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107664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2.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x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x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包括革命前夕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革命的经过;《权利法案》的颁布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等基本史实。

2.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初步认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克伦威尔人物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后的表现进行分析,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4.通过指导学生分析有关《权利法案》的材料,培养学生从历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和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教材以资产阶级革命和君主立宪的确立为主线,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背景-资产阶级革命经过-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三个方面展开叙述,层次分明,线索清楚,因此教学中主要采用纲目导学法的五步教学法,通过层层深入的问答,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探究历史现象本质的思维方式和理解学习方法。

2.从学习方面看,学生必须运用整体认知的方法去掌握整节教材的线索;运用阅读理解方法去感知基本内容;运用原理分析方法去把握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必然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在反复与曲折的斗争中,英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2.使学生认识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和资本主义制度战胜封建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从而得出人类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基本结论。

3.通过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历史过程的归纳,使学生认识到一种新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确立,其过程是曲折而复杂的,往往会几经反复,但胜利终究属于进步一方,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牢固树立社会发展和战胜困难的信念。

●设计思路

教学重点、难点及处理

重点: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指导学生分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原因,要从手工工场的发展认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迅速发展和代表新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多媒体展示材料指导学生分析,认识英国革命的心然性。

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果入手,从对英国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意义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难点: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性和不彻底性。

通过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的探究,了解各阶段形成的原因和特点,认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性。

通过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光荣革命”的讨论分析,认识资产阶级的妥协性,进一步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彻底性。

教学方法

教法:

五步教学法─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自主学习,获取新知─汇报交流,整合信息─质疑释疑,分析探究─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学法:

课前查询信息、阅读、讲述、讨论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渗透点:

①通过对“英国地理现状”的学习,对相关地理知识进行渗透。

②通过对史实的描述,提高学生语言概括、口头表达能力。

③通过对英国现任国王的了解,认识君主立宪制政体特点。

④通过上网搜集和查询资料和制作电子演示文稿,渗透信息和多媒体技术。

教学资源

①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九年级上)。

②自制多媒体课件。

③网站资料。

板书设计

●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知识冲浪,英国知多少

师:

同学们,1997年7月1日,我国从哪国殖民者手中收回香港?

(学生回答:

英国)关于英国,你知道哪些?

提示学生政治、经济、文化等。

生:

相互交流:

首都、白金汉宫、大本钟,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球星贝克汉姆、中国球星孙继海所在的水晶宫队和曼联队等。

激发学生兴趣。

师:

利用多媒体展示:

首都、白金汉宫、大本钟,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球星贝克汉姆、中国球星孙继海等。

导入:

英国是当今世界重要的国家之一,在国际事务中也具有重要影响,那么英国是怎样从封建社会步入资本主义道路的,英国政治体制有什么特点?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二、自主学习,获取新知

教师用课件出示自学题目,学生带问题阅读教材,整理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

1.想一想,新航路开辟对英国有什么影响?

2.分析英国为什么会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有什么必然性?

3.简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有什么曲折性?

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果如何?

有什么历史意义?

三、汇报交流,整合信息

(一)“君权神授”下的英国

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

用多媒体展示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帮助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然后提问“新航路的开辟对欧洲有哪些重大影响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新航路的开辟,便利了英国的海外活动,使英国逐渐变成大西洋航运的中心。

在殖民掠夺过程中比起西班牙和葡萄牙,英国更加重视通过扩大市场,掠夺原料,以强凌弱的不平等贸易来获取惊人的利润。

英国这种积极开拓海外贸易、进行掠夺的手段,使英国被称为“民族工业”的传统部门──制呢业迅速发展。

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在英国的制呢业中,出现了以资本为中心经营的手工工场。

用多媒体展示以下材料:

机间宽又长,织机二百张,织工二百人,排列成长行。

……

旁有一大屋,女工共百人。

外有一间房,童工一百五,并坐捡细毛,不敢怨劳苦。

都是穷苦人,终日不休息,清晨到深夜,各得一便士。

……

又有一大厅,五十剪毛工,施展好手艺,天衣全无缝。

又有八十人,洗呢更浆呢。

染工又八十,呢绒着颜色。

二十擀制匠,整呢折成匹。

──16世纪英国民歌

根据材料,要求学生讨论并简要概括手工工场与手工作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二者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

这一时期,首先是在传统手工业,如呢绒制造业中出现手工工场,随后,在采矿、制革、酿酒、金属冶炼和加工、建筑、造船等行业中,手工工场也相继建立起来,其中采矿、炼铁、造船等行业,手工工场的发展尤为迅速。

伴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不仅在手工业、农业中出现了雇佣工人和新兴的资产阶级,而且一些原有的贵族也演变成新贵族。

新贵族即资产阶级化的贵族。

他们拥有大量资本并投资于手工工场,因而同其他资产阶级成员有着共同的经济利益。

封建王朝的专制统治

英国斯图亚特王朝在詹姆士一世及其子查理一世统治期间,大肆鼓吹“君权神授”,巧立名目,任意征税,搜刮钱财。

所有这些都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触犯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势必导致资产阶级同封建统治者之间矛盾的加剧。

多媒体展示“英国资产阶级给国王的抗议书”。

请一位学生大声朗读材料,提问学生材料反映了什么?

加深理解双方矛盾的激化程度。

(二)查理一世命丧断头台

师:

既然革命已成必然,那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怎么爆发的,取得哪些初步成果?

生:

阅读“内战爆发”一段,归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初步成果

1.苏格兰人民起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导火线

2.1640年新议会的召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

3.英国内战(1640-1642年)

用多媒体展示英国内战形势图,概述有关内容,指导学生了解双方的首领,阶级基础、控制地区、关键战役和革命阵营的领导阶级、主力。

4.处死查理一世

1641年1月30日,查理一世以“暴君、叛徒、杀人犯和英国善良人民的公敌”的罪状被押上断头台。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导读框”中的内空,并播放相关视频材料,让学生直观感受历史

(三)《权利法案》的颁布

克伦威尔的统治

处死查理一世后,英国宣布为共和国,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斗争在下层人民群众的支持和积极参与下取得了重大胜利。

克伦威尔作为资产阶级的功臣,成为共和国的最高执政者,就任“护国主”。

应该说,克伦威尔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如果当时英国没有克伦威尔这位人物,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会是什么样的结局?

请同学们讨论:

A组观点:

(略)

B组观点:

(略)

教师总结: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历史上的每一个人,都对社会历史起过一定作用,只不过作用有大有小,其中大多人是作为人民群众中的一员发挥一定历史作用,其中一部分杰出人物以其突出的才能,在历史上留下明显的痕迹,历史发展的趋势是由社会内部的基本矛盾决定,历史人物能够影响历史进程,正是由于他们善于把握历史发展的需要,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的结果。

所以说,即使没有克伦威尔这位人物,英国也会出现另外的英雄人物来领导革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局也不会改变。

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

师:

处死查理一世,英国宣布成立共和国,是不是意为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了?

为什么?

生:

结合教材回答,斯图亚特王朝复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出现曲折发展。

1688年宫廷政变──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的标志

师:

为了保住革命的成果,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便发动了宫廷政变,推翻了复辟王朝的专制统治,改由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女婿荷兰执政的威廉共同统治。

这是一次基本上没有流血的政变,在英国历史上称作“光荣革命”,它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

请同学们看教材上两人对1688年政变的不同观点,分析讨论一下谁正确?

把学生分成两大组,分别讨论两个人的观点,

学生讨论的观点:

(略)

教师总结:

简单评价,鼓励学生形成好的思考学习习惯。

1688年政变使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得以在英国确立。

这次政变没有经过战争,没有造成死亡,就夺取政权的任务,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们感到十分满意,把这次政变称为“光荣革命”。

但它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同封建势力相互妥协的结果,具有不彻底性。

4.《权利法案》的颁布

师: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为巩固自已的统治,怎么确立新的统治我们秩序?

通过什么办法来限制新国王的权力?

生:

为限制国王的权力,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约束国王的行为。

用多媒体展示《权利法案》的摘选内容。

请同学对比斯图亚特王朝专制统治,思考《权利法案》的条文体现了怎样的原则?

学生阅读材料,小组讨论后发言。

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依据法案条文概括出原则。

并要求学生阅读教材中的“自由阅读卡”,理解“君主立宪制”的概念。

总结:

君主立宪制是资产阶级专政的一种政权组织形式,君主是国家的元首,但其权力受到资产阶级宪法或法律的限制。

君主立宪制是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相妥协的产物。

有谁能说说在今天,英国的国家元首和政府脑是谁?

师:

多媒体展示英国现在国王伊丽沙白二世和未来国王查尔斯王子,以及英国一任首相布来尔,简单解说。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

第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历经半个世纪的斗争,最终以“光荣革命”的形式完成了革命的任务。

玛丽和威廉三世虽然仍属于斯图亚特家族,但是,作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君主制已经被推翻了,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保证;为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

第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对世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心然反映,代表了社会发展的方向,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

从此,欧洲和世界其他一些国家在其影响下,进行了不同形式的革命,使世界历史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所以,它又标志着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到来。

四、质疑释疑,分析探究

1.阅读与思考

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

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为可行。

所以无论俱细,朕必躬自断制。

──康熙帝

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落,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能有荣辱人、能生死者。

──乾隆帝

提示:

英国国王的权利受到议会的制约,政治体制是君主立宪制;中国皇帝是独断专权,政治体制是封建专制。

2.图片说史

师:

指名学生回答英国现任国王,政府首脑等英国政治情况分析英国君立宪政体特点。

多媒体展示英国现任国王伊利莎二世,查尔斯王子,英国任任首相,

生:

学生观看图片,深刻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五、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结合阅读资料,指导学生阅读,并了解“君主立宪制”政体的特点,及君主立宪制的中影响。

指导学生加深对这种政体的认识和理解。

迄今为止,除英国外,世界上还有不少国家不同程度地实行君主立宪制,请你通过查询,列举出其中的五个。

提示

(1)可参阅教材,并通过网络、书箱等手段查阅资料。

(2)可列举出这样五个国家,日本、荷兰、西班牙、丹麦,瑞典,挪威等。

2.讨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为什么具有曲折性和反复性”。

回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自1640年至1688年,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其中出现了重大的反复。

通过学习,我们已经认识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进程中出现重大反复的政治方面的原因在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革命中的动向,然而导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革命中同封建势力时而用战争的手段进行坚决斗争,时而又妥协退缩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学生分组讨论并发言。

(过程略)

课堂总结

17世纪的英国,资本主义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毕竟处在工场手工业阶段,这是这场革命所处时期的基本特征。

这一时代特征决定了这场革命的阶级力量对比,即封建势力还大于资产阶级的力量,因此,也就从根本上决定了这场革命的长期性和曲折性。

这是社会发展的规律,新生事物战胜旧势力的过程,必然是一个曲折和反复的过程,尽管如此,这场革命使得资产阶级在欧洲的一个大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对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因此它成为一个历史新时期到来的标志

巩固练习

1.展示课前准备好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简表”找学生逐项回答。

时间

原因

领导阶级

主要经过

结果

意义

 

 

 

 

 

 

2.以教材中的“活动与探究”为题,让历史兴趣小组成员查找资料,共同完成。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

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

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

一课时 

二、教学方法:

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   欣赏法:

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   讲授法:

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3)   练习法:

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

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

 

(三)讲授新课

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

 

①古文字系统

甲古文——钟鼎文——篆书

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请学生讨论这几种字体的特点?

)古文字是一种以象形为主的字体。

 

②今文字系统

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到了秦末、汉初这一时期,各地交流日见繁多而小篆书写较慢,不能满足需要,隶书便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隶书另一层意思是平民使用,同时还出现了一种草写的章草(独草),这时笔墨纸都已出现,对书法的独立创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狂草在魏晋出现,唐朝的张旭、怀素将它推向顶峰;行书出现于晋,是一种介于楷、行之间的字体;楷书也是魏晋出现,唐朝达到顶峰,著名的书法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请学生谈一下对今文字是怎样理解的?

),教师进行归纳: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已经摆脱了象形走向抽象化。

 

B主要书体的形式特征 

①古文字:

甲骨文,由于它处于文明的萌芽时期,故字形错落有致辞,纯古可爱,目前发现的总共有3000多字,可认识的约1800字。

金文,处在文明的发展初期,线条朴实质感饱满而丰腴,因它多附在金属器皿上,所以保存完整。

石鼓文是战国时期秦的文字,记载的是君王外出狩猎和祈祷丰年,秦篆是一种严谨刻板的纯实用性的字体,艺术价值很小。

 

②今文字:

隶书是在秦篆严谨的压抑下出现的一种潇洒开放型的新字体,课本图例《张迁碑》结构方正,四周平稳,刚劲沉着,是汉碑方笔的典范,章草是在隶书基础上更艺术化,实用化的字体,索靖《急就章》便是这种字体的代表作,字字独立,高古凝重,楷书有两大部分构成:

魏碑、唐楷魏碑是北魏时期优秀书法作品的统称。

《郑文公碑》和《始平公造像》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前者气势纵横,雄浑深厚,劲健绝逸是圆笔的典型;唐楷中的《醴泉铭》法度森严、遒劲雄强,浑穆古拙、浑厚刚健,《神策军碑》精练苍劲、风神整峻、法度谨严,以上三种书体分别代表了唐楷三个时期的不同特点。

《兰亭序》和《洛神赋》作者分别是晋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两座高峰,前者气骨雄骏、风神跌宕、秀逸萧散的境界,后者在技法上达到了由拙到巧、笔墨洗练、丝丝入扣的微妙的境界。

他们都是不拘泥于传统的章法和技能,对后世学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代文征明的书法文雅自如,现代书家沈尹默在继承传统书法方面起到了不可魔灭的作用。

 

3、欣赏要点:

先找几位同学说一下自己评价书法作品的标准或原则是什么?

[或如何来欣赏一幅书法作品?

]学生谈完后,对他们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

然后自己要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书法艺术的欣赏活动,有着不同于其它艺术门类的特征,欣赏书法伤口不可能获得相对直接的印象、辨识与教益,也不可能单纯为了使学生辨识书写的内容,去探讨言词语汇上的优劣。

进而得出:

书法主要是通过对抽象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结合讲授出示古代书法名作的图片,并与一般的书法作品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得出什么是格调节器高雅,什么是粗庸平常)。

书法可以说是无声的音乐,抽象的绘画,线条流动的诗歌。

 

四、课堂评价:

 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结合板书。

让学生体会到祖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着重分析学生在书体形式特点和审美欣赏方面表现出的得失。

让学生懂得在欣赏书法时主要是通过对抽像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