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特色康复和健康指导1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10081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药特色康复和健康指导1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医药特色康复和健康指导1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医药特色康复和健康指导1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医药特色康复和健康指导1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医药特色康复和健康指导1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中医药特色康复和健康指导1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中医药特色康复和健康指导1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中医药特色康复和健康指导1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中医药特色康复和健康指导1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中医药特色康复和健康指导1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中医药特色康复和健康指导1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中医药特色康复和健康指导1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中医药特色康复和健康指导1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药特色康复和健康指导1Word格式.docx

《中医药特色康复和健康指导1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药特色康复和健康指导1Word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医药特色康复和健康指导1Word格式.docx

(3)饮食清淡、吃忌厚味(4)卫生清洁、习惯良好

(5)辨证施食、相因相宜(6)辩药施食、特殊忌口

(7)因人施食、因时施食

2.食物性质分类

(1)热性食物

(2)温性食物(3)寒性食物(4)凉性食物

(5)平性食物(6)补益性食物(清补类食物温补类食物平补类食物)

(7)发散类食物

3.辨证施膳原则:

“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热者寒之”、“寒者热之”

(1)辨证施膳必须考虑个人的体质特点,例如形体肥胖之人多痰湿,宜多吃清淡化痰的食品;

形体消瘦之人多阴虚血亏津少,宜多吃滋阴生津的食品。

(2)春季万物始动、阳气发越,此时要少吃肥腻、辛辣之物,以免助阳外泄,应多食清淡之菜蔬、豆类及豆制品;

(3)夏季炎热多雨,宜吃些甘寒、清淡、少油的食品,如绿豆、西瓜、鸭肉等;

(4)虚证患者以其阴阳气血不同之虚,分别给予滋阴、补阳、益气、补血的食疗食品治之;

(5)实证患者应根据不同实证的证候,给予各种不同的祛除实邪的食疗食品,如清热化痰、活血化瘀、攻逐水邪等;

(6)寒性病证,给予温热性质的食疗食品治之;

(7)热性病证,给予寒凉性质的食疗食品治之。

四、用药指导

(一).给药时间

1.一般药,宜在进食后半小时服用;

2.急性病者可随时多次给药;

3.滋补药、开胃药,宜饭前服;

4.消食导滞药,对胃肠有刺激性的药,宜饭后服;

5.安神药、润肠通便药,宜睡前服;

6.驱虫、攻下、逐水药,宜清晨空腹服;

7.调经药,宜在行经前数日开始服用,来月经后停服;

8.解表发汗药可随时服用;

9.某些药物的服用时间遵医嘱。

(二)给药方法

1.汤剂一般每日一剂,分2次服,上下午各一次;

或遵医嘱服用;

2.急症、高热、危重病人遵医嘱服用;

3.丸、片、散、膏、酒等中成药按说明定时服用,一般每日2—3次;

4.一般中成药宜用白开水送服;

5.祛寒药可用姜汤送服,

6.祛风湿药可用黄酒送服,以助药力;

7.胖大海、番泻叶等容易出味的药物可用沸水浸泡后代茶饮;

8.呕吐病人在服药前,可先服少量姜汁或嚼少许生姜片或橘皮,以预防呕吐;

9.病在口腔、咽喉者宜缓慢频服或随时含服;

神昏病人可给予鼻饲。

(三)服药温度

1.一般汤剂宜温服,以免过冷过热对胃肠道产生刺激;

2.寒证用热药宜热服;

3.热证用寒药宜凉服;

4.一般理气、活血化瘀、补益、发汗解表药宜热服;

5.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消暑药等宜凉服。

五、康复护理指导

1.中医药特色的康复护理(包括语言、肢体功能锻炼、心理康复等)

2.太极拳

3.八段锦

4.推拿按摩

5.音乐疗法

6.中医保健操

7.中医特色专科护理

六、专科护理

糖尿病(消渴)中医特色健康教育

1、糖尿病是一种常见慢性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典型病人以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为特点,即:

“三多一少”。

2、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中医治疗糖尿病在改善症状、防治并发症等方面,有其独到之处,均有良好疗效。

【预防与保健】

糖尿病除药物治疗外,注重生活调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膳食方面:

严格控制饮食,忌摄入过多热量,这是降低血糖,控制病情,防止并发症发生的首要条件。

进食的总热量应根据患者的标准体重、生理条件、劳动强度及工作性质而定。

患者可常食猪肾、黄鳝、猪脊肉、淡菜、田螺、山药、玉米须、蘑菇、苦瓜、南瓜等食物。

食用植物油,少吃盐,禁食各种糖类,戒烟禁酒。

2.心理、运动、精神方面:

对糖尿病要有正确认识,应树立治疗信心,保持开朗乐观的情绪,建立规律的生活制度,注意个人卫生,防患感冒及上呼吸道感染,注意防寒保暖,夏季常洗澡保持皮肤清洁防止破损.防止尿路感染等。

做好劳逸安排,适当参加运动,如打太极拳、八段锦、散步等。

还可根据病情体质分别选练内养功或太极气功,配合放松功、虚明功等,每天1—3次,每次15—30分钟,以晨起、午后或夜间为宜。

3.①中医药防治方法:

糖尿病口渴、多食、多尿,可将黑大豆炒香加天花粉等份研细。

每日2次;

每次15克内服,有清热、生津、止渴、降血糖功能。

②民间验方:

猪胰山药汤,有一定效果,用法:

猪胰一具,山药60克,煎汤服用。

③番白草适量代茶饮。

④中成药常用消渴丸,金芪降糖片等效果也不错。

除此还可采用推拿康复法,一般可推脊椎两侧,并由下而上,摩擦背部,擦背部俞穴,捏捻脚趾。

慢性支气管炎(咳嗽)中医特色健康教育

1.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周围组织的慢性炎症。

2.临床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反复发作为主要症状。

3.本病以冬季发作为主,中老年人多见,男性比女性多见。

4.慢性支气管炎,根据其l临床症状、特征及发病规律,属中医咳嗽、喘证范畴。

中医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有其独到之处,尤其是其“未病(发作)先防.冬病夏治”的治病求本治疗原则,在l临床应用时每每取得满意疗效。

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禁食肥甘、厚昧、辛辣、过咸食物。

可常吃花生、百合、银耳、猪肺、梨、胡桃仁、罗汉果等食物。

2.起居方面:

首先注意气候变化,做好防寒保暖,避免受凉。

注意戒烟;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劳逸适度,避免感冒。

及时控制、防止发展成为慢性支气管炎及支气管炎的发作。

3.情志方面:

要保持稳定的情绪,消除引起紧张和不愉快的因素。

4.运动方面:

适当加强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如练气功、太极拳、平地行走等。

有较好效果,能提高免疫功能,增强御寒抗病能力;

加强耐寒锻炼,如从夏季开始。

每天用冷水洗手、洗脸、洗鼻、擦身;

另外可加强呼吸锻炼.每天作呼吸操15—20分钟等。

5.对反复发作者可取冬病夏治,用中医药扶正固本。

如:

北芪、灵芝等.另可用敷贴疗法,或口服“玉屏风散”、“朴中益气汤”等。

另外,内伤咳嗽在缓解期间,应坚守“缓则治其本”的原则。

补虚固本以图根治。

高血压病(眩晕)中医特色健康教育

1、高血压最新标准是成年人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ITllllHg为高血压。

2、根据临床体征高血压病分为三期:

I期无心脑肾损害;

Ⅱ期有心肾损害;

Ⅲ期有脑出血、脑缺血、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3、高血压病临床表现以头痛(胀)眩晕、血压升高为主。

4、争取尽早判断病人病情,及时治疗。

1、膳食方面:

低盐清淡(食盐每天控制在6克以下),食物以低脂肪、低胆固醇和适量蛋白为主,如:

豆浆、豆腐、牛奶、鸡蛋、鱼、虾、瘦肉等,还需多吃含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如洋葱、芹菜、荠菜、绿豆、冬瓜、紫菜、苹果等。

还可以服用一些有效的单方草药,如野菊花、枸杞子、天麻、山楂、桑寄生、草决明、黄芩、双钩藤、葛根等药,都有一定的降压作用,且没有什么副作用。

另外可根据个人饮食习惯食用糖醋大蒜头、牡蛎香菇汤、玉米须茶、芹菜鲜汁茶、陈皮山楂乌龙茶、白菊花茶等。

戒烟限酒,忌辛辣,限高粱厚味之品,保持大便通畅,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排便时下蹲和立起时勿过猛过快,最好用坐式马桶。

2、起居方面:

生活有规律,避免过度精神紧张,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

避寒冷刺激,尤其冬三月。

晚饭后不宜饮用浓茶和咖啡。

3、运动方面:

可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如打太极拳及散步:

每周五次,每次30分钟。

气功一般以静功为主,适当功如送静功、放松功等。

4、心理方面:

保持良好的心境,情绪要稳定、愉快、平和、开朗、切忌发怒、急躁而导致病情加重。

可鼓励病人参与娱乐康复活动如园林、钓鱼、书画、弹琴赏月等活动,保持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5、定期进行血压测量,遵医嘱按时服用降压药.获得降压效果后,不要停药,使用维持量。

6、如出现剧烈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胸闷及心前区痛症状及时就医。

阑尾炎(肠痈)中医特色健康教育

阑尾炎一般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即首先为上腹部或脐周的疼痛逐渐加重,渐转为右下腹的固定疼痛。

中医称为“肠痈”,多因饮食不节,湿热内阻,致败血浊气壅遏于阑门而成。

1、起居和运动方面:

急性发作期应卧床休息,一般取半卧位;

手术后鼓励早期下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恢复;

恢复期要注意保持适量的身体活动,减少肠粘连的可能;

生活起居有规律,劳逸结合;

避免饮食不节及饮食后剧烈运动。

2、情志方面:

保持良好的情绪,避免情志过激,做到心平气和。

3、膳食方面:

急性发作期应予禁食;

饮食应以清淡为主,术后肛门排气后可吃少量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普食;

忌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和酒,忌海腥发物,肥甘厚味之品,少食肠胀气的食物;

恢复期可进食高蛋白、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食疗方】

1、鲫鱼豆腐汤:

鲫鱼100克,豆腐100克,水、调味料适量,小火炖煮。

具有健脾宽中、开胃利湿之功效。

2、归芪炖老鸡:

母鸡600克、当归20克、黄芪20克、枣10克。

功效:

补气血两虚。

股骨颈骨折(骨断筋伤)中医特色健康教育

股骨颈骨折是指股骨头至股骨粗隆间的骨折,常发生于老年人,女性略多于男性。

老年人因步人暮年,天癸已竭,脏腑机能低下,呈现阴阳平衡失调,阴气不足,阳气衰微,极易引起骨折。

1、生活起居方面:

避风寒、慎起居,适劳逸,注意四时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避免“六淫”致病。

2、饮食方面:

注意饮食有节,调和四气,谨和五味,富营养,宜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高钙、粗纤维及果胶成分丰富的食物,如蛋类、瘦肉、鸡肉、水果、蔬菜、韭菜等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忌肥厚、油腻、生冷、油炸之品,戒烟酒。

3、情志方面:

注意调摄情志,保持情绪稳定,开朗乐观,及时疏导不良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4、用药方面:

遵医嘱用药,不可随意增减药量或停药,中药汤剂一般每日一剂,煎煮2次分服,两次间隔时间为4~6小时,宜饭后温服,应与西药间隔时间30分钟。

中药外敷应观察有无过敏反应。

5、康复指导:

指导患者正确使用拐杖,并注意保护,以防摔倒;

注意循序渐进,根据骨折愈合程度逐步加大活动范围及负重,避免肢体内收动作;

功能锻炼以患者不感到疲劳及骨折部位疼痛为宜;

坚持锻炼,直至功能恢复,并注意肢体保暖。

腰椎间盘突出(腰腿痛)中医特色健康教育

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脊神经根所致。

以腰腿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好发部位为腰4、腰5、骶1等椎间盘。

中医学认为:

气血、经络与脏腑功能的失调和腰痛的发生有密切联系,腰为肾之府,本病与肾的关系最密切。

1、生活起居方面:

卧硬板床休息,不宜久坐;

注意腰背部保暖,避免因受风寒,湿冷的刺激而诱发。

2、饮食方面: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的软食,如蔬菜、蛋类、豆制品、水果、瘦肉等,多饮水,忌酸辣、燥热,油腻之品,不宜食用山竽、糯米、豆类等产气多的食物;

戒除不良嗜好,戒烟酒。

3、情志方面:

保持心情舒畅,消除焦虑,恐惧心理。

4、给药方面:

中药汤剂宜温服,用药期间忌生寒凉食物。

5、运动康复指导:

腰围不可长期使用,通过功能锻炼的方法使腰背肌力量,以免肌肉退化萎缩。

纠正日常的不良姿势,拾物时应屈膝下蹲,不能从仰卧位直接起床等,增加自我保护知识。

腰部不可过度负重,取物时应避免大幅度的弯腰和旋转。

胎漏、堕胎、胎动不安、小产、滑胎

中医特色健康教育

妊娠期间因冲任血气不调,胎元失固,或禀赋虚弱,脾肾气虚,或血热或跌仆损伤,或服药不慎等所致,以阴道少量出血,时下时止者,称为“胎漏”;

腰酸腹痛,伴有少量阴道出血者称为”胎动不安”;

胚胎在12周以内自然损堕者称为“堕胎”;

妊娠12~28周,胎儿自然陨落者,称为“小产”;

小产连续发生3次以上者,称为“滑胎”。

1、保持心情舒畅,勿多思虑,解除不必要的紧张情绪,因抑郁、忧思、恼怒、悲伤均可影响气机,使气血逆乱,不利于养胎。

  2、注意卧床休息,阴道出血时应绝对卧床、静心休养,除了上厕所。

一般待出血停止3—5天,方可下床稍微活动。

肾虚症宜多休息,有习惯性流产史(滑胎史)者,其休息一般超过上次流产的日期;

气血虚弱症应避免劳累,保证睡眠;

血热者,绝对卧床休息,衣被不宜过暖。

  3、避风寒,慎起居、防止感冒等疾病发生(尤其是孕3个月前)避免用药,或遵医嘱用药。

  4、生活要有规律,避免负重攀高,防止跌倒,但一般生活均可自理,待病情稳定时可适当活动如走廊散步。

保持会阴清洁,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部。

勤换内裤,宜穿棉质宽松内裤。

有出血时,勤换卫生巾,酌情增加清洗外阴的次数。

  5、养成每日定时排便的习惯。

保持大便畅通,宜多吃粗纤维素的新鲜蔬菜和水果;

若大便秘结者,每日服适量蜂蜜水,以利润肠通便,减少腹压,防止再度出血。

6、饮食调护:

注意饮食卫生,宜食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食物,多吃鱼、蛋、动物内脏、牛奶、蔬菜水果,以提供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防止偏食。

忌油腻、辛辣、生冷或碍胎之品,如酒、浓咖啡等。

肾虚者,多食河鲫鱼,猪腰,核桃等,也可食桑寄生红枣汤、蒸核桃肉、炖服阿胶等补肾益气;

血热口渴心烦者,可多吃新鲜水果,如西瓜汁、梨、藕汁、甘蔗汁,以清热生津;

气虚者,多摄入健脾养血之品、如桑寄生、山药、红枣煲鸡汤;

以及桂圆肉、阿胶、牛奶、猪瘦肉、乌鸡、糯米,红豆汤,煮鸡蛋等以调补气血。

但出血期间,忌食红枣,桂圆等活血之物。

7、中药贴敷:

取涌泉、三阴交常规穴位,再根据不同证型加太溪(血热)、地机(血瘀腹痛)。

  8、孕3个月前和孕7个月后禁房事,防止再度出血,但必要的妇科检查对胎儿无害。

  9、注意观察阴道出血的量及性质,及有无组织物排出,并保留好及时通知医务人员。

根据出血量及腹痛等情况了解病情的发展。

10、中药服法:

分上,下午两次温服。

因大部分女性妊娠在早、中期均有恶心、或伴有呕吐等症状发生,所以一般宜在两餐之间服用较好。

对于反应稍重的可分多次服用。

异位妊娠(宫外孕)中医特色健康教育

宫外孕又称异位妊娠,指受精卵于子宫体腔以外的部位着床发育而形成的一系列病变所致的病症。

由于受精卵着床部位不同,分为输卵管妊娠、卵巢妊娠、腹腔妊娠、宫颈妊娠、间质部妊娠、子宫残角妊娠。

主要表现为停经、腹痛、阴道不规则出血,甚至晕厥、休克等。

治疗方法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1、保持病室安静、舒适、空气流通。

2、畅情志,勿多思多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增加对疾病的了解。

3、绝对卧床休息,减少搬动和按压腹部,尽减少增加腹压动作,如咳嗽、用力大便、剧烈运动等,以防宫外孕破裂出血。

4、饮食宜营养易消化,以富含铁蛋白之品为主:

如动物的内脏、鱼、肉、豆类、绿色蔬菜及黑木耳等以增加血红蛋白,增强抵抗力,忌生冷、油腻之品。

5、汤药宜少量多次温服,以免呕吐而增加腹压诱发出血。

6、保持外阴清洁,每日用温开水清洗外阴,勤换内裤,禁阴道内冲洗、灌肠等。

治疗期间严禁房事。

7、如发现以下情况与医生联系,如剧烈腹痛、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快、腹胀、肛门坠胀感、,严重呕吐、腹泻、汗出引起的电解质平衡紊乱等。

情况严重,需急诊手术。

8、有无出血症状,应观察阴道出血量及阴道坠落物中有无组织排出,以分析胚胎的存亡情况。

9、若保守治疗,化疗药物(甲氨蝶呤针)治疗后可能引起呕吐、抵抗力下降、肝功能受损等情况,请配合治疗其一过性副作用,勿紧张。

10、保守治疗期间需要定期复查彩超和血B-HCG。

11、保守治疗指征:

a一般情况良好,无活动性腹腔内出血b盆腔包块最大直径〈3cmc血B-HCG〈2000IU/MLd超声检查未见胚芽、心搏e血常规、肝肾功能无殊f无药物禁忌症

12、手术指征:

保守治疗期间血B-HCG不降反升很快,可考虑手术;

若盆腔包块破裂或盆腔包块〉3cm,血B-HCG〉2000IU/ML,需手术;

盆腔包块破裂大出血伴休克者,抗休克同时予急诊手术。

肺炎咳喘中医特色健康教育

因外邪犯肺,痰阻气道,使肺气郁闭所致。

以小儿发热、咳嗽、气急、鼻煽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肺。

注意环境及个人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

冬春季节注意保暖,少带儿童去公共场所,防止感受外邪。

2、饮食方面:

加强对小儿合理喂养及饮食调理,饮食宜清淡富有营养,多喂开水。

稳定患儿情绪,避免烦躁。

讲解出院带药的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中药汤剂宜温服,并定期门诊随访。

适当体育锻炼及户外活动,以增强体质。

泄泻中医特色健康教育

因外感时邪或内伤乳食所致。

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脾胃。

随气候变化增减衣服,避免腹部受凉。

注意乳儿饮食及餐具卫生,推荐适宜饮食,提倡母乳喂养,不要在夏季断奶。

讲解出院带药的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中药汤剂宜温服。

适当体育锻炼及户外活动,多晒太阳,以增强体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