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五古代文化常识整理(精).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115879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五古代文化常识整理(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五古代文化常识整理(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五古代文化常识整理(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五古代文化常识整理(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五古代文化常识整理(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五古代文化常识整理(精).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五古代文化常识整理(精).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五古代文化常识整理(精).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五古代文化常识整理(精).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五古代文化常识整理(精).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五古代文化常识整理(精).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五古代文化常识整理(精).doc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五古代文化常识整理(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五古代文化常识整理(精).doc(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五古代文化常识整理(精).doc

必修一古代文化常识整理

《烛之武退秦师》

(1)文学常识填空

A.《烛之武退秦师》选自___________,又名_______________,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叙事详细的____________(体裁)史书,相传为_________末年_____国史官____________所著,主要记载了__________(朝代)前期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情。

B.《左传》是解释《春秋》这部史书的,与《》《》并称为“春秋三传”。

A《左传》《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编年体春秋鲁左丘明春秋

B《公羊传》《谷梁传》

(2)《左传》亦称《左氏春秋传》或《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

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编次,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五十四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是研究中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左传》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3)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

(4)关于古代战争中的礼仪和行为规范

《烛之武退秦师》:

战争要有“理由”,即使兵临城下也可以通过外交手段化解,“不仁”“不知”“不武”的来犯之师自觉理亏。

(5)爵位,又称封爵、世爵,是古代皇族、贵族的封号,用以表示身份等级与权利的高低。

周代,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均世袭罔替,封地均称国,在封国内行使统治权。

各诸侯国内,置卿、大夫、士等爵位,楚国等置执圭、执帛等爵。

卿、大夫有封邑,对封邑也可以行使统治权、唯受命于诸侯。

汉朝开始公之上设王爵;王爵只封给开国功臣。

品级是官职的等级,与爵位是两码事。

爵位是世袭的,品级不能世袭。

《荆轲刺秦王》

(1)《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

《战国策》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我们学过其中的《邹忌讽齐王纳谏》和《荆轲刺秦王》。

(3)荆卿:

燕人称荆轲为荆卿。

卿,古代对人的敬称。

(4)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秦王用一千斤金(当时以铜为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做赏格,悬赏他的头。

购,重金征求。

邑,封地。

(5)既祖,取道:

祭过路神,就要上路。

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践行和送别。

(6)为变徵之声:

发出变徵的声音。

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徵,变宫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音律度量

1,音律

古代有五音和七音,这个“音”大致相当于今天的音阶,五音就是宫古代有五音和七音,这个“大致相当于今天的音阶,商角徵羽,再加上变宫、变徵,就构成了七音,商角徵羽,再加上变宫、变徵,就构成了七音,与今天的七音阶对比是:

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即1234567。

七音中,以其中任何一音为主即作为乐曲主旋律中居于核心地位的(七音中,主音),就构成了一个调式,不同的调式有不同的感情色彩和表达功效主音),因而也能产生不同的音乐效果。

例如《荆轲刺秦王》叙述荆轲一因而也能产生不同的音乐效果。

例如《荆轲刺秦王》行出发时,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行出发时,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变徵之声”就是变徵调式,这种调式旋律苍凉悲壮,适宜于悲歌。

变徵之声”就是变徵调式,这种调式旋律苍凉悲壮,适宜于悲歌。

下文又有“复为羽声慷慨”“羽声”就是羽调式,下文又有“复为羽声慷慨”,羽声”就是羽调式,羽调式这种调式高亢激越,所以听后“士皆嗔目,发尽上指冠”。

所以听后“士皆嗔目,发尽上指冠”

古代有六律,只古乐的十二个调,它包括黄钟、古代有六律,只古乐的十二个调,它包括黄钟、无射等六个阳律以及大吕等六个阴律,大吕等六个阴律,十二律不但各有特定的名称,十二律不但各有特定的名称,而且还有固定的音高,而且还有固定的音高,调等。

如黄钟相当于今天西乐的C调,无射相当于A调等。

古代还有八音,是对乐器的统称,包括金(钟等)、石磬等)、丝古代还有八音,是对乐器的统称,包括金(钟等)、石(磬等)、丝)、)、(琴瑟等)、竹(管、箫等)等八类,每类包括若干种乐器,如《石琴瑟等)、竹)、箫等)等八类,每类包括若干种乐器,钟山记》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钟山记》“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噌吰者,周景王噌吰者,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

“无射”就是无射钟,无射”就是无射钟,因为此钟合于无射律;歌钟就是编钟,它常用于歌唱伴奏,所以称为因为此钟合于无射律;歌钟就是编钟,常用于歌唱伴奏,“歌钟”。

歌钟”

中国民族乐器是中国音乐必不可少的组成,经数千年发展形成了品种中国民族乐器是中国音乐必不可少的组成,众多,曲目丰繁的态势,大致可分为合奏与独奏两大类。

众多,曲目丰繁的态势,大致可分为合奏与独奏两大类。

合奏乐器多为锣鼓、锁呐、二胡、琵琶、扬琴、三弦、笛、笙、箫等等。

独奏乐为锣鼓、锁呐、二胡、琵琶、扬琴、三弦、箫等等。

器通常以古琴、琵琶、二胡、板胡、笛子、筝等为主。

器通常以古琴、琵琶、二胡、板胡、笛子、筝等为主。

下面对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曲调进行简要说明。

下面对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曲调进行简要说明。

关山月——乐府曲调,多写征戍离别之情。

如:

“琵琶起舞换新声,关山月——乐府曲调,多写征戍离别之情。

琵琶起舞换新声,——乐府曲调总是关山旧别情。

总是关山旧别情。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之二)王昌龄《从军行七首》之二)

梅花落——曲调名。

“黄鹤楼上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李”梅花落——曲调名。

黄鹤楼上吹玉笛,——曲调名如江城五月落梅花。

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由《梅花落》的笛声想象梅花满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由梅花落》天飘落的景象,天飘落的景象,再由梅花的飘落产生凛然生寒的感觉,再由梅花的飘落产生凛然生寒的感觉,这正与诗人当时的心境切合。

这样,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时的心境切合。

这样,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以通感的方式描绘出了冷落的感受。

感的方式描绘出了冷落的感受。

霓裳羽衣曲——相传是唐玄宗改编的乐舞曲,霓裳羽衣曲——相传是唐玄宗改编的乐舞曲,——相传是唐玄宗改编的乐舞曲主要表现歌舞升平的景如“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白居易长恨歌》”《长恨歌》)象。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相传是南朝后主所制的乐曲,为绮靡之音。

为绮靡之音。

——即玉树后庭花相传是南朝后主所制的乐曲,如:

“商女不知忘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忘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

杨柳曲——乐府曲调“杨柳枝”有时也作“折杨柳”,杨柳曲——乐府曲调“杨柳枝”,——乐府曲调有时也作“折杨柳”主要写军旅生活,从梁、到唐代,多为伤别之词,以怀念征人为多。

生活,从梁、陈到唐代,多为伤别之词,以怀念征人为多。

如: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笛中闻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折柳,春色未曾看。

折柳,春色未曾看。

”(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行路难——古曲名,多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情。

行路难——古曲名,多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情。

如:

“天山雪后——古曲名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李益《从军北征》)李益《从军北征》)

【贱称】表示轻慢斥骂的态度。

如《荆轲刺秦王》:

“今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毛遂自荐》:

“白起,小竖子耳。

”《鸿门宴》:

“竖子不足与谋!

”《孔雀东南飞》:

“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

【郎中】战国时为宫廷侍卫。

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

如《荆轲刺秦王》:

“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

”此指宫廷侍卫。

《张衡传》“公车特征拜郎中”,“郎中”是管理车骑门户的官名。

《鸿门宴》

(1)司马迁是西汉(朝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开创了我国史学纪传体的先河,被后人尊称为“史圣”。

司马迁(作者)创作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迄汉武帝太初四年共约3000年的历史,分为本纪、世家、列传、书、表等五种体裁。

它被鲁迅赞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鸿门宴

〖解释〗鸿门:

地名,今陕西临潼东北。

指不怀好意的宴请或加害客人的宴会。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至鸿门,谢曰:

……”

(3)山东古:

指崤山以东地区。

今:

指太行山东边的一个省。

非常古:

意外的变故。

今:

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河北古:

黄河以北地区。

今:

黄河北部的一个省。

河南古:

黄河以南地区。

今:

黄河南部的一个省。

(4)【座次】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古人尚右,以右为尊,右丞相比左丞相大;“左迁”即表示贬官.《廉颇蔺相如列传》: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古代建筑通常是堂室结构,前堂后室.在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是南向为尊.皇帝聚会群臣,他的座位一定是坐北向南的.因此,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做“南面”,称臣叫做“北面”.室东西长而南北窄,因此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东面西.《鸿门宴》中有这样几句: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项王座次最尊,张良座次最卑.

《鸿门宴》:

“项羽、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这里是以东为尊,最卑的是西向,从“东向坐”可以看出项羽的骄傲,目中无人的态度.

【车骑】由以左为尊。

“信陵君虚左以待侯生”“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3.室内:

西为宾、长、贵;东为主、幼、贱。

【四面环坐】由尊到卑,依次排列。

西——北——南——东项羽(伯)——亚父——沛公

(3)鸿门宴〖解释〗鸿门:

地名,今陕西临潼东北。

指不怀好意的宴请或加害客人的宴会。

(4)山东古:

指崤山以东地区。

今:

指太行山东边的一个省。

非常古:

意外的变故。

今:

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河北古:

黄河以北地区。

今:

黄河北部的一个省。

河南古:

黄河以南地区。

今:

黄河南部的一个省。

【座次】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古人尚右,以右为尊,右丞相比左丞相大;“左迁”即表示贬官.《廉颇蔺相如列传》: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古代建筑通常是堂室结构,前堂后室.在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是南向为尊.皇帝聚会群臣,他的座位一定是坐北向南的.因此,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做“南面”,称臣叫做“北面”.室东西长而南北窄,因此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东面西.《鸿门宴》中有这样几句: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项王座次最尊,张良座次最卑.

《鸿门宴》:

“项羽、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这里是以东为尊,最卑的是西向,从“东向坐”可以看出项羽的骄傲,目中无人的态度.

坐席:

古代君王、诸侯临朝听政,或各级官员治理民事,皆面南而会,即以此称君。

而以北面为卑,或以之称臣。

东西坐席一般以东为主,以西为客。

但汉代刚好相反,本文即如此。

古代“座次”问题:

1.官职:

古代以右为尊。

“位在廉颇之右”2.车骑:

由以左为尊。

“信陵君虚左以待侯生”“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3.室内:

西为宾、长、贵;东为主、幼、贱。

4.堂上座位:

北为帝(尊),南为臣(卑)左为贵,右为轻。

5.四面环坐:

由尊到卑,依次排列。

西——北——南——东项羽(伯)——亚父——沛公

【附录:

孔子】

(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奉为“至圣”,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

他编辑整理的《春秋》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2)《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集中体现了他在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学派最重要的经典著作,是我国第一部语录体散文,该书共分20篇。

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为“四书”。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并称“五经”。

(3)《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中的“而立”指30岁,“不惑”指40岁,“知命”指50岁,“耳顺”指60岁。

必修二古代文化常识整理

一、《诗经》

《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

记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500年的社会生活,原本只称《诗》,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相传《诗经》为孔子所编定而成。

《史记•孔子世家》说:

“古者〈诗〉三千余篇。

及至孔子取其重,取可施于礼义……305篇,孔子皆歌弦之。

”一般认为,现存的《诗经》基本上经孔子删汰选编而成的。

 

《诗经》的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风”——“国风”,民间歌谣。

共15国风,160篇。

 

    “雅”——“大雅”“小雅”,宫廷乐歌。

共105篇。

“颂”——“周颂”“鲁颂”“商颂”,宗庙祭祀的乐歌。

共40篇。

《诗经》的表现手法主要为 “赋”“比”“兴”:

    “赋”——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直陈其事,铺陈,排比。

    “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打比方,作比喻。

 

    “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

以上六项被称之为“《诗经》六艺(六义)”。

总角:

古代未成年的人把头发扎成髻。

借指童年时期,幼年。

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言笑宴宴”,以后称童年为“总角”。

陶渊明《荣木》诗序:

“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垂髫:

指童年。

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

潘岳《藉田赋》:

“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二、 《离骚》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名平,字原。

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他出身于楚国贵族,与怀王同祖。

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

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因受小人陷害,他两次被流放,最后投汨罗江而死,以明忠贞爱国之怀。

“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是以屈原以及宋玉的作品为主体的诗歌总集。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因此后人又把“楚辞”的体裁称为“骚体”。

《离骚》与《诗经》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那么“离骚”是什么意思呢?

离通“罹”,遭遇;骚:

忧愁。

“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

全诗373句,是屈原的思想结晶,是他政治失败后用血和泪写成的一篇扣人心弦的抒发忧国之思的作品。

朕:

朕是第一人称代词,即“我”的意思,例如屈原离骚:

“回朕车以复路兮”,在中国古代专作皇帝自称,商、周天子却多自称予一人。

根据汉许慎说文解字,朕小篆“月”字旁原作“舟”字旁,指木造船的两块木板间隙。

以其极为细小譬喻寡德以自谦,类似寡人之义。

在先秦时,诸侯国君主一般自称“孤”、“不谷”、“寡人”,称“王”者亦可自称“本王”,随着秦朝建立,嬴政创立皇帝尊号,规定“朕”专作皇帝自称。

这个称谓从此一直流传至辛亥革命中国帝制终结。

“朕”一般只能用作皇帝的自称。

 

三、《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全诗357句,1785字,选自南朝徐陵所编《玉台新咏》。

(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是《格萨尔王》,英雄史诗,一千万字。

《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民歌中纪实性叙事诗的代表作,后人把《孔雀东南飞》与北朝的《木兰辞》及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并且前两者又被称为“乐府双璧”。

乐府,本来是汉武帝刘彻设立的一个官署。

就是掌管音乐的官府。

它的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和训练乐工。

这个官署相当庞大,成帝时“女乐近千人”。

后来,把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歌词也称“乐府”或“乐府诗”,就成了一种音乐性的诗体名称了。

其中属于汉代的叫“汉乐府”。

乐府诗:

中国古代乐府官署(汉武帝首设)中配乐演唱的诗歌。

包括民歌和文人创作两大类。

后人多用以代称入乐的民歌。

两汉乐府诗体裁以五言为主,兼有七言和杂言。

句式灵活自由,语言自然流畅,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生活气息比较浓厚。

乐府诗主要保存在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中。

公姥:

gōngmǔ①指公婆。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这里偏重指婆婆。

清顾炎武《悼亡》诗:

“贞姑马鬣在江村,送汝黄泉六岁孙。

地下相烦告公姥,遗民犹有一人存。

②指岳父、岳母。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霍女》:

“黄入辞公姥。

时诸郎皆他出,翁挽留以待其归,黄不听而行。

”[1] 

结发:

1.束发。

古代男子自成童开始束发,因以指初成年。

《史记·李将军列传》:

“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今乃一得当单于,臣愿居前,先死单于。

”唐陈子昂《感遇诗》之三四:

“自言幽燕客,结发事远游。

”宋辛弃疾《满江红》词:

“想王郎,结发赋从戎,传遗业。

”清·田兰芳《叙袁仲方(袁可立孙)甲子秋冬诗》:

“余与足下结发交,其于余也。

如影之随形,妍嗤不能遁也。

”清姚鼐《连日清斋写佛经偶作数句》诗:

“结发慕胜因,而复役人事。

2.成婚。

古礼。

成婚之夕,男左女右共髻束发,故称。

《孔雀东南飞》:

“结发同枕席”,是说他俩结为夫妻,十分恩爱地生活着。

汉苏武《诗》之三:

“结发为夫妇,恩爱两不疑。

”唐孟云卿《古别离》诗:

“结发年已迟,征行去何早。

”清陈梦雷《青青河畔草》诗:

“结发与君知,相要以终老。

3.指妻子。

后亦指原配。

《隶释·汉国三老袁良碑》:

“羣司以君父子,俱列三台,夫人结发,上为三老。

”《北史·后妃传下·齐冯翊太妃郑氏》:

“妃是王结发妇,常以父母家财奉王。

” 

六合:

1.上下和东西南北四方,即天地四方,泛指天下或宇宙。

贾谊《过秦论》:

“及至始皇,......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

”李白《古风》诗: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如《过秦论》中有“履至尊而制六合”。

《海内南经》中有“地之所载,六合之间,四海之内”。

同义语还有如下内容:

[中华]:

古代华夏族多建都于黄河南北,以其在四方之中,因称之为中华,是汉族最初兴起的地方,后各朝疆土渐广,凡所统辖,皆称中华,后也借指中国。

[九州]:

不同时代有不同州名版本,一般为《禹贡》中冀州、兖州(yǎn)、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古代计时:

[赤县]:

赤县----中国的别称,“赤县神州”的省称。

最早见于《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其中提到战国时齐国有个叫邹衍的人,他说:

“中国名为赤县神州。

”后来人们就称中国为“赤县神州”。

但更多的是分开来用,或称赤县,或称神州。

[中原]:

中原最基本的意义是指黄河中下游一带地区,意为“天下至中的原野”,这一地区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在古代被华夏民族视为天下中心。

[海内]:

海内是指国境之内,全国。

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四海]:

古以中国四境有海环绕,各按方位为“东海”、“南海”、“西海”和“北海”,但亦因时而异,说法不一。

[六合]:

上下和东西南北四方,即天地四方,泛指天下或宇宙。

[八荒]:

八荒也叫八方,指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八面方向,指离中原极远的地方。

后泛指周围、各地。

2.相关的两个月份。

《淮南子·时则训》:

“~~:

孟春与孟秋为合,仲春与仲秋为合,季春与季秋为合,孟夏与孟冬为合,仲夏与仲冬为合,季夏与季冬为合。

3.古代以年月日时十二地支,选择吉日良时,考虑月和日的“冲(不利)”或“合(有利)”,“合”指子与丑合,寅与亥合,卯与戌合,辰与酉合,巳与申合,午与未合,称十二地支六合。

十二时

夜半

鸡鸣

平旦

日出

食时

隅中

日中

日昃zè

晡bū时

日入

黄昏

人定

时辰

现代时间

23-1

1-3

3-5

5-7

7-9

9-11

11-13

13-15

15-17

17-19

19-21

21-23

4.十二生肖属相,在判断人与人之间和谐程度上的六合为:

即鼠与牛为合,虎与猪为合,兔与狗为合,龙与鸡为合,蛇与猴为合,马与羊为合,为十二生肖六合。

与六合相匹对应的是六冲:

鼠与马相冲,牛与羊相冲,虎与猴相冲,兔与鸡相冲,龙与狗相冲,蛇与猪相冲。

四、《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选自南朝萧统的《文选》,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集。

从内容上看,主要是写作者的失意和哀伤,写游子、思妇的离愁与相思。

五言诗:

中国古代诗歌体裁。

全篇以五字句构成。

最早产生于汉代民谣和乐府民歌。

到了东汉时期的乐府民歌,其五言形式已臻于成熟,如《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等。

文人五言诗是在学习民歌的基础上出现的。

标志着文人五言诗达到最高成就的,是东汉末年无名氏的《古诗十九首》,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之为“五言之冠冕”。

建安以后,五言诗创作日趋繁盛。

唐代以后,五言诗更为发展,出现了五言律诗和五言绝句。

由于五言诗可以容纳更多的词汇,从而扩展了诗歌的内容,更灵活细致地抒情和叙事,因此,它适应汉以后发展了的社会生活,逐步取代了四言诗的正统地位,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

唐以前的五言诗遂通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了。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一名吉利,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大魏武皇帝”。

罗贯中《三国演义》将其刻画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代表作有《苦寒行》、《龟虽寿》、《短歌行》《观沧海》等。

属乐府歌辞。

开创“建安风骨”新风。

鲁迅称他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

 

陶渊明(365-427),又名潜,字元亮。

东晋田园诗人、散文家、辞赋家。

浔阳柴桑人,自称“五柳先生”。

他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抒写田园生话的恬静和谐。

他的诗语言清新脱俗,情感真挚自然,诗味醇厚绵远,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他开创了田园诗,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此后,田园诗不断充实、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

后世称他为“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

 

五、兰亭集序

王羲之 (303~361)东晋书法家、文学家。

字逸少。

会稽(今浙江绍兴)人。

祖籍琅邪(今山东临沂)。

世称“王右军”。

《晋书》说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由于他在书法上的成就和贡献,被后世誉为“书圣”。

序:

《兰亭集序》是一篇序言。

“序言”简称“序”,也叫前言,属实用文体,同“跋”是一类。

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

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或理解。

序言,有自己作的,叫“自序”;也有请他人写的,叫“他序”,他序除了介绍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