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高三高考模拟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111813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148.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高三高考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浙江省高三高考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浙江省高三高考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浙江省高三高考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浙江省高三高考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浙江省高三高考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浙江省高三高考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浙江省高三高考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浙江省高三高考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浙江省高三高考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浙江省高三高考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浙江省高三高考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浙江省高三高考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浙江省高三高考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浙江省高三高考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浙江省高三高考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浙江省高三高考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浙江省高三高考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浙江省高三高考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浙江省高三高考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高三高考模拟语文试题.docx

《浙江省高三高考模拟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高三高考模拟语文试题.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高三高考模拟语文试题.docx

浙江省高三高考模拟语文试题

绝密★启用前

2019年浙江省高三高考模拟语文试题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

xxx;考试时间:

100分钟;命题人:

xxx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巴黎圣母院不久前发生严重火灾之后,曾经表态要帮助的一些法国富翁(wēng)们至今分文未出,相反,目前用于修复巴黎圣母院的主要筹咨来源是通过圣母院慈善基金会捐款的各国普通民众。

B.约谈会上,上海市交通委(wěi)执法总队进一步对滴滴提出6条网约车平台合规化要求:

包括全面自查统计梳理平台内无网络预约租车资质的注册车辆并作清退;对于新注册和有涉嫌“马甲车”投诉的车辆必须进行线下实体审验或复审等。

C.朱鹤新说,人民银行高度重视个人信息保护工作,完善侦信管理制度体系,增强征信系统的技术防范措施,从技术上杜绝违规查询征信信息等问题,……对违法采集、查询和使用个人征信信息违法行为采取行政处罚,加大惩(chěng)处力度。

D.在文化发展的进程中,具有较高价值的多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失对人类来说就意味着文化多样性的减少,会给人类带来重大损失。

因此,融入百姓生活,适应社会变迁需要,尽可能多地保护传统技艺存在的土壤(rang),才能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更持久的生命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欧洲大战以后,艺潮汹涌,近来风行欧美的“国际式”新建筑,承认机械及新材料在我们生活中已占据了主要地位。

这些“国际式”建筑,名目虽然笼统,其精神观念,却是极真诚的。

[甲]这种建筑现在已传至中国各通商口岸,许多建筑师又全在抄袭或模仿那种形式。

但是对于新建筑有真正认识的人,都应知道现代最新的构架法,与中国固有建筑的构架法,所用材料不同,基本原则却一样即:

都是先立骨架,次加墙壁的。

这并不是他们故意抄袭我们的形式,乃因结构使然。

[乙]我们若是回顾到我们古代遗物,它们的每个部分莫不是内部结构坦率的表现,正合乎今日建筑设计人所崇尚的途径。

这样两种不同时代不同文化的艺术,竞融洽相类似,在文化史中确是有趣的现象。

我们这个时期,正该是中国建筑因新科学、材料、结构而又强旺更生的时期,也是中国新建筑师产生的时期。

[丙]他们自己在文化上的地位是他们自己所知道的;他们对于他们的工作是依其意向而设计的;他们并不像古代的匠师,盲目地在海中漂泊,他们自己把定了舵,向着一定的目标走。

我认为,他们是最有希望的。

(选自梁思成的《中国建筑的希望》,有删改)

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笼统B.真诚C.又D.漂泊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甲B.乙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当地时间16日,美国地质勘探局测得,新西兰的克马得群岛附近发生7.2级地震,报道称,有关组织表示正在观测现况,若有海啸生成,至少需2小时左右才会抵达新西兰。

B.指导意见要求,教育部等四部门要积极开展冰雪项目教学活动,丰富课外冰雪项目体育活动,切实加强冰雪师资队伍建设,加大青少年冰雪运动场地建设和经费投入,做好冰雪进校园资源统筹工作,加深青少年冰雪运动安全教育工作,推进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等。

C.“海螺人”是指一些外表乖巧文静,看起来跟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只要你慢慢的去凑近,试着去倾听她们的心声,你就能听见浪的声音。

D.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

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奋发有为,锐意进取,人类社会就能更好前进。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语言表达

5.根据上下文,补写横线上的语句,要求语言简明连贯,每处字数不超过15字。

①____,无论是对神秘力的崇拜,对神的崇拜,或者对英雄的崇拜。

把神像放在神龛里,把英雄像放在广场的高伟基座上,都表示这一种瞻仰或膜拜的情操。

雕刻家把神与英雄的形象具体化。

他的创作是社会交给他的任务。

所以雕刻家在工作中,虽然有相当的自由,可以发挥个人才华,但是无论在内容上,在形式上,还要首先服从一个社会群体意识长期约定俗成的要求。

罗丹的出现,把雕刻作了根本性的变革,②____。

他不从传统的规格、观众的期待去考虑构思,他以雕刻家个人的认识和深切感受作为创造的出发点。

所以他的作品呈现的时候,一般观众,乃至保守的雕刻家,都不免惊骇,继之以愤怒、嘲讽,而终于接受、欣赏。

欣赏罗丹毕生的作品,③____。

从婴孩到青春,从成熟到衰老,人间的悲欢离合,生老病死,爱和欲,哭和笑,奋起和疲惫,信念的苏醒,绝望的呼诉……都写在肉体上。

6.郭沫若曾为天一阁(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亚洲现有最古老的图书馆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撰写一副对联,为“好事流芳千古,良书播惠九州”。

(1)根据对联知识判断,这一副对联应当分别悬挂于右图中___边楹柱与___边楹柱。

(2)①请你简单解读一下这一副对联,不超过40字(包括标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你根据对比与对偶的原则重新为“好事流芳千古”拟出下一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卷人

得分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据报道,日前,京津冀三地爱卫会和卫计委联合举办世界无烟日主题活动,现场启动了“京津冀控烟协同发展项目”,以打造2022年无烟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为契机,联手推进三地无烟环境。

数据显示,我国约有超过3亿烟民,不吸烟人口中有7.6亿人每天暴露在二手烟环境中。

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若在我国全国范围的公共场所全面实行禁烟,可让烟民数量减少1300万名,使600万人避免过早死亡。

“无烟冬奥”就是利用体育作为载体,希望人们能重视健康,改变生活方式,树立健康生活理念,促进人的健康发展。

它是出于人文关怀的考虑,符合奥运精神,也契合我国大力推进控烟工作。

我们不妨借助“无烟冬奥”的举办,让其成为中国控烟的新起点,让无烟中国早日到来。

(摘编自江德斌《“无烟冬奥”应成为控烟新起点》)

材料二:

“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引起的死亡占死亡人数的40%以上。

约12%的心脏病死亡归因于烟草使用和二手烟暴露。

”在今日召开的2018年世界无烟日核心信息发布上,中国疾控中心控烟办主任姜垣说。

2018年5月31日是第31个世界无烟日,本次世界无烟日的主题是“烟草和心脏病”。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中国医学科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等九家单位以“烟草和心脏病”为重点,共同发布了2018年世界无烟日核心信息。

核心信息旨在提高人们对烟草与中风等心脏和其他心血管疾病之间关联的认识,及倡导制定可有效减少烟草消费的政策。

中国疾病预防控中心书记、副主任李新华说,每天只抽一支烟也会使男性冠心病风险增加74%,女性增加119%。

吸烟者发生中风的风险是非吸烟者的1.5倍。

然而我国成人中知晓吸烟导致中风和心肌梗死的分别只有31%和42.6%,在世界各国处于较低水平。

戒烟可降低心脏病的风险;戒烟5~15年,中风发病风险降至非吸烟者。

“吸烟是疾病的首恶,戒烟是健康的首善。

吸烟量越大,吸烟年限越长,冠心病和中风发病及死亡风险超高。

任何年龄戒烟都会获益,戒烟越早越好。

”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院士表示。

2018年世界无烟日核心信息旨在通过发布与传播,倡导政府与公众做出远离烟草,有利于心脏健康的承诺;同时,鼓励国家各级强化落实履行《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及执行各项控烟措施。

(摘编自“人民网”)

材料三:

某地区中学生抽烟抽样数据调查统计表

年级

合计

男生

女生

调查

人数

吸烟

人数

吸烟率

(%)

人数

吸烟

人数

吸烟率

(%)

人数

吸烟

人数

吸烟率

(%)

初一

583

24

4.1

293

24

8.2

290

0

0

初二

535

37

6.9

268

36

13.4

267

1

0.4

初三

575

54

9.4

293

53

18.1

282

1

0.4

高一

546

76

13.9

281

73

26.0

265

3

1.1

高二

551

89

16.2

261

89

34.0

290

0

0

合计

2790

280

10.0

1396

275

19.7

1394

5

0.4

(摘编自《青年学报》)

材料四:

北京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今日表决通过《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其中明确规定,室内全面禁烟、禁止烟草广告、促销、赞助,还强化了对控烟责任人的约束。

《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第九条规定,“公共场所、工作场所的室内区域以及交通工具内禁止吸烟。

”《条例》同时规定,文保单位、学校、妇幼医院及体育场馆坐席比赛区等室外公共场所也需要执行禁烟。

如果在禁止吸烟场所和区域抽烟,《条例》规定,可以被处以最高200元罚款。

各个单位的法人或主要负责人将成为《条例》在本单位落实的第一责任人。

而餐厅等营业场所的经营者和管理者是所在场所执行控烟的第一责任人。

禁止吸烟场所的经营者和管理者不仅需要设置明显的禁止吸烟标志和举报投诉电话号码标识,还需要对吸烟者劝阻,不听劝阻的还需要向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投诉举报。

如果经营者未履行上述职责,将被处以2000元至1万元罚款。

《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将于2015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

(摘编自《经济日报》)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2022年无烟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旨在向社会宣传健康无烟的生活理念,促进京津冀三地无烟环境的形成;这一活动既符合奥运精神,也契合我国大力推进控烟工作。

B.据某地区不完全统计,在吸烟的中学生中,高中生比初中生吸烟的比率要高出一倍左右;但从性别来看,主要集中在男生,女生吸烟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不到。

C.《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强化了对控烟责任人的约束,各单位的法人或主要负责人将要为自己控烟的不作为买单。

该条例的颁布将为有效禁止室内吸烟提供保障。

D.虽然大多成人知道中风和心肌梗死的首因是吸烟,但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引起的死亡人数仍占总死亡人数的40%多,其中吸烟者中风的风险是非吸烟者的1.5倍。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北京市公共场所、工作场所以及交通工具内禁止吸烟,市内其他文保单位、学校、妇幼医院及体育场馆禁止吸烟;餐厅将作为重点整治对象,处罚的数额明显要高。

B.从初一到高二,年级越高,吸烟学生的数量越多。

中学生应远离烟草毒害,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校要加强宣传和管理,这些是调查数据给我们的启示。

C.戒烟能有效降低成人心脑血管疾病发病致死的风险。

专家认为,戒烟成功5年以上,成人中风的风险可能会与非吸烟的人一样,任何年龄的人戒烟都会获益。

D.数据显示,我国约有11亿人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吸烟的威胁,据世卫组织的估计,如果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公共场所禁烟,可以大大减少因吸烟而导致的死亡人数。

9.控烟需要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与协作,结合材料,简述如何才能更好地控烟禁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湖殇(有删改)

熊久红

①当一双脚站在干涸的湖底的时候,其实,那种心痛的感觉,就像是自己踩在了自己的骨头上。

②我说的是,在西部腹地,看着被戈壁荒漠一寸寸吞噬掉的艾比湖;我说的是,面对一片白色的盐碱,以及狂风掠过时卷起的漫漫沙尘。

③对湖而言,它首先带给我们的,应该是那粼粼的波光,是鸥鸟的翔鸣,是蓝天白云的倒映,是渔歌唱晚的恬静,这些特征是湖带给我们的生活体验,也是湖应有的生命品质。

而我脚下的艾比湖,正在丧失这些青春,就像一个散失了光鲜的干瘪水果,躺成一汪奄奄一息的物证,那些越来越多从湖底裸露出来的丑陋的盐碱污泥,总是让我联想到一具行将风干的木乃伊,一个湖的木乃伊。

④青年时期的艾比湖有着1200平方公里的水面;有着几万乃至十几万只野鸭水鸟嬉戏的场面;有着浩浩荡荡芦苇环卫的辽阔水域;有着长河落日大漠孤烟的宁静致远。

这些深深的怀念,使得我对眼前的景象,有着撕心裂肺的悲怆。

⑤在蛮荒的疆域里安插一个湖,应该是上帝对自己分配不公的一个补偿,她带给我们的是对绝望灵魂的抚慰,是对生存状态的重估,是能枕着入眠的一个梦境,而这个梦,曾经真真实实地存在过,在记忆的回望里,碧波荡漾。

⑥那是八十年代中期,一直对巴金的《海上日出》心存缱绻,期待感受红日出海的璀璨景象。

新疆离海太远,使只好以湖的的水域,模仿海的苍茫了。

从首府放暑假回来,邀几位同学,骑车六十里,去艾比湖看日出,以弥补对海的贫瘠和渴望。

⑦由于道路的崎岖到湖边时,太阳早已三尺竿头了。

虽没赶上看日出,却被眼前一望无际、绵延至深的芦苇荡所震撼,清风拂过,波涛汹涌。

一如百万雄兵拥围着这一城的浩淼,湖的浅滩上,密密麻麻布满了野鸭、灰鸭、斑头雁,随便朝水中甩一片卵石,都会惊飞几十只水鸟,空中盘旋两圈,又栖落水中。

湖面很宽,即使极目远眺,也看不见对岸的轮廓。

靠近水边是一排沙滩,赤脚从上面走过,可以感受到温热潮润的细沙与脚趾间密切接触的惬意。

几行浅浅的脚印,一派浪漫的行程。

⑧二十多年的时间,都无法淡化湖在往事里的色彩,这幅精美的画面早已长在岁月深处,每一次温故,都在重新涂染一遍色彩,所以,停靠在回忆中的湖,其实,一直都很鲜艳,多少次在梦里,潮涨潮落,清波涟涟。

⑨但眼前的残败,总让人恍然隔世,觉得这个每年被大风从湖底卷起无数沙尘和盐尘的,这个每年以几平方公里的速度一点点消失的,这个在干涸湖底随处可见禽鸟尸骨和枯苇干枝的,不是记忆里的那个湖啊!

它与往日被我们时常念想的碧水清波毫无瓜葛。

⑩多么希望艾比湖的枯萎是一次误诊!

⑪但更多时候,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串的数字。

近50年,我国失去的湖泊有243个,其中,新疆的数量最多,达62个。

罗布泊消失于1972年;台特玛湖消失于1974年;玛纳斯湖消失于1974年;艾丁湖消失于1987年。

这听上去多少有些像宣读阵亡名单,但它们确实是从我们眼中一个一个消失的。

⑫那些缭绕碧波的绿茵,那些水中游戏的鱼鸟,那些湖面泛舟的渔人,那些环湖晚炊的村庄,都随着湖的消失而泯灭了。

⑬通过同伴的结局,艾比湖一定看到了自己悲情的归宿,所以,湖才有了泪的咸涩。

如果能发出呐喊,我想,湖是一定要向上天控诉的,控诉那贪婪者、破坏者、无知者、傲慢者,控诉他们以自己的短视,替子孙们挖掘着墓穴。

⑭时常看到一些赞美艾比湖的文章,对它仅剩的三分之一的水域,进行热情歌颂,听上去就像是对着一个病入膏肓的人,赞美她美丽的服饰和迷人的发髻,不知道在鱼缸里长大的鱼,会不会朗诵有关海的诗句。

⑮我在为一个湖悲哀的时侯,突然想起了那些鸟,那些以湖为生的水禽,它们的翅膀,如何才能越过灾难,飞抵梦想的天堂。

10.第①段中的比喻贴切形象,感染力强烈,请加以赏析。

11.本文是抒情散文,第⑪段却用了若干数据和年份,有何效果?

12.以第⑫~⑮段为例,分析本文语言运用上的特点。

13.结合全文,分析标题“湖殇”的含义。

评卷人

得分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滑稽列传(有改动)

司马迁

孔子曰:

“六艺于治一也。

《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神化,《春秋》以义。

”太史公曰:

“天道恢恢,岂不大哉!

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①也。

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

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

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

淳于髡说之以隐曰:

“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

”王曰:

“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

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

威行三十六年。

语在《田完世家》中。

威王八年,楚大发兵加齐。

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赍金百斤,车马十驷。

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

王曰:

“先生少之乎?

”髡曰:

“何敢!

”王曰:

“笑岂有说乎?

”髡曰:

“今者臣从东方来,见道旁有禳田②者,操一豚蹄,酒一盂,祝曰:

‘瓯窭满篝,污邪满车,五谷蕃熟,穰穰满家。

’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

”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溢,白璧十双,车马百驷。

髡辞而行,至赵。

赵王与之精兵十万,革车千乘。

楚闻之,夜引兵而去。

威王大悦,置酒后宫,召髡赐之酒。

问曰:

“先生能饮几何而醉?

”对曰:

“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

”威王曰:

“先生饮一斗而醉,恶能饮一石哉!

其说可得闻乎?

”髡曰:

“赐酒大王之前执法在傍御史在后髡恐惧俯伏而饮不过一斗径醉矣若亲有严客髡帣韝鞠侍酒于前时赐馀沥奉觞上寿数起饮不过二斗径醉矣。

若朋友交游,久不相见,卒然相覩,欢然道故,私情相语,饮可五六斗径醉矣。

若乃州闾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壶,相引为曹,握手无罚,目眙不禁,前有堕珥③,后有遗簪,髡窃乐此,饮可八斗而醉二三。

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狼藉,堂上烛灭,主人留髡而送客。

罗襦襟解,微闻芗泽,当此之时,髡心最欢,能饮一石。

故曰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

”言不可极,极之而衰,以讽谏焉。

齐王曰:

“善。

”乃罢长夜之饮,为髡为诸侯主客。

宗室置酒,髡尝在侧。

[注]①赘婿:

旧时男子因家贫卖身给人家,得招为婿者,称为赘婿。

②禳田:

祭神祈求灾异不作,庄稼丰收。

③珥:

与下文的“簪”相似,这里都可指女子的装饰品。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滑稽多辩滑稽:

能言善辩之人

B.冠缨索绝绝:

C.五谷蕃熟蕃:

即将

D.相引为曹曹:

伙伴,同辈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礼》以节人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B.国且危亡彼且恶乎待哉

C.先生饮一斗而醉犹且从师而问焉

D.万事尽然河伯欣然自喜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以孔子与太史公的话引出“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这一观点,并引出文章所大力描写的主人公淳于髡,显得富有感染力。

B.淳于髡善于使用隐语来劝谏帝王,语言委婉生动,说理清晰服人,是符合孔子与太史公的观念的人。

C.齐威王因淳于髡成功出使赵国让赵王派来了救兵而大为愉悦,摆下酒宴,宴请淳于髡。

D.淳于髡说自己在“州闾之会”上“罗襦襟解,微闻芗泽,当此之时,髡心最欢,能饮一石”,说明他虽善用隐语劝谏,但同时也无法脱离男女情爱之事。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赐酒大王之前执法在傍御史在后髡恐惧俯伏而饮不过一斗径醉矣若亲有严客髡帣韝鞠侍酒于前时赐馀沥奉觞上寿数起饮不过二斗径醉矣。

18.把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

(2)乃罢长夜之饮,为髡为诸侯主客。

宗室置酒,髡尝在侧。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

舜让天下于子州支伯。

子州支伯曰:

“予适有幽忧之病,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

”故天下大器也,而不以易生,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者也。

……能尊生者,虽贵富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

(《庄子·让王》)

19.概括以上材料,分别概括孔子和庄子的观点。

孔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庄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结合材料,简要评析孔子和庄子的观点。

评卷人

得分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山农词

(唐)张籍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

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田家行

(唐)王建

男声欣欣女颜悦,人家不怨言语别。

五月虽热麦风清,檐头索索缲车鸣。

野蚕作茧人不取,叶间扑扑秋蛾生。

麦收上场绢在轴,的知输得官家足。

不望入口复上身,且免向城卖黄犊。

回家衣食无厚薄,不见县门身即乐。

21.这两首诗从题材上都是写______,语言风格都趋向______。

22.元代范梈在《木天禁语》中这样评论:

乐府篇法,张籍为第一,王建近体次之;……要诀在于反本题结,如《山农词》,结却用“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多食肉”是也。

请你从两首诗中另找出“反本题结”的诗句,并进行简要赏析。

评卷人

得分

六、句子默写

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

(1)淇则有岸,_______。

总角之宴,_______。

(《诗经》)

(2)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

_______,_______。

(王实甫《长亭送别》)

(3)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_______,_______。

(王勃《滕王阁序》)

(4)弦弦掩抑声声思,_______。

低眉信手续续弹,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5)曾是寂寥金烬暗,_______。

_______,何处西南任好风。

(李商隐《凤尾香罗薄几重》)

评卷人

得分

七、材料作文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牛津大学的著名学者布洛克认为:

“人文主义传统的最重要和始终不变的特点之一就是人的尊严——其他一切价值的根源和人权的根源就是对此的尊重。

”司汤达所作的《红与黑》中,主人公于连就有着高度的自尊心,高度的人格独立意识。

他说,“我出生低贱,但决不卑贱”,“我有的是内心的高贵”。

对上述的一段文字你有什么样的思考?

请对以上的文字加以评说,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题目自拟。

②不得少于800字。

③不得抄袭、套作。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和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

此类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区分多音字的字音,通过理解词义来区别字音。

平时应多积累牢记,特别注意多音字、形似字的读音。

A项,筹咨—筹资;C项,侦信—征信;惩chěng—chéng;D项,壤rang—rǎng。

故选B。

2.B

3.A

【解析】

2.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词语或成语的积累与理解能力,平时要有一定的词语或成语的积累,做题时还要会根据句子的意思,理解词语或成语的意思。

选择题一般可用排除法选择出正确答案。

A项,“笼统”1、形容物体上下部的大小形状没有显著的差别。

2、含糊;无分别。

3、概括,不具体。

此处含义指“不具体”,用法正确。

B项,“真诚”指坦诚相待,以从心底感动他人而最终获得他人的信任。

文中修饰的是“精神观念”,可改用“诚实”更合适。

C项“又”此处表示并列关系,用在此句恰当;D项“漂泊”比喻生活不固定,居无定所,犹如在水上漂流。

用在此句符合语境。

故选B。

3.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常用标点符号的用法,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标点符号使用的正误,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

A项,“即”与“:

”用法重复,应去掉一个。

故选A。

【点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