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冲刺测试卷(附答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114785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冲刺测试卷(附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冲刺测试卷(附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冲刺测试卷(附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冲刺测试卷(附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冲刺测试卷(附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冲刺测试卷(附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冲刺测试卷(附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冲刺测试卷(附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冲刺测试卷(附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冲刺测试卷(附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冲刺测试卷(附答案).doc

《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冲刺测试卷(附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冲刺测试卷(附答案).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冲刺测试卷(附答案).doc

如皋市搬经中学高一年级第一次阶段测试

语文试卷

出题人:

章颖

一、语言基础知识(9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3分)()

A.霎时(shā) 岑寂(cén)春寒料峭(qiào)舞榭(xiè)歌台

B.敛裾(jū) 擎(qíng)天  寻常巷陌(mò)    羽扇纶(guān)巾

C.剽(piǎo)窃  氤氲(yūn)  铿(kēng)锵有力锱(zī)铢必较

D.桂棹(zhào) 纤腰(xiān)大笔如椽(zhuàn)   管弦呕哑(yā)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寺庙建筑宏大精美,因势构筑巧思妙想,真可谓鬼斧神工,令人叹服。

B.诚信是我们的立身之本,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和“一言九鼎”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C.由处罚地王到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2010年全国楼市风声鹤唳,但一路狂飙的国内房价仍没有喘息的意愿,同比涨幅仍创21个月新高。

D.入围本届柏林电影节竞赛单元的两部中国影片,《三枪拍案惊奇》令人遗憾地铩羽而归,《团圆》则获得了最佳编剧银熊奖。

3.仿照示例,从“橡皮人”“考碗族”“奈特尔家庭”三种职场现象中选择一个,作劝勉或警醒式的点评。

(不超过40个字)(5分)

【示例】软实力:

软实力,是相对于知识、文凭等“硬实力”而言的,是指一个人在职场中会唱歌、字漂亮、有气质等各种影响自身发展潜力和感召力的因素。

点评:

软实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全面提升软、硬实力才能在职场立于不败之地。

【职场现象】

①橡皮人:

在职场上我行我素,不接受新生事物,对表扬、批评无所谓,荣辱观淡薄的人。

②考碗族:

到处参加公务员考试,不捧到“金饭碗”决不罢休的一群人。

③奈特尔家庭:

专心事业,收入丰厚,却很少有时间享受生活的职场人家庭。

选择:

____________

点评:

二、课本知识(12分)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怀古抒情,写自己消磨壮心殆尽,转而以旷达之心关注历史和人生。

本词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心情。

B.《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作者怀着深重的忧虑和一腔悲愤写这首词的。

上片赞扬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义隆,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

下片借讽刺刘裕表明自己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立场和态度。

最后还借廉颇自况,抒发未能实现自己怀抱的感慨。

C.杜牧,字牧之,晚唐杰出的诗人。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俱佳。

其中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与晚唐另一位杰出的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他的诗表现出一定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其中咏史诗借历史题材讽刺统治者的骄奢淫逸。

抒情写景的七言绝句,清丽生动,为世传诵。

著有《樊川文集》。

D.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他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其诗风豪迈清新,尤长于比喻,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在散文领域也有很高成就,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

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5.下列有关课文内容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阿房宫赋》表面上写秦因修建阿房宫,挥霍无度,贪色奢侈,劳民伤财,终至亡国,实则是借六国之故事讽唐之今事,规劝唐朝的当政者,要以古为鉴,不能哀而不鉴,最终只能落得“后人复哀后人也”的结局。

本文借写阿房宫的兴建与毁灭,揭露了秦朝统治者的穷奢享乐,并借古讽今,阐述了天下兴亡的道理。

B.《听听那冷雨》:

余光中散文的重要主题是他在诗歌中反复吟唱的乡思乡愁、故国之恋,他的散文以其独特的体验,浓浓的乡思,淡淡的乡愁,拨动着读者的心弦。

《听听那冷雨》以作者在不同地方听雨、看雨、体味雨串起了一系列人生的感悟,表达了游子对祖国、对故乡的深深的眷恋。

C.《荷塘月色》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文中描绘了美的景、美的情,其特点是写月光与写荷塘交叉,动的刻画与静的描写交错,抒情与写景交融,形成一幅素淡、朦胧、静美的画面,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白色恐怖的严酷现实的不满,以及他苦闷彷徨,希望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而又无法解脱的矛盾心情,抒发了关心国家前途与命运、追求自由的思想感情。

D.《六国论》主要论述战国时期六国灭亡的原因在于“赂秦”,从而得出必须团结抗敌的历史教训,借以批评北宋朝廷屈辱求和的外交路线,发表自己对当时政治的见解,借题发挥,以古讽今。

本文的语言生动有力。

议论性的句子简洁有力,叙述性的句子生动感人。

作者还运用引用、对比、比喻等手法,使语言灵活多样,增强了表达效果。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苟以天下之大           杳不知其所之也

B.不赂者以赂者丧           洎牧以谗诛

C.二败而三胜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D.盘盘焉,囷囷焉始速祸焉

7.下列各组句子中词类活用类型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楚人一炬李牧连却之

B.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骊山北构而西折

C.辇来于秦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D.族秦者,秦也未云何龙

三、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郑兴,字少赣,河南开封人也。

少学《公羊春秋》。

晚善《左氏传》,通达其旨,同学者皆师之。

更始立,兴为长史,奉迎迁都。

更始诸将皆山东人,成劝留洛阳。

兴说更始曰:

“陛下起自荆楚,权政未施,一朝建号,而山西雄杰争诛王莽,开关郊迎者,何也?

此天下同苦王氏①,而思高祖之旧德也。

今久不抚之,臣恐百姓离心,盗贼复起矣。

今议者欲先定赤眉而后入关,是不识其本而争其末。

恐国家之守转在函谷,虽卧洛阳,庸得安枕乎?

”更始曰:

“朕西决矣。

”拜兴为谏议大夫。

会天水有反者,攻杀郡守,兴坐免。

时赤眉入关,东道不通,兴乃西归隗嚚。

嚚虚心礼请。

而兴耻为之屈,称疾不起。

嚚矜己自饰,常以为西伯复作,乃与诸将议自立为王。

兴闻而谓嚚曰:

“《春秋传》云‘口不道忠信之言为嚚②,耳不听五声之和为聋’。

闲者诸将集会,无乃不道忠信之言;大将军之听,无乃阿而不察乎?

昔文王承积德之绪,加之以睿圣,尚服事殷。

高祖征伐累年,犹以沛公行师。

今令德虽明,世无宗周之祚;威略虽振,未有高祖之功,而欲举未可之事,昭速祸患,无乃不可乎?

惟将军察之。

”嚚竞不称王。

嚚后遂广置职位,以自尊高。

兴复止之曰:

“夫中郎将、太中大夫、使持节官皆王者之器,非人臣所当制也。

孔子曰:

‘惟器与名,不可以假人。

’不可以假人者,亦不可以假于人也。

无益于实,有损于名,非尊上之意也。

”嚚病之而止。

侍御史杜林荐之曰:

“窃见河南郑兴,执义坚固,宜侍帷幄,典职机密。

”乃征为太中大夫。

兴好古学,尤明左氏、周官。

世言左氏者多祖于兴。

——(节选自《后汉书·郑范陈贾张列传》)

注释:

①王氏:

王莽,这里指王莽暴政。

②嚚:

yín,奸诈。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攻杀郡守,兴坐免    坐:

坐视

B.嚚矜己自饰          矜:

夸耀

C.常以为西伯复作      作:

发作

D.嚚病之而止          病:

患病

9.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郑兴劝说隗嚚“不称王”理由的一组是()

①诸将集会,不道忠信之言②大将军之听,阿而不察

③令德虽明,世无宗周之祚④威略虽振,未有高祖之功

⑤欲举未可之事,昭速祸患⑥无益于实,有损于名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兴有政治远见,在众将领都不愿迁都的情况下,指出先平定赤眉然后迁都是本末倒置,并劝说更始帝认清形势,安抚百姓,西进入关,稳定政权。

B.郑兴在赤眉军入关、东面的道路不通的情况下,往西归附了隗嚚,隗嚚很虚心,以礼相请,而郑兴却认为屈就于他是耻辱的,就推说有病不起来。

C.郑兴善于引经据典,他巧妙地引用《春秋传》有关言论来指出隗嚚身边将领心怀异志,并引用孔子的话,批评隗嚚大量设置官职来提高自己地位的做法。

D.郑兴喜好古文经学,他钻研《公羊春秋》,精通《左氏传》,造诣高深,与他一起学习的人都以他为师。

人们说起《左氏传》时,大多采用他的说法。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⑴此天下同苦王氏,而思高祖之旧德也。

(2分)

 

⑵虽卧洛阳,庸得安枕乎?

(2分)

 

⑶而欲举未可之事,昭速祸患,无乃不可乎?

(2分)

四、古诗鉴赏(10分)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李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①你认为第三联中哪两个字用得好,请作简要分析。

(4分)

②这首诗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蕴涵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分)

五、名句名篇默写(8分)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用之如泥沙?

(2)复道行空,。

(3),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4)人间如梦,。

(5)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6),檐牙高啄。

(7)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8)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六、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7题。

另一片天空

韩少功

①一片落叶是千里山脉,或者万里沙原。

如果手中镜片有足够的放大功能,我们还可以看到奇妙的细胞结构,雪花状的或蜂窝状的,水晶状的或胞胎状的。

我们还可能看到分子以及原子结构,看到行星(电子)绕着恒星(原子核)飞旋的太阳系,看到一颗微尘里缓缓推移和熠熠闪光的星云。

②但人们不习惯凝视,总是长于奔走和张望。

我曾从乡村进入城市,从湖南迁至海南,还眼睁睁看着不少朋友去了北京或上海,德国或南非。

我的机会也来了。

20世纪的90年代中期,有人找我谈话,动员我去中国作协工作。

两位已入仕途的文学界朋友,也在宾馆里私下劝我直至深夜,说如果你不到北京,不到某个位置,很多东西没法看到,岂不有点可惜?

③我相信朋友的好意,相信自己一旦错过了北京,会确实错过很多见识。

但那又怎么样?

我还没有到过南极洲,没有到过月亮,没有到过火星,没有到过银河系以外的空间。

我也不可能看到22世纪以及往后更远的年代,看到儿童们在幼儿园里耍弄基因玩具,看到妇人们在杂货店购买核子炊具,看到太空旅游的星际列车和激光天梯,看到人类用药片或芯片改变人性——那样的世界会不会像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同样把我吓晕?

从这一点看,即使进入京城,我仍然是一井底之蛙,反过来说,即便我能够风光活上三辈子乃至三十辈子,同样难以做到无所不至和无所不知。

我仍然不可能走出自己近乎逼仄和速朽的身体,不管到了什么地方,前面仍有地平线和太平间的冷冷拦截。

④旅游是对履历的一种弥补,旅游业鼓励人们对世界展开足迹扩张和镜头攻略,引导人们朝远看和朝外看。

但旅游者的看,不过是把大多数已经出现在媒体的场景,来一次现场的核对和印证;不过是把已被他人用眼光品尝过的场景,再来一次残渣咀嚼和旧货收买。

其一般过程,是交出一笔钱以后,被交通工具规定了观察线路,被旅游设施规定了观察方位,被讲解员规定了观察时的联想,还有“到此一游”的摆拍地点以及固定的笑容。

旅游者于是心满意足:

天下第一峰呵,举世无双呵,不虚此行呵,诸如此类。

⑤他们离世界越来越远。

⑥我是个不可救药的旅者,连黄山、庐山等等都没有去过。

一听哪里火就对哪里怕。

在我看来,事情是被人们的野心弄坏的,更是被传统的空间意识弄坏的。

F·佩索阿说,他更愿意“游历第八大洲”,即蜗居斗室里的个人想象。

我没有他那样自闭,只是相信空间还有另一种展开方式,相信人们完全可以投入另一种远行,比方以前面的荒坡一角为目的地,订一张免费船票或免费机票,于是在手中的石片上俯瞰黄山,在杂草里发现大兴安岭,在身旁的石涧清潭中触摸太平洋。

⑦只要人们愿意,他们还可以自立宪法,发动革命,在细胞、分子、原子的世界里任意创建共和国。

只要人们愿意,他们还可以捏一捏火星,搓一搓金星,摘一颗冥王星放人口袋,在细胞、分子、原子的世界里举步跨进另一条银河——这一切只需要我随便找个什么地方蹲下来,坐下来,趴下来,保持足够的时间,借助凝视再加一点想象,就可以投入另一片灿烂太空。

⑧我终于在一片落叶前流连忘返。

(选自《美文精粹》2009年第6期)

14.结合文章内容,概括人们“奔走和张望”的具体表现。

(4分)

答:

15.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一片落叶”,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6分)

答:

16.第6自然段划横线的“事情是被人们的野心弄坏的,更是被传统的空间意识弄坏的”一句中,“人们的野心”“传统的空间意识”分别指什么?

请简要说明。

(4分)

答:

17.结合文章内容,探究怎样才能找到“另一片天空”。

(6分)

答:

七、论述类文本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请不要遗址公园化

冯骥才

说到遗址,便会想起那年埃及考察。

埃及大地到处是公元前数千年的历史遗址,给人一种极强烈的文明的初始感、源头感。

从开罗的金字塔到卢克索的国王谷——这些法老墓葬的遗址中,无处不是巨大的石雕碎块和灼热的荒沙。

谁也说不清它们的历史,连这些坚硬的石雕究竟毁于何时,也无从得知;时间在这里仿佛失去长度。

当历史走去时,没有留下任何寻找它的线索,只有问号。

这些问号弥漫在残垣断壁碎石流沙之间。

于是空茫、荒芜、寂寞和寥落,雾一样浓重地笼罩在遗址上;然而这才是远去的历史遗留在大地上特有的生命感——也是遗址独具的气质与魅力!

在罗马,许多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址往往并不在城外或者更远的地方,而是在城中,与人们“生活”在一起;但从没人把这些草木丛生的大片大片残垣断壁视做垃圾,去动手清理。

相反,把它们当成凝固的历史,有形的岁月,真正的城市文物,不敢去碰它,更甭说动它。

罗马人懂得一根柱子倒了,是不能扶起来的,因为这是时间老人和历史巨人的行为。

如果扶起来,修补好,历史时间随即消失。

谁敢去改动历史?

它残缺,却正好把另一半交给你去想象。

然而,在我们这里却被改变了。

且不说,许多遗址正在被粗暴的施工所破坏;从河南的殷墟、西安华清池到京西的圆明园遗址,到处在动土动工,修筑围墙,植树种花,竖立雕塑,点缀小品,更有甚者则添油加醋地增添各种“景观”于其间,努力把历史遗址“打造”成一座座公园。

做这种事的人,完全不懂得遗址的价值就是它的“原生态”吗?

不懂得文化和历史也有尊严、也是神圣不能侵犯的吗?

不可否认,我们一些将遗址公园化的人,可能对遗址的价值及必须恪守的保护原则不懂,但不懂得历史文化的人怎么能去管理文化遗产呢?

进而说,又决非仅仅是不懂;如果不懂,为什么要破费大笔钱财为遗址围墙造景、植树栽花呢?

其目的无人不知,便是开发旅游,招引游客,图谋赚得更多银子。

就这样,遗址正在一个个变成公园,变成赚钱的机器;历史被我们变成消费品了。

我们真的不怕没有了遗址的历史?

不怕没有了令人敬畏与尊崇的精神性的文化而带来的浅薄与苍白——不怕那种腰缠万贯的浅薄和富得流油的苍白吗?

(写于2010年6月,选自《文汇报》,有改动)

18.作者认为遗址应该具有哪些特点?

(4分)

19.国内将遗址公园化的现象背后有哪些原因?

(6分)

20.文章最后说:

“我们真的不怕没有了遗址的历史?

”请说说这句话有哪几点含意。

(6分)

八、作文(7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十六七岁的我们有一颗敏感的心,我们在乎许许多多:

一朵花的开落、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一句语重心长的劝勉……因为在乎,我们懂得珍惜;因为在乎,我们变得成熟……

请以“在乎”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

①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②角度自选;③立意自定;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高一年级第一次阶段测试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B

2、B(A.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艺的精巧,本句使用正确。

B.“一言九鼎”指言辞极有分量,一句话能起到重大作用。

语境中应用“一诺千金”,形容应允别人的话信用极高。

C.风声鹤唳:

形容惊慌疑惧,自相惊扰。

D.铩羽而归:

指失败或不得志而归。

铩羽,羽毛摧落,比喻失败或不得志。

3、【答案示例】

点评①(橡皮人):

多与同事交流,增强团队意识,保持对生活的热情。

点评②(考碗族):

对自己职场的规划可以多种多样,各行各业都有“金饭碗”。

点评③(奈特尔家庭):

事业不是生活的唯一,感受生活,享受亲情,人生会更美好。

(评分建议:

点评有针对性,1分;有“劝勉”或“警醒”意味,1分;语言表达顺畅、准确,1分。

4、B

5、A

6、B

7、D

8.B(A.坐:

受牵连获罪。

C.作:

兴起。

D.病:

感到不妥,有所顾忌。

9.D(①是郑兴指出隗嚚诸将不说忠信的话。

②是郑兴指出隗嚚听了阿谀的话也不觉察。

⑥是郑兴对隗嚚“广置职位”的劝阻,不是对“称王”的劝说。

10.C(“将领心怀异志”说法不合文意,原文“不道忠信之言”是说“将领没说忠信的话”,不是说“心怀异志”。

11.⑴这是因为天下人都受王莽暴政的苦,而思念高祖旧日的恩德。

⑵我们虽然睡在洛阳,又怎能睡得安稳呢?

⑶却要做那不可做的事情,显然会招致祸患,恐怕不行吧?

参考译文:

郑兴字少赣,是河南开封人。

少年时学习《公羊春秋》。

晚年精通《左氏传》,并通晓它的意旨,与他一起学习的人都以他为师。

更始皇帝登基,郑兴担任长史,奉命迎接皇帝迁都。

更始皇帝的众将领全是崤山以东的人,都劝说皇帝留在洛阳。

郑兴劝说更始皇帝说:

“陛下从荆楚起兵,权力政令还没有施行,只是刚刚建立朝号,崤山以西地区的豪杰就争着诛杀王莽,打开关门在城郊迎接您。

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天下人都受王莽暴政的苦,而思念高祖旧日的恩德。

现在老百姓很久没有得到安抚了,我担心百姓会离心离德,盗贼又重新起来闹事。

现在反对的人想先平定赤眉军,然后才入关,这是不懂得把握根本而执着于细枝末节。

我担心这样做国家的防守就会转移到函谷关,那么,我们虽然睡在洛阳,又怎能睡得安稳呢?

”更始帝说:

“我向西进发的心意已定了。

”便任命郑兴为谏议大夫。

恰巧遇上天水地区有人造反,攻入郡城,杀掉郡守,郑兴受牵连被免职。

当时赤眉军入关,东面的道路不通,郑兴只好向西归附隗嚚。

隗嚚非常虚心,以礼相请。

而郑兴认为屈身于他是耻辱的,就称病不起。

隗嚚喜欢夸耀自己,常常把自己看成是周文王再世,于是与手下将领商议自立为王。

郑兴听后对隗嚚说:

“《春秋传》说‘口中不说忠信的话是奸诈,耳朵不听五音的和声是聋子’。

空闲时众将领聚在一起,恐怕也不说忠信的话吧;将军的耳朵恐怕连阿谀逢迎的话也察觉不出来吧?

过去周文王继承积德的遗风,加上聪慧圣明,尚且还侍奉殷王朝。

汉高祖连年征战,还用沛公的名义号令军队。

现在您美好的品德虽然突出,但世代都没有像周文王那样得到朝廷的恩赐;您虽然威势大振,但还没有建立像高祖那样的功业,却要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