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重点难点全覆盖练习卷附答案 教师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11522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723.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重点难点全覆盖练习卷附答案 教师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重点难点全覆盖练习卷附答案 教师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重点难点全覆盖练习卷附答案 教师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重点难点全覆盖练习卷附答案 教师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重点难点全覆盖练习卷附答案 教师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重点难点全覆盖练习卷附答案 教师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3页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重点难点全覆盖练习卷附答案 教师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3页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重点难点全覆盖练习卷附答案 教师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3页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重点难点全覆盖练习卷附答案 教师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3页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重点难点全覆盖练习卷附答案 教师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3页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重点难点全覆盖练习卷附答案 教师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3页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重点难点全覆盖练习卷附答案 教师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3页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重点难点全覆盖练习卷附答案 教师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3页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重点难点全覆盖练习卷附答案 教师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3页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重点难点全覆盖练习卷附答案 教师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3页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重点难点全覆盖练习卷附答案 教师版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3页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重点难点全覆盖练习卷附答案 教师版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3页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重点难点全覆盖练习卷附答案 教师版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3页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重点难点全覆盖练习卷附答案 教师版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3页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重点难点全覆盖练习卷附答案 教师版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3页
亲,该文档总共6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重点难点全覆盖练习卷附答案 教师版文档格式.docx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重点难点全覆盖练习卷附答案 教师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重点难点全覆盖练习卷附答案 教师版文档格式.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重点难点全覆盖练习卷附答案 教师版文档格式.docx

3.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却有很大差异,其主要原因是()

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不同 

构成它们的原子数目不同

金刚石、石墨和C60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金刚石、石墨和C60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答案】D

【解析】【解答】决定物质性质的是物质的组成和结构,金刚石、石墨、C60的组成元素虽然相同,但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导致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

D。

【分析】根据碳单质的构成分析,碳元素可形成多种单质,是因为碳原子排列不同,所以各单质化学性质相似而物理性质差异很大。

4.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它们是同一种物质 

它们在空气中充分燃烧都会生成二氧化碳

它们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 

它们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

【答案】B

【解析】【解答】A.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它们是三种不同的物质,A不符合题意;

B.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它们在空气中充分燃烧都会生成二氧化碳,B符合题意;

C.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C60是由分子构成的;

C不符合题意

D.它们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相同,金刚石中碳原子排列的最基本结构是正八面体,石墨是层状结构,每层中最小结构是正六边形,碳六十每60个碳原子排列成镂空的足球型结构,又叫足球烯,D不符合题意。

B。

【分析】A根据物质的分类分析解答

B根据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分析解答

C根据他们都是碳的单质解答

D根据分子组成不同,原子的排列方式就不同解答

5.如图为金刚、石墨和C60的结构模型图,图中小球代表碳原子。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原子的排列方式改变,则构成的物质种类改变

相同元素组成的不同物质,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产物相同

相同元素组成的不同物质,化学性质相同

在特定的条件下,石墨既可转化为金刚石,也可转化为C60

【解析】【解答】A、金刚石、石墨、C60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构成物质的种类不同,A不符合题意;

B、金刚石、石墨、C60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产物都是二氧化碳,B不符合题意;

C、相同元素组成的不同物质,化学性质不相同,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分子性质不同,C符合题意;

D、金刚石、石墨、C60的组成元素相同,可以相互转化,D不符合题意;

C

【分析】A、根据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结构分析

B、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相同分析

C、根据不同物质的性质不同分析

D、根据组成元素相同的单质间可以相互转化分析

6.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说法错误的是( 

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CO2、CO的组成元素相同,化学性质也相同

【解析】【解答】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故不符合题意;

B、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故不符合题意;

C、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不符合题意;

D、CO2、CO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分子的构成不同,决定了化学性质不相同,故符合题意;

D

【分析】根据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的性质分析,碳元素可组成多种单质,因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化学性质相同,但因碳原子排列不同所以物理性质不同。

7.互为同素异形体的一组物质是( 

氧气与臭氧 

干冰与冰 

银和水银 

水与双氧水

【解析】【解答】A.氧气与臭氧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是同素异形体,A符合题意;

B.干冰为二氧化碳,冰为水,不属于同素异形体,B不符合题意;

C.水银是汞,和银组成元素不同,不是同素异形体,C不符合题意;

D.水和双氧水不是单质,不属于同素异形体,D不符合题意;

A。

【分析】根据同素异形体为组成元素相同,且为单质分析。

8.下列四个装置都能制取二氧化碳,其中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的是( 

①②④ 

①③④ 

①②③ 

②④

【解析】【解答】①装置能用来制取二氧化碳,但不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错误;

②装置可以通过上下移动干燥管,使大理石和稀盐酸接触或分离,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正确;

③导管末端在液面下,无法顺利排出气体,错误;

④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若需要反应停止,则需关闭弹簧夹,U型管右侧压强增大,则大理石和稀盐酸分离,反应停止发生;

正确。

【分析】本题考查二氧化碳制取的设计,要求能做到“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根据二氧化碳制取的反应物和反应条件,要想使反应随时停止和发生,只要能将两种药品随时分开就行

9.可以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检查图中装置气密性。

当缓慢拉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长颈漏斗下端口有气泡 

瓶中液面上升 

注射器内有液体 

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

【解析】【解答】A.因为拉活塞,所以瓶内压强变小,大气压将空气压入,长颈漏斗下端口有气泡,正确;

B.瓶中液面不会上升,错误;

C.注射器没与液体接触,所以注射器内不能有液体 

,错误;

D.当推注射器的时候,瓶内压强增大,长颈漏斗内液面才会上升,错误。

【分析】实验室制取气体前一定要先检验装置气密性。

10.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送入药品 

存放二氧化碳

检验二氧化碳 

验满二氧化碳

【答案】B

【解析】【解答】A、向试管中装大理石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大理石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A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集气瓶应正放,B符合题意;

C、检验二氧化碳应用澄清的石灰水,C不符合题意;

D、验满二氧化碳时,应将燃着木条伸到集气瓶口,D不符合题意;

【分析】A根据试管中加入块状固体的方法解答

B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密度正放在桌面上

C根据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解答

D根据验满二氧化碳是在集气瓶口解答

11.下列气体中可用向下排气法收集的是( 

H2 

 

N2 

O2 

SO2

【答案】A

【解析】【解答】A、氢气密度比空气小,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符合题意;

B、氮气的密度小于空气密度,但与空气密度十分接近,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不符合题意;

C、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可用使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硫虽然密度比空气大,但属于大气污染物,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不符合题意;

A

【分析】气体收集方法除根据气体密度和溶解性确定收集方法外,还要结合气体的其他性质如毒性、是否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来综合判断。

12.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不合理的是(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能与水反应,不可用排水法收集 

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在发生装置中加入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 

此反应在常温下即可迅速发生,故该气体发生装置不需要加热

【答案】C

【解析】【解答】A.排水法适宜收集难溶于水的气体,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能与水反应,不可用排水法收集,A不符合题意;

B.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B不符合题意;

C.在发生装置中加入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因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会使反应自动停止,C符合题意;

D.此反应在常温下即可迅速发生,故该气体发生装置不需要加热,D不符合题意。

【分析】实验室通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据此解答

13.下列有关CO与CO2的叙述正确的是()

CO与CO2都会污染环境

CO与CO2中碳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在一定条件下,CO与CO2可以互相转化

CO2气体中混有少量的CO气体,可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

【解析】【解答】A、CO会污染空气,CO2不污染空气,只是会导致温室效应,A不符合题意;

B、氧元素在化合物里,一般为-2价,根据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CO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而CO2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化合价不同,B不符合题意;

C、CO在点燃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CO2在高温条件下,能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CO与CO2可以互相转化,C符合题意;

D、CO2气体中混有少量的CO气体,点不着,只能通过炽热的氧化铜除去CO,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是大气成分分析

B、根据化合价规则分析

C、根据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之间的转化关系分析

D、根据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分析

14.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二氧化碳是引发酸雨的“罪魁” 

二氧化碳气体可用于人工降雨

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有毒不能制作碳酸饮料

【解析】【解答】A.二氧化碳不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的固体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没有毒性,不符合题意;

【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但不引起酸雨分析;

B、根据二氧化碳的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分析;

C、根据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分析;

D、根据二氧化碳没有毒性分析。

15.如图中X、Y、Z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箭头表示物质之间可以向箭头方向一步转化,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若X是SO2,则Z可能是O2 

若X是H2O,则Z可能是O2

若X是O2,则Z可能是CO2 

若X是CO2,则Z可能是H2CO3

【解析】【解答】A、氧气与硫反应可得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与碱反应生成水,水电解可得氧气,A不符合题意;

B、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水无法转化为一种物质,且能生成氧气,B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与水通过光合作用可得氧气,碳与氧气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可得二氧化碳,C不符合题意;

D、碳酸受热分解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与碱反应生成水,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D不符合题意。

【分析】本题要求熟练掌握对所学物质之间的转换,

16.燃气热水器中燃气不充分燃烧易产生CO气体,下列关于CO的说法错误的是:

( 

CO气体有毒,可危害人体健康 

CO可用于冶炼金属

CO可以燃烧,可作燃料 

在煤炉上放一壶水就能防止CO中毒

【答案】D

【解析】【解答】A、CO气体有毒,可危害人体健康,符合题意;

B、CO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符合题意;

C、CO可以燃烧,可作燃料,符合题意;

D、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在煤炉上放一壶水不能防止CO中毒,不符合题意。

【分析】根据一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分析;

根据性质决定用途进行判断。

17.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大气层中二氧化碳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

固体二氧化碳被称为“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用块状大理石和稀硫酸迅速制备大量二氧化碳

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紫色石蕊试液会变红

【解析】【解答】A.二氧化碳含量过多是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A不符合题意

B.干冰在升华时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B不符合题意

C.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会阻止反应,因此不能制备大量的二氧化碳,C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D不符合题意

【分析】A、根据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分析

B、根据人工降雨的原理分析

C、根据硫酸钙微溶于水分析

D、根据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分析

18.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二氧化碳易溶于水,所以二氧化碳气体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二氧化碳是能加快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可用作温室气肥

液态二氧化碳用于灭火,利用了CO2不助燃、不可燃、密度大于空气的性质 

干冰气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作制冷剂

【解析】【解答】A.二氧化碳易溶于水,不是能溶于水,A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是能加快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可用作温室气肥,B不符合题意;

C.液态二氧化碳用于灭火,利用了CO2不助燃、不可燃、密度大于空气的性质,C不符合题意;

D.干冰气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作制冷剂,D不符合题意

【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易溶于水解答

B根据光合作用的原料分析解答

C根据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不支持燃烧解答

D根据干冰升华吸热解答

19.把分别盛满甲、乙、丙气体的试管倒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对甲、乙、丙气体的分析正确的是( 

甲、乙、丙气体都易溶于水 

乙气体比甲气体更易溶于水

不可以用排空气方法收集甲气体 

可以采用排水集气方法收集丙气体

【解析】【解答】由图示可知,气体溶解性越强,则进入试管内水的体积越大,所以甲气体溶解性最强,其次乙,丙不溶于水,不溶于水的气体可利用排水法收集,D符合题意;

D;

【分析】根据气体溶解后压强变小,试管内液面会上升分析。

20.氨气(NH3)是没有颜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

下列是实验室收集气体的几种装置,为防止污染环境,你认为最合理装置是( 

【解析】【解答】A、极易溶于水,A不符合题意;

BC、密度比空气小但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为防止污染环境,B、C不符合题意;

D、氨气极易溶于水,所以可用水吸收多余的氨气,为增大吸收面积,防止倒吸,D符合题意。

【分析】收集装置的选择主要考虑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以及能否于水发生反应。

21.关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装置②可用于制CO2 

装置①②可用于制O2

装置④可用于收集H2 

装置③④可用于收集O2

【解析】【解答】A.装置②为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可用于制CO2,不符合题意;

B.氧气可用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制取,也可用过氧化氢、二氧化锰常温制取,所以装置①②可用于制O2,不符合题意;

C.氢气密度比空气小,装置④不能用于收集H2,符合题意;

D.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易溶于水,装置③④可用于收集O2,不符合题意;

【分析】根据气体的发生装置要看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收集装置要看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分析。

22.下列CO2的制备装置中,不能起到“能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效果的是( 

【解析】【解答】解:

A、关闭止水夹,装置内压强增大,液体被压入烧杯中,固液分离;

打开止水夹后,固液接触,反应进行;

能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故选项错误.

B、固体放在小试管中,加入酸后,酸和固体不能分离,无法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不能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故选项正确.

C、通过控制可上下移动的铜丝,可控制固液的接触,能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故选项错误.

D、关闭止水夹,试管内压强增大,液体被压入水槽中,固液分离;

能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故选项错误.

故选:

B.

【分析】能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要能控制固体药品与液体的接触;

可利用止水夹关闭后,容器内压强增大,液体被压入容器中,固液分离,达到能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的目的,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2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有以下几个步骤:

①按要求装好仪器;

②向长颈漏斗中注入盐酸;

③向反应器中加入块状石灰石;

④检查装置气密性;

⑤收集生成的气体。

以上操作正确排列顺序为( 

①②③④⑤ 

②①④③⑤ 

①④③②⑤ 

①②④③⑤

【解析】【解答】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步骤:

①按要求装好仪器,④检查装置气密性,③向反应器中加入块状石灰石,②向长颈漏斗中注入盐酸,⑤收集生成的气体。

【分析】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步骤解答,注意实验前检查气密性,另外药瓶添加先固后液

24.如图为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发生、收集装置.有关这些装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装置Ⅰ可作为加热固体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

装置Ⅱ可用于制取二氧化碳气体,也可以用于制取氧气

装置Ⅲ、Ⅳ可用于收集密度与空气密度差距较大,且不与空气中各成分反应色无毒气体

装置Ⅳ、Ⅴ都可用于实验室收集氧气

A、装置Ⅰ制气体属于固体加热型,可作为加热固体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装置Ⅱ可用于制取二氧化碳气体,也可以用于制取氧气正确,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装置Ⅲ、Ⅳ可用于收集密度与空气密度差距较大,且不与空气中各成分反应的无毒气体,并且导管必须伸到集气瓶的底部,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装置Ⅴ可用于实验室收集氧气,装置Ⅳ不能用于收集氧气,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故选D.

【分析】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二、填空题(共5题;

共30分)

25.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现有①氧气②二氧化碳③氖气④氮气⑤木炭⑥细铁丝。

选择适当物质填空(填序号)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________;

(2)可作为冬天取暖燃料的是________;

(3)通电时能作为有色光的是________;

(4)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________;

(5)炼钢、气焊、航天、医疗等行业均需要用到的是________;

(6)不能在空中燃烧,但可以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的是________;

【答案】

(1)④

(2)⑤

(3)③

(4)②

(5)①

(6)⑥

【解析】【解答】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

④;

(2)木炭可以燃烧,可以作燃料,

⑤;

(3)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有颜色的光,可以作电光源,

③;

(4)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5)炼钢、气焊、航天、医疗等行业均需要用到的是氧气,

①;

(6)不能在空中燃烧,但可以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的是铁,

⑥;

【分析】本题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