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语法基础词的分类教学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116281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6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语法基础词的分类教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高中语文语法基础词的分类教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高中语文语法基础词的分类教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高中语文语法基础词的分类教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高中语文语法基础词的分类教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高中语文语法基础词的分类教学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高中语文语法基础词的分类教学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高中语文语法基础词的分类教学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高中语文语法基础词的分类教学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高中语文语法基础词的分类教学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高中语文语法基础词的分类教学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高中语文语法基础词的分类教学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高中语文语法基础词的分类教学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高中语文语法基础词的分类教学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高中语文语法基础词的分类教学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高中语文语法基础词的分类教学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高中语文语法基础词的分类教学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高中语文语法基础词的分类教学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高中语文语法基础词的分类教学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高中语文语法基础词的分类教学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语法基础词的分类教学案.doc

《高中语文语法基础词的分类教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语法基础词的分类教学案.doc(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语文语法基础词的分类教学案.doc

词的分类教(学)案

高一语文备课组2008-8-26

教学目标:

1、能够了解掌握现代汉语的词类

        2、能够掌握各种词性的定义

3、能够掌握词性的判别与词的兼类

教学重难点:

能够掌握词性的判别与词的兼类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Ⅰ、基础知识:

现代汉语的词类

*根据词能否作句法成份可以把词分为实词和虚词两类。

*能单独充当句法成份的是实词。

实词包括:

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等七类。

*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份的是虚词。

虚词的主要作用是“连接”和“附着”。

它们是封闭性词类。

虚词包括:

连词、介词、助词、语气词。

*特殊词类是叹词和象声词。

Ⅱ、分类讲解

实词

 实词是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的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拟声词;虚词是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的词,有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一、实词的分类

(一)名词

1、定义:

名词是表示人、事物、时间、处所或方位的词。

2、分类:

普通名词、集合名词、抽象名词、专有名词、时间名词、处所名词方位名词。

3、语法特点:

(1)名词前可以加表示物量的数量短语来修饰限制。

(2)一般不受副词(如“不”、“很”)修饰,两种情况可以构成“副+名”结构:

对举或连说的格式中;表示变化发展的句子。

(3)常做主语、宾语、定语。

(4)一般不能重叠。

4、小类特点:

(1)普通名词、集合名词、抽象名词所用的量词有区别。

(2)专有名词前一般不能加数量词。

(3)时间名词还可以做状语。

(4)方位名词可单用,也可以构成方位短语。

(二)动词

1、定义:

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和变化、存在、消失的词。

2、分类:

普通动词、心理动词、存现动词、判断动词、助动词、趋向动词、使令动词

3、语法特点:

(1)能受副词修饰,但除心理动词、助动词外不能受程度副词(如“很”)修饰。

(2)可以带动态助词“着、了、过”。

(3)常做谓语或谓语中心。

(4)一些动词可以按AA或ABAB形式重叠。

4、小类特点:

(1)普通动词可以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

(2)心理动词可以受程度副词修饰,可以带谓词性宾语。

(3)存现动词可以构成存现句。

(4)判断动词表示判断,“A是B”格式可以表示等同关系、归属关系、特征质料情况、事物的存在、习惯说法。

(5)助动词可以做谓语、状语。

(6)趋向动词可以做谓语、补语。

(7)使令动词可以构成兼语句。

(三)形容词

1、定义:

形容词是表示性质、状态的词。

2、分类:

性质形容词、状态形容词、不定数量形容词。

3、语法特点:

(1)大多数形容词可以和副词组合,3种形容词不能与程度副词组合:

A、偏正型形容词偏的部分表示程度;B、带叠音词缀的状态形容词;C、其他复杂形式的形容词。

(2)形容词主要做定语、谓语或谓语中心。

(3)形容词不能带宾语。

(4)许多形容词可以按AA、AABB的形式重叠。

4、非谓形容词。

非谓形容词是不能做谓语的形容词,又叫区别词。

非谓形容词的语法特点:

(1)能直接修饰名词,做定语;

(2)不能直接做谓语;(3)不能与副词“很”组合;(4)否定时常用“非”。

(四)数词

1、定义:

数词是表示数目、次序的词。

2、分类:

基数词、序数词、倍数词、分数词、概数词。

3、语法特点:

(1)常与量词组合,构成数量短语;

(2)可以做主语、宾语;(3)数词“一”常常省略,可以构成“一…就…”格式,在“V一V”格式里表示虚指。

(五)量词

1、定义:

量词是表示计算单位的词。

2、分类:

(1)物量词。

表示人或事物数量的单位,如个、张、件;

(2)动量词。

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如次、回、遍。

量词还可以分为专用(个、公斤)和借用(桌子、笔);个体(只、条)和集体(打、群);单纯和复合(吨公里、人次)。

3、语法特点:

(1)与数词、指示代词构成量词短语;

(2)可以重叠;(3)一般不单独做定语,但“数量名”结构中的“数”为“一”是可以省略。

(六)副词

1、定义:

副词是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等意义的词。

2、分类:

程度、范围、时间频率、肯定否定、情状、语气。

3、语法特点:

(1)除“很、极”以外,副词只能做状语。

(2)副词一般不能单独回答问题。

(3)有的副词可以起关联作用。

4、副词的复杂性:

(1)副词的语义复杂,如“就”有多种意义。

(2)同一小类副词,用法、语义上也有差别,如“就”和“才”。

(3)副词的语义指向有时和结构关系不一致。

(4)不同副词的语法特点略有差别。

(七)代词

1、定义:

代词是有代替、指示作用的词。

代词这个类和别的词类不一样,它不是从功能角度分出来的,而是从代替、指示作用角度分出来的,因而代词的功能很不一致,大部分代词的语法功能相当于名词,也有的代词的功能相当于数词、谓词或副词。

2、分类:

代词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

3、小类特点:

(1)人称代词。

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代词的区别,也有单数代词、复数代词的区别。

“我们”、“咱们”有排除和包括的不同。

人称代词的语法特点相当于名词。

(2)指示代词。

“这”是近指,“那”是远指,“每”、“各”是分指,“某”是不定指,“另”是旁指,“其他”指特定范围以外的人或事物。

指示代词的语法特点一般相当于名词,“这样”、“那样”相当于谓词。

(3)疑问代词。

疑问代词可以构成特指疑问句,大多数疑问代词的语法特点相当于名词。

(八)拟声词

1、定义:

拟声词是模拟自然界各种声音或表示感叹、应答、呼唤的词。

2、分类:

(1)象声词。

模拟自然界的声音。

(2)叹词,表示感叹、呼唤或应答。

3、语法特点:

(1)独立性较强,构成非主谓句中的拟声句或做独立语中的感叹语。

(2)可以做定语、状语。

(3)复音的象声词可以做谓语、补语,叹词可以活用为动词。

(4)叹词在表意上具有生动性、丰富性。

 

虚词

 虚词是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的词,有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一)介词

1、定义:

介词是用在名词性词语前面,组成介词短语,表示时间、处所、方式、条件、对象等的词。

2、分类:

时间、处所、依据方式、原因、目的、对象范围、被动、比较排除。

同一个介词在不同的语言结构中可以具有不同的语义,如介词“于”可以表示时间、处所、对象范围、被动、比较排除。

3、语法特点:

(1)介词不能单独做句子成分,只能用在名词性词语前边,组成介词短语,做状语、补语、定语。

(2)介词不能重叠。

(3)“于”、“给”本身是介词,也可以作为一个语素,与别的语素组合成词,如“属于、等于、归于、勤于、对于、教给、赠给、送给”等。

(二)连词

1、定义:

连词是连接词、短语、分句、句子的词。

2、分类:

可以从不同角度分为表示联合关系的和表示偏正关系的,连接词语、连接分句和连接句子的。

3、语法特点:

(1)连词在句法功能上起连接作用,一般不充当句子成分。

(2)连词的作用:

连接词或短语时,可以标示出短语的结构类型;连接分句时,可以标示分句间的关系,显示复句的类型。

(3)连词不受别的词语修饰,也不修饰别的词语。

不同的连词有风格色彩的区别(如跟、与),表示关系的区别(如和、或)。

(三)助词

1、定义:

助词是表示结构关系、动态等语法意义的附着性词语。

2、特点:

是封闭类,内部复杂,独立性差,附着性强。

大部分助词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不能构成短语,少部分可以,如“的、所”。

助词数量少,但使用频率高,用法语义多样。

3、分类:

(1)结构助词:

的、地、得。

表示附加成分与中心语之间的结构关系,“的”表示定语与中心语的关系,“地”表示状语与中心语的关系,“得”表示补语与中心语的关系。

“的”还可以构成“的”字短语。

“是……的”结构有两种:

A、表示判断,后面可以补一个名词;B、表示强调,“是……的”可以去掉。

注意两种结构中“是”、“的”的不同词性。

(2)动态助词:

了、着、过、的。

“了”是完成态,“着”是进行态,“过”是经验态。

“的”可以用作完成态。

(3)比况助词:

似的、似地、一般、一样。

比况助词的作用是构成比况短语,做定语、状语。

(4)其他助词:

所、被、给、连。

“所”有3个作用:

A、构成所字短语,做定语、宾语;B、用在“被…所…”、“为…所…”格式中;C、用在主谓结构中,这样的主谓结构可以做定语。

“被”直接用在动词前表示被动。

“给”直接用在动词前表示被动。

“连”与“都”、“也”呼应,表示强调。

(四)语气词

1、定义:

语气词是句末或句中停顿处表示各种语气的词。

2、基本语气词:

的、了、啊、呢、吧、吗。

3、分类:

陈述语气、疑问语气、祈使语气、感叹语气。

Ⅲ、词性的判别与词的兼类

(一)词性的判别

词性的判别是复杂的,这是因为某些词类可能具有一些共同的语法特点,如动词、形容词都可以做谓语,根据某以语法特点并不能确定某一词类。

判别词性要把握以下方面:

(1)熟悉和掌握各类词的语法特点。

(2)辨证灵活地运用这些语法特点,区别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3)区分近似的词类,掌握区分和判别的方法。

1、名词、动词、形容词的判别

这个区分有两个层次:

区分名词和谓词;区分动词和形容词。

动词和形容词有一些共同的语法特点,都可以做谓语,合称为谓词。

名词和谓词的区分:

(1)能否受“不”修饰;

(2)经常充当什么句子成分;(3)能否受表示物量的数量短语修饰。

动词和形容词的区分:

(1)能否受程度副词修饰(除心理动词和助动词以外,动词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

(2)能否带宾语;(3)重叠形式:

双音节动词重叠一般采用ABAB形式,双音节形容词重叠一般采用AABB形式。

2、形容词、副词的判别

形容词、副词都可以做状语,因此要注意区分。

区分的方法:

(1)只能做状语的是副词(“很、极”除外);做状语,又能做定语或谓语的是形容词。

(2)副词一般不能加“很”,形容词可以加“很”。

如“突然、偶然”是形容词,“忽然”是副词。

3、动词、副词的判别主要是指“没”“没有”这两个词。

“没、没有”既是动词,也是副词,区分的方法:

用在名词性词语前,否定人或事物,是动词,如“没心情”、“没有作业”;用在动词、形容词前,否定动作行为或性质状态,是副词,如“没去”、“没有谈”。

“没、没有”位于句末,要看“没、没有”在语义上否定什么。

如“他来没?

”是副词。

4、名词、副词的判别

时间名词和时间副词具有共同的语法特点:

都可以做状语,容易混淆。

区分的方法:

时间副词只能做状语,时间名词除做状语外,还可以做主语、宾语。

以上特点也可以概括为两个判断公式:

“A是A”、“在A”。

符合这个公式的,是名词,不符合的,是副词。

如“刚才、现在、将来、以前、从前”是名词;“刚刚、刚、才”是副词。

5、动词、介词的判别

现代汉语的大部分介词是从动词虚化演变而来的,其中一些还兼有动一词、介词两种词性,如“在、到、向、朝、通过”等(下面以“在”为例),因而产生了区分的问题。

区分的方法:

(1)介词不能单独做谓语或动语,必须组成介词短语做状语、补语或定语,因此,当句子里没有其他的词可以做谓语或动语时,“在”就是动词;如果有,“在”就是介词。

(2)动词可以重叠,介词不能重叠。

“我比你高”中的“比”不能重叠,是介词;“我们比干劲”中的“比”可以重叠,是动词。

(3)动词后可以加“了、着、过”等动态助词,介词不能。

6、介词、连词的判别

主要区分两类:

一是“和、跟、与、同”;二是“因、因为、由于”等词。

“和、跟、与、同”的区分方法:

(1)“和、跟、与、同”做连词时,句子的主语之后有“都”或者在语义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加“都”;做介词时,“和”等前有状语或可以加进状语。

(2)“和、跟、与、同”做连词时,所连接的成分可以相互调换位置而语义不变;做介词时,调换位置影响语义。

(3)“和、跟、与、同”位于句首时,是介词。

“因、因为、由于”的区分方法:

(1)“因、因为、由于”后面接名词性成分,是介词;接谓词性成分,是连词。

(2)做介词时,句子可以有语音停顿,也可以没有;做连词时,要有语音停顿。

(3)做连词时,常与“所以、因此”配合;做介词时,一般单用。

7、助词、语气词的判别

助词、语气词的判别主要涉及“的、了”两个词。

“的”的助词和语气词词性的区分方法:

(1)助词“的”可以在句中,也可以在句末;语气词“的”只能在句末。

(2)语气词“的”可以去掉而句子语义不变;结构助词“的”不能去掉,或去掉以后语义有变化。

“了”的助词和语气词词性的区分方法:

(1)位于动词、形容词后的是助词,位于句末的是语气词。

(2)既在句末,又位于动词、形容词后的既是助词,也是语气词。

(二)词的兼类

词的兼类是指某些词经常具备两类或两类以上词的语法特点而词汇意义密切相关的现象。

例如“翻译”,在“我翻译外文小说”中,做动语,可以用“不”否定,是动词;在“他是一个翻译”中,受数量短语修饰,做宾语,是名词。

判定兼类的两个标准:

一是要经常具备两类或两类以上词的语法特点;二是兼类词的词汇意义要密切相关。

如果不是“经常”的,就属于活用,如果词汇意义无关,就属于同音词。

活用和同音词都不属于词的兼类。

兼类主要发生在名词、动词、形容词3类词中,常见的兼类现象有:

1、兼名词、动词:

请示、申请、报告、领导

2、兼名词、形容词:

兴奋、典型、风光

3、兼动词、形容词:

纯洁、黑、端正、满足

4、兼名词、动词、形容词:

红、白

5、兼名词、量词:

桌子、操场、车、箱子

6、兼动词、副词:

没、没有

7、兼动词、介词:

在、向、到、往、通过、经过

Ⅳ、课堂小结

Ⅴ、巩固练习

1、请把在这段文字中的名词划出来。

当国歌国旗一起升起来的时候,我从一个山村孩子纯朴的敬礼里,我从一个老华侨湿润的凝视里,看到中国深远处的伟力和韧性。

2、请把在这段文字中的动词划出来。

有一座破败的山顶小学,很多事情都从简或省略了,唯有国旗每天要升。

3、请把在这段文字中的形容词划出来。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美丽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4、请把在这段文字中的数量词划出来。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些声音,也没有丝影子。

5、请把下面文字中的代词划出来。

  “是谁?

为什么偏偏是我的父亲?

”多少次我问自己。

当我为这个世界的黑暗和痛苦发出第一声哭喊时,父亲就像山那边每一天升腾的那轮红红亮亮的太阳,点亮了我的整个世界。

就在那一刻,父亲把自己铸成了我永恒的向往。

6、请把在这段文字中的副词划出来。

雅颂中也很有一些挺出色的篇章,一般说来艺术价值的确极其不如国风。

小雅中偶尔有一些士大夫大肆抱怨或讽刺王室的诗,但他们毕竟缺少人民所受的切肤之痛,因而揭露社会现实必定缺乏深度。

7、请把在这段文字中的介词划出来。

我们从《离骚》中看到了屈原深沉的忧患意识:

他对于民族故国一往情深,因之而喜,因之而悲。

他为了自己的祖国忍辱负重含悲苦行。

8、请把在这段文字中的连词划出来。

作为语录体散文,《论语》虽然没有详尽、具体的描写,但从孔子和其它人的对话中,却生动地显现出了孔子及其一些弟子的形象。

9、请把在这段文字中的助词划出来。

看过《三国演义》吧。

垓下英雄(我们所熟悉的项羽)之穷途末路,则让人不禁扼腕叹息啊。

文章以高超的艺术手法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可歌可泣的悲剧英雄形象,怎能不让人振奋、启人深思呢?

10、请把在这段文字中的叹词划出来。

“哎呀,你丢钱啦!

“唔,是叫我吗?

“嘿,不是你还有谁呀。

傻帽!

“哦!

谢谢!

11、请辨别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词性:

A:

1.他手里拿着一束鲜艳的花。

()

2.今天我买东西花了很多钱。

()

3.他那天穿了一件花衣服。

()

B:

1.你快叫几个人过来帮忙。

()

2.这两个数的和是几?

()

C:

1.这两个数的和是几?

()

2.我和他都是苏州人。

()

3.我和他说了几句苏州话。

()

D:

1.他顺利通过了这次考试。

()

2.通过这次考试,他发现了问题。

()

短语教(学)案

竹箦中学高一语文备课组2008-8-26

教学目标:

1、能够了解掌握短语的含义

        2、能够掌握各种短语的结构类型

3、能够学会划分短语的结构

教学重难点:

能够学会划分短语的结构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短语及其分类

(一)短语的理解

短语是词的组合,是意义上和语法上能够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所以又叫词组。

意义上能够搭配即符合语义关系的要求,一般说符合逻辑。

如“吃月饼”可以,“吃月亮”则不行,除非在神话中。

“骑马”可以,“骑床”则不行。

语法上能够搭配如动词不能受数量短语修饰,“一个走”,一般不成立,不复合语法上的要求。

动宾短语,一般是动词+名词,而“跳美丽”不能搭配,“跳绳”当然可以。

没有句调因为许多短语加上句调便成为句子。

汉语组成短语的语法手段是词序和虚词。

如,“红花”不同于“花红”;“爸爸的妈妈”不同于“爸爸和妈妈”。

语序和虚词的不同,则短语类型不同,即为不同的短语。

(二)短语的分类

(1) 按结构分类:

主谓、动宾、偏正等等(内部分类);

(2) 按功能分类:

名词性、谓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外部分类);

(3) 按构成成分性质分类:

①实词短语,实词与实词组合,即使有虚词也只能起辅助作用,如:

中国人民、伟大的人民、今天和明天。

②虚词短语,实词与虚词各为一方的组合,如:

中国的、花儿似的、在教室、所感动。

(4) 按结构凝固性分类:

①固定短语,如词汇章说到的成语、惯用语;②临时短语(非固定短语),一般我们所举的例子都是临时短语,如上述“伟大的人民”等。

(5) 按意义分类:

①单义短语,如,伟大的祖国、红旗飘扬;②多义短语,如,学习文件、开刀的老李。

(6) 按成句能力分类:

①自由短语,只要加上句调便能实现成句子的短语;②不自由短语(又叫粘着短语),即不能独立成句的短语——加不上句调,如,狐狸的狡猾、通讯的自由、肩并肩、(手拉手)、高一脚(低一脚)、在中国、所安排。

(三)短语的结构类型

¨实词短语:

主谓、动宾、偏正(定中、状中)、中补、联合、连谓、兼语、同位、方位、量词(数量、指量)等,共10类;

¨ 虚词短语:

介词短语、助词短语包括的字短语、比况短语、所字短语等,具体的共4类。

与实词短语一起共14类。

¨ 基本短语:

或称为“五大结构”,包括主谓、动宾、偏正、后补、并列等5类。

(A)、并列短语

1、定义: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形容词或是代词并列组成的短语,词和词之间是平等的联合,没有轻重主次之分,这样的短语叫并列短语。

2、举例:

(1)、名词式的并列短语:

师生、科学技术、党和人民、丰功伟绩、春夏秋冬等等。

(2)、代词式的并列短语:

我和你们、这儿或那儿等等。

(3)、动词式的并列短语:

调查研究、听说读写、讨论并通过、唱歌跳舞等等。

(4)、形容词式的并列短语:

雄伟壮丽、光荣而艰巨、又白又胖等等。

(B)、偏正短语

1、定义:

由名词、动词或形容词与它们前面起修饰作用的词组成的短语。

2、类型:

(1)、由“定语+名词”组成:

新鲜空气、一个学生、眼保健操、清晰的字迹等等。

(2)、由“状语+动词”或“状语+形容词”组成:

恭敬地鞠躬、小心翻阅、完全相同、更加坚强、十分艰巨、多么伟大等等。

(C)、动宾短语

1、定义:

由动词与后边支配或涉及的对象组成的短语。

2、类型:

一般是由“动词+名词”构成,它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结果、处所、工具等等。

如看电影、修理机器、裂了一条缝、盖被子等。

3、使用注意:

在注意前后的搭配是否恰当,表达是否准确。

如“他端正了决心,要好好学习”一句中“端正”和“决心”就不搭配。

(D)、后补短语

1、定义:

由动词或形容词与它后面起补充作用的词组合而成的短语。

2、类型:

“动词+补语”:

盛满、吓跑、洗得干净、抱起来等等。

“形容词+补语”:

暗得很、冻得麻木、好得很、慢一点儿、大三岁等等

(E)、主谓短语

1、定义:

由具有陈述和被陈述关系(即主谓关系)的两个部分的词组成的短语。

2、类型:

名词+形容词他聪明、书香、劳动光荣

名词+动词红旗飘扬、巨浪翻滚

名词+名词明天星期天

附:

(F)介宾短语

1.定义:

是由介词和后边的宾语一起构成的短语,用来表示时

间、方位、处所、对象等。

2.例如:

向沙漠从北京在外面关于学习沿着河岸

(G)的字短语

1.定义:

是由名词、代词、动词、或形容词等加“的”组成的短

语。

“的”字短语可以代替名词,相当于一个名词的功能。

2.例如:

集体的小李的吃的大的那个骑车的

(四)短语的功能类型

短语的功能,一是作句法成分(或说作更大的短语的成分),一是实现成句。

所有的短

语都能作句法成分,但并非都能成句。

介词短语、“所”字短语、谓词为中心语的定中短语等,一般不能成句。

教材把短语分成两大类:

名词性短语——相当于名词,经常作主语、宾语;谓词性短语——相当于谓词,经常作谓语。

当然谓词性短语还可以进一步分为动词性和形容词性短语两类。

短语的功能与其结构类型的关系大致如下:

1.名词性短语:

(1)联合短语(成分为名词性):

工人、农民、解放军/你、我、它

(2)偏正短语(定中短语):

祖国大地/问题的产生/那人的精明

(3)同位短语:

他们几个/“美丽”这个词

(4)方位短语:

三年前/教室东边/江淮之间

(5)量词短语(量词为名量词):

三斤/六套/这种

(6)“的”字短语:

开车的/我们的/图书馆的

(7)“所”字短语:

所认识/所涉及

2.谓词性短语:

(1)联合短语(成分为谓词性):

调查研究/伟大、光荣、正确

(2)偏正短语(状中短语):

已经完成/不认真

(3)动宾短语“有人/是工人/怕脏/给他钱

(4)中补短语:

坐好/看一遍/拿出来

(5)连谓短语:

下河洗菜/看到他很高兴

(6)兼语短语:

请人解答/有人赞成

(7)比况短语:

狮子似的/飞一样

(8)主谓短语:

肚子痛/时间流逝

介词短语和动量词构成的量词短语(三趟、五次、两遍)这两类短语的功能类型不好确定,教材的处理实事求是,暂且置疑。

但在中学教学语法中,动量词构成的量词短语归在形容词短语中,并另外设立了“主谓短语”和“介词短语”两个功能类型——这种名称与结构类型重合。

因此,中学教学语法中,功能类型共有五种:

名词性短语、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性短语、主谓短语、介词短语。

二.复杂短语的结构分析

层次分析法源自结构主义语法的直接成分分析法,是一种结合了句子成分分析法的直接成分分析法。

其优势是既能反映结构层次,又能反映结构关系——或直接标写关系名称,或借助句法成分的名称来标明,我们采取后者,但某些特殊结构关系,只写结构名称。

除特殊结构外,一般分析到词为止。

下面举例:

⑴鲜红的太阳照耀着大地

⑵全体同学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