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背诵与积累知识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10024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43 大小:123.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背诵与积累知识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3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背诵与积累知识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3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背诵与积累知识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3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背诵与积累知识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3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背诵与积累知识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3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背诵与积累知识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3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背诵与积累知识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3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背诵与积累知识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3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背诵与积累知识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3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背诵与积累知识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3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背诵与积累知识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3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背诵与积累知识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3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背诵与积累知识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3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背诵与积累知识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3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背诵与积累知识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43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背诵与积累知识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43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背诵与积累知识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43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背诵与积累知识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43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背诵与积累知识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43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背诵与积累知识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43页
亲,该文档总共1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背诵与积累知识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背诵与积累知识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背诵与积累知识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1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背诵与积累知识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

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5.《望天门山》唐·

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6.《饮湖上初晴后雨》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7.《望洞庭》唐·

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8.《早发白帝城》唐·

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9.《采莲曲》唐·

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四、课文段落背诵

1.《秋天的雨》第2自然段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

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

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2.《大自然的声音》第2、3自然段

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

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

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

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

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

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伟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下雨的时候,他喜欢玩打击乐器。

小雨滴敲敲打打,一场热闹的音乐会便开始了。

滴滴答答……叮叮咚咚……所有的树林,树林里的每片树叶;

所有的房子,房子的屋顶和窗户,都发出不同的声音。

当小雨滴汇聚起来,他们便一起唱着歌:

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哗啦啦地汹涌澎湃。

从一首轻快的山中小曲,唱到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3.《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五、重点课文知识梳理。

1.《花的学校》的作者是印度诗人泰戈尔,文中“当雷云在天上轰鸣,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润湿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2.《秋天的雨》中“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里像金色的海洋。

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这段话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很多童话故事,认识了很多可爱的童话角色,有《去年的树》里信守诺言、珍惜友情的鸟儿;

有《那一定很舒服》里努力生长成一颗大树、然后被农夫做成一辆手推车、接着被做成一把椅子、最后被拼成木地板的种子;

有《在牛肚子里旅行》中被吞到牛肚子里的红牛和机智勇敢帮助朋友脱离危险的青牛;

还有《一块奶酪》中处事公正的蚂蚁队长和团结守纪的小蚂蚁们。

除此之外,我在课外还阅读过很多童话故事,如:

《小红帽》《三只小猪》《白雪公主》《拇指姑娘》等。

4.《金色的草地》的作者是苏联的普里什文,文中“我”通过细心观察,发现中午时草地是金色,是因为蒲公英的花朵张开了,花瓣是金色的;

早上和傍晚时草地是绿色,是因为蒲公英的花朵合拢了,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

5.《富饶的西沙群岛》是围绕“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这句话,先讲西沙群岛的位置,再按海面、海底、海岛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

全文结构为总分总。

6.《美丽的小兴安岭》按照时间顺序写出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秋天,森林会向人们献出酸甜可口的山葡萄,又香又脆的榛子,鲜嫩的蘑菇和木耳,还有人参等名贵药材。

7.《大自然的声音》中介绍了很多大自然的声音,其中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

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哗啦啦地汹涌澎湃。

8.在《司马光》中,当小孩落水时,其他孩子的做法是“众皆弃去”,司马光的做法是“光持石击瓮破之”,最后的结果是“水迸,儿得活”。

由此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一个机智勇敢的孩子。

三年级上册词语表

1早晨穿戴鲜艳服装打扮校园敬爱

国旗敬礼铜钟教室朗读安静树枝

这些好奇招引古老粗壮枝干影子

2阵雨荒野绿草跳舞狂欢功课放假

互相狂风急急忙忙自然能够双臂

5金色水泥放晴明朗亮晶晶金黄雨珠

落叶闪闪发光尽头平展排列规则棕红

叶丛歌唱迟到

6清凉留意颜料枫叶邮票果树菊花

仙子淡黄气味香甜香味过冬丰收

8寒冷离开一定原野发生剩下树根

斧子山谷火柴村子煤油灯告诉灯火

接着

10旅行要好咱们草堆作声答应做梦

可怜来得及救命拼命大吃一惊马上

消化当然刚才知觉光亮眼泪

12变成门板准备暴风雨安心主人墙壁

母鸡注意根本蜘蛛漂亮因此

15母亲外祖父雨点船夫用力船头羽毛

翠绿静悄悄翠鸟捕鱼

16乡下窗前蒲公英盛开常常玩要

一本正经绒毛假装哈欠钓鱼而是观察

合拢有趣喜爱睡觉起床

18群岛位于南海部分风景优美物产

丰富杏黄相互交错海底海面色彩

岩石成群结队条纹周身游动堆积宝贵

肥料祖国事业发展必将更加

19海滨街道交界来来往往云朵帆船渔民

遍地远处汽笛船队满载银光闪闪靠岸

初夏散发除了打扫整洁

20东北红松脑袋严严实实挡住视线花坛

显得苍翠飞舞名贵药材雪花树洞

巨大宝库

21美妙音乐家演奏手风琴歌手歌曲轻柔

感受温柔激动合奏乐曲充满喜欢

乐器雨滴音乐会滴答所有河流轻快

合唱

22父亲童年雾蒙蒙鼻子茫然轻声生怕

惊动气息过夜总是抖动露水湿气

呼吸时刻猎人翅膀沉重

23红枣摆动如同无数新月后院忽然

圆乎乎赶忙墙根注视暗暗兴许清楚

活动劲头匆匆散落归拢水沟急火火

聪明本事高明好奇心弯腰黑洞洞

25掌声文静默默轮流讲台一齐角落

慢吞吞刚刚热烈持久泪水平息动听

勇气面对

26郊外养病跳动欢快谷粒男孩或者

严寒本来可惜肯定诚实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大全

1.比喻: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

1、本体

2、喻体

3、比喻词

(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作用:

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

明喻、暗喻和借喻:

类别|特点|本体|比喻词|喻体|例句

明喻|甲像乙|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出现|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出现|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甲代乙|不出现|无|出现|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例句:

像一块空灵的蓝水晶。

朱自清《春》

2.比拟:

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1)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春》朱自清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杜甫

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2)拟物:

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例句

1.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2.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1.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2.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荷塘月色》朱自清)

3.夸张:

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类别特点例句

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4.排比:

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5.对偶:

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主要方式

1、正对。

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如: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

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

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6.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句子。

1.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2.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7.设问:

为了此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

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

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8.反问(激问、反诘、诘问):

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9.引用:

引用现成的话(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和两种。

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

明引(直接引用)

孔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如师,师不必贤於弟子。

暗引(间接引用)

失败乃成功之母,你千万不要气馁。

10.借代:

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借代种类:

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

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方法:

①部分代整体。

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望天门山》)

②特征代本体。

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故乡》)

③具体代抽象

南国烽烟正十年。

(《梅岭三章》)

④工具代本体。

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

(《榆钱饭》)

⑤专名代泛称。

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最后一次讲演》)

11.反语:

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

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如:

(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12.对比: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臧克家《有的人》)

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

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

排比、对偶、拟人、夸张、反问......

13.联想:

也就是想象.例如:

太阳出来了,地上好像上了火.

14.通感:

所谓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

作用:

通感的运用可以收到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其表达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它能化抽象为形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

它能由此及彼,勾起人们丰富的联想;

它能不拘一格,行文活泼;

它能准确表达,含意深远;

它能充实诗文的意境,构成特殊的艺术美。

例如

“晨钟云外湿”(杜甫《夔州雨湿不得上岸作》)以“湿”字形容钟声,所闻之钟声,穿雨而来,穿云而去,故“湿”,触觉与听觉相互沟通。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高山,汤汤乎若流水”(《吕氏春秋•本味》)听琴声而知志在高山、流水,听觉与视觉相互沟通。

15.双关:

利用词的多义及同音(或音近)条件,有意使语句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就是双关。

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16.顶真

顶真也做顶针

用前文的末尾作下文的开头,首尾相连两次以上,使邻近接的语句或片断或章节传下接,首尾蝉联,用符号表示就是“ABC,CDE”.这种修辞手法,叫做顶真,又叫顶针或联珠。

运用顶真修辞手法,不但能使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贯通,而且能突出事物之间环环相扣的有机联系。

17.互文

带有修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

在古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就是互文。

古语对它的解释是:

“参互成文,含而见文。

”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

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例如:

秦时明月汉时关

烟笼寒水月笼沙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主人下马客上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在阅读古代散文作品时,对于一些运用互文手法的句子,如果不进行仔细的思索和体味,往往容易忽略过去。

(1)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意为:

“她微微一笑就迷惑了阳城、下蔡所有的公子哥儿。

(2)子建援牍如口诵,仲宣举笔如宿构。

(《文心雕龙•神思》)意为:

“曹植、王粲铺上纸拿起笔写作时,就象事先写好了背出来一样。

(3)齐魏徭戍,荆韩召募。

(李华《吊古战场文》)齐魏荆(楚)韩等战国时期君王为徭役守边而招募兵员。

(4)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柳宗元《捕蛇者说》)意为:

“凶暴的差吏来到我们村里,到处叫嚷喧哗,到处骚扰百姓。

”这里的“东西南北”泛指“各处”。

(5)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范仲《岳阳楼记》)意为:

“不因外物的影响而悲哀欢喜,也不因为个人处境好坏而欢欣悲伤。

18.回环

简单地说回环就是顺读逆读一个样。

响水潭中潭水响;

黄金谷里谷金黄。

佛山香敬香山佛;

翁源乳养乳源翁。

星岛港迎港岛星。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19.移情

为了突出某种强烈的感情,写说者有意识地赋予客观事物一些与自己的感情相一致、但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特性,这样的修辞手法叫做移情。

运用移情修辞手法,首先将主观的感情移到事物上,反过来又用被感染了的事物衬托主观情绪,使物人一体,能够更好地表达人的强烈感情,发挥修辞效果。

①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②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③清渭无情极,愁时独向东。

(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

④行宫见月伤心色,

夜雨闻铃断肠声。

(白居易《长恨歌》)

⑤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苏轼《水调歌头》)

⑥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

(牛希济《生查子》)

上面例①两句诗的意思是:

露从今夜起才特别惨白,月是故乡的才格外明亮。

为什么是这样的呢?

因为诗人杜甫亲历了安史之乱的大动荡,在国家前途、个人命运不断遭到打击的情况下,不得不于公元前759年秋天弃官到秦州(今甘肃天水)客居。

在这凄冷荒漠的边塞小城里,诗人将思念故乡的感情移到露色和月光上,反过来又用被感染了的露色和月光衬托诗人思念故乡的情绪,使事人一体,从而更好的表达了诗人思乡的强烈感情。

例②中两句诗的意思是:

感叹国家遭逢丧乱,花朵溅滴悲伤的泪;

痛恨一家流离分散,鸟儿叫唤惊动忧愁的心。

花开鸟叫是自然界的现象,是没有人的情感的,诗人运用移情修辞手法,才能写出这样感人的诗句。

例③说渭河水只有在人愁的时候才“独向东”;

例④说月亮发出的是一种叫人看了“伤心”的光,铃子摇响的是一种叫人听了“断肠”的声;

例⑤说月亮常常在人离别时变圆;

例⑥说红豆不是红豆,而是一颗颗“相思泪”。

以上各例都是运用移情修辞手法,将人的感情移到事物上。

这样人情和事物融为一体,能够更好的表达人的强烈感情。

移情和移就的区别是:

移情是将人的主观的感情移到客观的事物上,反过来又用被感染了的客观事物衬托主观情绪,使物人一体,能够更集中地表达强烈感情;

移就是甲乙两项事物相关联,就把原属于形容甲事物(或人)的修辞语移来属于乙事物,是一种词语活用的修辞手法。

简言之,前者是“移人情及事物”;

后者是“移形容,甲事物(或人)的词来形容乙事物。

移情和拟人的区别是:

前者是“移人情及事物”;

后者是“将物当作人来写”。

小学语文知识(写作方法)集锦

01、怎样写文章开头?

文章的开头,就是文章怎样“提笔”。

开头应该新颖别致,引人人胜。

常见的方法有:

(1)总冒式:

文章一下笔就开宗明义,点出全文的中心思想,使读者对全文的中心思想有一个概括了解,然后,全文围绕这一中心进行记叙。

[例段]我家对门住着一位远近闻名的下棋能手——胡爷爷。

《下棋能手》

(2)开门见山式:

文章一下笔就先交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人物,然后再叙述主要内容。

特点是下笔扣题,点出题目,揭示文章主题,直截了当,既可清楚地展开记叙,又可节省篇幅,全文顺势而下,但开头要注意语言简洁、凝练。

[例段]今天早晨,我们想去看日出,可太阳总是不肯出来,我们就只好看云。

《太阳和云》

(3)介绍式:

这种开头的方式是对所叙述的人物、事件、环境等,先作一些概括的、简单的介绍,使读者获得总的印象,然后引入正文,再作具体的介绍。

[例段]电子计算机是尖端科学、高新技术、渊博知识的象征。

而微机是计算机大家庭中的一员。

从前,我对它是非常陌生的,而在今年暑假,我却和它交上了朋友。

《同微机交朋友》

(4)提问式:

文章开头提出问题,造成悬念,引起读者的急切关注或兴趣,促使读者读下去,而问题的答案就是正文要叙述的内容。

[例段]我的家乡,在中国地图上是个连手指甲大的位置也没占到的地方,近年来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相信吗?

你听—— 

 

《你听——我讲新鲜事》

(5)描写式:

这种格式的开头,从写景状物下笔,抓住景物的特征,起到渲染环境气氛,烘托文章中心的作用,引出即将出现的人物。

[例段]记得小时候暑假里的一天,太阳象火球一样炙烤着大地,一丝风也没有,我坐在家里虽然拿着扇子猛扇,可黄豆般的汗珠子还是直往外冒。

《我难忘的一件事》

(6)倒叙式:

倒叙式开头,与“开门见山式”开头恰恰相反,先写出事情的结果,再回过头来写事情的起因和经过。

其目的是造成悬念,引人人胜。

[例段]虽然刘老师已经离别我们三年了,但崇拜、眷恋之情还时常在我的心头滋生,多么难忘呀!

那堂堂的仪表,爽朗的笑声,习惯性的用小拇指搔头……《桃李情》

02、怎样写文章结尾?

文章的结尾,就是到此收笔,结束全文。

好的结尾,有深化主题、突出中心或增强文章感染力的作用。

文章的结尾与文章的开头一样,方式很多。

(1)首尾照应式:

即结尾照应开头,前有伏笔,后有照应,首尾圆和。

不仅使文章结构完整,而且给读者留下余味。

这种结尾的特点是在开头段中,对以后将要出现的人物、事件作必要的暗示。

而在结尾时,对首段留下的伏笔作必要的回应。

[例段](开头)每当我看到写字台上那笑容可掬的“不倒翁”时,那举家欢笑的情景便浮现在眼前……

(结尾)是啊!

小小的“不倒翁”给我家带来了欢笑,但更多的是给人们以启迪……《家中的欢笑声》

(2)总结点题式:

在写人叙事文章中,尤其是层次多、内容多的文章里,结尾往往要对人或事做出评价,即点明全文的中心。

它的作用是起到归纳、总结全文、点明事件的意义。

[例段]这次爬竿,使我深深地懂得,只要有决心、毅力,就能战胜困难,取得胜利。

《爬竿》

(3)画龙点睛式:

这种结尾方法是在主要内容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