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环水保体系及保证措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110407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5.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环水保体系及保证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施工环水保体系及保证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施工环水保体系及保证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施工环水保体系及保证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施工环水保体系及保证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施工环水保体系及保证措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施工环水保体系及保证措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施工环水保体系及保证措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施工环水保体系及保证措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施工环水保体系及保证措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施工环水保体系及保证措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施工环水保体系及保证措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施工环水保体系及保证措施.docx

《施工环水保体系及保证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环水保体系及保证措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施工环水保体系及保证措施.docx

施工环水保体系及保证措施

施工环、水保体系及保证措施

严格遵守国家环保、水保有关法律法规和地方政府的相关规定,制定科学合理的环保、水保措施并落实,避免对沿线水质及周围环境产生污染,杜绝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科学、合理地确定场、站位置并采取必要防护措施;努力把工程建设对周边居民生活和环境的不利影响减至最低限度,确保施工沿线地表及地下水质不受污染,植被有效保护。

一、施工环保、水土保持管理组织机构

项目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环保、水土保持领导小组,做好施工期间的环保、水保工作,安质环保部为日常的管理机构。

建立与地方各级环保、水保等主管部门沟通机制,主动接受监督检查。

 

 

附:

环保、水土保护体系图

1安质环保部人员配置

项目部下设安质环保部,设环保工程师1名,质检工程师1名,安全工程师1名,各架子队长为兼职环保监督员。

2主要人员及部门环保职责

1)项目经理职责

(1)项目经理是本项目环保与水保工作第一责任人。

(2)负责传达公司、建指、监理站环保与水保的指示,全面负责本合同段环保与水保管理工作,对重大环境问题进行决策。

(3)主持制定、批准本项目环保与水保管理目标及相应的管理计划(或管理方案)。

(4)组织定期与不定期的检查和召开环境工作会议,分析整个项目环境工作落实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针对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提出环境工作的重点和改进措施,指导环境工作,实现环境目标的实现。

2)副经理职责

(1)负责指导管段内的环境管理工作,对环境工作进行策划。

(2)负责环保工作领导和组织协调,协调处理与地方环保部门的公共关系,组织每月的环保检查,及时分析整个工区环境工作落实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针对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提出环境工作的重点和改进措施,指导环境工作,实现环境目标的实现。

3)总工程师职责

(1)负责指导管段内的环境管理工作,对环境工作进行策划和规划。

(2)负责环保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协调,针对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提出环境工作的重点,督促相关部门制定和完善环保工作的的技术要求、改进措施。

(3)组织评审、审批项目年度环保与水保目标和管理计划(或管理方案)。

4)安全总监职责

(1)环水保调查,组织项目部进行施工调查,了解工程现场环水保状况,写出调查报告。

(2)严格落实法律法规和合同文件对施工过程的环水保要求。

(3)对工程项目环境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价,编制项目《重要环境因素、环境影响和管理现状清单》。

(4)对员工进行环水保教育培训,根据工程项目实际,在开工前组织对参建员工进行环水保教育培训,使全体员工增强环水保意识,提高预防污染的自觉性。

5)安全质量环保部门职责

(1)制定、实施本项目环保与水保目标和管理计划(或管理方案),并检查完成情况。

(2)负责制定和提供施工过程中有关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指导性管理文件,并对临时场所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运行进行监督、检查。

(3)负责本项目的环境因素识别、重要环境因素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策划。

(4)负责当地地方性法规或行业标准及其他相关文件的获取、识别、执行和控制,并上传到公司工程部备案。

(5)负责制定、实施本项目各项环保与水保措施。

(6)监督、检查各项环保与水保措施实施情况,对本项目的环保与水保绩效进行评价。

(7)参加每月的环保大检查,将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并作好相关记录,汇总上报主要领导决策。

6)工程部职责

(1)负责铺轨基地、存砟场、场区道路、施工场地周围等环境方案制定及处理方法。

(2)并负责施工现场环境设施的设计及取弃土场的规划。

(3)合理利用土地、水源、能源等自然资源,注意环境及植被保护。

7)物资设备部职责

(1)负责环境保护用品的采购、存放、供应和运行过程中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状况。

(2)指导、监督作业工区材料的运输、存放、保管,尽可能地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3)负责各种机械的维修、保养以及保养场地环境卫生的保护、施工场地噪音、减震等的预防措施,并对各种机械尾气排放进行治理。

8)综合部职责

(1)负责项目经理部(固定区域)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运行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

(2)负责防火知识教育和灭火器材的管理工作,对压力容器、垃圾、污水排放、饮用水、用电、消防、用气等安全予以管理控制。

(3)负责职业病的预防及环境、职业危害检测工作。

9)财务部职责

(1)负责建立环境保护用款台帐,保证资金的落实,专款专用。

(2)负责环保设施的计价工作,下达计划时提出环保要求。

10)计划合同部职责

(1)负责组织劳务招标,并在合同中明确规定双方环水保及相关责任。

(2)参与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工作,了解和掌握与业务工作相关的环境因素

二、环保、水土保护目标

严格贯彻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三同时”制度,执行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和《水土保持报告书》的批复意见,落实《环水保、文物保护管理办法》有关要求。

建设施工全过程严格贯彻落实各项环保、水保措施,无集体投诉事件,各项环境监控指标达标。

环境污染控制有效,土地资源节约利用,工程绿化完善美观,节能、节材和水保措施落实到位,自觉接受并积极配合国家及地方环保、水保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现场管理满足《铁路建设项目现场安全文明标志》、《铁路建设项目现场管理规范》和标准化管理要求,努力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和谐工程。

三、施工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措施

施工环境保护的重点有:

噪声与振动控制,存砟场节约用地及临时用地恢复,沿线居民区施工噪声、扬尘控制,施工扬尘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控制和施工固体废弃物管理等。

加强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建立高效、务实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制订相应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主动接受地方环境和水土保持的主管部门提前介入,对施工环境和水土保持进行监控、指导、及时处理。

1临时工程环保措施

⑴临时工程按照设计统一规划、《标准化管理》要求和施工环保的要求进行实施。

严格在设计核准的用地界和临时用地范围内开展施工作业活动,绝不随意开挖、碾压界外土地。

⑵临时工程设施(如铺轨基地、存砟场、生活与生产房屋等)选址在地表植被稀少、易于恢复的地方;确有困难时,经有关部门批准后修建。

施工现场生产区和生活区种植树木花草进行绿化,美化施工环境。

临时用地使用完后恢复至原有的地形地貌或比原有更改善的状况。

⑶施工营地合理选择在一定的距离范围内。

⑷临时工程设施修建不切割、阻挡地表径流的排泄,不在临时工程附近形成新的积水洼地或负地形。

2废水、废碴处理措施

(1)施工机械维修产生的含油废水、施工营地产生的生活污水经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尽可能地回收循环利用,多余的排入地方水系。

施工废水按有关要求进行处理达标后排放,不污染周围水环境。

废水处理采用多级沉淀池过滤沉淀,废水处理的工艺流程为:

废水→收集系统→多级沉淀池→沉淀净化处理→排入地方水系。

在施工时,对天然排水系统加以保护,不随意改变,必要时修建临时水渠、水沟、水管等。

(2)废碴主要包括建筑垃圾及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

(3)工程施工期,加强施工营地及架子队伍的环境保护管理,合理设置垃圾箱、垃圾池等环卫设施,集中收集的生活垃圾定期送到当地的垃圾卫生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置,不随意倾倒,以免污染当地环境和影响景观。

施工产生的建筑废料尽量回收、利用其中的有用部分,剩余废物送到当地的建筑垃圾填埋场填埋或作妥善处置,严禁乱堆乱放。

3防止空气污染和扬尘措施

⑴存砟场、工程材料存放场地、生产和生活区道路采取硬化处理,施工过程中经常洒水和及进清扫,防止扬尘对施工人员造成危害和对周边农作物的影响。

⑵在运输易飞扬的散料时,装料适中并用蓬布覆盖。

储料场松散易飞扬的材料用彩条布遮盖。

避免运输、装卸过程中和刮风时扬尘。

⑶六级以上大风停止土方倾倒、摊铺工序作业。

4施工噪音控制措施

⑴对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安装消声器并加强维修保养,降低噪音。

铺轨基地、存砟场等场地选择在远离居住区的地方。

车辆途经施工生活营地或居住场所时减速慢行,不鸣喇叭。

适当控制机械布置密度,条件允许时拉开一定距离,避免机械过于集中形成噪音叠加。

⑵在靠近学校、医院和居住区较近的地方施工时,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对噪音较大的机械设备修建隔音棚或隔音墙,减少对居民的干扰。

⑶在比较固定的机械设备附近,修建临时隔音屏障,减少噪音传播。

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尽量降低夜间车辆出入频率,夜间施工尽量不安排噪音很大的机械施工。

⑷当噪声敏感点规模较大,优先选用低噪声施工机械、设备和工艺,仍不能满足噪声要求的,考虑夜间不施工。

振动较大的固定机械设备加装减振机座,同时加强各类施工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保持良好运转,降低噪声。

5临时用地复垦方案

临时用地使用完后恢复至原有的地形地貌或比原有更改善的状况。

满足复耕要求后通知土地管理部门会同有关行业管理部门验收,并交付使用。

5.1复耕计划安排

工程完工后,开始土地的复耕工作。

为使土地复耕工作顺利,保质完成,成立土地复耕工作小组。

配备专业技术人员两名,安检人员一名,环保工程师一名,负责复耕工作,全面监控施工过程。

同时配备挖掘机2台,推土机1台,自卸汽车3台,装载机1台,人工20名。

5.2临时情况及相应复耕方案

临时用地事先与当地土管部门联系,确定其今后的用途。

如留有其用,应给予留下。

如需恢复原状,则安排机械将施工遗留的混凝土及其他建筑材料清除干净,并回填种植土,厚度约40cm以上,以保证其原始用途。

5.3其他主要保护预防措施

⑴管理措施

土地租用期间严格执行土地复耕规定,按照“统一规划、源头控制、防复结合”的原则,预防对土地资源造成不必要的破坏,成立土地复耕工作小组,确保技术、机械、人力、资金各方面全部到位。

施工前,选择适当位置,堆放临时用地、红线用地的清表土,以备今后临时用地复垦、环保工程绿化所用。

⑵节约用地保证措施

编制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实事求是地进行施工优化组合。

优化施工平面布置,减少二次搬运,节省工时和机械费用。

临时设施尽可能做到一房多用,减少面积和造价,并尽量利用废旧材料将临时设施费用降下来,部分临时设施租用民房以降低费用。

⑶复耕保证措施

临时用地结束后,妥善存放和处理设备和剩余材料,进行场内临时设施的清理,并运走所有设备、材料、残物、垃圾等;对临时工程中的地面嵌入物采取挖移处理。

恢复至原有的地形地貌或比原有更改善的状况。

⑷质量保证措施

我部严格执行土地复耕规定,依靠科技,合理配置资源,开展标准化作业,加强管理,细化措施,安排专人,全程监控,责任到人,奖罚分明,保证复耕工作保质保量完成。

6节能减排优化措施

节能减排主要是减少能源浪费和降低废气、废水排放。

施工过程全面推行节能减排活动;施工机械维修产生的含油废水、施工营地住宿产生的生活污水经生化处理和多级沉淀池过滤达到排放标准后尽可能地回收循环利用,减少对环境污染;采用大功率设备以减少设备的用量;综合部加强对项目部坐行车辆的管理,充分发挥车辆的在工作中的利用率,减少车辆数量,达到节能减排效果;食堂采用液化气、电能作为主要能源,不采用木材,减少对资源的直接破坏。

7施工水土保持措施

⑴合理安排施工用地,保护施工场地和临时设施附近的植被;临时用地范围内的裸露地表植草或种树进行绿化;及早施作防护工程、排水工程、环保工程和裸露地表的植被覆盖,防止水土流失。

⑵临时工程设施修建不切割、阻挡地表径流的排泄,不在临时工程附近形成新的积水洼地或负地形。

对施工人员加强保护自然资源的教育,在施工期内严禁随意砍伐树木。

⑶在当地排水沟边施工,防止弃土、弃碴淤积、污染沟内水质。

⑷施工场地硬化和道路灰土板结处理,周边和两侧设排水沟,防止排水引起水土流失。

四、环境保护应急机制

项目部成立施工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应急处理小组,全面负责铺轨工区施工建设过程中的环境污染、水土流失、破坏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工作。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项目部安全质量环保部,由张兴同志任办公室主任。

当施工过程中出现重大情况时,相关领导人员能及时达到现场指挥工作。

1现场保护

事故发生后,首先要做的工作是立即疏散有关人员,并迅速采取措施防止事故蔓延扩大,同时要认真保护好现场,不得破坏有关物体、状态及痕迹等,须经当地劳动、消防部门现场勘察取证后,才能清理。

事故现场的保护工作由现场指挥指派专人负责,没有其命令任何人不得擅自出入事故现场。

保护事故现场及相关数据,等待事故调查人员取证。

2事故处理

2.1大气污染的处理

(1)除尘技术

在气体中除去或收集固态或液态粒子的设备称为除尘装置。

主要种类有机械除尘装置、洗涤式除尘装置、过滤除尘装置和电除尘装置等。

工地的烧煤茶炉、锅炉、炉灶等选用装有除尘装置的设备,工地其他粉尘可用遮盖、洒水等措施防治。

(2)气态污染物治理技术

大气中气态污染物的治理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吸收法:

选用合适的吸收剂,可吸收空气中的SO2、HS2、HF2、NOx等。

吸附法:

让气体混合物与多孔性固体接触,把混合物中的某个组分吸留在固体表面。

催化法:

利用催化剂把气体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

燃烧法:

是通过热氧化作用,将废气中的可燃有害部分,化为无害物质的方法。

冷凝法:

是使处于气态的污染冷凝,从气体分离出来的方法。

该法特别适合处理有较高浓度的有机废气。

如对沥表气体的冷凝,回收油品。

生物法:

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过程把废气中的气态污染物转化为少害甚至无害的物质。

该法应用广泛,成本低廉,但只适用于低浓度污染物。

2.2废水的处理

废水处理的目的是把废水中所含的有害物质清理分离出来。

废水处理可分为化学法、物理方法,物理化学方法和生物法四种。

1、物理法:

利用筛滤、沉淀、气浮等方法。

2、化学法:

利用化学反应来分离、分解污染物,或使其转化为无害物质的处理方法。

4、物理化学方法:

主要有吸附法,反渗透法,电渗析法。

5、生物法:

生物处理法是利用微生物新陈代谢功能,将废水中成溶解和胶体状态的有机污染物降解,并转化为无害物质,使水得到净化。

2.3噪音污染的处理

⑴吸声:

利用吸声材料(大多由多孔材料制成)或由吸声结构形成的共振结构(金属或木质薄板钻孔制成的空腔体)吸收声能,降低噪声。

⑵隔声:

应用隔声结构,阻碍噪声向空间传播,将接收者与噪声声源分隔。

隔声结构包括隔声室、隔声罩、隔声屏障、隔声墙等。

⑶消声:

利用消声器阻止传播。

允许气流通过的消声降噪是防治空气动力性噪声的主要装置。

如对空气压缩机、内燃机产生的噪声等。

⑷减振降噪:

对来自振动引起的噪声,通过降低机械振动减小噪声,如将阻尼材料涂在振动源上,或改变振动源与其它刚性结构的连接方式等。

3、接收者的防护

让处于噪声环境下的人员使用耳塞、耳罩等防护用品,减少相关人员在噪声环境中的暴露时间,以减轻噪声对人体的危害。

4、严格控制人为噪声

进入施工现场不得高声喊叫、无故甩打模板、乱吹哨,限制高音嗽叭的使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噪声扰民。

5、控制强噪声作业的时间

凡在人口稠密区进行强噪声作业时,须严格控制作业时间,一般晚10点到次日早6点之间停止强噪声作业。

确系特殊情况必须昼夜施工时,尽量采取降低噪声措施,并会同建设单位找当地居委会、村委会或当地居民协调,出安民告示,求得群众谅解。

6、施工现场噪声的限值

根据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的要求,对不同施工作业的噪声限值见表。

在工程施工中,要特别注意不得超过国家标准的限值,尤其是夜间禁止打桩作业。

2.4固体废物的处理

固体废物处理的基本思想是采取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的处理,对固体废物产生的全过程进行控制。

固体废物的主要处理方法如下:

⑴回收利用:

回收利用是对固体废物进行资源化,减量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对施工渣土可视其情况加以利用。

废钢可按需要用做金属原材料。

对废电池等废弃物应分散回收,集中处理。

⑵减量化处理:

减量化是对已经产生的固体废物进行分选、破碎、压实浓缩、脱水等减少其最终处置量,减低处理成本,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在减量化处理的过程中,也包括和其它处理技术相关的工艺方法,如焚烧、热解、堆肥等。

⑶焚烧技术:

焚烧用于不适合再利用且不宜直接予以填埋处置的废物,尤其是对于受到病菌、病毒污染的物品,可以用焚烧进行无害化处理。

焚烧处理应使用符合环境要求的处理装置,注意避免对大气的二次污染。

⑷稳定和固化技术:

利用水泥、沥青等胶结材料,将松散的废物包裹起来,减少废物的毒性和可适移性,使得污染减少。

⑸填埋:

填埋是固体废物处理的最终技术,经过无害化、减量化处理的废物残渣集中到填埋处进行处置。

填埋场应利用天然或人工屏障。

尽量使需处置的废物与周围的生态环境隔离,并注意废物的稳定性和长期安全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