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必修三检测卷).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114174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必修三检测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必修三检测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必修三检测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必修三检测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必修三检测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必修三检测卷).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必修三检测卷).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必修三检测卷).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必修三检测卷).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必修三检测卷).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必修三检测卷).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必修三检测卷).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必修三检测卷).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必修三检测卷).doc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必修三检测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必修三检测卷).doc(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必修三检测卷).doc

高一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句读(dòu)琵琶(pà)笑靥(yè)扪参历井(měn)

B.吞噬(shì)膏腴(yú)歆享(xīn) 鞭笞天下(chī)

C.瘦削(xiāo)炮烙(pào)形骸(hái)百无聊赖(lài)

D.忖度(cǔn)逡巡(qūn)搭讪(shàn)间或一轮(jiā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孽獐  莫衷一是  杜鹃啼血   沸反盈天

B.斑斓  弃甲曳兵  涛涛不绝   敛声屏气

C.饿莩  缠绵悱恻  不经之谈   揭竿而起

D.聒噪  细肢末节  自鸣得意   相敬如宾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茫然:

失意的样子。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惑:

疑惑,疑问

C.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朔:

北方

D.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命:

命令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爱其子,择帅而教之

嗟乎!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C.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王好战,请以战喻 不拘于时,学于余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中国古代小说中,《红楼梦》是一个“异数”,又是一个空前绝后的小说艺术高峰。

B.作者对这个贵族家庭饮食起居各方面的生活细节都进行了真切细致的描写,表现了这个钟鸣鼎食的诗礼之家“树倒猢狲散”的没落过程。

C.《红楼梦》不仅思想深邃,在艺术上也巧夺天工,这首先表现在作者善于刻画人物上。

在描写贾府的没落过程中,作者就为我们塑造了一大批艺术形象。

D.王熙凤不仅曾遭到赵姨娘的暗算,更经常受婆婆邢夫人的气,在贾府捉襟见肘的衰落局面下,她以病体恃强支撑,终于在后40回中因心劳力拙而死去。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根据观察的结果,凡是吝啬鬼,野心家,所有执著一念的人,他们的感情总特别贯注在象征他们痴情的某一件东西上面分不开。

B.林黛玉幼年丧母,体弱多病,红颜薄命身世可怜。

在与薛宝钗的竞争中,她所缺乏的,一是没有健康体格,二是不够温柔大气。

C.黛玉的生活正如探春所说,外头看着光鲜,其实十分难熬。

但是她也有着青春少女的活泼热情,并非不是终日都只在哀愁之中。

D.孟子认为,如何对待人民这一问题,对于国家的治乱兴亡,具有极端的重要意义。

他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精神的著名命题: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7.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她家里还有严厉的婆婆;一个小叔子,十多岁,能打柴了;她是春天没了丈夫的;他本来也打柴为生,比她小十岁:

大家所知道的就只是这一点。

B.“你放着罢!

祥林嫂。

”四婶慌忙大声说。

C.进入堂屋中,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

“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

D.“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8.以下的外貌描写各写的是谁?

选出判断正确的一组(   )

①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

②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

③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④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A

黛玉

宝玉

凤姐

探春

B

宝玉

凤姐

黛玉

探春

C

黛玉

探春

凤姐

宝玉

D

探春

凤姐

黛玉

宝玉

阅读《西江月》二词,完成9-10题

(一)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

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  务,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哪管世人诽谤!

(二)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  凄凉。

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  无双。

寄言纨绔与膏粱:

莫效此儿形状!

9.文中横线处应填的一组词是(  )

A.事 奈 肖   B.事 奈 孝

C.世 耐 肖   D.世 耐 孝

10.对以上两首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腹内原来草莽”一句中,“草莽”指丛生的杂草,比喻没有学问,这里的学问当然是借统治阶级的眼光来看的。

“那管世人诽谤”则更是对他叛逆性格的赞扬。

B.“行为偏僻性乖张”是指宝玉要求独立不羁、个性解放,正表现了他对封建统治阶级的精神支柱――孔孟之道的大胆挑战与批判。

C.愚顽怕读文章”指宝玉只知在内帏中厮混,所有文章他都厌恶,包括《四书》、《西厢记》等都怕读,也是他厌恶功名利禄的表现。

D.二词表面上是用世俗观念批判宝玉,实际上似贬实褒,是宝玉叛逆性格的写照。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1-12题

黄陵庙

南宋·张孝祥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

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

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注】张孝祥在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从潭州(今湖南长沙市)乘舟北上,途经洞庭湖畔的黄陵庙,遇风受阻,写了这首词。

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

11.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船秋色”勾勒出山色浓郁苍劲,红黄艳丽,硕果累累的时令特征;“十里湖光”写出无风时湖水平稳,远远望去,就象“平铺”在那儿的情境。

B.“波神”二句写天气乍变,湖面泛起鳞鳞细浪。

以幽默的笔法写航船遇风受阻被迫停泊的情景。

有“五岭逶迤腾细浪”的豁达昂扬。

C.“明日”二句,写他期待明日风向一转便可顺风行船,及时登程,今晚露宿又有什么关系呢?

表现了作者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露宿时的旷达胸襟。

D.最后两句写作者对未来满怀信心:

明天准能顺利抵达岳阳,在岳阳楼上欣赏洞庭湖龙宫演奏的霓裳舞乐。

12.对整首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笔下的“鳞鳞细浪”,实为浊浪排空、樯倾楫摧的恶劣环境。

只是作者以乐观豪迈的心态把滚滚波涛看成鳞鳞细浪。

B.本词写行舟遇风受阻的情景,写景、抒情,乃至对“明日”的设想,着笔轻松,无半点沮丧之处。

C.全词告诉我们要以达观豪迈的胸怀对待风波险阻。

词风婉转简约,格调昂扬,想像奇特,与悲观绝缘。

D.全词语言浅易而情感激荡,读来只觉作者对山水无限热爱,却不见船遇逆风受阻的懊恼,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达观心态。

阅读下文,完成13—15题。

崔护

博陵崔护,资质甚美,而孤洁寡合。

举进士下第。

清明日,独游都城南。

得居人庄,一亩之宫,而花木丛萃,寂若无人。

扣门久之,有女子自门隙窥之,问曰:

“谁耶?

”护以姓字对,曰:

“寻春独行,酒渴求饮。

”女入,以杯水至,开门,设床命坐。

独倚小桃斜柯伫立,而意属殊厚,妖姿媚态,绰有余妍。

崔以言挑之,不对。

目注者久之。

崔辞去,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

崔亦眷盼而归。

嗣后绝不复至。

及来岁清明日,忽思之,情不可抑,径往寻之。

门院如故,而已锁扃之。

崔因题诗于左扉曰: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后数日,偶至都城南,复往寻之。

闻其中有哭声,扣门问之。

有老父出曰:

“君非崔护耶?

”曰:

“是也。

”又哭曰:

“君杀吾女!

”崔惊怛,莫知所答。

父曰:

“吾女笄年知书,未适人。

自去年已来,常恍惚若有所失。

比日与之出,及归,见左扉有字,读之,入门而病,遂绝食数日而死。

吾老矣,惟此一女,所以不嫁者,将求君子以托吾身。

今不幸而殒,得非君杀之耶!

”又持崔大哭。

崔亦感恸,请入哭之。

尚俨然在床。

崔举其首枕其股,哭而祝曰:

“某在斯!

某在斯!

”须臾开目,半日复活。

老父大喜,遂以女归之。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独倚小桃斜柯伫立 斜柯:

横枝

B.嗣后绝不复至   嗣后:

此后

C.崔亦感恸,请入哭之   感恸:

感动

D.吾女笄年知书,未适人 适人:

嫁人

1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女子美貌多情”的一组是 (  )

①有女子自门隙窥之

②独倚小桃斜柯伫立

③妖姿媚态,绰有余妍

④崔辞去,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

⑤须臾开目,半日复活

⑥所以不嫁者,将求君子以托吾身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某年清明节,崔护至郊外,无意中发现一座花木掩映、清静优雅的庭院,意欲上前讨水,不料开门的却是一位美丽的姑娘,端出一杯清水给他解渴,并落落大方地望着他。

B.第二年清明,崔护又去找那姑娘。

虽然依旧是桃红柳绿,但大门紧闭,不见日思夜想的姑娘。

面对明媚春光和灼灼桃花,崔护的的心情无限惆怅,于是他在左门题写了一首诗,两人的爱情就是由这首诗确立的。

C.在小说的最后,也许是他们的真情感动了上苍,奇迹真的发生了。

崔护竟将女子哭活过来,姑娘睁开美丽的双眼,恍如隔世般哀怨地望着崔护。

二人悲喜交加,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

D.这个爱情故事告诉我们:

真正的,耐人寻味的爱情,是要有一颗丰富敏感的心,有一份全身心投入的情才能寻获的,愿天下有情人,牢牢把握住生活中的每一次情缘。

第Ⅱ卷(105分)

二.翻译鉴赏默写题(27分)

16.①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崔举其首枕其股,哭而祝曰:

“某在斯!

某在斯!

”(5分)

②把下面文言文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阅读下面的唐诗,根据提示,完成题目。

小寒食①舟中作

杜甫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②。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注】①小寒食:

指寒食的次日,清明前一天。

②鹖(hé)冠:

传为楚隐者鹖冠子所戴的鹖羽所制之冠。

17.一个“愁”字贯穿全诗,请结合诗句说说全诗表现了哪些方面的“愁”。

(6分)

18.默写题(每小题1分,共11分)

1)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

2)风急天高猿啸哀,              。

3)蹑足行伍之间,           ,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4)西当太白有鸟道,             。

5)            ,此时无声胜有声。

6)春江花朝秋月夜,            。

7)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           。

8)只有坚持,才可以成功!

正如《劝学》中说: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

          。

9)《祝福》选自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集《      》。

10)贾宝玉与林黛玉的“          ”,比他与薛宝钗得到封建家长认可的“金玉良缘”应更值得同情与肯定。

11)海明威(1899—1961年),      (填国名)现代小说家,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老人与海》是根据一位古巴渔夫的真实经历创作的。

三.阅读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18分)

惑奸谗抄检大观园(节选)①

①这里凤姐和王善保家的②又到探春院内。

谁知早有人报与探春了。

探春也就猜着必有原故,所以引出这等丑态来,遂命众丫鬟秉烛开门而待。

一时,众人来了,探春故问:

“何事?

”凤姐笑道:

“因丢了一件东西,连日访察不出人来,恐怕旁人赖这些女孩子们,所以大家搜一搜,使人去疑,倒是洗净他们的好法子。

”探春冷笑道:

“我们的丫头,自然都是些贼,我就是头一个窝主。

既如此,先来搜我的箱柜,他们所偷了来的,都交给我藏着呢。

”说着便命丫头们把箱柜、镜奁、妆盒、衾袱、衣包,若大若小之物,一齐打开,请凤姐去抄阅。

凤姐陪笑道:

“我不过是奉太太③的命来,妹妹别错怪了我。

何必生气。

”因命丫鬟们:

“快快给姑娘关上。

②平儿丰儿④等忙着替待书⑤等关的关,收的收。

探春道:

“我的东西,倒许你们搜阅;要想搜我的丫头,这却不能。

我原比众人歹毒,凡丫头所有的东西,我都知道,都在我这里间收着。

一针一线,他们也没得收藏。

要搜所以只来搜我。

你们不依,只管去回太太,只说我违背了太太,该怎么处治,我去自领。

你们别忙,自然连你们抄的日子有呢!

你们今日早起不曾议论甄家,自己家里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

咱们也渐渐的来了!

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

这是古人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

”说着,不觉流下泪来。

③凤姐只看着众媳妇们。

周瑞家的便道:

“既是女孩子的东西全在这里,奶奶且请到别处去罢,也让姑娘好安寝。

”凤姐便起身告辞。

探春道:

“可细细搜明白了。

若明日再来,我就不依了。

”凤姐笑道:

“既然丫头们的东西都在这里,就不必搜了。

”探春冷笑道:

“你果然倒乖!

连我的包袱都打开了,还说没翻?

明日敢说我护着丫头们,不许你们翻了?

你趁早说明,若还要翻,不妨再翻一遍!

”凤姐知道探春素日与众不同的,只得陪笑道:

“我已经连你的东西都搜查明白了。

”探春又问众人:

“你们也都搜明白了没有?

”周瑞家的等都陪笑说:

“都明白了。

④那王善保家的本是个心内没成算的人,素日虽闻探春的名,那是为众人没眼色没胆量罢了,哪里一个姑娘就这样利害起来?

况且又是庶出⑥,他敢怎么着?

自己又是邢夫人的陪房⑦,连王夫人尚另眼相待,何况别人?

只当是探春认真单恼凤姐,与他们无干,他便要趁势作脸⑧,因越众向前,拉起探春的衣襟,故意一掀,嘻嘻的笑道:

“连姑娘身上我都翻了,果然没有什么。

”凤姐见他这样,忙说:

“妈妈走罢,别疯疯癫癫的。

⑤一语未了,只听“啪”的一声,王家的脸上早着了探春一巴掌。

探春登时大怒,指着王家的问道:

“你是什么东西,敢来拉扯我的衣裳!

我不过看着太太的面上,你又有几岁年纪,叫你一声‘妈妈’;你就狗仗人势,天天作耗,专管生事,在我们跟前逞脸!

如今越发了不得了!

你索性望我动手动脚的了!

你打量我是和你们姑娘那么好性儿,由着你们欺负,你就错了主意了!

你来搜检东西,我不恼,你不该拿我取笑儿!

”说着,便亲自解衣卸裙,拉着凤姐儿细细的翻,“省得叫你们奴才来翻我!

⑥凤姐平儿等都忙与探春理裙整袂,口内喝着王善保家的说:

“妈妈吃两口酒,就疯疯癫癫起来。

前儿把太太也冲撞了。

快出去,别再讨脸了!

”又忙劝探春:

“好姑娘,别生气。

他算什么,姑娘气着,倒值多了。

”探春冷笑道:

“我但凡有气,早一头碰死了!

不然,怎么许奴才来我身上搜贼赃呢?

明儿一早,先回过老太太、太太,再过去给大娘赔礼。

该怎么着,我去领!

⑦那王善保家的讨了个没脸,赶忙躲出窗外,只说:

“罢了,罢了!

这也是头一遭挨打!

我明儿回了太太,仍回老娘家去罢!

这个老命还要他做什么?

”探春喝命丫鬟:

“你们听着他说话!

还等我和他拌嘴去不成?

”待书听说,便出去说道:

“妈妈,你知点道理儿,省一句儿罢。

你果然回老娘家去,倒是我们的造化了!

只怕你舍不得去!

你去了,叫谁讨主子的好儿,调唆着查考姑娘,折磨我们呢?

”凤姐笑道:

“好丫头!

真是有其主必有其仆。

”探春冷笑道:

“我们做贼的人,嘴里都有三言两语的,就只不会背地里调唆主子!

”平儿忙也陪笑解劝,一面又拉了待书进来。

周瑞家的等人劝了一番。

凤姐直待服侍探春睡下,方带着人往对过暖香坞⑨来。

【注】:

①选自《红楼梦》第74回。

因贾母的丫鬟傻大姐在大观园内拾到了绣春囊(青年男女表示情意的一种信物,是绣有暧昧图案的香囊),被贾赦之妻邢夫人得到,交给了掌管贾家内政大权的贾政之妻王夫人。

王夫人盛怒之下,责问当家人王熙凤之后,又下命令对住在大观园里的丫鬟、婆子们进行突击搜查。

本段是众人来到贾探春住处欲搜检其丫鬟们时发生的故事。

②王善保的妻子,是邢夫人的陪房、心腹。

③指王夫人。

④都是王熙凤的丫鬟。

⑤贾探春的丫鬟。

⑥妾生。

⑦古代有钱人家的小姐出嫁时从娘家带过去的以家庭为单位的的奴才。

⑧争脸面,争出风头。

⑨暖香坞是大观园里的一座建筑,是贾四小姐惜春所住。

19.下列对本段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题目中“惑奸谗”三字表现了曹雪芹鲜明的情感倾向。

通过本段文字的印证,我们也能体会到作者对此次抄检行动是持否定态度的。

B.贾探春对抄检反应激烈,持坚决对抗的态度,认为这是家庭矛盾的结果,终将为家庭招来祸害。

C.本段故事暴露出了贾探春和王熙凤间针尖对麦芒的对立,可见她也是个封建宗法制度的叛逆者。

D.探春以“政治家”的敏锐眼光看到了大厦将倾的现实时,激发出的悲愤、痛惜之情,就比贾府上下所有的主子来得更强烈、更真挚。

实可谓一片赤诚!

E.本段文字,每个人物语言特点鲜明,不模糊,不雷同,能充分体现人物性格特征。

探春对王善保家的义正词严的训斥,就表现了她在贾府的地位很高,不容侵犯。

20.第四段中划线的句子反映了人物的内心活动的,这段内心活动为人物采取行动提供了哪几条理由?

反映了该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

(4分)

21.作者是怎样写探春打王善保家的那一巴掌?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分)

22.结合节选文字,举例说明贾探春有哪些性格特征。

(6分)

四.作文(60分)

23.命题作文:

①给自己一个悬崖,  ②成功乃失败之始

要求:

①任选一题,写篇800字左右议论文;

②态度认真,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高一语文试题答题卡

题号

选择题

翻译鉴赏默写题

现代文

作文

总分

赋分

45分

27分

18分

60分

150分

得分

选择题答题卡(4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翻译鉴赏默写题(27分)

16.①.(5分)

②.(5分)

17.(6分)

18.(每题1分,共11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  ⑩               

________________

现代文阅读题(18分)

19.(4分)

20.(4分)

21.(4分)

22.(6分)

23.作文题(60分)

13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答案

1.B,“琶、扪、削、炮、间”有误

2.C,应为“孽障、滔滔不绝、细枝末节”

3.C,详见教材

4.C,都表方式,可译为“用、拿”

5.C,详见必修三第99-103页的“名著导读”

6.D,(A句式杂糅,B.否定不当,C否定不当)

7.A,详见教材

8.B,详见教材

9.C,详见教材

10.C,“所有文章他都厌恶”有误,也有宝黛共读西厢的情节。

11.D.后两句的意思是:

(江面上响起了阵阵波涛的声响),似乎水府中正在演奏美妙悦耳的音乐。

明天一定能登岳阳楼(眺望雄伟壮阔的洞庭湖面的自然风光)。

上句说眼前境况,表达对现实的乐观;下句写来日所在,表达对前途的信念。

D项将这两句的意思相杂糅,既与句意不合又与作者的心意不合。

(准拟:

一定要,一定能)

12.C.“婉转简约”有误。

13.C.应为“感到悲痛”

14.B.“②④”体现多情,“③”体现美貌;其他三个不合要求。

15.B.两人的爱情不是由这首诗确立的,两人一见钟情,各自苦思一年。

16.①崔护托起她的头,放在自己的大腿上,一边哭一边喊道:

“我在这儿呀!

我在这儿呀!

”(5分)

②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样就使百姓能够供养活着的人,为死者办丧事,没有什么不满(遗憾)。

(5分)

17.①首句“强饮”不仅写出自己多病之身不耐酒力,也透露着漂泊中勉强过节的心情,表现出诗人年老体衰、穷愁潦倒的愁苦。

②借用“鹖冠”一典,点出作者身不在官,壮志难酬的忧愁之情。

③“老年花似雾中看”,既直接表明作者暗自伤老之情。

④以蝶鸥往来自如的景色反衬诗人困居舟中的忧思。

⑤“愁看直北是长安”表明诗人心系国运安危,担忧时局多难的情怀。

⑥以“舟中作”为题,真实地反映了诗人晚年漂泊困苦的处境。

(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4分,答对三点得6分)

18.默写题(每小题1分,共11分)

12)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13)渚清沙白鸟飞回。

14)而倔起阡陌之中,

15)可以横绝峨眉巅。

16)别有幽愁暗恨生,

17)往往取酒还独倾。

18)官盛则近谀。

19)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0)《彷徨》

21)“木石前盟”,(详见必修三第99-103页的“名著导读”)

22)美国

19.C、E, C项说“是个封建宗法制度的叛逆者”错误,相反,她是贾府大厦的最真诚的维护者。

E项说“作者是为了表现她在贾府的地位很高,不容侵犯”,不够准确;

20.王善保家的去拉探春衣襟的理由是:

一个庶出的小姐并不可怕\自己拥有强大的主子\连王夫人都礼让三分\让探春恼火的应是王熙凤\出头的机会难得。

(2分,答三条即可)可见她是个仗势欺人、自鸣得意、自作聪明、愚蠢势利之辈。

(2分)

21.是先写声音,再写这声音发自的动作。

(2分)这样写凸出了这一巴掌打得响亮!

打得大快人心,打得痛快淋漓,打得扬眉吐气,强化了探春嫉恶如仇,不畏强权的性格。

(2分)

22.【要点】:

①伶牙俐齿,能言善辩;②不畏强权,敢作敢当;③见识深远,真知灼见。

(第一条不作要求,能把二、三条概括出来,有例子、有分析,可给满分)

【可选例子】:

.探春知道有人来抄检,故意“命众丫头秉烛开门而待”;.公然申明:

“我的东西倒许你们搜阅,要想搜我的丫头,这却不能”,维护自己的丫鬟利益;.慨叹这次抄检是在“自杀自灭”;.探春步步紧逼,要凤姐明确回答“东西都翻明白了”;.打了王善保家的一记响亮的耳光,并痛骂其“狗仗人势”;.待书挖苦王善保家的,凤姐赞许“真是有其主必有其奴”;从侧面写探春。

.众人劝慰探春,结束。

连王熙风都只有在服侍探春睡下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