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19届新高三起点调研测试语文试题(word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116508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19届新高三起点调研测试语文试题(word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19届新高三起点调研测试语文试题(word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19届新高三起点调研测试语文试题(word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19届新高三起点调研测试语文试题(word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19届新高三起点调研测试语文试题(word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19届新高三起点调研测试语文试题(word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19届新高三起点调研测试语文试题(word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19届新高三起点调研测试语文试题(word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19届新高三起点调研测试语文试题(word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19届新高三起点调研测试语文试题(word版).doc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19届新高三起点调研测试语文试题(word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19届新高三起点调研测试语文试题(word版).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19届新高三起点调研测试语文试题(word版).doc

2018-2019学年度

武汉市部分学校新高三起点调研测试

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

考试结束后,答题卡需交回扫描评卷。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

2.答题时,务必使用考试规定用笔、不按要求用笔答题、则考试成绩无效。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自行更改题号,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中华文明缘何生命力如此旺盛?

主要原因在于中华文化文明的核心精神之一:

“礼”。

中华文明实际是在黄河、长江和西辽河流域等地理范围内展开并结成的一个巨大丛体,而凝聚这一丛体的正是“礼”。

“礼”推动中国最终成为文明之邦。

云南元谋县、陕西蓝田县等地的猿人化石可证明从那时起有了中华民族的先祖。

文明的孕育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发现7000多处文化遗址,表明当时已经出现了地方性的多种文化区。

到新时期时代中晚期,中华文明诞生了。

从物质层面表现而言,一是建立在农业和手工业有相当发展的基础之上;二是出现明显的社会阶层分化;三是出现了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城市;四是在这些城市,特别是中心性城市出现大型建筑。

从精神层面表现而言,“礼”贯穿始终。

有学者认为,从红山时代的大巫师到上古时代的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实际上都是集神权和王权于一身的大巫。

伴随着神权走向王权,巫的祭祀演变为王的仪礼,祭祀礼仪演化出政治典章,原始歌舞演化出文学艺术。

中华文明由此依靠由“礼”衍化出的一整套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等传承至今,并不断袪魅,走向实用理性,成就今天的礼仪之邦。

中华文明在早期生成的过程中,形成于黄河上中下游的三个文化区、形成于长江中下游的两个文化区和燕辽文化区等的接触中,“礼”被延伸,从部落到国家,从家族到民族,因而铸就了中华文明强大的基因。

基因生成后,中华文明至少经历了三次基因大调节,有效发挥了阻遏作用、激活作用。

第一次是秦灭六国之后,由百家争鸣走向文化大一统,自汉武帝起,奠定了实用主义倾向的儒家思想统治模式。

第二次是自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与中国儒家、道家融合,至隋唐,儒释道文化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本形态。

第三次是近代以来,西方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传入,由中国共产党主导,形成了方克立总结的“马魂、中体、西用”的综合创新。

中华文明早期发展过程是从多元到一体,既有中华大地不同文明之间的兼收并蓄,也有对外界文明的兼收并蓄。

的确如此,中华文明的旺盛生命力来源于中华大地较为广阔的根基,先祖在这里狩猎、放牧,原始农耕的发展为中华文明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华文明的旺盛生命力来源于在多元文化接触中,相互竞争,相互依存,自觉创新;中华文明的旺盛生命力来源于大量吸收外来先进文明的同时,也产生了强大的辐射性影响;中华文明的旺盛生命力来源于“礼”的基因,一脉相承,延绵不辍。

(摘编自张恒军《“礼”:

中华文化文明的生命密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一定地理范围内展开的中华文明,历经漫长岁月的洗礼,“礼”就此孕育而生。

B.中华文明依靠由“礼”衍化出的一整套制度等传承至今,助推中国成为礼仪之邦。

C.中华文明在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等的交汇融通中,逐渐铸就生生不息的强大基因。

D.中华文明的旺盛生命力来源于中华大地,也必将会延续“礼”的基因而传承下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对中华文明旺盛的生命力追根溯源,清晰阐述了“礼”是解读中华文化的密码。

B.文章指出中华文明是基于两个层面的表现而诞生的,并论证了二者的关系。

C.文章以中华文明经历的三次基因调节为前提,论证了“礼”的阻遏与激活作用。

D.文章分析论证了“礼”的产生和衍化的过程,是按从历史到现实的顺序推进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中华文明核心精神之一的“礼”的认知,有助于促进当今反腐倡廉的深入开展。

B.随着由神权向王权转轨,“礼”也在不断衍化,并致力于中华文明的袪魅与建构。

C.虽然中国共产党主导了中华文明的综合创新,但“礼”的基因减缓了文明的进程。

D.中华文明在与多元文化的交锋中练就了兼容并包的本领,才不致于被外来文明吞没。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老樊的烦恼

袁良才

老樊决定到乡下老友周健家去住上几天,散散心,消消火。

周健是个能人,经营着一家渔家乐,吃住都方便,再说老樊和他是从小玩到大的发小,还沾亲带故,没啥好拘束的。

老樊刚从局长位置上退下来,他立马感受到“人一走,茶就凉”简直是千古以来至理名言,他眼下正被这六个字折磨得心烦意乱,恨得牙根痒痒。

那天老樊在家里实在憋得慌,就出去转转,鬼使神差竟走到他原来供职的单位。

老樊首先看见的是传达室老汪。

老汪是老樊的扶贫对象,当时的樊局长就把老汪弄到单位当了保安,一下子就脱了贫,老汪一直对他心存感激,视之为恩人。

今天怎么啦?

老樊感觉老汪脸上的笑容没有过去灿烂了,跟自己打招呼没有过去恭敬了。

老樊心里很生气,没想到你老汪也是个势利小人!

当然老樊是有涵养的,他装作什么事也没有,对老汪干笑两声,道声谢谢,轻车熟路地上到二楼。

办公室主任小魏恰好在,见了老局长,立马让座,敬茶,陪老樊有一句没一句地寒暄。

老樊不时点头,微笑,间或应答,实际上老樊心里相当不爽:

办公室不可能不准备太平猴魁,可小魏只给自己泡黄山毛峰!

老樊越想越气,终于忍不住了,皮笑肉不笑地起身告辞。

老樊出门时与郑局长差点撞个满怀,老樊脱口而出:

“大郑啊!

”有礼节性解释道:

“我路过单位,过来翻翻报纸,老习惯,一时难改。

郑局长热情地说:

“您没事就到局里多转转,我还有不少事要求教您呢!

今天不巧,我正要带魏主任他们下乡调研,改天再陪您聊。

老樊只觉脸上一阵火烧火燎,这不明摆着下“逐客令”吗?

这个白眼狼,你接任局长也有我向组织上推荐之功嘛。

罢罢罢,老樊昏头昏脑地从单位大楼逃也似地出来,决计永远不再踏这里一步了。

老伴被老樊闹腾得吃不好饭,睡不好觉,人也瘦了一圈。

她担心老樊这样下去……她简直不敢想下去。

听说老头子想去乡下老家散散心,老伴自然求之不得,担心他身体,要陪他去。

老樊眼一瞪,没好气地说,我够烦了,你也来烦我?

我一个人去就行!

但老樊只在发小周健家住了一夜就打算回去了,他感觉发小老两口貌似热情如旧,但实质上也变了。

老樊是从一个小细节——一盘菜里琢磨出来的。

老樊最爱吃“香辣酸菜鱼”,菜是老白菜腌菜或雪里蕻腌菜均可,鱼非乌鱼片不可,这叫黄金搭档,绝配,细嫩爽滑,口感最好!

以前每次去老周家,周健都给老樊做这道他的最爱。

这回做是做了,食材却以次充好,换上了胖头鱼片。

老樊顿觉胃口全无,食之无味,象征性地吃了几口菜,喝了二两酒,饭都没吃,就说饱了。

第二天,老樊起得很早,眼圈是黑的,眼袋更明显了。

老樊打算吃过早饭就走,这里他也找不到过去的感觉了。

老周两口子还没起床,大门关着。

老樊本想开了门出去,到村里随便转转,乡下早晨的空气真好!

但他怕遇见熟悉的乡亲,遂断了这念头。

只坐在客厅沙发上发呆。

突然,窜出一条小宠物狗,通身雪白像个滚动的小雪球,冲到老樊跟前汪汪直叫。

老樊感到奇怪!

这是周健家养的宠物狗,听老周说,是什么“博美”,英国名犬,老周两口子叫它“小不点”。

按说这狗跟自己也不是不熟啊,原来每次来它都摇头摆尾,打拱作揖,要么翻筋斗,今天怎么也翻脸不认人,对自己又扑又吼的?

“让你,这个畜生,也狗眼看人低!

”老樊正想着,那狗竟扑咬起老樊的裤脚来。

老樊终于忍无可忍了,一脚踹去,“小不点”退缩回去,呜呜哀鸣。

“樊局长,‘小不点’这是叫您给它开门,它好出去方便呢!

这狗,贼爱干净。

”老周爱人打开大门,一团雪球闪电般滚了出去。

“啊?

”老樊吃惊地长大了嘴巴。

接着,老樊像想起了什么,叹口气道:

“嫂子,我已经不当局长了,退休喽!

老周边穿外衣边走下楼来,朗声说:

“退不退休,跟我没关系!

冬天乌鱼爱沉到深水里,甚至煨泥巴,难捕。

我今天再去试试,争取让老朋友吃上正宗的‘香辣酸菜鱼’!

老樊的脸一下子红了。

红了脸的老樊心情却好起来,哈哈笑着说:

“人好,水也甜哩!

我这就打电话,叫你弟妹也下来,我们多住几天!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8年3月期,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老樊“实在憋得慌”,“鬼使神差竟走到他原来供职的单位”,原因在于不适应突然从领导岗位退下来的变化。

B.小说中老樊的心理活动非常丰富,它们既是对老樊退休前生活境遇的有力补充,也是解读老樊这一人物形象的关键。

C.老樊从拒绝老伴陪自己下乡到结尾主动提出让老伴到乡下小住几天,既表明他被周健夫妇的热情、真诚所打动,又表明他对退休后生活境遇的变化已经释怀。

D.小说讲述了退休局长老樊经历的“人走茶凉”“人情冷暖”的官场故事。

作者讽刺官场司空见惯的势利的同时,于结尾处彰显了普通百姓的真诚良善。

5.巧妙的设置往往能使简单的情节尺水兴波。

本文在情节设置上运用了哪些手法?

请找出两种,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分)

6.关于本文的主人公,有人认为是老樊,也有人认为是周健,你认为本文的主要人物是哪一个?

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为缓解工业原料不足,从上世纪80年代起,我国开始从境外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

但与之相伴而来的,是屡禁不止的“洋垃圾”走私与严重的环境污染。

2017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

今年1月,我国正式施行禁止“洋垃圾”入境新规,停止进口包括废塑料、未分类的废纸、废纺织原料等在内的4类24种“洋垃圾”。

到2019年年底前,将逐步停止进口国内资源可以替代的固体废物。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建国表示,我国禁止“洋垃圾”入境新规,对广义、狭义上的“洋垃圾”都做出了限制,“一方面,多部门联动布下铁网,将非法垃圾挡在国门之外;另一方面,严控合法的固体废物进口,减少总量,提升品质。

“时代变了,政策需要根据发展阶段进行调整。

禁止‘洋垃圾’入境,是追求经济高质量发展、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刘建国说。

(摘编自赵贝佳、杜海涛《减轻生态环境负担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人民日报》2018年5月5日期)

材料二:

中国大幅提升固体废物进口标准的举措无疑让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洋垃圾”输出国感到不适应,垃圾出口国仍在努力寻找能替代中国的办法。

各国抛出了不同的想法:

据媒体报道,欧盟表示正在考虑对塑料使用征税,英国打算将一些垃圾转移到东南亚国家,美国则要求中国取消上述禁令。

但专家指出,这些建议都不是长期并可以在垃圾管理方面建立一个新的全球秩序的解决办法。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刘晓宇教授指出,中国禁止“洋垃圾”入境的政策短期内无疑会对美澳日等传统垃圾输出国的相关产业造成一定影响。

但从长远看,此举不仅将大幅提升中国国内相关企业处理本国固体废物的能力,增加回收率,降低固体废物处置的单位排污量,从而进一步解决我国环境污染问题,同时也会倒逼全球固体废物循环利用产业的发展和相关技术的进步,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摘编自平悦《“洋垃圾”禁令越收越紧日媒:

中国环保对策来真的》,参考消息网2018年5月16日)

材料三:

长期来看,禁令最终的目标无疑是提高国内固体废物的回收利用率,甚至倒逼出前端垃圾分类,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志青认为,制造业面临三种选择——国外再生资源、国内再生资源和新的材料。

随着中国能源资源税率的上升,新原材料的成本在上升;而“洋垃圾”被禁止之后,再生行业的原材料供给缺口只能依靠国内的“土垃圾”来补足,这会倒逼国内的“土垃圾”做好后端处理,再进一步倒逼前端的居民社区垃圾分类做得更好。

但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教授杜欢政对此表示怀疑。

他表示,国内的资源量不足是中国从国外进口废弃物的根本原因,也就是说,真实的现状是,即使中国全方位推动生活垃圾分类,资源量依然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针对矛盾的根源环境问题,杜欢政认为,根本上这是处置固体废弃物的产业该如何进行提升的问题。

只要规模化的处置企业能保障污水处理、空气治理、职业卫生,就不应该全面禁止进口废品。

李志青也认为,不能一棍子打死“洋垃圾”,认为所有的再生资源都是弊大于利。

完善的市场应该是允许进口,但要满足中国管制的要求和标准。

这个环境标准可以定得很高,因为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破坏环境的成本也理应提高。

(摘编自冯灏《“洋垃圾”被禁有望倒逼“土垃圾”分类回收升级》,《中国经济导报》2018年3月29日)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2018年1月,我国正式施行禁止“洋垃圾”入境新规。

这一举措是根据时代变化而进行的调整,也是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B.中国禁止“洋垃圾”入境的政策短期内无疑会对美澳日等传统垃圾输出国的相关产业造成一定影响。

但从长远看,此举有助于全球生态安全。

C.李志青认为,“洋垃圾”被禁止后,再生行业的原材料供给缺口只能依靠国内的“土垃圾”来补足,这会倒逼国内的“土垃圾”做好处理。

D.杜欢政表示,国内的资源量不足是中国从国外进口废弃物的根本原因,解决这个问题,关键在于处置固体废弃物的产业尽快提升品质。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上世纪80年代起,我国开始从境外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来缓解工业原料不足的问题。

但此后产生的负面影响导致禁令的颁布。

B.面对中国大幅提升固体废物进口标准的举措,各垃圾输出国感到不适应,综观各国的不同对策,无一能长期解决垃圾管理问题。

C.面对新规,杜欢政和李志青均主张不该全面禁止进口废品。

前者认为,只要提高标准即可允许进口;后者认为,只要企业能处置,也可进口。

D.材料二和材料三均提到了禁令颁布后,会倒逼固体废物回收利用产业的发展,这不仅能减轻环境负担,也可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9.以上三则材料中,《人民日报》、参考消息网、《中国经济导报》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林兴祖,字宗起,福州罗源人。

至正二年,登进士第;授承事郎,同知黄岩州事,三迁而知铅山州。

铅山素多造伪钞者,豪民吴友文为之魁,远至江淮、燕蓟,莫不行使。

友文奸黠悍鸷,因伪造致富,乃分遣恶少四五十人,为吏于有司,伺有欲告之者,辄先事戕之,前后杀人甚众,夺人妻女十一人为妾。

民罹其害,衔冤不敢诉者十余年。

兴祖至官,曰:

“此害不除,何以牧民!

”即张榜禁伪造者,且立赏募民首告。

俄有告者至,佯以不实斥去;又有告获伪造二人并赃者乃鞠之款伏友文自至官为之营救兴祖命并执之。

须臾,来诉友文者百余人,择其重罪一二事鞠之:

狱立具。

逮捕其党二百余人,悉置之法。

民害既去,政声籍甚。

升南阳知府,改建德路同知;俱未任。

至正八年,特旨迁为道州路总管,行至城外,撞贼已迫其后,相去仅十余里。

时湖南副使哈剌帖木儿屯兵城外,闻贼至,以乏军需,欲退兵,兴祖闻,即夜诣说留之。

哈剌帖木儿曰:

“明日得钞五十锭、桐盾五百,乃可破贼。

”兴祖许之。

明日甫入城视事,即以恩信劝谕盐商,贷钞五千锭。

且取郡楼旧桐板为盾,日中皆备。

哈刺帖木儿得钞盾大喜,遂留,为御贼计。

贼闻新总管至,一日具五百盾,以为大军且至,中夕遁去。

永明县洞瑶屡窃发为民害,兴租以手榜谕之。

皆曰:

“林总管廉而爱民;不可犯也。

”三年不入境。

春旱,虫食麦苗,兴祖为文祷之,大雨三日,虫死而麦稔。

已而罢兴作,赈贫乏,轻徭薄敛,郡中大治。

宪司考课,以道州为最。

以年老致仕,终于家。

(选自《元史·良吏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又有告获伪造二人并赃者/乃鞠之/款伏/友文自至官/为之营救/兴祖命并执之。

B.又有告获伪造二人/并赃者乃鞠之/款伏/友文自至官/为之营救/兴祖命并执之。

C.又有告获伪造二人并赃者/乃鞠之款伏友文/自至官/为之营救/兴祖命并执之。

D.又有告获伪造二人并赃者/乃鞠之/款伏友文自至官为之/营救兴祖/命并执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至正,年号。

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B.知府,别称“太守”、“府尹”,是中国古代地方官职名,是州府一级最高长官,掌一府之政令,总领各属县。

C.考课,包含着两种意义:

一是考,就是考察自中央至地方各级官吏在其任职期间执行国家法令的具体表现;二十课,就是依照国家的行政计划进行督课。

D.致仕,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致仕”,与此同义的说法还有“致事”“休致”“乞骸骨”等。

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铅山州一向有许多造假钞的人,吴友文是这些横行不法伪造钱币的人中的首领,狡诈、蛮横、凶狠,前后杀人很多。

B.林兴祖颁布禁伪钞令不久,就有一个人前来告发,他假装用不符合实情的理由斥责那人离去。

C.林兴祖为百姓剪除祸害,声誉大振。

升任南阳知府,改任建德路知府,但他都没有到任。

至正八年,升官为道州路总管。

D.湖南副使哈剌帖木儿驻军在城外,听说敌人到了,因为缺乏军需物资,想要撤兵,后在林兴祖的反复劝说下,才答应不撤兵。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明日甫入城视事,即以恩信劝谕盐商,贷钞五千锭。

(2)已而罢兴作,赈贫乏,轻徭薄敛,郡中大治。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旅中送迁客

吴融

天南不可去,君去吊灵均。

落日青山路,秋风白发人。

言危无继者,道在有明神。

满目尽胡越,平生何处陈。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中,灵均是屈原的字。

表面写朋友要去凭吊屈原,实际暗示朋友被贬的遭际。

B.颔联点明送别的时间,对仗工整,注重色彩,用冷色调渲染了离别的心情。

C.本诗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均为送别友人之作,情感真挚,格调相同。

D.本诗熔叙事、写景、抒怀于一炉,描写简备精当,感情深沉含蓄。

1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庄周在《逍遥游》中,举证何为“小年”的句子是“,”。

(2)荀子在《劝学》中,比较君子与常人异同之处的句子是:

“,。

(3)《论语》中,见到贤与不贤之人,应持有的态度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9分)

当一种美,美得让我们无所适从时,我们就会意识到自身的局限。

“山阴道上,”之时,我们不就能体验到我们心智的渺小与感官的有限无福消受这天赐的过多福祉吗?

读庄子,我们也往往被庄子拨弄得,有时只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除此,我们还有什么方式来表达我们内心的感动?

这位“天仙才子”他幻化无方,意出尘外,鬼话连篇,奇怪迭出。

他总在一些地方吓着我们,而等我们,便会发现: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朝暾夕月,落崖惊风。

()同时,他永远有着我们不懂的地方,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永远有着我们不曾涉及的境界,,钻之弥坚。

“造化钟神秀”,造化把何等样的神秀聚焦在这个“槁项黄馘”的哲人身上啊!

……

庄子是人类最脆弱的心灵,最温柔的心灵,最敏感因而也最易受到伤害的心灵……

我们怎能不悚然面对,肃然起敬,油然生爱?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不就能发现到我们渺小的心智与感官的有限无福承受这天赐的过多福祉吗?

B.不就能体验到我们感官的有限与我们渺小的心智无福感受这天赐的过多福祉吗?

C.我们不就能体验到我们渺小的心智与有限的感官无福消受这天赐的过多福祉吗?

D.不就能发现到我们渺小的心智与我们有限的感官无福接受这天赐的过多福祉吗?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的视界为之一开,我们的俗情为之一扫。

B.我们的视界为之一扫,我们的俗情为之一开。

C.我们的俗情为之一扫,我们的视界为之一开。

D.我们的俗情为之一开,我们的视界为之一扫。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应接不暇无所适从惊魂甫定高山仰止

B.摩肩接踵无所适从惊魂不定仰之弥高

C.目不暇接手足无措惊魂甫定仰之弥高

D.目不暇接手足无措惊魂不定高山仰止

20.下面是一则寻物启事的初稿,其中有五处不合语体要求,请你找出来并进行修改。

(5分)

寻物启事

本人粗心,于2018年8月5日上午8时前后在公园丢掉棕色公文包一只,内有身份证、驾驶证、工作证还有带着瑞士小军刀的钥匙一串。

拾到者赶快拨打电话150077XXXXX。

有酬谢。

此启

李先生

2018年8月5日

21.下面是世界杯足球赛赛事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5字。

(6分)

8强淘汰赛

8强

16强淘汰赛

16强

32强小组循环赛

→→→→→

冠军、亚军|第3名、第4名

胜者冠亚军决赛|负者三四名决赛

4强两两对抗赛

4强

→→→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2017年8月4日,猎豹移动CEO傅盛为入职本公司的应届大学生本科及以上毕业生作了一次演讲,他分享了年轻人成长的四个关键词:

目标和梦想、原则、学习、行动。

对此,正处在成长路上的你有哪些感触与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利益,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2018.9.6)

1.D(“中华文明的旺盛生命力来源于中华大地”有误,除了中华文明外,还有多元文化以及外来先进文明。

)3分

2.B(“并论证了二者的关系”有误,于文无据。

)3分

3.D(A.对“礼”的认知与反腐倡廉之间没有天然的关联;B.中华文明是依靠“礼”所衍化的制度而传承,并不是“礼”来帮助中华文明祛魅和建构;C.“‘礼’的基因仍拖累了文明的进程”有误,最后一段说“中华文明的旺盛生命力来源于‘礼’的基因”。

)3分

4.C(“对退休后生活境遇的变化已经释怀”属过度解读。

)3分

5.①悬念。

小说开头写老樊决定去周健家是为了“散散心,消消火”,使读者急切想知道老樊心中冒“火”的原因。

制造悬念,激起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