,更加追求“吃得科学”,特别关注食物对人健康、营养、安全和生态的要求,关注生产环境对农畜产品质量的影响,以及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传统农业千家万户的粗放型经营方式,不可能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产品质量也难以保证。

在这种形势下,集约发展养殖业,把雷公山林下特色种养殖业建设两型高效示范园区,发展现代高效生态农业,迫在眉睫。

三、建设原则

雷公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旅游定性为“原始森林生态与民族文化旅游”,其旅游产品定位为:

“自然与人文生态文化旅游产品”。

雷公山自然生态景区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在遵循“市场需求、按需而建、适当超前”的基本指导思想下,具体原则如下:

(一)雷公山林下特色种养殖项目建设必须有利于森林公园内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有利于游人的观光游览,并为游人提供畅通、便捷、安全、舒适、经济的服务条件。

(二)雷公山林下特色种养殖项目建设坚持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三)雷公山林下特色种养殖项目建设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四、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林下养殖项目地理位置优越

项目选址雷公山国家森林公园内,自然条件优越,森林覆盖率高、水源丰富、气候适宜,很适合发展种养殖业。

雷公山国家森林公园内大于8km的河流共有10条,加上大气降水和植被涵养水源的共同作用,能够提供牲畜和种植产品一个良好的生长坏境。

雷公山森林公园内气候垂直差异性十分明显,七月平均气温15.8℃,一月平均气温1.6℃,优越的区位优势,便利的交通条件,适宜的自然环境为林下的特种养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与当代人们的生活方式相适应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膳食结构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对高蛋白、低脂肪的食品要求越来越高。

而林下种养的牲畜和绿色食品是以食用杂草和昆虫为主。

因此鸡肉中的脂肪含量相对较低,且蛋白质和维生素相对较高。

雷公山林下特色种养殖生产出纯天然绿色有机的肉蛋奶产品和绿色食品,让人们买着放心,吃着放心,为提高全民身体素质贡献我们的力量。

因此在市场上广受消费者的青睐,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

3、适应了政策和社会的发展要求

近几年来,舍饲养殖业和规模种植业在农业经济中的地位逐渐突出,比重增大,发展快,效益高。

中央实施加快贵州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战略,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政策的支持,为雷公山林下特色种养殖创造了良好的、前所未有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条件。

五、建设内容及规模

1、林下养殖

养殖乌骨鸡1500只、山鸡800只、娃娃鱼100只、石磅500只、竹鼠500只。

建鸡舍500平方千米、大鲵池塘20平方千米和石磅池塘20平方千米、竹鼠圈已建好。

2、林下种植

种植食用菌2亩、中药材1.5亩、水果5亩。

3、电力通信建设

养殖区安装专用变压器一个,功率为200KVA,高压部分采用架空输送,线路长度1000米。

低压部分架空输送、一部分使用电缆埋地,线路长度500米

4、道路建设

养殖区和种植区主道路各1条,采用水泥面路,长1000米,3米宽,水泥路面为主要运输进出路线,道路两边栽植树木绿化。

循环道路也是2条,路长500米,宽2.5米,联系各圈舍和养殖区。

便于物资运输、人流及观光。

5、给排水水工程

新打机井1眼及配套附属电力设备,铺设输水管道2公里,架设高低压输电线路1.5公里。

种养殖区就近与已有的旱水塘、水渠贯通,形成排水系统、近期采用雨污合流制、通过灌渠形成排水体系,雨水就近排入渠道或旱水塘。

六、项目资金筹措

根据估算,项目概算总投资4500万元。

其中,自筹500万元,争取上级支持2500万元,招商引资1500万元。

本项目需要列入国家重点旅游产业投向。

七、项目建设工期

根据该项目建设规模、建设内容以及项目资金筹措能力和资金到位时间,本项目建设工期需要2年,即争取在2014前建成并投入使用。

八、项目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分析

项目的建成并投入使用,结合雷公山景区其他旅游设施项目的建成,共同发挥作用,每年按接待游客50万人次计算,将有20万人会购买雷公山林下特色种养殖产品,能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00万元;此外,慕名而来的非游客也会特地购买产品。

雷公山林下特色种养殖项目建成后的头2年每年出栏畜禽0.7万只(头),实现产值5600万元;出产种植产品0.2万公斤,实现产值180万元。

之后每年出栏畜禽1.5万只(头),实现产值12000万元;出产种植产品0.5万公斤,实现产值400万元。

(二)社会效益分析

带动了农业、文化产业、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

项目实施实现农民增收、政府增税、企业增利的目标。

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就业压力,能增加500余人劳动就业。

九、项目现状:

构思、推介中

十、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

雷山县雷公山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