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知识点归纳.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115685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89 大小:149.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知识点归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语文知识点归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语文知识点归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语文知识点归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语文知识点归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语文知识点归纳.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9页
语文知识点归纳.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9页
语文知识点归纳.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9页
语文知识点归纳.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9页
语文知识点归纳.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9页
语文知识点归纳.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9页
语文知识点归纳.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9页
语文知识点归纳.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9页
语文知识点归纳.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9页
语文知识点归纳.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9页
语文知识点归纳.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9页
语文知识点归纳.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9页
语文知识点归纳.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9页
语文知识点归纳.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9页
语文知识点归纳.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9页
亲,该文档总共8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知识点归纳.docx

《语文知识点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知识点归纳.docx(8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知识点归纳.docx

目录

小学语文必会基础知识---标点符号

小学语文必会基础知识---关联词

小学语文必会基础知识--修辞

小学语文必会基础知识--近义词

小学语文必会基础知识--反义词

小学必学病句的类型及修改方法

小学把字句和被字句的互换的方法

小学肯定句改双重否定句的方法及练习

陈述句改为反问句互换的方法

小学语文句子排序方法与技巧+练习题

扩句与缩句的方法与练习

小学语文必会基础知识---标点符号

小学常用标点:

(16种) 逗号, 句号。

  问号?

感叹号!

 冒号:

  

分号;双引号“” 顿号、 括号() 破折号——  省略号...... 

书名号《》 着重号.   连接号(——) 专名号(----)

基本概念及用法:

1、逗号:

表示一句话中间的一般性停顿。

2、句号:

用于一句完整话的最后停顿。

3、问号:

表示一个疑问句末尾的停顿和语气。

4、感叹号:

用于表示强烈感情的句子末尾的停顿和语气。

5、冒号:

表示提示性话语之后的停顿。

6、分号:

表示停顿一般比逗号大比顿号小,复句间较大的停顿。

7、双引号:

表明文中直接引用别人的话、书上的话、人物的话等。

8、顿号:

表示句子中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

9、括号:

标明文中注释的部分。

10、破折号:

表示出现种种不同的语境、情态和语法意义。

11、省略号:

表示由于种种原因省去的内容、达到便于记叙的目的。

12、书名号:

表示书名、篇名、报刊名、文件名、戏曲、图画等的名称。

13、着重号:

表示文中特别重要,需要注意的字词句。

14、间隔号:

表示时间、民族、书名、人名之间的分界。

15、连接号:

表示时间、地点、数目等起止的标点。

16、专名号:

表示人名、地名、国家名等。

标点符号专项讲解及练习

本考点要求熟悉标点符号的种类,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作用及书写位置,着重掌握冒号、分号、破折号、引号、问号的用法及标号与点号的连用。

标点符号的考查有两个特点:

1.本用法的考查较多地集中于顿号、冒号、括号、书名号、问号和引号的易混、易错之处;

2.把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则和正确表达文意结合起来考查。

一、标点符号的种类

标点符号16种,这是1990年国家语委和新闻出版署重新颁布的《标点符号用法》的最新数字。

包括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接号、书名号、专名号。

二、重点掌握

1.问号:

①反问句和设问句都是无疑而问。

前者只问不答,要表达的确定意思包含在问句里;后者自问自答,以期引起读者注意,但二者均是疑问语气,因而句末都用问号。

②选择问句虽然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择项,但仍然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表达完整的意思,因而只在句末用一个问号,句中各项之间用逗号;但有时为了强调各选项的独立性、也可以在各项之后都用问号。

③有些表示委婉语气的祈使句,句末也可用问号。

④有的问句,主语和谓语倒置,应注意把问号放在句末。

⑤有的句子里虽含有疑问词(谁,什么,怎么样等),但并非真正发问,而是表达一个陈述语气,因而应用句号。

2.冒号:

①用在书信、发言稿开头的称呼语后面,有引起他人注意的意思;用在“某某说”之后,表示下面是引用的话。

②用在总括的话后面,表示后面要分项说明或表示冒号前面的话引起后面的话。

③用在提示的话的末尾,表示后面有要说的话、所想的内容或所作的分析。

④用在总括语的前面,表示总结上文。

3.引号

①表示直接引用的话,

②表示突出强调。

③表示讽刺和否定。

④表示特定称谓。

⑤有时用来引用成语、谚语、歇后语等。

使用引号应注意:

①引文之内又有引文时,外边的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倘若单引号之内又有引文,那又要用双引号,依次类推。

②如果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又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面。

③引文不完整或者说引文作为自己话的一部分,这时,句末点号(问号感叹号除外)放在后引号的外面。

④如果引文连着有好几段,每段开头都应用一个前引号,直到最后一段的未了才用一个后引号。

⑤如果只把别人的话的大意说出,不照原样引述,这时,不用引号。

4、括号

括号里的是注释或补充说明句中一部分词语,这叫句内括号。

注释语如果有标点,那么最末一个标点(问号、感叹号除外)应省去;括号是注释或补充说明全句内容的,这叫句外括号,注释若有标点,可照样不动,也可不用。

三、标点符号的位置

句号、问号、感叹号、分号、冒号、逗号、顿号书写时都要紧挨着文字,放在文字的右边偏下,并用一个格。

引号、括号、书名号都用在文字前后,占一个格。

这三种标号的前半边,可以出现在一行的开头,不能放在一行的末尾;后半边,可以出现在一行的末尾,不能放在一行的开头。

省略号和破折号书写时都放在字格中,用两个格。

它们可以出现在一行的开头,也可以出现在一行的末尾,但不能拆散使用,即不能出现前行末尾用一格,后行开头用一格的情况。

间隔号和连接号均放在被间隔或连接的字词中间,书写时占一格,处于格中部。

连接号在连接汉语拼音时占半个字的位置,而在铁路、公路等交通部门标时运行起迄点时,占两个格。

着重号和专名号都放在文字的下边,不单独占格。

四、标点练习

(一)

1.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二代无绳电话采用了数字技术,主要有泛欧数字无绳电话、个人便携式电话、个人接入通信系统……等,具有双向互呼和越区切换性能。

B.打陀螺讲求技巧,用力小了,陀螺旋转不起来,用力大了,陀螺又容易“栽跟头”,用力匀称,陀螺才能平衡而快速地旋转。

C.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

黛玉道:

“只刚念了四书。

”黛玉又问妹妹们读何书?

贾母道:

“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

D.科学对人类事物的影响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是大家熟悉的:

科学直接地、并且在更大程度上间接地生产出完全改变人类生活的工具。

第二种是教育性质的——它作用于心灵。

2.下列句中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伞头秧歌”是晋西北吕梁山区所独有的社火形式,尤以紧邻黄河边的一个小县——临县最为盛行。

B.曾被美国中央情报局误以为核反应堆的土楼,现以永定县境内的种类最多、数量最多、规模最大、功能最全;被称为“没有大门的中国客家土楼民居博物馆。

C.唯美、情趣、怀旧是《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经典》书系的特色,其中有冰心的《春水》、凌叔华的《酒后》、苏雪林的《绿天》、石评梅的《烟霞余影》等作品。

D.你想,倘若徐志摩和陆小曼时代也有手机的话,后人还能读到那么多情真意切的美丽如诗一般的情书吗?

3.下列句中标点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明知这位以一曲“北方的狼”而唱红台湾的歌手——齐秦有睡懒觉的习惯,但为了钟情于他的歌迷。

我还是满怀歉意地扣响了他的房门。

B.传说伊欧斯是希腊神话中“黎明”(其实,指的是晨曦和朝霞。

)的化身,是希腊神泰坦的女儿。

C.请柬上特意注明,最好能给母校带点小礼物,礼物最好是自制的,最好能标志自己的成就……云云。

D.他把列宁的“为了能够分析和考察各个不同情况,肩膀上要长着自己的脑袋”这句话,写在台历上,作为座右铭。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B.心里想道:

与这同样的花自然开放的时候,我会这样仔细凝视它吗?

只摘了一朵花插入花瓶,摆在壁龛里,我才凝神注视它。

C.北大在长期发展和斗争历程中形成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光荣传统,生动地体现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民族精神。

D.因为开方的医生是最有名的,以此所用的药引也奇特:

冬天的芦根,经霜三年的甘蔗,蟋蟀要原对的,结子的平地木,……多不是容易办到的东西。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

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B.高尔基说,小说是“时代的生活和情绪的历史,”鉴赏小说要寻味特定时代人物的思考、憎爱和追求。

C.读罢《故事新编》,终于,我们恍悟:

那夷弈、女娲、墨子、宴之敖、眉间尺,不正是鲁迅先生本人传神的自画像吗?

D.上海的越剧、沪剧,河南的豫剧,安徽的黄梅戏,在这次汇演中极为引人注目。

答案:

1.D(A、“等”与省略号不能同用。

B、“转不起来”和“栽跟头”后用分号。

C、两个问号改为逗号)

2.B.分号改为逗号;结尾句号应在引号外边。

3.D(A“歌迷”后句号应为逗号;B删去括号内的句号;C句末省略号与“云云”重复)

4.C.“爱国,进步,民主,”改为顿号。

5.B.小说是“时代的生活和情绪的历史”,句尾逗号放在引号外。

(二)

1.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学习就怕‘认真’二字。

”张老师说:

“‘态度决定一切’,确实很有道理。

B.网络技术对艺术传统的冲击不容忽视,对新艺术形式的催生已初露端倪。

人们不得不思考,高科技的发展将导致艺术的沉沦?

还是会迎来新时代的文艺复兴?

C.自然之美是一切艺术美的源头活水,正如古人所云“天地有大美而无言。

”天地之美,在风景名胜,也在“溪头荠菜花。

”平中见奇,淡里显味,更是一种不事雕琢的天然之美。

D.归隐是旧时文人理想中的一种闲散生活——躬耕、沽酒、题诗、作画、对弈……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古往今来很少有人情愿过这种生活。

2.下列语句中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洞的正中,用朱漆写着三个大字——“逍遥宫!

B.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C.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我国姓王的人接近有1亿人。

D.《新华字典》对“脉脉”的释义是:

“用眼神表达爱慕之意,如‘含情脉脉’。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她认真地看过这些信后,郑重地转给了有关部门,不知道有关部门收到这些信后作何感想?

能不能像影片中那位女法官那样秉公断案,尽快解决问题?

B.以前可能因为年龄小,不知道珍惜时间,现在我才体会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C.每当疼痛发作,他就采用自己的“压迫止痛法”——用茶壶盖、烟嘴、玻璃球、牙刷把……顶住疼痛的部位。

D.“真不是和你说着玩儿。

”洪民一本正经地说,“如果你能出山,咱们一起想办法,这事准能完成”。

4.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桃花开了,红得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

B.公司常年坚持节能管理的月考核、季评比、年结算制度、能耗预测制度和能源跟踪分析制度,做到节能工作常抓不懈。

C.中国足球的球迷们现在真的感到很迷惘,面对这片绿茵场,不知道是继续呐喊助威呢,还是干脆掉头而去?

D.“守株待兔”的“株”是什么呢?

《说文解字》的解释是“木根也”,段玉裁在注释时则说得更明确:

“今俗语云桩。

5.所列的四组标点,最适合下面这段话的一组是()

湖北省江陵县一同志来信反映①人情风正在污染人们的心灵②金钱的多少③表示着人情的轻重④礼品的贵贱⑤显示出关系的亲疏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 。

 , 。

 , 。

B.:

  , , 。

 , 。

C.,  。

 , ; , 。

D.,  , , ; , 。

答案:

1.D(A.张老师说后面应是逗号。

B.第一问号改为逗号。

C两个引号内的句号应该放在引号外)

2.A.叹号应放在引号外。

3.C(A、前面问号的改为逗号,后面的改为句号。

B引号中句号去掉。

D最后的句号放在引号内)

4.D(A、“黄色”前逗号改为冒号。

B“年结算制度”后应为逗号。

C“迷惘”后为冒号)

5.C

标点符号,书面上用于标明句读和语气的符号。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

)古代的汉字作品无标点符号,到了19世纪开始使用「。

」作为断句。

日本在8世纪时,使用返点和训点作为标点系统。

 

  标点符号分为点号、标号、符号(不要求掌握)三大类。

 

  点号:

(句号、问号、感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

 

  句号。

表示一句话说完之后的停顿。

它一般用在陈述句和不带明显的命令口气的祈使句的末尾,占一格,点在格的左下方。

 

  问号?

表示一句问话完了之后的停顿,用问号,问号占一格,点在?

格的中间。

不论是疑句,还是设问、反问,当问句的意思表示完了,就用问号表示停顿。

 

  感叹号!

表示感情强烈的句子完了之后的停顿,用感叹号。

感叹号一般用在感叹句和祈使句的末尾,占一格,点在格的中间。

凡是感情色彩比较浓的句子,诸如喜爱、赞美、悲伤、怀念、请求、命令、愤怒、惊讶等,在一句话说完后,应该用感叹号表示停顿。

 

  逗号,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占一格,点在格的左下方。

 

  顿号、表示句子中并列词语之间较小的停顿,占一格,点在格的左下方。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

句子中并列成分,比较小的停顿用顿号,而较长的停顿用逗号,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停顿的长短。

 

  分号;用于分句与分句之间的停顿,占一格,点在格的左下方。

它所表示的停顿,比逗号大,比句号小。

 

  冒号:

主要用于句子中表示提示、总结之后的停顿,占一格,点在格的左下方。

冒号主要有以下几种用途:

(1)冒号用于引述语之前,表示后面是所要说的话或引用别人的话例:

毛泽东主席宣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2)冒号用于提示语或总结语之后,表示后面还有话说。

例:

商店里什么都有:

服装、布匹、文具、食品……

 

  (3)冒号还用于书信的称呼之后,其作用也是表示提示。

例1、敬爱的解放军叔叔:

2、颜黎民君:

 

  (4)用在解释性的分句之前,具有解释说明的作用。

如:

不过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

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

 

  (5)用在总提与分述之间,使两者眉目清楚。

如:

我决心做到以下几点:

一、每天按时做好作业;二、看一些儿童读物……

 

  (6)用在动词谓语和较长的宾语之间,便于阅读理解。

 

  (7)用在动词谓语和较长的宾语之间,例如:

我知道:

越是在艰苦的时候,战士们越关心自己的领导。

 

  标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着重号、间隔号、引号)

 

 括号()表示文章中的注释部分

 

  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意思的递进或转折,声音的中断或延续等,占两格,写在格的中间。

 

  1、表示声音的延续。

例如: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2、表示声音的中断。

例如:

小明睁大了眼睛,不解地问:

“这——。

 

  3、表示解释说明。

例1:

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1952年10月22日。

例2:

这是在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

 

  4、表示意思的转折。

例如:

训练动物很有意思——猴子的动作多么像人啊!

 

  5、表示递进的意思。

例如:

团结——批评和自我批评——团结。

 

  省略号……

(1)表示对引文的删节和对重复说的词语的省略。

例1:

“铃,铃……”小闹钟叫了起来。

例2,在广泛的阅读中汲取营养对作文大有好处。

正如鲁迅先生说的“读书必须同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枯躁了。

(2)表示说话断断续续或不好意思直接说出口的情景。

例1,他轻轻地摇了摇头,两眼望着那捆书,用微弱的声音说:

“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例2,老师,我……昨天……昨天错怪了你。

(3)表示意思没说完或者语意深长,余意未尽,发人深省。

例如:

哎!

你这个人真是……使用省略号,无论在句首,句中,还是在句尾,一般都不再加其他标点。

 

  书名号《》表示书籍、文章、报刊、歌曲、电影等的名称。

 

 着重号.用于引起读者注意的符号,使用时文下打点;直排时则标在字的右侧。

 

  间隔号·用于某些非汉语人名内部或书目中。

 

  引号“”引号表示文中的引用部分,就形式而言,分为双引号用“”“”表示和单引号‘’两种。

一般说,单独使用引号用双引号,“”‘而引用的话中还需要用引号时,外面用双引号,里面用单引号。

例:

赵大叔拍了拍牛头说:

“累不累,‘独角龙’?

”小学阶段引号的用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引用别人的话或者表示直接说出来的话。

例:

我要牢记毛主席的话: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2)需要标出的成语、谚语、俗语或表示声响的词语,专用词语,具有特殊意义的词语。

具有特殊意义的词语。

例1,俗语说: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例2,北风“呼呼”地吹个不停。

例3,大兴安岭这个“岭”字,可跟秦岭的“岭”字大不一样。

 

  (3)表示讽刺的意味或反语。

 

  (4)表示讽刺的意味或反语。

例1,他嘲笑着说:

“你的手太‘巧’了!

”例2,这就是鼓吹资产阶段自由化的精英们所谓的“民主”。

小学标点符号专题练习

姓名:

得分:

一、 标点符号练习:

引号的用法练习

1、“说”字在前面,“说”字后面用冒号,所说的话用引号,引号里的话,一句话意思没有说完时,就用逗号,意思说完了,就用句号(问号、感叹号)。

例:

大树说:

“来吧,孩子……你会很快活的!

练习:

大树高兴地摇晃着肢体,对孩子说来吧,孩子,爬到我的树干上,在树枝上荡秋千,你会很快活的!

2、“说”字在中间时,前面的话用引号,“说”字后面用逗号,后面的话还用引号,引号里的话中标点用法同第一种情况。

例:

“我已经大了,不爱爬树玩了,”孩子说,“我想买些好玩儿的东西。

我需要钱。

你能给我一点儿钱吗?

练习:

很抱歉大树说我没有钱。

我只有树叶和苹果,把它们拿去吧,孩子  

3、“说”字在句尾时,“说”后用句号。

前面的话用引号引起来,引号里的话中标点用法同第一种情况。

例:

“我太老了,不能再荡秋千了。

”孩子说。

练习:

  我很疲倦,爬也爬不动了孩子说

二、判断下列句子标点符号,对的打“√”,错的打“×”

1、人们都说:

“桂林山水甲天下”。

()

2、这个养殖场里什么鸟都有:

珍珠鸟,天鹅,角鸡,鹁鸪,孔雀。

()

3、贝多芬花了一夜的功夫,才把刚才弹的曲子:

月光曲记录下来。

()

4、为什么昨天答应得好好的?

今天又反悔了呢?

()

5、西子湖畔风景优美!

()

6、当老师问:

“学数学最怕什么?

”的时候,大家异口同声回答粗心!

()

7、楼顶的大钟,敲了八下。

我们的张老师,还伏在办公桌上,全神贯注地,批发着作业。

()

8、“这难道不是你的错吗?

”这是句反问句。

()

9、参加大会的有干部,工人,还有科学家。

()

10、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就过了。

()

三、给下面的这段话加标点,把正确一项的序号填在句末的括号里。

1、为什么瓜秧开了花不结瓜是水浇得不够是肥施得不够足还是土壤根本不行一位雷达兵在生产队当过副队长他找到了答案瓜秧开了花要受粉()

A.?

,——!

B.?

、、?

,,。

C.?

,,?

,:

D.,,?

——。

2、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A.,,,。

,,。

B.、、。

,,。

C.,,。

,,。

D.,,;, ,,。

3、在我国分布最广的家燕又名玄鸟拙燕越燕它体态轻捷伶俐飞行快如流星常结群横飞田野在水面掠过追捕蚊蝇等害虫燕群所过之处蚊蝇为之一扫而光()

A.;、、……,,,。

、,,。

B.,、、。

,,,,、。

,。

C.,、、。

、,、,、。

,。

四、下面句子中的引号起什么作用,把正确一项序号的填在后面的括号里。

A.表示引用的部分。

B.表示特殊的称谓或需要着重指出的部分。

C.表示讽刺或否定的意思。

1、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

2、每逢看到孩子们学习,我就会想起爸爸说过的话:

“小孩子做什么事情都不能三心二意。

”()

3、老柿树像一把大伞,张在我家的门前。

因此方圆二三十里的人们都把它叫做“梅家院子里的万年伞”。

()

五、下面句子中的破折号起什么作用,把正确一项序号的填在后面的括号里。

A.补充说明。

B.意思转折或递进。

C.声音的延长。

D.插入内容。

1、有一个孩子——他是元帅……他把我带到这里来。

()

2、四十秒钟后——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孩子的身体浮上来了。

()

3、我刚要倒馊饭,突然听到一阵急促的叫声:

“别倒——”,我抬头一看,是春花。

()

4、在我的记忆中,这里的野花,总是那么灿烂,红、黄、蓝、紫,仿佛竞赛似的,一茬接一茬,终年不断——除非水渠结冰了,雪花盖满了大地。

()

六、给下面句子加上标点符号,使它表示两种不同的意思。

1、中国女排打败了日本女排得了冠军

A、

B、

2、你同意他不同意

A.

B.

小学语文必会基础知识---关联词

1、并列关系:

...一边...一边...   ...一面...一面 ...   

不是...而是...   有时...有时...  既...又...   

又...又 ...     那么...那么...

2、承接关系:

一...就    首先...然后   ...又...     

...就...     ...接着 ...

3、递进关系:

不仅...而且   不是...甚至    不但...而且  

不但(不仅、不只、不光)...还(又、也)

4、因果关系:

因为...所以  由于...因此  ...因故...  

之所以...是因为  既然...就 ...因此...

5、选择关系:

是...还是  不是...就是  要么...要么  

与其...不如  宁可...也不 宁愿...不愿...

6、转折关系:

虽然...但是 尽管...还 尽管...却 

但是(可、却、可是、然而、不过、只是、仅)

7、假设关系:

如果(假设、倘若、要是)...就(那么、那就) 

即使(就是、就算、纵然)...也(还)

8、条件关系:

只要...就 只有...才 除非...才 任凭...也

关联词语的运用,关键在于平时语感的培养,如果一句话当你添上了关联词语之后意思表达出现的差异,那么肯定是不对,所以关联词语的运用窍门就在于对句子和意思的准确理解和把握!

(1)并列关系:

几个分句分别说明、描写几种事物,或者几个方面说明同一种事情。

如:

弟弟一边唱歌,一边跳舞。

常用关联词:

……又……又…………一面……一面……

……有时……有时…………一会儿……一会儿……

……既……又…………也……

(2)承接关系:

几个分句按一定顺序说下去,表示连续发生的一系列事件。

如:

小明一回家就开始写作业。

常用关联词:

……一……就…………于是……

……首先……然后…………便……

……才…………接着……

(3)递进关系:

后面分句比前面分句的意思更进一层,分句之间的关系是递进的。

如:

博尔特不仅夺得了金牌,还打破了世界纪录。

常用关联词:

……不仅……而且…………不但……还……

……连……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