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104473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45.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堰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十堰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十堰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十堰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十堰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十堰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十堰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十堰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十堰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十堰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十堰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十堰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十堰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十堰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十堰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十堰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堰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十堰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十堰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十堰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18分)

1.(6分)(2017·烟台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庭院无风花自飞

﹣﹣邵雍击壤体的渊源与体式

王利民

《伊川击壤集》中的诗篇载录了邵雍的思想、学术、志愿、情感与德行,是他的生平经历与人格风范的艺术化反映。

从形式与内容方面来看,邵雍所创造的击壤体既确立了文人诗的一种全新的体式规范,又凝聚了北宋时代的理学思潮,是儒门哲理诗的轴心体现。

击壤体的形成根基于唐宋之际由崇文到尚理的学术变迁、反朴还淳的士风变易和趋于平易朴实的文风走向。

四库馆臣在《击壤集提要》中对此有清晰的辨析:

“自班固作《咏史》诗,始兆①论宗:

东方朔作《诫子》诗,始涉理路②.沿及北宋,鄙唐人之不知道,于是以论理为本,以修词为末,而诗格于是乎大变。

此集其尤著者也。

北宋自嘉祜以前,事事反朴还淳,其人品率以光明豁达为宗,其文章亦以平实坦易为主,故一时作者,往往衍长庆余风。

王禹傅诗所谓‘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杜甫是前身’者是也。

邵子之诗,其源亦出白居易。

而晚年绝意世事,不复以文字为长。

意所欲言,自抒胸臆,原脱然于诗法之外。

”这是在全面把握中国古代哲理诗发展轨迹和北宋士风、文风的基础上,对《伊川击壤集》所作的归纳。

尽管它对哲理诗的形成和演化过程的考察显得粗略而欠准确,但它对邵雍诗歌的体式特征、创作原则的总结平实公允,富有卓识。

邵雍以哲人身份写作诗歌,着意塑造理学的精神文化结构,自觉充当道德文化的立法者和解释者,而无意于遵循传统诗歌规则。

依据传统的诗学规则对他的诗歌作艺术判断只能斫伤击壤体的文化价值和个性价值。

清代何一碧在《论诗》诗中吟道:

“诗家说理常嫌腐,《击壤》歌谣宜另看。

”其另眼相看的应是《伊川击壤集》中有着自然景物刻画、风格清新活泼的诗篇。

而这些诗歌往往在感性中寓有理性。

在想象和知觉中寓有义理。

如邵雍《暮春吟》:

“林下居常睡起迟,那堪车马近来稀。

春深昼永帘垂地,庭院无风花自飞。

”诗人的从容静定气象从春日的大化流行中呈现出来。

儒道两家在修身、养心问题上的总体思路是通过否定感性自我来实现精神超越,而邵雍则强调在个体生命的感性存在中实现内在超越。

他认为修身是为了形体上求安,养心是为了心灵上求乐,他的《天人吟》说:

“身安心乐,乃见天人。

”天人合一的安乐境界就是邵雍所追求的道德化境。

四库馆臣认为击壤体源出于白居易。

这是着眼于二者流畅浅近的语言风格而言的。

其实,白诗的通俗晓畅,是经过千锤百炼、作了许多艺术加工的结果。

这和邵雍直抒胸臆、伫兴而就的创作方式大异其趣。

在这个时代,洛阳文人多以白居易为师法对象,但击壤体所体现的理学价值原则、重意识甚于重技巧的创作原则使得它不可能成为白体诗的承流接响。

邵雍本人鸟瞰诗史,仅仅标举《诗经》为诗歌典范。

他喜爱陶渊明诗文,主要是钦慕陶氏的人格。

和陶渊明一样,邵雍的生活和人格紧密地交织在他的诗中。

其诗歌风格与生活风格具有高度的一致性,都是深思熟虑后的选择。

二者都以平易质朴为特征,都与人为矫饰相悖离。

二人的诗都有一定的自传性,都有一种表现自我和得到理解的强烈愿望。

由于本人的不断出场,诗人自身成了诗歌观照的主体,家园生活构成了重要的主题。

他们那具有自我满足感的隐士形象及其特异的个性,主要是由自己的诗作塑造的。

朱彝尊《静志居诗话》说:

“白沙③虽宗《击壤》,源出柴桑④。

”指出陈献章诗歌与陶诗、邵诗间的前后继承关系,同时也表明了陶诗与邵诗存在同中之异。

击壤体有着突出的原创性,其体式固然和《诗经》相去甚远;其浅近的语言和陶诗的简古风格也不相同。

其实,邵雍仰幕的是《诗经》的济世精神和陶诗任真自适的意趣,而没有着力追仿《诗经》和陶诗的艺术形式。

(选自2016年12月16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注】①兆:

开始。

②理路:

道理,理论。

③白沙:

指明代思想家、诗人陈献章,因陈献章曾在白沙村居住,故人称白沙先生。

④柴桑:

古地名,是陶渊明的故里,后人便以“柴桑”代指陶渊明。

(1)关于邵雍的击壤体诗歌,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唐宋之际,学术逐渐追求理性,士风逐渐返朴归淳,文风逐渐崇尚平实,这是邵雍击壤体诗歌产生的基础。

B.击壤体诗歌在内容上体现了北宋时代的理学思潮,在形式上确立了文人诗的体式规范,是儒门哲理诗的典型代表。

C.击壤体诗歌彰显了邵雍的诗歌创作原则,即追求任真自适的意趣和清新活泼的风格,反对沿袭传统,反对形式技巧。

D.击壤体诗歌星现出理学的精神文化结构。

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个性价值,与邵雍的哲人身份相称。

(2)下列关于邵雍诗歌的渊源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邵雍的诗歌创作以论理为本,其创作理论远宗班固的《咏史》诗和东方朔的《诫子》诗,近学杜甫和自居易。

B.邵雍与自居易的诗歌都体现出流畅浅近的语言风格,但他们的创作方式却迥然不同,白诗精心锤炼,而邵诗则自然而为。

C.邵雍注重意识,注重理性,追求天人合一的安乐境界。

其诗歌创作思想直接来源于儒家和道家在修身、养心上的思想。

D.邵雍的击壤体在语言风格上刻意模仿陶渊明,二人作品都表现家园生活和隐士情怀,反对矫饰造作,追求简单质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库馆臣对中国古代哲理诗的形成和演化过程进行了系统科学的梳理归纳,对邵雍诗歌的体式特征、创作原则做了平实公允的评价。

B.邵雍自觉充当道德文化的立法者和解释者,他感悟生活,以诗诠道,创造了理学的诗化形态,折射出时代的风采。

C.邵雍的《暮春吟》让人在生动感人的暮春景象中体味出诗人从容镇定的精神气度,表现了诗人感性自我与客观外界的有机融合。

D.邵雍身上综合着不同类型的特点:

他有读书人的济世精神,也有独居山林的隐士情怀;既具有哲学家的深逐思维,又饱含诗人的灵感和才情。

2.(12分)(2017高三上·沈阳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乌镇的修辞

茅盾、木心这两个乌镇之子,应对乌镇熟稔于心并萦回于异乡的梦中。

茅盾,1896年生于乌镇东栅,本名沈雁冰,后外出求学、从文、投身社会变革运动,先后用过几十个笔名,最终以“茅盾”和《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小说确立其在中国文坛的位置。

“茅盾”这一笔名,显影出大革命失败后一个左翼文人的苦闷、犹豫和矛盾——人生困境表现为语言的困境。

正因这双重困境,他在1949年之后处于一种微妙、尴尬的位置,反复检讨其内心与行动的革命坚定性,站在了那些表面上从来没有苦闷、犹豫和矛盾的文人的偏远处。

而正是这种“偏远”赢得我的敬意,当然,这仅仅是一个小人物的敬意,分量不大。

在乌镇上可以找到茅盾笔下林家铺子的原型——一家老杂货店,现改成专营字画古玩的商铺,在观前街茅盾故居对面。

当然,眼前的老板并不姓林,却按《林家铺子》里的描写来打扮自己,着长袍马褂,表情灿烂像乌镇上的晴空,没有一丝面临破产的忧愤。

我伏在柜台上问他,那林老板的后人还在乌镇上否?

他说,都去了国外。

因茅盾小说,一个普通店铺有望永远保持其格局而不被拆迁,显现出了修辞的力量。

木心,本名孙牧心,1927年生于茅盾故居附近一富裕人家,入上海美专、杭州国立艺专求学,师从于刘海粟、林风眠学习油画。

1971年蒙冤入狱,三根手指被折断,仍坚持写作,在纸上画出白键黑键“弹钢琴”,后获释。

1982年移居美国纽约,以作画、讲学谋生,后尝试写作,出版小说集、散文集、诗集十多部,像文坛突然出现的一个新人,语言充满汉语言的诗意、别致,例如:

“公园石栏上伏着两个男人,毫无作为地容光焕发。

”“昨夜有人送我归来,前面的持火把,后面的吹笛。

”“秋天的风都是从往年秋天吹来的。

”——这风,也都是从乌镇吹来的吧?

晚年,木心乘风还乡,2011年辞世。

木心家的“孙家花园”,是乌镇最美的私宅。

花园应该有鲜花和如花的女人。

当时乌镇码头上搬运的麻袋,都印着一个“孙”字。

仆人打扫房间,把花瓶抱出抱进重新摆在案头时出错,会遭到主人责备:

“怎么把明代的花瓶搬出来了——去,摆宋朝的,要记住样式的不同。

”一个富贵华丽之家,1949年后相继改造成为农具厂、铁器社、五金轴承厂,乃至成为野草高过围墙的废园。

九十年代,木心声名大动于华语文学界,乌镇政府开始在画家陈丹青指导下,于孙家花园原址重建“晚晴小筑”。

2006年,木心回乌镇在此居住五年,去世,晚晴小筑改为“木心纪念馆”,展有各种版本的木心著作、手稿、乐谱,及其用过的写字台、礼帽、皮鞋、手杖等遗物。

依然是修辞的力量,在挽留一个人的余温和气息。

木心不是游客,大概不会喜欢乌镇的面目一新。

在剧变中的故乡,一个人,反而会加重异乡感吧。

孙家花园转化而成晚晴小筑,木心如落叶转化成树根处的泥土,大约会想:

乌镇还在乌镇吗?

我还是我吗?

“从前的那个我如果来找现在的我,会得到很好的款待。

”木心这样说,充满对“从前”的留恋和对“现在”的谅解。

从前的玉勒雕鞍、锦帽貂裘,现在的霜天断雁、淡茶清酒。

留恋和谅解,我大抵上也是如此态度,对乌镇,对青春。

(选自2017年第3期《散文选刊》,有删改)

(1)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从对两个乌镇之子的简介入手,淡化作者的旅游踪迹,突出乌镇的地域文化,进而表达了作者浓郁的乡愁。

B.文章第二段概要地叙述了茅盾的巨大文学成就,并用衬托手法表现了他襟怀坦荡、严于解剖自己的高尚品质。

C.“表情灿烂像乌镇上的晴空,没有一丝面临破产的忧愤”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对比等手法,讥讽老板的滑稽。

D.文章之所以写“孙家花园”几度更名,意在反映时代的变迁对乌镇的影响以及政府对旧时代富豪的谅解与挽留。

(2)文章标题“乌镇的修辞”指什么?

文中两次写到“修辞的力量”,各有什么含义?

请结合文意加以理解。

(3)“对乌镇”作者持“留恋和谅解”的态度。

你是否赞同?

请简述理由。

二、选择题(共5题;共10分)

3.(2分)对下面句中划线词的意义与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分裂天下而封王侯    

C.践华为城,因河为池蒙故业,因遗策    

D.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乘势起陇亩之中    

4.(2分)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一项的是()

A.不吾知其亦已兮    

B.汝是大家子    

C.何以解忧    

D.而今安在哉    

5.(2分)(2019高二上·宁波月考)下列划线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爱情怂恿我探听出这一个地方;它替我出主意,我借给它眼睛。

B.他知道我是一个一意孤行的倔强女子,我不会改变计划的。

在这个人为了爱情去沙漠里受苦时,我心里已经决定要跟他天涯海角一辈子流浪下去了。

C.幸运所需要的美德是节制,而厄运所需要的美德是坚忍;后者比前者更为难能可贵。

D.屈原,是整个先秦时期的文学冠军。

因为如此,作为中国第一个伟大诗人,他以《离骚》和其他作品,还为中国文脉输入了强健的诗魂。

对于这种输入,连李白、杜甫也顶礼膜拜。

6.(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二孩政策全面放开,许多期盼已久的夫妇却放弃了要“二宝”的打算,其主要原因不是观念的变化,也不是经济、精力等方面的压力太大,而是因为“大宝”的坚决反对。

B.环保部门发布通知,要求北京、天津、上海、河北等13省、直辖市开展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编制试点工作,目前,北京已经开始进行污染源排放清单的论证和编制。

C.这几天大雾天气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气象机构预测,近期将有一股较强冷空气影响中国中东部地区,这对驱散大雾天气将起到积极作用。

D.苏轼历经仕途坎坷,却始终能以旷达之心消解现实痛苦,他丰富而又精彩的人生经历,正是那句流传甚广的话“生活予我以苦痛,我却报之以歌”的真实写照。

7.(2分)填入下面横线上的两句话,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泰山的南天门又叫三天门,创建于元代,至今已有六百余年。

________,为“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

A.元代石刻“天门铭”在门外西侧。

一副石刻对联在门两旁。

    

B.门外西侧有元代石刻“天门铭”。

门两旁有石刻对联一副。

    

C.元代石刻“天门铭”在门外西侧。

门两旁有石刻对联一副。

    

D.门外西侧有元代石刻“天门铭”。

一副石刻对联在门两旁。

    

三、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11分)

8.(11分)(2017·新课标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问题。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恩,武昌太守。

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目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遣财禄秩,一不关豫。

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翟、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

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

贵,号约微子,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以弘微。

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

高祖受命,晋陵公主

降为东乡君,听还谢氏。

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中外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

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

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

母忧去职,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

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

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

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

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

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

曰:

“亲戚争财,为鄙之甚。

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

”十年,卒,时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追赠太常。

 (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B.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C.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D.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B.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

C.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弘微出继从叔,一心只爱读书。

他是陈郡阳夏人,从叔谢峻将他作为后嗣。

新家比原来家庭富有,但他只是接受数千卷书籍,其余财物全不留意。

B.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重视,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称为乌衣之游;又极有文才口才,收到叔父谢混赏识,称为微子。

C.弘微为人审慎,治业井井有条。

谢混去世以后,他掌管产业,犹如替公家办事,账目分明;九年以后,多个方面得到很大发展,人们见后无不感叹。

D.弘微事兄如父,临财清正廉洁。

他对谢曜感情极深,谢曜去世,他哀戚过礼,除孝后仍不食荤腥。

东乡君死,留下巨万资财、园宅,他一无所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

②而曜好威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7分)

9.(7分)(2019高二下·沈阳期中)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小题。

吴城览古

陈羽

吴王旧国水烟空,香径无人兰叶红。

春色似怜歌舞地,年年先发馆娃宫(注)。

馆娃宫怀古五绝(其一)

皮日休

绮阁飘香下太湖,乱兵侵晓上姑苏。

越王大有堪羞处,只把西施赚得吴。

【注释】馆娃宫,故址在今苏州西南灵岩山。

春秋时吴王夫差在砚石山建造宫殿以馆西施,吴人谓美女为娃,故曰馆娃。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陈诗首句点名“旧国”,照应诗题“览古”,并营造了冷清空寂的氛围。

B.陈诗第二句承上启下,承上文“水烟空”,又引出“年年先发”的感概。

C.皮诗首句虽从侧面着笔,却让一个罗縠轻飘、芳香四溢的倩影跃然纸上。

D.皮诗后两句嘲讽了勾践靠送去一个美女西施便赚来一个国家的无耻做法。

(2)结合标题,说说两首怀古诗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五、默写(共1题;共5分)

10.(5分)(2020·浦东模拟)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________《苏幕遮》)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者,________,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孟子《鱼我所欲也》)

(3)《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初次出场时羞于见人之态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

六、语言表达(共2题;共4分)

11.(2分)清明节前夕,某市文明办拟向社会各界人士发出“绿色清明、文明祭祀”的倡议。

请根据下列3个关键词拟写倡议书正文。

要求:

补写节日意义、倡议目的及号召语等内容,字数不得超出方框。

关键词:

传承   新风尚   平安

倡议书

尊敬的广大市民朋友们:

①________清明节来临之际,我们特此发出倡议:

②________

某市文明办

2019年4月1日

12.(2分)(2019高一下·河北期中)阅读下面的图表,按要求完成题目。

不同年龄段读者首选阅读方式和内容的对比(%)

对比项目

90后

80后

70后

60后

阅读方式

纸质读物

27.27

28.11

29.55

50.94

电子读物

72.73

71.89

70.45

49.06

阅读内容

休闲娱乐

63.17

54.37

47.54

42.28

文化经典

36.83

45.63

52.46

57.72

请概括以上表格内容反映出的2个现象(不出现具体数据):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七、材料作文(共1题;共5分)

13.(5分)(2017·南充模拟)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1764年的一天深夜,一场大火烧毁了哈佛楼(哈佛大学的图书珍藏馆)。

在大火发生前,一名学生违规(只能在馆内阅读)把一册名为《基督教针对魔鬼、俗世与肉欲的战争》的书带出了馆外,打算在宿舍阅读。

第二天当他意识到自己从珍藏馆带出的那本书,已是珍藏馆唯一存世的书的时候,他陷入了纠结之中。

最终,他敲开了校长霍里厄克的办公室。

霍里厄克校长收下书,感谢了他,然后下令把他开除出校。

理由是,这名学生违反了校规。

“让校规看守哈佛的一切,比让道德看守哈佛更安全有效”。

这是他们的行事态度。

要求:

①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②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用规范汉字书写。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18分)

1-1、

1-2、

1-3、

2-1、

2-2、

2-3、

二、选择题(共5题;共10分)

3-1、

4-1、

5-1、

6-1、

7-1、

三、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11分)

8-1、

8-2、

8-3、

8-4、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7分)

9-1、

9-2、

五、默写(共1题;共5分)

10-1、

10-2、

10-3、

六、语言表达(共2题;共4分)

11-1、

12-1、

七、材料作文(共1题;共5分)

1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