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电动平台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112751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2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能源汽车电动平台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新能源汽车电动平台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新能源汽车电动平台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新能源汽车电动平台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新能源汽车电动平台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新能源汽车电动平台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新能源汽车电动平台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新能源汽车电动平台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新能源汽车电动平台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新能源汽车电动平台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新能源汽车电动平台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新能源汽车电动平台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新能源汽车电动平台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新能源汽车电动平台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新能源汽车电动平台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新能源汽车电动平台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新能源汽车电动平台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新能源汽车电动平台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新能源汽车电动平台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新能源汽车电动平台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能源汽车电动平台行业分析报告.docx

《新能源汽车电动平台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能源汽车电动平台行业分析报告.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能源汽车电动平台行业分析报告.docx

新能源汽车电动平台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新能源汽车电动平台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9月

电动平台落地,海外车企加速扩产。

市场从来不是天然形成的,从海外新能源车的发展来看,性价比逐渐显现。

根据我们测算以10年为全生命周期,新能源汽车较相同配置燃油版能耗+保养费用低1.1万美元,换言之若新能源汽车一次性购置费用和燃油版溢价在1.1万美元阈值内,具有性价比。

2014年尼桑纯电版售价是燃油版2倍,价差在1.7万美元。

而到了2018年,宝马五系新能源售价仅为同等配置燃油版的1.06倍,价差仅0.4万美元。

纵向来看,以国内版本宝马五系PHEV为例,从2015年到2018年,续航里程从58公里提升到61公里,慢充缩短2.8小时,同时价格下降33%至49.69万元。

平台落地,车企加速扩产。

大众计划到2025年销售300万辆电动车,渗透率达到20%;宝马预计2019年销售50万辆占到总销量18.8%;奔驰推出电动车EQ品牌,加入现有品牌组合当中,计划到2025年纯电动车占比达到15%-25%。

车企平台车型也开始逐渐落地,大众MEB平台在未来2-5年推出I.D.CROSS、I.D.Buzz、I.D.Vizzon;宝马未来2-5年推出主打车型I5、IX3、INEXT、IVisionDynamics;奔驰MEA平台推出EQS;特斯拉到2020年推出ModelY。

新能源汽车放量前夕,日韩电池巨头加速扩产。

扩产加速+共同选择欧洲、北美、中国扩产是三家的共同趋势。

各家也有差异,LG化学扩产最多,到2020年产能规划68GWh,几乎是松下和三星SDI的两倍,下游绑定车企数量众多包括中日韩美欧等多家车企。

三星SDI更加注重电池品质安全性,扩产较LG化学少许多,但凭借电池高质量优势获得订单价格高于LG和宁德时代,其绑定车企主要为宝马、奥迪。

松下与特斯拉深度绑定,高镍NCA21700圆柱电池主要供应特斯拉,松下圆柱电池能量密度远高于方形、软包电池,同时开始发力方形电池,今年3月松下在中国天津投资的方形动力电池厂已经投产。

考虑到平台车型落地、电动车性能提升和中游电池厂商量产节奏三个因素,我们认为新能源车放量节点或在2020年。

高端化和产品差异化的逻辑在动力电池产业链同样适用。

海外市场的高增长除了带来巨大的增量空间,同时为产业链格局重塑和利润分布带来新思考。

从现有数据来看,国内进入海外供应链的多为消费电池供应链,因此这里分为海外与国内、消费电池和动力电池两个维度对比。

以消费电池为鉴,消费电池产业链盈利能力高于动力电池产业链,静态角度看,消费电池在手机成本占比仅1.5%,对价格敏感性不高,而动力电池成本占电动车40%,对电动车价格敏感性高;动态角度看,消费电池处于行业成熟期盈利稳定,动力电池处于行业导入期,价格战激烈,盈利能力较弱。

以海外市场为鉴,高端化和产品差异化逻辑在动力电池同样存在。

以LG为例,下游绑定大众MEB平台,上游锁定正极、氢氧化锂供应,未来有可能形成以电池企业牵头“下游-中游-上游”的闭合垂直供应链,保证供应链盈利水平。

而从海外动力电池企业要求来看,产能和品质是选择供应商的关键所在。

从趋势来看,负极G系列替代FT-1系列,隔膜基膜厚度从12μm下降到5μm,涂覆膜从CCS到油性PVDF。

高端化产品打入高端供应链,价格竞争压力小,产品溢价高。

因此未来高端化和差异化的逻辑在动力电池同样适用。

一、概述

对产业链进行梳理,几点发现:

国内市场:

从中报业绩来看,CATL国内40%市占率,叠加公司强劲的研发实力,对材料供应商议价能力超市场预期;材料供应商若仅仅依赖国内市场,不免会陷入“销量增长陷阱”,影响盈利能力。

海外市场:

市场诟病电动车是中国政府一手扶持的,脱离了补贴将一无是处。

然而跳出国门看,大众在整车厂、LG在动力电池企业,规划数据都远远快于中国企业。

高端化和产品差异化是未来动力电池行业的两条发展主线。

静态角度看,消费锂电池产业链盈利能力比动力电池强,原因之一是两者成本在下游产品占比不同,如iphone8中电池成本占比仅1.5%,新能源汽车中动力电池成本占比通常30%以上。

动力电池产业链对价格敏感度更高,盈利空间容易被压缩。

但动态角度看,本质上是二者所处生命周期不同,动力电池在行业导入期正经历着激烈的价格战和行业洗牌,而消费电池处于行业成熟期,一定程度上消费电池能够为动力电池发展路径做出指引。

因此,我们认为高端化和产品差异化的逻辑在动力电池同样适用。

关注海外市场,除了巨大的增量空间,另外重要的一点是海外市场为产业链商业模式提供了方向,以LG化学为例,下游绑定大众MEB平台,上游绑定华友钴业、赣锋锂业等,从这一点延展开,产业链有可能迎来以电池厂牵头,以车型为最终导向的小的生态圈闭环。

1、电动平台落地,海外车企加速扩产

2017年,以大众集团发布RoadmapE(电动2025)战略为标志,全球龙头车企正式开启电动化战略转型。

2018年,龙头车企正式进入战略落地期。

当前市场仍在质疑新能源汽车ToC端市场能否真正起来?

我们认为市场从来不是天然形成的,追踪海外车企的背后其实是寻找真正具有性价比的潜在车型。

横向对比来看:

根据我们测算,以10年为全生命周期,新能源汽车能耗+保养成本比传统车低1.1万美金,换言之在一次性购置成本上,新能源对传统车的溢价不高于1.1万美元的阈值都具有性价比。

而从历史数据来看,2014年尼桑纯电版售价是燃油版2倍,价差在1.7万美元。

而到了2018年,宝马五系新能源车售价仅为同等配置燃油版的1.06倍,价差仅0.4万美元。

纵向来看:

以国内版本宝马五系PHEV为例,从2015年到2018年,续航里程略有提升从58公里提升到61公里,慢充时间缩短2.8小时,同时价格下降33%至49.69万。

从充电时间来看,电动车快充时间将从2017年1-2小时缩短到2020年半小时以内。

龙头车企纷纷打造电动平台。

宝马打造FSAR平台,戴姆勒打造MEA平台,奥迪打造PPE平台,大众打造专属MEB纯电平台。

大众MEB平台与基于燃油车改造的MQB平台相比,续航里程有明显提高,基于MQB平台的e-golf续航里程为201km,而基于MEB平台的车型续航里程可达到250-500KM。

大众集团计划到2025年销售300万辆电动车,其中150万辆在中国。

目前计划2020年基于平台推出I.D.系列小型乘用车、I.D.CROSS。

I.D.CROSS是一款SUV,单车带电度数83kWh;2022年推出厢型车I.D.Buzz、I.D.Vizzon。

I.D.Vizzon是一款全自动驾驶跑车,单车带电度数111kWh,续航里程超400km。

2、新能源车放量前夕,看日韩龙头扩产

全球车企巨头忙于纯电平台打造,而日韩电池企业扩产同样惊人。

从2017年到2018年几家龙头电池厂总产能规划接近翻倍,到2020年又翻一倍。

扩张共同点一:

速度快产能大。

以扩产最多的LG化学为例,2017年产能只有18.6GWh,到2018年欧洲波兰、美国密歇根、中国南京工厂陆续量产之后产能将达到34GWh,到2020年产能完全释放之后,又将新增34GWh,达到68GWh,可配套约130万辆电动车。

三星SDI、和松下紧随其后。

扩张共同点二:

集中选择新能源车大市场欧洲、北美、中国建厂。

LG化学建有美国密歇根工厂、欧洲波兰工厂、中国南京工厂;三星SDI有中国南京工厂,欧洲匈牙利工厂;松下设有美国工厂,中国天津工厂。

扩张不同点:

技术方面各有优势。

LG化学有深厚的材料背景,电池材料多以内供和合资建厂供应,隔膜陶瓷涂覆有领先专利技术。

三星SDI电池品质优异,2-3年才需要换代一次。

松下BMS模组技术领先。

3、新能源车放量时间点在2020年

考虑到车企车型落地,电动车性能提升和中游电池厂商量产等节奏,我们认为新能源车放量节点在2020年。

角度一:

2020年各大车企平台主打车型落地。

大众MEB平台落地首款车型I.D.CROSS,奥迪基于MEB平台打造三款小型车;保时捷PPE平台主打Taycan落地;宝马FSAR平台I5,IX3落地;戴姆勒MEA平台推出EQS,梅赛德斯奔驰预计2020年在欧洲、美国推出纯电电动车;特斯拉也预计在2020年推出ModelY;国内吉利与沃尔沃的PMA平台2020年会推出三款电动车:

A0级CROSS、A级三厢轿车、A+级SUV。

角度二:

续航里程500-800km,里程焦虑问题得以解决。

根据各大电池企业的规划,2020年高镍NCM811电池可全面量产,电池能量密度提升,单车带电度数可达80kWh,续航里程400-600km,基本解决里程焦虑问题。

在电池快充方面,预计可以实现充电半小时,续航500公里。

目前计划上市车型中已经有车型可以半小时充满电,如大众I.D系列。

保时捷taycan甚至可以十五分钟充满电,预计到2020年这项技术可以得到普及。

角度三:

2020年动力电池上量,产能跟上需求。

四大电池厂商产能规划从2017到2020年翻了近4倍,从55.3GWh快速增长到190GWh。

以目前最高带电度数80kWh来估测,足以供应237.5万辆电动车,解除电池供应不足隐患。

4、中游高端化差异化提升盈利水平

海外市场放量为中游提供巨大增长空间,海外供应链盈利能力优于国内供应链。

以电解液为例,新宙邦海外出货量占比高,天赐材料海外出货量占比低,新宙邦毛利率27%,高于天赐4个点。

以消费电池为鉴,高端化和差异化逻辑在动力电池同样适用。

目前,动力电池高端化初见端倪,负极材料G系列替代FT-1系列进入动力电池领域,主流湿法隔膜基膜厚度已经从去年12μm下降到今年9μm,下一阶段向5μm看齐,涂覆膜从芳纶涂敷到CCS陶瓷水性涂敷,下一阶段向油性PVDF靠拢。

高端化产品打入高端供应链,竞争压力小,产品溢价高,厂商盈利能力强。

二、纯电平台落地,海外车企加速扩产

以大众、宝马、通用等巨头历史数据看,至2017年主力车企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足5%。

大众集团2016年销售新能源车5.7万辆,占总销量比重仅0.5%;2017年销售6.2万辆,占比0.6%。

宝马集团2016年销售新能源汽车6.2万辆,占比2.6%;2017年销售10.3万辆,占比4.2%。

通用集团2015年销售新能源车2.6万辆,占集团总销量0.3%;2016年销售3.9万辆,占比0.4%;2017年销售8.3万辆,占比0.9%。

至2017年,海外车企巨头新能源车渗透率均不足5%。

从燃油车禁售政策到电动平台搭建,海外车企加速布局。

从去年“泰达论坛”各国燃油车禁售政策出台,到今年各大车企进入纯电平台落地期,战略推进速度超出预期。

大众集团发布全面电动化战略“RoadmapE”,计划到2025年销售80款、300万辆电动车,预计占集团总销量20%,其中中国市场150万辆。

宝马预计2019年销售50万辆,占到总销量18.8%。

奔驰推出电动EQ品牌,计划到2025年纯电动车占比达到15%-25%。

2017年巨头车企新能源渗透率都不足5%,何故各家如此信心满满,发布如此激进的扩产计划?

新能源汽车未来销量前景究竟如何?

探讨海外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能否提升本质上探讨的是新能源汽车性价比趋势究竟如何。

角度一与传统车对比看性价比:

根据我们测算,以10年为全生命周期,新能源汽车能耗+保养成本比传统车低1.1万美金,换言之在一次性购置成本上,新能源车对传统车的溢价不高于1.1万美元的阈值都具有性价比。

而从历史数据来看,2014年尼桑leaf纯电版售价是燃油版2倍,价差在1.7万美元。

而到了2018年,宝马五系新能源售价仅为同等配置燃油版的1.06倍,价差仅0.4万美元。

角度二纵向变化看性能:

新能源车在价格、续航里程、车型结构等方面逐年提升。

以国内版本宝马五系PHEV为例,从2015年到2018年,续航里程略有提升从58公里提升到61公里,慢充时间缩短2.8小时,但价格下降28%至6.3万美元,与相同配置的燃油车价格相差无几。

综合与燃油车的售价比、车型自身的更新换代两个角度看,新能源正在逐渐具备与传统车竞争实力。

1、电动车性价比全面提升,欲与燃油版一较高下

(1)横向对比:

电动车全生命周期性价比显现

我们定义新能源车全生命周期成本主要包括三部分:

一次性购置成本+能耗成本+保养费。

能耗:

电动车较燃油版低0.96万美元。

参照美国电动车耗电和燃油车耗油平均水平,及2017年美国平均车用油价和固定电价来计算,电动车全生命周期能耗较燃油车低0.96万美元。

假设一:

一辆车使用寿命为十年,平均每年行驶1.5万英里,十年共行驶15万英里。

假设二:

燃油车百英里耗油4加仑,新能源车耗电32.5度。

2017年美国燃油车每加仑行驶距离MPG(milespergallon)为24.7英里/加仑,一百英里油耗4加仑。

根据Unionofconcernedscientists测算新能源车每英里耗电约0.325度,则百英里耗电32.5度。

假设三:

车用油价2.42美元/加仑,固定电价0.1美元/度。

2017年美国平均车用油价2.42美元/加仑。

美国居民用电收费分为固定电价和峰谷电价两种标准,为测算简便使用固定电价0.1美元/kWh。

燃油车百英里能耗2.42*4=9.68美元;15万英里能耗:

9.68*1500=1.45万美元

电动车百英里能耗:

32.5*0.1=3.25美元;15万英里能耗:

3.25*1500=0.49万美元

保养费:

电动车较燃油版低0.15万美元。

以雪佛兰BoltEV和相同配置雪佛兰Sonic为例来计算电动车和燃油版保养费差异。

保养项目根据汽车生产商指导,价格根据Unionofconcernedscientists。

二者都需要保养磨损轮胎,替换空调过滤器和冷冻液。

不同的是燃油车发动机耗损较大,需要替换机油、滤清、空滤、火花塞等。

总和起来燃油车雪佛兰Sonic15万英里保养费为0.25万美元,电动车雪佛兰Bolt保养费为0.1万美元不到其一半,较燃油车省0.15万美元。

一次性购置成本:

新能源车与燃油版价差不超过1.1万美元阈值时,购买新能源车性价比更高。

综合能耗和保养费,燃油车生命周期使用费用为1.7万美元,新能源车0.6万美元,燃油车较新能源车多1.1万美元。

换言之,若新能源车价格较同等配置燃油车价格溢价不超过1.1万美元时,新能源汽车性价比显现。

而考虑到高端车型由于百英里耗油量超过平均水平,燃油耗费会比电动车电费高出更多,衡量新能源车相比燃油车是否划算的价差阈值会高于1.1万美元。

且我们在计算时并未考虑政策补贴,若将美国政府对于新能源车最高免税7500美元考虑在内,这个阈值会更高。

从2014到2018年,电动车/燃油版售价比已经收缩至1.06倍。

2014款紧凑型纯电动车尼桑leaf售价3.4万美元,其相同配置燃油版sentra价格为1.7万美元,二者之间价差1.7万美元,电动车/燃油版售价比为2。

2016年PHEV雪佛兰Volt小轿车售价3.8万美元,而相同配置雪佛兰科鲁兹价格为2万美元,二者价差1.8万美元,电动车/燃油版售价比为1.9。

2017年新能源车价格下降加快,大众e-golf价格仅为同等配置golf燃油车版1.43倍,二者价差缩小至1.1万美元。

到2018年新能源车与传统燃油车价差下降更为明显,宝马五系新能源车530Le豪华装轿车价格仅为同等配置五系燃油车价格1.06倍,二者相差0.4万美元。

考虑之前测算过的新能源车生命周期1.1万美元能耗优势,新能源车性价比明显。

(2)纵向对比:

电动车性能提升

下面以中高端车宝马5系插电混动车型和中低端车大众e-golf为例,从具体车型演绎变化来看新能源车性价比提升。

宝马5系新能源车(PHEV):

宝马五系PHEV2017销售9565辆,2018年上半年销量达到6633辆。

国内版本从2015年到2017年这款车配置未发生改变,2018年推出新款售价46.69万元,较2017年69.86万元下降33%。

同时慢充时间由原来的6.8小时,缩短至现在的4小时。

在智能化配置方面,新增了智能触控钥匙、舒适型自适应空气悬架系统等多项配置。

即将推出的2019款车型价格为49.99万元,首次使用无线充电技术,还将LED随动控制大灯、带自动操作功能的后行李箱盖纳入标配,同时可以选装5系家族的各项豪华智能装备。

大众e-golf:

2015款为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到2018年转向纯电动车,根据汽车之家数据价格从28.88万下降到24.68万,电池由锂离子电池换为三元锂电池,带电量从8.8KWh上升到35.8kWh,续航里程达到255km,电机功率从80kW上升到100kW,使用直流电快充40分钟可以充满80%。

新款车还换装了低风阻轮圈,智能化装配方面有自动驻车、手机互联等功能。

同时新款e-golf还装备了大众汽车车联网(VolkswagenCar-Net)的电能管理(e-manager)功能,用户可以远程控制空调开启并设置车内温度,并且通过设置“出发时间”,可以提前设置车内温度和充电量。

半小时以内从0充满到80%。

2017年前电动车普遍快充时间在1-2小时,2018年伊始快充时间缩短至1小时以内。

而即将在未来两年内推出的大众ID系列车从0%充电至80%,仅30分钟。

保时捷Taycan仅需15分钟。

2、豪华品牌入场,电动车转型高端化

2015-2017年导入期PHEV与纯电小型车占主导。

2017年以前,各车企对待新能源车的态度是谨慎的,表现为从PHEV入手,例如奔驰S400(PHEV)、宝马五系能源(PHEV)、大众高尔夫等,纯电动车只在小型车或紧凑型车上试水,例如宝马I3(小型车)、雪佛兰Bolt(紧凑型)、尼桑leaf(紧凑型)、雷诺Zoe(小型车)等。

以美国市场为例,2018年1-7月销量前十车型里除特斯拉Model3、X、S外,福特FusionEnergi和宝马530e为混合动力,雪佛兰volt、bolt、日产Leaf、本田clarity等纯电动车均为小型车或紧凑型车。

德系三强发力纯电B级SUV。

从2019年到2020年德系三强实现从PHEV向EV过渡,在PHEV车型上积累高压系统经验,等系统成熟、成本下降之后,开始过渡到纯电动车。

2020年德系三强主推B级纯电SUV。

B级SUV是一个很大的细分领域,包括奥迪Q5、奔驰GLC、宝马X3都在这个细分领域。

德系三强之所以选择这一领域,是因为B级SUV容易出畅销车型。

奥迪Q5、奔驰GLC月销量约7000-8000辆,年销量合计超过10万辆。

德系三强从最畅销的中级SUV入场,主要打造高性能,高颜值,舒适可靠产品,提高产品溢价,利于行业从低端向高品质转变。

奔驰首推EQC、奥迪E-tronQuattro、宝马IX3。

奔驰纯电EQ系列中首推EQC,是一款类似于GLC的B级SUV,预计今年9月份全球首发,2019年海外量产,2020年推出国产版本。

奥迪主推E-tronQuattro,也是一款纯电SUV,今年9月份首发,19年开始量产。

宝马由于PHEV销量大,纯电车型推出计划稍慢一些,预计纯电SUVIX3会在2020年在中国发布。

3、依托电动平台,海外车企加速扩产

纯电平台的搭建是各大车企共同选择,这里我们以最为典型的大众和宝马为例。

大众集团积极推进电动车MEB平台,新能源领域投资额占总投资四分之一,目标2025年新能源车渗透率达到20.8%。

MEB平台总规划80款车型,预计在2020年推出I.D.系列小型乘用车、I.D.CROSS。

I.D.CROSS是一款SUV,单车带电度数83kWh;2022年推出厢型车I.D.Buzz、I.D.Vizzon。

I.D.Vizzon是一款全自动驾驶跑车,单车带电度数111kWh,续航里程超400km。

宝马集团目标2019年销售电动车50万辆,新能源车渗透率达到18.8%。

基于一体化平台到2025年推出50款车型,预计在2020年推出纯电动车I5、IX3;2021年推出纯电SUVINEXT,续航里程超640km;2022年推出纯电动跑车IVisioionDynamics,续航里程600km,最高时速200km/h,百米加速仅需4秒。

(1)大众集团新能源车战略最为积极

大众新能源车投资占总投资1/4,销量规划全球NO.1。

大众集团规划到2022年投资传统车900亿欧元,投资新能源车、数字化、无人驾驶及充电桩领域340亿欧元。

规划2018年传统车投资198亿欧元,新能源车投资66亿欧元,占总投资1/4。

新能源车核心计划“RoadmapE”推出于2017年,计划到2025年实现新能源车年销量300万辆,比2017年6.2万销量翻近50倍,共推出50款EV,30款PHEV,新车型中新能源车占比达到25%。

与全球几家龙头车企相比,大众新能源车销量目标最高,日产、雷诺、三菱三家2025年销量目标200万辆,为大众三分之二,沃尔沃、通用、特斯拉分别规划到2025、2026、2020年销售100万辆新能源车,仅为大众三分之一。

大众打造专属MEB纯电平台。

大众MEB平台所有单元都围绕动力电池打造,更加合理地设计规划了零部件尺寸和车内空间布局,例如更大的前后轮轴距、更短更大的轮胎直径、底盘没有中间空洞、后轮驱动+4WD、行李箱容积ICE以及中央计算机管理处等。

MEB平台与基于燃油车改造的MQB平台相比,续航里程有明显提高,基于MQB平台的e-golf续航里程为201km,而基于MEB平台的车型续航里程可达到250-500KM。

2020年基于平台推出I.D.系列小型乘用车和I.D.CROSS。

I.D.CROSS是一款SUV,单车带电度数83kWh;2022年推出厢型车I.D.Buzz和I.D.Vizzon。

I.D.Vizzon是一款全自动驾驶跑车,单车带电度数111kWh,续航里程超400km。

MEB平台电池订单:

根据大众2018年度媒体见面会,大众规划2025年电池需求150GWh,供应300万辆电动车,平均单车带电量50kWh。

目前MEB平台电池三期计划采购额600亿欧元,LG化学、三星SDI与宁德时代均已进入供应体系。

以100欧/kWh单价来估算对应电池产能600GWh,以此前单车带电度数50kWh来记,则可生产1200万辆电动车,超出平台产量预期。

(2)宝马新能源车历史悠久

宝马新能源车始自1972,即将进入规模化生产阶段。

宝马新能源车历程主要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第一先锋阶段:

早在1972年宝马就曾推出一款新能源车型1602e,采用12V铅酸电池配合最大功率为42马力电动机,整车续航(包括电池和燃油续航)里程只有60km。

中间1975年推出LS车型,但在续航里程等方面没有太大改进,很快就被舍弃。

1987年推出全新325ix,使用钠硫电池,钠硫电池虽然不如锂离子电池强大,但能量密度是早期铅酸电池的3倍,整车续航里程达到150km,最高车速提升到100公里/小时,已基本达到日常需求。

1991年推出宝马E1已经初具现代电动车轮廓,第一次使用锂离子电池,整车续航里程达到160km,最高车速120km/小时。

1992-1997年推出325electric,搭载氯化钠镍电池和45千瓦电动机,整车续航里程达150km,最高车速135km/h。

第二量产阶段:

2008年推出MINIE车型,整车续航里程200km。

2010年推出ActiveE,电池为锂电池,最高时速144km/h,电机功率168kw。

2013年推出宝马I3、I8,百公里加速7.2秒,最高车速150公里/h。

I3是宝马第一款量产电动车,电池带电量22kwh,最高车速150km/h,整车续航里程130-160km,其增程式PHEV电动机为锂电池供电,最大续航里程300km。

I8百公里加速仅4.5秒,纯电模式下续航里程35km。

第三模化阶段:

预计2020年推出iX3半小时充满,续航里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