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200万吨生物肥料生产线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099870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113.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产200万吨生物肥料生产线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年产200万吨生物肥料生产线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年产200万吨生物肥料生产线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年产200万吨生物肥料生产线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年产200万吨生物肥料生产线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年产200万吨生物肥料生产线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年产200万吨生物肥料生产线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年产200万吨生物肥料生产线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年产200万吨生物肥料生产线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年产200万吨生物肥料生产线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年产200万吨生物肥料生产线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年产200万吨生物肥料生产线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年产200万吨生物肥料生产线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年产200万吨生物肥料生产线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年产200万吨生物肥料生产线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年产200万吨生物肥料生产线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年产200万吨生物肥料生产线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年产200万吨生物肥料生产线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年产200万吨生物肥料生产线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年产200万吨生物肥料生产线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年产200万吨生物肥料生产线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年产200万吨生物肥料生产线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产200万吨生物肥料生产线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年产200万吨生物肥料生产线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年产200万吨生物肥料生产线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新建年产200万吨生物肥料生产线建设工程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项目提要

1、项目名称:

年产200万吨神农牌生物肥料生产线建设工程

2、项目性质:

新建

3、项目建设单位:

**新能源实业(**)有限公司

4、法人代表:

**(董事长)

5、建设地点:

某县工业园区

6、建设规模:

年产200万吨生物肥

7、建设周期:

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

8、主要建设内容:

项目总投资15亿元,占地200亩,总建筑面积98500平方米,生产车间61000平方米(包括菌种车间、烘干车间、粉碎车间、配料车间、固定发酵车间、包装车间),仓库12000平方米,附属设施1500平方米(包括化验室、车库、锅炉房、配电室等),综合办公楼(宿舍)7000平方米,绿化10000平方米,道路7000平方米,引进生产线相关设备,形成年产200万吨生物肥的生产能力。

9、项目申报单位:

**新能源实业(**)有限公司

10、投资规模及资金构成:

项目投资估算总额为15亿元,其中建设投资7.2亿元,流动资金估算根据项目建设规模及工厂产品方案,流动资金总量估算为7.8亿元。

11、资金筹措:

项目投资全部由企业自筹。

12、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本项目达产后的企业年生产能力为200万吨生物肥料,项目期年销售收入260000万元,年净利润33818.16万元,上缴税收18555.54万元,投资利润率22.54%。

第二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依据

目前普遍应用的化学肥料,虽然对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经长期生产实践和科学证明,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极大危害,因此在国际上对农业肥料更新换代的问题积极和强烈。

日、美、德等国提出,在短期内解决不再使用化肥的问题。

美国农业部指出:

“生物化农业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发展,21世纪,目前的化学农业将被生物农业所代替。

”应用生物肥料是保护资源,保护环境,增强地力,提高作物品质,促进人们健康的选择,是一场世界范围内的绿色革命,其产品前景不可限量。

生物肥料是利用物效菌、复合微生物菌、菌酶技术将有机物、无机物废物加工成含有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氮、磷、钾及其它微量元素钙、镁、硼、铁、钼……等十八种,较理想地满足作物对氮、磷、钾及其它微量元素之间的平衡需求。

因此,因地、因植制成不同的肥料特别是在国际上还没有的适合重茬种植的神龙牌系列(重茬灵)肥料,有着重大的意义。

本项目建设根据《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中的相关规定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政策依据,按照《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国家其它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规程等以及项目建设的地方经济、市场的价格指标进行的。

第三节项目综合评价结论

1、本项目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

2、新型高效生物肥料产业化。

针对我国化肥使用超量、低效、耕地质量逐年下降的突出问题,以减少化肥施用量、改善耕地质量为主要目标,开展新型高效生物肥料产业化。

包括万吨级固氮生物肥料、溶磷生物肥料、解钾生物肥料、抗病生物肥料、降解化学农药的生物肥料的产业化。

3、公司具备了设计、筹建、现场施工、调试投产、正常运行等各方面的技术和生产管理经验,并培养了一批专门的技术和管理人才,这为本项目的建设和投产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4、项目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符合当前发展低碳经济的趋势,是当前国家鼓励非国有经济优先发展的行业,也是国家新兴战略产业。

综上所述,公司建设年产200万吨神农牌生物肥料生产线新建项目,有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已具备了较有利的条件,项目建设投产后能在较短时期内收回投资,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也有较强抗风险能力,项目可行度高,有建设价值。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0

名称

年产200万吨神农牌生物肥料生产线建设工程项目

2.0

建设规模

万吨

200

2.1

建设面积

平方米

98500

2.2

生产能力

万吨/年

200

生物肥料

3.0

年生产时间

320

4.0

公用工程及动力消耗

4.1

供水

万吨/年

35.84

4.2

电力

万度/年

8778

5.0

劳动定员

4000

6.0

项目建设总占地面积

200

7.0

项目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

7.2

8.0

项目流动资金投入

万元

7.8

9.0

项目总投资

万元

150000

10.0

平均年销售收入(不含税)

万元

260000

11.0

平均年上缴税金

万元

18555.54

12.0

平均年净利润

万元

33818.16

13.1

投资利润率

%

22.54

第二章项目背景

第一节行业背景

生物肥料的种类较多,按照制品中特定的微生物种类可分为细菌肥料(如根瘤菌肥、固氮菌肥)、放线菌肥料(如抗生菌肥料)、真菌类肥料(如菌根真菌);按其作用机理分为根瘤菌肥料、固氮菌肥料(自生或联合共生类)、解磷菌类肥料、硅酸盐菌类肥料;按其制品内含分为单一的微生物肥料和复合(或复混)微生物肥料。

复合微生物肥料又有菌、菌复合,也有菌和各种添加剂复合的。

我国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品种主要有:

固氮菌类肥料、根瘤菌类肥料、解磷微生物肥料、硅酸盐细菌肥料、光合细菌肥料、芽胞杆菌制剂、分解作物秸秆制剂、微生物生长调节剂类、复合微生物肥料类、与PGPR类联合使用的制剂以及AM菌根真菌肥料、抗生菌5406肥料等。

该项目符合《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绿色农用生物产品专项中提到的生物肥料的相关规定;且适用《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第一类鼓励类第一条农林业30.有机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及有机肥料产业化技术开发及应用。

第二节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发展及政策要求

《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提到,要大力发展一批优质、高产、高效农业新品种,加速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等绿色农用生物产品产业化应用,是推动种植业和养殖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

以实现规模化发展为目标,加快绿色农用生物产品的研究开发与产业化。

充分利用经济杠杆,开展生物肥料等绿色农用产品应用的示范和普及;推动资源优势整合,加快培育生物肥料等领域的龙头企业。

开发并推广应用生物肥料等重要农用生物制品,并增加生物肥料的使用比例,大幅度提高我国绿色农业生物制品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有效缓解农业面源污染。

发展生物肥料可以有效延长农业的生产链,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增值效益,不以牺牲资源与环境为代价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和农业的总体水平,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吸纳农业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

可见项目建设是解决农业面源污染的需要;是发展“绿色农业”、有效促进小康社会建设的需要;是国家新兴战略产业发展的需要。

2、发展生物肥料产业的意义

(1)改善作物品质、提高作物产量

生物肥料可将无机元素转化为有益植物生长的有机化合物,改善土壤氧化还原条件,减低氮素脱氧和氧化过程,从而降低硝酸盐含量。

多项试验表明,施用生物菌肥,蔬菜硝酸盐含量减少25.44~4.3mg/L,平均降低19.09%;vc含量平均提高9.96mg/l009;糖分含量平均提高0.66mg/l崛。

施生物菌肥的稻米蛋白质比对照组提高0.05%~0.65%。

植物根际促生细菌(PGPR)是徽生物肥料的生命力所在,其促进植物生长的机制是产生生长素、抑制病原菌、根际固氮和分解难溶性磷钾元素等。

根据有关研究结果,在豆科作物上施用根瘤菌制剂,不仅可提高收获物中蛋白质的含量,而且还使大豆和花生平均增产10~20%;紫云英和苕子平均增产40%以上,在新开垦地中甚至可增产1~2倍;豌豆增产15%;蚕豆增产17%;柽麻增产13~30%。

但施用不当,则可能增产效果很小或甚至无效果。

使用其它类型的生物肥料,亦可使作物增产10%左右,且其品质也较单施化肥有一定改善。

又据中国农业大学、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等单位的有关研究,如果施用方法得当,施用生物复合肥肥力高(用量7.5~15kg/hm2)亦可使水稻增产5~15%,小麦增产3.1~10.0%,棉花增产7.8~30.2%,甘蔗增产约14%,油菜增产2.6~17.5%,蔬菜作物增产10%以上。

而且,同时还节省了10~30%的化学氮肥,并同时使作物品质得到改善。

(2)降低了生产成本

据有关报道,用哈伯氏制氨法合成氨时,每制造含1kg纯氮的肥料并输送到用户,其所消耗的燃油约为1.5kg,而固氮生物能直接或间接利用光能生产氨,且这种生产是就地发生的,不仅节约了肥料生产所需的能源和劳动力,而且又不必花费将所生产的肥料运往田间撒布的代价,同时亦节省了建造化工厂的费用等,可谓是一举多得。

对磷、钾矿的开采也是一样。

开采磷、钾矿不仅需要花费大量的劳动力,也要耗费大量能源,酸制法生产磷肥还要消耗大量的硫酸等,并占用很大的场地,在肥料的搬运中亦将消耗掉大量能量。

上述结果,使得农民每施用1kg纯氮、P2O5和K2O,就分别约需花费4.00元、4.50元和4.00元,同时,农民将肥料买回家后,还必须花大量的劳动力将其运到田间并施入农田中。

相对而言,生物肥料充分利用微生物的某种特征,以增加土壤中有效养分为目的,其施用量一般不大,在其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能量也很少,且施用生物肥料的同时还可减少化肥的施用量,因而节约了施肥成本。

当然,由于生物肥料中微生物的活动需要大量的能量,如自生固氮菌每固定27kg氮素就需要消耗100kg碳,共生固氮菌更是每消耗100kg碳只能固定1kg氮素,所以,生物肥料必须是在施足有机肥和适量化肥的基础上才能发挥出其增产效果,或者说生物肥料只能是作为辅助肥料,而不能代替化肥和有机肥。

(3)有效地利用了大气中的氮素或土壤中的养分资源

据有关资料估计,全球每年生物固氮作用所固定的氮素大约为130×109kgN/年,而工业和大气的固氮量则少于50×109kgN/年,即依靠生物所固定的氮素是工业和大气固氮(如雷电对氮素的固定等)量之和的2.6倍,因此,开发和利用固氮生物资源,是充分利用空气中氮素的一个重要方面。

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虽然微生物的固氮效率因土壤条件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但这种作用的存在无疑是氮肥工业的一个有力补充。

作物对土壤中磷、钾等矿质养分的利用能力较差,且磷、钾等肥料的利用率也较低,据有关研究结果,磷肥的当季作物利用率大多不到20%,钾肥的当季作物利用率一般亦在40%以下。

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磷钾资源严重不足,特别是钾肥大量依靠进口,所以,如何将土壤中的无效态磷、钾转化成可供作物吸收利用的有效态养分,一直为广大研究者所关注,生物肥料的应用,无疑为其提供了前提条件。

  (4)减少了环境污染

当前,施肥所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据有关资料,在我国主要湖泊的富营养化中,来自农业非点源污染的影响甚至超过了工业污染。

化肥施入土壤后,除被作物吸收利用的部分外,还有相当部分通过渗漏、挥发及硝化与反硝化等途径损失,因此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对大气、水体及土壤等环境的污染,在能量和经济上也是一种浪费。

而施用生物肥料如固氮类生物肥料,不仅可适当减少化学肥料的施用量(如前述施用肥力高可减少10~30%的化学氮肥),而且因其所固定的氮素直接贮存在生物体内,相对而言,对环境污染的机会也就小得多。

(5)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

施用生物肥料,由于减少了化肥对土壤养分、结构等方面的不良影响,同时又使微生物的活动能力得到增强,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质,并提高了土壤中某些养分的含量和有效性。

同时施用生物肥料还可促进土体“三化”的形成,即使土壤腐殖质含量明显提高而达到“腐殖化”、形成多功能的生理群微生物区系而达到“细菌化”,显著改善土体结构使水气通畅而达到“结构化”。

目前应用最多的是根瘤菌肥、固氮菌肥和固氮蓝藻等。

综上所述,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发展及政策,能有效保护环境,减少因传统化肥生产而消耗的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当前绿色农业减碳发展的目标,能充分适应**提出的发展低碳经济要求。

第三章市场分析及产品方案

第一节市场分析

我国是农业大国,7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高产栽培技术的兴起,大量化肥投入使用,结果出现氮磷钾肥料施入比例失调,土壤养分失去平衡,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有59%的土地缺钾。

因此,每年进口甸肥200万吨,仍不能满足农业生产需要,据统计,我国氮磷钾的比例为:

1:

0.25:

0.05;而欧洲各国为1:

0.8:

1;美国为1:

0.5:

0.5;日本为1:

1:

1。

表明我国的化肥生产结构与农作物生长需要极不适应,且年复一年施用,使土地农渐板结,土地肥力日益下降。

因此,因植制成神农牌肥料极其需要。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2800个县市,播种面积为1.3亿公顷,年需化肥1400万吨,全年化肥产量1200万吨.复混肥占化肥总量8%,只要生物肥料能占10%的市场,就拥有很大市场,何况发展发展趋势必然生物肥逐渐取代化肥。

这一点,在中共十六大会议上,江泽民报告中有明确的要求。

另外,本项目所生产的神农牌生物肥有明显的质量及价格优势,在国际上也颇受欢迎,美国、欧洲都提出要下购买订单。

第二节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

本项目产品技术专利权和知识产权为北京晓诗生物研究所拥有,在**建设生产线正是嫁接该产品技术进行规模生产,新建形成年产生物肥料200万吨的生产能力。

第四章项目建设条件

第一节电力供应

**县是首批全国农村初级电气化达标县,近二年**县电力公司对全县电网进行了全面改造,并与南昌大电网连接,22万伏变电站工程项目正在建设之中,项目区内有专用电网体系,电力供应有保障。

项目建设按工程设计的要求,新增2500KVA×4的电力容量,为确保项目建设用电安全和稳定,**县供电公司将为项目单位架设独立电网体系,以确保企业正常生产用电需求。

第二节其它建设条件

1、**县地理位置及气候指数

**县位于**省的西北部,地处于东经114°45′--115°33′,北纬28°34′--28°52′之间,属东八时区,全县辖区面积为1642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00米。

**县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区,四季分明,热量丰富,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日照充足。

1、多年平均气压:

1009.6Hpa。

2、气温:

多年平均气温:

17.2℃,

3、相对湿度:

多年平均相对湿度:

80%,累计最小相对湿度:

12%。

4、风速:

多年平均风速为2.2m/S,历年实测最大风速成为19m/S,夏季主导风为南风,冬季主导风为北风及东北风。

5、降雨量:

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666,5mm,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555.3㎜(20㎝蒸发器)。

6、多年平均无霜期为240—260天。

7、多年平均实际日照时数为1775.7小时,平均每天5小时左右。

2、交通、通讯

项目所在地地理位置优越,**县距省会南昌仅60公里,距港口城市九江120公里,邻320国道、昌樟高速公路、京九铁路。

**县通讯发达,数字程控电话、移动通讯、无线寻呼等发展迅速,先后有移动、联通、铁通、广电在**县设立机构,开办通讯、因特网宽带业务,为项目生产提供了信息支持。

3、社会经济状况

**县地处赣西北部,下辖18个乡镇场,184个村委会,1653个村民小组。

全县人口30.5万人,县城面积1642

,耕地面积42万亩,林地面积165.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0%。

县城现状人口包括冯川镇、赤岸镇、赤田镇的城镇人口,合计6.2万人。

按《**县城城市总体规划》**县城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近期2010年为12.2

,远期2020年为19.3

全县人口规模规划:

2010年31.7万人,2020年34.0万人。

**县城城市人口规模:

2010年10.8万人,2020年16.5万人。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大力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埋头苦干,奋力争先,全县经济和社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县域内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工业化进程加快,形成了食品、酿酒、竹木加工、化工、电力、磨具磨料、造纸七大产业,**县正快速发展,工业已形成食品、轻化、建材、纺织、机械等支柱产业。

**正由一个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工业强县转变,一个外向型的县域经济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2008年,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46.9亿元,比2007年增长15.6%;财政总收入完成4亿元,比2007年增长29%;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达到8.5%,比上年提高了0.9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达到86.8%,比上年提高了3.4个百分点,实现了省政府提出的“两提高”目标。

200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3.31亿元,同比增长30.88%,实际利用外资4400万美元。

2008年实现外贸出口2441万美元。

**县先后获得“全省投资环境十佳县”、“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先进县”、“综合经济先进县”、“发展工业先进县”和全市“工业发展先进县”、“民营经济发展先进县”等称号。

4、工业投资环境

2008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0亿元,同比增长28%;实现工业增加值22亿元,同比增长18%;实现税收1.5亿元,同比增长30%;安置就业人数3万余人,成为促进我县经济实现赶超式发展的主要增长极。

第三节主要建设资料的地方价格水平分析

**县连续两年被授予“**省投资环境十佳县”称号,综合投资成本仅为沿海发达地区的三分之一。

一是具有交通区位优势。

省城南昌与主要邻省城市均有高速公路相连,铁海联运,可直达上海、宁波、深圳、厦门、广州等地,属沿海发达地区“八小时经济圈”范畴。

**紧邻南昌,享受到南昌与各大城市交通和经济交流中的诸多便利。

二是电力稳定充足。

县内拥有一座220千伏、三座110千伏输变电站,大工业用电电度电价为全省最低。

三是扶持政策配套规范。

建立了县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在税收、行政事业性收费、企业厂房建设、外贸出口等方面出台了相关扶持配套政策。

四是劳动力资源丰富。

劳动力数量多、素质高、成本低,**现有工业企业员工3.2万人。

五是在企业融资、招工等问题上有成功的操作经验。

现有国家开发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交通银行等15家政策性、商业银行在**县开办融资服务,**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招工难的一系列困难的成功经验做法走在**省前列。

六是**县道路、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完善,功能齐备;工业用地等级为国家规定的15级;建立了重大建设项目县领导挂点、单位帮扶、协调办专职服务“三位一体”的服务机制。

第五章项目规模和技术标准

第一节项目选址用地和生产规模

项目建设本着节约用地的原则,合理安排各生产流程中的车间,做到工艺流向合理,不产生流程上的倒流和工艺上的重复现象,按照现代化的绿色工厂进行布局,为工人生产和企业管理创造更好的条件。

厂址选择在**县工业园区规划用地内。

**工业园区是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省级工业园区。

2001年7月设立,经过7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

园区总体规划18平方公里,其中建成面积4平方公里,主要吸纳港澳台、东南亚以及东部沿海产业向中西部梯度转移的投资企业。

基础设施完善。

**工业园区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益经营的发展思路,坚持科学建园、工业强县,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建设、国土、税务、供电、供水、广电、电信、警务、小区、物流、银行、计生等配套服务机构及设施都已进入园区。

园区规划有办公区、商贸区、休闲区、教育卫生区,正在规划建设污水处理厂,布局日趋合理、服务功能不断完善。

服务环境优越。

是**省投资软环境服务示范区,连续两年被评为“首届**投资环境最佳县市(区)”,多年的发展已积累了发展民营经济和服务外来企业的丰富经验。

园区实行“一站式”服务和全程帮扶服务,办事不出区。

项目资料齐备后,将在三工作日内完成县级办理的各种手续,并协助企业办理市级以上办理的各种手续。

园区内企业享受特殊保护,未经县政府批准,任何部门不得到企业检查和收费。

经济快速发展。

2008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0亿元,同比增长28%;实现工业增加值22亿元,同比增长18%;实现税收1.5亿元,同比增长30%;安置就业人数3万余人,成为促进我县经济实现赶超式发展的主要增长极。

企业融资成效明显。

2005年以来,在省中小企业局、国家开发银行**省分行的推动下,园区积极组建融资服务平台(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创新思路,开展孵化式融资模式,并通过推进金融信用工业园区创建活动,成立园区信用促进协会,搭建银企合作桥梁,促进银企互信合作,使入园银行机构从2004年的县内4家,增加到目前的15家(其中,县外商业银行7家、外资银行3家),企业年融资额从2004年的1210万元增长到2008年的5.7亿元,年均增长362%,自2005年以来园区企业累计融资额达17.5亿元,促进了入园企业迅速发展壮大。

金源纺织、赣锋锂业、大华玻纤、宏伟汽配、同和药业等22家企业纷纷增资扩产,赣锋锂业、华伍铸造、金源纺织、同和药业、庆丰塑胶正在进行上市准备。

企业融资环境的改善,带动了园区经济的飞越式发展。

产业经济初步显现。

入园项目坚持规模、效益、科技含量并重,截止到现在共引进项目132个,引进合同资金140亿元,实际进资98.6亿,投产项目91个,在建项目41个。

目前,园区基本形成了纺织服装、新材料两大支柱产业,以及医药化工、有色金属加工、食品加工、机械制造、非金属加工五类重点行业。

其中,纺织产业是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现有10家纺织企业落户投产,累计投资15亿元,已形成纺纱生产能力75万锭,建成5万锭以上纺织企业4家,其设备全部为引进国内外最先进的纺织设备,是**省内规模最大、设备最新、发展速度最快的纺织产业基地,2007年2月,被**省经贸委授予**省纺织产业基地称号。

**工业园区从2003年至2007年连续五年被评为**省工业崛起发展专项奖——六大指标综合先进单位,连续四年被**省政府评为**省十大工业园区、**省先进工业园,2006年被评为全国先进科技产业园和**省民营科技园,2008年被评为宜春市首家金融信用工业园。

**工业园区以**省综合投资成本最低、**省投资创业环境最优、**省投资回报最高的优良环境被誉为“**现象”,成为**省一张响亮的开放型经济名片和**省最具活力的工业发展崛起区。

其地段场地地质状况自上而下分别为素填地、粉土和全风化砂岩,未见地下水。

其中素填土不宜作基础持力层,粉土、全风化砂岩分别可作浅基础和基础持力层。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省部分)》(GB18306—2001),本区域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0.05g,场地岩土地震稳定性良好,属相对稳定区域,因此本项目建设可不考虑地震设防。

项目建设规划用地总面积200亩,主要是山地,也是在**县工业园区规划内土地。

建设厂房、办公楼等各类建筑面积98500平方米,主要有联合车间、办公大楼、员工宿舍和供水供电系统以及项目厂区道路硬化绿化亮化等基础建设,按照工艺要求,购置整套生产线和相关设备,形成了年产200万吨生物肥料的生产能力。

第二节厂区土建设计

以适用、经济、安全、美观为基本设计方针,主要考虑绿色工厂化生产手段的形成,为企业生产优质产品提供条件。

在土建部分主要增加了企业环境建设投资,资金主要用于厂区绿化和车间的清洁生产上,充分考虑到生产的环境保护,按照绿色环保的要求进行整体布置,生产车间面积为61000平方米、原料、成品仓库12000平方米,综合办公大楼7000平方米、附属建筑物为1500平方米。

序号

建筑工程名称

单位

数量

结构型式

备注

1

菌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